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学音乐教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音乐课程是实现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学生缓节心理压力、释放不良情绪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审美价值、陶冶学生高尚情趣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中学音乐教学应及时转变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束缚,转变教学模式,扩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教学联系实际,从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课标下中学音乐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课标下中学音乐教学论文 篇1:

新课标下中学音乐教学的对策探究

摘要:新课标提倡音乐教学要针对全部学生,将音乐审美作中心,将情感体会当做它重要表现形式,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做最终实现价值。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怎样加深学生情感体会,且提升中学生审美能力是音乐教学核心任务,还是音乐教学的基本价值展现。

关键词:新课标 音乐教学 探究

新课标下中学音乐教改之核心就是让音乐课堂迎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效激励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让中学生自发地加入到音乐课堂之中,通过其自身的体会与实践而感知音乐,进而激起中学生音乐学习思想意识,以形成较好的音乐思维方式,逐步形成特殊的音乐审美能力,最终去展现和创造音乐。

1学生情感发展和亲身体会策略

众所周知,音乐乃情感之表演艺术,在其教学之中,老师要切实挖掘乐曲与现实生活之中的情感元素,切实运用乐曲自身的艺术魅力,融合自身形象生动之语言、极富变化的面部表情和中学生相互间情感互动等方法,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化中学生情感体会,这样才能让音乐切实融合到学生实际生活之中。

1.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体验诚挚情感

新课标需要那种全新的、密切合作的以及民主的师生间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需要以对等之身份和学生共同明确音乐教学目标,设计音乐教学方案,积极讨论,让学生提出各种见解,激励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有平等与认同之感受,唯有如此才能拉近老师和学生间的距离,使学生积极去除对老师畏惧的心灵障碍,真实地表现其真实的内心,从而为实现情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1.2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之中感受真实之情感

营造好情境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快走进听音乐的良好状态,切实调动他们的视听器官,激发学生丰富想象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与领会乐曲,最终激发学习音乐之热忱。

1.3开展开放的音乐教学,使学生们在活泼的环境中展现其情感

所谓开放音乐教学指的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与无限遐想的广阔空间,中学生对乐曲的公开表达,展现其想法,从而发掘他们的音乐潜在能力,以提升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音乐老师用开放之心进行教学,而学生用开放之心进行学习。因此在开放的氛围之中,展现了音乐教学民主化一面,且给中学生提供了学习音乐之广阔天地,使学生在舒缓的氛围中展现其对音乐的体会与领悟,最终培育其音乐创造力。

1.4应用发展的评介方式,使中学生在成功体会过程中发展情感

发展之评介重视对学生综合情况的整体考察,迅速找到学生在学习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且给他们及时帮助,从而实现学生持续发展。在实现情感目标的过程之中,因为学生在各自家庭环境以及社会关系等众多因素的不一样,导致所有学生自己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有很大不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重以上众多因素,了解学生的个体上的不同,应用发展与多样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使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见到其获得的好的成果,构建起自身的情感对象,在其自信之中演绎情感,并且在持续进步过程中达到其个人目的。

2音乐审美和音乐创造之对策

2.1营造优美的音乐意境,培育学生审美之情趣

在营造优美的音乐意境过程中,老师要对音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手段单一与内容枯燥无味之问题,依照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与感知能力的不同而进行不一样的情境教学,应用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和现实生活之中的代表性情景,对中学生们的内心和情感有重要影响,来获得很好的教学功效。我们都知道,中学生已具备一些音乐基础知识,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在聆听一小段音乐的时候,看一些影像资料、弹奏展现学生技巧并且和音乐课程关联的乐曲,来营造那种优美的音乐意境。此种欢愉之氛围能够使学生在不长时间中融入音乐课的学习,且结合其以往音乐经验,使学生能够陶冶其情操。

2.2发掘美的深刻内涵,满足学生们审美需求

音乐审美是经过特殊的音乐语言传递某种感情信息信号,其给受众内心与情感的碰撞。音乐语言大致有几种:音乐旋律、音乐节奏、角色与和声。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这几种语言发掘美的深刻涵义,使学生的审美内容得到丰富,且掌握各种审美技巧。例如,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二泉映月》起始地方与刘天华的《病中吟》,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全有展现叹息的音乐旋律,不过若不仔细倾听,就不容易听出,阿炳其叹息声,非常直白,它就是人在穷困潦倒的时侯脆弱内心的展现;而刘天华其叹息声,非常婉转,给人一种忧国忧民之感受,其展现出人的某种忧愤之情与阴柔的美感。若领会了这点,则以后再带领学生运用各种的情感去深刻领悟、去用心欣赏,就会体会到各种美的快乐感受。所以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需要对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音乐意境、音乐旋律和节奏都要进行详细分析,运用启发之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审美需求。

