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品牌价值设计管理论文

2022-04-22

摘要:探讨荣盛集团房地产开发及其成本控制现状,分析荣盛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从市场调研、投资决策、成本策划、工程设计、招投标、工程造价与建筑施工成本控制、施工安全、资金管控与结算管理等方面,探索荣盛集团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的主要对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酒店品牌价值设计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酒店品牌价值设计管理论文 篇1:

设计辨识度

话题背景

在业内,评判一位设计师是否成功,有一半以上的决定因素在于审视其能否形成独特的设计审美风格。就譬如在国内,言简约主义必提梁志天,新东方风格的领军者则非邱德光莫属。当然,这所谓的审美风格是与设计师的审美修养、设计理念、设计经营的品牌运作等要素密切相关。这些要素互相观照,互相渗透,聚焦在一起共同呈现出某一设计师或某一设计机构对设计业态的理解。

然而,在国内,如何对设计风格进行合理的定义一直存在纷争。从前几年新东方主义的兴起,引发了一股对新东方风格内涵的探讨,风格说喧嚣直上。直到这几年来,随着系统化运作的成熟,风格标签渐渐较少为人们所提及,取而代之的是对“设计辨识度”的研究和探讨。它涵盖的面更广,所涉及的不单单是设计层面,更是掌握了设计管理及品牌运作的命门,通过对输出的设计理念进行细化、重置、再加工,希翼以成熟的设计业态契合甲方的诉求。

在一线城市,设计识别度的意识与运作正在慢慢趋于成熟。反观内陆,设计意识较少被引导,也并未形成系统化、规模化,而辅以的品牌运作也刚刚起步。处在这一区域的设计师们经历着激烈的业内竞争,设计辨识度的确立对他们而言就显得特别关键。本期,我们邀请武汉的一线设计师杨大明先生、赵国华先生、马先锋先生、展双义先生,针对设计辨识度这个主题展开探讨,谈谈他们是如何看待精准定位及市场诉求二者之间的关系,对自身辨识度的建设又会提出哪些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设计别度:多样化的综合呈现

现代装饰:在你们看来,设计辨识度应当涵盖了哪些内涵?其中,设计风格在设计辨识度的范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赵国华:设计识别度就是综合风格或美学的体现,是设计师个人设计理念的具体表现。要说到涵盖哪些方面,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首先我们要定义设计的意义或者说对“设计师个体”的意义有清晰的认识。就我个人的看法,识别度就像一个人的姓名,是外界给的一个代号或称谓,有先天和后天的区别。但是,随着我们的成长,这个称谓也衍生出更多的涵义,比方责任、比方捍卫,比方突破。那么换到我们这个话题——设计识别度,可以是以一个设计单位的形式出现,指向的是企业业务所涵盖的范畴;也可以是以设计师个人为单位,体现在个人的设计作品,以及在同行设计师当中的口碑形象。但不管是哪一种,都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识别度代表的不仅仅是公司或个人的名气,还是企业个性、定位等综合竞争力的体现。

杨大明:实际上,设计师在业内做久了以后,无论在业内业外,肯定会被赋予一种符号特征,在设计上也会呈现出一定的设计倾向性。一方面表现在设计领域,有的设计师偏重房地产,有的偏重商场,这是识别度在设计领域内的反映;另一方面就是设计风格和手法的差异,它可明显看出个人的烙印,个人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以及综合素质的不同。设计师在业内做到最后就是做修养,做设计以外的东西。像贝聿铭把“美秀美术馆”做成了中国诗歌境界里豁然开朗的“桃花源”,相当于将中国一篇很优美的诗文演绎成现实版。要出作品,要得到客户的认同,就要多学习,多充电,这也是近几年来我常常出去多看、多想的原因。

马先锋:设计的辨识度主要体现为设计师对美学的理解。一方面,设计师形成自己的美学修养需要很多的沉淀,而且设计作品是与美学标准相关联的,你在做作品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把所学所想反映到作品中,形成气场,这就是辨识度。另一方面,特别是商业、公共空间等大型项目,业主对你有了解,与你有共同的语言,才会放手让你去做。

展双义:拿文字来打个比方,一个个的字组成词即可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相当于设计师通过对自己生活阅历的锤炼,将每个片段的经历串联起来,从而形成自身的辨识度。而这个定律放到单个设计公司辨识度的形成上也是同样适用的。

工作室模式VS“生产线”集成化运作

现代装饰:很多企业都是以主创设计师的名字来命名的,以此提高设计辨识度,对这种突出个人色彩、强调个人核心地位的模式,大家是怎么看待的?

