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校内计算机实习论文

2022-04-29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必须掌握这一现代化工具,计算机应用技术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因学校教学设施差异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从而忽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加之学生的计算机水品不等,造成学生学习计算机成效甚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职高专校内计算机实习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高专校内计算机实习论文 篇1: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针对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弊端,应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新课程体系,塑造“重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选用高职高专院校专用的教材,创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提高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素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为适应这种变化,各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但很多院校的教学模式完全参考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所开设的课程、使用的教材、教法、考核方式等方面也向本科院校看齐,从而造成了如下问题:

(一)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错位

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以培养计算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由于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乃至课程内容都是参照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进行,因此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过分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并且很多课程陈旧,对于社会急需的、前沿的课程并没有融入到课程体系中,造成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二)理论讲解与技能训练的错位

由于参照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加之,很多院校在授课过程中都是先讲理论,后进行实践,也就是理论讲解全部完成之后再进行实践,理论讲解与动手实践的间隔时间较长,当学生开始进行实践的时候,有些理论知识已经模糊,甚至被遗忘,这样就难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给整个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教材选用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

很多高职高专的计算机专业都选用了本科院校的教材。由于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目标不一样,侧重点不同,教学内容必然会有所差别,如果使用同一种教材,必然会使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目标产生疑惑。即使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对教学内容根据需要进行取舍,但难免有取舍不当的情况发生,这就势必会使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考核方式与人才需求的错位

由于受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考试方式较为死板,往往是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考核内容也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涉及的较少。上述考核方式和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是不吻合的,目前社会急需的是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而我们培养的是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困难的问题。

(五)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学要求的错位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但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是非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学历较低,动手能力差,专业素质不尽如人意,对于所教内容教师自身就理解不到位。加之,一些老师的教学观念还是停留在过去,对于新的教学理念知之甚少,其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构建新教学体系时,应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保证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获得就业所需的应用技能,又能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发展动向。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的模式源于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育理论。陶行知在《教育的新生》中指出,“教、学、做”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体的,“做”是核心,他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今天,我们借鉴陶行知的教学理念,针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通过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从理论到实践有了全方位的掌握和理解,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模式,而且还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更加充分地实现了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

(二)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途径

1.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新课程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体系必须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分为由三大模块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方向课程模块。该专业学生须掌握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与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对应岗位所属的职业方向课程模块。

职业方向课程模块划分为:专业基础模块、软件设计方向模块、网站建设方向模块和信息管理方向模块。职业方向的课程模块设置充分反映了社会需求,满足了市场经济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其中,专业基础模块是学习职业方向课程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英语》,《Linux操作系统》,《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等;软件设计方向课程主要包括了《C语言与数据结构》,《VB》,《数据库SQL》,《Java程序设计》,《Jsp技术》,《软件工程》等;信息管理方向课程主要包括了《会计学原理》,《会计电算化》,《信息化管理与运作》,《ERP原理与应用》,《数据分析》,《电子商务》等;网站建设方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了《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平面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网页设计》,《网络安全》,《网站规划与设计》等。

这些课程的安排是:第一个学年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公共课程和各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等;第二学年学习专业职业课程,三个方向的课程同时开课,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确定自己的职业学习方向;第三学年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进一步的训练,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并根据岗位需求、结合岗位特点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2.塑造“重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的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各门课程内容在设计上应采用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各门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要有实际应用价值,其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由在企业第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及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共同完成,以保证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同时,可以在课程中引入企业曾经完成的工作项目,甚至是正在实施的项目,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这不仅能增长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实现了学生与岗位的零接触。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室。课程的校内部分全部在实训室内进行,将“做”的过程,“学”的过程与“教”的过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校还要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积累经验,拓宽知识面,了解新设备、新技术。对于进入公司实习的学生,完全按照企业员工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锻炼,让学生承受与普通公司员工相同的工作压力,通过实际工作岗位的培养锻炼,使学生的自身能力获得实质的提高。

3.选用高职高专院校专用的教材

高职高专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材,应基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最好选用自主开发的教材。这一教材应遵循“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教材的编写应由企业专家与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老师共同参与,在使用前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并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不断加以修改。