2.3融合学生美好之情感,提升其审美能力

音乐的审美教育和情感有紧密关联。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舒心的音乐节奏以及感人至深的歌词常常能打动人们的内心感受,使音乐与人之内心深处的“情感模式”相互融合,从而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进而激发人们讶异、感慨、伤心、怜悯、原谅、高兴、厌倦等情感的发泄。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就需要音乐老师无时无刻变成挖掘与激发人之情感的伯乐,运用生活中的美、艺术的美去影响学生,使他们在尽享美的时候展现出表现美的渴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那诗一般的歌词、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变化多端的音乐节奏、丰富多样的和声以及众多的乐器,全部可融合到学生的视听之中,激发起他们美的体会和无限遐想,从而引发情感之共鸣,最终获得美之教诲。

2.4创作美的音乐作品,培育其综合素质

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音乐和很好体验音乐的最好方法就是音乐创新,它也是学生展现自我、培育与保持学习爱好的最佳形式。因此激励与辅助学生开展音乐创新是促进审美主体情感升华的一个重要方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要帮助学生在感知音乐以外,还要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与积极音乐创造之良机,让学生应用其大脑思维创作其自己的艺术作品,发掘其艺术内在潜力,创作具极具个性特征的艺术作品。总之,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准确理解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与深刻内涵,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当做切入点,把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当做学习之动力,激励他们进行音乐实践与创新,使学生在丰富的音乐领会中培育其审美情趣,发掘其音乐创造才能,继承博大精深的人文价值,与此同时这也是从事音乐教育教师所要承担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王莉萍.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科技信息,2007,(17).

[2]马兰.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J].甘肃教育,2006,(4).

作者:王鸢

新课标下中学音乐教学论文 篇2:

新课标下中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 要:音乐课程是实现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学生缓节心理压力、释放不良情绪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审美价值、陶冶学生高尚情趣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中学音乐教学应及时转变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束缚,转变教学模式,扩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教学联系实际,从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音乐;教学模式

一、转变教学模式,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音乐作为一门实现学生美育的主要课程,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教学权威的地位,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灌输者,在教学模式上常常采用教师教唱学生跟唱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沉闷单调。另一方面,许多学校认为音乐课程不是主要的考试科目,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所以压缩了音乐课程的上课次数,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常常被其他学科占用。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束缚,提升学生的课堂地位,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释放学生的不良情绪,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知识课堂的组织者和知识的引导者。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音乐课堂中去,为学生的音乐学习营造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扩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传统音乐教学一般只限于音乐教材的学习,学习范围较小,知识面较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选择适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身心特征的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去,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淡化学科间的界限,可以以音乐教学为主线,通过音乐教学使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例如,在进行《民歌欣赏》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中国地图,查找各个省份的代表性民歌,如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江苏民歌《茉莉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等等。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外优秀音乐家,如莫扎特、贝多芬、华彦钧、冼星海等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音乐教学不仅能够实现音乐知识的教授和传递,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三、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电影、电视和影视插曲、背景音乐结合起来,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的演唱会、演奏会视频,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种视听结合的音乐赏析手段,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趣,培养学生的高尚情趣。教师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眼、耳、口、脑、手感觉器官,把学生吸引到音乐课堂中来。可以让学生听着音乐,一边唱歌,一边打节拍。也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跳舞。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演唱歌曲,然后进行班级演唱比赛,投票选出唱得最好的小组。

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编排音乐剧,在新年晚会上表演。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手段,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温暖。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到教学情境中,身临其境地学习。例如,在春天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中讓学生在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鸟兽鱼虫间感受春天的气息,然后再教学《春天来了》这首歌,学生在充分感受春天的美丽后,对歌词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这样可以使音乐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联系生活,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音乐教学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音乐问题,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媒体的兴起,音乐资源已经十分丰富,学生获得音乐的途径也更加多样。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把这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与教学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在课前放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并谈谈自己喜欢它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对与音乐的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从自身经验入手,主动去关注、欣赏、学习音乐,让音乐教学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中去,是音乐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艺术化的生活体验。这样可以把生活和音乐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学生学习音乐创设了良好的客观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广泛地认识音乐、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对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实际价值。

中学音乐教学模式的转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笔者将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柳斌.柳斌谈素质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陈锡文.关于素质教育思想与实践发展演变的二大阶段[J].上海教育科研,1998(2).

