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管理下新农村建设论文

2022-04-15

[摘要]乡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线单位,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究其作用发挥的根本则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做好乡镇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有效地推动乡镇作用发挥,实现新农村的更好建设。文章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镇人力资源管理路径进行探索和分析,希望可以为乡镇作用的发挥提供借鉴。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乡镇管理下新农村建设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乡镇管理下新农村建设论文 篇1:

乡镇企业应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摘要本文以乡镇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来分析重庆市万州区乡镇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镇企业新农村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城乡统筹发展, 进一步发展好三峡库区乡镇企业, 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在三峡库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为三峡库区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力量。

1 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 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乡镇企业能够将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物资装备、生产技术等要素导入农业领域, 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逐渐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体。乡镇企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具有较强的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能够将大批农村富裕劳动力吸纳到企业就业, 同时还能引领农民参与到运输、营销环节的经营活动, 拓展就业空间, 逐渐成为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的主渠道。乡镇企业能够加工转化农产品, 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拓展农业功能, 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 增加农业就业机会, 促进农民增收, 逐渐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另外, 乡镇企业是培训农民, 提高农民素质的大学校。企业能够把科技意识、合作意识、民主意识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导入千家万户, 帮助农民破解小农经济思想, 树立市场意识和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观念, 乡镇企业也是改造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力量。

党中央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 这将为乡镇企业提供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也赋予乡镇企业新的历史使命。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进一步发展好乡镇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任务。

下面笔者就以三峡库区腹地重庆市万州区的乡镇企业发展为例进行分析。

2 当前乡镇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万州区乡镇企业发展现状

万州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 位于三峡库区腹心, 万州区乡镇企业发展较快, 据万州区经济贸易委员会统计, 2005年, 万州区共有2 494 户乡镇企业, 2005 年全年完成总产值1 220 770 万元, 同比增长18%; 增加值359 828 万元, 同比增长22.70%; 营业收入1 191 017 万元, 同比增长20.50%;入库税金32 261 万元, 同比增长18.60%; 利润总额48 690万元, 同比增长27.27%, 从业人员109 295 人, 同比增长8.40%; 固定资产完成投资额99 908 万元, 固定资产净值363 266 万元, 同比增长57.90%。

2.2 万州区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多数企业规模较小, 布局分散, 聚集程度低; 产品技术含量低, 科技进步缓慢, 市场竞争力不强; 资金不足, 融资难度较大; 政策优惠较少, 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现象依然存在; 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还有待改进和加强; 企业自身体制陈旧, 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 管理水平低; 管理人员和职工待遇低, 人员流动性大等等。

3 发挥乡镇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3.1 转变政府职能, 努力创造乡镇企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当前, 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职能相对弱化, 管理部门间职能交差现象较普遍, 一个企业要接受十多个部门的管理,导致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现象依然存在, 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干扰。政府要从政策上营造发展乡镇企业的宽松环境, 切实加强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

3.1.1 形成关注乡镇企业, 合力推进乡镇企业发展的氛围,特别要认真贯彻落实胡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趋向”重要论断, 明确今后万州乡镇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战略重点。

3.1.2 继续完善政策, 要从就业优先战略、五个统筹战略、西部大开发、构建重庆第二大城市、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寻找政策空间支持。

3.1.3 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通过各种方式, 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宣传推介三峡库区腹地产业空心化形势下的乡镇企业发展, 为乡镇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3.1.4 优化法制环境, 要认真贯彻落实《乡镇企业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 完善各种配套措施, 努力解决乡镇企业负担重的问题, 切实维护乡镇企业合法权益, 推动万州乡镇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2 转变观念, 创新发展思路

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 只有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 才能形成发展乡镇企业的共识, 乡镇企业也才能得到大的发展。要引导乡镇企业以职工为本, 以消费者为本, 以农民为本,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注重环境保护, 节约耕地, 降低消耗, 尽可能多的支农、补农、带农, 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引导和支持有一定专长的农民创办微小企业和发展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 造就一大批农民致富的带头人。继续支持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社区服务型乡镇企业的发展, 不断增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

积极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①扩大乡镇和乡村供水、供电、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农村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经营力度。②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参与农村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③积极发展商业、饮食、物流、咨询、旅游等第三产业, 真正达到“共赢”发展。

