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2022-07-03

[摘要]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深化与拓展,不同类型高校的创业教育也有差异。文章借鉴发达国家一流大学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结合我国理工科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际,深入分析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探索我国具有理工科优势的大学创业教育模式。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篇1:

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摘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需要。文章在分析当前理工科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强化创业意识启蒙、明确创业教育目标、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及健全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等多维度分析了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完善,进而提出创业教育实践应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分阶段和个性化推进的建议。

[关键词]理工科高校 创业教育 创业意识 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罗勇(1972- ),男,湖北宜都人,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南京 21009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南京理工大学教育教改资助项目“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NUST 2013JYJG-A-4)和2013年度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题“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力研究”(项目编号:NUST 2013CY-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从而将创业能力培养提升到国家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看作与高等教育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培养同等重要的第三大核心任务。

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破解当前社会存在的“就业难”问题的要求。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创业现象日渐普遍并被社会所认同,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运而生。创业教育不仅符合当今社会、时代的发展潮流和趋势,而且能够有力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第二,创业和创新在本质上是相互关联和互相促进的。创新的重要载体之一就是创业,创业的先导和基础是创新,创新的水平往往决定创业的成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随着高校的创业教育工作的进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项工作极大地强化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第三,当前我国正处于就业形势严峻的阶段,人才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高等院校良好的创业教育将促使大学生创业渐成气候,会大大缓解“就业难”的严峻形势。

二、当前理工科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启蒙不充分。大学生创业是社会和经济的热点问题,然而一个大学生是否会创业、创业的方式等都要受其创业意识的影响,创业意识或精神的培育则是创业实践的起点。①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首要工作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在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工作中,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内涵和结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形成统一的结论和观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启蒙不够充分,已经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瓶颈,限制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纵深发展。

2.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困境下,绝大部分高校对于创业教育内涵和外延存在偏差和误区,往往将创业教育直接等同于教育学生开办企业,过分注重填鸭式的创业教育课堂和创业技能训练以及创业知识传授,重术轻道,扭曲了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在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考核的压力下,不少理工科高校的创业教育蜕变为“创业知识教育”或“创业技能教育”。

3.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科学。创业教育的目标追求应在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中有所实现,在培育创业精神的同时,应注意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培养。当前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主要有两方面的不足:一是由于学科地位的边缘化,多数高校并没有给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足够的重视;二是创业教育课程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4.创业教育支撑体系不健全。良好的创业环境对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创业教育目前缺乏有力的扶持政策;创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不健全;创业融资面临较大困难;缺乏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多数高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培养目标、激励导向、评价体系都未能向创业素质培养倾斜,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

三、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笔者结合南京理工大学的就业创业教育实践,着重围绕理工科高校的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启蒙、创业教育目标设定、创业教育课程重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评估四个主要问题,探索出一套切合理工科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一体两翼三平台”)。

1.强化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启蒙。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和创业世界观等心理因素,即我们所说的“创业意识”。②在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的初始,应着重针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的启蒙。首先,从实践层面来看,通过开展创业讲座、科研立项、模拟创业比赛和参加以“挑战杯”大赛为龙头的创新创业教育等活动,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其次,从制度层面来看,要不断完善创业教育管理模式和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南京理工大学遵循突出重点、鼓励交叉和分类指导的原则,以优势的经管和社科为支撑,以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载体,促进各学科交叉融合的创业项目培育,构建了一个理、工、经、管、法相互支撑且结构合理的具有理工科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最后,从物质保障角度来看,要搭建有效的实践平台,提供相应的资金、场所,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2.明确创业教育目标定位。高校通过短期的创业教育造就大批学生“企业家”或学生企业的想法既不现实也不可行。创业教育的本质应是注重创业创新精神的培养,创业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应是立足于学生的学科背景,强化培育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以及开拓精神,注重培养学生在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中的从业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敢于尝试的精神。

高校应始终明确将创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定位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具备创业能力的新型实用型人才。换言之,以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为主体(“一体”),以浓郁的创业氛围感染学生,以高层次的创业平台锻炼学生,以系统的创业知识武装学生。坚持“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教育特色,坚持意识、知识、能力相统一的教育道路,培育学生形成务实、科学的创业意识、创业理念以及创业潜力,从而培养和造就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

