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研究通过对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对教育理论的创新,使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使高校教育理论能更好的指导实践,使广大学生勇于创业、敢于创业、成功创业。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需要,是实现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创业型高校建设的需要。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篇1:

浅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

摘要:本文從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施不理想这一现状出发,从环境、教学、管理、服务四个层面剖析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施不理想的原因所在,指出高校创业教育需要以构建环境体系、学科体系、服务体系及管理体系为核心,同时在四个体系内部建立相关的制度,保证这四个体系的服务性能,最终实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有效实施;体系建设

作者简介:李娜(1979-),女,河南安阳人,上海电力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助教,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上海 201300)

虽然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它对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所以期间存在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但只有正确发现这些问题、认识这些问题,才能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认识程度不够,普及低下

目前,我国高校部分领导对开展创业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其主要表现为对开展创业教育认识不足、片面,缺乏紧迫性和自觉性。如,有些高校领导认为开展创业教育主要是针对那些就业困难的学校和专业不好找工作的学生的,自己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好,不需要开展创业教育;有些高校领导根本就不看好毕业生创业,认为毕业生属于“三无”(无资金、无场地、无经验)人员,不具备创业的条件,创业必将导致失败,故不鼓励学生创业,特别是在校生创业,所以也就不把创业教育引入其教学计划,创业教育的开展也就无从谈起;还有一部分高校领导认为创业教育只需在部分院校、部分专业开展,而无须对整个在校生进行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只是少数有创新头脑的学生的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不大。这些思想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开展,无形中成为创业教育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2.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孤立,结构零散

创业教育是通过创业教育课程来实现的。从目前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来看,缺乏系统性。虽然目前部分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却呈现出孤立、零散、破碎的特征,同其他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性、逻辑性。[1]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创业教育未普及到高校的各个专业,特别是在某些理工类院校中,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教育缺乏基本的了解;第二,在某些高校中,创业教育课程多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这是一个进步,但其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参与选修课的学生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使用相同的教材,而这些教材对他们来说理论性太强。有的学校的选修课形同虚设,教师没有制定专门针对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的教学计划;第三,有些学校也意识到增加学生创业教育相关内容的重要性,在许多专业开设了相关课程,却忽略了将创业教育的相关知识与本专业的知识相结合,这样不利于学生对创业知识的理解和进一步学习,也不利于完善学生创业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创业能力。

3.创业教育师资数量有限,质量不高

从创业教育研究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传授和创业教育实践指导,教师没有形成专家体系,高校专业创业教育教师严重缺乏。现在高等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学术专家,虽然知识比较丰富,绝大部分没有受到系统的创业教育,普遍缺乏创业教育意识,更缺乏创业经历和创业实践指导能力,不熟悉企业的运作、发展、管理与经营,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倾向于理论说教,讲不清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和操作环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达不到实施创业教育的目的。缺乏创业教育师资的有效积累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推进创业教育的“瓶颈”。[2]

4.创业教育配套教材匮乏,教法陈旧

教材选取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目前,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配套教材现在还很匮乏。教材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教材大多是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用教材,理论性较强,不太适合非经济、管理类学生对该门知识的学习;第二,教材的编写具有滞后性,大多跟不上最新经济形势的发展;第三,目前创业教育教学采用比较传统的教材,其联系我国创业实际的部分较少,缺乏专门的基于我国国情的创业教育教材。第四,教材质量有待提高,有些教师为了评职称自编教材,粗制滥造,强制学生使用,严重打击了学生上创业课的积极性。如果始终没有在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创业教材,那促进创业教育教学就成为一句空话。

5.创业教育校园氛围不足,平台有限

创业实践活动以其自身具有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素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创业前的模拟演习基地、实习基地不足,需要社会的支持。很少有企业愿意提供机会,能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企业管理和经营知识。虽然部分高校实施了创业教育,但由于现有的校内政策措施、教学管理制度等缺乏与创业教育实施的衔接和配套,创业教育不成体系,理论与实践脱节,创业教育活动载体少,创业计划大赛活动时间短,参加学生少,“精英化”倾向严重,学生社团活动内容又很少涉及创业教育,学校在宣传毕业生典型时又大都把在工资性工作岗位中取得优异成绩者(比如优秀工作者、政府官员)作为典型,很少把自主创业成功的毕业生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致使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不浓。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环境层面——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氛围不足

在专门培养人才的高校里,环境总是在有意无意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化作用。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健全的、浓郁的创业教育文化氛围,高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培养目标、激励导向、评价体系都未能向创业素质培养倾斜。大部分高校的校园里还无法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创新创业气氛,如果置身于这样一种封闭的、静态的、循规蹈矩式的“弱势文化”氛围中,必将掩埋掉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业斗志。[3]

