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19

[摘要]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中学音乐教育相对其他学科还很薄弱。如何缩小与其他传统学科差距,改变原有中学音乐课程教学状况,提高教学水平及编写适合中学生的音乐教材是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关键问题。笔者想围绕此问题展开学术探讨与提出建设性意见,望能为中学音乐教育改革的进行提供可参考建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学音乐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学音乐课程改革论文 篇1:

中学音乐课程改革三思课堂探究

【摘要】在新中国面临全面改革之际,各教育阶层均实行新课改,旨在让传统、保守的中国教育进入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相接轨的准备当中。传统的应式教育只为升学,而不注重挖掘学生本能的潜力,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在新十九大召开之后,各教育阶层秉承全面走进新中国的想法,对教育阶层中不被应试教育所容纳的各学科当中,充分进行相应改革措施。旨在让学生各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全面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思维能力训练 反思习惯养成

在中学阶段当中,渐渐地能发掘到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领域上都有些许自己的成长,这些成长来自于教师的引导,而来自于自己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接受能力。然而音乐作为全世界通行的语言,自然对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也是能够进行自我发展的。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听歌习惯都有,然而都只限于流行歌。对于中学阶段的音乐课程要求掌握的名族音乐等都显得不感兴趣,这在现阶段来说成为了教师相当大的一部门难题。下面将对中学音乐课程改革三思课堂研究总结了以下几个要点。

一、关于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改革探究

音乐能反映一个人相当一部门的思想道德和内心素质修养,所以很多时候教师会在音乐当中要求一个人的德行修养,站立走的姿态以及整个人反应出来的气息和整体素养。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一个整体音乐感受相当重要。所以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也应当在音乐课程中适当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一个音乐者的态度,带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

针对中学生音乐课程的现状及其学习状态,具体的培养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如下:

1.教师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为学生树立一个有良好思想品德的教师,以潜移默化的精神逐渐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同时教师也应当在日常教学当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状态,及时的就思想品德进行沟通或与班主任、家长取得联系。

2.教师在进行关于音乐背景讲解时,将人物性格及时代背景有关现金思想道德的部门着重为学生讲解,切实让学生也能从音乐课程课堂中接收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关于思维能力训练课堂改革探究

思维能力对于任何阶段下的任何学习课程来说都是有所帮助的,而中学阶段正是形成和运用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思维能力是帮助学生运用思考的最佳能力,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当中综合体现思考,质疑,和确信的过程,对于高中的每一门学科来说都至關重要,它能够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迅速、正确的找到解题思路。所以在现在的教学当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被越来越重视,很多老师也开始意识到了思维的重要性,以及要对学生进行思维的相关培养。

1.对于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逐步过渡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中。并将这些音乐基础知识有相对衔接性和关联性的组合在一起,分开实行教学,在教学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音乐与各学科之前要衔接良好,充分运用好音乐能在学生的各学科之前起着放松和协调的作用,在学科与学科的衔接之间让学生主动对自己的思维分配能力进行调节和训练。

三、关于反思习惯养成课堂改革探究

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讲,是能够在不经意之间就形成和发出的动作指令,拥有好的习惯等于接近了成功的一半。教师时常会要求学生要自己能够在日常学习当中就养成相对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有帮助的。然而在音乐课程的学习当中,必要的音乐习惯也应当适当的养成。而教师要在这个环节当中担起监督和引导的作用。

1.正确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会在课前预习,将不懂的专有名词类知识解释做记号,在上课之时提出或在平时向老师提前提出,完成和提高相应的学习效率。

2.养成正确的唱歌姿势的习惯:一个正确的唱歌姿势来说,对于每一个发音是否正确与否都很关键。正确的姿势与军姿大体相同,身体正直,肩膀放松平齐,两手自然垂放于两侧,如果想感应腹部的运动将手放于腹部为止,坐时坐姿也要保证只坐板凳的三分之一,两只手放在大腿上,两脚放在地上。

3.养成练声的习惯:练声对于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来说,都是拥有一个好嗓门的前提,唱歌的状态如何就看练声的效果如何,练声的时间不应太早或过晚,时间也不宜过长,在练声过程中要保持正确姿势,足够的打开口腔,这样才有效。

总的来说,中学音乐课程改革应当止步不前,而具体针对思想品德教育、思维能力训练、反思习惯养成这三个方面也应当根据上述措施具体落实到实处,积极灌输良好音乐教育素养的思想,在学生学习的机会当中,教师要认真负责任的对待每一堂音乐课程,同时也要与其他课程的教师做好相应的衔接关系,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实现在音乐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高中有效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J].罗贤蜜.中国教师2013年S2期.

