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产业风险投资论文

2022-04-24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产业资本正在大举进军风险投资领域。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三季度,中外创投机构于中国大陆市场共新募基金63只,数量冲破历史最高位,同比增加40%,环比增加43.2%;募集资本总量共计35.06亿美元,尽管较上季度有所回落,但依然处于历史较高位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医疗器械产业风险投资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医疗器械产业风险投资论文 篇1:

医疗器械吊起投资者胃口

健康产业中的制药和生物技术在多年前曾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但由于运作周期过长,投资者往往叹息面去。现在,有着600亿元国内市场的医疗器械却风光独好。

“医疗器械领域逐渐要成为新的投融资热点了。”参加完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峰会”,北京合众世纪投资顾问公司经理熊昀依然掩饰不住兴奋,“没想到。这次会上50%以上的讨论都是瞄着医疗器械投融资的。”

前几年,医疗器械行业的老总们一提起投资就烦,因为热心这个领域的投资者并不多,那些投资人不是直接要求控股就是干脆要求兼并。现在情况不同了,风险投资、基金等等都拿出扶助中小企业的姿态,希望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企业做大。

医疗器械正合风投胃口

“我们为什么要投资中国的医疗器械公司?”跨国基金管理公司“联讯创投”的总经理周德虔直言,“中国医疗器械是迅速成长的行业,离市场饱和还远着呢。”

据他介绍,美国IrvingLevin公司研究表明,2005年,国际资本向医药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达到73亿美元,其中,生物制药领域吸引的风险投资为21亿美元,排第一位,而医疗器械领域吸引的风险投资为14亿美元,上升到第二位,竟与化学制药领域并驾齐驱。

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中国。近年来,随着B超、CT、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超声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机、神经电位诊断系统、正电子断层扫描机、伽马照相机等一批尖端精密医疗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增幅十分惊人。有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年销售额已达548亿元,且以每年9%的速度在增长。今年,国内医疗器械的市场容量预计将超过600亿元。

“IT技术与医疗技术的结合造就了许多创新的医疗方法,而国产取代进口更可以利国利己,符合当前自主创新的政策方向。”周德虔说,“中国的医疗器械将是2007年的投资热点。”

“真正令人振奋的是,医疗器械拥有潜在的高投资回报。”大冢(中国)投资公司的项目“猎头”周宏雷经理表示,“不管中间环节如何,高端医疗设备厂家的利润率目前仍然保持在20%以上,中低端器械厂家利润也往往不会低于10%。这可是让连连遭遇降价打压的制药行业非常嫉妒的高回报啊。”

“现在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来越多搞风投的人都喜欢主动扎进医疗器械行业里来。你知道为什么?”熊昀说,“业内的玩笑话是,因为他们以前大多是搞IT风投的,让他们贸然进入生物制药圈,他们往往不敢,但医疗器械圈就好得多,学工科的人往往对电气设备有感觉,切人这个行业比较顺手。”

周德虔对此现象的另一种解读是,与药品相比,医疗器械产业的吸引力在于,医疗器械公司由初创到成熟与投资基金的投资周期相吻合,一般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由初创到成熟大约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这正好与投资基金的周期同步。而对制药企业来说,这个周期至少要十年以上,对于投资公司来说似乎是太久了,“我们只争朝夕。”周德虔说。

风投看好高危病和富贵病

“一般来说,一个中型医疗器械投资项目一起步就大约要1000多万美元,往往是几个公司合着注资,每家分摊二三百万美元。随着公司不断做大,再不断投入。”周宏雷说,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筹码大致不会低于这个投资水平。如何保证投资成功的确是需要经验的。

对此,历经五年多的周旋,周德虔带着他那只有12个人的团队,终于能管理约1亿5千万美元的资金,专注于他的核心投资产业——医疗器械和IT半导体。对于该如何选择医疗器械的投资领域,他的见解很实际。

“首先要针对中国五大死亡疾病治疗的医疗器械领域,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病,还有损伤及中毒。”他说,其次是针对特殊需求市场,“比如富贵人群的需求,包括整型美容、减肥手术、视力矫正和牙齿矫正等需要的设备都是很有前景的。而中国人口老化及长期慢性病的突现,使得如人工洗肾、骨科及牙科器械、康复保健以及个人居家护理康复等设备的需求格外旺盛。”