2.教学层面——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不明晰

从教学层面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在教育内容中虽然己经出现了一些创业教育的相关因素,如,相关讲座、选修课程等,但整个创业教育尚未纳入高校正规的教育学科体系,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课程性质的选择倾向上还是多以选修课为主。各个高校都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做这方面的探索,但是还没有系统地纳入到国家的教学安排中;创业学科除研究生层次的MBA外,并没有本科生层次的创业学科;创业课程除“创业基础”,例如“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创业学”外,大多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4]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我国高校未将创业教育纳入正规的学科体系。

3.管理层面——创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从管理层面来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组织管理机构不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考核上也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创业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缺乏,没有对专业队伍的培育作提前规划;对学生创业行为缺乏弹性管理等方面。我国除少数创业教育试点单位设立了创业教育专门管理机构外,大多数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依托教学、科研或学生管理部门来组织;缺少经常性的创业教育专门管理机构,使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缺少有效的协调机制。

4.服务层面——创业教育缺乏服务支撑体系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实施需要良好的服务支撑体系。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教授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业和创新能力,所以学校同样应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平台和场所,向学生提供各种创业信息的咨询,以及资金上的帮助。良好的创业教育服务支撑体系是高校创业教育全面实施的有效保证。但现在我国大多数高校还没有为学生搭建各种有效的创业实践平台,各种服务系统还不完善,[5]少数高校搭建了创业园和孵化基地,但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其中,创业教育的开展大部分还只是书面知识的传授,这必将影响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真实去创业的能力。

三、我國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为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以往的研究者多以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创业教育教学评估改革、创业教育模型的建立、高校管理改革以及服务体系支撑等角度,来为创业教育的实施出谋划策。这些方法在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整体来说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开展还不够理想。

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一地进行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抑或是进行一下教学评估改革就可以实现的。创业教育在高校的有效实施,只有建立一套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才能促使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的载体发挥巨大的作用,才能有效地解决高校创业教育所面临的多方面的问题。

由创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得知,创业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创业教育的内容,创业教育的内容制约着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创业教育实施途径的好坏则直接决定着创业教育是否能在高校有效实施。所以反过来,创业教育要想在高校得以有效实施,则必须找到最佳的实施途径,最佳的实施途径就是能高效完成创业教育内容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方法。经过上述分析,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实施途径的关系可用图1来表示:

根据图1,我们可以发现创业教育环境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保证环境课程顺利实施;创业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可以大大推动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实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保证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创业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保证了创业教育不论是课程还是实践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创业教育环境体系、学科体系、服务体系以及管理体系的构建,较为全面地保证了创业教育的实施,但要想确保“有效”,则还需建立创业教育的制度体系,即在创业教育的每个体系中制定一系列制度,来确保创业教育的各体系的有效运作。所以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高校建立创业教育的环境体系、学科体系、服务体系及管理体系四个基本体系,同时四个体系内部都要建立相关的制度,来保证这四个体系的服务性能,最终实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有效实施。[6]所以高校创业教育有效实施系统可简单地用图2来表示。

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高校建立创业教育的环境体系、学科体系、服务体系及管理体系四个基本体系,同时创业教育的这四个体系内部都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形成新的创业教育的制度体系,与上述四个体系共同构成合力,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最终实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刘东菊.我国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6):53-55.

[2]吴言.政策:创业的“发芽生根剂”[J].高教观察,2007,(1):25-26.

[3]张玲.以创业带动就业,迎接创业的春天[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23-25.

[4]李家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状况[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43-45.

[5]周小燕.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障问题[J].社科纵横,2005,(1):37-39.

[6]胡求光.创业教育——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J].经济师,2001,(6):8-9.