3.重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创业活动的本质来看,创业是一项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也是一项全面体现创业者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活动。③一方面,要合理完善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课程设置着重在内容上体现综合性,结合理工科专业特点,加强人文经管等综合性课程的开设。科学化设置教学环节,探索一套符合理工科学生特点的创业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务实的创业意识、创业理念以及创业潜力。在形式上要体现多样化,创业教育课程可采取专题式讲座、体验式模拟、案例式讨论等多种形式,注重教育与实践并行。另一方面,要加强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提高创业教育课程的质量。一是针对讲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力度;二是邀请校外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弥补校内专职教师在创业实践中的经验空白;三是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办公室,从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鼓励教师投入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来。

4.健全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第一,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创业实践平台。通过整合校内、校外企业的资源以及政府和机构的扶持制度,共同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是促进创业教育的首要保障。南京理工大学依托学校工程训练中心,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根据理工科不同学科专业特点设立了多个专业工作室,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技能培训,提供资金支持、专业指导以及跟踪服务。根据区域规划、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与省市、县人才中心、高新园区等共建校外创业实践基地。第二,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资助服务水平。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需要投入资金用于前期教育,在学生进入创业实践阶段时应逐步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的经费投入和指导服务。学校应投入大量资金构建创业实践载体和平台,进行“创业教育示范学院”建设,完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第三,创办孵化平台,助力学生成功创业。南京理工大学依托政府和学校资源成立三大创业孵化平台(“三平台”),即在校内成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在学校科技园成立大学生创业园,与所在区政府共同投资建立“南京紫金常春藤大学生创业园”。学生进入孵化园和创业园后可以获得企业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和免息贷款、免费的专家指导以及当地政府在财税方面的优惠政策,从而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有利的条件保障。

四、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实践的若干思考

1.力求创业教育要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推进理工科创业教育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辩证关系。创业教育不是专业教育外的新内容,而是专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是专业教育的时代要求和时代内容。④要将创业教育理念渗透、融合到专业教育过程中,对帮助当代大学生积极树立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业的综合能力、完善理工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2.遵循系统化、分阶段的教育规律,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创业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完善有其内在阶段性特点,同时又是一个长期渐进性过程,因而创业教育的开展也必须采取阶段性与过程性相结合的原则。理工科高校既要开展普及性创业教育,又要具备更高层次的专业性创业教育;既要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分别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又要针对创业的不同阶段(创业的准备、初期以及成长阶段)进行差别性的指导。与此同时,高校应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制度,全面评价、考核学生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

3.创业教育要结合高校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个性化”开展。从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来看,创业教育一般都体现并密切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与资源优势,并不存在“理想的最佳模式”,⑤因此,要突出不同类别(层次)高校的各自特色,找准学科优势来个性化开展适合本校实际的创业教育。在构建创业教育模式时,必须“学会恰当地利用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创业教育,鼓励学生树立服务区域经济、努力创业、奋发有为的创业思想”。⑥创业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要积极寻找区域经济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切入点,发挥区域经济和文化区位优势,实践“本土化”的创业教育,明确与本地个性相统一的创业教育目标。

[注释]

①李志,李雪峰,万凤艳.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问卷的初步编制[J].心理学探新,2010(1):85.

②彭刚.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85.

③许强.高校创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探究[J].商情,2010(16):99.

④覃成强,冯艳,于娜.论高校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2013(3):13.

⑤林磊,陶思亮.中美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比较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7):74.

⑥黄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校创业教育创新[J].煤炭高等教育,2011(5):78.

作者:罗勇

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篇2:

关于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深化与拓展,不同类型高校的创业教育也有差异。文章借鉴发达国家一流大学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结合我国理工科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际,深入分析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探索我国具有理工科优势的大学创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理工科 创业教育 模式