除了上述领域,他认为还可以把眼光放远。例如预防及早期诊断、健康体检等仪器,还有大规模乳癌筛检设备等。据周德虔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和制药业的产值大体相当。而在我国,前者产值只是后者的1/5,这种比例的严重失调预示着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摘自《中国经营报》2006.12.25)

作者:孙 晨

医疗器械产业风险投资论文 篇2:

73家上市公司闯进风投领域 四种方式入侵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产业资本正在大举进军风险投资领域。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三季度,中外创投机构于中国大陆市场共新募基金63只,数量冲破历史最高位,同比增加40%,环比增加43.2%;募集资本总量共计35.06亿美元,尽管较上季度有所回落,但依然处于历史较高位置。

而在这63只基金当中,含上市公司在内的产业资本是其中重要的参与力量。

《投资者报》记者调查发现,产业资本不仅是一些投资机构背后的实际大股东和发起者,如深创投背后的大众公用、达晨创投背后的广电传媒、硅谷天堂背后的钱江水利等企业,通过间接参股风险投资机构涉足投资。

同时,还有一些上市公司直接参与了风险投资,如雅戈尔、复星国际、杉杉股份等,借助风险投资平台,实现了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和成功转型。

四种方式涉足

据不完全统计,深沪两市已有300多家上市公司进行了主业上的产业转移(包括产业的生产环节以及产业的研发设计、服务、销售等环节发生的转移,也就是说同一产业内部的不同层次、不同方式、不同规模、不同阶段的生产、销售、服务、研发等发生的转移),其中有73家通过各种方式介入风投业,它们希望以此进入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较高成长性的产业,或者在继续经营原有主业的基础上,迈进新的领域。

“这些产业资本开展PE业务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主业增长空间有限,如雅戈尔原来的主业纺织服装属于非常成熟的行业,难以出现高成长。此外,企业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通过开展创投业务还可以让他们找到新的产业,增加新的盈利点;同时,杉杉股份、复星国际这种拥有实业背景的公司从事创投业务,可以帮助他们继续完善产业链,从而更有利于实业的发展。”中国纺织业协会前副会长梁勇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随着创业板开启,风投退出有了渠道,以后有资金实力的大型上市公司都会渐渐走向投资控股、金融控股的模式,现在组建创投公司还只是第一步。”天相投顾首席策略分析师仇彦英表示。

根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及梳理,目前上市公司参与创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成立子公司,直接控股模式。以雅戈尔为代表的一类公司力图在创投领域内有所突破,其中主要原因是企业产业升级的需要,必须寻找新的业务作为利润增长点,而参股创投则成为这类公司实现多元化过程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公司往往通过投入自有资金,组建创投子公司,直接控股,同时由专业团队在一、二级市场完成操作。例如2009年雅戈尔定向增发认购浦发银行股权,IBM公司并购莲花公司等。还有,申能集团与申能股份共同出资成立申能创业投资公司,也是希望藉此培育新的优质资产,从而调整公司的产业结构,实现高成长。

第二,间接控股模式。如复星国际,母公司通过旗下几个子公司设立专业基金,复星医药产业家基金和复地旗下的地产基金专门从事投资业务,从而间接实现复星国际转型投资型公司的目的。

第三,直接投资模式,以新希望、杉杉股份为代表的公司进入创投业的一个目的是需要创投公司为其实业经营服务,完善其产业链,因此,这种类型的公司从事投资都是在集团内部成立某个部门,通过这个部门的运作实现直接对目标企业进行投资。这种方式在信息、生物等高技术领域的上市公司运用较多,由于技术日新月异,很多新成立的创业企业,可能拥有最新的技术或创意。上市公司为了尽快获得新的技术创新源,它们通常进行风险投资,并采取组合投资的方式涉足高新技术产业。这不仅可以为其提供潜在的关键技术、技术许可,获得和维持技术上的竞争优势,而且还为后期并购做好准备。

第四,间接参股创投,成为其LP(有限合伙人,即投资人),这种投资相对分散,风险也比直接投资小很多,手续比较简单,不用担心不能发起成立,因此,适用于一些资金实力比较弱小的上市公司。例如常山股份出资2400万元持有清华紫光创业投资公司8%的股份,云南白药出资1000万元成为红塔创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占股2.5%的股东。

先天项目优势

以复星国际为首,雅戈尔、杉杉股份、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多家产业资本涉足创投,这让其他创投机构紧张不已。

