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兼教体育学科研究管理论文

2022-04-30

摘要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教育部办公厅就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体质健康管理(简称“五项管理”)提出明确要求。纲领已有,重在行动,只有落细落实落到位,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实。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教师兼教体育学科研究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兼教体育学科研究管理论文 篇1:

每一位教师都是重要的

摘要: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如果教师每一位都以积极心态去工作,就能实现学校共同愿景,就能把学校办好。本文从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学校里发挥作用,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取得发展进步,每一位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在实现着人生的价值等三个方面,阐述每一位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第一资源;作用发挥;发展进步;价值实现;学校发展

在学校资源中,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只有教师发展好了,才能发展好学生,学校才能持续发展。每一位教师都会在学校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是可以取得发展与进步的,每一位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在实现着人生的价值。校长经营学校,要有“教师第一”的意识,正如日本松下公司的经营理念:先制造人才,兼而制造电器。

一、重视每分之一——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学校里发挥作用

每一位教师都在学校里承担着自己的一份工作。不管是哪一类任务,都在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学校办学成果,绝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作品。尽量让每一位各尽其职,学校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会充满人文与温馨。我校有九十六位教师。我常跟老师们说:“要让九十六个九十六分之一相加大于一,关键是要积极发挥每一个分子——‘一’的作用。否则,九十六个九十六分之一相加的结果会小于一。”任何一个集体,所谓管理的好与不好,关键就在是否发挥了每一位成员的积极作用

学校的班子队伍素质,决定着能否让每一位教师都发挥作用。班子成员是校长与教师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在班子队伍建设时,选好人,用好人,就显得尤其重要。班子成员要努力教好自己任教的学科,要真心帮助其他教师做好教学工作,为别人取得好的教学成绩而由衷高兴,还要努力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建立自己的教师群体中的威信。树立威信的过程是漫长的,而失去威信往往只在一刹那。校长要学会放权,要让每一位班子成员有事可做,并创造性地把事做好。在一所学校里,教务、政教、后勤等每一条线都很重要,哪个环节有了问题,都会给学校管理带来麻烦。

当然,校长的眼里不能只有班子成员,或是只有几个优秀的教师,校长的心中应该装着每一个教师,要努力做到端平一碗水。校长顾到班子成员太多,奖金福利、外出学习、职称评审等总是班子成员优先,自然会引起其他教师的意见;校长只顾到一部分名优教师,忽略了其他教师也不是高明之举;校长受分数意识的控制,更多地关注任教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师,却不重视其它学科的教师,这是办学思想有偏差的体现。

例如,对于体育教师,到如今还有些学校认为可有可无,甚至认为不会教书的教师都可以去教体育。于是体育课成了放羊课,体育课被大量占用为文化课,体育课安全事故频发,学生的也体质一年不如人一年,保健知识掌握程度低下。人们开始担心我们要重回“东亚病夫”时代也不无道理。一所学校里有优秀体育教师群体,是一件大好事。比如把课间操整理得井井有条,那对学校管理也会起很大的作用。实际上就如体育课一样,各门学科都有它承担的教育意义和教育职责,而让每一门学科发挥作用,首先就要发挥每一位任课教师的作用。

二、形成工作合力——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在学校里改变自己

校长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往往会带着固定的眼光看待教师,一旦打下烙印,就难以改变。这样可能会捧红一些教师,但也会挫伤一批教师的积极性,甚至使这些教师“破罐子破摔”,与校长“抵抗到底”,影响了团队建设效果,带来负面因素。有人说“团队”就是一个有“口才”的人带着一班有“耳朵”的人,这个有口才的人的领导艺术还是很重要的。

其实,人的心态、行为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教师当然也不例外。就如《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样,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一层不变的。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是可以改变的,首先是要尊重他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比如有些校长会在每学期结束的教师会议上,念念一些教师的学期工作总结,其实就是希望让教师感觉到学校在关注他们,重视他们。因为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每一位教师都期望自己能享受成功。

我在一所镇级学校工作时,应另外一所学校的要求,两校结成了对子,帮扶发展。其中一项内容是教师间的师徒结对活动。我校教务处在安排一位美术教师当师傅时,这位教师不愿意接受。教务处主任在多次沟通无效后,生气地说要把此事告诉校长,美术教师也赌气地说你想告就告,告了我也不愿意。事情一度陷入僵局。

