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分析创业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和理念较为狭隘、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教学方法老套等方面。因此,科学定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是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重要举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分析创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校分析创业教育论文 篇1:

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策略分析

摘  要:该文简要介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现状和问题,重点阐述了具体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作用,促进贫困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尽早摆脱贫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如今,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尤其是高校的教育,这是因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增加了贫困学生就业的难度,所以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的要求,在学校内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我国教育改革背景下实施的,促使高校为社会培养出一些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将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贫困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本身具有创业想法的贫困学生提供创业机会。但是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些高校并没有贯彻国家要求的创新创业教育,导致有创业理想的学生丧失对创业精神的追求。其次,从目前来看,各高校针对家庭经济条件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和支持力度仍较小,对这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缺乏系统性、针对性,重视力度远远不够,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1]。最后,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投入的资金不够充足,不能满足高校贫困学生的需要,对学生创业项目的实现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2  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的需求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许多高校的毕业生面临着毕业之后就失业的情况。经研究结果显示,失业的学生多数是贫困学生,这是由于贫困学生的家庭背景无法为学生的求职提供帮助,而且也没有资金支持学生的创业。所以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贫困学生往往存在着对创新创业了解程度不够深入的情况,所以通过接受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贫困学生的创业精神会受到激发,能够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在就业前景不景气的当今社会进行创业。有些贫困学生虽然具备创业的头脑和精神,但是苦于没有资金的支持,导致学生的创业理想迟迟得不到实现。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除了能够提高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以外,还可以为贫困学生优良的创业想法提供帮助,为其设立专项的支持资金,能够使学生将创业想法顺利落实,促使贫苦学生能够实现脱贫的梦想。创业创业教育不仅对贫困学生个人的发展有所帮助,还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经过创新的创业模式,与我国传统的经营模式存在较大差别,可以完善我国的经济结构,为社会经济注入新鲜血液。

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策略分析

3.1 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认识

高校应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意识到其对贫困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高校应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宗旨,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为贫困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除了需要提升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之外,还要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高校应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宣传力度,使学生意识到这一工作对贫困学生发展的作用,从而参与到这一工作中,能够发挥贫困学生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有利于学生为社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高校也可以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动形式,通过多姿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能够将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顺利落实。地方高校应加大对贫困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在政策、项目立项等方面向贫困生倾斜,依托区域特色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方面的探索,并支持大学生的精准扶贫项目作为创新创业重点支持项目[2]。

3.2 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内容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应创新课程教学的模式和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与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别,所以高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增添与企业人才标准相适应的课程。高校还应对课程教材的内容进行审查,对于知识内容陈旧的教材应立即更新,提高教材的质量。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所以高校应适当调整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比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背景下,高校应对贫困学生重点培养,在学生的课余时间,高校可以组织贫困学生进行培训,聘请企业内的专家为学生讲解职场知识和技能等,能够提高贫困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实现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人才对接。

3.3 构建扶贫脱贫信息平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普及并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高校可以发挥互联网的强大作用,加快信息传输的速度,能够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宣传力度。高校可以在学校网站上开设一个端口,用于构建扶贫脱贫信息平台,高校作为平台信息的发布者,可以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和项目等公布在平台上,有意向的贫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填写自己的创新创业信息并反馈给学校,参与到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第一时间了解活动的动态。高校还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与学校联合企业的招聘信息,招聘信息应尽量详细,如招聘职位、薪资待遇、岗位要求、面试时间等,使学生对企业有全方面的了解,便于贫困学生在平台上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和企业,能够促使贫困学生获得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为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加大教育资金支持力度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不仅是在学生创业的前期,在学生创业的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资金,如果资金准备不够充足,一旦资金链断裂,会给贫困学生的创业项目带来巨大的打击。高校应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专项资金制度,不是所有学生的创业项目都能获得资助,高校应对学生创业项目的创新程度进行筛选,在专项资金制度中规定有关贫困学生创业项目的创新理念,并且根据创新程度划分出对项目扶持资金的等级,能够使贫困学生开动思维,致力于提升创业项目的创新程度,有利于增加学生创业项目的成功率。由于高校的资金数量较少,所以高校可以向国家和政府申请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贫困学生实现创业。为了防止教育资金滥用,高校应对贫困学生使用的资金数量和用途进行严格把控,要求学生向学校提供资金使用的具体明细,审查学生创业账目的真实性,有利于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内容、构建扶贫脱贫信息平台、加大教育资金支持力度等措施,能够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有利于帮助贫困学生摆脱心理和物质上的贫困。

参考文献

[1] 廉超,裴金平,苏毓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策略研究——以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为视角[J].教育观察,2017,6(3):50-52.

[2] 王翠平,謝少群,熊泳妍,等.精准扶贫理念下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6):100-102.

