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风险评估论文

2022-04-18

[摘要]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医院医疗风险管理逐步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但我国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制度建设滞后,新的管理理论、方法应用仍不成熟。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患者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医疗风险管理在我国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应用得越来越普遍,理论与方法逐渐成型并完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医疗风险评估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医院医疗风险评估论文 篇1:

医疗风险评估制度对基层医疗工作的指导意义

【摘要】医疗风险评估制度,是医疗改革后基层医院执行的一项医疗核心制度,随着制度的逐步落实,杜绝了医疗事故,保障了医患双方的利益,现将我院的具体做法及指导意义作粗略的探讨。

【关键词】医疗风险评估制度医疗事故指导意义

随着医学健康知识的日益普及,人们对医疗的需求与期望越来越高,但基层医院普遍存在软硬件不足,医疗技术水平不高的现状,且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和医学本身的许多局限性,使得医疗风险无处不在。为最大限度规避医疗风险,改善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技术,保障病人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我院自2010年执行医疗风险评估制度,五年来杜绝了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现将我院医疗风险评估制度的具体做法及对基层医疗工作的指导意义分析如下:

1明确医疗风险评估制度的重要性

领导重视,成立一把手负责的医疗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建立医疗风险评估体系实行院科两级质量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学习掌握实施医疗风险评估制度基本原则与工作重点,使医疗风险评估制度贯彻整个医疗过程。

2医疗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

2.1全面推行原则 各科室对所有患者均应进行医疗风险评估。

2.2全员参与原则 全体医务人员是医疗活动的主体,是医疗风险防范的主要责任人。

2.3全程及动态评估原则 从病人挂号到病人出院要全程开展评估,对病情有变化者开展动态评估,作为住院转院更改医嘱或进行重要操作的依据。

2.4力求成效原则 通过实施医疗风险评估制度,全面提升门诊住院医疗质量。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3 进行医疗风险评估的时机

3.1 门诊患者根据患者年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以及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病人病情轻重程度以及发生医疗风险的高低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可作为处置门诊患者的重要依据,如 收住院,转诊 转院 同时履行告知义务 ,签字确认。

3.2.住院患者

3.2.1入院当天(有评估表并在首程 医患沟通中体现),

3.2.2第二天 (上级医生查房录中体现)

3.2.3手术前 (术前小结 术前讨论中体现)

3.2.4入院第8天(病程录中体现)

3.2.5病情变化时(有评估表并在病程录中体现)

3.2.6住院时间》=30天 出院15天内再入院者(病程录中体现)

3.2.7转科病人(在转入 转出记录中体现 )

3.2.8重要医嘱更改及实行重大操作时(病程录中体现)

3.2.9出院时(有评估表并在病程录中体现)

4医疗风险评估制度的考核

医疗风险评估执行院科两级考核。考核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院长医务科及科主任是考核的主要责任人。各科主任每月对医疗风险评估工作进行现状调查,组织实施,效果检查,组织讨论,原因分析,制定对策, 提出整改措施 通报院部。确保医疗风险评估制度落实到位,监督到位,考核到位,整改到位。

醫疗风险评估制度实施以来,通过全体医生认真执行,未出现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确保了医疗安全,也取得了满意的社会效果。对基层医院的指导意义如下:

1. 保证病人利益

通过对每位病人进行及时评估,做到心中有数,对高危极高危患者及时进行家属沟通,签字,进行有效治疗与必要的转诊,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适度治疗,控制医疗费用,争取家属的支持取得满意临床效果,保证了病人的利益。

2. 保证医生利益

由于及时动态的对患者进行医疗风险评估,进行沟通转诊,同时注重服务态度,工作谨慎小心,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各项医疗操作规范,使医疗隐患扼制在萌芽状态,杜绝了医疗纠纷事故,医生的工作环境得到了净化,保证了医生的利益。

3. 保证医疗安全

患者医疗风险评估制度实施以来,全体医务人员都明确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临床工作中都能认真执行,并以医疗风险评估结果指导临床工作,使用基本药物,执行一级医疗技术,开展适度医疗。加强了医患沟通,防患未然。未出现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确保了医疗安全。

医疗风险评估制度目的就是降低医疗风险,防范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减少给患者及亲属带来的伤害,减轻医院负担。医疗风险可防可控,只要我们怀有仁爱之心,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规范,就能有效控制医疗纠纷,避免医疗事故。

