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目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国内经济转轨、转型,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结构的调整,经济的放缓,加剧了就业的困难。使得更多的学生选择创业道路,民办高校的创业现状和创业教育培养及培养教育的转型发展,对众创社会的大背景下民办高校创业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篇1:

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改进策略研究

摘要:民办高校创业教育工作正迎合了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为创造国家急需的新型管理人才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从专业的角度,利用专业的模式培养大学生,使他们学会自主创业,学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在知识经济下利用创新和创造实现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从而为我国社会转型提供帮助。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策略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1.097

目前,一个名词被越来越多教育界所提起和重视,逐渐成为高校进一步发展的趋势,那就是创业教育。从中国到国外,创业教育在各高等院校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取决于当下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我国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压力在逐步加大,而能缓解这一问题的创业教育理念自然被各大高校奉为宝典。1997年,清华大学开展“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正式拉开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帷幕,2002年初,创业教育在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进行试点,发展至今,北京、浙江等地的高校创业教育的规模最大,发展最好。

1民办高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传统教育观深刻地制约着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在就业的压力下,我们更重视的是让学生获得一份工作,而往往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岗位,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

(1)中国高等教育传统中普遍认为,学校的使命是教会学生知识及技能,学生利用这些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至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学生通过自学不断强化自身完成。

(2)我国的传统教育将高校校园和社会隔离开,认为学生在学校学到知识就可以了,只需要掌握了足够的技能,在进入社会后依然可以获得很好的成就。他们认为学生在学校中,并不具备增进社会阅历、社会经验、人际关系的条件,如果开展创业教育,往往会占用大量的资源,并会挤占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

(3)家长们认为“学而优则仕”。在家长心中,毕业证比学习本身重要。有了毕业证,就业就有了保障。很多大学生抱着这一观念,更关注学习文化知识,忽略了对自己的打磨,忽视了对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了真正的书呆子。

1.2传统的教育模式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冲突

1.2.1应试教育依然盛行

应试教育贯穿我国教育的始终,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生成长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应试教育的脚步,在应试教育下,孩子的个性和自我意识被渐渐消磨,换来的是数不尽、做不完的试题和作业。

1.2.2教育方式依旧封闭

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是脱离社会的一个小王国。高校的授课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以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只要记住知识就可以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1.2.3素质教育依旧匮乏

我国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可经过多年实施收效甚微,依旧是一句空话。素质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通过使学生个体充分的发展以实现教育目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是透过现象直指本质的一种教育,不去考虑最终目的,可以说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延伸和发展。

1.2.4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合作与竞争日益加强,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情况,创业教育应运而生。

2大学生创业威胁分析

2.1经济危机的影响

经济危机始终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始终,是其体制的必然产物。世界各个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多次遭受了经济危机的冲击和侵袭。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也出现了消费下降,市场疲软,失业人口增加、创业风险提升等问题。

2.2泡沫经济的影响

泡沫经济的根源是贪婪,它的产生是因为社会过多的进行投机活动,使得资产价值虚高,无法直观反应实际价值。泡沫经济是虚构的经济繁荣,就好像吹出的美好肥皂泡,随时可能破裂。

2.3大学生创业资金困难

创业必须有足够的启动资金。没有资金,创业项目无法启动。而我国大学生缺乏创业资金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启动资金和维持企业发展资金。

2.4政府帮扶政策不健全

国家还没有为大学生创业捋顺一条绿色通道,各个机关都有帮扶大学生创业的职能,但各个机关之间不会因大学生创业问题开展合作。这是由于大学生创业工作开展时间短,还没有健全、完善相应的规定和制度所致。大学生在开展自主创业过程中,如果想得到政府扶持,往往要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工商部门、人事部门来回跑,而且很多事情不是一遍就能办成的,从而使创业大学生不堪其扰。

2.5高校内部缺陷

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停留在表面上,深入力度不够。

第一,各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开展不到位,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与社会接轨。

第二,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缺失。

第三,师资力量薄弱。

第四,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目标不明确。

3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改进策略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较为廉价,庞大的就业压力与稀缺的岗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高等学校深入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可以为国家和社会缓解就业压力,也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能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是信息经济时代高校改革的必然选择。

3.1明确开展创业教育的实施思路

3.1.1采取分层次教育

创业教育应该在全体学生中进行还是应该在部分精英中进行,一直是各大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一大分歧。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定位于全体大学生身上,不过,从实际效果上来看,只在少数精英学生才有创业的能力。部分学校创业教育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培养精英学生上,忽略了创业教育本身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教育行为。

