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价值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农业景观美学价值形成和内涵的研究,得出传统农业景观美学价值表现的主要形式,从而提出当代都市农业景观设计中应充分传承和利用传统农业的美学价值并结合时代特征创造性地运用与表达。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设计美学价值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设计美学价值管理论文 篇1:

提升创新设计能力 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要战略实施好。我认为,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和重视“创新设计”的价值,实施“创新设计战略行动计划”,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引领和促进科技与产业创新。

一、时代的挑战

人类已进入了全球网络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网络、云计算、云服务、智能技术等发展日新月异,全球网络和现代交通物流已将整个世界连成了一体;宽带、无线、视频、传感等技术创新,使得信息的获取、传输更加快捷;机器感知、知识信息的存储能力空前地提升,人类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宽带互联网、物联网、全球定位、云计算、云存储、智能电网等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这跟工业化时代是不同的。信息知识大数据成为可以共创分享、永不枯竭、可无限创新增值的核心资源。这与工业化时代也不一样,工业化时代最重要的是矿产资源、机器装备、资金和劳动力。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中国制造不仅为13.6亿中国人,也为全世界提供了价廉物美的产品与装备。我国科教投入大幅增加。特别是最近十几年,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创新能力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多数企业仍以跟踪模仿为主,不仅科学原创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少,而且缺少自主设计创造引领世界的产品、技术装备和经营服务模式,总体上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中端。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更不是一个创造强国。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全球经济衰退和艰难复苏的进程,必然会加速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进程。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4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要使下一次制造革命在美国发生。最近,制造强国德国推进实施以网络智能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工业4.0”战略。日本提出重点发展协同机器人和无人化工厂,以便进一步提升它在全球市场当中的竞争力。

随着生产力要素成本的上升、西方发达国家回归实体经济,我国必将面临发达国家重振高端制造和新兴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制造竞争的双重挑战,形势还是很严峻的。我们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自主集成创新,创造引领世界的产品、工艺装备和经营服务模式,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引领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最终实现绿色低碳、科学智能、可持续发展。

二、什么是好设计

无论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还是制造服务、商业营销、房屋建造或者是城市规划,凡是有目标的创新活动,实际上在实施之前必须先有创意和构思、设想与计划,无一例外。所以,设计实际上就是提出创意,设定目标,并且通过计划与规划指导实施,满足和引领多样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各类创新活动。设计是一切创造性实践的先导和准备,设计本身实际上就是创意、创造,是综合与系统的集成创新。设计蕴含着人们对未来梦想的追求,设计创造价值,设计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当然,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进化,设计的价值也不断拓展进化。一项好设计首先要满足和创造应用功能。设计必须考虑产品在制造过程、包装运输、运行管理、经营服务的安全可靠与成本效益。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蒸汽机、纺织机械、机床、火车、轮船等设计,它们体现和推动了工业社会注重功能效率的价值观。

好设计必须要体现引领社会的价值取向。受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时期的设计体现出多样的社会价值。比如文艺复兴时代的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展现、推动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复兴。1919年成立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他们倡导面向大众,采用新材料、标准化等方法来降低产品的造价,特别是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人而不是物,设计师是为社会工作,不是自我表现的艺术家,并且倡导团队合作的精神。包豪斯设计理念主张技艺统一,培养技艺结合的设计人才,反映了当时德国工业社会注重制造品质、工艺技术,同时考虑经济合理性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一直延续到今天,仍然影响着传统的德国制造质量。

好设计还要体现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无论是日用品、家用电器、商用设备还是产业装备,在设计创新结构功能的同时,还往往通过工业设计优化选材、色彩造型、人机功能等,展现产品的美学特征。好设计往往还可以创造和引领社会的时尚和设计取向。

好设计也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企业和设计师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是工业社会后期形成的一种新的自然和社会道德伦理。

当然,好设计还可以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创造经济和品牌的价值,创造新的市场。还可以创新制造和营销服务模式,甚至改变产业和市场的整体格局。比如1908年福特公司设计推出了简洁实用、便于维修的T型汽车,并且采用了流水线装配,引入了泰勒制管理,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当时每辆车的价格350美金左右,一般的家庭都能够买得起。1921年销售量已经占世界的50%以上。截止到1929年,累计销售1500万辆。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也使福特成为当时全球汽车的第一品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使美国由此被誉为“车轮上的国家”。乔布斯领导的苹果公司设计推出的系列产品创造了令人赞叹的品牌价值,引领了智能终端的新时尚,也改变了人们的娱乐与生活。他创造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终端制造商能够完全摆脱,这需要新的超越者。

