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酒店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校企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新模式的重要性,然后就校企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理论机理和现实需求展开分析,提出了校企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总体目标与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毕业设计酒店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毕业设计酒店管理论文 篇1:

郑州西亚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 回顾本校酒店管理专业的“2+1”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一方面解决了酒店管理专业发展中实习实训设备设施不足、教育教学与行业发展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基于国内外知名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总结,从培养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文件的完善,师资结构的优化,实训实习设备的完备等方面优化我校现有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教学模式    优化    人才培养

随着酒店业的蓬勃发展,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也得到发展,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为酒店业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保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相继被评为优秀教学团队、重点专业,积极申报省级品牌专业,而酒店管理专业却存在不能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缺乏先进发展理念等问题。酒店行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根据酒店业的发展而调整和优化。我院现有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酒店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需要基于国内外院校的辦学经验调整和优化。

一、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分析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设置于2013年,是伴随河南酒店业的蓬勃发展而发展的。从2014年开始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上实施“2+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院系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酒店管理专业“2+1”模式达到了一定的效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专业能力等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2+1”模式是指把酒店管理专业专科层次的学生三年的学习生涯分成“2”和“1”两个阶段,“2”指的是大一大二两年在学校接受理论授课教育和实训实习室的实践教学,“1”指的是大三到酒店实习和毕业设计。大一大二的两年学生需要接受系统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理论教育,为学生大三走出校门到酒店顶岗实习夯实基础,结合实习实际需要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毕业设计,学校教师根据学生实习酒店反映的情况,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纵观五年的人才培养,酒店管理人才培养“2+1”教学模式还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很好地解决了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中实习实训设备设施不足的问题和教育教学与行业发展脱节的问题,通过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对酒店行业的认知机会,产生了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体现在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双师型的教师、与行业发展脱节,教学制度急需完善,学生专业技能有待提高,实习实训设备设施有待完善等方面,需要加以解决。

二、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措施

1.明确培养目标。我院把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能掌握现代酒店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业方向是高星级商务型或度假型酒店、高档餐饮连锁、会议中心或高级会所等酒店企业及其他服务类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从表述看,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于酒店业为导向的,是围绕酒店行业经营管理内容调整和变化设置培养目标的,甚至考虑到一些岗位需求比如会议中心或会所等。但是,在实践中目标不清楚,高端技能型人才概念模糊,具备什么能力和素质才是高端,具备哪些专业技能才是高端。此外,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胜任酒店企业或其他服务类岗位,服务类岗位具体化很多种,每个岗位对人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要求不同,缺乏具体的培养目标,教师很难通过课堂教学将某一岗位或某一类别的岗位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认为学无所用,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采用模块化教学,根据具体岗位的需要设置教学目标,满足学生“学以致用”的需要,将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为酒店业的职业岗位,就某一个岗位进行模块化教学,使教师清楚每一个模块针对某一个岗位要传授学生哪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让学生胜任工作,从而实现培养目标,夯实学生酒店业职业生涯的专业基础。

2.完善教学制度。基于国内外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发现,国内外高校都在实行弹性学分制度,通过弹性学分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人才培养是一种软性管理。但是,目前我校的教学制度是强制管理,通过课堂点名、严格考试、实习和必须毕业设计进行教学管理,学生必须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修够一定的学分,专业必修课是设定好的,不能让学生选择,选修课是二选一,而且实际已经确定必须选其中一个,范围过小。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学习,还没有真正学完专业知识,没有了解酒店行业就是失去了学习兴趣,就无法体现教学效果。因此,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实行弹性学分制度,确立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在课程设置上增加选修课程资源,增加一些紧跟酒店行业发展的所谓的内容新、领域广、知识有深度的课程供学生选择。考评制度上尝试结果导向型的柔性管理,改变目前的过程导向的强制管理,开展学分制管理,赋予学生学习中的自主决策权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性,充分拓宽个人发展空间。

