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

2022-12-04

第一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

高校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本文在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结合社会就业需求,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为重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创新创业;转型发展;人才培养

一、前言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创业教育要结合专业,强化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探索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根据国家文件精神,湖南文理学院制定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确立了“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知识传授向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的总体目标。

二、高校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分析

(一)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育

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课程教学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主渠道,在各专业的日常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促使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专业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1、改革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项目管理职业价值观,形成创新性、整体性的思维风格,愿意克服障碍,愿意冒险,逐步培养学生创业的内在动机,在知识、技能和心理上提升学生在项目管理领域的竞争力、适应性和发展潜力。

2、整合教学内容。以职业应用型为导向,教学内容紧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讲解案例习题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报考各种资格证书。同时引入高校创新创业的成功项目作为案例素材,让学生对真实案例进行探索分析,潜移默化的介绍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3、创新教学方法。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行研究型、案例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教师把学术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

4、更新教学工具。当与时俱进,引进与企业接轨的各种实战软件,教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操作学习,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5、改革实践指导。教师主要围绕实践主题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合作性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自行成立团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践、实习基地,引进真实的企业项目,通过岗位实践、企业实训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社会需求,增强创业应用技能。

6、变更考核方式。教学评价对于课程教学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考核时,应注重考查学习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促进考核方式由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方式向多种考核方式的转变,努力实现考核结果与学生能力相匹配。

(二)深入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改革

根据社会需求,适量申办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学科交叉专业及社会急需的布点空白专业。通过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同时,鼓励各专业开展市场、行业调研,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及中外合作办学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时改造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新机制,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三)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有计划地分批遴选与创新创业工作相关骨干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学习,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培养学校教师的同时,多渠道聘请有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人员。

(四)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通过与政府、企业合作,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促进校地之间、校企之间的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大学生提供知识、能力、实践“三位一体”的真实环境,打造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支持平台。依托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创新创业项目和优质资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鼓励学生承担主持研创项目,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开阔眼界、拓宽思维。对在竞赛、立项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奖励,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引领工作,营造良好氛围。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发新产品、举办创新创业报告会、指导扶持大学生创业实践等。对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工作,列为教学计划的课程组成部分,计入教学工作量。同时鼓励教师担任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为专职、兼职教师队伍提供经费保障。

三、结束语

通过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的融合,知识传授向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形成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篇:0307双创背景下成人高校创业教育拓展思考

双创背景下成人高校创业教育拓展思考 ——以SYB培训为例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策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紧接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大创业工作力度,以创业推动全社会的就业工作。目前,中国的创新创业浪潮正在引领并推动经济新常态向前发展。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开幕式上指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府、普通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创业问题,这同样也是成人高校师生关注的一个热点。在双创背景下,成人高校注重培养成人学生的创业意识、素质,提高创业能力。以创业促就业,是推动成人高校职业化转型,建设创业型成人高校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一、成人高校在发展创业教育中的机遇与挑战

成人高校站在新一轮创业创新的历史起点上,既有战略性机遇,也面临进一步发展的诸多挑战。

(一)机遇

1、国家创业教育的发展机遇

2015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谈创业13处,近几年,关于创业教育的红头文件有22份。早在党的17大之后,各地方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为大量失业者创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北京市政府在2016年12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

1 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出,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创业就业指导。创业培训被看作一项国家重要的就业政策,帮助学生掌握创业就业的素质与能力,适应市场的变化与需求,逐渐形成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良性发展机制。

2、成人院校自身创业教育的发展机遇

有部分成人院校,例如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申请了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SYB创业培训站点,以充分利用政府、企业等校内外资源来发展创业教育。另外,成人学生相对于大学生,有更多的创业优势。成人学生有足够的工作经验,部分学生甚至有创业经验,这会大大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更能办出特色,建成创业型成人高校。

(二)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成人院校的创业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1、创业教育市场挑战

国家对创业的大力扶持带来巨大的创业教育需求空间,政府、企业、高校不断加大创业教育力度,使创业培训成为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成人院校能否在创业教育市场中创建自己的品牌、占有相当非学历创业培训市场份额,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挑战。

2、创业教育观念挑战

功利观念目前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普遍存在,这使得许多成人学生与学校管理者的视野受到很大局限,特别是学生误以为参加创业教育就能立竿见影,马上带来经济效益,还有的管理者忽视创业教育对人的综合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提升的本质作用。这些观念都是不可取的。