3.1.2采取分专业教育

创业教育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课程。但是国内多数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缺少针对性和变化性。但是,创业教育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应用教育,这就要求对具体学生区别对待。比如文科和理科的大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行为处事上有明显的区别,其受到的创业教育也应该有所区别。

3.2实行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3.2.1实施完全学分制

2000年,教育部新政策指示:高等院校学生可以为创业选择休学或保留学籍。高校要积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给予大学生更多自主创业空间,努力发掘创业新途径。完全学分制在西方各大高校中应用比较广泛,它的特点就是“宽松而极富弹性”。

3.2.2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的发展和完善,绕不开其体系建设,只有拥有一个、可持续运行的、完善的体系,才能从长远上保障创业教育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目标。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两类。

3.2.3构建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高校推进创业教育,必须在高校中建立起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西方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模式,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是在充分借鉴了西方国家优秀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取其精华。

3.2.4构建创业教育评估体系

目前,国内的高校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之路还比较漫长。纵观国外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其成熟和完善的象征就是拥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创业教育评估体系。这也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国内创业教育走向成熟的一个标杆。

3.2.5组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充足和强大的师资力量。高校必须有选择、有目标的建立一支熟悉创业教育,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教育团队。所以创业教育的老师不仅在专业理论基础上有较高的造诣,更关键的是还要有较为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所以,从事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不能只守在讲台上,要不断与社会接触,要亲身去自主创业,才能将创业教育讲好、讲透彻。

3.3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3.3.1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校园创业文化,即在校园内建议一种由全体师生共同认可的氛围,氛围中的师生充分肯定自主创业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并积极追求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

3.3.2营造社会创业文化氛围

一个友善的社会氛围可以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使创业教育开展更加顺利。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这样一个共识:高校创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是先进的教育模式,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全社会要支持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3.4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高校创业教育想要实现平稳快速发展,外界的各种保障机制相互配合必不可少。外部的保障机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3.4.1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倡导者,也是其扶持着,在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没有政府的倡导,中国的高校创业教育活动不可能轰轰烈烈展开,没有政府的帮助,创业教育无法以一个较快的速度不断发展。政府之所以采取积极的态度鼓励高校创业教育,是因为其本身不但能解决很大一批大学生未来就业问题,还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调整社会经济构成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3.4.2企业与高校的合作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应该积极吸引企业的参与。企业对于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企业能为高校提供教育所需的资金,其次,企业能够为高校提供社会实践的场地,再次,企业可以为大学生们提供创业所需的各种经验。而作为高校,可以为企业的行为进行正面宣传,可以为企业吸引高素质的人才。

3.4.3创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

创业政策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营造了健康、友善的环境和机制,使大学生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下顺利开展创业活动,这对于刚刚从事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尤为重要。近些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很多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部分地方政府也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相应保障,出台了适合当时特点的自主创业实施办法。

参考文献

[1]张竹药.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J].科研管理,2005,(10):123124.

[2]姚圣梅.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德育功能解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2527.

[3]张颖.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升女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3132.

[4]白莉莉.前夕新时期创业教育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J].今日科苑,2009,(14).

[5]李家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状况[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

[6]王取银.软件与硬件的准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谈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

作者:周广迪

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篇2:

众创背景下的民办高校创业教育培养研究

摘 要:目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国内经济转轨、转型,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结构的调整,经济的放缓,加剧了就业的困难。使得更多的学生选择创业道路,民办高校的创业现状和创业教育培养及培养教育的转型发展,对众创社会的大背景下民办高校创业教育产生重要影响。当前的创新创业已走向大众化,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培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开发设立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特色化教育培训体系,设计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体系。

