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内涵论文

2022-04-15

企业将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由内部转变为外包,是财务服务呈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序曲,也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发展的高级阶段。财务外包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代理记账、代理纳税申报等方面,远远还没有实现财务外包的真正价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内涵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内涵论文 篇1:

民营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内涵与发展路径

【摘要】 民营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包括财务战略管理能力、内部控制执行能力、财务创新能力、财务文化培育能力等基本要素,其本质在于为民营企业获得和延续竞争优势提供财务支持。民营企业应当通过对财务资源的获取和运用具备财务能力,并通过财务创新,形成自身的财务核心能力。

【关键词】 民营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核心能力

“产品成功了,企业却不能持续发展”——这是一些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怪圈”和难题。一系列民营企业“成长性破产”的事实表明,在民营企业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产品、市场等传统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固然重要,但为企业发展提供财务支持的财务核心能力的构建亦不容忽视。构建和保持一定的财务核心能力对于提升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推进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营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概念内涵

自从1990年潘汉尔德(Prahalad)和哈默(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能力”一文后,企业能力研究就成为企业管理研究和战略管理研究的主题。企业的能力包括很多方面,而其核心能力代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长的动力机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财务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又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它通过价值形式贯穿于企业经营和管理之中,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中心”,企业任何一项战略管理活动的实施都离不开财务方面的支持。由于资本的稀缺性和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性需求,财务问题越来越显示出其在企业核心能力中的重要地位,培育和发展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日益引起各方关注。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概念由我国学者朱开悉(2001)提出,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罗宏、陈燕(2003)则将财务能力定义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进而指出,财务核心能力是对企业价值起决定性作用的财务能力;孙新宪、胡建琦(2006)则从知识角度对财务核心能力作了定义,认为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特有的知识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发展并优化配置企业的财务资源,为企业获得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提供财务上的支持。综合上述观点,考虑到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笔者认为,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通过有效筹集和配置财务资源,为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提供财务支持,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其他核心能力的基础和保障。只有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提高了,才能促进企业其他能力的保持和提升,才能确保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延续;而企业整体核心能力的提高最终将体现在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改善和提高上。

民营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与一般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本质内涵相同,都是从财务的角度保证民营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得以延续。但是,民营企业作为由民间私人投资、经营、享受投资收益、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在融资渠道、投资方向、财务组织等财务活动方面与其他企业相比存在一些明显差异,甚至存在一些劣势。比如,在资金来源方面,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资金来源渠道上受到更多限制,更不易获得国家政策性资金的补贴和支持;在投资方向上,某些领域可能被国家限定为民营企业投资的“禁地”;在财务管理组织方面,某些民营企业具有浓郁的家族特征,财务管理的制衡机制未必如上市公司等股权分散化的企业规范和健全等。因此,财务核心能力对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更为重要。并且,在概念外延上,民营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还应当具有民营企业的一些自身特点,这些特点可以从民营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上体现出来。

二、民营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

(一)财务战略管理能力

财务战略是为适应企业总体竞争战略而筹集必要的资本,并在组织内有效地管理与运用这些资本的方略,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重大的财务决策不仅影响到财务本身,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亦会产生重要影响。前些年“巨人集团”之所以因巨人大厦的盲目投资而置于死地,其根本原因在于公司主要决策者不具备财务战略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缺乏对财务战略的考虑,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相脱节。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的运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外的竞争愈来愈激烈。民营企业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分析面临的理财环境,审视复杂环境下所蕴藏的无限生机和潜伏的巨大危机,不断加强财务战略管理,进行财务战略问题的设计和谋划,才能不断适应环境的挑战。

