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动力管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通过观察与研究发现,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常见问题有: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和动手实验的机会减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消退,教师研究化学实验教学呈两极分化状态,新课程有关实验探究的要求没有落到实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化学实验动力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实验动力管理论文 篇1:

中职药剂专业化学实验教学之探索

摘 要: 本文作者讨论了药剂专业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我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探索,认为要重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革新实验教学手段,建立科学的化学实验教学考评体系,优化实验室管理,这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 中职药剂专业 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职药剂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药学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等领域从事药品检验、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中等职业人才。化学(含无机、分析、有机等)作为中职药剂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实验课教学不仅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指出了药剂专业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我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化学实验教学指明了方向。

1.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于药剂专业而言,化学课程无非是掌握与药剂专业有关的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化学原理、方法及其在药学中应用;二是化学实验规范化的操作技能及其在药品生产和检验中应用。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于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应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应用为先”的原则,使学生牢固掌握药剂专业所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注意与相关专业课程衔接。

化学实验课目的要求是:“熟练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尝试在药剂专业中应用和创新”。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现有的化学实验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今药剂人才培养的需要。其突出表现为:重理论、轻实验,实验课多为理论课所附带的一些验证性实验,与化学学科的衔接还可以,但与专业联系很不紧密;实验内容不够合理,实验课时不足,实验室仪器和条件落后,这些都严重影响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方法、考核形式和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符合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有些学生思想松懈,对化学实验没引起足够重视,表现为实验缺席多,实验预习不认真、不充分,没有书写预习报告,对实验预期目的和要求达不到标准。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和职业能力。

2.探索与实践

2.1整合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中国药典,创建实验新体系。

为了让化学真正成为剂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让化学实验能真正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避免无机、分析、有机实验某些内容重复,我们对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把无机、分析、有机实验整合并为《基础化学实验》,以“化学知识在药品生产和检验中的应用”为主线,以化学基本操作和分析方法为主体,结合药剂专业的特点,选择一些简单的、学生较为熟悉的药物为实例进行制备和检验,既强调基础,又充分体现化学知识在药剂专业中应用,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学为专业所用,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同时所有实验内容的计量单位、名词术语、仪器和试剂、产品质量标准等都以中国药典为标准规范统一。

2.2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与药剂专业相关的应用性实验。

针对药剂专业的培养目标,把实验课的要求定位在对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常用仪器的掌握上,并将化学基本操作和技能应用于药品生产和检验之中。在选择实验内容时,我们对基本操作与常用仪器安排了数次有代表性的实验训练。在掌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我们以中国药典为蓝本,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药物为实例进行分析和测定,这些实验令学生将所学的分析方法有效地应用到药物检验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把化学实验内容分为两个层次,循序渐进,由单元技能到组合技能、综合性实验技能。

第一层次:基本操作技能。包括:①最基本化学操作技能,涉及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物质的加热与冷却,化学试剂的取用,物质的溶解,试纸的使用,等等。这些操作主要针对学生中学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不足。②分离中的操作技能,涉及过滤、重结晶、萃取、蒸馏与分馏、干燥等基本专门性单一操作。这些操作都是药物制备、产物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操作技能。③定量分析中的基本操作,涉及天平称量,滴定管、移液管及容量瓶的正确使用和滴定基本操作,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等等。这些操作都是药品检验工作中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第二层次:应用性操作技能。在第一层次专门性单一操作训练的基础上,学习有关药物的制备,掌握加热回流、合成操作、分离操作与药物含量测定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巩固药品检验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技能,树立正确的“量”的概念。第一、第二层次实验主要在常规化学实验课完成。

最后我们还设计了基本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方案,并对基本操作技能设计量化评分标准,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进行全面考核和综合评价。

2.3强化化学实验考核,量化评分标准,建立科学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

2.3.1加强平时考核,建立化学实验档案。

在实验室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实验实行单人单做,独立完成实验。对每一个实验进行综合考核,以学生的实验态度和实际操作情况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平时考核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30%,记入学生的实验总成绩,并建立实验档案。平时成绩从预习报告、课堂提问、操作技能、实验结果、实验态度、纪律和卫生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

2.3.2要求学生认真规范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分析、表达、总结实验结果的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装置与药品,实验条件与操作步骤,实验现象与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讨论,以及参考文献,等等。实验报告要求版面整洁,思路清晰,书写完整,不得抄袭,及时上交。对实验报告内容各项量化考核,实验报告成绩占学期实验总成绩的20%。