3.优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的核心所在,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是课程体系的优化和调整。首先,课程体系的优化应该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把理论和实践有序衔接,现状是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与知名高校没有太大区别,课程体系的编排以学期为时间单位展开,课程体现的知识体系相互递进关系及互补关系不尽合理,最后一学期安排实习,仅仅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技能,让学生与酒店磨合,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不认可自己所学的专业。应该建立产学结合制度,将教学内容与行业需要联系起来,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让老师教得清楚,学生学得明白。其次,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实习实训设备实施缺乏,实习实训软件缺乏,大学课堂讲授知识限制与培养方案所设置的课程,甚至出现老师讲相关章节知识,讲了行业前沿的东西,学生反映课本没有,受到教务处的批评,大学课堂不仅没有引进行业尖端,反而落后于实践。调整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应该体现最新业态、最新的理论成果及行业的新的实践做法,开设内容新和实用性强的热门课程,让学生接收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再次,要充分考虑与行业的结合度,形成定期的行业实地调研制度,加强实践教学,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最后,要调整优化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方向课的关系,通识课的比例应该有所减少,要根据酒店管理专业需要开设通识课,不能全校千篇一律,根据专业需要开设公共课程。

4.加强实践教学。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校酒店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针对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现象,要提高实践教学中教学活动中的比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进一步修改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突出并优化实践教学方案。在制定过程中,进一步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围绕酒店管理专业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好实践教学环节和项目,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其次,对于应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制订相关的实践教学方案;再次,合理安排好实习时间、内容、场地等,将实践教学贯穿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三大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对企业和相关单位及将来从事的专业有感性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5.提升教师水准。教育重中之重在于教师,师资力量的强弱决定了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我校酒店专业教师队伍里缺乏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教师授课就理论讲理论,与行业实际脱节。需要采用引进、培养、聘用、国外进修等方式汇集一批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首先,引进曾经在著名国际饭店集团有丰富从业经验且担任中高层领导职务的职业经理人来学校做兼职教师,设置激励性条款,鼓励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积极参与酒店的经营管理。我校酒店管理专业过去引进教师主要依据学历或职称,以博士、硕士、教授为引进条件,由于旅游高等教育起步较晚,高学历并不意味着高能力,缺乏行业经验,难以实现教学目标。低学历可能造成理论基础不扎实,难以授课。即使低学历即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高校依据学历或职称支付薪水的情况下,使高校待遇低于酒店行业高管收入的现实状况。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帮助高等学校能从业界聘请中高层主管,使中高层主管不仅授课,还参与教学考核和教学评估,深度融入教学,使教学内容和行业实践无缝对接。学院可以考虑自身优势,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美国知名的旅游专业学院交流学习,吸收人才培养经验,弥补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

6.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关于教学的技术路线,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生命线。目前,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为课堂授课发,辅以讨论法。授课教师应该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诸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可是为什么没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原因在于学校没有引导,还有实训实验设施的缺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会加重教师备课的负担和难度,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应出台一些相应措施激励教师大胆创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7.改善教学设备。人才培养离不开实习实训实训设备设施的支撑,完善的专业实习实训设备为学生学习和教师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条件。酒店专业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需要有实训场地、模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能够运行酒店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中心等。但是,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实训设施与国内外知名旅游院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可以说缺乏实训室及模拟实验室,本着节约成本、资源共享的原则可以使用学校自建并经营的酒店作为实习实训场地,但是种种原因难以作为教学之用。培养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在教学实训设备方面有待完善。人才培养要实现预期目标,学校需要配备与专业教学相匹配的教学设备,契合行业发展现状。鉴于我校实际情况,自筹资金办学,政府投入不足,资金不足,学校可以考虑发挥政策灵活的优势,吸引社会力量,让企业参与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共享企业经营设施。这些设备可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为培养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赵平,凯茜·恩兹.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核心资源及持续竞争优势分析[J].旅游学刊,2006(13).

[2]王红.国外旅游教育对中国的启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3]方向红.中美实习生差距启示录[J].酒店现代化,2005(10).

[4]刘亭立.中外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实证分析——以康奈尔大学酒店学院和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4(S1).

[5]王文君.中美旅游管理教学的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特刊,2005(S1).

[6]冯颖,李悦铮,中日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以南开大学和立教大学为例[J].旅游学刊,2008(12).

[7]黄建伟.旅游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中外比较研究——以康奈尔大学酒店学院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9(02).

[8]古光甫,巴世光.“旺入淡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6).

[9]游富相.国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国内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院报,2009(6).

