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案例教论文

2022-04-15

【摘要】案例教学法在国内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上存在“案例教学”与“事例教学”不分,案例教学的“绝对化”与“片面化”,随意选择案例,案例与实际相分离,缺乏案例控制力等困境。因此,要设立案例制作的专门机构,强化案例搜集、编写和整理工作,因材施教,转变教学观念,及时召集学生对课堂案例教学情况进行总结、评价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管理学案例教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管理学案例教论文 篇1:

案例教学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为提高《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的效果,有必要对管理类案例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在回顾案例教学发展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对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与障碍以及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进行了总结与梳理。研究认为,管理类学科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问题与障碍是管理学案例教材匮乏,教学投入和教学设施不足,教师对案例的把握不足,学生对案例教学不适应。而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主要有编制高质量的案例教材,增加教学资源投入,提升教师能力和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本研究为高校管理类课程主讲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一定信息支持。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作为人文经管类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案例教学最早被用于医学和法学学科的教学实践,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20世纪初,哈佛大学首先将案例教学方法用于管理学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将所研究的问题置于特定的环境中,采集相关信息、数据以及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说明问题的原因和过程,得出具有启示意义的结论,甚至是理论的创新。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通常由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设计,挑选适当的案例,组织课堂和课后研究与讨论,并对学生针对案例做出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与讲解,根据学生做出的解决方案质量给出平时成绩作为激励等。虽然案例教学已经在本科管理学教学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实施案例教学往往面临一些问题与障碍。本文针对《管理学原理》教学实践中实施案例教学遇到的问题与障碍进行分析,并对《管理学原理》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一、实施案例教学的问题与障碍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仍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

1.管理学案例教材匮乏。尽管目前各大院校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均加大了案例教学的比例,但目前适合中国本科学生的管理学案例教材寥寥无几。在此背景下,《管理学原理》授课教师为了实施案例教学往往需要自行挑选或者设计案例。由于教师本人精力和水平的局限,其挑选和设计的案例往往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以理解,甚至不适用于本科教学。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的质量与案例教学的质量显著相关,管理学案例教材的匮乏直接影响了《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的效果。

2.教学投入和教学设施不足。与简单的课堂讨论不同,《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更加复杂与多样,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支持。在某些案例研究与解决方案设计过程中,可能需要部分软件、硬件的支持。但在传统的《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中,往往只需要教师对基本原理进行讲解与演绎,学生不用动手实践,使得许多教学管理者认为《管理学原理》教学与理工科科目不同,没有必要安排实践环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软件和硬件的支持,教师只能安排学生在课堂讨论或课后自行分析并制作方案。学生课后学习极大地依赖自己的积极性与自觉性,这种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3.教师对案例的把握不足。高校教师往往是研究生毕业就进入高校执教,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严重不平衡,而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对其主持分析的案例具有较强的把控能力和透彻的理解能力。由于理论与实践操作之间往往存在鸿沟,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高校教师难以充分把握、透彻理解所教的案例,其提出的解决方案天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操作性不强。教师是案例教学的主导者和控制者,由于教师对案例掌握上的不足,可能最终导致所教授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与现实脱节,最终影响案例教学的质量。

4.学生对案例教学不适应。作为一门管理类基础课程,根据本科培养计划,《管理学原理》课程往往安排在大一开设。由于大一的学生刚刚由高中升入大学,仍保持着高中时“重做题、轻实践”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讲和记笔记,缺乏主动实践、参与课堂讨论与分析的动力。学生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学生较低的配合度将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

针对前文提出的问题与障碍,对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进行讨论。

1.编制高质量的案例教材。为了保障案例教学的质量,有必要编制一套高质量的管理学案例教材。虽然组织高水平的管理学案例教材编撰工作离不开各大教育教学出版社的支持,但是在目前管理学案例教材缺乏的背景下,各高校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原理》以及相关课程的教师可以自行组织起来,编制高水平的管理学案例教材。同时,组织全院多位经济、管理类教师共同编制管理学案例教材,能够有效地减少单个教师编制课程教学案例的个数,节约教师的精力和时间。参编教师集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编制少量案例也有利于提高编制案例的质量,进而优化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2.增加教学资源投入。为了缓解《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中教学软、硬件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管理学原理》授课教师有必要对学院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宣传与呼吁,使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知晓并理解《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中软、硬件资源投入不足的现状及其带来的问题,争取教学管理部门对《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加大资源投入的支持力度。同时,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也应当改变其“经管类学科仅需较少教学资源投入,只要教师站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即可”的传统思想,了解国际国内管理学相关学科教学实践的发展状况,对管理学相关学科的案例教学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教学资源的投入,以保障管理学相关学科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