(二)内部控制执行能力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监控薄弱是当前许多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最大弊病。以某一食品企业为例,据在这家企业财务部门工作过的员工回忆,该公司的总账和明细账居然没有一个能对得上!如此脆弱不堪甚至根本不存在的内部控制何以能够为企业扩张提供财务支持?如果企业的决策者连自己的“家底”都搞不清楚,扩张自然是盲目的,企业的壮大和发展也就只能是天方夜谭了。造成这一状况的成因极其复杂,产权结构单一、理财意识不强、内部控制制度落后、知识和人才储备不足等都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民营企业只有认真分析自身内部控制不力的成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执行能力,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财务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营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只有不断地进行财务创新,才能适应动态变化的理财环境,为企业打造核心能力提供强有力的财务保证。财务创新能力主要包括财务组织创新能力和财务组织学习能力两个方面(孙新宪、胡建琦,2006)。财务组织创新具体又包括财务管理职能的创新、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财务机构设置的创新和财务运行机制的创新。民营企业在组织管理体制等方面灵活性强、应变迅速,企业应当充分发挥这些优势,积极推进财务组织创新,为提升财务竞争力提供保证。财务组织学习能力关注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其核心在于通过改善和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的各项职能。民营企业应当以建设学习型财务组织为目标,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道德和业务素质,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对企业财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四)财务文化培育能力

财务文化是企业文化在财务领域的渗透和体现,是财务理念、财务宗旨以及财务行为准则的综合。如果把产权制度、治理结构、管理制度、资金等看作企业财务活动的“硬件”,那么财务文化就是“软件”。这个“软件”的核心是财务理念,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财务价值理念,才能正确理解和贯彻企业的财务宗旨,遵守财务行为规范。民营企业作为私营资本的代表,在企业文化(包括财务文化)方面具有自身特色,民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培育良好的财务文化,形成良好的财务理念,促进企业的财务职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同时,通过将财务文化与整个企业的文化有机融合,增强企业的进取力、凝聚力,使财务管理活动为企业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

三、民营企业构建财务核心能力的发展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其财务核心竞争力还普遍较低。现实中不难发现,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衰退并非源自资不抵债,而往往是源于盲目扩张、资金链断裂等投融资方面的问题。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只片面地注重规模扩张,而忽视财务核心能力的培育和增强,使得财务管理活动无法为企业扩张提供足够的保障,进而导致企业竞争力的下降。忽视财务核心能力的培育和增强已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只有积极主动地培育和发展民营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消除这一“瓶颈”,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民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构建财务核心能力首先要厘清财务核心能力形成的本质,即以财务资源为基础的运行层级。Javidan(1998)提出了核心能力的关系层次,即资源→能力→核心能力。这一链条能够较好地说明核心能力的构建路径。按照这一思路,民营企业应当按照“财务资源→财务能力→财务核心能力”的路径构建财务核心能力。

(一)财务资源与财务能力的获取

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资源和能力构成的资源束,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特殊的资源。财务能力表现在对财务可控资源的作用力上,财务核心能力的建立需要以企业财务资源(即财务资本)为基础。但财务资源并不等于财务能力,要将财务资源转变为财务能力,必须将财务资本投入到民营企业财务运行过程中。这种财务运行要求财务能够持续性地供给资金,形成持续筹资能力;对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进行持续性地投资,形成投资能力;对企业收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形成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只有这种资源向能力的转变,才能给财务能力带来竞争优势。这就需要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最高指导原则,选择对核心竞争力有促进和提升作用的融资方式,同时,根据国家政策导向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资方向,这样既提高了民营企业资本的运作效率,又确保了企业财务能力的获取。