编辑 李琴芳

作者:连少萌

新课标下中学音乐教学论文 篇3:

探析新课标下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流行潮”问题

摘 要:本文阐述了目前音乐教学中“流行潮”问题。提出了在音乐教学中应如何面对这一问题并且阐述了自身在教学中如何把流行音乐引入教材,通过多种手段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引导学生在多元的文化中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关键词:学生 流行音乐 音乐课堂 审美

流行音乐是一种特有的、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追捧。如今流行音乐已经和古典音乐、传统民间音乐一起共同形成了音乐领域的三大板块,冲击着中学音乐教育的阵地。之所以有冲击,确有其不可抗拒的原因。我也喜欢听流行音乐,唱流行歌曲。流行歌曲中不乏一些优秀作品,对几代人的成长产生着不同寻常的影响。但我不否认有的流行歌曲确实不适合学生听,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消极的影响。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不可以一味地堵,要转变观念,变堵为疏,让学生们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地欣赏流行音乐。

一、正确定位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育

其一,明确流行歌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中学音乐教育内容具有全方位性,我们的音乐教育,无疑应包含中国传统音乐、新音乐、欧洲古典音乐及包括流行歌曲与“新潮音乐”等现代音乐在内的古今中外一切优秀音乐文化成果,但其中也必须有主次之分。不给流行歌曲一个适当位置不行,把这个位置摆到不适当的高度也不可取。将流行音乐纳入教育体系,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其二,淡化自我,确立学生是主体的思想

有一段时间因为自己十分喜欢看韩剧,所以在课堂上也会时不时地来上一段,结果没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教师还是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不要让过强的自我意识左右教学向理性化方向发展。

其三,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拓宽欣赏视野

音乐教师不能固步自封,拒绝一些现代的东西,要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当然,流行音乐进课堂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素质技能之外,还要学习流行音乐的相关知识,多与学生沟通,多接触流行音乐,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用心,就可以抓住学生,抓住他们的心,抓住他们在流行音乐方面的兴趣点,这样才能有效地辅助音乐课堂教学。而且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走进学生中与他们同喜同乐,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分享流行音乐的乐趣,以教师的示范来引导学生,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的“理想”状态。

其四,寻找当代与传统的契合点,从根本上矫正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

其实这个契合点不难找,比如欣赏《二泉映月》时,让他们看看带有民族风味的“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奏,他们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领略到我国民族音乐在全新的诠解后所创造出的另一种意境。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利用恰当的“流行音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补充现行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这般之后,学生就会在心理上拉近与严肃音乐的距离,他们会发现“在严肃音乐那张古板的面孔后,也有许多欢快跳跃的美丽音符”。

其五,活跃课堂气氛,淡化技能性,突出欣赏性、审美性

无论什么有趣的东西,一旦上升到理论,成为学习的对象,学生往往就会对其失去兴趣,但如果让学生在欣赏与审美中进行学习则会轻松得多。

二、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

流行音乐进课堂不是简单的随大流,而是为了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的、适合学生的优秀作品引入课堂,让学生接触到多元的文化信息,从内容上选择的标准应定位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积极的意义。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进而促进学生对歌曲及音乐作品的掌握。节奏教学除了采用节奏模仿、打击乐训练等方法外,我试着将现在流行于欧美的“说唱”引进课堂。那种鲜明的节奏感、独特而新鲜的风格韵味,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那种近乎于“念歌词”的演唱方法,更让学生联想到他们平时学的“按照节奏读歌词”的方法。

很多流行或者是前沿的音乐资讯、形式都是可以甚至是一定要向学生做知识普及以及引导他们实践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来把握好这个度,选择适合的、适当的、适度的、精髓的音乐艺术形式向学生作讲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应重点放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上,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努力把传统教学内容教好,教生动,教得学生乐意去学,而不应将教流行音乐当作提高学生兴趣的灵丹妙药。

让我们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创音乐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

2.《中小学音乐教育》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101中学;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第七初级中学

作者:孙 萍 王 玲

上一篇:美国学习障碍特殊教育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