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档案地质勘查论文

2022-04-18

摘要: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一六队(以下简称“八一六队”)是成立于1953年9月、隶属于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正处级事业单位,事业编制115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专业技术人员38人,工勤人员67人。八一六队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职责是管理好职工事业身份,服务好离退休职工,保障事业在编职工人人享有事业单位的待遇。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人事档案地质勘查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事档案地质勘查论文 篇1:

地质勘查档案数据库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制定

【摘 要】信息化时代地质勘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突飞猛进,大量档案资料的利用越来越迫切,随之而来的方便、快捷、保密性强的档案数据库的建立也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地质勘查档案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地质勘查;数据库;建设

近年来,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突飞猛进,大量的地质勘查后形成的数据资料利用和保密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随之而来的方便、快捷、保密性强的档案数据库的建立也势在必行。因此,加快档案信息的自动化系统建设,实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网络化、数字化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提高档案系统整体功能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手段。

1.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作用

1.1无纸化办公的出现,使地勘单位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诸如地质设计的起草、图纸的编写、图件的修改、原始资料的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网络中进行,这样,资料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资料也自然以机读文件形式存在,这些档案资料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地质勘查工作者将面临更多的机读形式为载体的档案。不失时机的提供有价值的原始资料信息,必须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使得机读形式的原始资料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有价值性。使基层地质工作者才能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由此可见,档案数据库的建立是原始资料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1.2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可以缩短二次原始资料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地勘资料的时效性

手工信息加工工作模式是:选矿区范围——查找有关原始资料——绘图——写报告。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方式,即从地质报告形成到出队踏查时间长,浪费资源,造成信息失效,严重影响了原始资料的应用价值。地勘单位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地质工作者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快速的找出所需原始资料,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形成地质设计和各种图纸,加速了找矿的进度。

1.3地质勘查单位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使信息成果多份拷贝

近两年国家下发了多个文件,要求各地地勘单位将地质找矿成果共享,这样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档案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同时,我们也可以与其他兄弟单位联合勘查找矿,利益共享,一举多得。

2.地质勘查档案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试点,调查分析,数据库在建设中最主要有:领导重视不够,不能统一认识,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不能协同配合;不能面向应用,建立“活库”,在评价中不能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来考核数据库的“活性”;不能突出重点,个数据库还只是单一库还不能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录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有增长活力的部门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上了日程,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这就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建设也是顺应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档案作为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面对这种挑战我们档案工作者应积极应对,我们要不断学习科学知识,逐步掌握信息技术为档案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基层地质勘查单位近两年来虽说也在积极地建立自己的档案数据库。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发现,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都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我们迫切需要能使档案信息顺利地与最新技术接轨,虽然“信息高速公路”在我国尚在起步阶段,但我们地质勘查单位急需这样的一种适合客观形势的变化和要求的劳动电子化的工作方式。

3.地质勘查档案数据库建设策略

3.1优先建设自用率高的档案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地勘单位的档案室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提高社会对档案利用的效率。

3.2分级著录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级别进行著录,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3分层著录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3.4加强管理

新的归档方法是以档案工作的现代管理为前提的,没有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不具备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也是不能胜任工作的。对文件级档案管理,业务人员要加以正确认识,不仅要加强新的档案整理办法,而且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要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除了计算机及其配套设施必须跟上外,首先必须强化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变静态档案信息为动态信息,搞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次,要加快开发和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同时,要通过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现有的各种档案进行(下转第198页)(上接第74页)数字化处理和存储,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当然加强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和人才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条。所以说,抓好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关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队伍是奠定档案事业长足进步的根基。要加强人才专业培训,吸收各方面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壮大充实档案信息服务的人才队伍。地质勘查单位档案数据库建立的一个关键环节,即计算机技术队伍的建立。推进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关键是人才。加强培养教育,造就一大批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已被广泛关注。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骨干力量是计算机技术队伍,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当前有些单位的队伍不稳,有人才流失现象。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是一个重要课题,希望本单位领导能有计划组织我们这些基础档案人员进修,掌握信息技术的新知识,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为地勘找矿工作服务,总之,地质勘查单位档案数据库的建立一定会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好更高的平台,为我国的地质找矿事业锦上添花,其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参考文献】

[1]何筠红.在线共享的自由百科全书[J].新世纪图书馆,2006(4).

[2]潘姝.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09(6).

[3]高湘洪.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档案时空,2007(12).