3.3 要创新产业增长点和增长方式, 打造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

要以重庆市渝东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市万州工业园区、万州区万安乡镇工业示范区和重庆市万州江南新区为载体, 对现有乡镇企业重组, 创新产业增长点和增长方式,建设一大批乡镇企业集聚区, 形成小企业、大集群, 小商品、大市场, 从而实现超常规跨越发展。加速质量保证体系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依托乡镇企业工业园区和块状经济, 提升发展步伐。要充分利用各类工业园区, 提高乡镇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与配套水平, 促使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工业园区的形成。要依托“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 加快发展各类产业集群, 真正实现“小规模、大竞争”、“小产业、大市场”、“小作坊、大群体”, 打造乡镇企业产业集群, 促进万州经济布局的优化和改善。

3.4 完善投融资体系,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乡镇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 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有些好项目由于缺乏资金得不到实施, 有些企业由于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上缺乏

相应的资金扶持, 得不到大的发展, 好的产品、好的市场却不能产生好的经济效益。因此, 建议加大扶持乡镇企业的资金倾斜力度, 保障乡镇企业的发展。

3.5 建立健全乡镇企业服务体系

强化对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建设, 切实解决乡镇企业管理上下不对口、断档脱节、人员过少、职能弱化的问题, 提高对乡镇企业新农村建设的驾驭能力。要积极打造为乡镇企业服务的各类平台, 努力构建乡镇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服务。

3.6 积极推动乡镇企业技术和机制创新

3.6.1 要推进乡镇企业技术创新, 加快乡镇企业技术改造步伐, 引导企业广泛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 推行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积极创办万州民营科技型企业,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不断完善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搞好产学研结合, 支持我市乡镇企业创立科研开发机构, 建立自主开发或者联合开发的创新机制。

3.6.2 不断推动乡镇企业机制创新, 要大力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 引导乡镇企业加快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 优化股权结构, 发展公司制企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创新企业经营机制。要大力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 在国企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改革中发展壮大自己。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快用人、分配和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规范的约束机制。

3.7 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 要紧紧围绕做强做大龙头产业、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及提升产业化经营带动能力的目标, 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和发展农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探索出一条土地经营权入股、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新模式。农产品加工业是乡镇企业发展的重头戏, 也是农民增收最直接的项目,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基础的重要基石, 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大力实施重点发展战略, 突出抓好天城镇、分水镇等15 个乡镇企业重点镇(街道)和环球陶瓷、稼穗米业等10 个重点企业发展。

3.8 积极参与农村城镇化建设

要制定优惠政策和完善配套服务功能, 鼓励和吸引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促进小城镇建设, 架起城乡、工农沟通、协调发展的桥梁, 走出一条新型的农村城镇化路子。随着城镇化战略的实施, 万州区小城镇特别是中心镇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明显增强, 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 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因为农业产业化需要乡镇企业为龙头, 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基地, 增加农民收入要靠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来实现, 农村工业化需要以乡镇企业为依托, 农村城镇化需要以乡镇企业来支撑, 壮大县域经济要以乡镇企业为基础, 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要以乡镇企业作为载体。因此,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万州区统计局. 2005 年重庆市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

[2] 万州区经委.2005 年万州区经济贸易委员会工作总结.

[3] 范小建.乡镇企业要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中国乡镇企业报, 2006 年1 月3 日

作者:张尚民

乡镇管理下新农村建设论文 篇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做好乡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

[摘 要]乡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线单位,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究其作用发挥的根本则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做好乡镇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有效地推动乡镇作用发挥,实现新农村的更好建设。文章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镇人力资源管理路径进行探索和分析,希望可以为乡镇作用的发挥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镇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5.119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增长,各行业领域的发展也随之加快,作为各行业领域重要的发展手段,人力资源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乡镇是我国开展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新农村建设贡献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有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全面提升乡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质量,应当结合各乡镇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实现乡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更好提升。

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做好乡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人员的更好管理

良好的乡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利用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保证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灵活处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人员与岗位的契合度,有利于人员的管理效果,有效提升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整体的个人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环境的需求,充分发挥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作用。

1.2 有利于新农村的更好建设

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在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为我国新农村建设贡献了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人力资源管理与各行业领域发展都有密切联系,影响各个行业未来的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降低管理成本,保证乡镇人力资源管理顺应时代变化而调整未来发展防线,有利于乡镇人力资源未来长远稳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盈利,有利于我国新农村更好建设。

