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网络教育改革论文

2022-04-28

摘要: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强调学生专业素质教育,以培养高技术类人才与技工类人才,满足社会企业现实需求为主要目标。但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却发现,我国高职院校在该专业的教学定位方面是存在诸多问题的,例如明显的学科化倾向教学模式,也包括师生素质方面的不足等问题,这些都导致了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在职业能力上的缺失,进而使他们在市场中几近丧失竞争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教育改革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职计算机网络教育改革论文 篇1:

“互联网+”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互联网+”是创新2.0前提下的互联网发展新业态,“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更好地进行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人才供给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索,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高专 计算机网络专业 教改探索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人才培养角度来说,侧重于实用性人才的教育培养。但由于长期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职计算机网络教育工作存在严重的滞后问题,教师本身知识体系、教学经验等也和新时代互联网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简单地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须进行教改探索,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互联网+”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全新产业概念,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互联网经济的形式、内容和理念,以更宽泛的思想角度促使互联网经济迈入“创新2.0”领域。简单地说,所谓“互联网+”就是指“互联网+其他传统产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是所选定的传统行业简单地和互联网“做加法”,而是将传统产业经济形式和互联网经济形式融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适应性的互联网平台,在创新思想下构建的一种全新发展生态系统。很显然,每一种“互联网+”项目都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也是一种完全区别于传统产业的生产关系。

新的概念产生、应用和发展,必然需要与之匹配的人才,其中以能够直接参与实践生产的应用型人才为基础。当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事业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既存在极好的发展机遇,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社会培养急需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并符合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改特点,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转型的方向。

由于一直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我国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本身就存在很多的弊端。例如,重视理论、轻视实践,教师的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严重落后等。教学改革探索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同时也符合当前“互联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一、“互联网+”与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特征分析

尽管在“互联网+”概念出现、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却是越来越大。如互联网电子商务、在线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等,都属于“互联网+”的概念,而在这一概念下所形成的产业(或市场)形态,其从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对较高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水平。但同时,“互联网+”也并非单纯的技术应用手段,更多的则需要具有一定的商业意识和经济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适应产业人才的需求。以下针对“互联网+”和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特征展开分析,并寻求两者的契合点。

(一)“互联网+”特征分析

第一,“互联网+”具有跨界融合的特点。“互联网+”可以视为一种思维模式,它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自身强大的融合性、功能性、分享性等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呈现出“跨界”的特征。而所谓“跨界”,简单地说,就是在传统领域完全不可能相匹配的产业之间,形成开放、重塑、变革的构建,使之成为一个全新的整体。“互联网+其他产业”的模式执行中,互联网是主动参与并改变的部分,并通过对“做加法”的产业进行改造,从而实现融合、协作,促使产业化的路径更加顺畅。

第二,“互联网+”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力。“互联网+”的概念出现在信息技术发展现阶段,它也意味着目前最好的互联网发展水平,抛开技术层面的限制,开始以产业形式向周边扩散。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粗放式经济形式改变带来了新的途径,而创新也是主要通过借鉴现有互联网理念展开的,这是互联网的优势。

第三,“互联网+”完善了结构重塑。将陈旧的内容打破或颠覆,以促使其发展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技术革命与互联网全球化的发展,本身对社会机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等都是一种严重的冲击,产业、商业和经济没有理由不受到影响,这种结构重塑不是内在诉求的满足,而是外部力量的推动,具有不可抗拒性。

第四,以人为本的特性明显。互联网经济也好,互联网技术也好,本质上都是为了体现出信息技术的服务能力。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应用的前提,更好地实现经济进步、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互联网+”形式的出现,原本就是对人性的顺应,对人类智慧的一种理性转化。

第五,“互联网+”的生态开放性。互联网的价值理念是“分享、创新和开放”,任何通过互联网思想渗透的产业,也都相应地形成了这样的理念。而“互联网+”的生态性是最重要的特征,也是人类社会生态的本质表现。在推广和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除掉创新环节的干扰因素,另一方面则要用人性的本质去驱动市场,提高价值,减少资源的浪费。