[10]刘福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基金項目:郑州西亚斯学院2019年度校级教改项目“郑州西亚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中外高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2019JGYB50);郑州西亚斯学院2018年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旅游英语(教高〔2018〕900号);郑州西亚斯学院2018年河南省教育厅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企业管理”(教高〔2018〕119号);郑州西亚斯学院2016年度校级教学工程建设项目“旅游管理教学团队”(院教〔2016〕24号)。

作者:李景初

毕业设计酒店管理论文 篇2:

校企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人才新模式的探讨

【摘 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校企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新模式的重要性,然后就校企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理论机理和现实需求展开分析,提出了校企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总体目标与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

【关键词】校企联合培养 酒店管理人才 模式

一 充分认识校企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人才新模式的重要性

高职酒店管理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实用性酒店管理人才为目标,很大程度上需要培养学生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实践能力。一些高职院校自开办酒店管理专业以来,虽然也开展了一系列校企合作并建立了一批校外研究基地,但真正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和联合培养的院校少之又少。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一般通过观摩或者短时期内的实践经验积累,虽然也能达到一定的上岗水平,但在实际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考核方式及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差距,这就不得不思考如何真正发挥校企联合培养的作用,如何构建有效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思考究竟怎样让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当中的学生、企业、学校和教师四方紧密融合在一起,突破传统的校企简单合作模式的障碍,推进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深度合作。因此,深入研究校企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新模式成为重要的解决措施。学校与酒店的合作培养模式,学生在酒店接受技能培训内容、敬业精神教育,教师在酒店挂职的产教合一模式,必将推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二 校企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理论机理和现实需求分析

校企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人才新模式的特点和意义在于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了酒店的设备设施和人力资源,一方面,学生可以将在学校学得的理论知识及时在酒店进行顶岗实习而消化理论知识,还可以在酒店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践能力,为直接融入就业岗位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学生亲自参与酒店的服务经营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酒店管理的职业氛围,加深了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整体认识,从而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技能培养,对于学生今后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最直接的实践方向,也可培养学生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兴趣。

当然,校企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人才,进行校企深度合作还源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使学生培养计划环节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而且在整体上创新了高职教育的管理方式。校企联合培养贯穿学生考评的全过程,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到学生的工作管理和期末的考核评价等都通过校企联合制定的标准来进行考核,让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校企联合培养过程实际上就是今后到酒店从事相关工作应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素质标准,如何做好本职工作,通过这样的培训能够真正实现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够让学生不仅学到课堂上的知识,而且能够学到实践中的知识。这种校企耦合效应,既是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产物和内容,又是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科学地进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轮流驻店带队实习,带队实训的教师既要承担管理的职责和教学的职责,还需全过程配合企业进行校企深度合作,深入酒店,参与管理,推动校企合作能够实现最佳的效果。同时教师在酒店带队实训的过程也为更新专业教学内容,提炼并开展课题研究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在现实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争取研究成果,并将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了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指导性,拓展了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通过校企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办学过程,对学生、教师、企业、学校四方都有利。对于企业来说,学生顶岗实训可以为酒店提供管理的活力,学生掌握了职业技能,形成了团队精神,将这些融入到酒店经营管理中,不仅能为酒店岗位提供很好的支持,还能推动酒店管理形成一种全新的氛围;教师得到了酒店管理的锻炼,改善了知识结构,提升了双师素质;学校拓宽了办学途径,发挥了高校对社会的文化辐射功能,并为自身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酒店在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形象的同时,也实现了人力资源上高素质、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这种校企师生互惠共赢的格局,预示了高职教育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 校企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人才新模式的总体目标与实施方案

1.总体目标

探索校企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人才新模式的总体目标是:创新教育模式,建立“能力建设+知识探究+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以酒店定岗实习为主导的产学研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双导师”制和定岗资助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探索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实施方案

该项目具体分三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筹划启动阶段(第一年):在学校启动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计划;在校企联盟的基础上与酒店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探索校企联合进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制订培养方案,启动校企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人才新模式的探索。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第二年):参与计划的大二学生;建立“能力建设+知识探究+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校企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以酒店定岗实训为主导的产学研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双导师”制和定岗资助制,初步接受一些校企联合培养的理念和成果。第三阶段,深化总结阶段(第三年):参加计划的大三学生,完成以酒店定岗实训为主导的产学研联合培养项目,总结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的问题和出路。