(责任编辑:张中)

作者:李 娜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篇2:

浅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

摘 要:高校创业教育研究通过对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对教育理论的创新,使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使高校教育理论能更好的指导实践,使广大学生勇于创业、敢于创业、成功创业。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需要,是实现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创业型高校建设的需要。高校教育的又一新的使命就是培养创业创新人才,更好地将创业教育理念深入学生思想深处,在校园内营造创业文化氛围,提高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完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同时要加大国家政府政策扶持力度。随着创业教育在高校逐步展开与深入,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校 创业教育 必要性 对策思考

一、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需要。开展创业教育让许多大学生勇于创业、敢于创业、成功创业。创业教育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适应当前就业竞争形势的需要。各高校通过实施创业教育,努力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使一部分大学生能够成功创业,也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找到一条出路,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良性循环发展。随着近几年来的高校扩招.招生培养规模越来越大,面对每年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国家难以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因而高校毕业生必然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也随之应运而生,并势在必行。

2.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的更新,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开展创业教育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好多成功的创业教育典型不断涌现出来。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和主动适应环境、改造社会的能力,将有利于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有效促进高校一直倡导的产、学、研的有机结合,避免了高校闭门教学、企业闭门生产、学生闭门自学的被动局面。创业教育就是要改变以往就业教育思想模式,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岗位的创造者,给自己给别人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高校创业教育不仅是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3.创业教育是实践的最佳理论指导,推进创业型高校建设的需要。开展创业教育使高校的创业教育理论能更好的指导实践,因此高校应该关注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设置多维的创业教育体系,建立完备可行的创业教育指导方案,培养一流的创业教育指导团队,对高校的创业教育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指导我们的大学生成功创业,为建设创业型大学建设添砖加瓦。高校要建设创业型大学,首先要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大学创业发展新观念,调整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创业教育以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为目标,是实现创业型大学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次,在创业型大学建设过程中,校园自主创业文化氛围的培育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开展好创业教育对建设创业型高校有着充分的必要性。

二、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

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到目前为止已有十余年。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开展大致可以分为:高校自主探索阶段,从1997年至2002年。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是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开端,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逐步被开展起来。资料显示: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1999年开始的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效果很好;2002年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在这一阶段中都做了有益的自发性的探索。创业教育试点阶段,从2002至今。这一阶段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进入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时期,不同院校分别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对创业教育的开展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

总体来说,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活动也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创业教育的问题不仅仅表现在创业文化氛围,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上,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创业教育受教育者的观念更新上:高校创业教育受教育者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对创业教育的误解。创业教育的受教者把创新教育当成“大老板培养教育”“企业家速成教育”,在短期内就要看到教育的成果,就要使受教育者很快成为某某公司的“大老板”,某某企业的“企业家”。从一次对我校学生的问卷调查结课中发现,部分受教育者对创业存有偏颇认识:一是对创业问题理解片面,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公司,就是当“大老板”成为“知名企业家”;二是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认为创业最关键的就是时间和资金问题,认为只要有了时间和金钱就能办好一切,大大忽视了知识、高校技术产品或创新服务在大学生创业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说受教育者的创业教育观念需要更新,创业理论需要更加深入人心。

2.创业教育教育者的理论创新水平上:创业教育的好坏与教育者的理论教育水平息息相关,一个好的创业教育者往往会培养出一批成功的创业团队和创业精英,创业教育者只局限在开展一些“创业设计大赛”“创业规划大赛”“ERP创业模拟训练”或“知名成功创业者的讲座”等等,而不是真正的为创业者提供有效的理论创业创新知识和过硬的创业水平,这样只能致使创业受教育者们激情有余而水平不足,从而失去创业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

3.创业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局限性上:创业教育之所以开展的不够顺利,存在着诸多问题也表现在创业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局限性上,好多成功的创业教育者并没有真正言传身教投身创业教育,而是忙于自己的事业无暇传授经验,创业教育者开展的创业大赛,印有极强的精英化痕迹,关注的是少部分人的骄人业绩,大部分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受教育者没有扩大到全体学生或高校以外创业失败的社会人士,这也是创业教育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遗漏。

三、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

1.转变更新创业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高校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对于高校来说,要转变传统的人才观,改革旧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现代教育观,增强创业教育意识。创业教育的出发点首先是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就业意识,有创业能力,其次是从观念上要改变“企业家速成教育”的创业教育理念,真正把创业教育作为促使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生产力,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去。高校的办学理念要从狭窄的知识教育、单纯的就业教育转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的创业教育,把创业素质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追求以人为本,以创业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新理念。對于大学生来说,要通过实施创业教育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努力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素质的必备条件,以及如何具备这些条件,转变他们的错误思想,提高他们的创业水平。创业教育环境、育人环境和教育氛围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和培养创业人才不可或缺的因子。改革并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宽松的管理环境。高校应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的有关政策,对学生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加强创业教育氛围,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创业的空间和时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广泛开展有关创业教育的宣传工作,使广大青年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觉地接受创业教育培养浓厚的创业教育兴趣,紧紧围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旨广泛开展各种有效的创业教育活动,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一个氛围浓厚的创业文化宣传教育的主阵地。

