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化课程设计论文

2022-04-20

【摘要】高校声乐教育引入传统音乐文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与我国高校音乐进步的主要方向。本文结合现代教育发展情况,从资源支撑、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等角度进行了传统音乐文化引入探讨。旨在加速传统音乐文化向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全面、健康融入。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音乐文化课程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音乐文化课程设计论文 篇1:

探究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在职业院校中的开发及利用

摘要:在职业院校当中,将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带入课堂,可以使得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得以建立,审美感知审美创造和审美鉴赏的能力得以提升,职院校中缺少专门的侗族音乐文化课程,大多数学生对侗族音乐文化的了解仅限于课外艺术活动的形式。所以,如何将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带入职业院校课堂之中,将职业院校审美教育活动进行丰富,是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侗族音乐文化资源 职业院校 开发利用

在我国职业院校当中多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宗旨,但文化教育也是不能缺失的教育目标。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迅猛发展的当今,文化教育也是学生全面发展人格的重要方式,从而使得人的道德品质得以提升。优秀的文化教育,还可以使我们避免走向功利化,而去专注文化当中的审美价值。在职业院校当中,将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带入课堂,可以使得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得以建立,审美感知审美创造和审美鉴赏的能力得以提升,然而当前职业院校的唯一目标是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这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都造成了实践课程和理论方面的缺失。职院校中缺少专门的侗族音乐文化课程,大多数学生对侗族音乐文化的了解仅限于课外艺术活动的形式。所以,如何将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带入职业院校课堂之中,将职业院校审美教育活动进行丰富,是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侗族音乐文化概述

侗族音乐文化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侗族人民的生活中,歌唱是不可缺少的内容。20世纪50年代侗族大歌就在北京进行汇演,中国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复调音乐,倍受世界音乐界的惊叹。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侗族合唱团远赴法国进行表演,被音乐专家称之为“天籁之音”。侗族音乐具有两个特点:第一,五声音阶构成了侗族音乐的曲调,在五声音阶中徵音可高可低,在旋法上向内收拢的调式音,多声部结合和和音扩展调式都依靠这个音的特殊功能。侗族音乐的和声风格和旋律变化也通过五声音阶进行,这是侗族音乐与其他乐曲区别所在,是侗族音乐的最大特色。第二,就是有着由慢到快、一气呵成的复调音乐。举例来说,同一个旋律由两个声部演唱,在每个声部中,都将这个旋律作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因此他們在合唱的时候发生了音响的质变,使得旋律更具立体感。大多数的侗族音乐都是依靠复调音乐演唱,有着高昂、明亮、浓厚的音色。

二、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在职业院校中的开发利用的意义

(一)侗族音乐文化资源拓宽了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

当前,侗族音乐文化课程在职业院校中较为缺乏。侗族音乐文化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学生对艺术进行感受、审美能力进行提升的主要途径多是艺术类的讲座或是校园文化艺术节,但是在安排活动的过程当中,学生们的视野还没有看到宝贵的侗族音乐文化资源,职业院校在侗族音乐文化教育过程当中,以民族艺术作为切入点,通过学校音乐教师、侗族民间音乐人等进行研究共同体的建立,在艺术类讲座或活动当中,进行侗族音乐文化的讲解,将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宽。

(二)学校成为传承侗族音乐文化资源的有效场所

在一段时期以来,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凭借其自身的文化独特性存在于侗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并且侗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和灵活性使得侗族人民非常喜爱本民族的音乐形式。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相对应的文化也加快了全球化的步伐,如何将侗族音乐文化资源立足于世界艺术文化的洪流之中,就成为了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岌岌可危的状态使得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而作为教育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对于传承文化的这份重任应当积极地承担,在将传统侗族音乐文化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展开学校侗族音乐文化学习活动,主动传播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与此同时,进行研究推广,让侗族音乐文化得以有序传承。

(三)增强了学生和教师对侗族音乐文化的学习热情

要想将侗族音乐文化进行发扬,在职业院校的教学当中就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样才会使得学生对于侗族音乐文化有一个最直观的认识。学生长期受侗族音乐文化的熏陶,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依靠,将浓烈的民族氛围切实感受。在职业院校开发、利用侗族音乐文化资源的过程当中,邀请民间传统艺人对侗族音乐进行表演,学校音乐教师也要积极的参加侗族音乐课程的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侗族音乐文化活动,了解文化背景和相关历史知识,进而增强了学生和教师对侗族音乐文化的学习热情。