资金等物质资源固然是属于财务资源,人力资本也是企业财务资源的重要方面。人力资本包括同质型人力资本和异质型人力资本两种形态——在某个阶段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形态的人力资本为异质型人力资本;反之, 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生产力形态的人力资本为同质型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所有者——财务人员包括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即首席财务官或财务总监)和普通财务工作人员两个层次。CFO是现代企业重要的高级管理职位,作为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者、企业资源和价值的管理者、企业风险管理的掌舵人,CFO才能的高低以及发挥的有效性是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基础和源泉。CFO显然应当属于异质型人力资本,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和企业存在的异质性。而能否选择和任命高水平的CFO、CFO的才能是否能够有效发挥,又取决于企业是否存在适当的制度安排。CFO制度是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企业治理结构中安排合理的CFO制度,才能解决CFO的选择、激励、监督等关键问题,才能确保CFO的才能充分发挥,并对其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行有效防范,也才能够保证财务创新的有效性。异质型人力资本的高附加值决定了其自身的稀缺性,普通财务人员作为日常财务事项的经办者和财务决策的执行者,通常属于同质型人力资本,不过,他们有可能通过学习成长为异质型人力资本。然而,民营企业因投资主体的单一性,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普通财务人员的成长和发展。可见,民营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于企业是否存在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发现机制,因此,完善的财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也应当是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形成路径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财务创新与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

企业的资源多种多样,但并非所有资源都可以成为竞争优势。能够给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必须是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完全模仿和难以替代的(Bamey,1991)。因此,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基本路径在于通过不断创新形成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同样,获取了财务资源、具备了财务能力,未必能够将其发展为财务核心能力,要将财务能力发展为财务核心能力,关键也在于通过持续的财务创新,对可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以创新作为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基础是由企业财务资源的独特性和财务管理环境的特殊性决定的。任何两家企业都不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财务资源,也不可能面临完全相同的财务管理环境,这就决定了每家企业根据自身理财环境作用于可控资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是异质的,不同企业之间是不可完全效仿的。只有针对自身财务资源和理财环境不断创新,才能让财务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才有可能发展成为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

按照企业财务本身的规律和核心能力的特征进行分解,企业财务核心能力至少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即财务运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应变能力(罗宏、陈燕,2003)。财务运用能力是指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的作用力,包括筹资能力、投资能力、收益分配能力以及资本营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是协调、控制企业财务管理循环过程,整合完整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能力;财务应变能力是指为培育、维护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财务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这三个方面,财务运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是基础,相对而言,其异质性较差,通常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达到一定水平;但财务应变能力则具备很强的异质性,是形成财务核心能力的关键。民营企业在培育和发展财务核心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具备良好的筹资能力,选择合理的投资结构,形成科学的财务预测、决策、控制、评价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同时,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完善,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比较健全和规范以后,要着力培养财务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创新财务运行机制。企业核心能力是一个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概念,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加以完善和保持。由于理财环境和管理条件的差异,创新形成的财务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替代的,能够保证民营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朱开悉. 财务管理目标与财务核心能力[J]. 财经论丛,2001,(5):50-56.

[2] 罗宏、陈燕. 财务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的相关性[J]. 当代财经,2003,(12):109-111.

[3] 孙新宪、胡建琦. 财务核心能力研究,财会通讯(学术版)[J]. 2006,(12):36-39.

[4] Mansour Javidan. Core Competency::What Does it Mean in Practice? [J] . Long Range Planning,1998,31(1):60-71.

[5] Bamey,J.B.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Journal of Manangement,1991,17(1):99-120.

作者:孙 湄 李桂荣 张旭蕾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内涵论文 篇2:

浅谈网络环境下财务外包的发展

企业将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由内部转变为外包,是财务服务呈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序曲,也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发展的高级阶段。财务外包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代理记账、代理纳税申报等方面,远远还没有实现财务外包的真正价值。从深度上说,企业进行财务外包只是将重复性的、局部性的财务工作交由外部专业性的机构来完成,并未理解财务外包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从战略上说,财务外包就是企业有能力和条件把优质资源集中在有广阔发展空间、可扩展能力强、内在潜力巨大的财务业务上。