4.创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要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特别是技能类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实际动手操作的方式为主,既平时的实训考核与期末综合实训考核相结合,突出技能训练过程。如果该课程的技能培训过程是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需要将该基地的企业指导教师的评价纳入到考核成绩中。同时,鼓励学生考取行业、企业认证,将行业、企业认证与课程体系融合在一起,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链接到专业课程体系当中。这样,学生在修业过程中,可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认证证书,利于学生的就业。

5.提高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素质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特点就是侧重技能应用,要求教师除了能“讲”好课之外,还要有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即“双师型”教师。教师在提高业务水平和学历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强技能的培训,例如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教师成为相关行业、企业资格认证的考评员等。另外,为了随时了解行业、企业动态,要聘请长时间工作在第一线的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握本课程的最新发展动态。

总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符合社会对高等职业人才的要求,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模式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对高职院校其他专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和愉,李小林.高校计算机课程探究式教学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24).

〔2〕周志德.计算机应用技术特色专业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06,(01).

〔3〕熊发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8).

〔4〕陈利军,武俊琢.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2008,(01).

〔5〕曾文艺,张颜,宋雯彦.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09).

〔6〕陈明忠.简论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J〕.职业教育研究,2007,(05).

〔7〕郑扬波.高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07,(06).

〔责任编辑:孙文政〕

作者:朱大虎,王晓平

高职高专校内计算机实习论文 篇2: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议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必须掌握这一现代化工具,计算机应用技术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因学校教学设施差异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从而忽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加之学生的计算机水品不等,造成学生学习计算机成效甚微。本文从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角度出发,分析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存在问题;策略

引言

计算机的普及化非常迅速,这使得计算机课程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演示计算机操作流程,从而忽视理论教学,学生容易产生理解偏差。另外,单一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基础,不断反思学习计算机技术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自身操作能力。

一、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互联网迅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被网络所包围,在大量的信息中检索重要的内容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应用型社会能力人才的院校,因此结合计算机使用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能力。高职高专教育是踏入社会的备战期,因此学生必须获得社会技能。计算机教学是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课程,必然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计算机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不断需求,积极开展计算机教学课程能够更好的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计算机课程是现代高职高专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也是学生使用计算机基础的一门课程。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将所学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计算机教学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机课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确学习计算机的目标之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创设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习。

二、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不同,计算机教学的信息量比较大、理论知识枯燥,且课程知识的应用性非常强,计算机学习更要求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高专学生虽然在中学时代接触过计算机,但是大多只会上网玩游戏,对实际应用了解甚少,理论知识更是匮乏,而稍深入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记忆,更难于运用把握。虽然计算机课程在教学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各学校重视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但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一)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计算机教学是一个重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计算机课程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理论脱节的现象,有些教师可能只复述书本中的知识点,对照PPT照本宣科,上课效果差,从而忽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学生的上机操作时间不能够保障。大部分学生不能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因此实用性不强。另一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实践性,不断强化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忽视理论依据,导致学习理论知识掌握不够透彻牢固,一边学一边忘。在教师教学中只强调操作实践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实践,学生记忆的仅仅是操作步骤,缺乏理论知识,学生在遇到问题之后,找不到问题解决办法而陷入困境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技术,是辅助人类社会发展的工具,是一门灵活的技术,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却造成学生的困惑。学生不断重复练习,但没有掌握理论知识,就会陷入死胡同,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影响学习效果。

(二)计算机教学方式简单、模式单一

计算机教学的知识体系复杂,理论性较强,与普通基础课程不同,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需要足够清晰的逻辑以及灵活的大脑思维,学生学习会显得比较枯燥乏味并且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教学工作主要以讲授为主,限制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在授课课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课堂气氛低沉,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沉闷,思想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高职高专院校设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理论课时多于实践操作课时,教师在讲台上空洞的讲理论知识,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操作,不能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学习中,课后教师布置操作习题,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课程所学,由此会抄袭别的同学作业,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没有学到实际的计算机知识,教师上课也越来越沉闷无趣。

