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论文

2022-04-23

【摘要】阐述中职卫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位、内容和思路及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并提出具体的设想和建议。【关键词】中职卫校精品课程建设思考精品课程是国家教育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教学改革推出的一项重大举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论文 篇1:

谈自适应网页设计在中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的应用

一、自适应网页设计技术应用的背景与环境

1.精品课程开发的背景需要

为了引领学校的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的提高,许多职业学校都开始积极开展并强力推进精品专业与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本着精品课程聚集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并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课程分享的宗旨,同时为了实现有效提高教学信息化的目的,开发精品课程网站成为必需。

2.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环境需要

《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随着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价格的不断下探,WiFi网络的广泛覆盖,4G网络的不断普及,移动网民呈现爆发增长的趋势,校园里的年轻学子更是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如此,在精品课程网站设计开发的过程中考虑学生在移动端访问时的运行效果,就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在课程网站的开发过程中,不得不应用自适应网页设计技术。

二、自适应网页设计概述

1.自适应网页设计的概念

自适应网页设计,也称作“响应式Web设计”。这个理念的核心是无论用户使用的是笔记本、平板,还是各种类型的智能手机,设计的网页都能够自动识别各种设备的屏幕尺寸,并自动切换显示分辨率,图片的尺寸以及相关脚本功能等,使得网页自动适应设备环境,在设备上呈现最优化显示。

2.自适应网页设计的基本原理

自适应网页设计之所以能够针对不同设备、不同尺寸的屏幕进行自适应,其原理就是针对不同分辨率的屏幕设计CSS规则,在加载网页前先检测设备屏幕分辨率,并选择合适的CSS规则渲染网页。

在自适应网页设计中,需要在加载网页前对设备屏幕分辨率进行检测,这个就需要运用到媒体查询技术。媒体查询是CSS3中新增的功能,媒体查询让CSS可以更精确作用于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同一媒体的不同条件。

通过媒体查询判断出用户设备的分辨率后,需要调用相应的CSS样式渲染网页,在具体的CSS样式设计中通常使用流动布局的方式。流动布局使用百分比来确定每个部分在屏幕上的相对宽度,由此就能够轻松地实现自适应用户设备的分辨率。

三、自适应网页设计技术应用实践

1.跨终端自适应应用实践

(1)Meta viewport标签的使用。

在网页的<head>部分添加meta标签,示例代码:

<meta name=“viewport”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

,其中viewport是网页默认宽度与高度,content中设置将默认宽度调整为屏幕宽度,并将原始缩放比例(initial-scale)设置为1,即网页初始大小占屏幕的百分之百。

(2)Media query的使用。

通过媒体查询自动探测屏幕宽度,然后加载相应的CSS文件。示例代码:

<link rel=“stylesheet”type=“text/css”media=“screen and(max-device-width:320px)”href=“smallScreen.css”/>。

通过媒体查询,如果检测的屏幕宽度小于320像素,那么将加载smallScreen.css样式来渲染网页。

(3)CSS设计与引用。

针对不同的设备分辨率,设计并引用相应的CSS样式,示例代码:

@media screen and(max-device-width:320px){...}

在CSS样式文件中引用@media,并针对该分辨率下设计相关样式。

2.图片的自适应应用实践

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为了使图片支持移动端设备,也采用了自适应设计。相关技术处理示例:

img { max-width:100%;}

这里使用了浮动布局的设计理念,使用百分比设置,能够按照比例进行自动缩放。

3.微课视频的自适应应用实践

(1)视频尺寸适应问题的处理。

对于这个问题,类似于图片处理的方式,通过流动布局方式,限定对象的最大宽度为100%来实现自适应宽度的问题。

(2)视频格式适应问题的处理。

对于不同的终端对于视频格式的支持不同的问题,应用Html5中的video标签来解决。该标签支持同时链接ogg,mpeg4,webm三种格式的视频文件,而无论是苹果还是安卓还是windows系统的主流浏览器均至少支持其中一种视频格式,这样对于视频格式的自适应问题就迎刃而解。

以上对于在中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的自适应网页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应用。本文仅仅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将更多的移动互联网相关的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开启教育移动互联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英)Ben Frain.响应式Web设计:HTML5和CSS3实战[M].王永强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梁婷婷,邓广彪.通用的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时代,2009(06).