2.提高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创建完善创业课程体系。高校创业教育要实现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目标,就需要一支能力素质过硬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这是搞好创业教育的重要依托。高校应努力打造一支创业教育研究教师、创业教育教学教师、创业实践指导教师构成的教师队伍。首先,应成立专门的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为就业创业教育提供机构性保障。其次,应整合学校教师力量,融合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授,聘请创业成功人士或企业家作为榜样教育,全力打造创业教育的新型师资队伍。再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有条件派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国外先进的创业教育经验。重要的是要把充实、完善教师创业教育知识结构纳入到全体教师的培养规划中来,强化全体教师的创业教育意识,不断地提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创业课程建设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制定实施创业教育教学方案,即要制定创业教育目标,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设置由创业教育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创业实践活动课程等构成的创业教育课程模块。构建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确定课程内容。与有創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联手开发创业教育课程,搭建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平台,为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提供条件,使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成功创业奠定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和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

3.不断加大国家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努力做好创业教育工作。国家政府要不断的加大投资和扶持力度,关心关注高校的创业教育。要改变那种认为实施创业教育仅仅是学校工作的观念,要把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要不断的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使此项工作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齐心协力努力把创业教育做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

参考文献:

1.陈国华.试论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科技与教育,2006(10)

2.隙莉.高校创业教育探析.探索与交流,2006(33)

3.牟莹.关于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思考.考试周刊,2009(29)

4.徐素华.高校创业教育探析.出国与就业,2010(8)

5.王强,宇业力.当前高校创业教育问题分析.江苏社会科学(教育文化版),2008

6.徐华平.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2004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责编:贾伟)

作者:郑红岩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篇3:

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现存问题的思考

摘要: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规模从小到大,课程从少到多,但至今还没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存在课程量严重不足、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分离、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缺乏特色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就完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欧阳伦四(1972-),男,湖南洞口人,怀化学院音乐系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郭岚(1986-),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教所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规划和管理。

据2002年《全球创业观察》的评估结果,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1],而发达国家一般为20%-30%。经过我国高校十多年来的创业教育摸索和推广,2007年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创业的比例已提高至4%[2],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创业比例依然非常低。这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效果不够理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国自1998年开展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对创业教育最核心的问题——课程体系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完善。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决定着学生是否敢于创业和创业能否成功。因此,研究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提高大学生创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

1998年,清华科技创业者协会引入MIT创业竞赛模式,成功举办了第一个创业计划大赛,开创了中国高校“创业启蒙运动”。此后,高校创业教育引起了政府的关注。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教育部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九所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试点。2005年,共青团中央在大学生中设立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项目。

这些政策与举措推动了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规模从小到大,课程从少到多。如今,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情况如下:

(一)试点高校的基本情况

1.创业教育学科课程。教育部九所试点高校是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学校。由于教育部在颁布试点方案时,并没有制定创业教育的实施细则和课程设置方案,各试点高校结合自己的学科特色和生源特点,开设的学科课程也不同。各试点高校的创业教育学科课程开设情况见表1。但到目前为止,各校创业教育仍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表1试点高校创业教育学科课程一览表[3]

2.创业教育活动课程。试点高校创业教育的活动课程主要有创业计划大赛和创业实践等。首届创业计划竞赛由清华大学于1998年5月举办,从此拉开了中国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的帷幕,此后每年举办一次,参加的大学逐年增加,迅速成长为一项大学生展示创新创业成果的全国性赛事。除了国家级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外,目前国内的创业计划竞赛还有各省市级创业计划竞赛,各高校创业计划竞赛,有的地方政府或科技园区组织的创业计划竞赛,有的企业也组织创业计划竞赛。

试点高校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基本上以创业园、创业孵化器、科技园等形式组织,其中清华大学创办了科技园、清华创业园,为学生提供创业模拟的基地和创业实践的园地,并为在创业大赛、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的项目提供种子基金,催生了创业创新项目向产业转化。

3.创业教育环境课程。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九所试点院校重视营造创业氛围,它们通过学生工作部门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创业论坛、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演讲等方式激励学生创业的兴趣和热情。试点院校创业教育环境课程开设情况见表2:

表2试点高校环境课程开设情况统计表[4]

(二)非试点高校的基本情况

大部分非试点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课程都只是以选修课或其他形式开展一些零散的教学;一些高校的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创业计划大赛上;一些高校最近两三年才在就业指导课上加进了创业指导的内容;据调查,在全国100多所“211”高校中,只有41所开设了创业相关课程,且多数是以创业导论等入门知识为主,缺少对于创业行为和创业者进行深入研究的课程[4]。总的来说,非试点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群。