关键词:众创;民办高校;创业教育;培养研究

2015年,國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了指导和部署,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目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使得更多的学生选择创业道路,对众创社会的大背景下民办高校创业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经济转轨、转型,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结构的调整,经济的放缓,加剧了就业的困难。同比之下,民办高校的学生优势不足,就业更加困难。面对择就业的困难问题,更多的学生开始尝试自主创业。许多大学生甚至在进入大学学习时就已经开始尝试创业。然而,民办高校的创业方面的课程大多停留在大课堂教学,有的民办高校只开设选修,更有的民办院校还没有设立创业有关的课程。民办高校创业课程起步晚,课程单一,在不断提倡创业精神的同时却无法提供与之同步的创业指导,使得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得不到合理的引导和帮助。再次,大学校园环境相对于社会环境还是比较单一和单纯的,接触的人和事相对简单,创业的资源、人脉、机会较少,创业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差。第三,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社会经验较少,无法应对创业中出现的问题。许多的学生创业者有热情、有想法,但没有实践经验,社会竞争意识不足,创业初期走了很多的弯路,失败再失败使得大学生创业者失去信心,放弃创业,也使更多的想创业的大学生创业者放弃创业设想。第四,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创业时缺乏自信,由于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的起步较晚,无法提供更多更好的创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给学生,其创业实践实训的场地也不能全面保证,使得大学生创业者的信心不足,在谈及创业时底气不足。第五,在创业时的资金积累是学生创业的一大瓶颈。没有资金的支持,对于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梦想终将无法实现。民办高校虽然有着相对其他院校灵活的办学机制,但在学生的创业资金上还是缺少外界的支持。第六,民办高校的创就业指导教师还不足,专职的创业导师人数少,多数创就业老师多为辅导员和就业部门人员兼职,已有的创业导师在经验上还是有待加强培训。民办高校深入研究创业教育课的培养模式才能在激烈的高校竞争立于不败之地。

二、民办高校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分析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是使民办高校学生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其创业课要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创业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在教材的选择,实践教学,都具有自成体系的教育培养模式。

(一)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着重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相对的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良,使得学生在校期间的危机意识较差,有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就业意愿,面对创业课程,有同学还是不太感兴趣。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就成为创业课的第一步。提升学生的创业兴趣,建立学生的创业理想,树立学生的创业信念是我们创业教育课的开篇重要任务。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创业的需求,在创业学习实践中培养合作精神、适应力、独创性、坚毅果敢的品质。

(二)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致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民办高校有着灵活的办学机制,学校可以利用外资提供創业实践机会,也可以聘请专业创业导师,结合本学校学生的理论知识提供专业创业实践指导。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自身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为学生提供参观、体验创业园机会,甚至聘请创业培训机构专家培训指导,建立创新精神,将实际理论知识转化应用于创业当中。

(三)积极引领,丰富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创业知识

民办高校应积极完善适合自有学生的创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用教材,更好的指导学生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将创业理论知识讲授与学生创业需求联系起来,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系统化的理论教学。在课堂之外,开发实践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创业知识,创造自己的创业创新想法。

(四)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创就业导师的专业素质

民办高校创业教育大多起步较晚,创业教师队伍的教师多为辅导员或就业人员兼职,专职创就业教育的导师人员较少,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导师屈指可数。创业教育课仍然是在边教边学中探索前行。民办高校急需加强创业教师的专业能力、业务水平、职业能力的提升。提高学校的创业教育水平,为学生的创业提供理论支持和创业问题解答。

(五)民办高校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创业资金上寻找合作资源扶持

民办高校本身有部分或全部是民间资本投入,在吸引社会资金上有比较便利的条件,这样就使得在校外实践机会、创业资金的寻找帮扶上都具有一定优势和灵活性。民办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特点,为学生在创业上提供更多的社会帮助。搭建校内小型的“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提供校内外的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组建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实现学生创业成果。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的转型

现今的中国已步入万众创业的时代,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提升了高校毕业生高质量的创就业,我国高校创就业教育进入全面深化,分层、多元发展的阶段。民办高校的创就业教育如何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众创之路。当前的创新创业已走向大众化,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培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培养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引导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参加参与创新创业的团队活动,形成自主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开发设立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特色化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民办高校更应依托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与社会文化资源,集合自身办学特色,设计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体系。

(一)民办高校应将应用型的专业化教育与创就业培养有机融合

民办高校转型成为应用型大学,学生的专业教育也在积极转型应用型培养模式。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培养也要适应应用型大学的培养模式。学生的创业教育必须与学习的专业教育相融合,改变创就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创业教育知识结构,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建立创业教育培养与学生专业教育紧密融合的多样性的教学体系。在专业教育时提供创业想法,在创业教育时提供专业帮助。让学生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创业理念,能创业、想创业,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创业信念。

1. 加强民办高校现行的创业教育培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入。将创业通识课程融入专业教育课程,增加学生的创业实践教学力度。倡导创业实训训练课程的开发,创业教师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对创业创业课程内容、方法,通识教育内容进行改革创新。建立适应本校学生、适合本土发展、面向实践、操作性强的、结合地方特色的创业创新文化,建立自有创业教材教程。整合知识与技能,使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既懂得专业知识又具有创业能力。

2. 根据国家创业教育教学大纲要求,建设动态的评价体系,着重掌握学生在创业课程学习中的创业知识的结构性掌握情况,培育和建设“双导师制”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建立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3. 民办高校在应用型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专业知识教育也应面向大众创业这个核心议题进行有效的课程方面的改革,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专业的同时也进行着知识的创新,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使人才培养向“创业+专业”的人才目标转变。