3.提升教师能力。主讲教师是案例教学的主导者以及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对案例教学的质量举足轻重。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教师的能力。首先,教师本人应当时刻注意自身能力的不足与缺陷。其次,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国际国内相关理论进展与教学实践的发展,学习先进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将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同时,学校、学院各级教学管理机构和管理者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与学习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水平,进而提升管理学相关课程案例教学的效果。

4.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投入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以及整个课程教学的质量。如果学生自己难以主动提高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主讲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了解案例学习的整个流程、案例分析所需知识储备和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必要的准备工作。其次,教师应当对学生采取鼓励的基本态度,为了保护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应当始终对学生保持鼓励与肯定的态度,支持学生的发散思维,表扬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做得好的部分,并艺术地提出学生未来需加强的方向,切不可简单粗暴地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批评与嘲笑。同时,教师还应当将学生的平时成绩与其分析案例、讲解解决方案时表现的能力相联系,对做案例认真和做得好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加分,以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学习,进而提升整个课程的案例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将案例教学应用于《管理学管理》等管理学相关的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使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与知识。本文在回顾案例教学发展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对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与障碍以及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进行了总结与梳理。研究认为,管理类学科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问题与障碍是管理学案例教材匮乏,教学投入和教学设施不足,教师对案例的把握不足,学生对案例教学不适应。而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主要有编制高质量的案例教材,增加教学资源投入,提升教师能力和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本研究为高校管理类课程主讲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一定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品媛.试论管理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法[J].管理学报,2008,5(3):340-344.

[2]王谊.管理学案例教学法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3,6(6):63-64

[3]贾红.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4-5.

[4]熊勇清.案例教学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4,(1):85-88.

[5]秦立栓.论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5(3):7-8.

基金项目:重庆交通大学物流管理课程群市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重庆交通大学物流管理市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重庆交通大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信息与系统工程”教学团队建设)。

作者简介:魏庆琦(1982-),女,重庆万州人,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低碳经济;肖伟(1977-),男,重庆渝北人,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低碳管理。

作者:魏庆琦,肖伟

管理学案例教论文 篇2:

案例教学法在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案例教学法在国内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上存在“案例教学”与“事例教学”不分,案例教学的“绝对化”与“片面化”,随意选择案例,案例与实际相分离,缺乏案例控制力等困境。因此,要设立案例制作的专门机构,强化案例搜集、编写和整理工作,因材施教,转变教学观念,及时召集学生对课堂案例教学情况进行总结、评价等。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公共管理;实践;探索

案例教学法的滥觞可追溯到古代希腊时代,但是把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是1870年由当时哈佛法学院院长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上而创立的。虽然案例教学已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案例教学在西方国家已成为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一种主流方法,所用的课时一般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但在我国的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还只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公共管理作为管理类专业的主要专业类型之一,其案例教学的经验尽管不如企业管理或工商管理那样丰富,但是,它同样承继了管理类专业案例教学方法的基本特点和形式,始终坚持以专业案例教学为其特色,尤其是随着公共管理案例学的迅速发展,它本身的案例教学模式的设计也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科学地设计行政案例教学模式及其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的环节与步骤就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而对其进行价值定位又是首要的必备前提条件。

一、案例教学法在国内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上存在的困境

1.“案例教学”与“事例教学”不分。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景中,通过师生、学生之间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教师就一给定的案例参与到学生的互动中去,由学生依靠自己的经验、知识做出判断,教师只对判断结果进行分析与评论,而不简单地判定对或者错。这与在理论讲解过程中拿出一些实例进行论证,或者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些案例,要求其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的教学方式具有本质上的不同,这种简单地配合例证或事例分析理论知识的方式一般称为事例教学。