(三)计算机教学硬件设施保障不够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在近年来得到空前的发展,但是学校受资金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其硬件设施良莠不齐,对计算机的投入微乎其微,有些设备简陋落后,甚至有些院校学习场所也不尽如意。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学校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一些硬件设施供给不足,难以保障每位同学的上机情况,两个人或多个人使用一台机器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甚至有一些机房的电脑机型老旧,不能安装新的软件,只能使用过时陈旧的办公软件的操作,不能满足现行的教学需求。学生的上机率不能保证,何谈教学的质量能否有效完成,教师的教学条件也就相应受到限制。可见计算机教学的硬件设施决定计算机教学的质量,直接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影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一些学校的实训基地也不是很完善甚至没有,校内的实训基地设备少,人均操作的时间较少,同时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很多也是名存实亡,有些校外特色实训基地是学校安置学生就业的地方,其存在仅仅为了支撑学校的影响力。因此大多数学校的实训基地不完善,不能够提供学生相应的设备,教师的教学内容也无法很好的完成。

(四)计算机教学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

计算机教学考核的方式主要依靠期中考试以及期末考试,注重的是学生对于考试知识的把握,而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考核评价。学生由此养成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习惯。计算机教学中缺少对学生计算机思维模式的培养以及科学探索精神的训练,不利于学生良好精神品质的形成,同时造成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就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讲,大部分学校依然受到传统评价观念考核的影响,其考试范围受还是书本知識,不利于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把握,同时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中也不能体现学生实际水平,更不利于计算机能力的提高。有些院校考核方式仍采取纸质试卷考试,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应付考试中,死记硬背,而不是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的知识,从而忽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在就业市场中,计算机上机操作等级证书已经成为衡量学生办公软件是否掌握的的标准。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不仅需要理论基础知识,更需要多锻炼多操作,将实际内容与理论相结合。不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会影响学生的能力,阻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的策略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应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专业性人才为主,计算机基础能力的重要性决定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计算机教学要想提高质量,必须促进学生掌握计算机的能力。[1] 由此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强化实践教学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用客观公正的眼光评价学生,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校评价教学质量应当以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中能否掌握新的知识为准,创新性实践性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互协作的能力也是衡量标准之一。不断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强调考试不是最终目的,要在学习过程中有创造性、探索性认识,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不懂就问,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拥有成就感。

高职高专院校的目的就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化,学校应该加大力度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增大每个学生学习和练习计算机的机会。教学应将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注重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与练习中融会贯通,有助于养成良性循环的学习习惯,既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可以拓宽视野。

(二)明确计算机教学的目标

计算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掌握计算机能力是高职高专学生必须的技能。学会这项技能可以在社会的发展中不被淘汰,与时俱进。因此,计算机教学老师应当明确教学的重要性,设定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2]信息社会要求学生要拥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加工信息以及利用信息的的能力,在新时代信息差就是金钱,利用好信息可以获得很多技能和知识。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计算机素养,转变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树立一种能力优先的意识,将培养具有较强知识运用能力的人才作为目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在一个较为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学生上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热爱计算机课程,踊跃实践。

(三)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

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发挥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实现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在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讲授理论课程,边讲授边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以及操作过程,同时学生应当配备相应的电脑设备,边听讲边操作,加深学生学习的实践能力,同时改变原来理论课程与实际操作课程相剥离的情况,使课堂教学具有感染力,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制作word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讲授word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同时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操作或者教学联机软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并且执行操作,体会每一个符号的用处,并不断的加以练习,熟能生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互动,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学习的进度,把握重难点,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节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以此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把握学生的个性化,让学生具有自主选择的条件,以此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计算机思维。

(四)重视实际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计算机教学应当深入教学内容,重视理论作用,加强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工作,以此奠定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基础,基于对计算机知识的初步把握,不断提升教师上课的效果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课积极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讲清楚知识点的依据用处,以便于学生深刻把握知识点,学以致用。课堂中督促学生尽快完成作业,并给予学生指导,以此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梳理重难点,理清计算机教学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探索高效的学习方式,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运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实际掌握的学习情况进行安排课程,让学生掌握实际的计算机知识,而不是沦为应付考试的机器。考试考什么,教师教什么的现象不应该出现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实际应用能力,而不是应付考试。

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授课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注重实际教学能力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师可以设置三层学生进行授课。其中第一层学生授课时,教师主要以引导为主,多学多练,进而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进而在学生喜欢的领域不断探索发现。第二层学生授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加讲解为主,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分成若干的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第三层学生授课时,主要以基础教学为主,传授计算机课程的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基本技能和知识。[4]

四、结语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课程,需要学生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教师应当注重计算机教学模式,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因材施教,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计算机人才。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师需重视计算机理论作用,引导学生参与计算机课程学习当中,深入解析计算机教学内容,理清重难点问题,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要用新的教育观念武裝自己,利用新媒体教学、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

[1] 乔子昂. 浅说计算机基础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J]. 电脑迷,2018,No.91(04):150.