2

3、创业教育资源挑战

缺乏足够的高质量师资、缺乏配套资金和场地等条件,是成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面临的又一挑战。创新创业教育有其自身特性,和一般的学历教育不同,也和技能培训不同,不但要求开展教育的教师具备广博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拥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经验,甚至有过一定的创业体验。这是教育的关键。当前在我国成人高校中普遍存在不但此类教师数量少,而且知识、技能、阅历结构不能满足教学实践要求的情况。而且,我国成人高校没有产业孵化基地,不能培育创新产业,没有配套资金,不能启动有创业价值的项目。这些情况都构成资源性的挑战。

4、制度挑战

制度制约是创业创新教育面临的另一挑战。在我国高校的大多数情况下,创业教育尚未被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大多和教学主业相脱离,境遇比较尴尬。有的全日制大学虽然开设了创业教育项目,但大多关注开展创业计划竞赛,以及指导学生就业等方面,而不是开设系统专业的课程,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创业教育,并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

二、当前SYB 创业培训在成人高校中的应用和推广情况 我国成人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教育相对较晚,目前一般把SYB培训项目作为创业培训的主要模式,不但可以培养出具备创业知识、拥有创业本领的高素质全方位毕业生,还在他们此后的发展中持续提供知识支撑和拓展技能。这不仅是高校教育中实现更高质量职业

3 指导的好路子,还是促进学生职业化转型的重要途径。

(一)SYB 创业培训项目的由来

瑞典人最早创立了SIYB培训项目(Start and Improve Your Business即“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下设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SYB(Start Your Business即“创办你的企业”)、IYB(改善你的企业)以及 EYB(扩大你的企业)四大模块,四个模块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共同组成循序渐进的培训体系,目前已成为国际劳工组织为小微企业创办者量身定制的创业培训品牌项目。SYB就是SIYB项目中的一个模块,2000 年引进我国,并在2004年7月全面启动。SYB的培训课程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按照流程分为十个相互关联的环节。一个大部分是关于创业意识的培养,分为创业概念的教学和自我创业适合度的评估,目的是让创业者能够寻找、分析、筛选出最适合自身创业的企业概念。另一大部分是创业项目的实施,主要分为八个方面,包括市场评估、组建团队、选择企业法律形态、法律环境和自身责任、启动资金预测、利润计划制定、项目可行性分析、创业计划书编写、企业创办。SYB多采用高参与度和强互动性的小班教学模式,使用包括理论讲授开放讨论、头脑风暴、案例探析、角色扮演、模拟练习等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方式,从实际出发,联系紧密结合培训内容与创业实务,同时通过在培训过程中模拟创业,争取有关培训机构的后续优惠政策等。

(二)SYB 创业培训项目在成人高校的发展

我国成人高校对SYB创业培训有着广泛的需求。按照教育部相关通知的要求,所有高校在2016年都要开展创业教育,以满足学生日

4 益高涨的创业。现在的大学生思维更加开阔、思想更加开放,创业意识和创业兴趣都很强,但在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上相对欠缺,眼高手低的现象广泛存在,他们对SYB创业培训的需求十分强烈,迫切希望通过接受SYB培训掌握必要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提升创业心理素质,增强创业本领。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

成人高校也拥有开展SYB培训的有利条件。SYB创业培训需要前期的精心准备、系统实施,还要后续配套服务与扶持,短期培训达不到目的。成人高校配套措施完备,有基本的师资力量和管理力量,可以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同时,组织系列创业讲座,开展创业规划大赛,多手段、多方面、多途径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观念。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内创业园区和创业一条街等平台,给学生提供创业模拟的机会,帮助学生把学到的创业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此外,还可以给培训学生配备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减免创业资金和店铺租金,鼓励试水创业。

当前SYB创业培训在一部分高校中已经投入应用,取得一定效果,但也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培训力度小,没有实现全覆盖。一些成人高校至今仍未开展SYB创业培训,即便是开展SYB创业培训的学校次数也不多。而且SYB创业培训实行小班化教学,限制了培训人数,一大部分学生不能参加培训。再加上高校创业培训教师缺乏等原因,导致现阶段培训力度不大,难以满足所有具备创业意向的学生。二是培训与社会和企业联系不紧密。创业培训不光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设计创业计划书,如何开办一个企业,而更当注重与社会和企业的联

