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研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文章对印度高校创业教育的客观环境、组织主体、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为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经验与启示。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校创业教育研究论文 篇1: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摘要:在现在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下,中国面临着高校创业教育难得的机会,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仅是推动高校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国家的应有之义。本文将在分析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汲取有利于学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启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学生创业存在不少问题:人数过少,创业人数不到毕业生人数的1%;创业成功率过低,大学生创办的企业能长期坚持下去的很少。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家庭各个方面去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主战场,必须加强创业教育。笔者以美国大学创业教育为研究对象,阐明创业教育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深入分析创业教育的特点,总结创业教育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创业教育工作实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路径。

一、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在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为典型的以培养创业者为导向,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能够创造工作岗位的企业为最终归宿的“人才说”;另一种是以百森商学院为代表的“素质说”,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者素质,特别是创业精神和创业的能力。[1]虽然两个美国创业教育的佼佼者创业教育的目的有所不同,但是通过对两所学校的分析我们能够归纳出一些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1. 课程设置强调整合性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以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为例,斯坦福全力把创业教育和文、理、工相互渗透,鼓励学生选修其他领域的课程。此外还渗透到基础课和综合课程中,在基础课上,注重拓宽基础性课程,减少专业课程,打破专业间人为的壁垒,把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为学生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理论根基。在综合课程上,大量开设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等综合性跨学科课程。体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院与业界良性互动”特点的专门创业课程,内容极为丰富,包含了创设一个公司的方方面面,如融资技巧、整合资源、招聘员工、企业规划、商业计划书、法律知识等一系列课程,同时允许不同院系的同学选修,开设综合性跨学科课程。[2]

总地来说,创业教育强调以创业为核心来设置课程,学习的内容涵盖了创业者从创建新企业到经营、管理建立的企业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除了在课堂上教授理论知识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这些都是创业者创业所必备的品质。可见创业教育课程的模式强调整合性的特征,突出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环境的实践能力和面对不确定性环境的应变能力。

2. 课外活动丰富多样

在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整个课程体系中,课外活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根据梅伟惠在《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一书中提到的美国高校创业中心的主要活动有高校内部项目和外延拓展项目两大类,包括了创业计划大赛,实习以及研讨会、讲座、孵化器等15个小类[3]。现主要分析一下和我国高校比较贴近的三类活动:

第一类是创业计划大赛。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业计划大赛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而这些竞赛性质的创业活动能够很好地将市场的一些运行机制带到校园中,使得创业的精神能够更早地深入学生的心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拿斯坦福大学的“校园创业计划竞赛”来说,它是完全由学生发起和组织的,是一无所有的创业者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商业计划报告。它不是单纯的、个人的、集中在某一专业的学生竞赛,而是以实际技术为背景,跨学科的、优势互补的、团队之间的综合较量。通过比赛选拔有潜力的创业者,帮助这些有潜力的学生争取到广告商、投资商的支持,使学生的项目能够直接在“孵化器”里进行孵化。

第二类是企业孵化器。企业孵化器是学校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创业活动的一个平台,一般学校会在办公场地,设备以及创业的经验方面给出支持。现在美国有220多个企业孵化器和设备来培养新的企业,约有五分之一是由大学主办。其中在美国比较著名的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大学的校园孵化器。一个是孵化器公司,完全致力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另一个是伯克利企业孵化器,它接收不同类型的创业冒险活动。这两个组织使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当地的公司团体。

第三类是创业论坛。一些学校设立了创业论坛,如美国著名的百森商学院(Babson College)的“创立人之日”,为校内学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人员之间创业沙龙交流提供了方便。一些成功创业家参加论坛,与学生座谈交流,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学习他们的创业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

3. 师资队伍建设

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及创业实践体验。很多美国大学商学院的教授曾经有过创业的经历, 并担任过或现在仍然担任一些企业的外部董事, 这使得他们对创业领域的实践、发展趋势及创业教育社会需求变化有良好的洞察力。创业实践体验主要通过模仿进行,如让教师组成小组设计商店店面、寻找商店地点、给商店取名、判断销售目标,讨论预算、开发广告等等, 在创业活动中体验创业过程, 积累创业经验。二是注重吸收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士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工作。例如Intel公司的前任首席执行官、现任董事长1991年开始就担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兼职讲师, 每年秋季讲授1—2 门课程。[4]兼职教师的讲课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思维, 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二、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具体模式介绍