三、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在职业院校中的开发利用的途径

(一)侗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多样化

种类丰富的侗族音乐文化资源要进行合适的选择之后进入职业院校的教育体系,侗族音乐文化教育多样化的特点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得以体现:第一,多样化的实施渠道。长期以来,侗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空间是学校,伴随着社区和学校更加紧密的联系,侗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空间也可以是社区。通过社区进行侗族音乐文化教育,可以增强人与人、社区与社区、社区与学校的凝聚力,还可以体现出侗族音乐文化在社区中的教育和服务作用。除此之外,伴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发展,可以共享侗族音乐文化教育资源。学校要通过各种网络资源积极地开发侗族音乐文化课程,创建网络共享平台,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将网络资源进行建立,同时向社会推行侗族音乐文化教育。学校侗族音乐文化课程的影响力也得到扩大。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网络课程学习的鼓励,学生对于侗族音乐文化知识得到增加和丰富。第二,多样化的实施形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可以进行侗族音乐文化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专家讲座等方式也可以进行侗族音乐文化教学,这种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可以使得侗族音乐文化教育摆脱形式化和功利化。通过侗族音乐文化教育课程,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可以被学生了解,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良好价值观也可以逐步形成。第三,多样化的内容。侗族音乐文化资源中包含了大量音乐史等文化内容,这就对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学进行了丰富,使得学生可以更全面的对侗族音乐文化历史进行了解。

(二)积极建设侗族音乐文化课程

對于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发展来说,必然要进行学科发展和研究深化的课程建设。侗族音乐文化课程的建设,要通过课程建设目标带领。也就是说,要反映出侗族音乐文化的特色,将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得到凸显,从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满足,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进行满足。将侗族音乐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整理,在职业院校中采用隐性或显性的课程形态,与此同时,做好侗族音乐文化课程的监督和评价,评价主体要做到多元化,客观地评价确立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到学生学习结果这些过程,将理论和实践作为基础,开发具有本院校特色的侗族音乐文化教材,侗族音乐文化教材不但是教学载体,还是学生了解侗族音乐特色和历史的重要载体,职业院校要积极地建设侗族音乐文化课程,促进侗族音乐文化资源的有序传承。

(三)侗族音乐文化课程开发共同体的构建

就当前情况来看,职业院校中多方面主体投入平台和文化价值观念的缺失,是开发和利用侗族音乐文化资源的最大问题所在。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侗族音乐文化课程开发共同体。该共同体要有教师、职业院校、教育管理部门、民间音乐人和地方文化专家构成,从而进行合理的课程开发。在这其中要引起注意的是:职业院校教师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只是执行者,但是作为侗族音乐文化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也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从而才能将职业院校个性化的原则、地方性质得以体现。由于不同人员构建课程的观念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发侗族音乐文化课程,就要让音乐教师将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提出,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课程中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也得到了保障。侗族音乐文化课程的开发,需要不断补充和及时更新,作为课程的接受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学习情况,将课程优缺点进行客观的评价,并且将自己的学习诉求充分的表达,所以在侗族音乐文化课程开发时,必须要考虑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每一个课程开发主体都有他自己独特的视角,在对待侗族音乐文化资源都有着不同的考虑方式。通过对侗族音乐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体验,使得职业院校教育和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可以更好的结合。

四、结语

丰富多样化的人才素养结构才能称之为合格,在学生们提升专业技术的同时,离不开艺术的浸润和滋养,这样学生才会有一个逐渐完善的精神人格。但是,将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在职业院校中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复杂程度高、消耗时间长,学校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形成侗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共同体就显得非常有必要,需要学生、家长、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相关机构进行共同参与。本文所探究的内容也只是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在职业院校中开发和利用的一小部分,关于如何将侗族音乐文化资源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并以此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制度,都是我们在今后需要研究和改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龙海霞.乡土艺术资源在职业院校美育中的开发和利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8):13-14.