5 系,协调运筹社会和企业的资源。当前有些成人高校的SYB创业培训中也进行案例分析和商业沙盘模拟等,但受到虚拟人物和模拟环境的局限,学生的直观感受不强。为此,要增加创业实例分析,寻找有代表性的真实企业,用解剖麻雀的方式,对其进行创业的全流程分析,开展模拟实战演练。

三、创建融合成人教育和SYB培训的创业教育新模式

为解决成人高校SYB创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必须结合成人教育和SYB培训的特点和资源,创建符合学生社会需求,便于操作推广的创新教育新模式,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融合课程体系。在成人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要把SYS创业培训和学历教育相结合,或是把创业培训课程模块融入专业课教学,或者直接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以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为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实施。目前,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已经将SYB创业培训中评估市场、组建创业团队、预测启动资金需求等模块融入工商管理的专业课程中;面对在校期间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条件的同学,采用SYB创业培训,在坚持SYB项目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针对其内在需求和特征设计适合其特点的培训内容。为了使成人学生通过SYB创业培训更好地受益,培训应符合其学习特点,贴近其对创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需求,内容要更加系统化、时代化,并增加源于成人大学生活的真实的创业故事、创业案例,给学生设身处地的启发。同时,应增加实践项目,例如带领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实地考察创业项目,完成创业计划书等,着重培养自主创业者,在校园

6 内树立自主创业的典范,形成浓厚的成人高校创业氛围。

第二,对接教学方法。SYB 创业培训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既有讲课法、练习法、案例法、讨论法等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又有结合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和游戏模拟法等非传统教学方法,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和非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排列组合,可以促使学生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同时增强兴趣、激发灵感。比如,教师采用头脑风暴法就是启发激励学生在自发自由的状态下提出新观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采用角色扮演法就是要通过扮演现实情境中的角色,比如扮演商务谈判或企业招聘中的某一方等形式,让学生即兴处理现实中的突发问题,提高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采用游戏模拟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模拟创业游戏,让学生直接感受企业运营过程中决策形成、实施过程等环节。这些非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不同的专业学历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提高课堂效果,促进教学方式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第三,衔接实践平台。随着职业化转型的不断深化,成人高校逐步建设起完备的校内外实验、实习场所和基地,有的还建成网上学习平台,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这些都可稍加改造后用于 SYB 培训的实践教学。比如,有的成人高校建有成人大学生实训室,供学生在高仿真的环境里了解企业运行流程,锻炼和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此外,还要统筹校内校外两块资源。可以发挥SYB培训与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创业培训机构联系密切的优势,推动利用政府资源,在企业、高校内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同时完善自身创业培训服务体系,给有志向、有项目的学生提供针对性创业培训和创业支持。

7 第四,交流师资队伍。创业教育是个新生事物,成人高校的老师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但仍难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为此,要交流学校内外的师资力量。可选派成人高校的专业教师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SYB师资培训班,鼓励创业培训教师到企业兼职或直接参与创业实践,以获得培训能力,取得第一手的实践经验。要建立引进“外脑”机制,聘请校外创业培训专家、创业成功人士等成立创业指导专家团,作为SYB培训顾问,给学历教育的老师和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教师教学指导水平,还能及时有效地为学生创业提供各种帮助,促成他们创业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梅伟惠,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的发展难题与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2013,(6). [2]张宝,胡杨,刘正宗.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2). [3] 胡超,苌庆辉.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新模式的构建设想——基于中美高校创业教育组织的比较[J],高等教育管理,2016(1). 作者介绍

李金霞(1974—),女,山东陵县人,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培训中心副教授,主要休闲理论研究。

金琰( 1977— ) ,女,浙江兰溪人,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经济管理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规划管理和成人教育理论研究。

李金霞,电话:13488715575,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北京市东城区潘家坡胡同1号,邮箱:aljx11@163.com

8

第三篇:双创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育体系研究

摘 要:文章以高校大学生创业环境现状分析,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育体系提出不足并进行对策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2-0-01

一、现高校大学生创业环境现状

成功的创业者喜欢到处分享经验,失败的创业者往往躲得远远的不让世人所了解,久而久之容易让大家犯了“幸存者偏差”,可实际上失败的公司多如过江之鲫!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凭一腔热血贸然上了战场,拿着市面上的创业教材一头扎进创业堆中,殊不知创业是一条九死一生的荆棘路。中国每天诞生的新公司多达4千家,但从中国工商局2013报告显示,从2008到2012年内,退出市场的企业平均寿命为6.09年,寿命短语5年的接近60%,我国企业存活率十分低。

