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课程学习网站建设论文

2022-04-23

[摘要]文章在介绍和分析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的发展趋势以及后续建设要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我国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完善我国高校的教学支持服务,拓展高校办学业务,加强资源建设,完善网络平台功能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校内课程学习网站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校内课程学习网站建设论文 篇1:

数字化学习资源视觉要素设计研究

摘 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广泛推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数字化学习资源对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描述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视觉要素角度分析如何优化数字化学习资源,提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 数字化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资源;视觉要素

1 引言

网络通信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新型的数字化学习方式正在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并逐渐成为当代学习者学习的重要形式。而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依托,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资源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信息时代的教育和学习者的学习水平[1]。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目前,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总量虽达到一定数量,但是优质资源所占比重并不大,仍有相当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存在信息杂乱、版面设置不当、色彩搭配不协调、界面过于拥挤等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视觉要素设计不当。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视觉要素设计直接影响到资源建设的质量和学习者学习的体验。如何建设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如何使数字化学习资源视觉要素设计合理,更加符合学习者的学习特征以促进其更好地学习,这都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 数字化学习资源和视觉要素设计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概念、类型与特点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重要的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要素之一。李克东教授[2]指出,数字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数字化资源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等。根据此概念,得出数字化学习资源就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表现形式多样性、资源共享性、资源可再生性、交流互动性、可扩展性等特点[3]。数字化学习资源类型多样,包括多媒体素材类、网上文献资料、信息化学习工具等[4],又具有复杂的特点,这使得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具有复杂性。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不仅需要具有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同时需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美”的享受。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视觉要素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视觉要素是指数字化学习资源中的形状、线条、明暗、色彩、质地和立体感。它们既是照片的组成部分,又是传达视觉信息的基本单位。形状、线条、质感和立体感的配合使用,能够起到相互加强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人们眼睛所能看到的视觉形象,包括文字、颜色、图像、动画等因素。

视觉要素设计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重要内容之一。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视觉要素包括文字、图像、排版、色彩、界面等,在视觉要素设计中牢牢把握这几个方面,可以设计出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选择优质学习内容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第一步,而如何设计出符合学习者学习特性和认知方式的数字化资源,则是其资源建设的关键所在。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不仅要考虑如何呈现有效内容,还要考虑到学习者如何感知学习资源的内容,怎样通过视觉要素设计来提高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质量。

3 数字化学习资源视觉要素设计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各国都积极关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各级各类学校都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取得相当的成效,资源丰富,总量可观,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

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成效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度重视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2006年5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强调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就是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6]。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独立一章,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10个重大项目之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各级各类教育的数字资源日趋丰富并得到广泛共享,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环境基本形成[7]。

我国学者对数字化学习资源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通过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形式呈现。笔者从中国知网(CNKI)上以“数字化学习资源”或者“数字化教育资源”为关键词搜索,之所以包含教育资源,是因为二者的概念相似,只是研究视角不同而已。截至2014年底,剔除广告或者其他非相关文献,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26篇。根据分析,论文数量随年份呈递增趋势,尤其在2010—2014年间增长最为明显,可见专家学者对于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正在逐年增加。纵观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等方面,而从视觉要素视角去谈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则相对较少[8]。分析其原因,一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还不成熟,对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没有形成全局意识,二是我国现阶段过于重视数字校园和“三通两平台”等硬件建设,从而忽视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质量建设。

目前,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开发了基础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等各种教育资源。各高校也积极建设自己的数字图书馆,引进各种优质数据库,建设校内精品课程。高校及中小学教师也在扩大数字化学习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微课建设等[5]。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广泛应用已经初见成效。学习者和教师可以获得同样的学习资源,学习者的学习理念也因此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借助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加创造了一种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条件,教师也由传统的信息传递者变为学习者的学习伙伴。此外,在远程教育和培训方面,数字化学习资源功不可没,它使得资源得以共享,在偏远地区的儿童可以享有同样的教育。

数字化学习资源视觉要素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现状的分析可知,我国对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尽管如此,对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视觉要素设计缺乏研究和实践,仍有相当部分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视觉要素设计不合理,给学习者的学习带来较差的体验,由此带来一定的问题。