赵国华:国内外的设计公司挺多是以设计师的名字命名的。但我觉得从内心来讲,设计还是集体的,所以我不太敢把自己的名字用上去。当然这不光是设计理念不同,主要是观念不一样。如果你的公司可能有一个人是核心,有主见,能掌控,那就可以这样去尝试。

杨大明:就我的观察,设计师是最不擅长管理的一群人。我们公司刚成立之初,规模不大,平下有几个助理,接几个单,觉得还行。但一旦做到一定规模,需要找设计团队,涉及到团队管理,就变得很棘手。我们很希望能与懂管理的人合作。另外,有时候越有名越脱不了身,就像成名的主治大夫,病患认准他主刀了,排着长队也要等着他亲自操作。我们也很困惑,希望能吸纳国际设计团队的管理方法,解决凡事都要个人亲力亲为的弊端。

另外。在我看来,由于设计是很个体的事,如同绘画艺术,大到建筑,小到产品,是带有个人的色彩,就是所谓的识别性的问题。企业名称是以个人名义还是其他名字命名,并不需要太深入探讨,可能在命名时,不同的创办人有他们不同的想法,有的只是希望找富有寓意的名字而已。

赵国华:设计这个行业,从本身来讲,做大的比较少,这也是设计公司会形成以名字命名的某一方面的原因。设计行业会形成一种风格,会走一种路线,或者在客户的层面,或者又是取决于商场的层而,但国内外在解决途径上是不一样的。据我所知,国际上的很多设计公司,做的设计就是生产,必须按照生产线来。比如做软件这块,有统一标准,很难有个人的主张。

杨大明:我们是工作室,赵总刚刚谈的国外设计公司则是正规的,所做的作品也是国际品牌,借鉴了国际化的管理手法;对大项目的吞吐量很强,甲方去他们公司一考察,就会选择跟他们合作。设计是蛮个性化的东西,有的人做一辈子工作室,也有的人从做图做起,做成一年产值几千亿的产业化企业。现在是多元化的社会,你在业内立住脚有立住脚的道理,把工作室做得很有特色就可以了。设计人算是搞艺术的,应该是很休闲的,一个家一个法,没有法是定论的。我就几个人,每天做几个单,以工作室的运作方式能够舒服地生存下去就很OK了。

马先锋:我觉得现在问题的关键在效率,我一直不太认为设计是艺术,我倒觉得更多的应该是服务。特别是我们公司做了一些商业项目之后,开始慢慢去研究这个行业——怎么样让客户赚到钱?譬如设计一干平方米的餐厅。厨房设计要占多少的比例才适宜。

这个效率还体现在公司的结构组成上,并不是每个项目都是完整的,我们都是将项目切分成块,画图的画图,测量的测量,而不是由一位设计师独立完成所有的事。也就是说,我所谓的效率就是各司其职,不用所有人都去管所有的事,当项目介入到软装阶段自然有软装部的人去专职处理。

好的品牌运作对辨识度是一个提升

现代装饰:一线城市的设计公司,现在很注重整体品牌运作,他们大都借由品牌的整体输出形成辨识度高的公司品牌价值,那么,在内陆城市的武汉,设计公司的品牌运作是处于怎样的现状?与一线城市相比,存在哪些差距?

赵国华:作为市场化运作的公司。武汉设计好象更多跟艺术放在一起,更多偏重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品牌运作是武汉设计圈比较少关注,也是武汉漫计师不善于处理的一个方面。

杨大明:我们公司的品牌运作也才刚起步。现今,品牌慢慢形成,像深圳这些一线城市已经到了注重包装的阶段,每位设计师、每个设计机构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风格定位进行整体宣传。武汉作为省会城市,业务量大,但是设计输出以及名气确实不符合这个城市的形象。但作为本土设计师而言,我又是比较自豪的。包括甲方,也认为武汉设计师是“唯楚有才”,但就是太缺乏包装,缺少形象推广了。城市的发展,设计师行业的体系健全,我相信武汉必有一席之地。

马先锋:就我们公司来讲,不同的阶段做法是不一样,现阶段我们会集中出版一些作品,然后参加一些大赛,毕竟参赛及出版所需投入的费用不高,比较符合我们现阶段的品牌包装策略。现代装饰:外来的一线设计单位在武汉抢滩的现象是否严重?在竞争面前,武汉设计师要赢得优势,最大的PK点是什么?