“借助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产业链内的公司,这些公司获得了实体产业领域的发展,同时在资本市场领域,也实现了资本的高回报,是风险投资机构最可怕的竞争对手。”EQT某负责人告诉记者。显然,与依托资金及管理经验等优势的PE基金管理者相比,携带资本及实业经验的产业资本具有先天的优势。

首先,从项目来说,产业资本通过多年积累,不仅有相当的资金规模,同时业内的人脉资源更是为这些公司提供了项目来源。拥有了资金和项目,就让这些产业资本轻松迈过了PE领域的门槛。其次,从退出渠道来说,由于这些公司都是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或者并购的方式,更容易让自己所投资的项目实现退出。同时,这些产业资本还可以依托旗下的各上市公司平台进行产业投资、战略投资、股权投资,将投资的风险进一步降低。

以复星国际为例。除了资金,复星国际还可以利用其在实业方面的渠道及资源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多种增值服务。

“我们的产业背景,使我们有更大投资优势。如果地方政府把机会给我们,我们会推动其他产业到当地投资,地方政府一次招商,多次引资。比如在南京,南钢与我们合资了,接下来我们在当地的医药、地产、商业板块的投资都非常大。”正是多元化的产业平台,增添了复星国际CEO梁信军与地方政府交流的砝码。

“以我们投资地中海俱乐部为例,我们敢于投资地中海俱乐部7.1%股权,成为其最大的战略投资者,当时就考虑,一是我们看好度假村项目,随着中国的消费升级,这种项目会获得更大发展;二是我们相信,我们拥有资源和能力,了解中国游客的需求,也能够适当为其宣传,从而增加其营业收入,也为我们带来超额回报。”复星国际投资者关系相关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据其透露,目前,除了资金上加大投入以外,目前复星国际还从各个产业平台调集核心人物到集团层面,以全副精力打造投资平台。

那么,复星国际如何借助产业资本进行投资?

以其投资和睦家医药为例。由于看好美中互利旗下高端医疗服务品牌和睦家医院,通过在医药领域里对其品牌的了解,2010年6月,复星医药其控股子公司复星实业(香港)有限公司与Chindex International Inc.(美中互利)结成战略联盟,同时签署了股份认购等协议。

根据记者了解,在投资过程中,美中互利之所以接受复星医药的战略投资,就是因复星医药能够帮助其在医疗领域内实现重组,同时巩固其品牌价值。

据美中互利董事长李碧菁透露,与复星药业的合作主要表现在网络布局和医疗器械业务的重组上,其中医疗器械方面,复星将侧重生产,美中互利将发挥美国的研发优势和国内外的销售渠道优势。而这同时也将打通复星国际及复星医药在医疗器械产业链上的流通环节,使其完善产业链上的布局。

依托复星实业的积累,除了在投资上能够让复星国际及其旗下的产业平台比其他投资机构获取等多的投资机会,在退出方式上,也让复星国际相比一般PE多了一条退出渠道。

“在退出方式上,PE只能卖掉股权回收资金,我们不一定,可以分红。复星的利润由两部分构成:一块是投资者所说的经常性利润,我们内部叫产业资产利润,我们会通过长期持有一些十年、二十年稳定成长的优秀企业,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利润。第二块是非经常性利润,我们叫战略资产利润,虽然有波动,但每年都会有。PE公司通常只有第二块利润。”梁信军说。

在投资与退出的关键环节,复星式产业投资成就了复星国际。其向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不仅对被投资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实质影响,同时也为复星国际的退出提供了便利——或通过分红退出,或通过上市方式退出,都给复星的投资成功增加了砝码,并形成了独特的“复星模式”。

投资能力欠缺

尽管产业投资者已经大举进攻创投领域,不过在PE业内人士看来,短期内却很难看到效果。

“项目投资真正成功很难,因为很多上市公司并不具备这种投资能力,缺乏项目鉴别力和长期竞争力。只是这些公司具有一些先天优势,比如能够拿到投资项目。”汇发基金董事总经理王琦表示。

此外,信达证券首席分析师刘明军也认为,虽然创业板让创投收获很大,获得了超额回报,然而,高回报也有高风险,培育一个项目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高的专业水平,如果没有成功,则前期投资将全部泡汤。虽然创投能够为上市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但由于这些公司并不了解PE的专业运作,而前期又需要长时间大量投资,对这些公司来说,风险显然大过了收益。