三、创新设计导致科技和产业革命,推动人类文明进程

创新设计可以导致科学原创,导致新的重大发明与创造。1895年,英国物理学家威尔逊想要测量电子飞行的轨迹,但当时没有办法。有一次他休假登山,山大概有两千多米高,因为山上的饱和蒸气压比较低,所以经常有云雾。他联想到,在实验室里是不是可以创造云雾室?云雾室后来成为探测、研究带电粒子和射线径迹的重要仪器,至少有6位科学家因为云雾室的实验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创新设计还可以革新产业技术,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一个例子是微软的比尔·盖茨。他早在1973年就已经认识到了软件的价值,认为好的软件可以使电脑操作变得很简单。而当时多数人还以为电脑必须要用很复杂的编程。当时,MIT的一位校长曾说,世界上只要8台计算机就够了,普通人不会使用计算机。但是比尔·盖茨比较先知先觉,他认为只要有软件解决了人机界面的问题,就可以使计算机被所有人使用。他领导设计开发了DOS系统,实际上是为IBM开发的,但是与IBM签合同的时候,他设法争取到了在IBM以外市场销售的权利。结果第二年,比尔·盖茨就靠IBM市场以外的软件销售赚了20亿美金,淘到了第一桶金,后来推出了Windows,还推出了IE、搜索引擎、办公软件等。电脑操作系统的设计开发,不仅使比尔·盖茨发了财,而且把电脑推到了每个人身边,创造了财富,影响了时代,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下面讲淘宝。淘宝为什么也是设计的案例?马云创立领导阿里巴巴公司,在商业信用不发达的大环境中,设计并且建立了网络信用体系:实名注册,第三方支付,七天无条件退货退款,更重要的是双方互评信用,数据永久保留,这就是大数据,并严格监管,违规出局。因为有了信用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使得有了四亿多网上交易的活跃用户。在交易双方不见面、产品实物看不见,只看到产品照片的情况下进行交易,这实际上是马云设计并由阿里建立的信用体系在那里起作用,赢得了四亿多人的信赖,创造了过万亿的年度交易,改变了中国商业的版图和业态,创造了网上就业、创业的机会,带动了物流,改变了亿万人民的生活。在现有大数据的基础上,马云又成功开辟了网络金融、网络保险业态。没有这个信用大数据本底,网络金融、网络保险业态不可能成功。更重要的是,他的成功促进了金融业改革,推进了中国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依托科学原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创新设计可以导致产品、工艺技术和产业的变革。反过来,科学原创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依托创新设计。只有当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与设计引领的重大系统集成相结合的时候,才能够发生产业革命与人类文明的转型。在这里,我要适当地修正一下过去科技史里所讲的一个观点,即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第一次产业革命。我觉得这个说法至少不太全面,应该修正成为:蒸汽机和工作机器的发明与创新设计以及制造应用推广导致了第一次产业革命。这才是比较客观的。电机、电器、电力系统的创新设计、发明制造和普遍应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因特网等创新设计、制造应用成为信息网络时代的标志,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

四、设计的发展趋势

与工业时代的产品不同,电子信息网络时代设计的产品装备已经不是仅仅属于物理环境中孤立的、固化的产品和装备,而是能感知、能升级、有智能的产品与创新。比如,苹果手机及平板电脑,不是一个固化的产品,你可以不断地开发它的新功能,可以不断地通过全球网络找到新的软件来丰富它的功能、内容。云计算、大数据、网络智能、分子剪裁与组装、3D+X打印、激光与束流加工、生物与仿生技术、纳米与低维材料等,将改变设计、研发、制造、服务的过程。有人认为,工业时代的设计还是有局限的,你要先想一想能不能制造出来,不能造的你就不能设计。有了3D打印和其他手段以后,你想得出来的基本上都能做出来,设计就更自由了。全球设计资源的共创分享、网络协同设计、云计算、虚拟现实等将成为全新的创新设计的方式。在农业时代,设计师就是工匠,工匠就是设计师,两者合一。在工业化时代,设计师分离出来成为职业设计师,跟工程师是分开的。到了信息网络时代,又重新以新的方式整合起来,人人都可以参与设计过程。除了设计师外,制造工程师可以实时参与,销售工程师也可以实时参与,使用者也可以实时参与。设计过程已变成了一个全球网络交互合作的设计。对于创新设计、智能产品和系统,人们更加注重设计制造过程和运行服务的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用户体验和生态环境友好。

由于资源紧缺,生态环境破坏,全球气候变化,使得绿色低碳、高效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发展理念,设计成为绿色低碳、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源头。因为设计往往决定了产品和系统全生命周期的资源能源消耗水平和排放的总水平,今后的设计观念不是看产品制造过程中消耗了多少能量,也不是看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每小时要消耗多少燃油,而是要看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总的的影响究竟怎么样。

未来的设计将不只是依靠个人或者单个团队创意设计,它已经发展成为多领域多学科协同、全球网络协同创新设计,不仅需要科学、艺术、工艺、成本、营销、服务的综合协调,还需要依靠包括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人文艺术、生态环境等信息知识大数据支持的全球网络协同创新。有许多信息看起来是不直接相关的,但从中挖掘出来的知识可能导致创造性的设计。

未来设计面对的不是局部市场,而是全球市场。未来设计不仅要满足中高端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还要满足普罗大众可分享、差异性的需求。未来设计必须要满足和引领个性化、多样性、定制式和全球绿色智能制造服务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与协同方式。所以,未来的中国设计不是中国元素越多越好,而是要看在全球市场上占有份额是不是越多,占有的时间是不是越长。能走向世界的中国设计,才能真正代表中国。