四 校企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人才新模式的措施

1.创建校企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新模式

与酒店共建“酒店管理人才教育中心”,建构酒店管理人才教育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通过与酒店联合制订学生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共同负责学生的培养;确保学生有一个阶段在企业实习,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学年论文课题应紧密结合酒店实际。

2.建立面向“三位一体”目标体系的课程体系

实施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教育:通过跨学科课程的设计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合作能力;通过实践能力培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开设综合性课程、讲座等培养学生关心和领悟酒店行业发展重大问题的意识及培养学生的行业责任感。

3.建立面向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校级训练平台与酒店实训基地,搭建面向酒店管理人才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综合性、开放性、实践型的课程设计改革,加强系统化实践训练;改革毕业设计模式,强调面向行业实际,提高学生工作能力;结合酒店服务环节,培养学生关注酒店发展,捕捉酒店行业需求,善于发现、凝练、解决酒店服务过程中的问题的能力。

4.面向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探讨将教师的教学与酒店从业实践融合于教育教学之中的有效途径;发挥教育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采用与实际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案例引用、实践与科学研究相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

5.建立質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方法

建立面向酒店管理人才能力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方法,包括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培养过程控制标准、毕业生质量评价等。

五 校企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人才新模式的保障策略

1.完善教师考核制度

改革教师考评制度,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2.改革教师聘任制度

就教师聘任、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等事宜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参与酒店人才联合培养计划教师的待遇,鼓励在职教师到酒店亲历实践或进修,了解酒店需求,参与课程改革。

3.建立酒店兼职教师聘任制度

建立酒店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聘请资深酒店行业从业人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加强学生酒店管理实战能力的培养。

4.健全制度保障

学校应成立校企联合培养领导小组,总体协调该计划实施中的重大事宜;学校要在经费投入上予以支持;加大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的建设力度,建设面向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

总之,学校通过与酒店深度合作,不仅使学生学到真正适用的技能,节省了设备、场地,也改善了实训环境,同时对于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实现校企“双赢”提供了支撑。建立校企合作的互动机制,真正驱动成功的校企合作。如完善协调、调整产学结合开展的机制,探索校外兼职队伍的管理机制,建立监控、保证产学结合开展的机制,建立检验与评估产学结合开展情况的机制。

参考文献

[1]戴明来、杨丽娜.国外高职专业设置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3)

[2]翟轰.校厂一体产教结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3)

[3]白翠兰.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2007(11):71~73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常淑娟

毕业设计酒店管理论文 篇3:

基于实践教学模式酒店特色专业建设探索

摘要:为适应现今旅游行业的发展,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招生人数日益增加,酒店业就业前景虽好,但竞争颇大。现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墨守陈规,没有特色,如何培养出酒店管理急需的人才,使酒店业飞速发展。本文通过分析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现状,发现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管理当中存在的缺陷,利用实践教学的模式改革,探索建设酒店酒店管理特色专业的对策,培养出适合酒店行业的人才。

关键词:高校;酒店管理特色专业;教学模式;管理模式

G712;F719-4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酒店作为第三产业活跃性最大的行业,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其扩展规模迅猛发展,管理水平持续提高,从事酒店行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现进入了瓶颈时期,不仅是酒店需要突破,应从酒店管理专业出发,改革未来专业的管理队伍。

一、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现状

很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是酒店,近几年开始招收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源居多。酒店业更愿意招收大专、中专毕业生,因本科学历以上的学生的标签是眼高手低、吃不了苦、不服从管理等等。另一方面,高校中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计划、教学课程上设置大都不合理,而从事酒店行业的人员则涉及到营销、餐饮、客房、烹饪、前台接待、财務管理、电子商务等多种方面工种领域。酒店管理专业应该注重“管理”,实际上很多高校更注重标准化的实操,鼓励学生到一线基础岗位实习,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多的是基层员工,学生到酒店后得不到重视,做基层岗位时间较长的不到提升,感觉提升无望,从而产生厌倦的心理,故对酒店的热爱程度低,导致员工流动率高,降低了酒店的竞争力。

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的缺陷

国内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没有什么显著的成绩,虽说有些学校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但与国外比起来,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

1.课程设置方面

课程设置表面没有按酒店的实际需求来设置,往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合市场的需求,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管理经营教学方面不合理。因没有请一些酒店高层管理人员来指导建议改进方向,往往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做到酒店管理高层。