赵国华:这个问题在全国来说应该都是差不多的。目前哪个城市不是在大建设、大投资,哪个城市不是有众多的设计项目在启动?那么,真正决定设计归属的应该还是在市场、在甲方。这些就要综合来考虑,上面我们提到的为企业识别度所做的努力即是加大企业竞争力很关键的一环。

杨大明:实际上我们也希望包装,但对于我们这个区域来说,我们更多的是一种作坊式的运作模式,不敢做得太多。

马先锋:我们承接的项目,样板房很多,酒店也比较多,同时,我们也在外地接项目做。就外地设计公司的进驻而言,我觉得也是一种交流,不存在抵触。

现代装饰:与甲方在谈项目合作从招投标到最后中标,很多要素决定着甲方的决策,但显著的设计辨识度能否带来一定的裨益?当碰到比你的品牌输出更完备的竞争对手时,又当如何有限的条件下“反败为胜”做出更有利于自己的对策?杨大明:这个我们也遇到过,我觉得主要靠作品,比方说我们有一个案例,甲方为了慎重起见,采取海选,先是10家,淘汰2家,然后再选再淘汰几家,最后甲方负责人说,以前觉得好的作品都在北上广深,在国外,没想到武汉还是有好的。即便把武汉我们这十几位设计师与其他城市相比,也是不一般的。这也是需要我们静下心去思索的。

马先锋:在当下,我觉得武汉最需要整体出现,通过抱团的方式增强武汉设计圈的整体影响力。

驾驭企业管理,要兼顾感性与理性

现代装饰:设计管理也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定义可延伸为:设计业态范畴内的管理,设计理念指引下的科学管理,它对室内设计的影响不可谓不大,设计机构的主持人在掌控设计的同时,如何进行科学管理,达到最佳的结合?

赵国华:我发现,在设计业内,很多东西我们都不太知道,但却对这种现状已然习惯。去年我们前往意大利工作,待了一个多月。意大利米兰设计院是很著名的,跟院里的教授们一起做设计不能仅凭感性,还要借助很强的逻辑思辨和分析。由于我们本身是学画画的,对视觉特别重视,但米兰设计院的教授却非常注重分析,不厌其烦地将分析进行表格化处理。譬如涉及到灯光的方面,他们会逐项分析灯光应该做成什么样的造型,选用什么样的材料,进而完成最后的设计。在这点上,给我感触最多,也是我觉得最具差异之处。

马先锋:国外的教授一般在外都会承接项目,他们做设计也都是一边考虑商业运作,一边进行设计的,不可能仅仅为了单纯的研究。

赵国华:是的,我们做的这个工作也是在研究,不断地总结。而且,这个工作既有理性又有感性。我是偏感性多,我不想理就不理,想理,就是吵了以后还要想,这跟谈恋爱差不多。尤其是设计的前端,若你能很好地规范自己的理性部分,可以跟客户贴得更近些。当然,到底是要理性还是要感性,是分阶段的。

马先锋:这个项目给你是感性,做的时候必须要理性。家装的管理模式不一样,要从头到尾保持一个激情。一个很好的工作态度很难。在一个公司的运作中,我可能仅仅是其中的某一个零部件,创业则还要加入其他的部件,一旦确立了工作模式,时间长了就慢慢习惯了,再让你去改真的很难。赵国华:作为公司的引领者,就是要具有驾驭理性与感性的转换能力。

杨大明:我目前最渴望的,也最头疼的事是管理。武汉乃至全国很多的设计公司都没有真正的管理,更多的是带有亲情式的管理体制,或者老师傅带学徒的旧式学徒制。像我之前带的很多设计师,学成之后都单干了。

马先锋:如果是做设计,我一个人就OK了,但是如果我只是团队的一个零件,那我出来创业就得找其他的设计师来组建团队。我现在将项目内容全打散,我们公司的设计师到别的公司是做不了的。在座的设计师都是朋友,是前辈,多跟他们交流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慢慢学他们的优点,完成对公司管理的进一步规范。

杨大明:马总所提的项目内容分开也可能产生其他的问题,比如就可能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如果项目出了问题,可以说是量房子没量好,或者是设计图的没设计好。这些问题还都得再细化!