二、我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教育发起最早、程度最高、最普及的国家。该国已形成完备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贯穿基础教育、初级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学生在校一直在接受创业教育,直到毕业走向社会。

而我国普通高校开始创业教育,到目前也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仍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与美国相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创业教育课程量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不一。有些高校的创业教育仅停留在创业计划大赛上,连一门课程都没有开出;有些高校开设了少量课程,如,全国100多所“211”高校中只有41所开设了创业相关课程,且多数是以创业导论等入门知识为主。

而美国大学截止到2005年初,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并且已经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体系[5]。这一系列课程综合起来通常包括创业涉及的法律、新兴企业融资、商业计划书、创业领导艺术、创业管理运作、技术竞争优势管理、启动新创企业、大型机构创业、社会创业、成长性企业管理、家族企业管理、创业营销、企业成长战略等。

可见,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量较美国来说,还是非常缺乏的。两国部分创业教育较好学校的创业必修课程量更是印证了这一问题。如百百森商学院必修课4门;哈哈佛大学必修课15门;斯坦福商学院必修课17门[6]。而我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门必修课,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没有必修课。

(二)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分离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还没有把创业教育融入学校整体育人的体系中,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如在教学管理方面,大部分高校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主要不是教学部门,而是学生管理部门和团学组织;进行创业教育实践的主力军不是专职教师,而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创业教育课程方面,虽然很多高校开设了一些创业课程,但创业教育课程没有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创业教育目标没有纳入教育教学目标,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互不融合,基本上是两个各独立的体系,没有进行很好的学科渗透。

(三)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

我国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创业教育的相关讲座、选修课等,但这些课程相对孤立、零散;有些高校仅仅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如创业业计划大赛、企业家和投资家论坛,或组织学生参观成功企业,创办科技园和创业园与创业孵化器等;有些高校虽以第一课堂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但仅仅是开了一门创业学课,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群;就是一些学校创业课程开设多门,创业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逻辑性、以及创业教育课程内部的逻辑性问题都还尚待进一步完善;总的来说,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缺乏合理的课程结构。

而美国大多数院校都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或研究方向,具有完整且比较系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体系。

(四)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特色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经过60多年的发展,很多高校开发了贴近学生、贴近现实的教材,并且建立创业案例库,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创业案例。

而目前我国各类各层次的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相同,专业特点没有得到体现;不同专业讲授同一个案例,往往直接使用国外的教材或者案例,与中国的创业实践和创业环境相脱节。

三、对完善我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议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即根据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整理而成的一套系统的科学理论,它可充分发挥教育的简约化特点,使创业教育教学效果最佳化。针对我国创业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笔者认为我国高校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编排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

创业教育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意识、能力、知识和心理品质等方面为目标。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通过几次讲座、几个竞赛就能解决的,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创业教育课程的内涵与目标定位,创业教育课程应当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其结构应当由相对独立的带有综合性的学科课程和渗透于各门科学文化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相关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组成。具体课程参见表3。

(二)融合创业与专业教育课程

创业是一个创新、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人的创造性。而人的创造性不能像具体技能和技巧那样传授的,它需要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所内含的文化精神的熏陶,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因此,创业教育需要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把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融合起来,我们可通过以下两条途径:一是在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时渗透创业思想,如文科类主要渗透智力创业思想,理科类主要渗透技术创业思想;另一途径就是加强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使学生在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加深文化底蕴。

(三)设置特色化创业教育课程

由于我国大学生共性之中包含着个性,这些差异性造成了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需求层次、目标定位等方面的不同,以及我国各高校办学类型不同,承担的主要任务也不同。因此,不同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层次、方式与方法也应不同。

针对我国高校与学生的特殊性,创业教育课程除设置一些共性课程外,还应根据本校的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设置富有个性的创业教育课程。

参考文献:

[1]梅伟惠,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J].教育研究,2009(4):67-72.

[2]李梅.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讨[J].纺织教育,2009(1):64-67.

[3]刘芬.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4]张玉利.创业教育不是简单引导学生办企业.光明日报[EB/OL].http://www.gmw.cn/content/2010-03/30/content_1081875.htm,2010-08-01.

[5]全面实施创业教育.着力推进创新型创业——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研[EB/OL].http://www.zjsme.gov.cn/newzjsme/list3.asp?id=16917,2010-08-01.

[6]季学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历史演进与经验借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60-61.

作者:欧阳伦四 郭岚

上一篇:特质上岗护理管理论文下一篇:小学数学喜好保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