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高校创业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政府、高校、社会:创业教育中的多元主体功能构建研究

摘要:从“主体功能-整体秩序”互构的逻辑关系出发,将创业教育发展的有序或无序与主体的功能结果相联结。对“主体功能-整体秩序”的关系梳理成为探讨创业教育中多元主体功能的理论基石。虽然未有相关理论直接呈现二者的互构逻辑,但在“自生秩序理论”提供的合理前提与“自组织理论”映射的可能视角中,初步梳理出以下三种关系:整体秩序是主体功能结果的涌现;整体秩序随着主体功能的调整而发生改变;整体秩序对主体功能具有约束力。探寻创业教育的秩序与主体功能之间的关系是将上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有效尝试。当前创业教育中的主体功能状态呈现为“政府积极、高校被动、社会缺失”。政府积极参与为创业教育提供行政动力来源,被动回应成为高校参与创业教育的惯性行为模式;社会参与力度薄弱居于边缘旁观位置。这种主体参与思路隐含了主体功能失衡的本质,即主体功能取向的偏颇、功能行动的偏差、功能结果的失调。这种失衡的主体功能便构造了当今创业教育的失序发展——宏观层面主体结构缺位,渐入创业教育的中观与微观层面带来的影响便是主体行为效力的失灵与发展成效的不佳。在此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要在理论上澄清、实践上解决当前创业教育发展失序的问题,重要的是认识及消解“政府强势、高校被动、社会旁观”的主体功能失衡状态,自然提出主体失衡的消解路径——多元主体功能构建。将功能构建作为平衡主体的途径,在起点上承认主体地位的相对独立性,过程中保障主体行为模式的确定性,结果上实现主体关系的协同性。政府、高校、社会是创业教育应然的实施主体,这可以从相关理论中得到支持,从创业教育实践性本质中得到解释,也可直观地从国外创业教育经验中得到验证。选取美国、英国两个创业教育发展成效突出的国家,从具体实践中归纳主体参与创业教育的行动规律,从中抽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主体行为准则——政府治理宏观环境为创业教育提供基本条件,高校坚守教育本质是创业教育的根本前提,社会促进创业行为是创业教育的落脚点。结合创业教育发展的中国语境,本文明确构建了创业教育中的多元主体功能。政府:治理宏观环境——障碍疏通功能;发挥政府职能优势,从三个方面疏通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政策环境的不利因素与克服完善;物质环境的限制条件与调节分散;文化环境的制约因素与引导消解。高校:坚守教育本质——理性认识功能,通过创业内涵的理性解读、创业思路的理性设计、创业组织的理性架构,形成对创业教育的理性认识。社会:促进创业行为——实践激励功能,社会作为实践的生成与检验场所,通过培育实践观念、分担实践成本、引领实践示范,促进创业教育由理性认识向具体实践的飞跃。明确构建政府、高校、社会的功能,保障多元主体科学有序参与创业教育,推进创业教育迈向“多元主体”支撑的有序发展空间。在这一空间中,创业教育动力来源由外部督促转向内源生成;实施路径有显性规制转向隐性协同;发展结果由形式化倾向转向持续性建设。

关键词:创业教育;多元主体;功能构建

学科专业:教育学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源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评述

三、核心概念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主体功能-整体秩序”的互构逻辑

第一节 从“自生秩序理论”到“自组织理论”追溯理论渊源

一、自生秩序理论提供的合理前提

二、自组织理论映射的可能视角

第二节 基于“主体功能-整体秩序”关系梳理互构逻辑

一、整体秩序是主体功能结果的呈现

二、整体秩序随着主体功能的调整而发生改变

三、整体秩序对主体功能具有约束力

第三节 理清方法论意义探寻合理价值

一、作为理论分析范式

二、作为实践行为导向

第二章 从主体功能失衡到创业教育发展失序

第一节 我国创业教育中的主体参与思路

一、强制性制度变迁与政府积极介入

二、路径依赖与高校被动回应

三、权力弱化与社会旁观行为

第二节 当前参与思路下的主体功能失衡本质

一、功能取向的偏颇

二、功能行动的偏差

三、功能结果的失调

第三节 主体功能失衡与创业教育发展失序

一、主体结构缺位

二、行为效力失灵

三、发展成效不佳

第三章 功能构建与平衡创业教育多元主体

第一节 功能构建:平衡多元主体的有效途径

一、起点:承认主体地位的相对独立性

二、过程:保障主体行为模式的确定性

三、结果:实现主体关系的协同性

第二节 主体功能构建的指导原则

一、功能取向的平衡与综合

二、功能行动的动态与增效

三、功能结果的强化与拓展

第三节 主体功能构建的范式借鉴

一、美国:“自下而上”内生动力

二、英国:“官方化”特点

三、创业教育的中国语境与国外经验借鉴

第四章 政府:障碍疏通——治理宏观环境

第一节 政策环境的完善

一、细化精分提高政策针对性

二、加强落实增强政策执行力

三、调整更新保障政策时效性

第二节 物质环境的调节

一、融资渠道的沟通

二、投入力量的动员

第三节 文化环境的引导

一、培育创业精神文化

二、规范创业行为文化

第五章 高校:理性认识——坚守教育本质

第一节 创业教育内涵的理性解读

一、正确认识创业教育内涵

二、科学理解创业教育地位

三、合理评估创业教育价值

第二节 创业教育思路的理性设计

一、融入高校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的持续化设计

二、满足不同类别学生需求的个性化设计

三、寻求外源支撑的协同性设计

第三节 创业教育组织的理性架构

一、创业教育设计与规划的校级层面

二、创业教育推进与管理的院级层面

三、创业教育教学与实践的师生层面

第六章 社会:实践引导——促成创业行为

第一节 加强舆论影响

一、导向性:创业实践观念与价值

二、互动性:大学生需求反馈与沟通

三、艺术性:引导载体与实施策略选择

第二节 分担实践成本

一、专业化社会服务平台

二、长效化社会资助机制

三、内聚性社会资源整合

第三节 引领实践示范

一、社会创业范例的价值肯定

二、社会创业范例的示范效应

结语 研究结论及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教师学习论文提纲下一篇:历史课堂教学应用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