作者:张梦荣

人事档案地质勘查论文 篇2:

论新形势下的八一六队人力资源管理

摘 要: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一六队(以下简称“八一六队”)是成立于1953年9月、隶属于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正处级事业单位,事业编制115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专业技术人员38人,工勤人员67人。八一六队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职责是管理好职工事业身份,服务好离退休职工,保障事业在编职工人人享有事业单位的待遇。为做好八一六队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工作,应从八一六队劳动人事与离退休管理科(以下简称“劳人科”)的职责、岗位设置、工作内容、服务对象的实际出发,结合队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沿革、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性分析,首先要认清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理清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其次是做好八一六队人力资源管理的“顶层设计”,针对工作内容、服务对象,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再次是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党和政府、上级部门的方针政策,做好部门具体工作。

关键词:八一六队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 途径

文献标识码:A

一、传统的管理职能与改革过渡期的新形势

(一)传统的管理职能

八一六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劳动人事与离退休管理科,编制2人,设有两个岗位:科长(综合管理岗)1人、科员(社保福利岗)1人,部门职责主要是:紧紧围绕与队签订的《部门工作目标责任书》,开展各项工作,管理好在职职工事业身份和服务好离退休职工,具体工作:做好劳动合同签订工作,切实保障职工、单位权益,接受队工会与社会相关各方监督;做好工资待遇调整,配合队财务科及时兑现职工工资;做好社保“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工作和配合队工会开展好职工医疗互助工作;按局人劳处(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要求,做好政策贯彻落实工作,做好各项报表、资料统计汇总上报工作;配合队老管委做好老年工作,设专(兼)职管理服务人员1人,目前是兼职;在队长及分管领导的领导下,做好全队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工作;支持其他部门工作。

(二)改革过渡期的新形势

1999年,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从中央单位地矿部划归云南省地方政府,局属单位全面实现属地化管理。2001年,八一六队与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以下简称“五大队”)组建成立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普洱管理处,管理处是内部改革的新生事物,两个单位原来的正处级事业编制保留不变,运作15年来形成了一处管两家的现状。2013年至今,云南省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过程中给省地矿局及局属事业单位的定位是:向企业化方向发展、处于改革过渡期的事业单位,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2015年全国实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次改革对未来十年内退休的“中人”确定了10年过渡期(2014年10月1日-2024年9月30日),它对八一六队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职职工原来不用交养老保险,而现在需要交养老保险了,必然要求八一六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断加强管理,做好服务,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薪火不济,人才匮乏

普洱管理处成立15年来,只有老职工退休,没有招录新职工,只见老人走,不见新人来,处劳动人事与离退休管理科先后退休2人、调离2人,涉及八一六队2人(退休1人、调离1人),造成了八一六队人力资源管理“缺人”的的窘境。八一六队劳人科现在虽然编制2人,但只有副科长(部门负责人)一人在挑大梁,工作量时常超负荷,上班时间做不完的事,只有自己加班加点做贡献,久而久之,苦不堪言,而另一人是科员兼职办公室事务,又因个人能力、工作意愿等原因,不能多做一点劳人科的事务。“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劳人工作量大而且讲究专业,不是一般工勤人员也能胜任,劳人部门负责人希望队领导能尊重劳人部门的意见,配强配齐劳人科工作人员,让劳人科为建设和谐地矿、平安地矿做出自己应有的更大贡献。

(二)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

1.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没有严格按照“三铁一器”的要求配齐,没有配齐或配备铁门、铁柜、铁窗子和监控器,这不符合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存在失窃风险。

2.加班待遇,有待落实。如:职能部门零星加班的待遇没有落实。

3.人力资源十分有限,有岗位有事务就是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来做。2001年,八一六队事企分家,优良资产、企业资质、精干人员分去公司,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部分管理人员、老弱病残人员、非主营业务资产划归事业,由八一六队靠经费拨款维持管理。后来,事业人员只退休不招录,能干事的职工退休一个少一个,会干事的短期内培养不起来,要找一个合适的人来干劳人工作太不容易了。

三、做好新形势下八一六队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途径

首先,做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让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专心做专业事务。人的精力很有限,不能杂事缠身,那样会导致一个人没法专心做好人力资源工作。现在的劳人科岗位设置与分工不太合理,在人数配置应有3人,综合管理岗1人、社保福利岗1人、专(兼)职老年工作管理服务人员1人,而实际只有2人的情况下,综合管理岗位承担了太多事务,工资、合同、离退休管理、社保统计、预算、职称管理、人事档案管理、老年工作部分内容等等,工作有时处于超负荷状态,需要加班才能完成工作;而社保福利岗位只承担着医保、医疗互助等较少的社保工作,工作不满载,兼职办公室部分事务后,基本满载,但是,也正因此而影响了劳人部门的工作。解决这种分工不合理的最好办法是各司其职、专业化管理,必要时返聘退休劳人干部,让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专心去做专业事务,把应由办公室去做的事交回办公室,这样,从事社保福利岗位的同志就可以多分担一点社保本职工作了,从事综合管理工作的同志也就可以有更多时间做好其他管理服务工作了。