[2] 陈涛. 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对策[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1):91-92.

[3] 张欣韵.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研究[D]. 扬州大学.

作者:孙海燕

高职高专校内计算机实习论文 篇3:

计算机专业英语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探究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英语实践教学环节现状中存在的适用教材的编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师资队伍的建设三个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改革目标。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英语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1 研究背景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计算机专业知识与英语相结合的复合型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的工具,其具有专业性、客观性、实义性等特点。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该课程的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传统英语式的课程教材,对此,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如何在特定的课时内,把握教学目的,将英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定量的现代计算机专业词汇,能熟练地看懂计算机屏幕信息的英文提示、菜单、帮助文件及出错信息,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本专业资料,能翻译计算机的软硬件手册、资料和说明书,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是值得我们专业任课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2 计算机专业英语实践教学现状

在高职教育办学过程中,旧的办学模式、以及实践技能环节特色的缺失,使一些高职毕业生并未达到职业教育所谓具有高学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1 课程教材滞后,内容重理论轻应用,缺少适合高职教育的实习指导书及课程设计资料

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基本上都在使用所谓的“高职高专教材”,但普遍的情况是,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材基本上是由本科教材改编而来的,无论是从教材的知识体系,还是内容结构上,与普通的本科教材没有本质区别,对于一些专业词汇运用、新技术并未及时补充,没有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易理解、重实践、可应用的特点。此外,各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实践教学依然采取了传统英语的教学模式,脱离了实际训练,不能体现出职业教育的技能和应用,达不到应有的实训效果,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得不到强化。

2.2 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针对性不强

现有的高职高专课程教学模式仍是偏重理论讲授,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对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实践环节更是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实践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目标上,还只是注意到与理论教学的简单对应,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环节,实践性教学环节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2.3 任课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实践知识

任课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是各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对一些计算机专业英语实践知识并不了解,甚至可能有些任课教师连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词汇的含义都搞不懂,更有甚者直接是英语专业的教师任教。使得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仍然偏重于英语单词和短语的记忆,甚至有的教师直接把计算机专业英语当成一门纯理论课来对待,只热衷于讲授教材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忽略了计算机专业英语原有英语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结合和应用性强的特点,使得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职业技术教育特点。

3 计算机专业英语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措施

3.1 具有高职特色且适用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的编纂与使用

计算机专业英语已成为参加国内、国际IT认证考试的必备工具之一,同时它还关系到能否及时、有效地掌握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动向。因此,教材编写首先,必须具备对学科的准确把握能力,能够将教材建设与学科前言的发展相结合。其次,编写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把握教材建设的核心,建立内容、方法和形式三者之间的有效关联,并能把握教材与教学环境的配合问题。第三,编写者不仅要具有丰富的英语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同时,在教材中应将英语知识与计算机知识做到完美的结合,突出高职教育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3.2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1)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理论课程的课内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如通过参观、演示、场景模拟以及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络视频等形式)来实现,达到训练IT英语职业技能的目的。

(2)注重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通过校内系列实验室、语音室来完成。实践教学各环节除适应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群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包括与专业技能相关的一般能力(如收集和处理现代信息的管理能力、自学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活动组织的能力等)的训练。

(3)将计算机专业英语技能培养内容按照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各个部分分解为递进的多个教学项目,以教学项目为基本的教学单元,以技能培养的具体行动为执行方式,配置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过程,最终完成技能培训任务。

3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程,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学校应以产教结合为桥梁,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方面不断增大力度。

(1)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参加专业英语培训、进修;(2)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参加实践活动,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英语业务水平和职业能力等。

4 结论

计算机专业英语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尽管已经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距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否则培养出的学生可能会眼高手低,达不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标准。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使教学改革后的实践环节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让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真正成为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姚青山.计算机专业英语.陕西: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

[2] 侯悦.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科技信息,2009(12).

[3] 罗文.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编写初探.职业,2006(S1).

作者:郭雯雯 武苗苗

上一篇:分析老子哲学主体性原则论文下一篇: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