作者:匡晓华

高校分析创业教育论文 篇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和理念较为狭隘、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教学方法老套等方面。因此,科学定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是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影响因素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如何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绩效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本上局限于对有意向毕业后自主创办企业的极少数学生开展一种‘经商之道’的传授”,或者以创业大赛等载体开展活动,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处于“时抓时放、可有可无”的局面,但其总体绩效欠佳。本文拟分析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提升的主要因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提升的主要因素

1、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与理念较落后

自《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文件颁布以来,全校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各高校迅速发展并普及起来。虽说各个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对其目标和理念仍然存在着狭隘的认识,即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行为,倾向于对其进行功利性的商业价值评判,把多培养几个自主创业的“企业家”看作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却很难真正理解其人才素质培养的内在价值,因而不愿在教学层面推进全校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将其纳入人才培养的计划。

与此同时,社会上对创新创业教育功利性的价值判断也局限了大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没有在专业教育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创业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导致他们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是能迅速带来经济效益的途径,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挣钱养家糊口、创办新企业的肤浅层面上。殊不知,创业的本质是创新,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是一个“涉及远见、改变和创新的动态过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在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就业能力。与商业创业相比,社会创业更能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社会创业作为一种创新社会价值的活动,更有助于解决市场和政府尚未解决的社会问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社会创业不排斥市场的力量,即利用市场的规律去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推动社会价值的实现。由此可见,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存在的狭隘认识,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绩效难以提高。

2、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

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同样需要诸如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的大力支持和保障。然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难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能融入人才培養的全过程中。其原因在于:一是没有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机构、专项资金和工作场地,许多高校是在其原有的学生工作部门增设此内容,致使能够用于创业教育的财务资源时常捉襟见肘,甚至挪用;二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一般都应具有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背景,并且热爱创业教育,而各高校具有这方面能力的师资供给不足,直接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3、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老套

创业课程的宗旨在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效的创业教育需要采取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所学的“游泳知识”能够转而应用于课堂之外的商海或工作中,培养学生能够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的世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高校“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大课堂教学难以实现小组教学优化培养,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模式,恰恰是要改变这种现状,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而非被动地接受知识信息。毫无疑问,想要取得有效的预期学习成果,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去感受创业者的生活状态和做事方式,使学生转换为知识的发掘者、学习的主导者、“创业者角色”的扮演者。可见,老套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会阻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提高。

二、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对策

1、科学定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育人为本”,其本质是素质教育的新发展。因此,推进全校性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育人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定位,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范畴,贯穿于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的育人过程中,要拓展到全校每个学院,并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以及科研、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相结合。这是因为其融合了创新、创意、合作和敢于承担风险这几方面的能力,对各门学科人才培养与发展都很有价值。事实上,并非只有商学院的学生热衷于创业活动,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有的甚至从高中就开始着手创业,其中也不乏大量成功的创业者。高校培养具备创业精神的大学生,并不需要他们都成为企业的创建者,只是因为受过创业精神“熏陶”的大学生在进入传统行业入职时会推动这些行业创新创业理念的更新。

2、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全校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落实的关键。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师除了理论知识丰富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实践经验丰富,这就要求教师拥有“学者+企业家”的素质,自身要有从事创业的经历或经验,能在学生创业中给予个性化的指导。要把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选聘具有生产、管理和技术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担任创业教师。因此,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积极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案例的研究,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之中;二是要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各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以积累实战经验;三是要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四是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

3、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延伸到创业实践的服务平台,通过必要的实践环节帮助大学生磨练意志,积累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一是要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内实践平台。一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以及素质拓展教育的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建立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打造一个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为他们的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物资帮助,积极整合“高校—企业—创业学生”等各方面的优良资源,采用“大学生创业街”、“大学生创业小组”等形式进行管理,制定出有利于学生开展创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在创业基地的运行中,应当在场地、资金、实训、技术等多个方面提供支持,对条件已经成熟的创业项目,创造机会促使其走向市场,成为真正的企业。同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网站,加强创业信息的交流,提供政策咨询,推介好的创业商机,做好创业跟踪服务和校友创业管理培训工作。二是要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外实践基地。即主要通过拓宽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服务平台,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企业和感知企业家精神。要鼓励和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同学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课余闲暇时间和假期尝试与社会的对接,设立和参与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创业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要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需设计出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以实现创业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参与者的激励兼容,把参与者的个人目标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予以“糅合”,从而促进并整合诸多资源“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只有科学定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加大教育資源的供给,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才能有效地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编:大学生创业素质通论教师用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杰弗里·蒂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创业学(第6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 库克特克、霍杰茨:创业学:理论、流程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 亚瑟C.布鲁克斯:社会创业:创造社会价值的现代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 田歌亮、李维扬: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6] 李卫宏、祝捷等:刍议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实效的途径[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

(责任编辑:胡婉君)