从1947年至今,美国的创业教育经历近7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已经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现在在美国各个高校有着不同的创业形式,但是总结起来看有两种创业教育的组织模式:聚焦模式和全校性创业教育模式[5]。

1. 聚焦模式

聚焦模式指的是以创业学学科建设为目标的发展路径,在这种模式里,所有资源都由商学院或者是管理学院调配,所有的创业教育活动也只限于这些学院中开展,其目标是为了培养专业化的创业人才以及培养创业教育师资和研究者。

聚焦模式实际上是起源于哈佛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在1947年2月,迈尔斯教授在哈佛商学院开设第一门MBA课程“小企业管理”,可以说是开创了美国乃至世界高校的先河,同时可以说是开创了聚焦模式的先河。在哈佛大学,创业教育的三大原则是:一是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团队合作和过程意识,使得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始终将团队的合作放在首位;二是通过创新型的文化使得学生们相信他们能够成为创业者,在哈佛,最为著名的就是“案例教学”,它在创业教育的案例中引入了各种类型和各种年龄段的创业者,使得学生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有一种认同感;三是通过教育使得学生们坚信创业的成功不仅要靠新颖的灵感,更需要踏实的付出,且同时要具有风险意识和警觉意识。

2. 全校性创业教育模式

全校性创业教育模式指的是以提升学生的创业素养和创业能力为本位的发展路径,主要采用全校性的创业教育模式,即创业课程和活动都针对全校的学生开展,这一发展理念将创业作为实践的工具,培养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全校性的创业教育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即磁石模式和辐射模式。磁石模式和辐射模式主要由教学活动在哪里展开来进行区别。磁石模式如MTI的斯隆管理学院,招来不同学院的学生,但是教学活动只在本院进行,辐射模式如康奈尔大学,教学活动则是分别在九个不同的学院里展开。表:三种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

1聚焦模式1磁石模式1辐射模式管理机构与职能1由隶属于商学院/管理学院的创业教育中心管理1由隶属于商学院/管理学院的创业教育中心管理1全校范围内成立创业教育委员会,由全体参与学院共同管理资源1商学院/管理学院负责1商学院/管理学院负责1全体参与学院分别负责师资1商学院/管理学院负责1商学院/管理学院负责1全体参与学院分别负责学生1只针对商学院/管理学院学生1针对全校学生1针对全校学生注:此表摘自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P97。

三、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对我校的启示

近20年来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创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观念上不够重视,开展范围狭小,创业教育环境不理想,理论研究严重不足,高校教育课程体系不成熟,师资队伍经验不足,教学经验和创业实战经验都有欠缺等问题。

1. 更新创业教育的理念

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大学一毕业面临的选择就是就业、考研、出国,就业的观念是自己需要雇主,寻找一份工作,自己自主创业方面是被动的。现在我国的创业教育还是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不断破除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家长甚至一些教师等群体看来,大学毕业应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创业在某种环境下被等同于找不到工作,等同于失业,现在最大的障碍是转变学生家长等群体对就业的观念的改变,让他们明白创业是最高层次的就业。同时努力使学生能够变被动的创业转为主动的创业,激发学生们的创业热情,不断提升学生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总地来说,创业教育更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而不只是一种能力或技能;是一种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选择,而非就业培训、企业家速成。

2. 构建良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有了比较新的创业教育的理念,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来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提升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和理解。高校在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上,要将创业理论的深度、实用性以及操作性结合起来,还要开设与创业紧密相关的工商、税务、法律、财会、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课程。在具体的课程体系实施中,首先要处理好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的,尽量将两者高度融合,特别是将创业教育贯穿到每个具体教学环节中,拓宽基础课程,加强通识教育的力度;其次注意增加综合性课程,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比如文、理、工之间有机结合的课程,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再次还要单独开设一部分创业教育的课程,要抓住独特点,不要面面俱到,侧重点分明,针对性强;最后学校还要多多开设选修课程,淡化学科界限,注重学科间的交叉性和渗透性,根据学校的特色,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具有创业意识与潜质的学生提供全面而综合的课程,培养其创业素质。