我知道此事后,没有大发雷霆。美术教师来到校长室,我说明了两所学校帮扶,有美术教师结对这么一件事,而且学校准备让她當师傅,问她认为该怎么办。这位教师没有想到我会以这样的态度相待,也平静下来,阐述了原委。原来她有两点看法:一是原来学校美术教师外出学习,她一直都没有机会,她认为应该让经常外出学习的教师担当此项任务;二是她所使用的专用教室条件相对简陋,有些设备让学校维修,也没有如愿,其它学校的教师来到教室也不好看。我随即表示,派教师外出学习是一种导向,只要她认真工作,以后肯定有机会,至于设备的维修更新,可以马上进行。既然学校认为她有水平担任辅导教师,还是希望她能愉快接受。

这位美术教师带着微笑走出了校长室,并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帮扶结对的过程中,很好地担当了师傅的角色,受到了对方学校和结对教师的好评。她还尽心尽职,常常利用休息日辅导我校美术社团学生,在我县举行的小学生素质运动会比赛中,学生表现优异。

我想当时如果我以另一种态度对待,那结果也肯定不一样。每一位教师都是独立的个体,能力起点和性格特征也存在差异。在特定的环境下,他们的工作态度有可能会向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从而改变工作效率。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其实就是心理沟通,就是让大家同舟共济、形成合力,把思想统一到管理者的思想上来。校长要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教师,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可以积极进步,依靠全体教师的力量办学,学校才会获得持续发展。

三、实现人生价值——每一位教师都会在学校里发出光辉

杨一青老师说:“学校是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确实不应只是蜡烛,学生的成长不是以牺牲教师的幸福作垫脚石的。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教师要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取得不断的成长,实现人生的价值,发出生命的光辉。

教师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学校的發展中。每一位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人,当学校的发展成为所有教师的共同愿景时,学校的发展就有了“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力量保障。因为当共同愿景与个人愿景相结合时,就有巨大的生命力。校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激起全体教师的学校荣誉感,要让教师明白集体和个人的荣誉紧紧连在一起的道理。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家和万事兴”的古训,学校的办学成就得到社会各界承认时,这个“家”也就会兴旺发达,每个“家”里的成员——教师的地位也会提高,他们就能感觉到作为这个家庭成员的荣光,体会到自己为这个集体无私奉献的值得。教师发展了,学校才会发展;学校发展了,教师自然有更多的发展和展示平台。

教师的价值体现在自己的不断成长中。教师不能让自己的专业处在“休眠状态”。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水平。只有水平的提升,理念的更新,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也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我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能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带好所在的班级,会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能承担一定范围的公开教学任务。所以教师最重要的水平体现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磨砺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样才能胜任学校交于的教学任务,才能无愧于学生和家长。当然,会研究的教师才是可以更好地可持续发展的,才是一个全面、优秀的教师,教学与研究也不是分开的两张皮。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可以实现,觉得自己在干称职的工作时,才会有无穷的工作动力。

教师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该说医生是伟大的职业,当人们带着肉体的苦痛来到医院求医时,医生往往可以让他们重新获得健康,重新自信地生活。医生医治的是人的身体,而教师则是唤醒人们灵魂的职业,灵魂的洗礼比肉体的医治更长期,更艰巨。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曾看到过《人民教育》报道南京滨江中学的邓可清校长和他学校的一位班主任,春风化雨般地教育一位父母离异、对社会充满排斥仇恨,甚至往教师办公室的开水壶里撒尿的学生,让这位问题学生重新接纳教师,接纳同学,接纳亲人,接纳社会,又开始阳光地生活。这一过程是繁琐、辛劳的,但这其中的价值又是难以用物质来衡量的。这启迪灵魂的感人例子,让我们感觉到教师职业实实在在的价值。

杜威说:“人类所有的冲动中,以‘希望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最为强烈。”马斯洛也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在我们的学校管理中,如果校长能想方设法让教师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都能以积极心态去工作,就能动员每一位教师实现管理者的想法,也一定能把学校办好。

作者:陈建锋

教师兼教体育学科研究管理论文 篇2:

“五项管理”的精细化落实

摘 要 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教育部办公厅就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体质健康管理(简称“五项管理”)提出明确要求。纲领已有,重在行动,只有落细落实落到位,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关键词 五项管理 作业 睡眠 课外读物 体质健康 手机

为回应广大家长及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广泛关注与热切期盼,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教育部办公厅就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体质健康管理(简称“五项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各地相继转发,推出落实性举措,旨在推动“五项管理”落实落细落到位。笔者试结合实际与实践,从“问题及分析”“矫正及措施”两个层面分别提出思考、策略与主张。

一、加强作业管理,让学习任务精起来

学生作业反馈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受教育者角度,可以巩固新知,形成相应技能;从教育者角度,可以检验自身课堂教学效度,进一步优化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改之初,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呼声中,从上到下对家庭作业布置的量及完成时长就有明确规定,然而在实际家庭作业布置中并没有得到落实。一些学校以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因此“成绩”显著,“名声”大振,受到“肯定”。

再者,家长和社会的“舆论”认为,少布置或不布置家庭作业的教者“不尽职”,有的干脆私下购些习题集、大试卷,让孩子苦战题海。在一些地区,几乎什么人都可以借“教学质量”对教师说三道四,尤其那些不懂教育教学规律的“有识之士”,为狠抓“教学质量”摇旗呐喊,其结果忙了教师,累了学生,机械抄、重复练在所难免。在推行课后服务的当下,更有一些学校误读这种服务,借“抓差补缺”提升“质量”之名,加重学生作业负担。

加强作业管理,就要让学习任务精起来。作业有课内外之分。课内作业是教师授课之后,当堂让学生进行的书面练习,应当在课内完成。设计课时计划时,要安排学生作业的环节,保障学生作业的时间。作业设计要紧扣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形式多样,且要份量适中。学校要不定期检查学生课内作业的质与量,进行公开评价与指导。

课外作业,含家庭作业,教者要遵循作业量的规定,在题目设计、类型选择上下功夫,力戒机械重复,要体现巩固性、发展性、层次性。

无论课内作业还是课外作业,都要创新作业形式,适当增加实践型、个性化作业。教育学生要按时、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教师通过有效途径进行作业反馈,不得由学生或家长代为批阅。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和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任课教师课内外作业布置的质与量,共性问题集体讲,个性问题个别谈。同时建议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不要给孩子大量报兴趣班,避免占用孩子休息时间,额外增加孩子的身心负担。

二、加强睡眠管理,让学生元气足起来

充足的睡眠是孩子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国家已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睡眠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这也是教育者应知的常识,但不少中小学却做着违背常识的事。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小学生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统一上课时间是不早于规定的时间点,但学生到校依然提前,认为只要不是上课,组织学生读书、检查作业、讲解习题都可以,其实这是变相的教育教学活动,是诱导学生早到校。有学校从“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的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中寻找“依据”,为引导学生早到校寻找“理由”,可谓用心良苦。

加强睡眠管理,就要让学生的元气足起来。落实中小学生睡眠管理要求,根子在校长,配合在家长。学校要严格执行上级关于学生在校时间的相关规定,合理安排学生课间休息和上、下午上课时间。夏季要做好午休管理,保证学生有30~40分钟的午休时间,并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就相关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

就家校协合而言,学校要引导和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制订居家作息时间表,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准时、按时的睡眠习惯有利于形成生物钟,有助于孩子尽快进入睡眠状态,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控制室内适宜的亮度、温度及湿度。

三、加强课外读物管理,让学生底蕴厚起来

在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时代背景下,各学校都普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读物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推荐分“必读”篇目与“选读”篇目,不过学生能真正把这些篇目读完非常困难。如推荐篇目不能满足阅读,学校应当“开放”图书馆(室)中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给学生阅读。如图书数量还不够,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到正规书店选购。

加强读物管理,就要让学生底蕴厚起来。课外读物管理关键在于学校守住第一道“防线”。一是校长或班主任、科任教师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诱惑,让学生“被自愿”征订或购买课外读物,包括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订购或强迫、诱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教辅资料;二是校长不要随意间接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征订或使用各类专题教育读本及练习用本;三是不要无原则接受“上级”相关人士变相摊派与转嫁。当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也要真正扎紧制度的“笼子”。

