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

2022-09-26

科技发展与经济繁荣的今天, 实用型技术人才备受企业需求。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需以就业为导向, 以产教学为内容, 以实习实训为基础。而校内实训基地文化的创设可以缩短学校与企业距离, 感染并引领学生增强服务社会的信念和钻研技术的动力, 对于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文化特征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 又是职业道德培养和企业精神浸润的主要场所, 其具有文化特征:

(一) 校内实训基地具有以就业为导向的文化特征

校内实训基地以培养学生岗位业务能力、塑造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内容, 其人文价值在于:如何育人, 培育什么道德素质的人。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实操实练,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同时也在培养报效祖国、服务于民的理想信念和熏染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 以及增强敢于创新、团结协作的人文素养。而这些, 正是学生求职就业所具备的必要条件, 是学校与企业文化层面对接的必然途径。

(二) 校内实训基地兼具继承与创新的文化特征

校内实训需要通过大量技术性操作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技术性操作具有重复性和技艺性, 既是前人经验技术的总结归纳, 又要根据自身需求、实际情况、社会发展等不断创新, 形成内在技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新工艺、新材料、新需求层出不穷, 这就要求校内实训基地在原有基础上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 制定新计划、构建新体系、甄选新项目、创设新课程。因此, 校内实训基地兼具继承与创新的文化特征。

二、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内容

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 室风、教风、学风建设

室风是基地全体工作人员在长此以往的管理、教学、科研、学习以及生产建设过程中, 经过共同努力与互相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一种精神风貌。它体现了整个基地学习风貌、工作状态、道德品质、创新改革的整体效应。基地建设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 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形成积极努力、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

教风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科研、活动中所凝聚而成的作风。它反映了教师在道德修养、技术能力、学术造诣、业务水平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教风建设就是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开展师德、师风教育, 鼓励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 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教师应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正确引领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以乐于钻研的实干精神影响学生, 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技术难题。教书育人、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热爱学生等良好教风的建设能够使促进学生思想和技术的逐渐进步, 形成优良的学风。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方法, 长期所形成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以身作则, 严谨治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强化工匠精神,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学习活动, 增加激励措施, 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组织团队项目,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二)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并重

实训基地培养着专业技术型人才, 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以专业特色为基础, 努力营造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从自然角度着眼, 实训基地的一花一草都要与基地建设相和谐, 起到引导教育和熏陶文化的作用, 保持基地内外清洁、整洁, 设施、物品摆放整齐, 在基地周围适当种植花草, 美化、绿化环境, 为学生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学习环境。从人文角度着眼, 对基地人文环境进行精心地设计, 充分利用展示窗、海报、雕像、挂图、滚动屏等

展现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成果成就。比如, 以张贴名人画像、篆刻格言警句、列举科技创新成就、对接企业先进事迹等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对科学和技术产生崇拜和向往, 坚定科技钻研、提高专业能力的信心与决心。在人文建设方面, 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如张贴学生自己撰写的计划目标、人生格言等, 宣扬优秀学生事迹等, 以达到师生共同设计创造和爱护维护实训基地的目的。

(三) 营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气氛

了解专业技术及相关设备的发展历程, 有助于学生对本专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实训基地文化建设要密切结合各个专业技术的起源、发展和未来趋势, 图文并茂地展现出专业建设、工艺流程、市场产品等, 陈设摆列产品实物、实习实物等, 力求营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气氛。定期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就相关科技的发展历史进行知识讲座;组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学生座谈;使学生切实感受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和新方法对生产一线的巨大作用。充分利用已有实训资源, 举办各类“技能节”、“技能大赛”等活动, 提高师生的专业技能能力,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培养职业道德情操, 鼓励创新革新行动。

(四) 将企业文化渗透进校园文化

通过校企深度融合, 加大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的力度。职业院校给予相应政策, 鼓励企业参与学校实训基地建设, 借鉴并吸纳企业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战略目标、价值取向、经营理念等文化内涵, 将企业车间的管理模式、产品生产、研发质检等引进到校内实训基地中, 使产教学有机结合, 开创具有企业环境与特征的“教学工厂”。以此增加学生对企业真实环境的感性认识, 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与精品意识, 从而自觉培养认真勤奋的工作态度, 提高对自身实践学习的要求, 加大技能训练强度, 提高技术操作水平, 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五) 将职业道德培养渗透到各种活动中

实训基地不仅是日常教学场所, 也是组织开展各种实训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的场所。这些活动营造着浓厚的职业氛围, 使学生体验职业、向往职业, 同时树立职业价值和浸染职业精神。实训基地要将职业道德培养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去, 引领学生增强服务全社会的积极意识, 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总之, 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是长期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 需要制订符合实际的方案计划, 稳步推进;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 不断完善。

三、融合企业文化的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内涵核心就是文化建设。将专业文化、企业文化全方位地融入到实训基地建设当中, 打造校企文化融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环境和氛围, 已是一个非常必要的研究方向。

(一) 构建企业工作场景的实训环境

实训基地不仅仅是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技能的场所, 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场所。因此, 建设一个贴近于与企业实际工作场景的情景实训教学环境, 可以让学生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这就要求建设实训基地之前精准定位专业方向和专业培养的学生未来就业的企业类型。对企业的工作现场进行实地考察, 以实训基地的场地和环境条件为基础, 结合实训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深入研究企业工作环境与实训教学环境的适用性和引入的可行性。尽可能将实际工作场景进入到实训场景布置, 与实训设备做大有机融合尽可能能贴近实际地模仿企业工作场景, 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以景育人, 以境教人,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企业的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重实效的工作特点。

(二) 创建企业标准的基地制度文化

实训基地文化建设, 不仅仅仅要体现在环境等外在形式上, 更要注重内涵。在实训基地制度建设上也要尽量与企业的管理制度接轨, 比如引入实训教学要求的目视化管理、实训设备的定置管理等, 通过对实训过程中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让学生在校学期其间就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职业习惯和素养, 从而为学生在就业后能够尽快地适应企业的要求, 加快角色的转变。

(三) 注重精神内涵渗透企业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内涵所在, 它凝聚着学校建设的强大向心力。企业文化是企业职工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所经营形成的群体精神力量, 是企业得以前进发展的内在核心。作为高职院校重要部门的实训基地, 其精神内涵便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由于与企业的对接性, 它又具备企业文化的某些特质。因此, 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文化建设要不断渗透企业文化, 与企业、与市场衔接。比如, 以学校的场地、管理, 以企业的设备、技术等进行合作交流, 将企业文化真实、直接地展现给学生, 使他们切实领略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目标、竞争战略等。并将实习实训的纪律、作风等融合企业精神和员工素养, 使学生对行业、企业更深了解和认同, 对岗位更早体验, 为日后快速地角色转变做好铺垫。

四、结束语

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是校园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体现了校园综合文化程度和整体精神氛围。加强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提高科技应用水平的要求, 是实训基地建设、使用、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发展趋势。作为校企合作的直接接触窗口, 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加强, 先进运行机制的引入, 有助于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提炼高尚精神理念, 促进学生与企业近距离接触。同时, 对于构建和谐校园, 突出高职院校特色办学以及实现实训基地本身的良性循环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摘要:实用型技术人才备受企业需求, 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文化的创设可以缩短学校与企业距离, 对于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通过对校内实训基地文化特征的研究, 概括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内容, 提出融合企业文化的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策略。

关键词: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丁莉萍, 刘克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 (8) :80-81.

[2] 吉凤娟.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3 (4) :105-106.

上一篇:论图书馆管理学的研究任务下一篇:石油储罐防腐措施的创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