在双创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对创业关注极高,增幅也较快。在2016年创业报告调查涉及的来自一千多所高校的四十万余名大学生中显示,九成考虑过创业,超过十二万名大学生正在创业或有过创业经历,且主要目的是有创新的意愿即“机会型创业”,渴望靠自己的知识和努力成就一番事业。随着双创时代的持续推进,如何为高校大学生逐渐壮大提供更健康高校的保障将尤为重要。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育体系分析

1.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中国知网查询显示被SCI和EI等国际权威检索引擎检索到的我国创业教育类文章屈指可数,说明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层次有待提高,在创业教育理论、课程设计、培训流程、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研究需有待深入。目前,国内高校虽陆续开设了创业基础(KAB、SYB等)类课程,但课程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创新,在教育方式、教育资源等方面有待完善,对毕业生离校创业缺乏跟踪指导。

高校教师授课大都还是讲授的方式,而创业教育需要学生不单单基本的课程理论知识,还需更多的课程实践中总结经验,实践教学在大部分高校中未能开启,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会逐渐遗忘,只有真正参与创新创业,才能发现实际情况与书本理论之间的差别,才能自如地运用理论知识,遇到?L险与困难时才不会自乱阵脚。

2.高校大学生创业资源不够完善

创业是一项系统性行为,创业需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经验指导,风险控制等等,要创业需从这几方面做好充分准备。而在高校中创业大学生往往不能获得资金、技术、经验上的支持,很多项目无法持续进行下去,最终失败告终,不成功的创业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影响他们正确认识创业。

3.师资力量不够完善

许多高校对创业创新教育不够引起重视,师资力量配备主要来源于行政单位及教育单位,结构比较单一,大部分教师本身没在企业工作、不具有创业实践经验,使得课堂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无法取得良好效果。从成效上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周期性较长,一般高校倾向于选择能够给学校迅速带来效益项目,也使得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师资力量投入有待商榷。当然也有高校通过聘请在企业方面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以讲座形式完成授课,这种方式不固定、不系统、不完善,对学校的整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起不到真正的推动作用。

三、双创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育体系对策研究

1.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的构成,不仅包括具体的培训科目、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还包括培训的目标设计(培训何人做何事)、培训过程和方法(谁用什么手段培训谁)、培训绩效评价(如何衡量培训结果)等。创业教育体系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开拓精神、满足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创业人才。因此,创业教育体系应由政府、高校、企业和学生多方参与建设。

实践教学力度加强。理论教学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创业过程中的理论知识,但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在实践教学中动手动脑,不断的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总结经验,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创业人才。

奖励机制设立。为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团委、创新创业学院等负责机构可设立合理的奖励激励机制,创业目的是为了他们毕业后有更好地生活,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如通过自己的模拟创业获得适当奖励予以激励,会点燃他们心中的创业热情,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以教育分院为例,学院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专业实习,如学生心理辅导、学生的集体建设等,并给予相应奖励。

2.成立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建立高校创业园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责无旁贷。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号召,各高校应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教学模式,配备专职行政、教师团队,给与大学生在校园期间更加专业的创业理论、实践教学,通过学院的力量整合资源,更好地促使高校创业教育协调发展。

3.引入政府资源,校企合作

师友计划进高校。师友计划是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坚持“引领、陪伴、成长、分享”的生本理念,借助政府、高校、企业、导师、学生五方联动的平台优势,搭建在校大学生对话社会需求的沟通桥梁,以社会精英与在校生结对联谊的方式,鼓励社会导师站在学生的身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深层次兴趣点和职业发展需求,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是一种双赢的发展模式。学校方面,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领悟能力;企业方面,校企合作可以进行人才储备,在抢夺人才的市场上占得先机,可以促进企业改革。强化校企合作可以达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获利效果。

4.培养专业化创业导师

建立高校教师资源共享。将各高校的优秀师资有效整合,发挥其专业特点,各高校、创业教育培训机构间打通,建立师资库,并吸引优秀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社会力量加入到创业教育师资库。在创业教育培训时,针对培训内容和环节的特点,从师资库中择优选配师资,通过这种创业师资共享模式来快速提高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培训,高校教师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中坚力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培养优秀的创业者是新形势下高校的新使命。高校教师与大学生联系紧密,培养一批优秀的高校创业导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将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浅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尼菲尔 陶丹.经贸实践

[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之改革.姜莹,2012(1):75-80.