3. 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且内容陈旧。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是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创业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和一定程度的技能培养是很不够的,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论坛等创业实践活动,使产生在大学生中的“好点子”、“新思想”、“好想法”真正付诸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高校和政府能给予大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扶持,积极创办孵化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增值服务。

4. 加强学校创业文化氛围建设

创业教育的成功开展需要有良好的创业氛围和文化。它不仅指向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而且还需要使大学本身也成为创业型机构。美国高校在转变文化价值取向、鼓励大学教员创业以及保持与工商界的密切联系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我国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倡导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商业潜能和传统的专业技能、学术研究能力具有同等的价值,鼓励学生创业。其次,高校鼓励大学教师将自身的学术技能和研究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市场化的商品,尤其要鼓励大学教员广泛参与创业活动,甚至创办新公司,将新产品和新程序商业化。再次,校友通过资助创业中心的建立、担任高校的兼职教师、参与创业计划大赛,如担任评委或者导师、提供教学案例和思路等途径有效支持创业教育的开展。[6]

5. 加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校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决定大学生创业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目前专任的创业教育教师还比较缺失,当前创业教育的教师充其量只是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缺乏创业的亲身实践体验,讲起课来难免有一种纸上谈兵之感,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师资是课堂的关键,教师的学识、经历和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对于我国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专职教师而言,不仅要增强他们对创业学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要鼓励他们到企业当中深入实践,亲自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7]如斯坦福大学开设创业课程的教授往往通过参与创业企业的咨询服务、担任创业企业董事等方式,深刻理解创业,从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丰富课堂案例教学,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学校不定期地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并促进本校教师和这些兼职教师的沟通,从而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创业教育教师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梁士朋.美国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启示—以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为例 [J]. 医学教育探索,2006(6):493-497

[2]李萌. 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1:8-10

[3]梅伟惠.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100-111

[4]阎光才.斯坦福的硅谷与硅谷中的斯坦福[J].教育发展研究,2003(9):87-91

[5]陈 丹. 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18

[6]梅伟惠.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2008(5):32

[7]陈桂香,陈古成,孔芳.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 教育探索,2012(9):145-148. (责任编辑、校对:张叔宁)

作者:陈荣明

高校创业教育研究论文 篇2:

印度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文章对印度高校创业教育的客观环境、组织主体、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为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印度高校创业教育

[作者简介]任泽中(1980- ),男,湖南岳陽人,江苏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就业与创业教育研究;李洪波(1971- ),男,河南夏邑人,江苏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江苏镇江212013)

综观世界各国的创业教育,一些欧美工业强国起步较早,在亚洲,印度的创业氛围也非常浓厚。2006年,印度全国创业观察显示,每10个印度人就有一个参与创业活动,在参加“全球创业观察活动”的37个国家和地区中,印度的创业活跃程度排名第三。活跃的创业经济推动了印度经济持续增长,也为解决人口大国的就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印度与中国在内外环境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和印度都是东方古国,都是人口大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都拥有较大的国土面积,近年来的GDP增长速度都名列世界前茅,都被视为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都被公认为第三世界中全球化的“成功案例”,都具有比较发达的高等教育。基于两国之间的相似之处,印度创业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的借鉴意义非常大。

一、印度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环境分析

1.人口的急剧增长导致全国就业形势严峻。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并且每年净增人口一千五百万左右,约占世界年度人口增长总量的五分之一。激增的人口进一步加剧了印度严峻的就业状况,印度政府发动了各种社会机构来为自主创业者寻找各种工作机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人们更多地争取自雇型的就业机会,创业型的劳动模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2.自主经营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和地位非常突出。印度是自主经营者的王国,因为印度经济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份额是由兼任工薪阶层和股东的自主经营者所贡献的。在印度国民经济中,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所占的份额为35%,公司制的约为15%,政府部门约为25%,农业部门为25%。如果把农业和自主经营的工业和服务业联合起来,就有将近60%的国民收入是由自主经营者所创造的,这无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都是罕见的。

3.自主创业成为一种共同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取向。虽然印度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但是自主经营项目的“就业率”仍在上升。并且印度的自主创业涉及任何一个可能的领域,但主要围绕IT支柱产业来展开。印度的自主创业包括所有可能的工作类型,包括摄影、设计、教学、数据输入。