其次,加强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坚持党员干部管理人事档案,严守人事纪律;做好保密工作,防范泄密事件的发生;配齐“三铁一器”,配齐铁门、铁柜、铁窗子和监控器,使之符合安全生产管理的硬件要求,防范失窃案件的发生。

第三,劳人科认真履行部门职责,积极开展工作研究,分析问题,查找方法,写好政研论文,做好日常工作和半年及年度工作总结,加强政策、专业理论、法制等学习,促进管理服务工作(下转第264页)(上接第244页)水平的提高。如:以《八一六队与五大队劳人部门合署办公的可行性研究》为课题,开展理论分析、比较,得出是否可行的结论,为普洱管理处精减机构、减员增效提供舆论支持。

第四,劳人科要进一步加强与内部各部门、外部各相关单位的工作沟通联系,与地方医保中心、劳动就业局、住房公积金中心等单位保持业务联系,与全队每一位职工都能通过电话或其它方式保持联系,与队老管委保持电话联系,与局劳人处保持电话、工作QQ、微信等联系,与队在公司人员保持工作联系,确保劳人工作不耽误。经过养老保险个人基础信息采集,劳人科已掌握八一六队全体职工的电话及其它联系方式,大大促进了队参加2015年普洱市城镇职工医疗互助“普惠卡”办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劳人科要进一步支持队领导坚持深入基层开展工作调研,让领导深入群众,了解民心,关心劳人工作,调查研究人力资源问题,结合实际研究人才培养与人员配置、职工上访、加班待遇等问题,为队领导班子决策做好铺垫。

第六,劳人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增强管理服务意识,高瞻远瞩,大局为重。工作人员不能只顾自己部门利益,忽视全队利益,而是要站在全队管理服务四大职能(服务好离退职工、管理好职工身份、建设好美丽家园、支持好地勘企业)的高度,要站在“地质找矿立局、地质勘查兴局、矿业开发富局”的全局高度,要站在“向企业化方向发展、处于改革过渡期的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高度,要站在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认知高度,管好人力资源,为单位改革发展多作贡献。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的八一六队人力资源管理面临问题很多,劳人科不直面问题,不迎难而上,很难开展工作。面对人少事多、工作重担就压在一个人的头上,面对警卫班讨要超时值班待遇,面对自己部门及其他部门加班待遇的问题,面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劳人部门谋定而动,顾全大局,谨言慎行,严守纪律,做好长期的工作规划,走好三步棋:第一步,要认清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理清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第二步,要做好八一六队人力资源管理的“顶层设计”,针对工作内容、服务对象,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第三步,要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党和政府、上级部门的方针政策,在队长及分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结合队的行政工作安排,认真执行《部门工作目标责任书》,做好劳人部门具体工作。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委编制办.编制文件:云编办〔2014〕26号

[2] 云南省地矿局普洱管理处.部门工作目标责任书.

[3]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00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养老保险处

[4] 云南省地矿局普洱管理处.部门人员编制.

[6] 韩愈(唐代).师说.

[7] 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开展工作调研制度.云南省地矿局普洱管理处

[8] 管理服务四大职能.云南省地矿局普洱管理处

[9] 李建华.在云南省地质经济学会2014年度经济学术年会上的工作报告.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一六队 云南普洱 665199)(责编:贾伟)

作者:陈晓康

人事档案地质勘查论文 篇3:

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 要] 人事档案是个人身份、学历、资质等方面的证据,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特色之一。但在许多基层单位的人事档案工作中,存在大量不同程度上的问题,需要解决。通过人事档案工作者的努力,不断探索、实践,解决存在的问题,改进人事档案工作,让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 人事档案;档案管理;研究