[作者简介]高朝鲜(1982- ),男,江苏灌南人,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与创业教育。(江苏 南京 21009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JYB005)、2013年南京理工大学自主科研专项计划项目“高水平大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及成长规律研究”(项目编号:30920130132001)和2013年南京理工大学高教研究课题“南京理工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鼓励创业,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支持青年创业。”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创业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高等学校是实施创业教育的主体,而理工科高校又占全国高校比重超过60%。理工科高等学校有三个特点:第一,理工科学生基础相对较好,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在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等方面有较强的实力。第二,理工科与社会联系密切,有产学研的传统,在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方面优势明显,容易受到市场的青睐,课程也受到市场现实需求的影响。当今的大学科技园正是产学研结合度较好的一种模式。第三,理工科高校与地区发展紧密联系,最知名的当属斯坦福大学和美国的硅谷。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产业化已经与教学、科研、服务、文化传承这四大职能并重。因此,加强对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意义重大。

一、国外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

美国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是基于知识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查显示美国13所研究型大学的理工创业教育经验,可以得出美国一流理工科大学在创业教育模式方面的共同经验:

1.坚持学术性和实用性结合的原则。理工科高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基础和能力,将研究方向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研究就有了针对性,成果也更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美国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条基本指导原则就是:学术性和实用性、企业与高等学校、理论创新和实践培养均紧密结合。”①

2.高科技创业教育模式。当今社会最紧缺的是服务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科技创业教育模式的使命就是把科学研究推广到实践应用中。这种模式的创业教育往往在经济类或者管理类的学院(系)成立创业中心,把全校范围内不同学科背景、不同技术门类的学生吸引过来。这种模式在保证理工科专业优势的同时,也确保了学生创业的针对性。

3.“聚焦模式”和“辐射模式”协调发展。“聚焦模式”是带有精英教育刻痕的创业教育模式,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有机会获得创业教育机会,是专业化的创业教育。“辐射模式”是一种学校层面负责的创业教育模式,不仅为非经管类专业学生提供创业教育,还鼓励教师参与创业。“聚焦模式”和“辐射模式”相结合是美国理工科大学将创业教育和普适的创业教育密切联系的体现。

4.创业教育的开放性和信息化。开放性与信息化是美国理工科大学的普遍经验。开放性是指创业教育要开门办学,体现创业教育从体系设计、实施到评价的全部环节。信息化是将创业教育与其他资源相整合,如政府基金和风险投资、孵化器和创业园科技园、施教者和受教者等,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的全程咨询服务。开放性和信息化使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资源与外界建立了密切联系。

二、我国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的不足

通过数据分析和资料研究,不难发现,当前我国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政府、社会、高等学校已经将创业教育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与此不对应的是,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仍然存在着认识不统一、不到位的现象。很多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最重要的是学好专业知识,将来走上社会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对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本身并不认同。与此同时,在很多高校,创业教育还作为职业发展课的分支,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2.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能满足理工科大学生的需要。不同学科门类的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方式要有区别。“理工科从事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应具备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②当前,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来自专门从事管理类课程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其中的绝大多数教师未曾有过创业的经历,也不懂创业的精髓,部分教师教学方式简单、缺乏教学互动,既降低了学生对创业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非常重要,师资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的成效,只简单地照本宣科不能满足理工科大学生创业的需要。

3.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相对比较薄弱。开展创业活动,理工科大学生多依靠其创新作品,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应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和实践培养”的基本原则。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应占到较大的比重,但由于资金、设备等原因,实践教学往往受到限制。在不同层次的创业计划大赛中,为比赛而比赛的想法占了相当比重,使创业大赛偏离了本来的轨道。同时,应该加强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这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的支持与帮助,但是愿意提供实习机会的企事业单位少之又少,多方互动、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还没有形成。

4.理工科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理工科专业的学院较为繁重,成绩的好坏是决定出国、考研、升学和就业等毕业生出路的主要因素之一。与人文社科类学生相比,理工科大学生将精力大多投放在学习、考试和实验上,没有时间去接触、了解、学习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精神,加上理工科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够,缺乏对社会深入的了解,影响了他们进行创业的原动力。

三、我国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的思考

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应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发挥理工科特长,坚持“创新驱动和实践培养”的基本原则,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持发挥学科特色,将创业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思维和强烈创业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大创业观”,以科技创新带动科技创业,培养产品开发型、技术服务型的创业者和各领域开拓创新的实践者,形成富有理工科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