同时,当创投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多元化布局的一部分而存在时,多元化发展过程中顾此失彼的典型问题也开始出现。

折戟在多元化过程中比比皆是的失败案例同样为这些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中国老牌空调企业春兰空调就是其中一例,由于过度实施多元化战略,春兰空调最终被格力、海尔等后起之秀反超,其业绩从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出现了亏损。

作者:王月平

医疗器械产业风险投资论文 篇3:

试析产业集群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

本文分析产业集群信息服务体系现存的问题,考虑集群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信息需求,提出在政府引导下充分整合集群内的各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建设多元化产业集群信息服务体系,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政策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风险投资服务、专家咨询服务以及技术服务等一条龙全程服务。

[关键词]产业集群;信息服务体系;多元化

罗艳玲(1973—),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管理;(湖北武汉430072)肖菲(1964—),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管理。(江西南昌330013)

多元化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推动产业集群综合利用信息资源、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实现创新区域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产业集群内部存在着复杂的交流、竞争与合作动态关系,其本质赋予集群以动态的、复杂的、自律的结构,这就决定了并不是任何一个地域内都可以培育出产业集群,因此需要政府、地区、企业共同努力,在宏观、中观、微观上采取一系列自成体系又密切协作的信息服务体系,为集群内企业与政府间以及企业之间搭建一个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让集群企业共享信息、知识与经验。

一、产业集群信息服务体系存在的必要性分析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E.波特(Michael E. Porter)教授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1]具体地讲,产业集群(内部)是由一些相互竞争、相互协作的企业和其他实体构成。它不仅能够容纳原料供应商、中间产品专业化生产商和专业化最终产品制造商,还经常向下游延伸到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从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与技能技术或投融资相关的产业公司及许多中间中介服务机构,比如: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大学、标准的制定机构、智囊团、职业培训提供者和贸易联盟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众多的企业、公司不断地聚集到这个地区,进行积极的交流和对话,共享社会关系网络、市场和服务,各自的科技、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换言之,集群就是位于某个地方、在特定领域内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企业实体集合,其产品、技术、设计或者服务成为该行业全球市场的主流或引導力量。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产业集群是基于地理相近和价值链、技术链、供应链、同业交往等关系,在不断竞争和合作中共同获得竞争优势的特定领域的产业群体。从外部看只是地理上的集聚群落,而内部却存在着复杂的动态关系——交流、竞争与合作,即产业集群的本质。这种本质赋予集群以动态的、复杂的、自律的结构。这种结构综合了市场、政府的功能,综合了技术创新和组织设计的因素,于是,集群在整合力、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又超乎于市场和政府之上,显示出强大的功能。如:内部企业之间的技术外溢效应、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外部范围经济效应、追赶效应和拉拔效应等。一旦形成了产业集群,它会带来很多经济、政治、社会及文化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并通过内力作用和各种效应不断发展壮大。

综合马歇尔、韦伯、勒施、克鲁格曼、波特和萨克森宁等国外学者对许多世界著名企业聚集的工业园区的研究成果,[1]我们可以得出这类产业集群的特征:有良好的游戏规则,信任和合作,知识密集,流动的高质量的劳动力,以结果为导向的精英体制,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开放的商业环境,大学、研究机构与产业界的充分互动,企业、政府与非营利机构间的合作,高质量的生活以及专业化的商业服务机构,等等。

如前所述,产业集群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地理范畴,而是一个产业经济学概念。因此,并不是任何一个地域内都可以培育出产业集群。通常,人们从三个层面分析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宏观层面上,它要求有规范的制度体系、一定的基础教育背景与人才优势以及技术基础,这些是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中观层面上,它要求政府采取特定的区域政策吸引专业人才和关联企业,促成高度灵活性信息流集群,提供各种专业化支持体系,帮助企业嵌入价值链;微观层面上,它要求集群内企业之间彼此信任、协同行动,推进竞争,鼓励创新,发挥互补效应。因此,只有政府、地区、企业共同努力,在宏观、中观、微观上采取一系列自成体系又密切协作的信息服务体系——政策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风险投资服务、专家咨询服务以及技术服务,为集群内企业与政府间以及企业之间搭建一个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让集群企业共享信息、知识与经验,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目前我国产业集群普遍创新能力较弱,这与各地区在提供信息服务平台方面相对滞后不无关系,信息服务平台能够为集群内企业提供大量信息和知识的共享与交流,从而为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提供可能。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骨干企业网上订单的比例将达到70%,经常性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比例将提高到40%,网上零售额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较2005年翻两番。[2]