酒店品牌价值设计管理论文 篇2:

荣盛集团房地产成本控制问题探讨

摘 要:探讨荣盛集团房地产开发及其成本控制现状,分析荣盛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从市场调研、投资决策、成本策划、工程设计、招投标、工程造价与建筑施工成本控制、施工安全、资金管控与结算管理等方面,探索荣盛集团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荣盛集团;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

一、荣盛集团房地产开发及成本控制现状

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荣盛集团”,成立于1996年,现注册资金为38.2亿元。长期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中等城市房地产开发事业,始终坚持专业化经营与高档产品品质理念。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集建筑设计、商品住宅开发、物业经营与酒店管理为一体的、具有国家一级开发资质、甲级设计资质的大型综合房地产企业集团。2007年8月,荣盛集团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进而成为河北省首家通过IPO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借助于良好的市场环境与历史机遇,公司以房地产为核心,开始向金融、酒店、设计等方面全面拓展,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截至2012年底,荣盛集团总资产增加到400多亿元,其中净资产100亿元。此外,还拥有土地储备即潜在可开发面积2 000多万平方米。到2015年底,荣盛集团总资产进一步增加到1 028亿元,拥有土地储备2 300多万平方米,业务范围扩展至辽宁、内蒙古、山东、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等十多个省市区,开发项目140多个。2005年,企业销售额、销售面积跃居房地产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品牌价值估值45.68亿元。2012年开始销售额稳步进入TOP20强,销售面积进入TOP15强,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加强。2015年,荣盛集团已在25个城市建立分(子)公司,拥有土地储备总量1 900 万平米,项目总数130余个,在售项目总数为96个。2015年末注册资本为43.48亿元,是基期的3倍;总资产1 028亿元,是基期的近5倍。五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86亿元、回款1 024亿元、利润122亿元,分别是“三五”时期的6倍、4.8倍和3.6倍。荣膺“2015年中国房地产百强开发企业榜”第18位、“2015年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综合实力TOP10”第8位、“2015年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财富创造能力 TOP10”第5位等多项荣誉,建立了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和地位。

近年来,荣盛房地产公司项目建设始终坚持“好、快、省”的原则,科学管控工程进度,不断提高质量意识,规范预算、结算,强化成本管理,项目开发进展顺利。

第一,公司对材料采购实行预算控制。公司经理根据计划批准材料认质单位后,由项目工程部施工组负责统计项目工程所需材料的种类与数量,将其预算上报财务部后,财务部负责对项目材料设备进行定价复核。第二,公司对现行材料实行零库存管理,采购组可根据项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购买,然后在项目工地进行现场验货,验收合格后由项目部施工组人员对材料进行签收,并在收货单上签字。第三,工程部施工组在施工前根据实际需要向设备组申请领用设备机械,如果缺少该项设备则可根据使用情况或实际需要向财务部申请购买或租用,待财务部审批通过后,再由设备组进行购买或租用。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水费、电费、仓储费以及施工组办公费用等,主要由施工组在施工结束后按照实际发生额向财务部申报,最后由财务部统一拨付。

二、荣盛集团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在决策阶段,有关对成本控制的观念未能正确树立,结果,成本控制计划书浮于表面、套用模板、不能紧密地联系实际;其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不系统、不可行、不科学;成本控制只是形式化地走过场,项目的可行性评估、预计成本评估、预计盈利评估不准确,导致决策失误,损失惨重。同时,由于成本控制观念的不足,导致荣盛发展没有设立专门的成本控制机构,结果,在决策阶段进行成本控制研究与规划的时候,必然缺乏专业的指导和部门支持。没有一个专门的成本控制部对方案进行把关,直接把各个部门的方案进行简单的拼凑就上交公司领导,很容易造成决策失误,这肯定增加了项目运作及其成本失控的风险。此外,市场调研不充分,也会给项目的后续运行造成一定的风险,进而导致成本失控。