1.树立创业教育全新理念。创业教育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文化,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还需要大学也成为创业型机构。因此高校要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于学校的重要意义,提高创业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创业教育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上不能急功近利,应立足长远。”③即使学生不能一毕业就创业成功,创业意识的增强、创业能力的提高、创业经验的积累和创业心理的准备对学生来说也是终身受益的。对理工科高校来说,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施通识教育,实行真正的学分制。要注重加强对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组织保障为基础,构建以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为主体,以教育和实践体系为两翼,完善三园创业平台(孵化园、转化园、创业园)。

2.完善创业教育“三段式”模式。通过普惠式、精英式和典型式的三段式教育,达到三个层次的教育目标:普惠式教育是对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普及相关知识,了解基本创业的基本情况;精英式教育对有志向、有能力的学生进行培训,增强其创业技能;典型教育帮助和支持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努力培育创业成功的典型。

3.建立专兼职相结合师资队伍。当前,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来源于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或专职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富有实战经验的导师极为匮乏。应从三个方面加强创业师资建设:(1)将选派创业教育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培养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师相结合,提高创业教育的授课水平和实战化指导水平,还可通过研讨会、创业论坛等活动,引导教师交流经验,取长补短。(2)鼓励专业教师将创业知识和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联习,同时积极鼓励教师自身开展创业实践活动。(3)积极吸纳社会创业教育力量,美国创业教育绝大部分师资来源于社会各领域聘请的创业导师。

4.设立分层次创业教育目标。理工科大学生专而不博,大多对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掌握得非常精确,但是对除专业以外的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他们技术功底深厚,有能力自主开发产品,但是缺乏创业知识和创业意识。应采取“文理工融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机会学习创业知识,为创业夯实基础。

5.开展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要积极组织理工科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学生成立创业俱乐部和创业社团,积极开展创业沙龙和创业典型报告会,丰富学生创业知识,提高学生创业素养。“依托理工科大学科技园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转化基地和创业基地,为进入基地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相关场所,为其解读相关政策并进行辅导,促进大学生以技术创新带动创业。”④

6.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大学生创新和创业的实践基地,将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毕业设计、学科竞赛和社团活动等与大学生创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水平和能力。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组成团队,利用基地先进的设备、优越的条件、高端的平台,帮助大学生体验和实施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开发、产品生产直至包装上市、商业运作等创业活动全过程,为学生创业提供职场环境和实践操作经验。

7.完善创业教育外部环境。“培育高校创业精神的前提和基础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也是衡量一所高校是否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试金石。因此,高等学校应该营造一种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⑤良好的创业教育需要环境和氛围,学校应定期组织参观企业、创业计划大赛、企业家演讲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利用多媒体等方式,传创业知识和创业精神。学校还应积极吸引社会资金,争取大学生创业项目;同时,积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协商,为学生创业提供便利和支持。

[注释]

①刘丽君,李斌,郑焱,等.美国一流大学理工创业教育与我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9(5):50.

②王新林,荣军士.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24):175.

③叶培良,周素玲.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88.

④冯林,吴振宇,孙熹,等.理科大学生课外创新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7(10):86.

⑤沈召前.对教学型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44.

作者:高朝鲜

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论文 篇3:

科学理念引领下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

摘 要 伴随党和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有关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措施,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入推进,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然而,如何将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是现阶段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有关创新创业教育未来长久走向所要重视的。本文尝试从科学理念树立和引领下探究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现从“顶层设计、法治精神、协同推进、服务学生”四个核心理念下引领下寻求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从而有意义于我国创新创业发展,助推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完善。

关键词 科学理念 理工科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路径探究

0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动力”,充分表明了创新在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创业是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充分阐释了创业在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就破解就业问题的重要意义和地位。新时期,众创时代背景给予各个行业和地区提供良好创新创业环境。然而,“创新是重要的,但它不会自发地产生。”①

鉴于“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模式开启以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之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不断开展和深入推进。理工科高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重要组成,承担对于高等人才培养和教育,又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阵地,影响着我国教育体系和教育质量朝向纵深发展。如何更好破解现阶段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及时推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进程,是一个亟需破解的问题。现从理工科高校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科学理念为引领,全面深化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力求有效提升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准。