一、网络环境下财务外包的内涵

国外一般认为财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局部的财务流程或会计处理委托给外部专业机构代为执行的一种财务战略管理模式。如Laabs(1993)认为业务外包是外部资源供应商在合约约束下负责与执行组织内部某些非核心的功能。David J.Bryce、Michael Useem(1998)总结相关的研究时把外包定义为提供与技术有关的外部机构产品或服务。Richard L.Dunn(1999)定义财务外包是指企业通过长期合约的形式把内部的相关活动交给外部企业。Martin Fahy博士(2007)提出从长远来看,比较优势是财务外包真正占核心地位的源泉。也就是说在进行外包的同时,CFO必须要将自己的精力专注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作出决策,让企业的价值得到提升,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国内一般认为财务外包是指将企业内部非核心业务转交给专业机构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彭一浩(2009)定义财务外包为: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通过合同或协议的方式将部分或全部的财务管理与相关职能交给外部的财务服务机构进行运作的一种管理模式。关于企业实施财务外包将会获得的优势,周勇(2005)谈到利用财务外包模式可以增强财务透明度,关莉(2009)指出财务外包的优势可以优化人力资源与节约成本。综合以上研究,学术界对网络环境下财务外包的关注度还不够。

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的财务外包(Financial OutsourcingMana-

ged Service)是指利用提供财务应用服务的网络公司搭建的网络财务应用平台,在企业内部财务资源要素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为突出自身的核心优势,只保留其比较优势中最具有竞争力的核心财务资源要素,而将其他处于比较劣势的财务资源要素,充分利用企业外部的专业化、动态化服务平台进行优化整合,由服务商通过互联网上的专营网站替代企业执行财务操作流程及财务信息的合成,达到解放人力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绩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从经济发展来看,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导致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心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新经济的到来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使财务外包全球化的趋势愈益明显,因为会计不仅是一门科学和理念,更是一种工具和服务。网络环境下的财务外包体现了网络技术对传统财务外包的推动和完善,各项外包财务职能可通过网络技术平台形成内在的逻辑联系,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提高了财务资源的效能。

财务外包的特点主要有突出主营业务,改善企业管理质量;降低成本,增强财务透明度;管理人力资源,提高组织灵活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在网络环境下实施财务外包策略时,要充分考虑其对信息技术资源的驾驭能力、“筹、投、用、分”四阶段的理财能力和网络环境下新型财务风险的防控,合理确定财务外包的范围,分析比较自身优势和劣势,将财务中的处于比较弱势的资源外包出去,同时保证财务外包策略的实施符合企业长远的战略规划。

二、网络环境下财务外包的模式

基于成本与企业竞争力的考虑,互联网的发展使企业的会计服务、会计业务由内部的交互方式转向外部购买成为现实。网络环境下的财务外包模式体现在网络财务软件和ASP。网络财务软件基于网络信息通讯技术,以整合企业资源实现电子商务为目标,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远程财务监督与管理、网络审计等远程管理,实时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实现企业对分支机构集中高效的财务管理,全面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改变财务信息的获取、分析与利用方式,财务数据将从纸质静态数据发展到网页动态数据。正是因为有网络财务软件的应用,才拓展了财务管理的空间,加快了财务管理时效性,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效能。网络财务软件使财务管理在空间上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外部,为企业在网络环境下实施财务外包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网络财务软件改变了我国财务软件与服务的市场格局,促进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

ASP是应用服务提供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的缩写,是基于网络平台,在双方共同签署的财务外包合同或协议基础上,客户将其部分或全部与财务流程相关的应用委托给服务商,服务商保证财务流程平滑运作,负责应用程序的建立、维护、升级和管理,客户将通过网络,远程获取服务,这种类型的服务商称为应用服务提供商。企业通过ASP的服务商平台,购买财务软件服务。ASP可以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其用户,结合行业宏观环境和客户市场战略分析,找出客户财务痛点,使之能够进行内部或者外部的全球化协作。如果集团的业务不同质,处理起来繁杂,那么将IT应用分块外包,就可以利用ASP服务的优势来处理复杂的交易。ASP的实施具有很多优势:技术专家全力支持,紧跟网络技术发展,应用程序的风险转嫁,增强现金流的规划能力,更加关注于自身的战略目标,提升具有全球视野的协作能力。