未来社会和世界将是多元的、包容的、和谐的世界,所以未来的设计必须更加要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价值的和谐协调、综合提升,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以后的创新,不一定是“985工程”大学毕业生就一定做得最好。这种情况其实已经发生了。过去你进了MIT等名校,你就得到了其他人不能比拟的创新资源、创新信息。现在有了网络以后,信息的公开性、共享度大为提高了。所以,形势正在发生变化。

五、实施创新设计战略行动

谈到创新,现在只念“老三条”不够了,即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我认为,还要讲创新设计。要增加对创新设计的投入,创造有利于设计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建立一套相应的体制机制;制定发展路线图,实施创新设计的战略行动;改革设计教育,不光是改革设计专业、设计学院的教育,还要改革所有的教育,在所有的学科里面都要引入创新设计的理念和思想,培养创新设计人才;要更好地发挥媒体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鼓励创新设计的良好文化氛围,加快提升我国创新设计的能力与水平。

创新设计教育要以人为本,要从娃娃抓起。各级各类学校应该要着力培育创新设计的自信心、想象力与创造力,特别是娃娃,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灌输太多、模仿太多。改革设计教育,促进技术艺术、经济社会、人文环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复合型的创新设计人才,引导创新设计人才与产业、市场的紧密结合,与经营管理人才、创业人才的紧密合作。优化设计创新的团队,提升创新设计的资源开放共享水平,为全社会网络创客创造更加公平友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培育造就世界级的设计大师、各具特色的国际化的设计团队和引领国际的设计流派。我觉得不是只想要引进设计大师,而是要致力于培育、造就设计大师。大师是很难引进来的,引进来时多也已经老了,也许只能够讲些老话了。

在全球智识网络时代,创新设计必须要面向世界、开放合作。要在发掘、弘扬中国设计文化资源的同时,充分吸纳集成国际的创新设计资源和成果,使中国设计的自信心、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更充分的激励、提升和自由发挥,并且要以多种形式引进国际的优秀设计人才和智力,引进境外的资本来华投资创办设计企业,鼓励支持中国设计人才、成果、企业走向世界。也只有走向世界的中国设计才能代表中国设计。

浙江大学有求是创新的优良传统,又比较早地创立了设计专业和设计学院,正在为建设有自身特色的国际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浙江省、长三角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省区,观念创新,政策措施有力,产业需求迫切,企业机制灵活,理所当然应该在创新设计、促进打造经济升级版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头,发挥引领与带头作用。希望中国的设计界与全社会各方面团结合作、共同努力,为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类共同持续繁荣的美好未来谱写中国设计、中国创造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夏鲁惠]

作者:路甬祥

设计美学价值管理论文 篇2:

浅析传统农业美学价值对都市农业景观设计的启发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传统农业景观美学价值形成和内涵的研究,得出传统农业景观美学价值表现的主要形式,从而提出当代都市农业景观设计中应充分传承和利用传统农业的美学价值并结合时代特征创造性地运用与表达。

【关键词】农业美学 都市农业景观 设计启发

一、农业景观美学价值的形成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而农业景观的美学价值则是随着当代景观建筑美学及环境美学的发展而逐步被人们认识到的。长期以来西方传统美学一直把风景的“如画性”(picturesque)作为审美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如画性”最直白的解释是:某地风景的构图、色彩看上去非常接近风景画家的作品,人们便说它“如画”。对审美对象具备“如画性”的要求使得人们常常忽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景色,农业景观的美学价值也正是因为源于最寻常的平民百姓而被传统美学体系视为一种缺失审美价值的景观类型。

20世纪后半叶,环境美学作为一门美学新兴学科开始在欧美地区迅速发展。环境美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倡导环境的包涵性概念,而农业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类型也逐渐进入了美学范畴,被人们作为一个审美对象开始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环境美学产生于后现代主义大文化背景下,后现代主义摒弃了古典文化和现代主义文化中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的高雅文化,倡导人人都可享受的雅俗不分、亦雅亦俗的大众文化。因此可以说,虽然人们对自然的审美由来已久,但把农业景观作为一个审美对象可以说是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当代问题。

二、传统农业景观美学价值的内涵

事实上,传统审美体系下对农业景观审美的缺失并不意味着农业景观美学价值不存在。相反,人们在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已经无意识地创造了美。从审美心理学层面看,美是能够使人感到愉悦的事物,它包含主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从哲学层面看,美产生于现实生活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改造。因此,农业景观的美学价值体现在人类对土地及土地上的元素进行改造的一系列过程中所形成的美。传统农业景观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业景观的形式美

在美学的审美类型中形式美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发现和理解的类型。从其构成看,形式美可以分为形式美的要素(即其构成的感性材料)和形式美的规律(即感性材料的组合方式)。

农业景观中形式美的要素主要包括:色彩、线条、季相、质地、空间等。色彩要素可以是麦田的绿油油,也可以是菜花的金灿灿;线条要素可以是田埂路的阡陌纵横,也可以是水渠的蜿蜒曲折;季相要素可以是秋日农场的五谷丰收,也可以是冬日田野的萧条荒凉;质地要素可以是麦浪的柔软,也可以是圩堤的坚硬;空间要素可以是田野的一望无垠,也可以是山谷的幽静深远。