作者:顾英姿

医院医疗风险评估论文 篇2:

当前国内医院医疗风险管理的思考

[摘要] 21 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医院医疗风险管理逐步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但我国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制度建设滞后,新的管理理论、方法应用仍不成熟。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患者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医疗风险管理在我国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应用得越来越普遍,理论与方法逐渐成型并完善。

[关键词] 医疗风险管理;医院;研究进展

风险管理起源于银行业,是减少经济损失和法律诉讼,积极发现和评估经济损失风险并寻求对策的一门新兴管理科学,风险管理实际上就是“关口前移”,即把风险事件发生后的消极处理转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预防。医疗风险管理就是以医疗安全目标为导向,对医疗工作进行专业性的管理活动,主动识别、评估和解决医疗机构现有和潜在的医疗风险,尽量减少医疗损害患者的可能性,提供安全和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管理过程,该理念的核心在于及早发现医疗工作中的潜在漏洞和风险,通过想方设法解决查出的问题,从而制订出规范的评估标准和管理、处置流程,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我国当前的医患关系十分紧张,医疗纠纷和恶性伤医事件频发,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充分调动医疗卫生人员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减轻医务工作者职业压力,保障医疗安全,从而保障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 该文将就医院医疗风险管理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1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现状 国外医院医疗风险管理现状 20 世纪末,欧美等国陆续发布全国性医疗负性事件研究报告,患者安全领域迅速成为全球医疗服务的热点 话题和最大挑战。近年来,发达国家医疗机构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实践,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且各有特点的医疗风险管理机制。 美国成立了国家质量协调特别工作组(QULC)专职管理医疗风险,是最早实施风险管理的国家之一。通过建立全国性的医疗差错报告系统,进一步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日常监管工作,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医疗失误的认知度,应用信息技术和决策系统等措施,逐步建立更为完善严格的医疗风险管理体系和程序,开发了计算机风险管理网络系统和风险评估软件, 风险管理由具有专业资格证书的风险管理者承担,并与保险行业建立了密切联系,有效实现了风险转移和风险共担。加拿大成立了病人安全协会(CPSI),整合了国家病人安全战略,不断完善国家法律法规,采取了建立教育和专业发展规划、制订风险管理指导方针和标准、改善风 险衡量和评估程序、监督卫生职业行医行为等一系列 风 险 防 范 措 施。 澳 大 利 亚 成 立 了 安 全 和 质 量 委 员 会 (SQC)、卫生保健机构标准委 员会(ACHS)和病人安全基金会(APSF)、国家临床评价鉴定机构(CEC)等机构, 建立临床风险管理程序和框图形式的不良事件报告程序,构建危险和差错管理方案,以防范风险和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 瑞典借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 卫生安全指标,推出了卫生保健质量监控计划(HcQIP), 建立患者安全监测系统。 英国建立了国家患者安全中 心(NPSA)和国家不良事件与近似差错分析处理系统。 荷兰由多个国家层面的政府部门和医院委员会(NVZ)联 合研究制定了“Sneller Beter”计划,要 求在全国范 围内 形成病人安全工作的统一平台,促进医院形成良好的安 全文化氛围,实施安全管理系统———风险清单与医疗差 错、不安全事件报告系统,确保医疗保险公司與医院签 订的保险合约中包括安全和质量条款,明确落实各项措 施的负责机构。 日本也是由多个国家层面的政府部门 全权负责卫生保健工作,成立卫生保健质量委员会(JCQHC)和国家公共卫生协会(NIPH),定期召开患者安全 研讨会,建立不良事件和医疗失误报告制度,注意风险 意识教育,制定具体事故预防教育方案,改革药品价格 体系,制定卫生保健领域医疗费用合理标准,实现信息 化管理等措施以防范医疗风险,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 绩。

2 国内医院医疗风险管理现状

20 世纪末,风险管理理论开始应用于中国医疗卫生 行业,政府开始重视医疗风险管理,并采取了若干有利 措施:①制定了多个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 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 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 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 侵权责任法》《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药品 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等;②卫计委负责监管各类医疗机构及医疗风险相关 研究, 许多医院更是成立了医疗风险管理专职部门,如 2003 年初,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建立医患关系协 调处调解医疗纠纷为出发点,改善医疗保障,努力开展 医疗风险管理;③现阶段,我国既有国家层面关于医 疗事故、医疗器械和药品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也有地 方和医疗机构内部的上报系统,如上海医疗安全监控系 统;