作者:贺嘉贝

高校分析创业教育论文 篇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及应用

摘 要 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进行评价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而现有高校创新创业绩效评价普遍存在缺乏可操作性、客观性等问题,存在较大局限性。本文在创新创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体系一、二级指标进行计算确定,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并给出评价分析案例,旨在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的具体实施提供方法指导和依据。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绩效评价 权重计算

The Calc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Weigh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YUAN Guangming, LAN Haitao, LAN Tianjian, HU Guorui

(Chongqi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2260)

黨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创新创业教育摆在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位置,《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文件明确指出,“要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1]自此,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全面展开,各类层次的高等学校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及绩效评价的研究也日益增多,而通过搜集整理现有相关研究发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的研究基本都只停留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各层指标权重如何确定,如何利用确定指标权重的评价体系进行实践计算分析的研究还很少,本文试图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体系指标的权重进行分析确定,以期对现有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研究做一补充,也为高校进行绩效评价的实施提供方法和依据。

1 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指标的体系确定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方法有很多,如陈留平等[2]通过利用在传统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中加入创新创业维度构成五个维度来对高校创新创业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设计;李玥等[3]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设计了目标层、客户层、流程层和资源层四个方面的结构维度,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王华锋等[4]从创业课程、竞赛、实践和环境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而笔者通过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使命战略高度出发,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重视财务、客户、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维度的全面性和平衡性,并在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的特征充分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科学、普适性强的高校创新创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既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与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14个二级指标,63个三级指标。相关研究已经撰写论文发表。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分析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如表1所示。

2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2.1 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2.1.1 构造判断矩阵

构造判断矩阵的方法是:每一个具有向下隶属关系的元素(被称作准则)作为判断矩阵的第一个元素(位于左上角),隶属于它的各个元素依次排列在其后的第一行和第一列,然后将行列两两交叉的两元素进行重要性程度对比,并采用Satty给出的9个重要性等级及其赋值构造判断矩阵。重要性程度标度值从1-9,数字越大说明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的重要性越大,并存在关系aji=1/aji。

为了保证判断矩阵数据来源的真实可靠性,笔者向5位专家以及不同学校和年级150名大学生进行了量化指标表的发放,在详细讲解填写方法的基础上,所有被调查者都认真务实的填写了问卷,其中132份问卷有效。最终,对问卷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基于德尔菲法进行有效权衡,得出由4个维度组成的一级指标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将此矩阵记为A见表2。

2.1.2 计算特征向量(权重)和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1)关于判断权重计算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规范列平均法(和法)和几何平均法(根法),本文采用几何平均法进行计算。

(1)计算判断矩阵各行各个元素的乘积,得到一個4行1列的矩阵;

(2)计算矩阵中每个元素的4次方根得到矩阵;

(3)将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矩阵,即为所求特征向量(权重);

(2)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2.1.3 一致性检验,计算

判断矩阵的赋值必须符合逻辑规律,如果赋值出现了违背逻辑规律的现象,则称该判断矩阵违反了一致性准则,在逻辑上是不合理的,说明判断矩阵不满足一致性原则,既问题分析的前提就发生了错误。为了验证矩阵是否满足一致性,需引入一致性判断指标、随机一致性检验指标和检验系数。计算公式为:。而检验系数由公式求得。当<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当>0.1时,认为判断矩阵不符合一致性要求,需要对该判断矩阵进行重新修正,直到满意为止。

由此可计算得上述判断矩阵A的4,而根据查表知4阶判断矩阵值为0.90,则。

所以认为判断矩阵A具有完全一致性,计算求得的权重向量是被认可的。

2.2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采用同样的方法对二级指标构造对应于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利用几何平均法求权重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步骤略)。最终求得对应于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权重(xij)大小,结果列于表3。

2.3 绩效得分计算

在各二级指标得分的基础上,结合一级、二级指标的权重,既可计算绩效评价最终得分。步骤是用各二级指标得分分别乘以各二级指标的权重值,然后将属于同一维度(一级指标)的值相加求和,最后再将这些值分别乘以对应一级指标权重并相加求和,得出最终得分。其计算公式为:

3 结论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推进,其绩效评价将会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只是给绩效综合评价的实践应用带来了理论基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才真正能将具体的实践应用照进现实。本文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层次分析法对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促使了绩效综合评价的实践应用真正落地的同时,也降低了专家打分的主管随意性,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今后还需对三级指标权重的确定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确定,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的实践应用提供更加客观、完善的依据。

项目基金:2016年重庆市教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63239)

参考文献

[1] 张旭,郭菊娥,郝凯冰.高等教育“供给侧”综合改革推动创新创业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1):36-30.

[2] 陈留平,张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7)7:22-24.

[3] 李玥,王宏起.基于BSC的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设计[J].科技与管理,2014.16(2):54-58.

[4] 王华锋,黄亚超.我国大学创业教育评价和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7):81-85.

作者:袁光明 兰海涛 兰天键 胡国瑞

上一篇:高等学校科研管理论文下一篇:现代学校德育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