另外,引导家长到正规书店或者新华书店网上书城购买孩子的课外阅读书目,除上级教育部门规定的必读书目外,家长要注意其他阅读书目内容的把关,对有违公序良俗、道德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读物资料要坚决抵制。

四、加强体质健康管理,让学生体魄强起来

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最基本的是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具体落实上,一些中小学与此“刚性”要求大相径庭。一是质量观狭隘,搞“阴阳课表”,一份应对上级检查,一份用于实际执行。二是评价观片面,因体育课程评价起来相对“复杂”而简而化之,甚至不了了之。三是以所谓安全打掩护,把学生看管得死死的,活动空间除了教室就是厕所,户外活动几乎绝迹。校园体育运动会也追求“短平快”。

加强体质健康管理,就要让学生体魄强起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学校和教师理应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战略高度,落实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各项要求。

树立全面质量观,在“上好”上下功夫。各校都有符合本校校情的教学研究活动及形式,但体育课程的教学研究很少,甚至缺乏。因此,学校在学期初学科教学研究的安排上要将各类课程同计划、同布置、同要求、同落实,不能“厚此薄彼”。

确立科学评价观。正确有效的评价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体育课程最直接的评价就是现场抽测学生体能、技能、技巧情况。体育课程的落实,功在平时,重在过程,导在评价。

科学调配体育课程师资。随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体育等课程师资紧缺的局面得到了改善,相反,语、数、英学科师资力量在一些学校略显不足。有学校让体育专任教师改教语、数、英学科,笔者觉得不足为取。体育专任教师应当在其专业岗位上发挥专任作用,语、数、英学科教师数量不足,可以阶段性兼教双班,同时向上争取师资。体育专任教师暂时缺乏的,可由有相应特长的教师兼教,但兼教不能变成“不教”,比如,数学教师兼教体育,把体育课改上数学课,或者布置学生完成学科作业。

丰富体育活动,全面落实阳光体育课程的开展,每天保证一小时在校锻炼时间。除了上好体育课程之外,还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身心、强健体魄。

五、加强手机管理,让学生精神富起来

中小学生手机使用问题历来备受社会关注。手机管理涉及家长多些,只要宣传沟通到位,家校协作到位,辅助措施到位,管理难度不大。这当中,主要存在如下三种情形:一是课堂上精力分散,总想触摸手机;二是完成作业时不独立思考,利用手机查找答案;三是课余沉迷网络和游戏,耽误学习,身边的反面案例令人心痛,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者亦有耳闻。因在线打赏或游戏付费导致父母与子女矛盾的也不在个别,甚至由此走上不归路。

加强手机管理,就是要让学生的精神富起来。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办公厅明确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一是教育宣传要耐心。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队会、集中宣讲等方式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包括电脑、平板)的危害,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质。要向家长讲明,其子女如何使用手机、手机费是多少等等,原则上只有家长管得了,家长要积极配合,主动担责。

二是言传身教要当先。教师和家长都要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利用手机玩游戏、刷抖音。教师在课堂上不要接打手机,更不得在学生读书、做作业期间看新闻、发微信、聊QQ。

三是家庭氛围要温馨。提示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多和孩子交流,防止孩子因为情感缺失等原因而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

四是严禁孩子利用手机查找作业答案。教师和家长都要告诉孩子,不会的作业,可以等第二天听任课教师统一进行讲评。利用手机查找答案,会逐步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惰性思维。

五是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带入课堂,确需带入的应交班主任统一管理。上课期间,家长有特殊情况需要找学生,可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系,也可以联系学校电话。对于留守儿童和家庭特殊的学生,确实需要与孩子交流的,可以让家长购买不能上网、不能玩游戏的老人机给孩子使用,同时要做好合理管控。

“五项管理”的關键在于直面问题,落实措施,只有这样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廖丽芳.教师设计好作业指南[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Z].2012-10-22.

[3] 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Z].2021-03-31.

[4] 吴夕龙.“适合的教育”需要“适合的管理”[J].江苏教育,2018(07):77-78.