在开发项目的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重技术、轻经济,往往会人为加大工程的安全系数,在公用工程及配套工程上采用大而全的设计,难免会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导致方案的先天不足和成本失控现象的发生。同时,设计方案和现场施工衔接不紧密,也在客观上为成本失控提供了方便。在招投标阶段,工程招标过程不规范,缺乏专业的评标队伍及评价体系,都会导致成本的额外增加。在施工阶段,由于控制机制不严密,成本信息反馈相对滞后,同样会导致成本失控现象的发生。在竣工结算与营销阶段,由于制度不严,执行不力,市场竞争激烈,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生费用超支现象,进而诱发成本的失控。

三、荣盛集团房地产成本控制的主要对策

(一)科学进行投资决策与前期成本分析

房地产开发是一项耗资巨大的风险投资,投资决策与成本分析是整个房地产开发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成本控制、降低市场风险的基本前提,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首先,要加强市场调研,科学进行企业投资决策。投资决策是房地产开发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搞好投资决策是降低和化解市场风险的基础性工作。为此,作为房地产企业,荣盛集团要集中自身资源,在科学解读国家房地产政策的基础上,加强市场调研,借助市场定位、产品策划与风险分析,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其次,切实搞好前期开发成本分析。投资决策完成后,企业成本管理部门及其相关人员要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成本分析,把好成本控制关。其中,要重点进行土地费用评估分析、前期工程费用预算分析、建筑安装工程造价预测分析、基础及配套设施费用分析、园林环境工程费用分析、投资决策阶段的费税与管理费用分析以及不可预见的费用分析。

(二)搞好成本策划与工程设计,合理确定目标成本

首先,要搞好成本策划,确定限额控制指标。在具体执行中,要结合营销定位报告,对概念设计多方案组合进行成本匡算。并通过对各类型产品的成本配置模块进行经济性测算与比较,找出盈利最大化的产品组合,由此形成对未来规划设计工作的限额控制指标。其次,搞好工程设计,合理确定并严格控制目标成本。在工程设计阶段,必须加强工程设计的标准化工作,制定共同遵守的技术准则和依据;严格控制设计方案的选择与审核,确保设计方案不断优化;制定科学的设计管理程序,搞好设计接口控制;建立设计成果校审与设计文件的会签制度,防止设计过程中的遗漏与错误;鼓励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创新,推动设计质量的稳步提高;认真进行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严格目标成本调整的审批流程。再次,严格控制设计变更,防止成本失控。通常情况下,设计变更必须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并且根据规定程序办理书面变更手续。其中,涉及到施工图审查内容的设计变更计划,必须报请原审查机构审查后再予以变更,并切实做好事前控制。与设计单位签订合同时,应事先对因设计质量问题所造成变更进行相应的制约。

(三)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控制工程造价与建筑施工成本

在房地产开发中,建筑施工成本及其工程造价是房地产开发成本中的主要部分,也是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中的重中之重,必须予以重点控制。

第一,要加强招投标管理,防止工程造价失控。在此,一要切实搞好工程招投标与合同洽商工作,严把招标审核关;二要严格控制招标工作质量,防止意外风险的发生;三要严格招标程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第二,严控设计变更,防止增加费用。在此,一要完善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管理制度,明确规范相关人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二要加强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管理工作,重点对其不实之处及其不合理性加以严格审查与管理。

第三,强化设备管理模式,缩减施工成本。在此,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科学合理调配施工设备,在设备选用上要坚持先调剂、后租赁的原则,购置设备要少而精,同时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做好设备现场管理工作。

第四,严格材料管理,降低项目成本。在此,要严格材料供应过程管理,提前消除各种费用失控的隐患;加强材料仓库管理,预防意外风险的发生;加强材料使用过程的管理,降低材料使用费用与施工成本。

(四)高度重视施工安全,全面降低风险成本

首先,要高度重视施工安全,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在此,要以安全为重,加强施工监管,确保整个工程施工根据计划按质按量地向前推进。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立即停工修补,避免事后大修带来的严重损失及其工程进度的拖延,有效控制各种额外支出。