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财务外包的无缝对接

企业可以基于网络环境的优势,跨越时空隔阂,整合企业的资源,促进财务外包的发展,在全球范围配置优质的财务要素资源,提高会计信息和财务报告的生产效率。企业实行财务外包策略,必须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将会计处理、财务报告和分析咨询的部分外包出去,财务自身仍然必须保持基本和必须的财务控制环节和程序。在网络环境下,企业要保证财务外包策略的有效实施,除了更新经营管理理念,还必须依赖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是一种新的会计信息处理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对会计数据库中的大量会计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和其他模型化处理,从中提取辅助会计决策的关键性数据。如通过建立一个巨大的数据仓库,把各个不同源的数据进行集中处理,解决所有的数据冲突问题,然后把所有的数据导到一个数据仓库内,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为财务决策提供直接的数据支持。

印度政府在2010年曾经要求网络运营商提供拦截加密信息及解密办法,以便政府能够在必要时对相关通信方式实施监听或监视,因为印度企业承担了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分析财务信息等财务外包业务,所以,该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外包的无缝对接,由此也说明了网络技术对跨国财务外包的支撑作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企业可对财务外包实行实时动态监控,有效衔接财务外包业务和企业自身财务业务之间的关键点,保持信息沟通及时,数据准确一致,真正实现企业同外包商的无缝对接,降低网络平台上的交付成本。

四、网络环境下财务外包的成效

上世纪90年代初,外部承包商埃森哲(ACEENTURE)帮助BP公司(英国石油)实现了成本减半和对业务流程有效控制的目标,使其成为财务管理外包最早的受惠者。随后,欧美国家借助网络,利用新加坡、菲律宾等亚洲国家比较低廉的劳动力处理本国企业大量的记账、报销、发票对账等繁杂的财务数据处理工作。早在1999年,香港的零售商DAILY FARM,与凯捷及安永建立了各持有50%股份的合资企业,为其会计和采购服务,不但使其财务和会计的经营成本下降,而且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外包模式。

网络财务外包是将企业非核心的业务进行外包,用以削减开支与降低成本,而且能通过外包商获得规模效应和比较优势,从而享受较低的外包成本。2002年,新加坡海皇东方轮船公司(简称NOL)遭受亏损,净亏2500万美元。为节省成本,提高效益,NOL与埃森哲公司签约,将财务应收、应付账款全部交由埃森哲公司处理,全力集中自己核心业务。2003年以来,通过运用财务外包的方式,成功扭亏大幅盈利,2005年与2004年相比,在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05%的情况下,管理费用降低了0.56%,毛利增加了47.23%,无疑NOL公司的财务外包是成功的。

NOL案例启示是:利用网络手段开展财务外包的目的是降低非核心业务的成本,将有限资源集中用于发展公司的核心能力,增加盈利能力,改善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互联网数据中心研究发现,截至2008年全球财务外包市场超过了470亿美元,未来五年内,交易管理功能的外包支出增长率将达到9.8%。

网络环境下企业开展财务外包时,为防控风险,可以建立财务外包风险准备金制度,即企业通过定期计提一定的风险准备金,来达到吸收风险的目的,也可以将会计风险部分转移给服务商。在企业财务外包业务活动中,企业可以专注于自身发展的核心能力,将原本臃肿的组织机构进行精简,增强企业机构的灵活性,提高企业对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关莉:《企业财务管理新理念——财务外包》,《经济论坛》2009年第4期。

[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度教学研究项目“工商管理大类学生理财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0900021)、2010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民族院校财会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YS10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辑杜 昌)

作者:苏亚民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内涵论文 篇3:

战略管理会计为企业健康运营与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企业将战略管理会计模式引入到自身管控体系中,能够基于战略角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管理支持,其本质目的是为了能够使企业自身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提升竞争力,始终占据有利地位。战略管理会计相较于传统管理会计其更为注重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养成,需要对企业及其所处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通过战略管理会计的支持,能够促使企业作出合理决策,优化自身市场布局,强化综合竞争力。由此,笔者将针对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展开探析。文中首先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与内涵进行阐述,然后再提出当前诸多企业在开展战略管理会计模式时所存问题,最后则相对应地提出解决措施。以此来为我国企业战略会计的应用提供助力与实践依据。

一、战略管理的相关概念与内涵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

在企业中,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极力追求战略优势的管理模式,其是构建在企业自身基础实力之上的。战略管理会计能够通过对所获取的有用信息进行合理转化,进而实现信息资源至企业战略资源的有效转换。一般来说,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即为字面所解,也就是战略管理会计能够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相关的服务与支持。但是在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与环境下,战略管理会计在逐步深入,并且在企业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创新与变更。而从其所涉及的内容范畴上来看,战略管理会计也是在不断地向多样化的领域延伸。战略管理会计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为企业自身的内部管控工作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支持,还能够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密切关注,来为企业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制定提供必要的服务与支持。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企业自身发展如若处于不同的阶段,战略管理会计所涉及的内容与方向也会紧随企业发展所需进行适当的变更与补充。而从战略管理会计自身的管理范畴来看,其应当分为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以及战略评价四个不同的实施阶段。但战略会计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其是没有确定的终点的,应当是一个不断往复循环的过程。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相关内涵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亦是与日增多。传统的管理会计模式已经与部分企业的发展需求难以契合,尤其是在战略制定方面。由此,为了能够帮助企业自身在战略决策与制定方面作出更好的选择,也就使得战略管理会计模式应运而生。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能够从时间、空间以及质量等方面有所突破,其能够较为有效的解决传统管理会计在财务与管理方面的制约。客观的讲,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如若获得有效的应用,不仅能够强化企业自身內部的会计信息把控,还能够根据外部市场环境来对企业自身的管控程序进行梳理与设定。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通过对内外部信息的分析与利用,能够帮助企业发展与短期战略相契合,且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讲,战略管理会计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特征:其一,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在本质上有所差别。首先,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与长远利益更为关注,传统管理会计所注重的范围较小。战略管理会计的良好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持续发展,进而得到利益最大化。其次,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在企业长期规划方面能够有利于具体举措的实施,其通过对市场环境的研究来进一步把握企业自身产品的研发方向及推广工作等,能够更好地确定企业自身的市场定位,以此来强化自身竞争力。最后则是战略管理会计在对企业长远发展方向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综合地考量对部分利益进行适当舍弃;其二,战略管理会计更为注重外部环境的信息管理。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倒逼企业自身更为关注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发展特点以及市场定位,结合外部环境来制定自身的发展策略,以此来保持企业竞争力。同时,战略管理会计是维护企业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持续发展的重要管理模式;其三,战略管理会计重视财务及非财务信息的全面管理与使用。战略管理会计在为企业战略制定提供支持的过程中,其所需外部市场信息极为广泛。不仅需要对竞争产品的优劣势熟知,还需了解客户需求、自身产业布局等等诸多信息。通过战略管理会计企业才能够更为系统且综合地对信息进行获取与把控,进而实现企业自身竞争优势的建立,进行战略规划与布局,持续改善与加强企业自身综合实力;其四,战略管理会计所采用的方法更为多变、灵活。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其所处市场环境会不断发生变化,且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会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管理需求。由此,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通过战略管理会计企业能够实现更为灵活的管控,以此来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例如,战略管理会计能够通过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模型、SWOT分析、PEST分析等来对企业自身以及同行业竞争对手进行对比与分析,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与市场定位。同时,在信息的管理方面,战略管理会计能够通过多个渠道来获取信息并进行处理,进而能够为企业的诸多决策提供信息数据支持。