1)文字的编排设计不当。文字作为页面主要的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要素,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视觉要素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文字的优势是表意准确和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其表意准确可以用定义、概念等理论性强的内容进行严格表述;而想象的空间则是由于大脑中存储大量的表象组块,能够通过文字的指代符号将其激活。在数字化学习资源中,文字会占有大量的面积,在界面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如何使学习者能够迅速获得内容信息,是研究文字设计的主要目的。然而仍有相当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文字编排不合理,成段成段地堆砌文字,不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性。

首先,不少数字化资源文字字体选择不当,没有考虑到学习者的心理感受。每种数字化资源都有其特定的受众,所呈现的学习内容也是经过选择和安排的,随意选择或设置字体只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并不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也有部分数字化资源同一页面上出现四五种字体种类,这样的花哨设计对于学习者学习没有丝毫促进作用。

其次,文字的字号与字距设置也存在不妥现象。数字化学习资源文字的字号、字间距及行间距的设置决定了文字的“拥挤”程度。部分数字化资源过于“拥挤”,学习者遇到这类数字化资源时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导致学习兴趣和信心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同时,这样的数字化资源也不益于学习者视力的健康发展。

2)图像处理不当。图像是文字以外最早被引入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元素。数字化资源中使用的图片或者小图标都可以称为图像,图像的视觉冲击力比同面积的文字要强很多。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图像,图像的直观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辅助数字化学习资源中文字所要表达的内涵,加深学习者的理解[9]。但是现在很多数字化学习资源图像处理设计不当,反而破坏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总体水平。

首先,图像大小设计不合理。很多数字化学习资源图像所占比例过大,页面布局不协调,图像非但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促进和深化学习的作用,反而破坏了原有的学习进程,阻碍了学习内容的传递。

其次,部分图像与所要传递的学习内容毫无关联,只是为了插入图像而插入图像。这样的图像只是为了美观而设计的,丝毫没有考虑到图像本身就是在传递学习内容,忽视了图像与内容的相辅相成。

再次,图像本身质量不精也是一个常见问题。一些数字化学习资源所用图像不够清晰,图像的色彩也与数字化学习资源整体风格有悖,模糊的成像和突出的色彩并不符合学习者的认知习惯和审美心理,不能给学习者带来好的学习体验,也无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版式结构编排不合理。版式编排设计是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表面上看,它是关于编排的学问;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实现了技术、艺术与内容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可以说是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现在大部分设计者已经有了数字化资源版式编排设计的意识,但是由于其能力水平有限,导致版式编排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首先,形式与内容并不统一。版式编排是为了数字化资源服务的,是为了学习者的学习而服务的。部分数字化学习资源虽然有了排版设计的意识,追求完美的表现形式,却忽视了形式必须符合其要表达主题的思想。这样只讲究表现形式而忽略与内容的协调一致性,并不利于数字化学习资源主题的表达。只有把形式与内容合理地统一,强化整体布局,才能取得版面构成中独特的社会和艺术价值,才能解决设计应说什么、对谁说和怎样说的问题。

另外,不少数字化学习资源板块的结构设置不合理,各个学习板块内容显示混乱,无法形成一种自然流动的视觉认知。学习者偏爱流线式阅读和结构化来内化学习内容,而数字化学习资源结构设置的不合理,则会给学习者带来视觉混乱。这样的版式设计会使学习者模糊学习的整体框架,同时也不利于学习者形成自然流畅的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4)色彩搭配不当。色彩是能传递情感和信息的有效视觉元素。在设计不同内容的学习资料时,选择符合主题的颜色,既可以烘托主题内容,又可以形成一定的画面意境,调动学习者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使学习者与学习内容达到共鸣的一种状态。