[2]新课改新思路[J].莫莎琳.新课程(上)2014年10期.

[3]谈如何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J].程万龙.才智2015年29期.

作者:张蕊

中学音乐课程改革论文 篇2:

谈中学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策略及教材编写方案

[摘要]

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中学音乐教育相对其他学科还很薄弱。如何缩小与其他传统学科差距,改变原有中学音乐课程教学状况,提高教学水平及编写适合中学生的音乐教材是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关键问题。笔者想围绕此问题展开学术探讨与提出建设性意见,望能为中学音乐教育改革的进行提供可参考建议。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教材编写;音乐鉴赏

音乐教育对于塑造完整、健康的人格与高尚品德极为重要,是人类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音乐可以锻炼人们利用大脑进行思维创造,理解具体抽象事物的能力。我国的传统教育比较注重共性至上的群体性原则,忽视个性发展,强调统一标准和要求,不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和需求。[1]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音乐是人的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个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标志人物的孔子,其本身就是位精通音乐的大儒。在许多史籍典故中,也多有描写孔子练习古琴时,刻苦用功的故事。孔子及众多儒学大家更是将“乐”作为成为“公务员”必学的六大科目之一。

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中学音乐课程发展十分迅速。譬如,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的中学音乐教育是世界领先的。以美国为例,美国音乐教育家们提倡“人本主义”,其目的就是用音乐作为塑造健康完美人格的一种手段。美国中学音乐教育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其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就是:1音乐是人类交流最基本的方式,它可以传递感情,鼓励泛泛生活之中的人们。2音乐是塑造人审美观的重要方式,也是人们体会生活乐趣的手段。3音乐可以激发人的潜力以及创造力,使之转化为不同于其他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为使美国基础音乐教育在21世纪初达到世界领先水平,1994年,美国政府将音乐作为中学核心学科,并制定法律《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作为培养中学生学习音乐的法律依据。音乐可以为学习其他学科注入学习动力,没有音乐学科的教育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教育。美国学校的音乐课程有九项学习内容:1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演唱一套各类曲目;2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乐器演奏一套各类曲目;3即兴创作旋律、变奏和伴奏;4在具体指导下作曲和改编;5读写乐谱;6音乐鉴赏、分析和描述;7评价音乐和音乐表演;8理解音乐与其他艺术和艺术之外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9理解音乐与文化和历史的关系。[2]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中规定

我国现阶段中学音乐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是音乐欣赏和演唱(奏)方面的培养。首先要求中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歌唱技能、钢琴视奏、能熟练演奏一种乐器、合唱指挥)过硬,教师的范唱、范奏往往比音乐厅中鉴赏音乐会的效果还佳。[3]21世纪初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是在此基础上,加设“音乐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等课程。虽然上述也是中学音乐教学工作内容,但基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基础教育不发达,普通中学不具备培养学生业余爱好条件等原因,谈及脱离现实,故笔者不再列举。

改革策略与矛盾解决办法

各地区中学可根据实际情况,落实符合自身条件的音乐授课模式。在人文环境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提高现代社会审美功能性强的“音乐欣赏”课为授课方式,保证学生们均享有欣赏世界不同民族、不同风格音乐的机会。在此基础上,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教育政策力度的倾斜,逐步赶上发达地区音乐课模式。条件允许的中学,可将“音乐欣赏”课和“音乐表演实践”课分年级上或实行选课制。譬如,在一年级开设音乐欣赏课,二、三年级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选修歌唱或器乐演奏课。在学期期中或期末阶段进行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评价,以教学评价作为音乐课的“镜子”,找到自己任课的长处及不足。这对于怎样上好音乐课,找出“短板”,发扬优势,了解学生们喜欢的上课方式,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都有积极意义。在教学评价中,要师生互评,教师互评,学生家长对学校音乐课程进行评价。增强评价的互动性,达到相互交流激励的作用。尤其高中音乐课时少,学生人数多,教师要采取观察、讨论、课堂提问、音乐表演等办法记录学生的表现变化,指导并促进学生进步。教学评价的内容应基于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透过全面科学的评价,提升音乐课的内容和美育水平。