作者:葛勇平

中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论文 篇2:

对中职卫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摘 要】阐述中职卫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位、内容和思路及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并提出具体的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中职卫校 精品课程 建设 思考

精品课程是国家教育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教学改革推出的一项重大举策。目前,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还处于一个萌芽状态,应借鉴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的特点,积极探索,建设一批特色明显、质量优秀、具有示范作用的高水平精品课程。如何开展中职卫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推动中职卫校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创建品牌课程?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正确把握精品课程的内涵

(一)中职学校精品课程的定义

对高等院校的精品课程,教育部明确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但是,教育部未对中职学校精品课程的定义有明确的规定。2011年8月8日,同济大学职教中心专家蔡跃教授在南宁市卫生学校教师培训班上曾提到: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是“六个一流”,即一流教师,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实践教学,一流教学管理。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精品课程所谓的“精”就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精致的教学内容、现代的教学技术和显著的教学效果。所谓的“品”就是要有特色、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简言之,精品课程就是高水平、有特色的课程。

(二)中职卫校精品课程的定位

中职学校由于在办学水平、专业培养目标、办学特点方面与高等院校有较大的差别,若脱离了现实的客观条件,完全照搬高等院校的做法,则极有可能使自己的精品课程建设脱离初衷。因此,中职学校应结合学校的实际,真正了解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以技能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扎扎实实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中职卫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出现代的卫生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的课程设计,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卫生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因此,中职卫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位应体现为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建设的突出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卫生职业特色,对学生的就业与生涯有重要价值、培养出能服务基层医护工作的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示范性优秀课程。

(三)中职学校精品课程的分级

高等院校的精品课程分为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等三个级别。而中职学校的精品课程分级与高等院校不同,分为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等四个级别。

二、中职卫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和思路

精品课程建设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只有相关方面协同并进,才能成功地建设成为精品课程。中职卫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有:

(一)一流教师队伍的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学质量的优劣,归根结底就是教师的差异。无优秀教师的团队,精品课程建设是不会成功的。中职卫校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个特殊领域,首先应制定精品课程建设中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措施。除教师的学历、职称配置合理外,还应建设一支以主讲教师为主体的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师德高尚的“双师型”教师梯队,使这支队伍成为精品课程和学科建设的主力军,成为一流的教师队伍。

例如,南宁市卫生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从培养机制、措施上充分保证这支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一是每年派选3~5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名师培训班。二是每年指定医、护临床学科的中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和无课时间到学校附属医院和当地医院参加临床医护实践,时间不少于一个月,了解并掌握临床医护工作中的“三新”,三年内要取得“双证”资格。三是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采取“一年适应、三年成熟、五年成才、七年成名”为时间段的培养措施。四是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团队的力量,按专业学科的需要和学生比例充分配备实训带教老师,确保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二)一流教学内容的建设

教学内容的建设和课程的设计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和主体。中职卫生教育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体现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与新知、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有合理的布局和设计,要有先进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在课程内容的处理上应正确到位,确定本课程在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和前后课程的关系是否处理得当,恰当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保持本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还应及时将本学科领域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等内容补充。实践课教学内容还应科学合理地设置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但学科教材上还没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体现出具有中职卫生教育特色的一流教学内容。

(三)一流教学方法的建设

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提高教学效果最有效的途径。在中职卫生教育中,最适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首先,要改变过去单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BPL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当然,在中职卫校的教学中,各学科的课程特点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某种教学方法在何时使用效果最佳,由任课教师灵活掌握。精湛的教学方法离不开现代教学手段的支持,因此,还应充分配合运用现代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教学。这样,将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有机地结合,将知识通过多渠道传授到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易理解、易记忆、易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度、掌握度和主动学习意识,使课堂教学收到实效。

(四)一流教材的建设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中职卫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是提高教学效果和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一些课程的教材内容还跟不上医护领域的发展或者不够完善和实用,这一点在中职卫校某些专业的教学中体现较为明显,我们要敢于打破历来“固定使用统编教材”的传统做法。一方面应抓好教材的选用,另一方面还应根据中职卫校各专业各学科的特点,利用学校自身的优势,编写出既适合本校教学,又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应注意:一是编写理论课教材时,各学科应围绕专业培养的课程目标编写,充分体现出中职卫生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二是编写实训课教材时,应将目前临床医护工作中常用的、内容新颖的但目前统编教材上还没有的内容编入。三是邀请学校附院、市内各医院的兼职教师和医护专家参编校本教材,力求教材内容更加贴近临床的一线医护工作。这样,编写出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实用性较强的校本教材,不仅可对统编教材产生有益的补充和完善,而且可为精品课程的成功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一流实践教学的建设

“一流实践教学”是与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中一个显著的不同点。中职卫生教育的重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而且还要把实践技能放在突出的位置。因此,中职卫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应更加充分地体现出实践教学这一特点,突出课程中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应以加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为重点开展实践教学。学校在现有实训室和实训设备的前提下,还须再加大力度投入实践教学的建设。以南宁市卫生学校为例。第一,在3~5年内再增建3~5个实训室和一个中心实验室,增添或补充更先进的、功能更齐全的实训设备,满足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操作技能练习的需要。第二,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应亲临实训室带教,实验指导教师应全力配合带教,争取每个实训小组的师生比例达到1∶12,确保每个实训小组的学生都有教师带教和指导。第三,增加实训课的课时比重,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实训教学时间学习和练习。第四,有组织地安排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并保证实训室开放时间内有实训指导教师在场指导。第五,除教学大纲中的实训项目要100%完成外,还应完成自编实训教材上增设的实训项目,增加学生对目前临床医护工作中常用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第六,改革并完善实训操作考评指标体系,严格把关,实践技能操作考核不达标者,必须重做,直到达标为止。通过以上的措施,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规范性和有序性,切实加强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以达到一流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