[2]董塔健,秦卫红.地方高校开发利用少数民族非物质音乐文化资源的实践研究——以河池学院为例[J].艺术探索,2009,(06):22-23.

[3]何欣.侗族音乐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08):8-9.

作者:李忠霖

音乐文化课程设计论文 篇2:

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传统音乐文化的引入分析

【摘要】高校声乐教育引入传统音乐文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与我国高校音乐进步的主要方向。本文结合现代教育发展情况,从资源支撑、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等角度进行了传统音乐文化引入探讨。旨在加速传统音乐文化向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全面、健康融入。

【关键词】高校教育;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

引言

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文化精粹重要组成,有较高的继承与发展必要性。作为音乐服务人才主要输出阵地的高校声乐教育却一直无法寻找到传统音乐融入的有效方法。教学模式长期停留在技巧与结构分析层面,西方音乐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没有发生改变。

一、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传统音乐文化引入的必要性

(一)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吁

从世纪初开始,我国产生了多次传统文化的浪潮,不可否认的是其中存在大量的偏颇行为,但在一波又一波浪潮的冲击下,我国社会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声越来越高。以音乐的角度来看,本土酝酿的音乐文化在西方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冲击之下,占据的市场空间不断缩小。但近年来音乐市场中传统音乐文化的受欢迎程度却在表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以传统音乐文化中最为典型的五声调式创作来说,该类作品的产出往往是与热度相伴的。民族音乐也逐渐成为“高级”创作的代表。种种迹象均表明,音乐市场与创作当中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吁。高校声乐教学作为以群众音乐服务提升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在其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是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教育改革方式,也是保障社会群体意识冲击之下,传统音乐文化始终保持正确发展方向的有效手段。

(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虽然现代流行音乐文化具备极强的包容性,但传统音乐文化从本质上说与其依旧属于音乐发展的两个方向。无论是艺术审美、发声方式、声乐技巧、旋律走向等均存在十分巨大的差距。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可以显著丰富专业学生的艺术视角,帮助学生从更多角度理解音乐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此外,由于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高校声乐教育核心要求不在于学生对音乐的研究深度,而是民间音乐文化掌握的广度,为群众音乐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这一角度来说,传统音乐文化的掌握程度更加能够体现学生的专业素养。相较于西方音乐系统,传统音乐表达方式显然更加能够感染我国民众,也更容易受我国民众的喜爱,在学生毕业后工作进程中也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因此,在高校声乐专业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有相当高的必要性。

(三)有利于教学效率提升

我国现代高校音乐声乐教育体系中,有着明显西方古典音乐的倾向性。音乐是地域与民族发展的精神文化体现,表演者与听众之间共鸣的产生需要文化背景的支撑。虽然西方古典音乐一直被认定为“高级”音乐的代表,但这种认知是文化侵蚀与众人追捧的结果,传统音乐依旧是学生共鸣产生最为简单的类型。在高校声乐教育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高校声乐教学效率。

传统音乐文化的引入可以丰富现有教材体系与课程设计,高校声乐专业学生不必再如传统课程环境中反复承受单一音乐风格、少量乐器的洗礼,教育资源更加多样,学生接受声乐教育进程中可以不断接触新鲜事物,降低声乐教学中大量基础技能练习产生的疲劳感,更加良好的维持学生兴趣,提升专业教育效率与效果。

(四)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传统音乐文化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发展,若将其整理成为专业的声乐素材,将会是一项内容十分丰富的教材体系[1]。将其应用在声乐专业高校学生培养中,会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彩与厚重,有效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豪感的提升在我国发展中意义重大。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在国际文化交流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相关转变在群众中仍未得到全面体现,大量群众对外来文化的过分警惕便是这一事实的佐证;另一方面,高校声乐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社会服务的重要构成,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快速向社会群众辐射,对于国家整体文化自豪感的提升意义重大,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声乐教育专业传统音乐文化引入途径

(一)高校声乐教育师资队伍的转型

传统音乐文化与现阶段高校声乐教育主要使用的文化体系差距较大,标准教育体系下培养出的教师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理解较为浅显,真正能够灵活运用的更是凤毛麟角,无法支撑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开展。因此,高校声乐教育专业传统音乐文化引入实现必须加强教师传统音乐文化的修养。教师修养加强方式应当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