4.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导致毕业生选择自主就业。印度共有三十多所综合性大学和五百多所专科性质的学院。近20年来,大学入学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印度的就业岗位不足,企事业单位不能完全吸纳毕业生,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不断恶化的就业状况使得大学生不得不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运而生。

5.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模式主要定位于自主就业。与其他国家不同,印度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采取 “4+1联动模式” (如图1所示)。“1”是指高校毕业生以自主就业为中心,强调大学生就业的自主化和市场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4”是指印度中央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社会就业服务系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各种服务平台。由于这种以自主就业为核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最终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二、印度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特点分析

1.印度创业教育的发起与组织主体。印度高校的创业教育多由学校组织或者由教师自发发起。各种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创业大赛、创新大赛经常由教师从民间发起,由学校自主举办,而很少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发起或有其他行政部门参与。课程的协调、活动的组织、项目的选择和资源的分配等环节都由学校成立创业中心来负责。这就充分调动了学校和教师进行创业教育的自主性,有利于倡导创业、促进创新。

2.印度创业教育的师资配备。印度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由本校教师和访问教授共同承担,本校的教师主要承担理论部分,访问教授主要承担实践部分,两部分通常各占一半左右的课时。这一特点得益于印度长期以来形成的访问制度,访问制度为创业教育的师资提供了保障。在印度,除大学教授可做访问教授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界人士也可以做访问教授。

3.印度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印度企业具有明显的家族企业特点。基于这种状况,印度很多大学专门开设了为期两年的家族企业管理项目,以帮助毕业生经营其家族企业。这种对企业性质进行细分、以组织创业教育的做法是印度创业教育的一大特色。此外,印度的创业教育课程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基本上都与其他课程整合一起。比如,加尔各答管理学院的创业课程根植于管理科目之下,而Kanwal Rekhi信息技术学院的创业课程则是围绕信息技术而开设的。

4.印度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印度的创业教育模式大致可分为师徒制被动学习策略模式和导师制自主学习策略模式(如图2所示)。师徒制模式主要应用在创业基础学习阶段,这种模式在师生关系上,以师傅(或教师)为主导,学习内容和方式都由师傅制订,学徒(或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学习目的上,以学习创业的基本技能为出发点。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用型的技术工人或小作坊主。导师制自主学习策略模式更多地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将技术教育和学历教育有机结合,将理论学习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将项目指导和活动推广相结合。

三、印度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1.创业教育能够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从广义的创业角度来说,自主创业成为在极其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人们所向往的一种生活工作模式,近60%的印度国民收入由自主经营者所创造,并且创业教育为印度迅速发展成为世界IT大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中国“十五”期间高校毕业生为1090万人,“十一五”期间高校毕业生约2500万人,人才供给规模庞大,宏观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政策指引下,如果能够使更多的大学生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就必然也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在类似的环境下,印度的自主经营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发展,启示中国也必须重视自雇和创业的重要意义,中国高校也必须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2.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要与社会经济环境相符。开展创业教育的举措有很多种,从教育知识模块可以分为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经验等;从教育方法可以分为创业理论教学、创业实训、创业实践等。印度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是根据主导经济类型来突出其教育的针对性。印度政府在1998年提出了建设IT超级大国的构想,很多高校直接将创业教育局限于信息技术相关领域,其借鉴意义在于:集中优势力量,把握历史机遇,专注行业发展,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如果从某几个行业着手,结合国家的行业发展传统、历史机遇以及产业附加值等因素,重点扶持有志于加入这些行业的自主创业者,则更容易营造良好的氛围,取得更好的成果。此外,印度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家族经济的特征,在课程设置和项目培训等方面突出家族企业管理项目教育,切实使创业教育与自身经济环境相适应。可以说,印度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结合了其促进IT行业和家族企业兴旺的政策方针,是紧扣其经济社会大环境的成功案例。

3.创业教育教学模式要依据学习生命周期进行设计。印度的师徒制模式和导师制自主学习策略模式都考虑了学习者在认知、行为、生理方面的因素,在不同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这是完全符合教育规律的。高校应当注重区分不同的学历层次、学习阶段的学生,循序渐进地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树立全程化的创业教育理念。第一步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第二步可以构筑大学生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提高创业的基本素质;第三步可以指导大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方法,提高其创业技能;第四步才是促进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真正的创业者。