红、黄、蓝是色彩的三原色,三原色通过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各种颜色,它能给学习者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同时色彩有轻重、冷暖、软硬等之分,这些也能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效应。而一些数字化学习资源在设计时忽视了这一点,设计出来的资源不仅会造成浏览者的视觉疲劳,同时也会对其心理产生影响,降低网页的受欢迎度[10]。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色彩设计首先存在色彩繁杂、无统一基色的问题。很多设计者在设计时会选用多种颜色,导致色彩之间相互冲突,重点不突出,也造成学习者阅读时的困难。其次,数字化资源页面的背景、文字、图标等的色彩搭配不当,颜色使用过于鲜亮或者灰暗,也是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中存在的一个常见的问题。学习者在低明度中会产生压抑沉闷的心理,在高明度中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色彩搭配不当也会使学习内容被色彩所“掩盖”。内容呈现的清晰度和鲜明度效果大打折扣,学习效果明显下降。

4 数字化学习资源视觉要素优化设计的策略

数字化学习资源视觉要素设计必须从整体设计原则出发,基于学习内容本身和学习者的认知特性和审美需求,在科学的设计原则指导下进行设计。学习资源各视觉要素设计包括文字的编排与设计、图像的设计与处理、版式结构的编排与设计、色彩的搭配与运用等四个方面。

文字因“身份”而设计,减少成段堆砌

1)字体选择。字体的选择首先要符合学习内容本身。学习内容主体部分应该统一成同一种字体,大多数学习资源中采取的字体为宋体,人的视觉特性倾向于把相似的物体看作整体,这样有利于学习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主体学习内容处。标题部分往往采用不同的字体,如楷体或者黑体,来引起学习者的无意注意,使学习者清晰地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同时更要注意,同一页面中字体不应该超过三种,字体如果设计得多样复杂,就会无意间使学习者无法集中注意,同时也会增加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影响学习效果。

2)字号及间距设计。字号大小应该根据文字的不同“身份”而定。标题文字字体应该超过主体文字,以突出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吸引学习者的无意注意,增加其学习兴趣。而主体学习部分的字体应该适当偏小,符合学习者的视觉感受。

文字的成段堆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字间距、行间距、段间距的设计直接影响文字可读性。行间距应明显超过字间距,给学习者一个清晰明确的视觉方向。段间距应该大于行间距,有段落层次感的学习网页会更容易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情绪,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

3)文字色彩设计。文字颜色的设计不是孤立的,文字颜色与背景颜色相互衬托。白底黑字是最常见的一种搭配方式。黑色和白色清晰明了,识别性很强,是文字色彩颜色的最佳搭配方式。当然,这种搭配方式也不是万能的。不同设计风格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可能需要不同的颜色背景来突出主题,比如适用于儿童的学习资源通常设有背景色以符合儿童的认知特性,但是在设计中要注意文字颜色应与背景颜色明显地区分开来,深色背景适合浅色的文字,浅色背景适合深色的文字。同时,文字色彩颜色不能太过鲜艳,不然会对学习者造成一定的视觉冲击,增加其认知负荷,长时间观看会造成视觉疲倦。

运用图像说话,图像与文字相得益彰

1)图像的质量与大小设计。图像的质量不能太低,至少需要保证其图像呈现清晰可见,不影响学习者学习。同时对于图像质量的要求也不必太高,因为数字化学习资源一般限于数字阅读,受显示器分辨率影响,学习者肉眼通常无法区分其明显差异,而且考虑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下载问题,图像质量要求也不宜太高,以便于下载。

图像的大小设计要从整体布局考虑,图像的呈现不宜过大。图像的大小直接影响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版面设计。过大的图像不仅会使整个版面设计失调,而且会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进而破坏学习内容的顺利递进。在保证能看清图像细节的基础上,使图像的大小符合段落的布局状态,尺寸一般是知识展示区的二分之一左右。同时图像的摆放也应该与文字融为一体,二者交相呼应。

2)文字翻译成图像。图像的形象表达就是为了促进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图像应该与内容紧密联系。学习者天生就具有视觉思维的能力,根据图像,学习者就可以明确本段文字要表达的主题,达到文字是图像“名字”的效果。如“谈判的艺术”的PPT界面设计(如图1所示),左页面中的背景是天空和海洋,而上面只有孤零零的五个字,丝毫没有谈判的概念;而右界面中搭配的图片是两个人握手,虽然是木头小人,但是主题含义却已经表达出来,从而能够吸引学习者的学习兴趣[11]。