2.3.3强化期末基本操作考核。

每学期末进行期末考核,有时安排在实训中考核。考核分为笔试和操作两部分,其中笔试占30%,实验操作占70%。期末考核成绩占学期实验总成绩50%。根据化学实验课的基本要求和实际完成实验的情况,确定考试内容,设计、选择化学实验的考试题。考试题可分为答辩题和操作题两种类型:答辩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操作题侧重考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对常规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准确度,等等。操作题主要是某些已做过的实验或其中部分操作内容,例如:天平称量,滴定操作,移液管的使用,容量瓶的定容操作,沉淀的过滤、洗涤和转移,等等。对每项操作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并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2.4优化实验室管理。

建设高标准实验室和优化实验室管理是实施化学实验改革的重要保证。化学实验教学具有学生人数多,班级多,课时紧,实验内容多,实验室与实验设备有限等特点。我们建立实验项目管理档案,将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玻璃仪器和实验试剂统一管理,按需调配,实现硬件资源共享;仪器设备跟踪管理,确保了仪器设备的有序、高效运行;建立每台仪器的使用档案,其主要包括仪器性能、技术参数、使用状态、故障排除等信息。确保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条件。

几年来,随着化学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我校化学实验利用有限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提高了实验质量和教学效率。

2.5制作化学实验操作多媒体课件。

一些常用仪器如酸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仪器的操作步骤繁琐,且仪器数量少,学生在短时间内较难掌握,教师指导学生工作量太大;一些基本操作如化学基本操作、滴定分析仪器的使用和滴定操作等,学生开始学在短时间内难以规范化操作,教师演示实验工作量大。我们制作常用仪器,正确使用教学课件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多媒体课件,供学生在课前浏览,重复观看、模仿,使仪器构造和操作技能不再抽象,使学生对基本操作规范有深刻的认识,这样为实验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节省了实验室资源,减少了教师演示工作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前景与展望

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要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大胆设想、尝试和创新。

对于新化学实验体系,将无机、分析、有机实验整合,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创新性实验,这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但各实验内容之间如何合理科学地融合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实验考核作为中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始终贯穿于实验教与学的全过程。它不但要考核学生的实验结论,而且要对学生的实验能力、个性品质和科学素养等作客观评价。而实验能力、个性品质和科学素养等考核指标难于量化,一直是实验教学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实验考核作为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最有效教学环节之一,集思广益,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模式和标准,值得兄弟院校共同探索。

多媒体教学在我校化学理论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教学效果良好。但是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相对滞后,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实验室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技术全面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肯定为期不远。

参考文献:

[1]吴萍等.高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12):30-32.

[2]申欣等.论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8):32-34.

作者:杨经儒

化学实验动力管理论文 篇2: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通过观察与研究发现,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常见问题有: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和动手实验的机会减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消退,教师研究化学实验教学呈两极分化状态,新课程有关实验探究的要求没有落到实处。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统一师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统筹兼顾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和家庭实验,优化实验教学流程,提高化学教师研究性学习能力等。

关键词:课程标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1 引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化学实验为基础”仍然是当代化学科学的最本质特征。化学实验既是研究化学科学的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科学的方法,更是化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这也是现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作为基本理念的重要原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我们描绘的高中化学教育的蓝图是美好的,提出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是合理的,但在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实际困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地位和质量的下降是其重要原因之一。高中化学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化学实验教学对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具有直接且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就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做一些探讨。

2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虽然不同高中学校在实验室、实验设备、实验器材、实验药品、实验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异,但随着国家、地方经济的发展,各高中学校的实验条件都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基本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此处不再赘述。下面结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际,从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过程等角度,对影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实验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作一简单梳理。

2.1 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减少,学习化学的兴趣下降相对于新课程改革,各地的高考模式改革相对滞后,应试教育观念对各学科的教学工作的制约作用依旧十分明显。

2.2 教师实验教学研究两极分化,部分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相关期刊的研究发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对实验教学研究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化学实验,并大力提倡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许多一线化学教师也积极地投入到实验教学的创新和研究之中,而且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在许多的公开课、观摩课和评优课上,开课教师都非常重视实验教学,有关实验的改进和创新经常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很多教师将实验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近几年,在《化学教学》、《化学教育》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中学化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化学实验的文章的数量和质量较以前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上动力不足,若不是为了职称评定,很少参与包括实验教学在内的相关研究。很多教师没有研读有关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方面文章的兴趣和习惯,对改进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发表实验教学及其研究的文章也只是少数教师的行为。