2.案例教学的“绝对化”与“片面化”。在实行案例教学时,一些院校的教师无视实际情况和学生对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片面强调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唯“案例”是从,压缩、忽视对管理学理论的讲授,以案例教学贯穿整个“管理学”的授课过程,把案例教学绝对化。这反而导致了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无法深入开展,并最终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案例教学强调的是理论知识在案例情景中如何有效地运用,而并不太关注理论本身的产生背景、理论的研究过程与方法等内容。而如果不对这些具有一定的了解,不能很好的掌握理论本身,自然就缺乏灵活运用理论的能力。其实,作为案例教学的创始地之一的哈佛商学院也不是全过程使用案例教学的,对于它的一年级新生也是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理论灌输过程的,只是到了第二学年,案例教学才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3.随意选择案例,导致案例与实际相分离。案例教学的根本在于精心选择的案例。是否能够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能够反映管理学基本概念与规律的案例将直接决定案例教学成功与否。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似乎还没有被完全的认识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或者是出于对西方管理学教学方法的盲从,或者是由于教学态度的不严谨,一些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习惯于从国外知名商学院的教材中直接选取,或者从报纸、杂志、网络上摘取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各类案例,结果就出现了千篇一律的都是通用、IBM、麦当劳,长虹、海尔、联想等大型知名企业案例的情况,更糟糕的是,不同教师在讲授不同阶段的课程时甚至会出现案例“撞车”现象。这些“高高在上”的企业,由于离大多数学生的生活与毕业后的工作环境相距甚远,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以及毕业后对管理知识的应用。

4.课前准备不充分,缺乏案例控制力。为了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必须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做出极大的努力。而且,它不同于以往简单讲授为主的方法之处还在于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对于同一个案例,不同的学生根据不同的着眼点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提出不同的问题,这就对教师本身的学术素质及其对案例的熟悉程度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高质量的案例教学是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去准备的,仓促上阵的案例教学不是使教学过程变成事例讨论,使学生看个热闹;就是使自己对案例的引导力与控制力缺失,并最终导致教学清冷收场。针对这些误区,如何能走出来,真正掌握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本质内涵与技巧方法对于改善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方式,增强管理学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公共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效果的路径分析

1.设立案例制作的专门机构,强化案例搜集和整理工作

严格意义上的教学案例,应该是案例采集和制作者根据现场的第一手材料描述而成的,其最佳途径是通过建立案例搜集、分析、撰写的专门机构,形成稳定的案例编写工作团队,构建标准的专业案例库,为公共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提供信息资源。而目前,国内公共管理专业案例教学资源获取渠道主要有:(1)公开出版的公共管理教材等教学资源;(2)国内高校网站公布的公共管理、MPA教研案例;(3)国内新闻媒体公开报道的有关公共管理的事件和现象等等。在这些原始资料中,许多案例不符合教学案例的要求,不能简单地把这些资料直接拿到课堂上作为案例教学资料,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编改和整理。

2.因材施教,增强公共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制作者往往只注意公共管理案例制作的一般要求,如案例的内涵要丰富,选材要典型,描述要简洁、概括,内容要有可讨论性和导向性以及案例要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锻炼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等。但往往会忽略案例教学参与者的接受能力、兴趣偏好等因素。这样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案例内容过于简单,理论深度不够,难以调动参与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案例内容过于复杂,超过了参与者的实际可接受能力,造成绝大多数学生无法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案例教学与教学目的不符,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因而,教师在案例准备阶段,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谈等多种形式,充分了解和掌握案例教学参与者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增强案例教学的针对性,使案例教学确能收到实效。

3.转变教学观念,实现教师角色转换许多高校教师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想承担案例教学的成本和风险。对案例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担心自己难以适应案例教学对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的高要求;另一方面担心学生不能适应案例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而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推进案例教学就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实现教师对传统教学角色的转换。在案例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师担当课堂教学主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根据案例与学生实际,布置题目,让学生经过充分准备并成为案例教学的主角。教师仅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案例教学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有利于良好意志品质的养成。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克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

4.在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召集学生对本次课堂案例教学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通过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学习报告,对案例教学取得的收获和尚待释疑的问题进行信息反馈。教师根据案例教学的信息反馈,对案例教学的各环节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从而促进案例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浦劬.试论公共管理案例的基本特点[J].中国公共管理,2001(7):152.

[2]麻宝斌,郝彦辉.转换教学思维改善教学效果[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3.

[3]尹素琴.谈案例教学法在公共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经济师,2007.

[4]赞克夫,杜殿坤.教学与发展[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5]朱华桂.也谈管理学案例教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9(12).