2.教学方法方面

如今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上课时低头族较多,教师上课有时是在说“单口相声”。加上教材陈旧,内容案例不够丰富,对于学生而言,酒店的情景模拟练习是新鲜的,不应旧题重做,一些太老陈旧的题材不适合课堂使用,应推陈出新。

(二)管理模式的缺陷

管理范围包括教师与学生两个群体,问题根与本,师资与学生。

1.師资管理方面

国内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专业知识明显比较匮乏,大部分教师是硕士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没有相关的酒店管理经验。一些双师型的教师从事过酒店行业,与学校签约成为教师之后,基本上没有再回到酒店企业,新的酒店行业经营信息无渠道获得,酒店在经营过程中出现新式问题,教师没有实战经验,不懂如何解决,没有新的教学案例,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高校对双师素质管理建设远远不够。也有部分教师属于酒店在职人员,或挂职在酒店这样酒店经验虽然丰富,教学方面却明显有所不足。周而复始,教学很容易与酒店行业脱轨。

2.学生管理方面

很多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也比较松怠,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及团队合作的锻炼。酒店基本技能掌握较少,学生到酒店实习仍像一张白纸,导致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对酒店工作望而却步。毕业生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表现自负,不善与人交际,还有些对酒店行业岗位缺乏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

三、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对策

为了紧跟酒店业高速发展时机,酒店管理专业学校应该不断的改善自身,深入对酒店管理专业特色专业的研究。在专业上,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在将来迎接酒店发展的潮流;在思想上,使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思想觉悟能为将来酒店发展提升。

(一)以“才”为本,紧跟发展的课程设置

在中国这个旅游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抓住酒店业发展的机遇。培养酒店所需人才,根据酒店发展方向和需求,来设置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加强实践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大纲,培养学生职业规划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酒店所需人才,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酒店就业岗位。

(二)以“体”为本,加强实践教学模式

要落实上述的教学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必须选择实践教学、培训和合作为三辅的教育路径。

1.校企合作传统教学模式

学校内的实操技能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校企合作,发展若干个本校学生实习的实习单位。这种模式是大部分学校的采用并沿用的。

2.酒店内现场教学

在国际上,这种教学模式被许多酒店管理专业所采用。通过把学校课堂转移到酒店内,现场教学可以更加直接体现内容的直观性,一个学期上课,另外一个学期实习。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教学上学上缺少上岗实地培训的不足。

3.与国外知名酒店管理学院合作

和国际知名酒店管理学院合作,通过学校,学生有机会去国外留学、实习。学生通过国际性教育能增强拓宽国际化视野,对学生在国外就业实习发挥的重要的作用,即使回国就业,也深受酒店业的重用。

4.教学教育与行业培训相互促进的模式

通过行业内的培训系统,可让学生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问题与格局变动。同样对于学校向外宣传扩展的影响力,学校以“皇家埃德瑞酒店”为基点实习单位,把教学教育与行业联系起来,可同样增强学院在行业内的主动权与话语权。

(三)以“人”为本,专注培养酒店高级管理人才

1.教师的理论能力和行业实操能力

目前讨论比较热门是高校应当具备“双师型”教师,即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酒店这个行业更加注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如何让学生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下即具备理论又兼顾实操能力是成为酒店高级管理师的关键之一。这就要求各酒店管理专业学校应尽快调整教师队伍一些实操能力不足的教师,可通过,教师在此专业本行业的轮训工作或考察,支持教师在企业单位定期见习工作,这样可随时获取行业的最新变动和调整教学方法。

2.学生的实操和职业素养意识能力

酒店行业对员工的素质意识是要求比较严格的行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主动服务意识提高综合服务素养。基本的酒店职业素养是了解和跨进行业的基本前提,是正确认识这个行业本质的条件之一。然而困难的是职业素养属于意识行为,很大程度上受主观意识支配。而培养职业素养时间周期过长,因此在校内就应该主动帮助学生培养遵守职业道德意识。从意识到行为,职业素养能够很好的指导员工自我监督、反思与改进,同样增进学生对行业的认同和喜爱,为酒店行业留住更多的储备人才。

四、创新教学体系改革

为了迎合酒店高速发展时机,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应不断巩固自身原有成果,探索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