农业景观中形式美的规律则主要包括:对比和谐,如田野上点缀的一两株果树显得格外醒目;整齐一律,如间距相同的庄稼不断重复种植表现出整齐的形式美;均衡稳定,如水域被均分为大小一致的坑塘形成稳定的构图;多样统一,如颜色各异的田块组成了和谐的画面;节奏韵律,如蜿蜒重复的梯田产生了波线形般的音乐韵律。

2、农业景观的自然美

农业活动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农业景观中的自然美从属于自然风景的审美范畴。自然美的对象存在于自然界本身,包括自然界一切可以被人们感知到的事物,如天地、山水、植物、动物等。审美意境可以体现为雄伟、优美、朴实、生机等。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在原有的资源上创造出了新的劳动成果,因此农业景观的审美对象不仅仅局限于自然风光,还扩展到人类改造后的劳作景观。

中国传统农业千百年来一直保留着朴素的自然观,信奉“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因此农业景观自然之美还体现在农业改造活动中人类对自然的尊重敬畏,农业活动顺应自然规律,不违天时,最终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价值观。

3、农业景观的艺术美

长期以来,人们在传统农业的劳作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系列以音乐、诗歌、绘画、雕塑等为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以农业劳动、农业生活、农业景观等为主要题材抒发了创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当人们以农业景观中的审美要素及其审美感受为艺术创作题材时体现出了农业景观的艺术美。

如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的诗作《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五首、《和郭主薄》二首、《饮酒》二十首等。这些诗描写了农村优美的景色和农民朴素的生活,歌颂了劳动的意义和诗人参加劳动的喜悦,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

4、农业景观的社会美

农业景观的社会美是一种体现传统农业中人与人关系的美。它是由人构成的村庄聚落、生产及生活活动与方式形成的美的集合。在中国传统农村中人际交往主要是建立在血缘和地缘关系之上的,这使得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们相互熟悉、彼此信任、共同合作。村民之间关系亲密、交流频繁,形成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社会美。这种民风淳朴,其乐融融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美最典型的特点。

三、传统农业美学价值对都市农业景观的启发

景观的美学价值在景观学科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都市农业景观设计应该在实践中加强对美学规律的灵活运用。如对形式美点线面的设计,对自然美原始天然的保留,对艺术美人文情怀的表达,对社会美乡土气息的体现等。

一方面,都市农业景观的设计中应该充分传承和利用传统农业的美学特征。当代都市紧张的工作节奏使人们更加向往悠闲的乡村;新城空间冰冷的钢筋混凝土使人们更加怀念亲切的土地;现代社区生疏的人际关系使人们更加渴望质朴的邻里情感。传统农业景观的美为发展都市农业景观的休闲旅游功能提供了优势与基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恬适舒缓的生活节奏;男耕女织、采藕摘茶等农耕场面;水车灌溉、锄犁石磨等劳作工具处处体现着农业景观之美。这些景观中的乡土田园意境越足,越能突显它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反差,越贴近都市人亲近自然寻找土地的乡愁。

实际景观设计中,除了对乡村原住民和生活方式的保留外还可以通过对乡土性符号——传统农业生产设施的保留和展示营造浓郁的田园意境。当这些传统农业生产设施闲置时呈现的是一种农业装置景观,而当这些生产设施被农民使用时呈现的是一种动态的劳作景观。

另一反面,当代乡土性都市农业景观应该在传统农业美学价值基础上应挖掘自身新的现代美学价值与审美特点。如科技美,相对于传统农业,都市农业景观在新技术的支持之下类型更为丰富,产生了科技农业园、观光农业园、体验农业园等类型。设计中应该拓展思路使农业景观的形式和功能更加的多元化;实践美,都市农业景观强调观赏者对景观的参与性,获得一种农业活动实践的体验感受;生态美,都市农业景观应该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技术,对农业进行集约化生产管理,实现对区域和城市良好的生态效益。总之,当代的都市农业景观设计既应当对传统农业美学价值进行高度提炼概括,形神兼备,又应该结合时代自身特点,以创新的艺术手法进行表达,最终实现都市农业景观的当代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邓锡荣.农业景观的美学释义[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2]马婧.现代农业景观的审美性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3]曹清瑛.浙江农业景观的文化形态与发展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

作者简介:李杰(1990.11-),女,四川江油人,现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單位所在地: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大学。

作者:李杰

设计美学价值管理论文 篇3:

设计助力

话题背景:什么造就设计价值?很多人会说,设计者的主观愿望和孜孜以求的努力是造就设计价值的内因。但设计绝非只是主观愿望、需求和意识的产物,它更是设计师把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设计语言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艺术性的创作活动。换言之,设计价值的生成,除了依托设计师本身的知识积淀、视野拓宽及通力经营等内因外,更需剥有其他因素来促成它的开花、结果、茁壮成长。

Dobin Group公司的总裁Larry Keeley提出了现代产品开发设计的“技术可能性、商业可行性、设计期待性”的三品质模型,将“设计”有意识地引入到影响产品成功的因素之中。这个模式的探讨在室内设计领域同样适用,只有解决技术性难关,很好地融合设计价值与商业价值,才能直抵设计的核心层面,将客户、合作伙伴、企业文化、媒介推广、行业力量等一系列设计外因纳入讨论的范畴中。