4.创业教育的成效要依靠实施主体的多层次性。各国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不尽相同,可以分为政府机构、民间组织、高校等,但绝大多数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仍然是高校教师。印度创业教育由本校教师和访问教授共同承担,多层次的师资队伍是印度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高校一方面要充实创业课堂教学专家队伍,另一方面要尤其注重完善创业讲座和实践训练的专家库。只有从各个高校的实际出发,整合自身资源以建设包括经济管理类专家、技术信息类专家、政府经管部门专家、成功企业家、孵化器管理专家、风险投资专家等在内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才能让学生接触不同层次的创业知识和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师资队伍对创业教育的主体作用。

5.高校创业教育要与毕业生就业模式的定位相结合。印度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模式主要定位于自主就业,基于这种以自主就业为核心的“4+1联动模式”,高校就必然对学生的创业意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不能仅限于在学生毕业时提供一些帮助,更重要的是要有前瞻性,要从人才培养的第一个环节就与学生就业模式紧密结合。为此,我国部分高校可以将创业教育与绝大部分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模式结合,分别引导学生在基层岗位、到西部、到农村去创业,依据学校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准确定位,制订一套合适的创新創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创业教育模式与主流就业模式的有机联动。

[参考文献]

[1]陈浩凯.全球竞争视野下的印度创业教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4).

[2]房汉廷,王伟光.创业投资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张立艳.印度大学创业教育的缘起与特色[J].教育评论,2005(3).

[4]陈浩凯,徐平磊.印度和美国的创业教育模式对比与中国的创业教育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9).

[5]朱顺德,杨鸿波.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J].民办教育研究,2009(1).

[6]黄文光,俞金波.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调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09(1).

作者:任泽中 李洪波

高校创业教育研究论文 篇3:

就业信息化视野下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大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成为我国目前主要的民生问题之一。为了缓解这一社会现象,我国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就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解决方案,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但是目前大学生对于创业仍存在一定的误区,致使他们的创业成功率较低,因此,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文章主要基于就业信息化视野,对如何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可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就业信息化视野;高校创业教育;创新途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23. 082

0      引    言

创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因此,也可以将创业教育称之为企业家精神教育。而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以此来提升他们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同时高校创业教育也是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解决方式之一。这就要求高校结合我国国情,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并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自身创业教育的水平,进而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缓解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压力。

1      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误区

1.1   创业教育是精英教育

很多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对科技的创新,创业需要与高科技挂钩,而自己并不具备创业的资质,导致他们不敢进行创业。虽然目前大多数的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经常会邀请企业家或创业成功人士来到学校开展创业讲座,但是却无法激起大学生对于创业的欲望,反而会让大多数的大学生将创业者盲目“崇高”與自身的“卑微”相比较,进而在他们的心中形成巨大的“落差”感,使得他们成为“临渊羡鱼”的人。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会将创业教育和精英教育对等,认为创业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实际上创业只是一种创新思维,并将创新思维转变为实践的过程。并且创业也不仅局限于互联网等高新技术领域,任何自己感兴趣且具有市场需求的行业都可以进行创业[1]。比如:自主开店、加盟校园快餐店、数码速印、校园超市以及现在比较流行的网络直播等。这些创业项目对于资金和人员的要求较低,比较适合大学生进行创业。并且这些创业项目比较的“生活化”,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消除他们对创业以及创业教育的误解,让他们真实的感知到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什么所谓的精英。

1.2   将创业与经商对等

在很多大学生的心中都会将创业和下海经商相对等,认为创业的成败都取决于个人在创业实践中的摸索。这种想法是非常片面且错误的,在没有创业理论指导下的创业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进而会加大创业的失败率。而高校创业教育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创业课程的学习,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理论以及创业技能。根据相关调查表明,接受过创业教育指导的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要明显高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的参与者。另外,还有的大学生会将创业教育和抗挫折教育进行对等,这样的想法同样也是错误的。虽然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者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并且在创业教育中也将创业心理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却并没有将其作为创业教育的全部内容[2]。只有当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后,时刻保持自我期待水平,并确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的阶段性创业目标,这样才能够在创业过程中应变自如,进而提升创业成功率。