[责任编辑:白文军]

作者:吴夕龙

教师兼教体育学科研究管理论文 篇3: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县级培训基地与培训团队建设研究

摘要:为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促进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作为教师成长与进步的主要途径,日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的高度重视。为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我市开展了教师培训基地和培训团队的探索工作。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基地;培训团队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国家进行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直接影响到有效开展教学。目前,中小学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面还存在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水平较低的问题,远远没有达到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因此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以满足中小学教师的教学需求。我国于2013年底出台了“提升工程”政策,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目前各地对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基地与培训团队建设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此背景下,研究基地建设和团队建设,以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天长市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任务,以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为背景,以《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为基础,依托国培计划项目为平台,积极探索搭建新的培训基地和培训团队,构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新模式,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结合现有的条件和开展工作所获得的经验,针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基地和团队建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一、现有的培训基地和培训团队情况

天长市教师进修学校与天长市工业学校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建于1965年,校名为“天长县农业技术学校”,1979年创办“安徽省天长师范学校”,1989年调整为“天长县教师进修学校”,1997年成立天长市职业教育中心。2013年被滁州市政府批准成立天长市工业学校。2005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5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天长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2006年,天长市技工学校合并入学校。2012年被三部委列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计划。

学校目前承担天长市成人教育、电大教育、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教育、中小学教育教学行政干部培训、职工下岗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中小学素质教育劳动实践等办学培训任务。

学校占地360余亩,建筑面积8.7万平法米。教学楼、实训楼、培训中心、风雨操场、学生公寓楼、食堂等办公学习生活设施齐全。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0余人,兼职教师60人,高级工、技师20人,双师型教师90多人,研究生15人;4名教师被聘为省中职教育专家库成员,25人被聘为滁州市职业教育中心教研组兼职教研员。

二、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为掌握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情况,本课题组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了基本情况调查。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2015年和2016年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国培计划和省培项目”的受训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本项目共分2期,涉及全市所有中小学的老中青教师,反映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共发放调查问卷242份,回收229份,有效率为94.6%。

2.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现有信息技术能力、以往参与培训情况和培训需求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受训教師学历、性别、教龄、职称、职务等基本情况,涉及到5道题。第二部分旨在了解受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包括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主要困难及教师个人业务水平,涉及到6道题。第三部分旨在了解受训教师以往接受培训情况,了解以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完善的地方,涉及到6道题。第四部分旨在了解受训教师的需求,了解受训教师急需掌握的技能、较喜欢的培训方式、希望获得的资源、培训意见或建议等,涉及到8道题。

3.调查结果分析:教师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知识能力结构等的不同,必然导致他们在培训需求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需对他们进行基本信息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显示我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熟练程度总体不高,创设教学情境如数字故事的设计、视频动画设计等信息技术应用技能非常熟练的极少,比较熟练的也仅占约7%,微课设计甚至为3%,5%的教师还处于完全不会的水平。创设数字教学情境的方法在教学中已不是一个新名词,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竟没有听说过“慕课”和“翻转课堂”,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教师信息的闭塞。值得欣慰的是受训教师已基本上可以采取信息技术手段去选择教学策略、制作课件、获取教学资源,仅有个别教师完全不会。一般情况下,教师工作年限越长,其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性就越低,随着培训工作的开展,完全不会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师人数已降低很多。我们从调查中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选择水平一般的人员占了将近50%,这说明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仍然偏低。在交流调研中了解到,虽然大部分教师已基本掌握了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课件、优化课堂等,但没有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应用。从整体来看,受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仍然偏低。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设备条件差、缺乏软件和素材、遇到问题缺乏指导这几个方面,占约40%,这说明我市针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软、硬件水平比较低,且校际之间建设不均衡。在培训时与教师交流得知,所有学校校校通、班班通建设得很好,有的学校软硬件配置很完备,像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等配备齐全,少部分学校有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录播教室也逐步配备。全市学校生机比达到7.2∶1,师机比达到1∶1。

三、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基地建设探索

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原则加速我市教师信息化培训基地的建设,积极促进学校教师培训基地与市教体局电教、师训、教科研等相关部门的资源整合与合作,将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基地建设成为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本市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培训、研究和服务中心,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政策咨询和指导中心,本市各级教师培训的协调和管理中心,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推广中心。提出“1+N”模式的信息培训基地,以学校教师信息化培训基地为中心,辐射到基层学校,培训种子教师,让种子教师培训身边的教师。参训教师在工作中培训和实践相结合。