(六)一流教学管理的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大量的管理问题。为了确保该工程建设能有序进行,学校必须相应地建立有效的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制度和措施。

1.建立领导机构。建立以校长和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为首的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并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另一名副组长由教务科长担任,该办公室设在教务科,其职责是负责全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实施过程的管理和验收工作。小组成员有教务科副科长、教学督导组人员、各教研室主任等。教务科和教学督导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全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督导和评估工作。各教研室主任的主要职责是具体制定和审查本学科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及规划的实施、过程的管理和阶段总结等工作。

2.建立课程开发团队技术小组。精品课程建设开发团队技术小组包括课程教师组、影视制作组、美术设计组、网站开发管理小组等。第一,课程教师组 由获得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的教研室主任或申报人负责,其职责是负责该课程的内涵建设。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资源设计、课程特色设计、试题库建设等。还包括以上内容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材料的整理等。第二,影视制作组由学校一些具有影视技术特长的教师及人员组成,其职责是负责精品课程建设中所有的影视录像的拍摄、制作以及编辑、字幕等工作,并对各课程组上交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材料进一步整理和提炼。第三,美术设计组由公共、美容教研室中的一些有美术设计特长的教师组成,其职责是负责对每一门课程进行美术设计,包括课程主界面、二级界面,甚至多级界面的设计。并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色,设计出风格独特的界面。第四,网站开发管理小组由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中心的教师和技术人员组成,其职责是负责学校网络教学的网站建立、网站检查、网站维护、保证网络畅通等管理工作。

3.建立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第一,制定严格的申报条件和程序。学校要明确规定申报条件,严把精品课程入口关。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课程一律不予认定,并按照程序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公示。第二,制定完善的评价机制。参照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各项评估指标,结合中职卫校专业课程建设的自身特点,科学地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中的各项评估指标,让有课程建设的教研室按评估指标上的要求,有方向地开展自己学科的精品课程建设。并建立校内专家督导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完整的评价体系。第三,制定完善的督导机制。对获得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的课程,学校应定期组织专家督导组对该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跟踪听课检查,并督促和指导,还应开展对该课程建设的中期和年度检查,对未达到精品课程建设标准要求的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第四,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确保精品课程建设成功的有力措施。对获得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的教研室和教师应适当倾斜。例如:一是对有精品课程建设任务的教学团队和人员应适当提供津贴补助;二是对有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的教研室,在年度的评先方面应优先考虑;三是对有精品课程建设任务的教学团队人员每学期的工作量考核时应适当减少;四是每年度、每学年度的个人评先、评优、评星级教师以及职称晋升时应给予优先考虑。这样,能促进更多的优秀教师投入到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去。

三、中职卫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其一,精品课程在“精”不在“多”,在“质”不在量。例如,南宁市卫生学校七大专业共200多门课程,并非每门课程都能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哪一门课程可以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就要看它是否具备或者基本具备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要求的“六个一流”。如果每门课程都建设成为精品课程,那就失去了“精”和“品”的意义了,因此精品课程应“宁少勿多,宁缺毋滥”。

其二,并非每名教师都可以申报精品课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申报精品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和主讲教师都必须满足一定的申报条件,并非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可以申报精品课程的课程建设。

其三,上好一次优质公开课,不等于这次课是精品课程。学校内每年举行的说课比赛、公开课比赛的参赛教师和参赛的课程,可以说是优质的,但这只说明是该教师在该门课程中某章节的优质课,并不能代表这门课是精品课程,因为参赛的公开课只是代表一节优质课(或一次优质课),而精品课程是整体的优质课。

其四,不要片面强调课程负责人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业绩。课程负责人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整个教学团队及有关人员也为这门课程的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和涉及的问题都是靠集体的智慧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完成的,任何单一个人是绝对不能完成的,如果把荣誉和功劳归于课程负责人,忽视了整个集体所做的贡献,必然会影响到精品课程建设的后续工作。因此,精品课程建设成功后的荣誉和功劳应归于整个集体,而不是单独归于课程负责人一个人。