本期我们将邀请大木明威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谢智明先生、CDD(尺道)设计师事务所总设计师杨铭斌先生、香港瑞坤机构总设计师徐庆良先生、佛山市诺思设计有限公司董事、总监林诺铠先生、大木明威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项目设计总监霍律鸣先生参与论坛讨论,分析在整个设计内环境下,设计如何因循内在诉求,处理好设计内外因之间的关系?并从自身的设计经验出发,来谈谈设计助力对设计价值生成的影响。

谢智明

依照过往的经验,我在客户身上学到的,大都是他们用多年经营摸索出来的解决方案和经验。我将这些融入到设计当中,将大大增加设计的综合能力。但是,不能盲目地把这点强调出来,“客户引导论”有用,但不是主导作用,好的设计师会有一个好的掌控状态。

助力远远大于困难

谢智明:与过去五年相比,我觉得助力要远远大于所面临的困难。简单归纳有以下几点原因:一,设计费提升了;二,过去的五到十年内,甲方经历过出国、游历、经营,基本上与整个世界的潮流接轨,世界观和眼界都开阔了,对设计的意识更加强烈;三,现在做生意不像八九十年代那样,只要有冲劲猛打猛撞就有机会。譬如陶瓷、建筑、房产等与设计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更需要有设计产业的介入,这对设计师来说机会只会更大;四,行业规范比以前相对更加完善。很多甲方已经明白设计与工程是两个不同的产业。

面对的困难最大的还出在内因上。困难一,早期设计行业的发展,大部分设计师都是从工作室发展出来的,再慢慢演变成私人企业。由于肇始于工作室,中国又没有完整的管理模式版本,即没有细化的公司管理的发展方向和标准,这也是很多设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瓶颈;困难二,随着整个社会对设计诉求的关注越高,设计师的专业水平也需不断提高,而相应地人力方面包括专业人员的素质,人力的培养,见识的提升等等综合性问题却是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徐庆良:从事这个行业助力主要还是外在的,而不是专业层面的。信息资讯的发达,让我们可以了解到任何资讯,这对我们从事这个行业而言是有所提升。整个设计内环境内,客户群体更加国际化,设计诉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国内开始学习国外,更加注重对生活化的关注。我们也注意到,整个设计行业的跨界交流非常频繁,以前可能只做建筑或室内,现在设计师能接触到很多跨界的东西,譬如品牌推广、品牌设计、产品设计的合作等等,这对推动室内行业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也是助力的一部分。

当然,在面对助力的同时,我们也面临很多困难,团队建设是较难突破的瓶颈。公司从两三个人,到七八个人,到十几个人,每个时期面临的困难不同,人员架构越来越细分,维护好团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个困难是品牌推广,做室内设计与其他企业不同,一般设计师在品牌推广方面比较欠缺,但又必须去做,而且要跟着时代的发展脚步去走。至于业务各方面,每个公司各有各的定位及客户群体,我倒认为不存在什么大问题。

林诺铠:在我看来,助力主要有四点: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导致很多企业都谋求更高的产品附加价值,这需要设计师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们的市场份额;二,现在顺德也在搞创意产业园区,政府的土地都比较稀缺,却在土地上附加上金融、文化、创意等高附加值,也可见政府对设计行业的重视;三,传媒的助力;四,行业的自信在逐渐加强。

至于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一,市场份额与高端设计人员不成配比;二,行业规范尚未形成,比如收费、流程等无具体的规范可因循;三,设计公司管理经验的总结不足。在这点上,佛山地区还需要和外界多一些交流。

霍律鸣:宏观上,这五年来上游产业链的楼市对室内设计影响最大。从更长的一个阶段来看,楼价五年内是翻了几番。楼价一涨,业主想找设计师来设计装修得更好一些,相应地设计收费增加了,设计师的个人价值也能得到体现。这就相当于行业内的大洗牌,对设计师而言,要站稳脚跟,提高附加值,增强竞争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要引导客户,就必须跑在市场的前面,去引领潮流。我觉得现在最大的困难是如何争取多跑在前面,如何把自身的价值、能力、素质提高。现在网络很发达,资讯也很多,如果你对这些东西完全零接触,或者搭不上,就会有很大的压力。

杨铭斌:随着资源多元化、信息的广泛传播、人们视野的开阔,这个行业内的设计师也渐渐得到社会的关注。设计师通过为甲方设计,不断解决室内设计的空间问题,并加入其他元素,譬如为这个空间添加附加值、商业价值等等,从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至于面临的困难,我觉得设计师本身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不单单踏踏实实地去把控好室内设计、解决空间难题等相对传统的做法,更应当注重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

杨铭斌

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两者间的沟通与合作。设计师这一方对客户的要求要能理解,因为理解的对错完全可以影响最终的结果。设计师肯定要有一定的专业高度,才能对不同客户所提出的要求进行筛选、理解,然后再通过我们的专业语言表现出来。

徐庆良

关于外因,如果要排序,总得来说:第一资源,第二品牌,第三团队,第四理念。我认为资源是最重要的,包括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客户资源、整合资源,有了这些资源才能谈到在客户面前的强势程度。从品牌到团队,最后才是理念,要靠理念打动客户。

林诺铠

在我看来,市场败败是验证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比如我们设计一个销售空间,如果没有带来销售目的,也不见得是完全成功的设计。我们是否可以设一个奖项,比如“最成功项目设计奖”,考察的是这个项目是否对市场有所推动,而非纯粹从美学角度进行衡量。

赛事参与的“回报率”

现:很多设计师都希望在一年内出一两个精品拿去赛事参评。对此,大家是怎么看待赛事的作用?