音乐本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要结合本地区人文地理和民族文化,编写具有地区民族特色的音乐教材。本土音乐资源涵盖了所有有利于实现音乐教育目的,完成音乐课程目标的资源,它既可以来自自然界,也可以来自社会。[4]笔者的建议是将“民族音乐”这个大课题引入到中学音乐教材中,这里的“民族音乐”既指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也指我国传统音乐,也包括外国民族音乐。少民地区与非少民地区的中学,要采用不同版本的音乐教材,这样不仅可以挖掘、继承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对国外的民族音乐也可以很好地赏析、学习。这样,自然民族地区的音乐课程资源会不断被发掘。例如,我国[JP2]西南省份(云南、广西)地区生活着约30多个少数民族,突出地方特点,因地制宜,是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的重要原因。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将这些地区的民间歌曲加以搜集、挖掘,对于我国民族音乐研究无疑受益颇多。这些民族地区的中学音乐教材除继承本民族的音乐以外,也要按比例,将我国传统音乐、外国民族音乐编入,当然也要有民俗音乐、流行音乐,多元叙述并行。让学生在欣赏与实践的同时,了解到世界各民族音乐的多元性。[JP]

汉族中学生音乐教材的编写,除汉族歌曲为主干外,也要加入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当代中学生在认识本民族传统音乐方面已相当薄弱,虽然有些音乐素质高的学生在鉴赏欧洲古典音乐方面“出类拔萃”,但往往对于本民族的音乐却“一窍不通”,这对于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音乐是极为不利的。音乐的多元化为民族音乐欣赏教学奠定基础,民族音乐欣赏教学是民族文化继承的现实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切实体现。[5]人们常说“音乐是无国界的”,但笔者认为这句话并不适用于当代中学生。因为他们往往在欣赏中外流行歌曲或欧洲古典音乐时颇有兴趣,但在欣赏非洲音乐或是国外自然民族音乐时提不起兴趣。如何让中学生在听到、看到这些民族音乐时有兴趣欣赏下去,从而学到音乐知识呢?我认为要从这个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入手。譬如,在欣赏非洲自然部落音乐时,音乐老师要从音乐的形成原因,音乐形态特点,音乐是否与宗教信仰相关联,音乐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及风格以及音乐演唱(奏)中的人文因素着手进行讲解。教材编写要体现人文精神,丰富与音乐教材相关的文化资料。

《教学大纲》与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践中的问题及笔者歧见

《课程标准》相对于《教学大纲》在音乐教育教学方面有其进步一面。譬如,《教学大纲》强调中学音乐课的目标是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要学生们提高“感受、体验、欣赏音乐美的能力,掌握必要的乐理知识与欣赏方法”。“欣赏”与“鉴赏”的区别在于,前者将体验音乐的感受与音乐的文化、历史相联系,达到品读音乐、判断风格、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质层次的目的。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上课方式,会让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构思创造是无助的。在此基础上《课程标准》规定中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中,要注重音乐表演实践及相关艺术领域的拓展。从内容来看,《课程标准》丰富了中学生的音乐课堂,变单一的欣赏片段为全面音乐素质的提升。在歌曲创作,演唱演奏,音乐剧排练方面,充分发挥了某些中学生音乐的才能,提升了他们合作,探究创造的能力。学生的音乐视域从单纯欣赏走向了多元、平衡和综合。

《音乐课程目标》的六个模块,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师感受到学生长期没有形成良好的欣赏习惯。老师讲到哪,学生听到哪,故在欣赏课上不善思考,思维懒惰,盲目地观看音乐视频,而没有自己对音乐表演片段独立的理解,达不到提高音乐欣赏的水平。音乐创作上,师范类音乐系和专业音乐学院学生普遍学习的是西方大小调调式体系,运用西方作曲技法来创作音乐是完全照搬了欧美国家基础音乐教育的经验。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底子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文化思维都截然不同,让完全没受过系统音乐训练的中学生进行歌曲创作是不现实的。但中学生要学会基础乐理知识和曲式分析,分清音乐片段的乐句、乐段,使学生逐渐产生音乐结构的直接感觉,这是建立音乐美感的基础。

笔者通过对我国当前中学音乐教育的课改分析和教材编写的诸多建议,对我国中学音乐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教师队伍的培养,有了明确指向性。中学音乐教育始终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一大课题,以提高中学生美育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塑造中学生的健全人格,使中学生在新型音乐课的目标培养下提升音乐素质,我国社会公民的艺术修养和美学观也基于此。基础音乐教育在当今时代,已不是单一、纯技能的教育,而是多元、人文性的教育。一堂丰富的中学音乐课失去了多元与人文性,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优秀音乐课的授课方法方式有很多,笔者所叙述、举例提出的方法,仅是一种,一线教师可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实际情况加以改进补充。音乐教学法不断更新改进,会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提供参考系,是音乐课堂丰富多样,先进授课理念的保证。

[参 考 文 献]

[1]梁疆、冷泽兵.论“统一标准”与“个性发展”[J].太原师范学院,2009(1).