(一)“一”项需求培养人才

何在中国这个旅游经济大潮流下抓住酒店业发展的机遇。对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其主要的目的就一个:以酒店所需人才为需求,培养适用于高星级酒店的高级酒店管理师。所以,课程的设置应该紧贴酒店发展方向和需求,培养学生的就业目标。具体的说,学校可以根据酒店内不同的岗位来设计和调整学生的课程。以此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在酒店就业特定岗位。

(二)“两”大提升师生的能力

一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意识能力。众所周知,酒店行业对员工的素质意识是要求比较严格的行业,言谈举止、礼貌礼节、服务态度等,职业素养属于意识行为,很大程度上受主观意识支配。而培养职业素养时间周期过长,因此在校内就应该主动帮助学生培养其应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和该不该做等职业意识。从意识到行为,职业素养能够很好的指导员工自我监督、反思与改进,同样增进学生对行业的认同和喜爱,为酒店行业留住更多的储备人才。

二是教师的理论能力和行业实操能力。酒店这个行业更加注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如何让学生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下即具备理论又兼顾实操能力是成为酒店高级管理师的关键之一。这就要求各酒店管理专业学校应尽快调整教师队伍一些实操能力不足的教师,可通过,教师在此专业本行业的轮训工作或考察,支持教师在企业单位定期见习工作,这样可随时获取行业的最新变动和调整教学方法。

(三)“三辅”的人才培养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类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更加符合人才市场和各大酒店的需要,除了具备酒店各个岗位的竞争力,要多实行“走向社会”和“引进人才”的方式方法来完善实践教学模式。要改革教学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必须选择实践教学、培训和合作为三辅的教育路径,培养出酒店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四)“四”个素质养成,优化课程体系

“工学互助”是酒店专业类学生实操能力素养提升最主要的尝试途径,已被大部分高校接受并采用。因其酒店是一项具有很强的实操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学生如何通过在大学专业学习这几年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有酒店所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在就业方向上得到酒店企业的认可是目前“工学互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联合上述所提的培养模式,加以改进提升,以酒店岗位或者说稀缺特殊岗位为教学方向,高校和酒店方共同制定教学大纲,调整课程设置,校企合作的特色课程体系标准应重视整个行业的适应力,而不是单个酒店或局部地区。

(五)“五”大助力的课程设置

在引入“双师型”教师外,在课程形式的设置上,应在理论知识和岗位实操引入“五大助力”,一是在初期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参观酒店,简单了解酒店文化和酒店机构设置,在中后期应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中加入短暂的见习机会和企业所需的顶岗实习。二是酒店和旅游局聯合所举办酒店技能大赛,目的是提高酒店员工的理论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三是与校企合作酒店招募的实习就业岗位与学生毕业设计和就业一體化操作。四是文化素质要求具备所需,职业能力和道德修养两者必不可少,职业操守在企业要求每一个员工都需拥有和遵循的准则。五是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实习证书三张证书结合,创新实践教学的体系思路是穿梭整个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制中。

目前,中国酒店业也面临着机遇、挑战与转型,特别是高星级酒店面临着入住率下滑、营业额下降的困境。传统的影响模式显然已不适合当今酒店的发展格局,如何培育我们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适应当前问题已迫在眉睫。同样带来的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思考与改变,行业的变动带来的新的思路与启发。改革现有教学模式适应或超越酒店行业模式,需我们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高校在教学模式上应不断推陈出新,针对“工学互助”“一体三辅”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加强酒店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突出实践教学的模式,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培养出适合旅游行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筱刚,鲍镜屹. 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J]管理观察2012:26

[2]王菲菲.基于博弈论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管理研究[J]青春岁月 2013,6

[3]王晶.基于QFD的酒店管理专业(高职)课程设置优化研究[D] 沈阳师范大学 2013

[4]刘晓欢.对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内涵的再认识 [J]教育与职业 2012:14

[5]李晓东.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河南大学 2014

[6]梁丹琳.从酒店人才流失探索高职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方式[J]群文天地 2012

[7]任玮.影响工学结合的因素分析——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出国与就业 2011:22

[8]任聪敏.ICT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基于现代职教路径 [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9]朱林.职业技能鉴定于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的探讨[J]管理观察2010

作者简介:

王竹宇(1968-),女,汉族,河北衡水人,海口经济学院旅游与民航学院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农村发展经济,海南海口571127

作者:王竹宇 谭泽波 何明珠

上一篇:教学文本阅读教学论文下一篇:电气工程安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