[6]楚永生.公共管理专业案例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8).

作者简介:王娟(1980-),女,中州大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行政学理论与实践。

作者:王娟

管理学案例教论文 篇3:

试论管理学案例教学“度”的把握

[摘要]本文从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的“度”、案例选择中“度”的把握、教师教学过程中“度”的把握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把握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度”的问题。

[关键词]管理学案例教学“度”

[作者简介]冯玉红,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各个领域,是管理学教学的重要方式。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内容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数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因此管理学案例教学比其他学科领域更为复杂,基本事实更难找到,推理解释性更差,而可以应用的制度、规则无一定之规,这些特点都对教学者和学习者提出了较高要求。

事实上,管理学案例教学是高难度的,是需要较高教学技能和丰富教学经验才能很好完成的。在我国高校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迄今为止,大部分教师都已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做好案例教学缺乏深入的思考,甚至矫枉过正,“案例是从”,认为案例教学就是找来大量的案例,将其下发给学生,由学生来做就可以了,至于怎样才能将案例做好、达到预期的效果,则没有正确的判断和成型的理念。在我国管理学案例教学的问题上,对于是否要进行案例教学已经做了太多的探讨,而对怎样进行案例教学则缺乏深入的思考。就像管理学本身一样,案例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既存在科学的成分,也是教学艺术的体现,相同的案例和信息,不同的教师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是一门艺术,但艺术并不是随心所欲。笔者认为,在案例教学中只有把握好如下几方面的“度”,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的“度”

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管理学教学的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有各自的特点,实践证明只有将这两种方式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将管理学教好。

1.正确认识案例教学,反对过度强调案例教学。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但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我们在将传统的理论教学逐渐向案例教学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倾向。有的教师几乎完全抛弃了理论教学,唯“案例是从”,认为只有案例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认识是极端的、是错误的。学生的学习遵循“认知——熟记——理解——内化——运用”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不间断积累的过程。在管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对理论的透彻学习过程,那么这门课程很难对学生今后的工作与生活起到很大的启发作用。虽然案例教学情节丰富、引人入胜,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引起学生关注的是案例本身,学生参与时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而就事论事,流于肤浅,所以其对学生影响而言是暂时的、短暂的,而理论教学则具有深入思考和反刍的特点,也是长期有效和终生受益的。所以,在管理学这门基础课中,不能忽视理论教学,而且作为案例教学的创始地哈佛商学院也不是全过程都使用案例教学,哈佛商学院的一年级学生也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也是满堂灌。因为一年级学生连经济管理的一些基本内容还没有掌握,他们要完成一个领域向另一个领域的转变,必须经过一段艰苦的灌输过程,到哈佛商学院的二年级,才开始进行案例教学。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案例结合起来,就不能做到有的放矢,结果导致学生既没有掌握理论又没有理解案例。

2.进行高质量的理论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学习理论就是教条、刻板,仅是记忆与背诵,而缺乏分析和实践能力培养。这显然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因为掌握理论并不是将理论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而是要知道理论的背景、出处、含义、代表人物、来龙去脉及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产生自己的观点,加上自己的理解与判断,从而获得分析事物、判断事物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论教学较为枯燥,容易出现学生不愿意学甚至反感理论教学的现象。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的恶性循环局面。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改革和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理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增加课程内容的信息量,来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变不情愿和被动为自愿和主动。

其实理论传授也是有技巧的,而理论的准确传授正是管理学的基本要求。据笔者的经验,理论教学一样可以引人入胜,学生一样听得津津有味,而且效果非常好。例如,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一些深奥的理论,使理论与现实生活接轨;适当增加一些介绍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使课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等等。这样会使学生更易接受,也使理论教学不至于走入令人尴尬的困境。特别是管理学因其本身的特点,有很多理论都是对管理学有重要贡献的各大公司总裁在公司改革或重组中得出的经验和结论,如通用汽车总裁斯隆的事业部制,传奇人物艾柯卡的领导方式等,这些理论很经典、很有意义,也很有趣,学生都喜欢听。他们的事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将两种方法所占用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值得注意的是,要在学员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才能开展案例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理论教学时间比例大一些;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在他们掌握了基本理论后,应以案例教学为主。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对案例的理解,案例的分析有助于对理论的领悟,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在管理学的学习上处于螺旋式上升的状态,是大有裨益的。