[3]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创业扶持体系探析.段炼.2015(4):24-26.

第四篇:微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微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吴小霞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微媒体的崛起契合了人们在日渐疏离的环境中互动交流的需求,尤其在大学生群体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微媒体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积极作用,又不可避免地产生消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掌握微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创新工作方式与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效,更贴近时代要求。

[关键词]微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媒体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产物。微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及交流沟通方式,也改变着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及思想状态,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须探索如何把握利用微媒体的特点与积极作用,使微媒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思想政治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微媒体时代的内涵与特点

微媒体主要是指以个人为主体的推广媒介,如微博、微信、微电影、微电台等。尤其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应用软件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信息获取和社交行为的便捷,人们的身份、地域、阶层的界限被淡化与模糊,交流沟通不再受到时间距离等客观因素的牵绊,世界变得很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6月底,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04亿,网民使用率30.6%。[1]而微信的受欢迎程度更是势不可挡,它已不单单只是一个充满创新功能的手机应用,它已成为中国电子革命的代表。据腾讯公布官方数据表明,微信用户已达6亿。在年龄方面,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8.4%。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而大学生群体正是处于这个年龄阶段。微媒体所引领的以裂变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为特征的新兴文化形态、传播方式乃至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重新定义了我们的生活。

(一)传递的信息更加碎片化,用户定位更精准

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媒体发布的信息不只是官方的、正式的,更多的是个人用户通过及时快速更新信息、利用图片链接多媒体形式推送、转发评论,并以“1-N-N”的传播模式迅速覆盖大量受众,广泛影响其他人的思想意识与行为。其中,微信公众号信息发布后,发布者可以通过后台显示的阅读率和分享率准确知道信息的传播效果,信息到达率很高。

(二)传播速度快,更具时效性

精短的字句、即时生动的图片或视频,相比传统媒体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阅读长篇幅的文字报道,大学生在信息资源大爆炸的时代更愿意选择快捷的微媒体。

(三)贴近生活,容易互动

微媒体中使用的语言无需像电视新闻或者官网发布中采用正式的官方语言,而是可以更加口语化,受众相互之间可以全天候在线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微媒体代表的是一种贴近民情的平民文化,一种去精英化时代的草根文化。如微传播可以用风趣幽默的方式表达严肃的正式话题,突破了政治传播的常规方式。2014年深受网民喜爱的网络动漫《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时长仅为5分钟,在网上推出仅仅几天之后,在各大网站的点击率就超过1000万次,远远超出了同类视频。该视频被网民称为“接地气”“亲民、顺民”“很萌”。[2]

(四)原创性强,更凸显个性

用户可以随时把自己的经历、心情及感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用生动短小的视频在网络【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传播或分享。受众既是信息的生产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在传播信息张扬个性的同时,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在得到大众的关注点赞时,情感需求也得到极大满足。这也是微媒体受到年轻群体青睐的主要原因。

二、微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社会参与度与主人翁意识

处于微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积极主动接触新事物、新思想,不再受限于课堂上传统的教师讲授或书本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通过移动客户端和移动网络便捷快速地获取各类信息,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素养,锻炼了判断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虚拟网络允许自由发言,让大学生们随时随地可以参与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话题、理想信念等范畴的观点讨论,提高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度,增强了主人翁的自我意识,微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提高了教育效率。

(二)及时传递信息,提高教育效率

微媒体能在第一时间把准确、有价值性的资讯推送到受众手中,避免信息衰减或延时带来的负面效应。教师可以选取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正能量信息传送到目标学生群体,并加以正确引导,增强点对点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效率。

(三)激发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与积极性

微传播的便捷性与跨时空性,能有效地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唤醒大学生们参与公益或社会互助活动的热情。大学生用指尖就能轻而易举地完成义举和爱心接力,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每个人都可以用爱和善意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同时,大学生也可以是公益活动的发起者、执行者和监督者,充分地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和道德自主性,而且丰富了微公益的活动方式。

三、微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消极作用

(一)扭曲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

微媒体中受网络炫富现象的影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浮躁、贪慕虚荣、哗众取宠等心理,把拥有财富作为个人价值和成功的标识进行炫耀,扭曲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