第一,音乐素养是长时间音乐积累的展现,通过短期集中培养的方式进行提升实现难度较高,教育成果通常难以深入,无法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传统音乐文化引入背景下,应当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整理,寻找原本对传统文化了解较为深入的教师,经过特定的教学培训之后,令其在教育改革阶段负责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多种音乐文化相互渗透的教育模式,留至师资队伍完善之后,再进行尝试。

第二,加强教师传统音乐文化培养。培养内容并非是传统音乐文化的特殊曲调结构或者演唱技巧,这些对于从事高校声乐教育的教师来说本就不是缺陷所在。教师培养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精神与乡土气息的感知与分析,使教师在传统音乐文化教学中真正用中国视角解读中国精神,而非用西方乐理分析传统音乐结构,使传统音乐文化融入丧失了核心意义所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该项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的积累,校方不可操之过急,允许教育改革过度阶段的存在。

第三,专业人才的引进。传统音乐是个性极强的音乐形式,无论是民族音乐或是戏曲,审美与技巧均与标准西方音乐存在冲突。因此,传统音乐文化深入教学实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只能由专业人员进行。高校要以招聘或者合作的形式,将传统音乐工作者带入大学课堂,对教师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的缺失进行弥补,有效加速教师培养效果与师资队伍建设,确保高校声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工作快速转型完成。避免教育改革阶段培養的学生在能力与思想发展上出现误区。

(二)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意愿

上文已经多次论述了传统音乐文化中个性因素十分鲜明,不同于西方音乐体系中有着完善的标准,传统音乐虽然发展已经十分成熟,但仍存在发展中音乐体系的特征——好不好听完全依赖听众的主观判断,这也就导致了教学中学生会对于不同种类或者地域的传统音乐产生兴趣,在保证高效教学的基础上,教育方向无法统一[2]。因此,传统音乐文化教学开展的主要方式应当为自主实践。即在保证学生充分掌握传统音乐文化基础知识后,将更多的课时分配到学生自主素材收集与分析之上,教师通过成果评价与优化进行学生能力提升,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传统音乐文化学习中的作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可以有效规避教师传统音乐文化掌握不全面对于学生发展造成的多种危害,确保传统音乐文化融合发展方向的正确性。

(三)注重传统音乐中的文化辐射

相较于西方音乐,传统音乐中所带有的文化特征十分明显,甚至到了会直接影响学生音乐理解的程度。因此,在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其中的文化特色,在课程设计时,详细收集课程使用案例的创作理念、时代特征等多种文化因素,在课程讲述过程中优先向学生传递特定的文化内容,尽可能消除学生传统音乐理解中的文化障碍,避免音乐教学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

消除传统音乐教学中的文化认知障碍,仅依靠教师的材料收集与课前背景讲解是遠远不足的。毕竟对于文化来说,了解与理解存在十分巨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会直接影响学生传统音乐学习的效果。因此,院校及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手段督促学生主动进行基础文化学习,确保传统音乐教学的深入。动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对校园整体环境进行修改,使其更加倾向于传统建筑风格,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传统文化;如在院校训练区域中布置更多的特色传统乐器,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之主动收集传统音乐相关信息,提升学生传统音乐基础文化素养;如院校可以举办传统文化主题汇演等活动,督促学生收集传统文化相内容,拉近二者间的距离,为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建立良好的开端等。总之,文化氛围建设的核心理念为学习起点的提供,在现代网络背景中,只要学生一旦开始学习行为,信息智能推送技术将会保障学习行为的持续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避免学生受到过多负面信息的干扰。

(四)融合尺度的把控

融合尺度把控的标准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传统音乐文化、甚至掌握其中少数音乐形式使用的基础上,避免学生产生传统文化的自矜心理,对其他形式的音乐产生歧视,最终导致学生音乐审美畸形[3]。问题表面上分析虽然较为遥远,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产生概率极高。原因在于传统文化均以高度融合的形式出现,每一首能够传承至今的音乐作品,极大可能存在自然理解、生命追求等附加价值与哲学思想,使学生产生传统音乐更加宏大的错觉。对这种现象的主要防范措施为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的相互渗透、充分融合。教师在教学进程中要注重二者之间的相互印证,时刻向学生传递音乐平等、互通的理念,避免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产生错误的认知,保证学生客观看待各种音乐形式,促使学生音乐审美、技能的健康、全面发展。