二、案例选择中“度”的把握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的选择是一项重要工作,案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案例选择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案例要与理论紧密相关。案例是与教学有关的事例、实例、范例等,但并非所有与管理学有关的事例都可以成为教学案例。选择案例时,要避免随意性。有人认为上课时随便拿个案例,只要能与教学内容沾得上边就行,其实这是对案例教学的一种误解。案例教学,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来选择案例,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应该是与管理学内容紧密相关,最好能直接映射某一基本理论且具有较大启发意义的。

2.案例应适合教学并经过加工。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案例大多是从一些著名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复杂、包含的信息杂乱,而教学对象是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面对此类案例会感到无从下手,容易丧失参与的兴趣,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另外,有的案例来自

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这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缺少加工,仅限于问题的陈述,缺乏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启发意义不大。

为了保证案例的质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精心挑选,选择那些经典的、具有较大启发意义的案例,排除那些过于冗杂的且不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二要对案例进行加工,对其进行整理,删减含混不清的信息,补充一些明朗的信息,使其适合教学;三要选择具有时效性的案例,案例库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3.将简单与复杂结合起来。在管理学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很多案例,这些案例有大、有小,有简单、有复杂。例如,在讲解某一理论时,可用较小的案例来阐述,这些小的案例足可以说明、解释某一理论的知识点;在某一大的章节后,可用以中型的与本章节知识相关的案例来强化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做两到三次大的综合性案例。总之,应该将这些大大小小的案例有机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教学过程中“度”的把握

在选择合适的案例后,案例教学的效果便取决于案例教学的实施情况,而实施情况的好坏则取决于案例教学的双方主体,即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组织者的水平和参与者的积极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成败。事实上,参与者的积极性某种程度上也是教师组织水平高低的体现,所以说教师组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案例教学的质量。

1.教师要苦练“内功”。案例教学远远高于传统讲授法对教师的要求。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水平的高低紧密相关。然而,在运用案例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仅仅局限于举例讲解,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案例教学。

一个教师要想将案例教学做好,必须苦练以下几点“内功”:一是通晓管理学这一学科,深刻、全面地理解管理学。二是彻底研析案例,对案例要心中有数,充分了解案例所包含的人物、情节、基本信息,找到案例中所隐含的知识基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有的教师在案例分析前,没有做足工作,只是匆匆阅读一遍就将其搬上讲台,分析案例时抓不住主要信息,毫无章法,学生也是一头雾水,自然达不到目的。三是要有平等观念。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增强平等对话意识,能听进学习者的不同意见,尊重学习者的创见。

2.要设计科学的程序。对于小的案例,在学生经过思考后,由教师直接讲解或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讨论即可。对于大的案例通常要分组进行,一般需经过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教师布置案例,提出思考题,学生认真阅读案例,独立思考,进行分析,提出方案。第二阶段是分组讨论阶段,对于复杂的案例,经小组共同探讨、分析问题,谋求最佳的解决对策。第三阶段是正式分析、讨论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小组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在全班进行讨论,是教学功能发挥最完整、最充分的环节。第四阶段是案例讨论后的总结,通过总结肯定成功之处,纠正认识不足,从而引发课后的进一步思考。实践证明,科学的程序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3.在案例点评中注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案例点评能体现教师的业务水平。案例点评的基本要求是精准,精准并不意味着是固定的、刻板的结论或答案,而是给出准确和到位的点评。

很多教师在同学们对案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后,对案例不作点评,不了了之,使学生有种有头无尾的感觉。虽然有些案例没有统一的定论,但这并不意味着案例教学可以没有“结尾”,案例教学也像管理学本身一样,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其中蕴含着科学的成分,教师应将案例中科学的成分提炼出来点评,点评要言之有理,总结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将其中艺术的成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地方留给同学们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虽然案例教学讨论环节中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整个案例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监控制者仍然是教师。教师具有方向性作用,若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可能抓不到重点,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容易因观点不同而陷于困惑,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必须保证。

高校教学要不断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管理学的教学也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案例教学是提升管理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法宝”,要想将这一“法宝”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就必须把握好案例教学中的“度”,将案例教学系统化及环节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将管理学教好,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目标。加上管理学的特殊意义,如果教师能将其进行得很好的话,会启发和影响学生的一生。

作者:冯玉红

上一篇:聋生美术教育论文下一篇:酒店薪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