1 细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

“高校科研具有政府导向特征,学术自由和自治需要提升。”②党和政府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和影响深远的战略部署,为创新创业提供可靠政策方针支持,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研工作能不能搞起来,归根到底是领导班子问题,不把领导班子弄好,谁来执行政策?”③强调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顶层设计上的细化,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在落实中央政策同时,务必结合本区域实际和创新创业特点,有针对推出具体配套方案;社会组织和机构及时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发挥出自身优势和特色,为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提供可靠人才、资金、技术等支撑,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学校要发挥好自身师资优势,出台具体有针对性举措,完善好相关配套措施,形成特色鲜明创新创业体系;学生个人要及时汲取新知识、新经验,综合个人特征和特长,全面把握创新创业提纲挈领,发挥好自己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而,政府、社会、学校、个人层面有关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得以细化和建立健全,整体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显得更加保障有力。

2 弘扬法治精神,推进完善大学创新创业章程建设

“天下大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④强调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弘扬法治精神,就是要求理工科高校務必重视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法治内涵,真正用法治精神作为引领。在弘扬法治精神过程中,一是党和政府务必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立法、执法、司法保障。确保理工科高校有个良好创新创业环境作为支撑,让全面依法治国贯穿到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二是要及时完善理工科高校大学章程建设。“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家庭环境和政策环境还存在着有待改善的地方。”⑤确保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大学章程起草和完善过程中,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三是探索建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理工科高校可以尝试建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以党和政府有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托,以学校有关政策作为辅助,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校层面、教师队伍、课程设计、学生个人发展上起到指导监督作用,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助推法治精神引领下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实施。

3 注重协同推进,加强政府、社会、学校、企业联动

“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早已深入人心,凸显集体伟大力量。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协同推进,不单单是强调集体力量,而是在注重集体力量同时把握好“协商”和“共同”,加强政府、社会、学校、企业联动,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得力推进。

一是中央政府部门深化沟通交流。例如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在保障出台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时,确保做到政策不相悖,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协商、协同出台具体方针政策。二是省、市、县纵向上和横向上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有效出台。一如中央各部委机关一样,在具体制定结合本省、本市、本县层面创新创业政策时,及时深化沟通交流,及时深入群众做调研,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有效出台,为地方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支撑。三是社会组织和机构积极融入。“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⑥社会组织和机构要积极参与到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来,充分发挥好自身优势,利用好高校人才优势,及时将创新创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占领市场竞争先机。四是高校自身协同推进。理工科高校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各部门协调推进,创新创业不是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等几个部门的事情,各部门要凝聚共识,一心一意明确各自责任,为创新创业提供可靠硬软件支撑。五是企业主动参与。企业要发挥好自身优势,主动出击,融入创新创业大潮中去,利用好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造就更多企业效益。

4 坚持服务学生,深化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一个重要构成,肩负对国家后续发展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不断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添人才支持,更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以及人口素质的重要阵营。理工科高校作为高等院校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真正承担起应有职责和使命,在努力提升院校创新发展的同时,必须做好对学生的服务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新。”⑦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提供基本教学和课程知识学习之后,务必注重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育人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等。真正为条件具备的学生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和引导,注重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塑造,从软件和硬件设施上为学生营造好创新创业环境,确保服务学生意识和观念贯彻到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同时,在坚持服务学生理念后,务必深化完善大学生教育评价体系,将创新创业能力及时融入评价体系中,引导、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自主培养,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

5 小结

现阶段,囿于各地方有关创新创业政策制定与党和政府有关政策出台存有时间上不匹配性,以及理工科高校自身特点,创新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问题。但整体而言,理工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便表现出了应有的努力和干劲,取得显著的成果。事实上,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是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因而,为更好确保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预期成效,必须在科学理念引领下,依托“互联网+”行动计划战略,以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用细化顶层设计、弘扬法治精神、注重协同推进、坚持服务学生的理念,全面深化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充分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先进经验或模式,从而确保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序有效实施,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两个一百年目标”作出积极努力和贡献。

注释

① 约翰·贝赞特(John Bessant)等著,牛芳等译.创新与创业管理(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7.

② 黄亚生等.MIT创新课:麻省理工模式对中国创新创业的啟迪[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63.

③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3.

④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717;850.

⑤ 钟汝能.转型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J].学术探索,2015(4):153.

⑦ 邱柏生等.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290.

作者:张威

上一篇:生成性教学大学体育论文下一篇: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