合理编排版面,板块化呈现内容

1)形式与内容统一。排版设计是传播信息的桥梁,所追求的完美形式必须符合主题的思想内容,这是排版设计的根基。在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中首先要使排版形式与内容相符合,同时要强调版面的协调一致性,强化编排结构与文字、图像及色彩的统一性。通过版面的文、图间的整体组合与协调性的编排,使数字化学习资源实现秩序美、条理美,从而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2)合理编排版面形式。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排版设计讲究视觉流畅。并不存在某一种特定的排版风格可以适用于所有数字化学习资源,只需要版式设计符合学习者的视觉流程即可。现代人的浏览习惯都是从左往右、从上往下,在阅读过程中借助线的牵引,形成清晰的脉络。中国知网(CNKI)的网页界面设计具有典型的视觉引导性(图2)。中国知网的页面设计为左中右结构,引导视线横向移动,符合学习者的阅读习惯;导航设计清晰,左面导航为上下结构,上面是横向结构,引导视线纵向或者横向移动。整个结构清晰明了,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性。

3)留白的艺术。留白,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数字化学习型网页虽然不是绘画,但是同样讲究留白的艺术。从创作美学的角度看,过于“满”的页面往往缺乏美感,因为它缺乏空间,缺乏疏密的层次。从知识传递的角度看,过于“满”的页面则没有合理地安排布局,造成一定的认知负荷,会使学习者产生视觉疲劳。找不到学习重点则无法找到阅读和思考的思路,更不可能加深学习记忆。因此,留白在学习型网页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页面设计中,文字、图像等传递信息的视觉要素之间的组合与排列应该有一定的留白,这些留白就像一条线索,引导着学习者注意力的集中与转移。文字的排版不可过于紧凑,各个段落之间都应该有一定的留白。同样,图像穿插于各段文字之间,图像的排列应该有其独立性,不可与文字距离太近。有留白的画面才会使学习者找到学习的重点,引导注意集中,促进学习者产生良好的阅读体验。

合理搭配色彩,积极调动情感

1)色彩的内涵。色彩本身不具备任何含义,但是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情绪。红色带有紧迫感,刺激作用大,包含力量和冲动,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当然也是容易造成人们视觉疲劳的色彩。黄色是最为光亮的色彩,给人以光明、迅速、活泼的感觉。它的明视度很高,注目性高,比较温和,给人的心理特性是明朗、注意、警惕等。绿色为植物的颜色,明视度不高,刺激性不大,它能给人以宁静、休息,使之精神不易疲劳。蓝色的注目性和视认性都不太高,但在自然界如天空、海洋均为蓝色,给人冷静、沉思、忧郁、深远的感觉。紫色给人神秘、压迫的感觉,因与夜空、阴影相联系,所以富有神秘感,易引起心理上的忧郁和不安,但又给人以高贵、庄严之感[12-16]。

2)合理搭配色彩。色彩搭配首先要根据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主题和色彩内涵本身,同时参照设计美学的理念,选择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主色调。现在一般以浅色的背景居多,如浅灰色、浅蓝色、浅绿色等。文字、图像等则应该配用深颜色,读起来自然流畅。当然如果有需要强调的地方,可以选用不同色调加以显现,可以使得重点内容突出,减少一定的认知负荷。同时,色彩的搭配与选择应该体现协调之美,使整个页面形成统一的整体,调动积极的阅读情感。

其次,在设计中还要注意所用的色彩不能过多过杂。过多的色彩只会引起学习者的无关注意,增加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一般同一页面的色彩不应超过三到四种,否则整个界面就会显示得过于杂乱,同时也不利于学习者的阅读与学习。

5 小结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视觉要素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有效地结合起来。本文在设计页面中结合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现状,根据人们的认知习惯,提出数字化学习资源视觉要素设计的现状,并提出了优化的策略。当然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不止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习惯,同样在学习内容设计上也有一定的理论需要遵循。本文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何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视觉要素设计和内容设计结合在一起,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娟,杨改学,孔亮.国内数字化学习资源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5):40-44.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3]石巧珍,韩陈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时空特点及作用机理[J].现代教育技术,2007(2):30-32.