三、结论

高校声乐教育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院校及教师应当充分关注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融入进程中的难点,从多方面入手保证学生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的效果,使其技能成长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与需求。

参考文献

[1]宋辰.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分析[J].北方音乐,2020(12):124-125.

[2]游晓,刘烨.浅谈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渗透[J].黄河之声,2020(7):94.

[3]支慧.高校声乐教学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及实践探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0(1):52-54.

作者简介:曾晓婧(1990—),女,汉族,四川简阳,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作者:曾晓婧

音乐文化课程设计论文 篇3:

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传统音乐文化的引入分析

摘 要: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文化精粹重要组成,有较高的继承与发展必要性,作为音乐人才主要输出阵地的高校声乐教育却一直无法寻找到传统音乐融入的有效方法,教学模式长期停留在技巧与结构分析层面,以西方音乐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没有发生改变。

关键词:高校教育 声乐教学 传统音乐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8.039

高校声乐教育引入传统音乐文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与我国高校音乐进步的主要方向。本文结合现代教育发展情况,从资源支撑、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等角度进行了传统音乐文化引入探讨,旨在加速传统音乐文化向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全面、健康融入。

一、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传统音乐文化引入的必要性

1.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吁

从世纪初开始,我国产生了多次呼吁传统文化回归的浪潮,不可否认的是其中存在大量的偏颇行为,但在一波又一波浪潮的冲击下,社会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声越来越高。以音乐的角度来看,本土酝酿的音乐文化在西方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冲击之下,占据的市场空间不断缩小。但近年来音乐市场中传统音乐文化的受欢迎程度却表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以传统音乐文化中最为典型的五声调式创作来说,该类作品的产出往往是与热度相伴的。民族音乐也逐渐成为“高级”创作的代表。种种迹象表明,音乐市场与创作中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吁。高校声乐教学作为以服务群众音乐提升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在其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是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教育改革方式,也是保障社会群体意识冲击之下,传统音乐文化始终保持正确发展方向的有效手段。

2.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虽然现代流行音乐文化具备极强的包容性,但传统音乐文化从本质上说与其依旧属于音乐发展的两个方向,无论是艺术审美、发声方式、声乐技巧、旋律走向等均存在十分巨大的差距。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可以明显丰富专业学生的艺术视角,帮助学生从更多角度理解音乐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此外,由于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高校声乐教育核心要求不在于学生对音乐的研究深度,而是在于民间音乐文化掌握的广度,为服务群众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这一角度来说,传统音乐文化的掌握程度更加能够体现学生的专业素养。相较于西方音乐系统,传统音乐表达方式更加能够感染我国民众,也更容易受到我国民众的喜爱,在学生毕业后工作进程中也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因此,在高校声乐专业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有相当高的必要性。

3.有利于教学效率提升

我国现代高校音乐声乐教育体系中,有着明显西方古典音乐的倾向性。音乐是地域与民族发展的精神文化体现,表演者与听众之间共鸣的产生需要文化背景的支撑。虽然西方古典音乐一直被认定为“高级”音乐的代表,但这种认知是文化侵蚀与众人追捧的结果,传统音乐依旧是共鸣产生最为简单的类型。在高校声乐教育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高校声乐教学效率。

传统音乐文化的引入可以丰富现有教材体系与课程设计,高校声乐专业学生不必再在传统课程环境中反复承受单一音乐风格、少量乐器的洗礼,教育资源更加多样。学生在接受声乐教育进程中可以不断接触新鲜事物,降低声乐教学中大量基础技能练习产生的疲劳感,更加良好的维持学生兴趣,提升专业教育效率与效果。