(二)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特征分析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校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理念上与综合类高校有明显的区别,后者主要以理论型人才、研究型人才为主,而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多的是关注能够在社会现实中实现很好的应用。也就是说,参与性是最重要的环节。在人才培养特征方面,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首先,人才培养目的明确。结合我国人才教育的特点,主要有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两个体系。本质上说,这是对义务教育阶段不同性质生源的进一步划分,促进人才的有效性培养。但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高职院校人才的水平较低,是从事社会低等工作的人才类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化程度提高,社会对人才的认识逐渐理性化,高职院校学生与就业之间的距离更近,相对来说减少了竞争压力,因此近年来重新得到了重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工作要充分借鉴传统专业的特点,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着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其次,理论联系实际强烈。从教育特点角度分析,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工作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既包括理论方面的内容,也包括实践方面的区别。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具有“知难行易”的特点,而参考实践性人才的特点,并没有必要一定弄懂技术原理,而要懂得计算机操作理论即可,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很显然,这就需要学生实际和理论的联合,特别是对基础知识理论的掌握,以满足现实应用中举一反三的能力。

再次,强化职业技能为主。强化高职院校人才技能培养,还有一个隐藏的操作手段,即针对社会人才的需求有很高的灵活性,简单地说,社会在短期内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就应该适时地进行灵活调整,在有效的培养时期内满足市场需求。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特点不难发现,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在教学改革中也必须突出“实效性”的特点;但是,教育与科研、生产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尤其是经费方面的投入。在高职教育中一次性投入计算机教育硬件设备的费用很大,需要长时间地开展教育工作收回效益,但由于现有技术不断落后,会造成学习过程中的方向偏离,对提高学生网咯计算机专业能力缺乏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强化职业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工作环境中来,如实习基地的建立、校企联合办学等。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改探索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育改革工作应具备充分的灵活性,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特征,最大限度地提高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人才的“适应性”,而并非专业能力。本质上说,在互联网经济领域中讨论“专业能力”也是没有意义的,它需要的是互联网思想、商业理念以及创新的综合性能力。基于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教改探索。

(一)以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理念改革

很显然,高职院校中突出学生技能的实用性、操作性和执行性是教学工作中的必然表现,单纯地以意识培养、体制建立等从外部进行督促,无法实现本质的推动。

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依据,教学改革工作中很大一方面内容都体现在教学内容层面。从理论角度出发,教学内容的改变是促使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向改变的重要动因。

同时,教学内容也是较为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融合因素,例如,在加强基础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摒弃一些陈旧落后的技能和教学点,加强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出全新的教育内容构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一些长久性的校企合作,或者增加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与社会中流行的、先进的技术做更多的融合,与工作就业等做好技术衔接,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材进行处理,形成模块化的实训环节,在做好教学任务衔接的同时,每一个模块都做好必要的考核设计,提供学生自由交流的空间。在互联网+时代中,高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针对一些日常办公使用到的技术设备,可以将经济领域的内容数字化、形象化,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也可以进行引进。例如,BBS、即时通讯工具(微信、QQ)等,已经是基本的教学工具。

(二)以模式创新实现教学方式改革

教学模式的创新要把握一定的尺度,并非完全的标新立异甚至脱离现实就属于“创新”,结合人才教育的创新模式,主要指的是利用现有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性思想,尤其是在计算机网络方面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采取现场教学的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改革尝试,学生在脱离课本的前提下,必须强调一定的手脑结合能力。

(三)以实践操作完善教学评价改革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在学历价值方面不如高等院校,但在人才培养方面却倾向于高等教育,很容易给人一种教育投入和产出不平衡的错觉。由此,教育部门客观上加强了对考核方面的要求,但是,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不适合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的,应该进行创新改革,将实践操作部分的内容引入教学评价,改变传统的以分数高低考核为定论的形式。

事实上,国外针对计算机实用性人才的考核,大多关心的是技能鉴定,即着重考核人才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实践操作引入国内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计算机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也越来越重要,这既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发展的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应该充分地把握这一机遇,促使教学任务向多方向发展、转移,以提高计算机网络专业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池瑞楠,蔡学军.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13)

[2]翟宏群,冯茂岩.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王慧,沈凤池.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8(33)

[4]陈康.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8)

[5]李清平.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2)

[6]彭辉.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8)

[7]岳淑玲.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信息通信,2013(2)

【作者简介】胡钟月(1979— ),广东鹤山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责编 丁 梦)

作者:胡钟月

高职计算机网络教育改革论文 篇2:

论项目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强调学生专业素质教育,以培养高技术类人才与技工类人才,满足社会企业现实需求为主要目标。但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却发现,我国高职院校在该专业的教学定位方面是存在诸多问题的,例如明显的学科化倾向教学模式,也包括师生素质方面的不足等问题,这些都导致了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在职业能力上的缺失,进而使他们在市场中几近丧失竞争力。基于此状况,本文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提出项目式教学模式,探讨该模式教学的实际目标及实施原则,并实证说明了项目式教学法在专业中的具体实施流程。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职;实际应用

目前我国教育正面临改革,这就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而言,它应该承担起未来社会企业对高技能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迫切需求的人才培育重担,满足社会企业对实用型人才的渴望。为此,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需要改进教育模式,丰富教育手段,为社会、学校以及学生未来良好发展给出实际行动策略。

一、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是过分受到传统教育思维影响,在人才培养模式层面存在诸多约束,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简言之就是理论性过强,缺乏实操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人才的后续发展问题抛给企业,这对当今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环境下的企业来说是巨大难题,也是对学生未来发展规划的不负责任。在这种只注重专业理论却缺乏实践操作的教育环境下,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基本没有解决现实技术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必须以就业为主要定位导向,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职业实践能力,做到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全面发展。

(二)师资力量问题

高职院校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所以高职在外聘专业教师时也首先注重其技术实践能力,但问题从企业外聘的教师在实践技术方面没有问题,但对理论的结合拿捏却难以到位,这就造成了教学实施的极端化,在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外聘教师缺乏理论知识体系,也就是说,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是严重缺乏专任教师资源的。据我国教育部在2015年的统计数据中发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任专职教师比例为83%,但其中具有技术实践经验与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仅占到15.8%,拥有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数量更是寥寥无几,师资力量整体薄弱也是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所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双师型"教师比例正在逐渐升高,这也引起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重视。但在2015年全国所有高职院校的调查结果中发现,拥有"双师型"资格与能力的教师在全国仅有不足2万名,这只占到专任教师总数比例的19.34%,无法满足全国各个高职院校的现实教育需求。客观讲,"双师型"教师确实是我国高等教育所普遍匱乏的资源之一,这必然会阻碍我国教育改革的向前步伐,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三)学生问题

我国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资金投入、政府监管力度不够,所以在教育质量、师资力量、软硬件设备资源储备方面还是极其匮乏的,这导致了高职院校在教育质量上普遍不佳。除此原因外,还与所招学生本身质量有关,高职院校由于教育资源、环境、社会地位等等都薄弱于国内普通高校,所以在招生录取分数线方面也普遍较低,这就给予许多中学阶段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升学的机会。这些学生在学习心态方面存在问题,对自我约束力不足也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再加之专业学习中理论教学的枯燥乏味性、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不到位,都促使高职专业学习无法深入,更无法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实践能力。就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而言,学生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

第一,学生在抽象分析、独立解决问题方面缺乏能力

第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严重不足,这主要是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实操课程方面设置较为单一,无法与企业实际应用相联系。

第三,传统教育中对知识结构的设计不够合理,基本没有反映出业界的发展节奏及现实状况[1]。

二、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计算机网络计算专业课程设计分析

基于高职院校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育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本文给出项目教学法,希望将它融入到专业课程设计及应用当中,为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 关于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就是师生通过共同设计和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来推进教学进程。该项目也可以是在"校企合作"机制下所产生的拥有企业授权的真实项目。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在采用这种项目教学来促进和提高学生在专业层面的实践能力,希望让他们尽早的感受社会及相关专业领域氛围,实现在校内的实习实训目的,提高学生融合理论知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理论上讲,项目教学就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它的存在更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之间的互补性和连锁性。强调学习与活动的密不可分性。计算机网络教学是一注重过程实现的专业科目,所以它在知识与技能传授更多希望学习者自己去挖掘和探索,而项目教学恰好就提供了这样一种环境,它为专业课程所提供的具体案例具有非常强的专业应用性与实操可行性。

(二) 项目教学的实施原则

项目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讲求"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基本原则,希望学生在项目实践探索中循序渐进的、有层次的获取知识和能力,实际上就是对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逐步加深。为此,项目教学要秉承以下4点原则。

设计明晰的教学目标,并围绕它来展开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初步让学生理解项目教学的主体框架。

把握重点难点,在项目选择过程中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对项目的向前驱动,更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简化知识探索过程,但探索深度依然不变。