二、企业在开展战略管理会计模式时所存问题

(一)企业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够完善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管理模式改善的价值,意识到了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并将其引入到企业的实际管理中。但在此种状况下,诸多企业实施了一定程度的战略管理会计,并在实践中探索将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引入到企业内部中。但其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当前大部分企业会计管理已经从手工记账转变化信息化,但企业中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串联仍旧不够顺畅。企业不同的职能部门信息系统及技术手段存在差别,信息系统并未实现统一,无法进行标准的信息交互,系统之间的开放性与兼容性不足,企业在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难以实现共享。例如,在企业中,风险管理部门是通过自身系统进行信息数据的收集,而财务部门则是通过财务系统进行信息数据的收集。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等诸多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难以实现共享,仍旧是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信息在录入过程中口径不统一,导致重复录入或效率低的现象存在,这也会使得战略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法获取统一有效的信息,难以实现对信息的归集与分析。

(二)会计流程对战略管理会计支持度不足

在当前的诸多企业中,其会计信息化工作模式在不断地完善与提高。在目前愈加成熟的信息技术支持下,诸多会计工作能够通过信息管理工具来完成。但在企业所面临的日益复杂的工作内容与要求下,其在信息系统布局方面不能够仅满足单一的工作需求,还应在会计工作流程方面与会计工作信息化相契合。在当前诸多企业中,其会计工作虽然是实现了信息化,但不得不说其在具体的流程布局方面仍未进行实质上的变革。信息技术及相关管理工具的应用仅实现了操作过程的变化,能够帮助会计工作在处理速度方面获得提升,但企业中的会计工作流程并未进行实质上的改变。而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实施关键要素即是需要对具体实施环境进行分析,并将各项战略管理活动嵌入到企业规划、决策、控制以及评价等诸多环节中,使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会计流程中实现合理的闭环管理。但传统的会计流程如若不进行改变,就很难与战略管理会计各项管理活动相契合,会导致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效果不佳。

(三)企业内部信息处理与应用水平不高

战略管理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信息的管理。企业在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过程中,信息如若不能及时传递则会影响到战略管理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但当前在诸多的企业中,其对于信息的处理与应用水平依旧不高。首先,部分企业未能正确地认识到信息收集工作的重要性,较为分散的信息收集、处理以及分析工作,可能会导致企业自身的信息收集工作无法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其次,在部分企业中,信息采集规范性较差,可能会导致所归集的信息真实性有所欠缺。企业中不同职能部门对信息的采集处于多头采集状态,口径不统一,报送时点不一致等诸多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所采集到的信息质量不佳。最后则是在企业中如果没有明确的规范信息采集的所属责任,可能会引发部分部门不配合采集信息,这就可能导致在企业内部出现信息死角或是盲点,而不完整的信息反馈无疑会影响到信息的有效应用。

(四)企业未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在当前诸多企业中,其所涉及到的业务种类较为繁多,业务开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以及与其相关的绩效需要进行准确的评价与考核。通过对企业现有资源的识别,来对企业自身资源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合理地对作业成本进行规划。但是由于当前部分企业中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其在信息数据收集过程中也存在不够全面与精确的现象,导致绩效考核工作的实际效果不佳。但是如果没有绩效考核体系的支持,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战略管理会计是需要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来进行分析,由此才能够判断企业当前所存的诸多负面因素进行战略方向的调整与制定,并开展相应的管理举措。因此,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在目前诸多的企业中,其对绩效考核体系进行构建时,多是注重短期利益,并未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来制定合理的绩效体系。以短期经营计划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可能会导致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与战略规划偏离。