1.根据培训需求,探索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基地的校园环境、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建设,其标准在滁州市区域内处于领先水平。依托天长市教育城域网平台,按照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适应教师信息化、专业化发展的特点,重点加强适用于各学科教师培训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以及计算机网络、教育资源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上与全省教师远程培训与管理平台相互衔接、优质资源共享,下与基层学校紧密相联的网络系统。

2.根据工作实际,研究加强基地软实力建设。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及配套制度、后期保障措施。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培训及维护、管理队伍,实现互联网的高效运转,为当地中小学校的“校校通”和“班班通”提供服务和指导。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宣传活动。

四、依据调查分析,加强培训团队建设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析调查法作为获得真实数据及了解情况的基本途径,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针对培训项目的调查问卷,并结合个例访谈,深入挖掘细节信息,调查他们的具体水平及在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以期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并为培训设计提供参考。

1.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加强培训基地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成员,必须思想政治觉悟较高、品德良好、热爱教育事业、懂得教师教育规律、富有团结协作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较高理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中小学从教或管理经历,熟知本市教师队伍状况,在广大中小学教师中享有较高的学术威望。

2.本着“少而精、专兼结合”的原则,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对培训者的培训等措施,建设一支集培训、教学、教研于一体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新型培训者队伍。专职教师的管理纳入中小学教师管理体系,促进教师在基础教育系统内合理流动,确保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人员有一定的中小学从教经历。专职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和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熟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熟悉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情况,能够深入中小学课堂,参与和指导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我市教师培训基地的性质和任务,聘请有关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社会各行业专业人员以及优秀中小学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和顾问,参与我市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学校具体负责培训者的规划、组织、协调及考核工作,市教体局师训管理部门做好相应的组织配合工作。学校从以下方面做起:首先,广泛吸收市内的教育精英作为专职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师进修机构的立足根本,也是教育发展的起码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要认识到培训机构的重要性,不要把它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其次,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培训制度,定期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再次,组建一批市内知名的兼职教师队伍。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最好的教育培训资源,可以引入这些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五、培训基地投入及研究所取得的成效

1.学校培训基地2015年共投入107.22万元用于添置培训教学计算机设备,其中投入28.65万元为电脑教室购买80台电脑;投入51.48万元采购培训和教学用液晶一体机30台;投入27.09万元购买技能大赛训练用计算机54台。

2.2014年基地共组织710人參加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全部培训合格;2015年710人全部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2016年共组织4132人参加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这些人也参加了2017年的能力测评。

3.2015年12月17日,学校组织开展了一次基于互动教学的视频课例制作培训活动,354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围绕如何进行视频课例拍摄、后期视频编辑进行。

4.2016年4-5月份,学校举办了三期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全市268名校长、园长、主任参加了培训。邀请了上海市闸北区八中副校长谢元,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张新明,肥西县教育局电教研究员张富胜等教育信息化方面知名专家以及我市教育系统的专家授课,全面提升我市各校领导班子的信息化领导力。

5.2016年4月16-17日,学校举办了翻转课堂培训,全市335名学校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张红娟,上海市复旦万科实验学校高级教师黄亚男两位专家授课。

6.2016年8月16日,学校举办了视频拍摄、编辑培训,全市18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使“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教师“晒课”工作顺利完成。经过再培训,全市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2016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全员参与,共有413节获得滁州市优课(滁州市级优课2865节,天长占比14.4%);共有69节获得省级优课(滁州市共有省级优课442节,我市占比15.6%);共有23节部级优课(滁州市共有部级优课142节,我市占比16.2%)。

7.2016年8月23日,学校培训基地在实验小学举行了在线课堂、同步课堂使用培训,全市各主讲课堂学校授课教师、设备维护管理员,各接收学校接收教师,中心校管理员近50人参加了培训。

8.2016年12月19日,学校培训基地举办“支持乡村教师计划——名师送教送培下乡”之“天长市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骨干研修者培训班”。全市中小学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等近400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践,我市已初步建立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基地和培训团队运行的长效机制,将进一步挖掘研究培训的方式及内容,紧密结合基地建设和团队建设,依据教师培训需求,确定培训方案,完善“1+N”基地建设模型,探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任瑞红.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J].山东师范大学,2009,(4).

[2]梁雁.昆山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分析与培训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2.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Z].2013.

作者:周天明

上一篇:城镇燃气公共安全风险评估论文下一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学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