[2] 周 媛.浅论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J].南京艺术学院,2008(3).

[3] 张久美.中学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0(5).

[4] 王雨霏.中学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2012(6).

[5] 郭晓莺.中学民族音乐欣赏教学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11)

作者:马超

中学音乐课程改革论文 篇3: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音乐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随着新课改在深入开展,课程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关键问题之一。针对中学音乐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当前中学音乐教育问题加强审视程度,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对策,改善中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中学音乐教育问题对策音乐教学是中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校认为音乐教学是一门“副科”,在教学中不被重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认为中学音乐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和运用能力,本文针对中学目前音乐教材、教学模式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问题所在,以便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一、中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针对性以及衔接性差

音乐教材在编制过程中,基本上是借鉴国外中学音乐教材,并且引入了一些新的内容,但是在我国中学音乐教育过程中,学校基本上是根据实际情况,模仿国外教材,这种教材编写并没有做到因地制宜,不能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制定合理的内容,造成教材缺乏针对性。另外在教材编写中不具有衔接性,出现了更换教材内容的现象,造成教师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顺利实施。

2.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现阶段,中学教育中仍然是应试教育,音乐被视为“副科”,一些学校在音乐、美术以及体育学科教育中不能投入正常的教学投资,音乐教师的安排往往被沦为替补队员,这样限制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3.音乐教师的师资不合理

目前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多数教师的备课是抄写教师参考用书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创新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造成音乐教师人才匮乏,另外在师资投入中存在问题,一部分音乐教师将音乐教育视为唱歌课,教育中采用的是单一的和弦伴奏,认为唱了就不能弹,弹了就不能唱。许多音乐教师仅仅会基本教唱和基本的乐理,至于音乐欣赏方面,由于自身理解不够到位,这样就无法为学生传授,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舞蹈等多方面的音乐扩展教育,师资缺乏专业性。

4.音乐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合理

中学教育中,基本上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音乐教育中,教师带领学生唱歌以及讲授基本授乐知识,课堂上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在学习时,教师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音乐综合能力以及音乐鉴赏能力。新课改下,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主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音乐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最终达到提高教学目的。

二、中学音乐教育问题的对策

为了解决中学音乐教育问题,改变中学教育现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就需要针对目前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分析,来适应新课改教学要求。

1.改善教学设备,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育部和学校要提高对中学音乐教学重视度。增加对中学音乐教学的投资,增加对音响设施、各种琴类以及其他音乐教学用具的设备投入。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的选择,能够让学生的音乐基础得到更深一步学习,而教师可以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规定》结合本地区民族特色自行研发新的教学内容,最终将民族音乐、流行音乐共同贯穿于学生课堂当中,提高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兴趣。

2.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音乐课堂教学中,转变主体地位,将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深入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去,及时了解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并且根据学生对教学反馈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以及授乐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发挥,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综合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投入现代化教学设施,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现代化教学的投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调动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采用课件教学,丰富了音乐课堂的内容,节省了教学资源的费用,而且扩展了教学手段,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能够利用充足的资源为音乐教学服务,加强对学生影视音乐指导,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在教育中还需要加强师资投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在钢琴、声乐以及舞蹈学习中也应该逐渐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能够从音乐方面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4.注重音乐教学技巧,培养民族风格

教师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技巧的同时,要开设视唱练耳课程,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识读谱和听辨能力,学好音乐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多加练习,教师还需要弘扬民族音乐,提高民族音乐、本土音乐在中学教育中的比重,为中华音乐的弘扬和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新课改教育背景下,逐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中学音乐教育中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对策,让音乐教学成为中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改变“副科”的教学思想,教育部和学校提高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在音乐设备以及师资投入中不断加强,根据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另外在中学音乐教育中,还需要从教学方法中不断投入和改进,为中学生创造更好的素质教育基础,在基础中全面提升,塑造更完美的人格,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胡艳琴,王小波,赵剑锋,李静.试论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中学音乐的教育[J].素质教育论坛,2013,(23).

[2]杨阳,沈佳鸽,高国栋,康丽丽.中学音乐教育在青少年挫折教育中的效能与路径研究[J].文教资料,2014,(18).

[3]刘威葳,徐新宇,王兰宁,陈鹏.中学音乐教育中欣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分析[J].艺术科技,2012,(10).

[4]蓝冬梅,方玉华,王超男,张雨欣.新时期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教育科技信息,2013,(28).

[5]梁红梅,葛彩莲,王菲,白小雪,张军.论体验式学习在中学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实现[J].西藏艺术研究,2014,(20).

作者:邢巍

上一篇:数据采集职业教育论文下一篇:大学远程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