(二)影响大学生文化素养修炼

“微阅读”行为对大学生文化素养修炼产生负面影响。手机移动阅读的流行,使大学生的阅读场所、阅读载体、阅读方式都发生很大变化。大学生见缝插针地在闲暇、无聊及等候的碎片时间里阅读,无法专注深入,从而形成一种浅阅读习惯,只看图片不看文字,只看标题不看内容,容易出现认识片面化,患上思维“惰性”。这种方便快捷的阅读对于需要凝神静思的传统阅读构成威胁,酿成大学生眼界的短视,知识积淀的浅薄,核心价值观的偏离。

(三)容易诱发非理性行为

“微政策”“微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信息过滤网缺失,导致低级、庸俗甚至错误的言论无法抑制。对于辨别能力较弱的大学生来说,容易被网络群体心理左右,从而放弃自己的理性判断而加入了乌合之众。然而,偏激、狂躁、非理性情绪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煽动,就容易诱发暴力行为,危害社会治安。

(四)削弱社交能力,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微媒体使大学生习惯依赖网络交流,削弱了他们与人面对面言语交流的表达能力,甚至出现陌生人恐惧症,形成社交障碍,对将来进入社会就业产生严重影响。大学生群体中的“微信控”或“微博控”,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工具,还容易出现错觉,把虚拟生活当成现实生活,容易忽视现实世界的多姿多彩,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四、微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探讨

(一)加强对优秀传统价值观的传播与转化,传递青春正能量

总书记曾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善于挖掘大学生中的微榜样,即在学生中树立典型榜样,将其先进事迹写成微文或拍成微视频或微电影,又或是整理成专题微杂志,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宣扬新时代社会主义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形成科学的榜样选择与树立机制。

(二)改变传统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基本都是通过由教师念读教科书、结合PPT讲授、黑板板书、印刷学习资料等方式灌输给学生。这些手段已经不足以吸引大学生们放下手机抬起头颅听课了。思政课教师可以把具有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的素材融入教学内容,带领学生们对网络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对千万网民的观点进行筛选,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热情。课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软件,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制作主题教学微课,线上与学生答疑互动,支持多种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三)推广媒介素养教育,加强网络道德规范

媒介素养是一种辨别正确应用新媒体的能力和知识模式,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和生活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获取媒介信息的意义及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是对繁杂的媒介信息选择理解质疑、评估、表达思辨性应变的能力,也是一种针对所有公民的学习能力。[3]西方许多国家已经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中,从小学至大学均有相应的教育内容,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媒介,能够鉴别和判断信息,能够使用媒介为自己学习等各方面作铺垫。我国高校应大力推进媒介素养教育,在大学教育体系中导入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结合各高校的优势力量,这是解决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之一。在课程的设置上,采取开设实践性课程与多元理论性教育课程相结合的模式。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相关讲座、主题沙龙等活动形式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观念。

(四)成立“微团队”,建立“微体系”,引导网络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

高校可以由学院领导牵头,成立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微管理团队(“微团队”)。由学院领导负责宏观掌控微平台的整体运营及发展方向,全体辅导员负责微观管理及运行操作,洞察各种信息和舆论方向,把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学生骨干负责在学生热衷登录的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收集、筛选与整理,随时关注学生群体中的热点话题并及时进行反馈,便于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制订信息审核发布流程,制订“微平台”上的信息转发或推送的条件与方式,建立信息追踪与监测过滤体系,防控负面舆论及虚假信息的传播,对错误和歪曲的观点进行反驳,发布正面观点,力争形成一个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的网络环境。此外,微团队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微平台网络操作技术进行学习,不断提高使用微媒体的能力。

(五)搭建“微平台”,加强“微阵地”建设

高校可迎合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偏爱,鼓励基层党、团组织开设微信公众号,建设好网络虚拟组织社区平台,组织多形式的党团主题活动,如红色主题微视频大赛、网络读书微文比赛等。在新活动载体的互动中加深学生对活动主题的理解,发挥思想领导作用。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微平台,倡导开展“微公益”活动,发扬青年志愿者精神。一直以来,学生群体都认为公益事业是由单位或企业参与的活动,离自己很遥远。高校可以利用共青团志愿服务微信号或微博平台,推出不同主题的公益志愿活动,让参与公益活动成为习惯,在学生中传递“水滴石穿”的精神,传承“团结就是力量”的优良传统。

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可以主动开设个人专题微信公众号,设立主题板块,定期发布有关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资料、讲义、图片、视频、科研论文等信息,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抢占“微阵地”。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创建不同的微信群,如毕业生群、学院学生干部群、班长群等,建立情景化虚拟社区,与学生进行有目的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综上所述,在微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微传播的影响力,创建学生工作【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管理“微体系”,守好“微阵地”,凝聚“微力量”,形成“微影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融进他们的心灵,增强正确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培育实效,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持新鲜活力和时代号召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 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 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6(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03-83.