明确问题设计目的,在项目教学中设计与项目相关的问题,一方面是为了迎合项目内容及有效推进项目教学本身,一方面也是为了考察学生对已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实现教学反馈及评价机制,要在项目教学中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讨论,尤其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及时反馈评价,进而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给予他们学习的成就感。为了完善反馈评价机制,项目教学应该在课上、课下以及网络上实现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总结评价,并有必要让学生对外展示自己作品,以得到来自教师与同学的有效建议,增进认同感[2]。

三、项目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網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证应用

(一)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教学目标

以湖南机电职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该校在该专业主要教授计算机网络、Windows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结构化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IT项目管理等专业课程,其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具体的实操项目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技能,并同时熟悉网络工程行业的真实环境与工作流程,逐渐锻炼自身符合于企业需求的各方面实战技能。再一方面就是通过为学生分组分角色来明确他们对自身的定位,进而帮助他们在校期间就能准确定位自我,在未来就业活动中目标性更强,快速找到适合于自己专业能力的工作岗位。

(二)项目设计流程分析

1项目介绍

该项目在校园区域内进行,其项目要求就是对校园内设施进行网络布线安装,这其中就包括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以及学生宿舍。要求学生在网络中心设置主服务器,搭载DNS、FTP服务器和Linux系统,选择适合的校园网ISP接入方式,规划好校园网内部地址的使用。在设计过程要尽可能减少广播风暴,并留有一定的网络扩充空间余地。在资源投入方面,应该充分考虑投资的有限性。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设备来进行网络布设。

2项目分组

将学生分组并设置组长,为他们设计单独任务,明确学生项目角色。这其中就包括了项目经理组,他们主要负责对项目方案的制定、对施工预算的决策以及施工监督工作;销售代理组则主要负责对项目需求进行分析并做市场调查;售前工程师组主要负责项目开标对标书技术与内容的解读分析;最后还有技术工程组,主要负责项目的实施和售后培训。4个组的组员都要通过文案的形式来给出对各自分工工作的具体实施思路。分组之后并确立计划后,项目教学任务就可以正式启动。

3项目教学流程

项目教学流程主要以7周长度展开(前8周为课堂理论教学),贯穿整个学期,以下为项目教学流程在每一周的具体教学活动安排。

第一周内容,主要以分组分工为主,学生可以在这一周去图书馆、网络搜集相关理论内容资料,为项目撰写计划书,并在周末前课堂上由教师审阅指导,最终确立项目任务实施方案。售前工程师组要在本周完成标书制作,生成标书。

第二周内容,项目经理组要对网络布置规划给出设计实施方案。

第三周内容,这一周教师会邀请企业技术代表到校内指导项目的开标活动,并且由售前工程师组展示标书方案,实现现场评分。

第四周内容,全班召开项目实施会议,各组成员集体讨论对实施设备的选型。

第五周内容,技术工程组负责实施综合布线操作,同时将网络产品在计算机系统中上架,生成相关配置文档。

第六周内容,开始进行网络设备配置操作,对服务器等设备进行技术验收。

第七周内容,教师要在项目经理组的陪同下共同验收项目教学成果,并对现场技术操作进行问题修正,最后全班学生撰写项目教学总结报告,交由教师在期末进行综合评价。

(三)项目成果展示及评价

学生以小组形式来展示组内分工项目教学任务成果,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布置项目的主要规划内容,教师与学生实现生生互评、自评以及教师总评,最后展示最有创意的项目设计方案,并给出综合评价[3]。

总结: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的基础定位就是培养能够适应于社会企业发展需求的一流网络技术人才,实现职业教育支持国家现代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在高等教育改革之际,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内的所有其它专业都需要实行这样注重实践与理论相融合的项目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实操机会和接触社会企业的机会,从未来发展规划层面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就业几率,因此它应该得到全国教育领域的大力推广和广泛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洁.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网页设计与制作》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2.12-14.

[2] 张宜芹.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式教学应用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6(3):141-142.

[3] 宋伟.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式教学应用研究--以广州松田职业学院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4.20-29.