二、高校声乐教育专业传统音乐文化引入途径

1.高校声乐教育师资队伍的转型

传统音乐文化与现阶段高校声乐教育主要区别在于使用的文化体系差距较大。标准教育体系下培养出的教师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理解较为浅显,真正能够灵活运用的更是凤毛麟角,无法支撑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开展。因此,高校声乐教育专业传统音乐文化引入要想实现必须加强教师传统音乐文化的修养。教师修养加强方式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

第一,音乐素养是长时间音乐积累的展现,通过短期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提升实现难度较高,教育成果通常難以深入,无法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传统音乐文化引入背景下,应当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整理,寻找原本对传统文化了解较为深入的教师,经过特定的教学培训之后,令其在教育改革阶段负责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多种音乐文化相互渗透的教育模式,留至师资队伍完善之后,再进行尝试。

第二,加强教师传统音乐文化培养。培养内容并非是传统音乐文化的特殊曲调结构或者演唱技巧,这些对于从事高校声乐教育的教师来说本就不是缺点所在。教师培养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精神与乡土气息的感知与分析,使教师在传统音乐文化教学中真正用中国视角解读中国精神,而非用西方乐理分析传统音乐结构,使传统音乐文化融入丧失了核心意义所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该项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的积累,校方不可操之过急,要允许教育改革过渡阶段的存在。

第三,专业人才的引进。传统音乐是个性极强的音乐形式,无论是民族音乐还是戏曲,审美与技巧均与标准西方音乐存在冲突。因此,传统音乐文化深入教学实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只能由专业人员进行。高校要以招聘或者合作的形式,将传统音乐工作者带入大学课堂,对教师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的缺失进行弥补,有效加速教师培养效果与师资队伍建设,确保高校声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工作快速完成,避免教育改革阶段培养的学生在能力与思想发展上出现误区。

2.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意愿

上文已经多次论述了传统音乐文化中个性因素十分鲜明,不同于西方音乐体系中有着完善的标准,传统音乐虽然已经十分成熟,但仍存在发展中音乐体系的特征——好不好听完全依赖听众的主观判断,这也就导致教学中学生会对不同种类或者地域的传统音乐产生兴趣,在保证高效教学的基础上,教育方向无法统一。因此,传统音乐文化教学开展的主要方式应当为自主实践。即在保证学生充分掌握传统音乐文化基础知识后,将更多的课时分配到学生自主素材收集与分析之上,教师通过成果评价与优化提升学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传统音乐文化学习中的作用,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可以有效规避教师传统音乐文化掌握不全面对于学生发展造成的多种危害,确保传统音乐文化融合发展方向的正确性。

3.注重传统音乐中的文化辐射

相较于西方音乐,传统音乐中所带有的文化特征十分明显,甚至会直接影响学生音乐理解。因此,在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其中的文化特色,在课程设计时,详细收集课程使用案例的创作理念、时代特征等多种文化因素,在课程讲述过程中优先向学生传递特定的文化内容,尽可能消除学生传统音乐理解中的文化障碍,避免音乐教学活动受到这些因素的限制。

消除传统音乐教学中的文化认知障碍,仅依靠教师的材料收集与课前背景讲解是远远不足的。毕竟对于文化来说,了解与理解存在十分巨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的效果。因此,院校及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手段督促学生主动进行基础文化学习,确保传统音乐教学的深入。动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对校园整体环境进行修改,使其更加倾向于传统建筑风格,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传统文化;如在院校训练区域中布置更多的特色传统乐器,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之主动收集传统音乐相关信息,提升学生传统音乐基础文化素养;如院校可以举办传统文化主题会演等活动,督促学生收集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拉近二者间的距离,为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建立良好的开端等。总之,文化氛围建设的核心理念是提供学习起点,在现代网络背景中,只要学生开始学习行为,信息智能推送技术将会保障学习行为的持续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避免学生受到过多负面信息的干扰。

高校声乐教育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院校及教师应当关注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融入进程中的难点,从多方面入手保证学生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的效果,使其成长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与需求。

参考文献:

[1] 宋辰《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分析》,《北方音乐》2020年第12期。

[2] 游晓、刘烨《浅谈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渗透》,《黄河之声》2020年第7期。

作者:李国馨

上一篇:秦汉文化消费行为论文下一篇:话题作文结构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