其次,消除事故隐患,严格控制各种风险支出与建筑施工成本。在建筑施工中,必须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施工制度与应急管理方案,层层落实安全责任,预防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隐患,全面降低建筑施工中的风险成本。

(五)加强资金管控与结算管理,降低资金占用成本

首先,要严格监控资金计划,提高资金合理利用率。在施工阶段,工程款的支付要以资金计划为基础,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调整,以此加强项目费用监控。同时,要坚持资金计划与成本动态控制相结合的原则,有效掌控项目的运行,确保企业销售收入与工程支出的正常运转。

其次,搞好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全面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其一,要实行会议确认制结算方式,通过结算会议来确定结算的具体方法、人选及其结算期限等相关问题;其二,建立健全二次复核与审计机制,加强对资金结算的有效监控。

最后,完善内部奖惩制度。整个工程款项结算完毕后,还要对照成本控制的具体目标进行相应的分析,并视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奖罚,确保结算阶段各项成本的有效控制,全面降低资金占用成本,以此推动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作者:徐向宁

酒店品牌价值设计管理论文 篇3:

无,即所有

摘要:时至今日,無印良品早已闻名全球,旗下各类产品都凭借着“极简”风格而深入人心。如此简单的风格却能在如今琳琅满目、纷繁各样的商品中立足前进,背后定有奥妙。这或与品牌设计有关,或与产品设计有关,又或与营销策略有关,文章将做出一定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無印良品 设计策略 设计方法

“不管在这中间的哪一个城市,無印良品已经如水一般随隙而入在那个城市年轻人的生活中,缘起于亚洲东边的日本审美,以这样的方式和世界交流沟通。”——原研哉

無印良品是一个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杂货品牌。在当时社会一片繁荣浮夸之际,以朴素之美闯入生活和市场,犹如一股清流淌于浮世间。经过三十余年发展至今,無印良品成绩做人,其成功背后所用的策略方法,以及所蕴含的品牌价值都令人饶有兴趣,以下将从设计策略或方法着手,去分析、思考、学习。

一、無印良品之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为日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之态。此时,海外的奢侈品牌开始进军日本市场并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形成高端的消费方式;另一方面,市面上充斥着各种价格低廉且质地粗糙的产品,形成低端的消费方式。这两方面表明当时日本民众的消费方式呈现两极化的现象。而后在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世界经济进入低迷阶段,日本也陷于严重的能源危机之中,消费市场处于严重低潮的状态。与此同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资源面临匮乏,高速的工业化进程后的不良影响随之而来。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無印良品”以一个物美价廉的姿态出场,以回归事物本源为理念,去除过多的表面装饰,降低成本,以合理的低价出售。

“無印”,意为无品牌或无商标,“良品”,则指的是优质产品。它强调产品的本质之状,简化多余的包装,如此便能降低生产成本,在销售价格上就有低价优势,同时非常注重选材和实用性,促使其产品优良。正如無印良品当时的一句口号——便宜是有原因的,随后慢慢为大众所接受,并且深受喜爱。

二、发展现状

概而言之,無印良品的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

起初,無印良品从属于日本当时的超级市场营运商——西友百货。当时的無印良品共有40种产品,以日常用品为主。产品没有商标,因为价格便宜且质量上佳而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第一阶段;经过三年的发展,無印良品在东京青山开设了首家独立店铺,从此开始,無印良品渐渐脱离西友集团,独立发展。1990年时西友集团将無印良品的经营权转让给了“良品计划”公司,無印良品开始真正自成品牌。此为第二阶段;自此之后,無印良品从百货生活的时代走向发现生活、设计生活的时代。时至今日,無印良品已是全球知名品牌,而他们又将重新审视自己的品牌,回归最初的想法,重塑现代之“无印良品”,以寻粳为独立的价值观,即为目前的第三阶段。

三、设计策略分析

每个成功的品牌案例必然有一套适合自身发展且已见成效的设计策略,为品牌的执行和推广提供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方案。

所谓“设计策略”,即为设计进行时,对于内外部环境以及各种趋势深入调查分析后,所提出解决问题、达到目标的指导方针,为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之参与准则,具有对于整体专案进行流程掌控之特性,并可在竞争环境中找出长期生存的方式之一。设计策略是能帮助公司将最初的创意构想发展成为一个最终的设计作品(产品),并且能获取竞争性优势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它是长期性的,有计划的。设计策略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和达到预期目标。