总之,中职卫校应该按照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六个一流”标准,有目标、有方向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采用“成熟一门课程,推出一门课程,带动一批课程”的策略,通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争取在2~3年内建设成功2~3门校级精品课程,3~4年内建设成功1~2门市级或省级精品课程,5年内建设成功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使学校形成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四级精品课程体系并推动学校各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培养出一批结构合理、教学本领过硬、整体素质良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发出一套优质的、可以共享的教学资源,稳步地促进中职卫校教学改革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玲芬.中等卫校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4)

[2]穆士华.试论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J].教育研究,2009(2)

[3]田为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2)

[4]张兰青.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与思路[J].卫生职业教育,2011(4)

[5]娄道凯.关于会计学科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8(18)

[6]谢峰.中等职业教育的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

[7]柯和平.精品课程高效开发模式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8(7)

[8]汤英汉.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1)

(责编 黎 原)

作者:吴杰明

中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论文 篇3: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思考

【摘 要】本文阐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趋势和意义,提出要利用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梯队;以国家级精品课程为榜样,科学建设教学内容,合理编排课程结构;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从而推进中职精品课程建设。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中职学校 精品课程 建设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必要途径,教育信息化也因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6 年 6 月,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使教学个性化、管理精细化、决策科学化。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及教育部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文件精神,全國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精品课程建设,有力地推动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此背景下,中职学校也纷纷积极探索,将建设精品课程工作作为学校提升办学内涵和教育质量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教育信息化是指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评价和教育环境等一系列内容。教育信息化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它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在现代信息技术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每个学校衡量自身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如何让教育事业成为信息社会的领航者,而不是追随者;让每个中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成为信息时代的弄潮儿,而不是新时代的“文盲”;让每个教师成为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娴熟的信息技术的运用者,而不是落伍的时代弃儿;让各个学校成为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合作者,而不是闭门造车的孤胆英雄,这是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为了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各个学校纷纷展开了不同层面的规划与建设,其中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推广应用,有力地推进了课程建设的整体优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育质量。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研究,是应用教育信息化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五个方面进行研究,最终将不同类别的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再以网站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丰富学生的信息通道,帮助学生以更立体的方式进行学习,并动态地掌握专业知识的最新发展,这是中职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坚持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有力举措。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

精品课程建设是我国教育事业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自 2003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来,全国高等院校纷纷启动精品课程建设,极大地推进了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2011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 1000 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 5000 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由此吹响了新一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号角。在此背景下,中职学校也积极探索,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但中职学校由于教学条件、专业培养目标、办学特点等均与高等院校有着极大的差别,几乎都面临着经费来源、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技术支持等问题,因此中职的精品课程研究水平远远落后于高等院校,对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很少。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在世界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做好中职精品课程建设与研究工作,对促进中职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打造高水准的教师队伍。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只有成功地组建一支教学水平高、综合素质强、人员结构合理稳定的人才队伍,才能保障精品课程的稳健建设,并通过教育信息化部分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法规。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响应,积极推行了形式多样的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在课程与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和共享。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精品课程的共建与共享,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示范性和辐射性是精品课程的重要特性之一,(下转第46页)(上接第39页)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的精品课程,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和共享,让教师和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并能积极推进中职学校信息化教育的进程。

(三)提高资源利用率。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免费开放,能有效地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为个体终身学习提供机会,并利于实现教育的民主和公平,从而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建设策略

(一)利用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梯队。教育是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途径,而教育的振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精品课程建设是一种系统而持续的行为,其支撑条件首先在于教师的实力。因此,要把建设高素质的课程与高水平的教师建设结合起来,利用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在推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逐渐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梯队,并使这支队伍成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二)以国家级精品课程为榜样,科学建设教学内容,合理编排课程结构。对于精品课程而言,课程本身的内容形式及学术价值,决定着精品课程的质量。现代中职的职教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因此,要以培养目标来选择课程内容及呈现形式,并合理编排课程结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就业需求,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科学选取教学内容,合理编排课程结构,通过对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将教学内容合理整合并有效呈现出来,反映出最新的岗位技术,将其内容体系与现行的国家执业资格标准相融合,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无缝融合,并向国家级技能考核标准看齐,力争做到“两接轨”,即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相接轨,与国家执业资格认证相接轨,形成专业性强、职业特色突出、信息化技术明显的综合课程体系。

(三)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精品课程的重要标志。根据中职教育培养目标,选择适合新时代中职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以教会护生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目标。教学条件包括教学资料、网络环境和实践条件等,精品课程在教学资料方面要求选用优秀的教材和丰富的参考文献、习题等;网络环境方面要求网站能及时更新,拥有良好的运行机制以方便下载、评价等;实践条件方面要求实践环境有利于开放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建设起来的精品课程,能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全面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德亮.黎加厚博士谈教育信息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2]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S].

【作者简介】黄自燕(1981— ),女,广西藤县人,梧州市卫生学校讲师。

(责编 江月阳)

作者:黄自燕

上一篇:美术欣赏教学方法研究论文下一篇:提高产品质量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