(二)民办高校的学生创业培养应立足提升、解决学生的就业层次和质量

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绝不是单单的解决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它与民办高校的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社会认可度、学生社会的适应能力紧密相关。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应符合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结合,向创新型国家人才培养转变。当前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知识密集型创业将成为社会主流,应对社会的发展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必将改变,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本专业创业能力为主,提升创业创新能力,提高创业质量,从单纯以提升学生就业率为目的的创业指导向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就业层次转变。

1. 在通识课程中增加相关的国家的创业政策、政策扶持和政策解读与研判,对当前的创就业现状科学评价,让学生掌握国家创业政策,了解当前社会创业形式,激发学生创业意识。

2. 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和特色的创业培训课程,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会贯通,建立创业教育专业模块化学习体系。利用网络开设创业微课、幕课,增强学生的专业创新创业能力。

3. 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校园创业微环境,建设校园创业“孵化”园,打造不同的创业文化特色,根据民办高校自己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和有针对性的学生创业教育培训要求,建立创新的、合理的、动态的创业教育培养运行体系和校园文化。

(三)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培养应实现学生人生价值,培养学生在岗位上创建自己的事业,成为岗位创业者

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培养是开放性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应是实现学生的个体人生目标,实现学生对社会的个人价值的最大贡献。培养实现学生的个体自主创业向培养学生的社会岗位创新创业转变。重点培养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以岗位创业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在创业实践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创业认知、岗位训练、岗位实习。在经济发展变换的社会大环境下,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备职业要求的岗位创新人才。实现民办高校的创业带动就业,培养有生力量的众创大军。

参考文献

[1]许秀云.发挥实践教学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实验室科学,2014(02):1.

[2]李静.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实与对策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03):2.

[3]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论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03):1.

[4]黄兆信,赵国靖,唐闻捷.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J].教育研究,2015(07):3-5.

[5]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2.

[6]毛伟.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初探[J].高等教育,2016(02):2.

作者:李秀峰

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篇3:

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析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宏伟战略部署。如何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全面推进创业教育的开展,成为了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疑难问题。民办高校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如何尽快的适应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提升,更关系到民办高校接下来教学模式的发展。民办高校应当发掘其自身的特性,与时俱进的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融入到高校的日常课程体系中去。通过借鉴公办高校的各种创业教育方式,尝试着创业教育的推广和实践,进而带动、推进现有的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完善创业教育体制。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业教育;创业带动就业

创业教育是摆在当今大学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是新时代背景下新的技术革命对大学教育模式的挑战,是知识经济对大学培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一、创业教育现实背景

1998年10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巴黎召开该组织成立50年来首次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该宣言指出: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因为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教师不应仅仅传授知识,而且必须把重点放在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挥主动精神上。可见,如何最大限度的将创业教育融入到高等教育体系中去,将成为高等学校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最佳办法,通过创业教育实现毕业生“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的良好局面,从彻底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中国民办高校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2907万人,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非学历教育机构)在校生占总数的19.7%,即572万人。民办高校在生源结构、生源质量方面远远不及公办高校,因此民办高校近几年面临着比公办高校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然而,今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其在校生数和学校数所占比例都会继续有所扩大。经测算,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14.1亿人,18岁至22岁人口将近9000万人。那时,生源不会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民办高校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完善“内功”,做好内涵建设,避免粗放式的发展。事实证明,通过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层次。在全国大力推广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开展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二、民办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有学者认为创业教育模式是大学教育模式的提升和进化,是从基础的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进而向创业型大学转变的一个必然结果。民办高校先天性生源质量较差,社会重视度低,在创业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从而主张民办高校应在公办高校初步进入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化以后,再借鉴公办高校办学的经验,尝试创业教育。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就生源质量和生源结构同公办高校相比,确实存在诸多不足。但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并非是为公办高校“定身打造”,民办高校自身的许多特性相比较而言更加适合开展创业教育。民办高校学生虽然文化成绩相比而言较差一些,但他们思维活跃、敢于尝试,具备创业者必备的潜力。另外,民办高校学费较高,上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他们与公办高校的大学生相比在创业初期资金积累方面更具有优势。再有,民办高校大学生毕业的时候面临着比公办高校毕业生更大的就业压力。在这样的就业压力下,从事创业就业无疑对他们而言是最好的选择。因此,民办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并非时机没有成熟,恰恰相反,民办高校要有更好、更高的发展,应该紧跟创业教育的大潮,在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技能体系中去。