在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较早的地区,纷纷开始探索开发支持集群业务协同及支持规模化运营商增值服务的企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公共服务平台的集成应用,优化产业链,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探索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带动企业信息化、以第三方服务支撑集群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如苏州工业园区,其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为软件产业、动漫及游戏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纳米与新材料产业及生物医药产业五大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平台;为软件与集成电路、生物与环保、电气与先进制造产业提供开放实验室;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和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等创业支撑服务;为软件企业从开发传统软件向开发基于互联网SaaS软件转型提供专业的技术和推广服务。[2]但我们可以看出,现有的信息服务体系还是主要偏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相关服务,这会导致产业集群的发展不平衡。可见,探索构建集群环境下多元化信息服务的思路和实施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信息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政策措施不完备

在我国, 产业集群的政策供给是欠缺的。首先,这是因为政策供给主体缺乏。从发生学的角度看, 产业集群现象通常是自发形成的, 职业的经纪人在其间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我国, 培育和推进产业集群的责任和任务历史地落到了政府( 特别是地方政府) 的头上。在计划经济时期, 地方政府是没有决策的资格的, 长期的无所事事也使它们丧失了决策能力, 只能发挥“传声筒”的作用。在转轨时期, 地方政府的决策权获得了制度保障, 但实际上是无以实现的。因为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决策是要以“经济基础”为后盾的。这就使得地方政府陷入两难选择: 从根本上解决地方财力不足的问题, 只能寄希望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而企业的快速发展需求政府作出较大的让步, 至少在产业集群的形成阶段, 政府必须作出一定的牺牲。

其次, 产业政策的协调机制不健全, 导致政策方向错位, 政策功能耗散。产业集群所需要的政策功能的发挥依赖于政策目标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来自不同部门的政策彼此协调, 密切配合。这种要求在我国是不容易满足的。因为, 不同部门政策的约束条件不同, 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约束来自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 经济管理部门受到自身财力和权限的制约, 公共服务部门追求服务面的大小。在不同的政策约束条件下,政策就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再如, 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等我国重要高新技术创新中心城市,为了加快提升产业集群能力,纷纷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扶持其创新和创业发展。但遗憾的是,由于各项政策措施都是从宏观或中观层面来制订的,因而其微观指导性不强,尤其是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差异化政策明显欠缺。

(二)信息市场发育不完善

健全的信息市场及完善的运行机制是信息服务业得以发展的根本所在,信息市场是信息商品得以实现价值的媒介,同时信息市场也激发了用户更广泛的信息需求。由于人们无偿获取信息的思想根深蒂固,不习惯到信息市场去购买信息,而很多信息工作者也往往仅限于提供文献资料的服务,很少主动收集与企业发展有关的各种情报信息。再者,从竞争机制看,由于供求关系畸形发展,价格机制亦不完善,所谓的竞争还不能使信息企业优胜劣汰。而且,国家并未制定出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制度与法规的严重滞后导致了信息市场运作的不规范,某些信息产品的交易也尚欠公平,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导致了国内信息市场缺乏竞争机制。另外,网络安全也严重地侵蚀了信息服务产业的保障体系。

(三)缺乏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

目前我国的中介服务体系,不论是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下,还是在产业集群内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成熟度低,法治化建设滞后,公共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信息流通不畅,服务功能单一,业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不尽完善,等等。首先,政府对社会中介组织缺乏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民间风险投资机构不足,中介企业融资困难。其次,尚未形成中介组织的信息化平台和网络化体系,缺乏对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的优化和整合。再次,大多企业咨询意识缺乏,对外部资源介入企业管理心存抵触,使中介组织的服务空间受限。最后,针对社会中介组织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我国虽然已对一些重要的社会中介组织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还有许多方面不够健全和完善,如在代理、评估、咨询等业务领域还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四)风险投资机制相对落后