3 结论 现代医院医疗风险管理越来越科学化、制度化和规 范化,只有加强医疗风险管理,才能有效地减少医疗负 性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改善医院的服务质量、服务效 率、经营效益与医患关系。 但也必须注意到,不同类型的 医院有着不同的规模、功能、技术水平和诊疗项目,其所 面临风险的种类、严重程度及处理方法是不同的,因此, 不同的医院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科学选择风险管理的具 体方法。 而如何实现高效的医疗风险管理,有力地保 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和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Aufseeser Weiss MR,Ondeck DA.Medication use risk management:Hospital meets home care[J].Journal of Nursing Care Quality,2001,15(2):587-588.

作者简介:

黄岚玺,女,1998.08,福建莆田,汉,莆田生殖医学专科医院,351100,院长助理,本科,医疗管理

作者:黄岚玺

医院医疗风险评估论文 篇3:

浅谈医院工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因素及防护

【摘要】 随着医院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医疗设备、设施也在逐步的发展增加,医院的工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机会也日趋上升。为提高医院的工勤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本文就如何控制医院的工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防护措施进行浅谈。

【关键词】 工勤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医院的工勤人员是医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承担着医院设备、设施的维护与维修,由于他们没有医学卫生方面的知识;少部分工勤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人员配备不足,造成工作繁忙,自我保护意思薄弱, 他们也极易意外发生职业暴露的机会。因此,为提高医院的工勤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分析其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干预。

1、 发生职业暴露现状

1、1 医院的工勤人员不知道什么是职业暴露,他们没有接受过职业暴露方面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他们的保护。

1、2 医院的工勤人员当发生职业暴露时,不知道要上报及流程。

1、3 医院的工勤人员虽然不是直接接触锐器,但是他们经常接触各种医疗设备、设施的物体表面等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

2、 职业暴露情况的分析

2、1大部分医院没有把医院的工勤人员职业暴露纳入到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中,防护管理体系不健全、职业教育方面不足。

2、2消毒隔离措施不完善,工勤人员没有手套、口罩、隔离衣等防护措施。

2、3接触维修的仪器后,没有及时清洗双手或清洗不干净。對手卫生知识不了解。

2、4领导重视不够,人员配备不足,造成工作繁忙,工作注意力不集中、疏忽。

2、5对医院的环境及住院病人情况不了解,只要不是传染科的病人,认为“损伤常见,问题不大”。不关注、不报告。

2、6在操作过程中,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伤害。

2、7医院的工勤人员根据其分工,对医院各临床科室、门诊的大型医疗设备、仪器、吸引器、灯光照明、电路、下水道等设备或设施,在没有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于污染的状态下进行维护与维修时,有可能意外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

3、职业暴露的危害

3、1通过破损的皮肤接触物体表面的血液、体液、分泌物进入人体而发生感染。

3、2医院新型的医疗器械和设备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噪声、高温、光、Χ线、高频电磁场、微波、超声波、电击伤、灼伤等。

4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4、1建立和完善上报制度,发生职业暴露立即上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力争将职业暴露的危害降到最低点。

4、2加强手卫生及职业暴露的培训,提高工勤人员手卫生及职业防护知识水平;正确掌握洗手指征和标准预防。

4、3对被污染或可能污染的区域、物体表面等应及时的进行清洁消毒,使医院的工勤人员,在清洁的环境下工作。

4、4工勤人员应增强意识,提高技能,严格规范的安全操作,纠正不良操作习惯,尽量避免与锐器等直接接触,避免或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总之,医院职业安全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会受到重视。积极地开展对工勤人员的培训,完善管理流程,加强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几率。因此做好医院工勤人员的防护工作,不仅是保护了医院工勤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保证了医院工勤人员工作的有效运行,使医院的工作正常稳定地开展。

参考文献

[1] 医务人员职业危害暴露现状及监管对策研究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4期

[2]护士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

[3]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评估

作者:张云

上一篇:农村经济农业经济论文下一篇:金融危机英文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