而关于無印良品所用设计策略的研究文章,确有不少。我将结合课上的知识和自己对無印良品的理解,来分析它所运用到的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法。

(一)概念策略——“无”之理念

無印良品在成立之际就是推出了截然不同的概念策略,以“无品牌”为初衷发展产品。原研哉曾说,“無印良品没有品牌策略,我们的初衷就是没有品牌。”现在看来,这就是一种概念上的创新策略。回看无印良品诞生的时代,日本市面上的商品浮夸一片,企业想要在这样的氛围中立足就必须另辟一路。無印良品正是以“无品牌”的策略脱颖而出,获得优势。

往深处细想,“无品牌”策略的提出不仅仅是因为企业决策人员对当时市场的准确把握,它和日本文化思想亦是有直接关联的。禅宗思想是日本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主张从空寂的意境之中去感受其内在的精神所在,追求自我达到澄明、自在的境界。空,是禅宗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而“空”亦有“无”之含义,体现在美学上,即是追求简洁,朴素的自然之美。無印良品从“简洁”起步,强调合理设计,消除累赘,体现物品的天然魅力。这样的品牌理念体现了日本的传统审美情趣——素,而这无疑是来源于禅宗思想。而后,当设计大师原研哉加入無印良品后,提出“空”(“Empitness”)的概念,在原本“简单”的概念基础上赋予更多文化内涵,使最初的策略变得更成熟和完整。之后,無印良品的产品广告、系列海报、以及产品的系列包装等都体现了“空”的思想。

(二)品牌策略——从“商业计划”到“自有品牌”

無印良品最开始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品牌,在当时只是西友百货将要推出的一项商业计划,为此生产一批产品,在百货商场里销售。西友百货十分善于产品开发计划,这为無印良品的起步打下了基础。即便如此,这批产品却不够受欢迎。而西友百货是西武百货联合集团旗下的公司,这个集团内部的产品开发研究所为無印良品的产品开发做了调研并且提供了建议,帮助無印良品实现了最终的目标——成为一个自有品牌。从1980年的产品面世到1983年的首家独立店铺开业,無印良品找到了在市场上立足的契机和方式。

如今,無印良品在产品上依旧无撼人的特质或特定的美学,在理念上依旧如“空”,但它却已名扬全球。無印良品通过作为一项商业计划去接触市场,在大公司的支持下发展自己的品牌特色,积累经验,走向独立之路。在那个时候这或许是形势所迫的方式,但它对现今的一些品牌也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無印良品在品牌上的成功,归因于它有足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预见能力”,对品牌内涵理解深刻,列未来发展合理规划,令品牌愈发具有领导力。

(三)视觉和产品设计策略——“无,亦即所有”

無印良品的第一代艺术总监是日本著名设计师——田中一光,他带领团队确定了“無印良品”这一名字,以及其品牌的视觉形象。(如图1)

田中先生为無印良品提出“单色”的视觉形象,他认为在那时天花乱坠的市场中,单色的设计反而能表现自己强烈的个性。所有的商品都采用单一的棕红色字体标志,用黑色字体陈述商品信息,再配E再生牛皮纸的背景色,再将公司的标志和所要传达的信息都标准化,一目了然,简洁素朴。

无论是商品(如图2)、店铺(如图3)或宣传海报(如图4),都遵循着“无”之理念。因为它单纯、无杂质,当其所有形象的格调都趋于一致时并不会产生繁赘之感。正如無印良品的第二代艺术总监原研哉所说:“无,亦即所有”。

就产品而言,無印良品关注生活的自然需求,把最基本的使用需求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寻找最原始最自然的原材料进行加工,不添加任何色彩和包装,追求平实好用。尊重素材,可以说是無印良品的一个设计原则,以材料本貌塑造产品,因为它认为一旦改变素材,制品的个性就会与原素材有所不同,所以無印良品致力于寻求素材和制品的完美结合。这是“无,亦即所有”的又一体现。