三、制约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的阻碍因素

1.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传统民办高校教育管理者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任务是夯实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传统教育领导者,大多数是被动的开展创业教育,只是将创业教育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另一方面,学生的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大学生考研究生、考公务员才是正道,对于毕业后从事创业的做法,持有否定的态度。或者认为,创业教育是对极少数思维开拓、专业知识技能强,家庭经济殷实的学生开展的,对于普通民办高校学生不具有现实意义上的适用性。“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了人们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2.创业经费投入不足

民办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利益的需求较大,属于商业办学。高校的领导者不愿意在创业教育上投入更多的经费和精力。另外,民办高校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学费支持。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支持非常少,而创业教育属于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配套各个高校都是从零开始。创业教育属于一种对师资需求非常大的教育模式,双师资型教师的培养和聘用给民办高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从办学成本和短期办学效益而言,民办高校的领导者不愿意将大量经费投入到创业教育中去。

3.学生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民办高校普遍缺乏创新的学生评价机构,普遍照搬公办高校的学生管理与评价体制。学生评价标准还是以考试成绩的优良作为评价基础,考察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不足。对于学生的创业能力,没有相关的配套认证体系和学分评判标准。严格的考勤管理制度也不利于创业学生兼顾学习和创业实践方面时间的协调。

四、民办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

1.高度重视,完善机构

民办高校领导应当首当其冲的提倡创业教育,实施创业教育“一把手”工程。只有在高校领导的足够重视下,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才能有突破性的发展。此外,协调教务、财务、学生处、科技处等各个部门中创业教育事务的关系,有必要可以成立独立的创业教育指导办公室。

2.建立多元化的经济保障体系

经费是民办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首要问题,解决民办高校创业经费的难题不能仅仅依靠学生的学费。应当从政府、社会、个人等各个方面筹集学生创业教育需求的经费。民办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可以最大限度的缓解现有的就业压力,提升我国发展的潜在动力。因此,政府对于民办高校应当增加投入,健全他们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基本配套设施。此外,民办高校要充分依靠社会企业,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制度,通过把“企业引进来,学生带出去”的方式,增加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机会。

3.修正现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计划是创业教育的指南针,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得以落实的保证。民办高校要将创业教育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列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要引导学校的教学、实践等各个环节开展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也要根据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给予调整:一是、摆脱专业束缚,普遍开展创业教育公共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于和创业教育关联强、技术突出的专业,开展个性化的创业指导。二是、采用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相结合教学方法。对于低年级同学,高校易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对所有学生开展创业理论培训、创业精神培育、创业意识培养。对于高年级同学可以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专业技能培训开展创业实践教育或者创业模式实践,通过实践教育来固化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创业实践教育,让学生尝试创业公司各个部门各个角色,完善他们的创业综合素质。三是、采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采用被动的授课模式,学生知识的吸收也是被动的。第一课堂模式虽然知识的灌输量大,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内涵的把握。学校应该通过学生社团、跳蚤市场、创业大赛等多种方式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主的创业实践中主动的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校验。民办高校在现有办学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可以尝试引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项目,对于有创业想法有实践能力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扶持和帮助,让学生能够亲自的参与到公司的创业运作中去。

4.加强双资型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不等于创业理论教育。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门实战性非常强的课程。它不光要求老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求老师有一定的创业经历或者实战经验。对于创业理论民办高校可以通过教师培训等方式给予完善。但对于双资型的创业实践能力,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都存在很大的不足。民办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联谊企业和政府,通过多平台的联动,将老师输送到企业中去历练,或者从企业中聘请有理论功底的教师给学生开展创业教育。

发展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必须更新民办高校原有的教育观念,将创业教育放到民办高校发展的战略高度上,立足各个高校的基础,尽早的建立起专门的创业教育培训和管理机构,对创业教育的授课、研究和规划系统的管理和指导。根据学校的现有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学生创业的特点建立本校学生创业教育制度,为创业教育的正常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努力构建丰富的创业教育内容,搭建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尽快建立“双师资型”的创业导师队伍。让我国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尽快地同公办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想衔接,弥补我国现有高等创业教育体系的不足,提升民办高校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刘小丽.应用型本科创业教育与实践探索[J].广东白云学院学科,2011(1).

[2]杜志宏.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路径探索[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5).

作者简介:孟波(1983—),男,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助教,淮阴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培训。

作者:孟波

上一篇:成人学生开放教育论文下一篇:物理教学知识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