我国的风险投资机制发展较慢主要源于制度上的缺陷,风险投资机制在发展路径上的政策依赖性强。目前主要的问题是:一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及引导扶持政策滞后;二是风险资金筹措渠道单一;三是与风险投资密切相关的中介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四是社会上期待已久的创业板市场尚未建立,缺少市场化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就已经建立的风险投资机构来看,除外资投资机构外,绝大部分都以政府为主要出资人,这不仅不符合风险投资自身的性质,不利于引进创新、激励与竞争精神,而且限制了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

(五)技术专业人才的制约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发展中,一切竞争都归结为人才的竞争。我国高级科技人才的严重缺乏,已经成为限制我国产业集群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造成我国当前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教育体制存在问题和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科技人员缺乏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技术创新能力与消化吸收效果大大降低。许多技术人员往往只能对国外技术进行简单模仿,缺乏再进一步开发创新的能力,而创新正是集群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这就使得企业技术的发展受限于引进的国外技术。

三、构建多元化产业集群信息服务体系框架的建议

(一)政策服务

产业集群政策需求的主体是企业,其政策需求动机是二分的:一方面,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迫切希望得到一些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个别”政策,希望政府和社区共同为企业“开小灶”;另一方面,企业也希望政府和社区共同为区域内所有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企业价值链的形成。这样的政策需求动机是基于企业对自身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反思。产业集群的政策既涉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治文化,又与地区的中观政策直接相连,更与企业制度和运行机制有直接的关系,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地方的公共服务规范和相应的运行机制;企业间信息和交易平台,集群内的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等等。[3]

在当前信息快速流动的网络环境下,对政策服务的实现可以借助网络服务平台,建立畅通的政策交流渠道。再者,构建政策法律服务平台,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开展面向集群企业的政策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服务。利用法律顾问协会,组建企业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政策法律咨询服务热线,建立网上法律咨询平台,为集群企业提供法律法规、政策等咨询服务。

(二)信息服务

加大信息服务专业网站建设的力度,在网上发布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发展动态,为集群企业提供产品供求、技术供求、资金供求、产权供求等信息,建立和完善集群企业项目库、技术成果转让库、闲置设备调剂库、人才库等各类信息库。以网络为载体,结合其他途径为企业提供法律、政策、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信息服务体系。有专业市场的区块,还可与专业市场功能的改造和提升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产品供求信息、价格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以及企业产品展示、形象展示的平台。事实上,降低集群企业的交易成本的重要途径就是为企业以及与其相关的机构提供更加充分的信息。通过不断扩展集群企业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增加信息量,提高信息实用性,既可以提高企业生产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也可以为政府各部门、服务机构、企业之间搭建一个信息有效沟通的桥梁,从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是在网上构建一个面对面交流的、跨时空的、零距离的虚拟俱乐部,为集群内创业者提供技术信息查询、技能辅导、热线呼叫、金融租赁、成果推介和自助网站建设等在线式服务。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应当是为正在创业的创业者、已经起步的创业型企业以及有创业意向者及时公布有关政策法规、投资信息、市场行情、项目推介、技术进步、外经贸易和劳务供求等资讯。其具体服务内容应当包含:网上信息服务、发布创业资讯、搭建创业互动桥梁等。[4]

(三)中介服务

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介机构无论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还是在创新需求与创新供给之间都扮演着重要的中介角色。产业集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有各种相关的服务机构。因此,中介服务机构是保证市场经济顺利运作的润滑剂,是产业集群正常运转的支撑。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交易双方提供中介服务,以便降低交易成本,特别是信息成本[1],包括风险投资业、金融业、律师、会计师、投资咨询、技术服务公司及其他专业化的服务体系。我国应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运行模式,引导中介服务机构朝着运作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政府应积极从其扶持成立的服务机构中退出,按照公司制重新进行组建,提高其运作效率,针对服务中介服务功能不强的问题,应引导和鼓励创新服务中介的集团化、一体化,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提升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为此,要求集群内建立主体多元化的中介机构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咨询、科技成果交易、知识产权转让、律师事务、会计事务、创业服务中心及教育培训中心等方面中介服务体系的配套建设。为了促进中介服务组织良性、健康发展,一要取消对各类中介组织的歧视,允许民营、国外中介组织进入金融保险、投资银行等行业发展业务,成立更多的由多元投资主体构成的风险投资公司和投资基金;二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为国内外中介组织营造透明的法制环境;三要吸引、培养、培训各类中介服务人才,通过考试、选拔等制度促进中介服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1]