2.3 新教材实验内容不够完善,难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

比较新课标与旧大纲高中化学教科书(以人教版为例,下同)关于实验的安排发现,新课标教科书的实验内容还有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首先,新课标教科书较旧大纲教科书选编的实验数目明显减少。旧大纲教科书选编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数目总计为 132 个,虽然新课标教科书选编的实验(包括实验和科学探究)数目总计为 146 个,但这 146 个实验分布在 8 个模块中,而选择化学专业的学生一般也只要求选学其中 5 个模块,以学生选择化学 1、化学 2、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为例,这些模块中选编的化学实验数目共为 98 个,比旧大纲教科书的 132 个实验少了34 个,减少了约四分之一。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为了解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这些问题,我们要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教师参与实验教学研究;提高师生对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并对实验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与开发(包括实验的改进、创新、重新组合等)。在协调好教师、学生、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同时,处理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和家庭实验之间的关系。

3.1 统一师生对高中化学实验的认识

师生对化学实验功能与价值的认识影响着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为此应帮助教师和学生达成如下共识:化学实验不仅在智育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而且在德育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哲学思想,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性格等;同时在美育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特色,协调好化学实验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的关系,努力开创高中化学教学与实验教学双赢的局面。

3.2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当前高中化学教学时间大为缩短的情况下,有无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直接关系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乃至高中化学教学的成败。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制定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计划时,首先应考虑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需要、课时情况;其次应了解学校实验条件、各年级学生实验水平和年龄特征;再次,由于现行的教材没有明确哪些作为演示实验、哪些作为分组实验,制定计划时,应在参照旧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和家庭实验的特点与功能,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进行合理分类;最后,在统筹兼顾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补充的实验、常规实验、微型实验、创新实验等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化学教学计划和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3.3 提高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能力对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和研究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规定的我国从小学到高中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体现在现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就是“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指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就必须具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具有很好的探究性,教师应适时地将有关问题转化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指导并参与学生的研究,在使学生获得研究体验、了解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的同时,也为教师自身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升及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8.

[2] 杨先昌,廖可珍,施志毅 .化学教育学 [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282~318.

作者:王平安

化学实验动力管理论文 篇3:

新课改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创新

【摘 要】化学实验课程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理论知识的依托,是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点。本文就高中化学实验课程在新课改背景下创新的几个原则,创新实施过程的几种方法以及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创新提出见解。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化学 实验创新

化学在整个高中课程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化学实验教学又是整个化学课程的重点。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创新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对整个高中课程教学的改革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型实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研究能力,如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课外实验能力。通过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原则

在创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时,首先应当注重探究的关键原则。化学实验的主体教学是要以学生的思维为起点进行教学,这样去引导和启发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多加思考和勤于实践,才能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解化学理论知识。新课改后的教材实验部分也更加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其次我们应该注意简明其中的这些原则,实验的实践和教学都应该适当的注重操作的简便程度,尽量用最简单有效的实验方法来得出实验最后所要的结果。如果实验过程需要的仪器数量过多或者实验操作过程太过于繁琐,不仅浪费学生和教师的时间,教学效果也收效甚微。第三原则是注重直观,教师应引导学生采取最为方便的操作,结论导出直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尽量让实验效果显著。如果直观原则和简明原则相互冲突,我们要以直观原则为主。第四是成功的原则,实验的设计应当让学生能亲自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准确的分析出实验结论,验证化学性质。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和实践得出准确的结论,能大大激励学生的信心,提高化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更加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第五是环保原则,化学实验所用的实验试剂往往具有污染性,乱放乱倒很容易引起污染,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全面考虑到此类问题,将实验废液集中处理,培养学生实验安全意识等,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例如,化学课本教材上有一个用浓硫酸和铜片反应的化学教学实验,这个化学反应实验的弊端是非常明显的:在教学实验结束之后,还没有出现反应的铜片会和浓硫酸继续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的过程当中生成了一种叫二氧化硫的有毒气体,这样导致药品的浪费而且环境还被污染了。教材后来对该实验进行了修改:把铜片置换成铜丝,把胶塞的一侧挖出一个凹槽,以便让铜丝可以从凹槽的地方伸出来。化学反应结束以后,只要把铜丝小心地拿出液体表面,其化学实验的反应就会马上停止。之后,我们在进行实际的化学实验操作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胶塞上的凹槽大小我们并不好把握,而且铜丝也相对较为柔软,穿过胶塞后密闭效果并不理想,这样就会导致反应出来的气体不足,这样化学实验的现象就不够明显了。

而笔者在给学生演示这个实验时利用一5ml的注射器做出了改进:

1.把大试管换成具支试管,让支管导出气体来。

2.使用单孔胶塞,把5ml的注射器插入胶塞。

3.把一段细铜丝系在注射器的柱塞末端上,并且把一段螺旋状的粗铜丝系在细铜丝的另一端上,用来反应。

4.反应过程中,把注射器柱塞推动,让粗铜丝浸入液面,从而发生反应。

5.反应结束后,拉出注射器柱塞,让铜丝分离出液体,反应便立刻停止。

这样改进后的优点有:

1.气密性很好

因为5ml的注射器刚好与我们平时用的玻璃管的粗细大小是相同的,插入单孔胶塞时,能够保证气密性。

2.节约了药品,减少了污染

使用推拉柱塞能够控制铜丝,该实验做到了自我操纵反应,做到了收放自如。

3.操作简单方便,效果也明显。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目前的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教学内容存在一些不足,如许多人为因素或客观条件使得实验的结果不太理想,化学实验的总体成功率较低;实验试剂的污染性容易对实验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即实验的安全性有待提高;实验现象表现不够明显,重点不够突出导致实验的直观效果较差;实验过程中药品的用量和实验装置管理不规范,实验操作较为繁琐等,这些原因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使得学生无法提高自身的化学实验创新意识。基于以上的不足,笔者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提出以下观点:

首先,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创新时可考虑使用借鉴的这种方式,借鉴一些已经成功的实验的经验和实验方法,或者可以利用其他的一些与学科相关的先进技术来进行化学实验的深入探究。其次是组合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时可尝试将不同的阶段分离出来,形成许多个独立的方案,然后再进行重新的组合,得出一套全新化学实验教学方案。再者,就是使用添加的方法,可以尝试在过去的固定实验方案里加入一个独立的新环节,以完善和改进实验。最后是减少方法,与添加方法相反,减少方法是在固定的实验方案里减少实验环节,以达到精简实验过程,突出实验的重点,使得实验现象和结果更加直观的目的。

例如:在有的化学课本教材中,关于钠的燃烧的实验,是用蒸发皿或坩埚进行操作的。但是这样做会因为使用的仪器的局限性,导致学生观察不了钠块熔化的全部过程,也不容易观察到燃烧的现象和所产生的物品。而有的化学课本教材中,是使用石棉网进行这个实验的,虽然这样做因为学生和仪器在同一视觉平面上,所以学生能够观察到这个实验的现象以及所产物的颜色,但是,石棉网会在这个实验中被烧毁,从而导致不能循环利用,这样耗损太大,不够环保。这时,教师应该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良。可用一块硬的铁片替换石棉网,用铁夹把铁皮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已经吸干煤油的钠放在硬铁片上,接着用酒精灯放在铁皮下边进行加热,这样不用多久,学生就能够看到钠块被融化了,钠块会剧烈地燃烧起来,它的火焰是黄色的,产物也看得比较清晰,呈淡黄色。该实验这样改善后,因为铁片的导热性好,所以实验反应的时间很短。而用过的铁片也能再次使用,只要用清水清洗就行了,还有烧黑的地方,只要用砂纸打磨,铁片不会损坏,清理完后还是焕然一新,能够重复使用。这样的实验改进,把实验的成本节约了,实验的时间缩短了,而且实验的直观性也增强了。

三、高中的化学实验教学要注重实验过程的创新

1.实验的过程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对某事物感兴趣是学生学习和推动的原动力,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加轻松地形成化学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起始要设计一个富有趣味性的开头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热情,而不应着急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可采取指导教师进行实验的演示操作来导入学习的方法,本节课程学生需要了解的实验内容和掌握的相关知识点。比如在向学生介绍三价铁离子化学性质时,教师在讲解时先通过演示一个相关的实验,以便调动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我们先把萝卜放到硫氰化钾的液体当中浸泡一段时间,把萝卜取出后再用蘸有三氯化铁的小刀切入到萝卜里面,就会看到萝卜流出红色液体的现象,就像流血了一样。通过这个课前小实验的演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急于了解实验的内容,还能让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和记忆三价铁离子的检验方式。

2.实验的过程应该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在目前的高中化学教材当中存在着很多验证性的一些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是被动接受实验结果,因此不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这类实验课程时可以尝试将其改为探究性实验,指导教师尽量去引导学生用一定的知识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套化学实验方案去探究和解决问题。如在进行铁与化合物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时,教师可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介绍铁的发现、在生产和生活当中应该怎么防止被腐蚀,然后再向学生提出这个实验要深入探究的一些问题:铁的生锈是什么导致的;在铁的化合物当中哪些是具有氧化性的,哪些又具有还原性,哪些两者都有等,引导学生开展实验的深入探究。

化学的实验教学课程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他们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必须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使得化学实验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探究性实验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大胆假设、独立表达,以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宗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1(07)

[2]许荣辉.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05)

(责编 罗汝君)

作者:刘田玉

上一篇:化学教学文化素养论文下一篇:高校创业教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