作者简介:

李玉林 ,男(1981.4--),湖南永兴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管理。

作者:李玉林

高职计算机网络教育改革论文 篇3: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研究

摘要: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相对于其他课程教学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高职教师即要以学生为主体,有效的为高职学生授业解惑,还要让高职学生进行有效的技能训练,加强记忆,这无疑是一件很难兼顾的事情。通过对当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还有中央一直倡导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是每个高职计算机类教师所希望的。基于此,作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师心中对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教学体系,建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解决当前的计算机教学困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项目化

社会的高速发展导致今天也许还是热门高薪的职业,明天说不定就变成勉强维持温饱、人才堆积的职业。近年来普通的计算机类职业的发展前景不大,学习计算机类的毕业学生就业率相对来说也不尽人意,导致学习计算机类的学生日益减少,让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陷入了尴尬的境况。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境况引起了国家教育部的重视,经过教育界多位计算机教育学专家的参与,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为解决当前的困境打开了突破口。关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但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非常强的课程,因此对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改革不能操之过急,要慎之又慎。本文就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的可行性浅作分析,提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化教学方面的一些基本思路。

一、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

就当前的通用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分析,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组成基本上包含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基础通信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架构、网络操作系统、Internet应用、网络安全、互联网知识应用、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等方面。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很难做到即要以学生为主体,有效的为高职学生授业解惑,还要让高职学生进行有效的技能训练,加强记忆相结合,往往要么侧重授业解惑,将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变成应试模式的知识点说教,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要么只注重强调学生的课堂训练实操,忽视对学生知识点的教授。根据当前社会实际,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进行改革对于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改革具有深远影响。

二、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

项目教学就是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以行动引导学习,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性,使学生相对独立的依照教材确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项目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根据教材和实际情况,组织课程内容,明确工作任务,以学生为行动主体,教师配合辅助学生,以完成工作任务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能更好的培育出符合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具有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更加实用适用工作实际,贴近生活,能有效提高学生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认知,加强对课程的理解和技能掌握,尽可能缩减与将来工作岗位的距离,尽早适应工作,使学生不必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花费大量的时间来重组学习所学知识,提高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项目教学以学生为行动主体,教师配合辅助学生,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负责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有团结协作意识,加强交流配合;项目教学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方法,以完成任务为中心,完成研究出具有实际价值的成果,重在行动;项目教学是为了出成绩,学生要学会拓展,发散性思维,考虑知识的关联性,在行动中思考分析。

三、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项目化的完成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是建立在实际基础和社会背景下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项目化的实施需要:

1、 明确课程教学内容的项目架构,分解细化项目内容架构

高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达到教学做有机结合,利用好网络软件和硬件的实验,及时更新观念,去除一些不符合社會实际的知识理论,适当去除一些难度过大、过深的理论内容,适用教学任务的完成,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以学生为主体,方便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根据当前社会实际,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计算机行业对网络技术的要求可以重新分解、架构教学内容,课堂对应企业情境,明细课堂教学,构建一个大项目,在细化成若干级项目,按照认知顺序先易后难,逐步深入,序化教学课程。

2、 教学课程的每个项目的情境构建一定要符合未来工作发展

项目化教学也是为了学生将来更好的就业,在设计项目情境时尽可能采用身边生活日常容易接触到的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当然,项目情境构建一定要覆盖面广,涉及教学大纲的知识点越多越好,具有生动性、典型性、可探究性、可操作性、综合提升性。学习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其网路知识应用一般不会超出校园网络、网吧、政府服务网路、小区网络、办公网路、企业园区网路、公共服务网路等,因此,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立项目情境时,最好选取这些,引起学生兴趣,方便学生思考理解。

3、 教学内容在每个细化项目上要做到教学做相结合

应试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通过传授的方式获得,而研究性学习把学习看作是行动或过程,看作个体在处于各种目的而试图理解所生活的社会或自然环境的认知建构或创造的过程,主要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获得。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明确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只是起辅助引导作用。授业解惑,讲授项目基本知识点主体是教师;构建项目情境,提出项目,细化项目,前期教师是主体,等学生熟悉这种教学模式时以学生为主体;项目探索分析,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补充;项目方案的解决意见及实施完成,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补充,并对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分析评价,帮助学生明确不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引导学生提出改正意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

根据探索发现,运用项目化教学的理论依据能有效的实现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构建,对于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非常强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实施项目化,有利于项目化教学,有助于学生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提升,有助于学生的德育培养,有助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楚书来,张瑞.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4).

作者:李军华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政治论文下一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利水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