[4]何克抗.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9(10):5-9.

[5]王运武.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9-11.

[6]2006—2020年信息化发展战略[EB/OL].http://www.gov.cn/jrzg/2006-05/08/content_275560.htm.

[7]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www.edu.cn/html/info/10plan/ghfb.shtml.

[8]杨曼,王运武.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综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10):465-473.

[9]王芳.教学网络页面视觉要素设计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07.

[10]郑望平.网页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与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11]苏小小.PPT演示之道:写给非设计人员的幻灯片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5.

[12]李晓宁.浅析网页设计中视觉要素对人产生的情感因素[J].大众文艺.2011(8):70.

[13]万力勇.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45-49.

[14]黄荣怀,陈庚,张进宝,等.论信息化学习方式及其数字资源形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6):68-73.

[15]史斐翡.网络课程版式设计的研究及其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16]国莹.认知心理学与网络课程中的视觉设计[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作者:祖宁 王运武 李子运 王洪梅

校内课程学习网站建设论文 篇2:

我国高校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探析

[摘 要]文章在介绍和分析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的发展趋势以及后续建设要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我国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完善我国高校的教学支持服务,拓展高校办学业务,加强资源建设,完善网络平台功能等。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学习中心;精品课程;微课程

[

一、数字化学习中心概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开始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已成为高校开展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字化学习也已成为建立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体系的重要途径。数字化学习是一种基于数字化学习资源,以网络信息技术搭建的平台为支撑,由教学组织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要素,分别是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1]。数字化学习中心是以开展数字化学习方式为主的新型教育组织,其目的是为了推进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对建立终身学习和开展全民学习有重要意义。它是教育与科技融合的产物,是优秀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公平体现的途径。

二、我国高校数字化学习中心的现状简析

高校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是高校面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加入数字化建设的行列当中,经过最近十几年的努力取得了颇丰的成绩,都有自己的数字化网络平台,但各大高校用于数字化学习的平台大都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如缺乏整体的规划方案,缺乏有效的系统集成,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缺乏统一的身份认证,缺乏统一的门户系统等[2],这不仅限制了平台上资源的共享,也使得各自的平台及平台上的资源交互错乱、参差不齐。现在国内有些知名高校也在试图开发一些好的平台,跟其他高校合作建设,以期解决之前的问题,比如现在建设比较成熟的有由清华大学研发的学堂在线平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之前高校数字化建设的瓶颈问题,为高校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引领方向。

三、高校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规划

虽然高校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高校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涵盖的内容较多,想要建成建好,需要对其未来的建设趋势有明确详细的规划,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数字化学习环境

数字化学习环境是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一体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是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的基础,在这个环境中,尽可能使知识的表征趋于多媒体化和数字化,管理趋于人性化和智能化,教学场景趋于情境化和虚拟化。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可以实现高校校内资源的共享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另外多媒体呈现知识特有的超文本功能有利于促进学习者信息能力的发展。

(二)数字化学习资源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学习资源,它是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的关键。精品课程和微课程,它们是高校最具代表性的数字化资源,也是未来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向。精品课程属于国家项目引动机制,微课程属于网众互动生成机制,因为这两类资源属于不同的建设机制,它们的特点和建设趋势也各不相同。

1.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和终身教育跨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问题,以期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3]。精品课程在建设中主要包括设计、开发、内容建设、应用与管理五个方面内容。

精品课程的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课程网络平台的设计和内容学习支持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应符合网络教学的实际需求,并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来表达不同类型的知识点,最终实现用网络化的形式和手段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习者。课程网络平台的设计包括平台网站的导航设计、平面结构设计以及整体风格的设计等。清晰的导航设计和合理的布局设计是学习者进入课程学习时一目了然,能快速便捷地找到需要的课程信息和资源,而好的网站风格设计则能在视觉上吸引学习者,带给学习者视觉上的美感。内容学习支持的设计包括交流讨论区的设计、学习辅助资源和工具的设计、学习者学习评价的设计三个部分,这些都是为学习者更方便高效地学习提供帮助和支持。