谢智明:从协会及赛事中受益最多的是能得到更多的平台,并借此进行交流、宣传。从参赛到比赛,我觉得前期获取的推动力对自己内心的冲击是最大的。有点像打高尔夫,跟自己比,其实在不同的状态下,如何突破自己是最难的。我现在的自我感觉就是在这个行业中获奖也好,出名也好主要是突破自己的问题,反而不是特别在意它能带来多少业务。

徐庆良:我们在行业里所参与的活动,对我们的影响肯定是有的,只不过对每个人的影响程度不一。获奖和参与行业宣传对设计业务的开拓有一定推动力,但不是绝对因素。我们会通过行业协会进行交流,吸取人家的成功经验,包括其他的理论总结、方向引导等等,再拿来借鉴和引导自己去探索设计之路。

林诺铠:我自己对行业的理论总结与领导把控方面,相对关注得较少,就谈谈它在交流平台方面所取的作用。我认为协会让我有更多机会接触其他公司的设计师,使我能就设计上、生活上的态度、公司的管理等诸多问题跟大家一起交流。至于参赛,我认为无论是得到业务的反馈还是获奖经历的感受,两方面都有。在公司的初创期,着重的肯定是业务的影响,是基于物质层面的。起码我现在的状态还没有达到追求精神层面,所以获奖的目的性很强,就是想通过这个奖项能带来业务、行业方面的影响。

霍律鸣:协会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是非盈利性的组织,为什么不盈利还有那么多设计师加入,关键就是看重这个平台所能带来的东西。至于很多会议、沙龙,我们也是有选择性地参与,避开一些商业性的,着重去参加一些业内大师的设计观点分享会,它对自身理论及理念的提升是比较快的。

参赛是行业的盛会,通过参赛可以衡量自己。如果失败了,可以了解到原来对手那么强,通过分析比较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如果获奖了,有光环的同时也要清醒。我自己做每一个项目的时候,都会尊重客户的诉求,只有拥有这样的心态,在设计时才会更加关注原创性。

杨铭斌:协会越来越多参与到创办杂志、书刊上来,不单单刊登室内设计图片及简单的项目说明,更多的是展现一些理论知识和与室内设计相关的连接,使我们有更好的素材去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这是受益最多的。参赛方面。经历很深刻,它对业务是有很大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客户看到你被肯定,被认可的时候,对你的设计越来越尊重,越来越愿意听从你的思想去帮他解决问题。

林诺铠:关于设计作品,我是以市场为主导的,在我看来,市场成败是验证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比如我们设计一个销售空间,如果没有带来销售目的,也不见得是完全成功的设计。我们是否可以设一个奖项,比如“最成功项目设计奖”,考察的是这个项目是否对市场有所推动,而非纯粹从美学角度进行衡量。我身边的很多设计师是以获奖为目的的,在这样的目的驱动下往往忽略客户。我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一“获奖的误区”。 “ 客户引导论”要把握好度

现:随着近年来甲方在设计理念、修养、品质上的提升,他们在设计中对项目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大家对“客户引导论”的重要性怎么看待?

谢智明:这主要要看站在什么层面上,如果在商业设计中,我比较看重客户与设计师在商业经营上的互动。依照过往的经验,我在客户身上学到的,大都是他们用多年经营摸索出来的解决方案和经验。我将这些融入到设计当中,将大大增加设计的综合能力。但是,不能盲目地把这点强调出来,“客户引导论”有用,但不是主导作用,好的设计师会有一个好的掌控状态。

徐庆良:成功的设计应该有两方面,一是商业上的成功,二是设计上的成功。我一直做商业项目,我认为“客户引导论”非常重要,打个通俗的比喻,就像我们开着车在路上飞驰,它起的是路牌的作用,没有好的引导没有办法走。至于怎么去,开车还是走路是我们自由发挥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处理客户引导的问题上,不要抱着“客户牵着我们鼻子走”的观念,应该转换成我们要成为客户的拍档。他既然要投资一个项目,肯定有商业头脑,而我们最欠缺这方面的东西一一如何通过设计以商业的计算方法增值。我们从设计方面帮他提升,然后让他获取利益,这点很重要。

林诺铠:在我的理念里不存在“客户引导论”。我认为每个作品都是设计师和客户共同创作的,在我的心态里,客户也是我们设计团队里的一个专家。

霍律鸣:从我的角度来看,我比较重视“客户引导论”。我觉得客户找到你,设计师必然要竖起自己的权威性,给人予信赖感,这样才能引导客户。其实很多客户也不是说他的方式就一定是对的,是需要我们去引导。