無印良品对产品的期望有些不同,它追求“这样就好”,这其实是一个接受的范围,無印良品并不希望打造“最好”的产品,它希望最终体现的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产品本身。如今无印良品的产品已超狗7000种,涵盖了生活的重要方面:日用品、服装、食品、家具等。所有产品都不加商标,即便是商品信息都只是言简意赅的陈述。因为“无品牌”,所以无关时尚潮流,但無印良品关注消费者另一个层面的需求,把空间留给消费者,任由他们赋予产品色彩和个性,使之变成“我”的無印良品,也就是“每个人的無印良品,所有人的無印良品”,这足以体现無印良品所特有的个性和共性。(如图5)

無印良品在设计过程中把品牌理念的深度理解翻译成简洁的设计语言,运用到每一商品中,以此表达無印良品的愿景。事实证明,这样的策略得到了很好的反响,让無印良品成为一种潮流。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在产品设计策略中有一策略可与之对应(或是与之参考),即品牌驱动设计中的分层,如图6所示。

顾客首先接触到的是产品的外观特性,比如颜色、形状、质感。此为感官层。接着顾客会与产品发生互动,比如翻看、操作或测试。此为行为层。然后顾客会发现产品是用途,即功能层。顾客继而会了解产品的物理性能,也就是产品的构造成分或方式、性能等,此为物理层。在经过以上的认识后,顾客会从产品中了解到一些品牌理念,此为精神层。这其实是顾客挑选商品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设计人员就能从每一个层面了解顾客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有助于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把握全局,充分掌握信息。

(四)推广策略——“像水一样随隙而入”

無印良品已经融入大众的生活中,无论是一本笔记本,一个收纳盒,还是整个空间,它们不强烈,但不可或缺。正如水一般被人们所需要。

無印良品早已不局限于商品和地域。

“無印良品之家”计划已被开发、落实并且销售,目前有三个系列:木之家、窗之家、早之家,在無印良品的理念上塑造完整的居住空间,旨在把無印良品所提倡的关注事物本源的生活方式呈现得更细致和明确。未来,無印良品的一场座谈会中,主创们为無印良品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有趣的建议——酒店。由無印良品产品和精神所打造出来的酒店会给人什么感觉?一如既往地极简,一如既往地坚持己见,或许当它真正落成之时亦会让大众欣然接受。这样的发展方式可以理解成一种品牌的弹性力,大众消费者对無印良品的信赖度十足,品牌以一种顾客可信赖的方式延伸它的影响力,传达品牌人文价值。

在而在地域上,無印良品已在中国、美国、欧洲多国等地开设店铺,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全球化。“無印良品致力于实现的是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接受的深入而细致的合理性”,原研哉的话就已表达出無印良品的发展态度。

四、设计方法分析

简单来看,目前主要的设计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关于未来的思考创新

2 以人为本的方法创新

3 从繁到简的方法创新

4 管理过程的方法创新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不难发现無印良品的一些做法是可以与上述设计方法有所对应的。無印良品从一开始就对于品牌未来的发展有独特的创新视野,在当时的市场趋势下反其道而行之。而关于以人为本,無印良品一直关注人们生活中最基本、最直接的生活需求,以此为目标设计产品,满足人们最本质的需求。说到从繁到简的方法,可以说是無印良品的一大特质,在设计上去繁就简,朴素到底,形成一大亮点。無印良品在设计管理上也有些特点,它拥有由各领域顶尖设计师组成的设计团队,無印良品强调团队之作,所有设计师均为匿名。無印良品希望顾客消费的是商品本身,而不是设计师。因此不会出现出风头或逞强的状况,产品的统一性和稳定性也能得到保障,能更好地传达無印良品的本质理念。

五、总述

总而言之,無印良品自始自终都坚持“空”的理念,以理性的眼光深化品牌精神。正因它是“空”的,所以它固然能容下更多的发展可能性,有更大的包容性。时时关心原点,刻刻关注未来。如此坚持,做到极致,便能无处不在。

無印良品中所贯穿的设计策略与方法是值得思考、学习的,简单并不是最容易的状态,相反,它可能是最复杂的,没有内容,却满是内容,这个中的奇妙正是设计带给大众的独特感受。作为设计者,可从中领会设计的价值所在,丰富自身的设计涵养,提升设计能力。

作者:郑薇

上一篇:项目教学电气专业论文下一篇:企业个人资源价值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