精品课程的开发是较为复杂和系统的工程,在人员组成上需要优秀的团队合理分工协调工作,完成精品课程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探索创新、教学管理的支持参与,在开发技术上,在考虑性价比的基础上,保证其有良好的交互性。

精品课程在内容上是一门完整的课程,无论是课程配套教材编写、内容设計、教学方法应用,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管理、支持和服务都一定要协调衔接,才能保证具有“一流”“示范”的作用[4]。从一门精品课程制作的生命周期来看,要注重其后期的动态发展,随着知识更新变化、教学方式的改进创新、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不断完善,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其示范性作用。

精品课程在大力发展过程中虽在数量和质量上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其发展的速度以及平台上线共享的课程数量有限,平台访问还存在一些故障等限制,会致使它在使用传播中存在问题。另外,当一门精品课程建成后,后期的更新和维护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2.微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加快,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分散,为适应这种生活状况,灵活开放的微课程应运而生,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主要以微型视频为承载教学信息的载体,是具体针对某一门特定学科的某一个知识点设计制作的,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易传递共享的特点,是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主要学习资源,很好地促进了信息化社会学习环境的发展。微课程在建设中也是主要包括设计、开发、内容建设、应用与管理五个方面。微课程的设计包括具体选课知识点设计、课程时长设计、课程教学过程设计、资源设计;微课程的开发由于是一段短视频,制作成本比较低,任何人可成为微课程的研发者;微课程的优点是短小精悍,必然会使其承载包含的内容信息有限,只能选择比较小的知识点,或者一个教学活动中某一个教学环节,但这不只是简单对知识的切片或碎片化,在选择制作中必定要考虑知识的完整性;微课程的传播形式多样,共享方式灵活,只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查看;微课程因为开发难度较小,所以后期的管理不是很重要,也不需要维护。

在数字化学习逐渐趋于大众化的今天,对比可以发现精品课程是相对比较宏观的资源建设,微课程是相对比较微观的资源建设,不管是课程建设的内容选择,还是制作的难易程度,两者都有区别。精品课程以其高品质高要求为数字化资源建设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微课程以其制作简单传播方便可以促进工作在一线的所有教师广泛参与,实现其大众建设和大众共享模式,两者在以后的建设中可以相互借鉴,共同促进数字化学习的发展。

(三)数字化学习方式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大多知识来源和灵感碰撞是来自于数字化学习资源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学习,来自网络和智能设备对资源获取、探索、发现、创造的过程中。整个过程的灵活数字化学习方式主要有四种:资源利用型学习方式、自主发现型学习方式、协作型学习方式和实践创造型学习方式。

四、高校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高校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是比较漫长的过程,主要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建设,也涉及到整个数字化学习中心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资源建设人员和使用该学习中心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师等多类人员,所以整个过程涉及到的因素较多、较复杂,它不会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为了使高校数字化学习中心更好发展有必要解决好以下细节问题。

(一)要有相关的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

数字化学习中心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尝试,但是前期也应有一个整体的建设规划,对后期的建设提出一些总的要求和指导性建设意见,这对其长期发展很重要。另外,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是一个大的项目,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支持,所以规范运行和经费支持是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的必要条件。

(二)注重数字化学习中心师资队伍的建设及管理

要满足数字化学习中心的教学和管理需要,首先必须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人员安排比较稳定、专业背景和业务优势可以互补的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教育管理团队;其次制定一套完善的数字化学习中心教师聘任和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责、权和利,并能在数字化资源中心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再次还要完善一套全面合理的人员考核制度,包括聘任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资源建设情况、教学效果、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而评价督查每个岗位每一位工作人员是否尽职尽责;最后还要完善已聘任教师的进修培训制度,数字化学习中心要时刻站在科技和时代的前沿考虑问题,这就需要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相关平台,已聘任的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补充自己的知识,改善原有的知识结构,拓展教学技能,从而渐渐提高已聘任教师的信息技能和综合素质。

(三)做好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宣传培训,注重使用效益

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立不论其前期规划建设,还是后期更新维护,都会投入大量的经费,在保证平台建设和资源完善的基础上,还要做好后期的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平台的知名度和辐射面,实现平台及资源使用的最大化。

五、小结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学习为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发挥重要作用。数字化学习中心会为一线教师提供优质的资源和服务,促进优质资源的建设、开发与共享,进而吸引优秀的一线老师加入到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和开发当中,最终形成一个共建共享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许大宏.数字化学习——网络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7).