[3] 刘建民.基于传播学视角的微博德育文化功能管窥[J].高校媒体,2014(3):86-100.

[4] 叶雄坤.微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5):17-21.

[5] 陈培涵,俞国锋.微媒体语境下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99-103.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第五篇:浅析高校创新创业意识教育

(杨同前

淮南联合大学

安徽·淮南

232038)

文章摘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虽然高校普遍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但创新型人才不足依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突出问题。因此,高校需进一步创新培养思路,注重培养实效,从而为社会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加快推动创新型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目前,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而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必须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以为国家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缓解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寻求自我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他们对创新创业的要求将越来越迫切。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同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的创业教育历史相比,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清华大学面向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大赛才正式拉开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序幕,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政府机构及地方政府大力推动下,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意识培训。目前,高校主要通过GYB、SYB、创业模拟实训和创业大赛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据麦可思对2008—2011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三届略有上升,2011届达1.6%。

1 图1:2008—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变化趋时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2011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图1显示,随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意识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在不断的提高,但同国外发达国家20%的创业比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说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要求学生毕业后都去创业,但此数据依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重视程度不高,主动性不强

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主观能动性不足,相关工作只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推动下疲于应付,在工作中缺乏思路,各项工作仅是形是而神不是,严重影响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实际效果。

2、教育覆盖率有限

由于培训名额、学生时间安排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创业创新教育在学生中并没有真正普及,许多学生没有接受相应的教育,这也是影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创业模拟实训为例,有资质开展培训的高校只是一部分,而各高校培训的名额有限,按1年300个名额计算,也大概只能占一届学生的八分之一左右。

3、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足

许多培训教师只是接受了相关资质的培训,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普遍缺乏实践知识,这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纸上谈兵的现象,无法让学生真正了解实际情况,缺乏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会使他们在将来面临实际问题时无从解决,从而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

1、加强高校自身创新能力提升

袁贵仁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上提出,创新能力提升,是提高质量的灵魂。高校唯有在办学思路、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为创新创业教育呈现一个良好的环境,产生引导和刺激的效果,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断推出创新成果、创新人才。

2、完善机构建设

2 目前,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归口于学校的就业管理部门,由就业工作人员兼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管理,这往往会造成工作人员不能将精力完全注重于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工作不专,工作疲于应付,流于形式。高校必须完善机构建设,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系统、全面的开展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3、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 认真、科学遴选培训教师,选择那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创业经历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并邀请企业领导、创业校友和工商税务部门领导为客座讲师。同时,通过教师顶岗实习、企业挂职、鼓励教室创业等途径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建设一支综合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4、强化课程建设

精心开发创新创业类教育课程,并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列为各专业的必修课,制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考核过程中理论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并重,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力求课程开设取得实效,不流于表面。

5、引导发挥社团功能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年轻大学生的兴趣组织,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高校要重视社团建设,以加强对社团工作的监督、管理,依托学生创业协会等组织,鼓励和支持它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力。

6、完善实践条件建设

一方面,学校应规范和引导学生校园市场行为,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经营条件,使学生在具体的市场行为中培养、锻炼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从实践锻炼中得到的意识是最坚定的,能力是最实用的;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计划成熟、可行性高的创业者提供场地和政策支持,提高创业项目的孵化率,从而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

7、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

学校通过资金划拨或寻求企业合作或校友捐赠等形式,积极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一方面用于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另一方对在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师生进行奖励,进一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参考文献:

[1]鲁宇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72~75 [2]马珺 丁丽丽 司振龙 武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175~177 [3]李群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1(06):173~175 [4]董云江.对如何提高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一点思考[J].才智,2011(36):228 [5]张玉敏 郑琳娜 孙静 于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0(4):155~156 [6]教育部. 《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0年5月5日

上一篇:岗位职责组织机构框架下一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经典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