三、企业战略管理

会计应用的完善建议

(一)全面更新并完善企业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

企业在具体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过程中,信息管理系统的更新与完善是极为重要的。首先,企业需要根据战略管理会计所需,将不同职能部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彼此的衔接,达到信息的连通与共享机制。要通过对信息系统的更新与完善使企业战略管理会计针对各部门具体业务进行数据分析。而企业在进行管理信息分析工作时,其与传统管理会计体系下的信息处理过程存在区别。在企业实施战略管理会计之后,其自身的会计处理过程的核心已然是发生了改变。企业会计处理流程应当以战略作为核心,在日常开展会计及信息处理工作时,要根据战略发展所需来充分的整合各部门信息内容,以此来强化战略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其次,在进行具体的信息分析工作时,要准确把握全过程的原则。在进行流程设计时,要将原本过程中冗余的部分进行剔除,保障业务流程简捷、高效。另外,要找出原本流程中所存在的不合理处,使企业整体的信息处理过程变得更为紧凑,要防止出现信息处理流程中存在断点。最后则是企业在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及数据分析的过程中,要实现信息数据的统一管理。对于日常信息数据来说,企业要通过软件管理工具,例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实现集中与批量化处理,要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持来完成日常的会计数据处理与存储。此外,企业在开展具体的财会管理行为时,要实现诸多方面的统一,简单来说可概括为:统一的体系、统一的会计模式、统一的操作平台、统一的内容等。要通过对各类会计行为的整合来强化战略管理会计的有序开展。

(二)优化会计工作流程与核算模式,强化对战略管理会计的支持力度

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实施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对企业自身的会计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以此来加大其对战略管理会计的支持力度,使战略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能够具备较好的财会基础。在对会计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时,首先务必要保证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确保各项核算工作的精确、及时,其是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工作开展的基础,是不容忽视的。二是要将会计维度进行深度扩展。在当前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已经具备能力来搭建数据仓库及其相关的处理技术。通过大数据等数据处理与分析工具,将简单、原始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使单一数据背后所蕴含的多种对应关系进行充分掌握与利用,进而满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对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为了满足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数据所需,企业要拓宽会计维度,为战略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及技术支撑。三是要进一步的完善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在信息时代,信息掌握的有效性与及时性是企业在市场立足的关键,而企业自身为了提供更为全面的财务报告,需要对财务报告中呈现的信息数据进行扩展。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内容可分为一般的常见信息及个性化信息,要使企业员工及财务报告使用者均能通过财务报告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内容,并为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决策制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内容。此外,对于战略管理会计来说,非财务信息的提供亦是必不可少的,其对于企业某些战略决策制定同样会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三)强化企业内部信息处理与应用水平

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关键要素就在于对于信息的处理与应用。企業要对信息采集工作实现集中管理,要尽可能的简化信息数据的呈现方式,对企业自身的信息处理模式进行统一,进而提高整体的信息处理效率。要确保信息能够进行及时的归集与分析,为之后的信息数据深加工提供保障。另外一方面,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开展,是需要建立在准确的数据基础上的,因此对于信息数据在具体应用中所存偏差的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工具,实现数据处理自动化,要尽可能的降低人工干预,避免人为判断或操作失误对数据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四)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

首先,企业要合理的选择并设置指标,使其能够更为客观地反映出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在指标设置过程中,不能够掺杂主观因素,要根据各项数据来客观的制定指标。数据的使用应参考企业自身经营的历史资料、客户反馈信息、历史评价指标以及同行业企业绩效评价的相关指标参数,要使指标的设置能够更为适应当前企业的战略发展变化,进而能够对企业实际经营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考量与客观评价。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时,不能够一味地追求数字增长而导致指标设置过高,使得企业各部门难以完成,进而打击员工的积极性。考核指标参数要符合客观规律。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要依据原则,紧跟战略,寻求稳定,既要维护好企业各岗位员工的积极性与所属利益,同时还能够促进企业战略发展,从而形成企业员工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

结 语

企业对于战略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漫长而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围绕企业发展不断完善与优化的过程管理,通过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企业能够更为运筹帷幄地掌握好自身发展方向,为企业的健康运营与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黄茂坤

上一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探究论文下一篇: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