[2]丁智君. 高校數字化校园的数据中心平台建设[D].上海:复旦大学,2009.

[3]李立,王辉.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

[4]王新刚.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状况的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作者:刘淑嵘

校内课程学习网站建设论文 篇3:

研究生优质课程立项建设的思考

基金项目:本文是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Q-0921-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玉兰(1965-),女,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副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E-mail)lyl@cqu.edu.cn。

摘要:研究生优质课程的立项建设是重庆大学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认识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为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提供保障。通过重庆大学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文中多方位分析和研讨了优质课程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以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研究生;优质课程;人才培养

1005-2909(2012)01-0037-04

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必先强教[1]。国务委员刘延东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座谈会上强调:《纲要》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描绘了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是核心任务。21世纪,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研究生优质课程的建设需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促进各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

2009年,为推动重庆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进一步推进高校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以及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依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择优遴选、保证质量、资源共享、动态管理”的原则, 组织开展了重庆市各高校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的立项建设,以推动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高度重视研究生优质课程的建设,第一批共申报21门课程,涵盖哲学、文、理、工、经济等多个学科,经校内专家评审,推荐了10门课程至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最终获批8门。经过两年的建设,2011年8月底,学校8门课程已经完成校内专家自评,基本实现预期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通过重庆市教

委组织的专家验收(7门通过,1门整改),其中7门课程获得“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称号。与此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了重庆市第二批研究生优质课程的申报工作,共13门课程,按照课程目标定位是否明确、教学团队实力、支撑课程的学科能力、课程资源共享价值以及教学改革成效等方面组织校内专家进行评审,最终推荐了10门课程参加重庆市教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其中9门通过评审并开始进行启动建设。

以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为契机,正确理解优质课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深入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推动重庆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活力,为推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用好已建成的优质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是目前学校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目前研究生优质课程的建设实际,对课程建设在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为重庆大学乃至兄弟高校实施研究生优质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一、优质课程的地位

依据重庆市教委相关文件精神,研究生优质课程是指课程目标定位明确、课程教学团队优秀、支撑课程学科实力较强、资源具有较大共享价值的示范性课程,优质课程在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教改研究和实施方面成绩明显。显然,优质课程在研究生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地位,相关研究表明,优质课程就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程[2-5]。

(1)科学性表明一门优质课程的目标定位和课程内容应符合学科发展的科学规律,其教学安排和教材体系必须科学合理、内容丰富、概念清楚、层次分明,以准确的语言讲授课程内容,采用的例题丰富多样、针对性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优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能充分反映当前本课程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反映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最新进展,将学科的新成果、新进展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二是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平台和多媒体展示技术,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形象,教学效率更高,教学效果更好,使学生易于学习和掌握。

(3)整体性表明优质课程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教材、教案、教学大纲、实验、习题、多媒体课件、课程网站、师资队伍等各个方面。要科学统筹,系统实施,特别是教学内容要科学合理;实验设置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要体现技术的发展水平;课程网站建设应功能齐全,内容丰富,使用方便。

(4)有效性和示范性要求通过优质课程的建设,能有效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推进高水平教材和教学团队的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重庆大学在优质课程建设过程中,从课程的立项申报开始,即对每门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包括教材建设、教学大纲拟定、实验设置、习题内容编写、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网站维护、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学校充分认识到优质课程的重要地位,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

二、优质课程的作用

现代教学论的主要观点认为: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特殊的互动实践过程[6]。教学互动实践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进行的知识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课程教学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内容,优质课程建设对提升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重庆大学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动了先进技术的应用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是实施课程教学的具体方式。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加大。网络的可自学性、可交互性和海量信息资源为教学研究与改革提供了资源平台和技术支撑,因此,应用网络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推进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优质课程建设的特色。重庆大学研究生优质课程的建设主要体现在:(1)制作能充分反映课程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既包括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等课程内容,也包括实践环节的内容,以及实验、补充阅读等教辅材料;(2)强化研究生优质课程的网站建设,为学生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学习平台,同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增进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提升了课程教学的质量