(四)风险投资服务

风险投资服务的实现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针对风险投资规模不足的问题,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壮大国内风险投资资金规模,主要通过建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成为发展国内风险投资的母基金,可以在风险投资的资金供给方面,以政府示范性引导资金拉动全社会各类资金投资设立风險投资机构,扩大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增强国内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实力。另外,可以通过引导资金的影响,引导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种子期和初创期集群内企业(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的投资,以此提升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尽快出台和完善鼓励风险投资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相关立法,税收政策应侧重于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以扩大风险投资资本的规模。针对国内风险投资机构组织模式单一的问题,要加快有限合伙制的立法。

再次,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融资渠道。资本市场上,尽快出台政策扩大二板市场规模和进行入市准则的研究,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集群企业的不同特点和风险特性出台差别化的入市标准,扩大二板市场的容量。远期可以成立专门面对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板,对创业初期的企业,则主要通过成立以股份代办系统为核心的三板市场,经过一个时期的孵化之后,再通过转板机制转入二板或创业板。通过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可以为风险资本的退出提供有效渠道,进而满足集群内企业不同层次、不同额度的融资需求。[5]

最后,培育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在产业集群所在区域培育包括标准认证机构、知识产权估值机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等相关的中介机构,并加强对从事中介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目前,有些产业集群内实现了风险投资信息平台的建设,其主要目标就是实现风险投资信息的共享,以期建立风险投资的需求库、风险投资的供给库与风险投资的案例库,为风险投资交易提供相应的服务平台。该平台的实现可以极大地共享风险资金信息、项目信息和企业信息,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可靠的、稳定的信息平台。[6]但是多数风险投资信息平台都侧重于静态信息的共享与显示,对静态信息的深层次统计与分析、信息跟踪规则的探索与实现、资金交易的动向涉及很少。

(五)技术服务

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应以政策性资金为引导,吸引和带动民营资本共同建设。平台应本着公益性和开放性的原则,以实现开放协作、资源共享、孵小扶强、保值经营、持续发展为目标,侧重于中小企业研发、中试阶段的技术服务,力求满足各类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依托科技企业孵化器,利用孵化器建设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在平台搭建过程中,产业集群要注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吸引社会多元投入,根据集群企业的现实需求,加快建立三类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一是事业法人型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可由政府设立;二是企业法人型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对适宜产业化的共性技术,即和专有技术结合比较紧密的共性技术,由企业来承担效率更高,这也是被发达国家所证实的;三是社团法人型共性技术服务平台。[3]某些公共技术,如反技术壁垒调查,在加入 WTO的背景下已不适宜政府来做,但仅靠企业自身也承担不了,需要由像协会这样的社会团体来实施,这类服务平台还可承担行业产品标准的制订和组织技术成果鉴定及推广应用等。

当前,要重点建设科技综合服务及科技文献检索、标准化、计量、3C强制性安全认证、特种设备安全、国家级质量检测、软件技术、食品安全、药品及医疗器械安全、节能降耗等十大重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而对现有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要加强其能力建设:一是打造核心能力。技术服务平台要根据自身特点,明确自己的核心能力。二是拓展综合能力。技术服务平台在发挥核心服务能力的同时,要拓展综合服务能力。比如,可以拓展人员培训、技术咨询、信息交流等服务。三是发挥合作能力。技术平台要加强与融资等其他平台的交流与合作,力争把技术服务平台建成“平台”的“平台”。四是要提高技术服务平台的专业化运作水平。技术服务是一种非常专业的工作,不仅对专业技术有较高的要求,还对金融、法律、经营管理等有较高要求,这就要求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走专业化的路子,要注重技术要素优化,加强集群内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技术中心的协作与联合,促进“产、学、研”之间的紧密结合,包括吸引投资参股、委托专项技术项目的中试开发、建立实验基地等。[4]

[参考文献]

[1]谢远达.论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产业集群策略[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6,(2).

[2]王清晓.基于知识协同的中小企业集群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

[3]李拓辰.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3).

[4]任守忠.打造三大平台,服务企业创业[J].商业研究,2009,(2).

[5]吴彬,李美亭.知识市场平台与企业技术创新扩散[J].山东经济,2009,(7).

[6]闫绪娴,李先軍.基于BS客户端的山西省风险投资信息平台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5).

【责任编辑:俞晖】

作者:罗艳玲 肖 菲

上一篇:高校负债融资财务风险论文下一篇:社会保障筹资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