就我理解的设计“六感”论分别是看、听、嗅觉、触觉、味觉、情感。只要有参与、有互动,这个空间就成立了。商业不是没有情感,它有它的气质、经营情况、商业目标。住宅则更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和细腻的观照。比如我会询问客户的小孩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等等,客户也会更加信任你,放开手让你设计。

杨铭斌: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两者间的沟通与合作。设计师这一方对客户的要求要能理解,因为理解的对错完全可以影响最终的结果。设计师肯定要有一定专业的高度,才能对不同客户所提出的要求进行筛选、理解,然后再通过我们的专业语言表现出来。谢智明:要懂得挖掘。要过滤,这是肯定的。不要说商业设计,无论哪个类型的设计,客户的引导对于项目的发展是比较重要的,但是要懂得过滤、挖掘、互动、合作。我把客户分成三种,第一种客户什么不懂,这个项目可以做得好;第二种这个客户很懂,这个项目也可以做得好;第三种是半桶水的客户,懂一点,这个项目不会做得好。

合作模式:1+1=2?

现:合作伙伴的加入,让做大做强变成可能,但面对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经营理念,合作对你们而言,是助力抑或是阻力?徐庆良:对我来说合作伙伴肯定是助力的,对我有很大帮助,第一,有了合作伙伴,可以集思广益。当然要学会聆听,不要相互抗拒;第二,设计作品风格不再单一,更加多元化。对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公司应该更加多元化,才能慢慢找寻到合适的方向;第三,分工更加清晰,注意力更加集中,这样就能够各司其职,把各个环节做得更好。

杨铭斌:首先,方向一致,目标一致,理念相同。因为大家都是手牵着手跑的;第二,可以互补。我的不足,我的拍档可以补上。最终出品的东西接近我们想要的效果,达到客户的要求。相应地,最终产品出来的利益,总比一个人做出来的要高很多;第三,相互合作,少不了包容性。很多设计师都是有思想的,相对比较主观,但最终目标是为了做好作品。

谢智明:单看这个问题,共性一定是助力的。我站在经营管理的角度,肯定是赞成合作,但是站在设计层面,是有主次的。设计有一定的唯心性,在设计运作的项目中是有主次之分。这里所说的“一个好汉三个帮”,我觉得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在这个行业里是很现实,很残酷的。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肯定需要有后面的团队支撑,但是往往成功的时候,光环一般只会定格在主创人身上。

分工和合作方式没有明确,利益分配不合理往往容易导致“分手”。最好的模式应该是分清角色扮演,如果是一定层次的设计机构,我个人建议是好的管理者,再加上N个设计师,再加上大的团队做支撑。如果两个合伙人,两个都是设计师,大家都不是经营者,很容易一个冲动就达不成共识了。

林诺铠:关于这部分的理解,我用一个字表达一一“相”。关于合伙人,我认为理念上、价值观上是相近的,目标是相同的,专业是相关的、水平是相当的,学术上能够相促,角色的分配上也

相对独立。我说专业相关,但不是相同,我是搞园林规划的,你是搞建筑的,我们可以互补,就像一个团队我是海军、你是空军,你是陆军,这样整合在一起打得更响亮,如果大家都是骑兵,没有人做攻城兵也不行。

霍律鸣: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合作伙伴是隶属于一个团队,我很注重团队建设。在我们公司,“1+1+1不等于3”,我认为每个人发挥的力量不单只是简单相加,大家互补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不同岗位的同事提出的观点、出发点、高度不一样,但是不要抹煞他们的创意和机会。无论从灵感、理论还是实用上来看,碰撞所产生的效果可能是无法想象的。

任何阶段都需介入品牌推广

现:企业文化,品牌推广等价值体认,是设计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目前你们是如何来运作这一块的?

谢智明:企业文化推广等价值体认,还有设计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隶属于企业运作的战略性观点。从十个人的工作室发展到四十几个人的公司,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战略目标,需要内外相结合进行定位。“外”指宣传,要根据企业的状态和社会发展的程度进行定位。我希望希望企业设计的作品,经济状态,员工生活状态能够达到平衡。作为企业战略的领军人物,我并不是盲目地以人数扩张为途径。我希望我的设计公司有一个良好的晋升平台,从毕业到做组长,到做主控中心的设计总监,再到合伙人,能形成一套模式。当然,每个人都有目标,不一定做设计的最终都能做到合伙人,在这个行业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很舒适。

外因方面,我认为首先要把公司的企业文化、包装、运作模式、报价状态进行系统的模式化处理,五年前我也在做这块的工作,它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良性的作用。公司必须有规矩,有规矩客户才会尊重你,才会和你处在一个同等的平台上。退一步说,不行就不做这个项目,双方必须建立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

内外因都做好了,再根据企业的状态做相应的投入,包括参赛。我的目标是将来会在一些行业以外的媒体做一些投入和推广。另外,我觉得公司发展过程中运作最关键的一块还有客服。我一直在坚持一个宗旨,对每一位客户要负责任,只要单子签了,无论设计费大小与否。譬如我有一个客户从他的第一处住宅到现在移民办企业,相关的项目都会找我,所以,做好一个客户是你生意的最大来源,比你投入宣传更重要。