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优质课程的建设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优质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弥补了传统课堂授课的不足,课程网站不但包括电子讲义、电子教案、电子习题和电子试卷,也包括教学录像、讲座等视频资料,如边坡工程学、自然辩证法概论等课程都已拍摄成教学录像,通过课程网站供学生随时学习。对于课堂上没有弄明白的重点、难点问题,课下通过浏览电子教案和网络课件,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同时,课程网站可以突破课程学时的限制,拓展课程的知识点,特别是学科前沿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激发学生深化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下基础。

第二,优质课程的建设为分层次教学提供了条件。在课程教学活动中,除了需要解决基础知识学习的共性问题外,每个学生在学习上还有许多个性化的问题,如不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思考问题的角度、感兴趣的方面也各有差异,或者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理解问题的深度及知识掌握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采用分层次教学是较好的选择,优质课程的建设就是要满足这一要求。例如:应用数理统计课程,根据分层次教学方法的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写了不同层次的教材、习题集、教案和试卷,关注不同学生的体验及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主动学习的实践探索。

(三) 有利于教学师资团队的建设

优质课程的建设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关键在于能否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师资团队。教学师资队伍的水平决定了课程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的质量。重庆大学在优质课程建设中非常重视教学师资团队的建设,要求课程建设团队老、中、青相结合,鼓励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担任优质课程建设师资团队的负责人。以优质课程建设为平台,开展教学研讨与交流,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同时,通过优质课程的建设,有计划地选派教学团队中的年轻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教材、教案和教学内容分析研讨活动等,使一批教学骨干迅速成长,形成老教授指导、中年教师为中坚骨干、年轻教师不断成长的发展态势,如电网络理论课程在教学师资培养方面就具有代表性,在优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先后有两名留美博士已回校任教,充实了课程的教学团队。

(四)构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近年来,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点开始从关注教师角色和教学内容转向关注学生角色和学习方法。重庆大学在优质课程建设中,将课程网站建设列为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课程网站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网上有

内容丰富、系统齐全的课程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线浏览,可以下载学习,还可以提前学习,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教师可以通过网站布置学习任务,展示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也可以通过网站与学生进行教与学的交流互动,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上传相关学习参考资料和学习心得,使课程网站内容更为丰富,更具吸引力。

三、结语

重庆大学研究生优质课程的建设起步较晚,与国内许多高校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为此,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优质课程的建设,一方面加强宏观指导,明确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以优质课程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推进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的实践探索。

研究生优质课程的建设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过程,高水平教材、优质多媒体课件、丰富的习题和试卷、课程网站建设都只是优质课程建设 “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优质课程建设必须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课程资源建设为重点,既要体现学术水平,也要体现技术水平,更要体现教育水平。只有提高教育水平才能培养出高层次的人才,因此,必须要在教学互动中牢固树立“优质”意识,潜心研究、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在教学互动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创建真正的研究生优质课程。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1.

[2]郭丽婷.精品课程及其建设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7(18):23-26.

[3]邱逢兴.以国家精品课程带动系列课程建设,催生国家级教学团队,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9):105-108.

[4]罗红英.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0):85-86.

[5]颜文勇.实现创新教育,创建精品课程[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32-35.

[6]裴娣娜.现代教学论[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High quality course project construction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LI Yu-lana, LV Jun-jieb

(a. School of Graduate Study; b.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P. R. China)

The high quality course project construction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and implement the innovation plan of postgraduate student education. We should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purpose and meaning of high qu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 provide protection system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and create a noble and dynamic team of teachers. Based on the high qu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 carried out in Chongqing University, w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positive effects of high qu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 on teachers’ construction, talent cultivation patterns of innovation, teaching method reform,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Meanwhile, problems appeare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was studied.

(编辑 周 沫)

作者:李玉兰 等

上一篇:体育舞蹈教师继续教育论文下一篇:中学财务会计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