人事档案里记录了个人的经历、学历、技术职称、社会关系、奖惩等情况,能反映个人的工作表现、德才能绩,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个人历史记录,是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在对人员考核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是一种专门档案。人事档案对人力资源开发、人才预测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才政策制定方面也有积极意义。我国人事档案通过档案工作者的能力,已经在人事档案管理和提供利用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使人事档案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相当大的发挥。但随着不断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传统的人事档案在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问题,因此要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人事档案充分发挥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人事档案材料内容质量不高,首先给人感觉千人一面,缺乏个性。人事档案应全面、详细地反映一个人的各方面情况,但实际是许多材料内容空洞、多形式主义、尽是套话,能反映个人当前情况、技术专长、业务能力、道德品质的很少。造成的原因有收集的对象范围太窄,只注重领导人和高层干部的材料收集,忽略了收集普通干部职工的资料;对人事档案材料的后续补充不及时,人和事每天各方面的情况都在发生变化,人事档案必须把变化、增加的新内容、新材料、新信息及时补充进去,有利于人才选拔,做到人尽其才。其次是鉴定审查工作把关不严,档案内容失真。有些人为谋私利,篡改档案内容,人为造假,使人事档案的真实性无从保证。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政治思想觉悟低下,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再次是人事档案整理不按要求做,整理不规范,给档案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最后是观念上重政治轻业务,在人事档案里反映个人政治思想方面的多,反映个人业务能力的材料相对很少,不能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基本情况。

第二,人档分离现象日趋严重,“无头档案”增多。随着频繁的人才流动,人档分离也日趋增多,出现了大量的查不到当事人下落的人事档案,即“无头档案”,这种档案的出现是由于:人员主管机关变动与档案的流动未同步进行;人事档案转递工作不准确;人事档案的收进转出登记制度不严,不定期进行检查、核对;人事档案的占有权造成人档分离,许多单位人为地限制人才流动,管死了人事档案,影响人才合理流动,致使人档脱节。

第三,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在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的情况下,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

一是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上实行分散的多部门管理,这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事政策制度不太适应。在市场经济下,人事档案不必要分散于各部门管理,而是要相对集中,选派少而精的人来管理。人事档案要集中保存,避免分散于各部门造成的损毁、丢失。人事档案分散管理易造成职责不清、互相推诱,不利于档案的查找。

二是管理体系上仍按传统的三大类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今的人事制度改革,三大类是干部档案、工人档案以及学生档案,而干部档案的使用面过宽,过去,在各种部门、单位不论工种,普遍使用“干部”一词,在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后,干部的概念发生了变化,这些人的档案不能再按干部档案的管理体系来管理。企业里的干部档案与工人档案不应分开管理,应统一归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过于单一,除干部档案外,其他类人事档案体系不健全,对人员的选拔和任用不利。

三是档案随人走的管理方法,与市场经济下对人事档案的需求不适应。档随人走导致的人事档案被篡改、损毁、丢失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要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杜绝档案随人走出现的不良后果。

四是实行封闭式的人事档案模式,已不能适应人才信息相互交流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人才的自由流动,就不能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人事档案管理还要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现代化、数字化管理。

根据以上的问题,结合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水平,对档案的内容、管理方法和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

(1)人事档案材料的质量要得到保证,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的档案意识,了解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搞好人事档案工作。(2)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得到提高,档案工作者在科学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情况下,要加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政治、科学、业务、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的素养,更新观念、锐意创新,主动提供准确、全面的人事档案,爱岗敬业,为人事管理工作服务;(3)使人事档案材料具有个性化,补充反映个人全面素质和业务考绩方面的档案材料;(4)提高档案工作质量水平,还要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让人事档案工作做到依法管理,还应该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要重点预防和处理“无头档案”,这是人事档案管理的难点问题。健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制度,树立高度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严把人事档案收进转出登记关,定期检查核实。对“无头档案”先要认真鉴别档案材料是否具有保存价值。再通过仔细分析,认真查阅档案人的下落。通过多方努力查询,还是找不到下落的“无头档案”,可根据有关规定转当事人原籍档案馆保存。

人事档案管理体制要顺应时代发展、适应时代要求。改变原来的分散多头管理,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如县级机构各机关的人事档案,不必分散管理,可交县档案馆统一管理;规模较大的机关、企业、学校等的人事档案也不必分散在各科室、部门,要集中由档案室统一管理。建立宏观和微观的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完善“重新建档”行为,兴利去害,向个人有条件地开放人事档案,建立起社会化的开放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是对现今的人事档案管理提出的要求,全面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人事档案作为一种专门档案,所具有的真实性和动态性,是各级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了解和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和信息源,是人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相联系的桥梁。目前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们要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完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加快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使其很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朱玉媛.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社会化、开放式管理[J].北京档案,1999

[2]曹中伟,叶丽新,吴军.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世界,2002

[3]张子睿,李映天.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化浅析[J].兰台世界,2000

[4]朱玉媛.我国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体系之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1999

作者简介:翟 清,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测绘队。

作者:翟清

上一篇:职业学校远程教育论文下一篇:语文教学人文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