1.3   社科类专业的学生不适合创业

就目前情况来看,当前较为成功的创业者很大一部分来自IT等高新技术领域,这在给广大大学生带来巨大创业动力的同时,也给很多文科类学生带来了一定阴影,使得他们觉得自己所学专业难以创造直接性的社会价值,与创业关联性很小,创业都是理工科学生的事情。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对创业了解得不够全面。实际上,很多亲民行业也有许多创业成功的案例,比如:专科毕业的张松江就创立的“小管家”这种新概念保洁服务公司。创业的领域是非常广阔的,就看大学生能不能找准商机,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专业并不能成为束缚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只要有创业的意识,并接受专业的创业教育后,成功创业并不是什么难题。

2      就业信息化视野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途径

2.1   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氛围并不是很浓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以理论传授为主,不注重对创业氛围营造,进而导致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依旧以受雇为主,导致社会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因此,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创业氛围的营造,这样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精神。

首先,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目前就业形势,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业教育模式,并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基地,以此来强化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增强创业教育的感召力和说服力,进而在校内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3]。其次,高校还需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扩大对创业教育的宣传途径,比如:在学校官网以及论坛中及时发布有关于创业教育课程、创业项目、投融资等的创业信息,以此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创业,并参与到自主创业的行列当中。最后,高校还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以及优势,并在对市场进行调查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创业意向上报给学校,由学校进行审批后,对其中有市场价值的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帮助大学生创业。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创业的快乐,进而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2.2   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

高校创业教育重点应该放在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上,加强培养具有创业、创新以及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便更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树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理念,推动大学生健康稳定成长,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开设创业课程,针对性讲解市场调查、风险投资、创业财务等知识。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网上授课等方式开展,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至少一份创业企划书;二是开展创业竞赛,依托一些创新实践项目,由院方出资出力扶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三是面向社会,联系一些小规模创业实践项目给学生试手,例如美术类高校可以承接一些手绘创业实践项目,如美化街道、室内设计等[4]。大学生创业团队可以通过网络发布自身相关信息和推销自己,这样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自己的能力,不仅能很好锻炼美术学院大学生专业技能,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以协调能力,推动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精神进一步提升。

2.3   加快就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为了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非常有必要。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因为缺乏统一性的软件平台以及相关制度,信息化建设情况依旧不太理想,对于网络的应用依旧停留在招聘信息发布。同时,关于人才的具体信息很难通过网络获取,因此,很多企业大都应用现场招聘的方式进行人才选拔。如果我国社会保障部和人力资源部能构建完善且有效的“人才供需”網络平台,纳入全国高校所有毕业生相关信息,那便能有效实现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效交流,并且还能充分体现创业教育对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优势。能够预见,通过信息化建设展示创业教育成效,必定能推动创新素质高的毕业生顺利就业。反过来,创新素质要素的呈现又能推动创业教育健康稳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良好局面。

2.4   积极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打造完善培训体系

对于高校创业教育而言,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是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高校应该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导向,严格遵循协同育人原则,在得到政府部门、社会各界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创业园区,并且积极整合校内外创业资源,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创业,并打造完善的系统体系,切实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其次就是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创业经验,激发他们的创业灵感[5]。同时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全程跟踪服务,具体可以通过网络服务云平台构建大学生创业动态监测体系,以便更好掌握学生创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最后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化作用,搜集各种有关于创业方面的政策信息,组织学生开展创业培训,构建双向就业选择平台。

3      结    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目前仍有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创业存在一定的误区,致使他们的创业成功率普遍较低。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应当积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对自身的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实践机会,同时高校还需要加大对创业的宣传,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业创新能力,进而更好地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教育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史丽娜. 就业信息化视野下的地级高校创业教育研究[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2(26):109-111.

[2]孙焕焕.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案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24):354-354.

[3]李辉. 教育信息化视野下大学生创业实训信息共享途径研究[J]. 河北职业教育,2013,19(22):118-120.

[4]康丽军,高茜.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信息技术融合解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6):281-281.

[5]范雨超. 创业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9):11-12.

作者:陈晓红

上一篇:化学实验动力管理论文下一篇:艺术描写空间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