杨铭斌:谢总说得很对,我们公司现在最主要的是品牌的推广,价值的体现。服务行业最主要的是服务,设计也有售后服务,指的就是对完成项目的跟进,比如针对客户对项目完成后的评论、意见反馈,我们会做一个总结。客服这个部分真的非常重要,它是公司品牌的体现。对设计而言,无论是作品还是公司的操作,细节的表现非常重要。做好这一整套,无形中会增加公司品牌推广的价值。

徐庆良:现在,我们公司在企业文化和品牌推广这块,专门成立一个部门,人不多只有两个人在执行,一人专职,一人兼职。从2010年起我们开始做纯设计,2010、2011两年我们处在适应期,不太明确自己的主打方向,现在比较清晰了,从2011年底制定了公司品牌发展的三年规划:2012年是品牌起步年,2013年是品牌巩固年,2014年是品牌发展年。

针对这三年的规划,我们分两步走,先是对“内”上,公司主要做客户自身营销,包括公司、企业、房地产商,做完设计项目后会有其他部门譬如策划部介入,跟甲方沟通,帮甲方宣传、推广我们的品牌。我们也会以顾问的形式与甲方合作,顾及客户内在的营销角度,再慢慢延伸到向外的推广。今年开始已经踏出了第一步,在客户营销方面慢慢产生了化学作用,一些酒店聘请我们做顾问,参与酒店的运营、发展、开拓,帮忙解决一些小问题,这种有针对性的方式我觉得非常好。

林诺铠:我想做一个跨界的设计策划顾问团队,主要提供项目的整体服务。我现在也投资一些旅游度假项目,希望得到市场投资回报以外,也体验了一回甲方的感觉。在我看来,从项目前期的规划、买地,到后期的建筑、室内、空间、园林,VI、音乐设备等都需有整体的服务。说到品牌的推广,我们公司还没有到这个阶段,我认为针对品牌推广,具体运作应当包括三点,一是谋求一些合作伙伴,二是和伙伴筹备资金,三是做拓展,我现在还处在第一点。

谢智明:任何阶段都需要做品牌推广,其实你已经在做了。林诺铠:我指的是没有达到我想做品牌的点。现在在做的只是有一个番号,还没有到终极目标的品牌运营,何时从现阶段变成“正规军”还在摸索中。

谢智明:站在佛山的层面来看,佛山的设计师已经很清晰地意识到运营公司和品牌的价值所在,无形当中已经在做这方面,只不过每家公司运作的状态和状况不同而已。我也会跨界,不是说跨其他行业,而是跨其他地区。我现在在深圳已经有办公室,有10几个人在运作,但是还没有做很强大的宣传。我努力地跨到一线城市,去增加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当然前提是我在佛山地区的公司要发展得更强一些。

对佛山这类二线城市的运营,应当与一线城市北上广的运营是有所不同的,不能把一线城市的模式完全照搬到佛山地区。我们佛山没有像某些大城市做那么凶的宣传广告,这是我们有别于别人的宣传模式。在本土企业里,特别是民营企业,口碑非常关键。公司运营得好,才能遇到很多好的机会。

徐庆良:我们在做品牌推广,无论是做网站,还是做平面宣传,或者是做专项推广,都以团队形式谈判。比如做网站,以前就是大家看过后,意见统一拍板就行,现在则是以提案的方式,我们更像是甲方,让公司的每个主要骨干都参与提案过程,即便在整个会议中可能说不上一句话,提不了建设性的意见,但是我们极力营造这种气氛,帮助以后在实质的合作过程中能增加默契。主人翁的态度,也是我们打造团队、做品牌推广最核心的部分。

内因是主导

徐庆良:关于外因,如果要排序,总得来说:第一资源,第二品牌,第三团队,第四理念。我认为资源是最重要的,包括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客户资源、整合资源,有了这些资源才能谈到在客户面前的强势程度。从品牌到团队,最后才是理念,要靠理念打动客户,我认为这四点的排序决定了设计的外因方面。

林诺铠:设计这个市场份额随时都有,关键是要积极练好内功。关于内因和外因,我的理解是个体和客观的关系,关于一个设计品牌或设计团队成功与否,还是要回到内因上来。比如我们公司的状况,公司的经营理念、定位还不够清晰,这是很致命性的,想要什么不知道,目标定得可能过于宏大。我们自己的内功还没有修好,实力还不够,所以外在的东西不是主导,主导的是内因。

谢智明: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内因和外因方面,我认为内外因相辅相成,我们这个行业是由内而外的,如果你的团队不强,产品不够好,哪有人买你的东西,这是最实在的,是前提。如果按照次序排外因的重要性,我认为首先是团队的战斗力,其次是公司运营的方式,第三是品牌运营,第四是大气候,像房地产无论多强,若大环境不好,业绩肯定下降。

霍律鸣:很多外因的问题,内因是起直接影响作用的。我觉得两个很重要,一是品牌,一是资源。首先要自强,你的修养、企业制度、管理、公司的出品都包含在这里头,才会有品牌;第二,资源。资源整合非常重要。建材商、渠道都是你的资源,做好了,他们就是你的手和脚,能够为设计增加助力和动力。

上一篇:高校社交礼仪教育论文下一篇:用药差错危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