1.3 有利于国家政策的更好推进

与城市不同,受地理环境、社会资源等因素的限制,乡镇地区获取信息的速度较慢,整体思想高度与城市也存在较大差异,乡镇政府部门对于人员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忽略了员工的个人价值与潜在能力。而良好的乡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改善上述局面,转换员工过去单一的工作方式,挖掘员工的个人能力,提升乡镇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当员工的个人素质得到提升后更加方便国家政策的推进实施,这是因为乡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后,其工作能力也会得到较大提升,促进乡镇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国家政策的实施。

2 乡镇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薪酬激励机制是影响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但现如今我国各地区乡镇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薪酬激励机制的重视程度不够,真正实施薪酬激励机制的地区少之又少,因此无法发挥出薪酬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需求,限制并阻碍乡镇工作人员的发展,进而制约乡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2.2 人员分工不够明晰

乡镇人力资源管理一般采用工作任务完成度以及工作态度作为员工的绩效考核标准,提成、年终分红以及职位晋升等奖励也是按照上述标准进行分配,但这种单一的绩效评估方式,缺乏明确的考核内容与结果要求。另外,乡镇地区人力资源管理岗位有限,且人员稳定,地方监管力度有限,容易出现人员结构松散、人员分工不够明晰的情况,不完善的人员分工会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上述现象也是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当地政府对于乡镇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乡镇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性无法保证,直接影响工作完成质量和效率,无法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阻碍并制约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未来的健康发展。

2.3 考核体系欠缺健全

绩效考核是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激励手段之一,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性,有助于提升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是目前乡镇人力资源管理的考核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无法从整体上提升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而影响整个乡镇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員工升值发展空间、福利待遇提升空间受限是当前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考核体系中常见的漏洞,严重阻碍了我国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除此之外,在薪酬待遇方面,员工之间的差异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员工自身创造的价值与获得的薪酬待遇之间不匹配,严重影响考核体系的公信力,限制了员工工作能力的提升。

2.4 激励措施应用不足

以提升员工工作能力为目标,培训机制可理解为“硬件措施”,与培训机制不同,激励机制可理解为“软件措施”,如果只有“硬件措施”没有“软件措施”,也无法将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热情提升到最大化;反之,只有“软件措施”没有“硬件措施”,也无法达到目标,只有合理的“软硬兼施”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而当前我国乡镇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绩效评估问题主要是激励措施应用不足,由于缺乏实质性的奖励,乡镇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估工作仅流于形式,员工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严重偏离了激励机制与绩效考核设立的初衷,随着员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逐渐丧失,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乡镇经济未来稳定发展。

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做好乡镇人力资源管理之路径

3.1 更新管理方式

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其发挥的作用也十分重要,但是目前我国乡镇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相对比较落后,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也无法满足乡镇人力资源的发展需求,因此,完善并更新管理方式对于我国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人为本是更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必须坚持的原则,从员工角度出发,保障员工的合理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方式。员工是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体,只有满足员工的工作需求之后,才能够有效激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彻底改善过去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机制落后的问题,从整体上提高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水平,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3.2 明晰人员分工

乡镇层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最末级的管理环节,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对于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有限,所以,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普遍容易出现员工分工不合理的现象。乡镇人力资源管理整体的专业性较低,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往往不高,同时受管理落后、配置不科学等环境因素影响,考核制度往往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发挥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作用。基于此,在开展具体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重视乡镇人力资源管理的员工分工问题,严格按照员工的个人素质水平以及实际工作表现进行岗位分配,对乡镇人力资源管理的员工进行全面调查,结合实际情况,以员工个人的优势作为分配的依据,突出员工的工作能力以及自身优势,保证每位员工都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价值。

3.3 健全考核体系

健全、完善的考核体系是提升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能够有效促进乡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健全并完善考核体系是目前解决所有乡镇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前提,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够进一步推动乡镇经济的综合发展。公平性和公正性是保证考核体系的重要原则,在健全和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考核体系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员工只有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才能够提升工作的积极性,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针对乡镇人力资源考核体系的建立,乡镇还应当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鼓励员工之间互相监督、互相进步,提升员工在绩效考核评价过程中的参与感,多角度保证考核机制的公平性以及执行环境的透明度。

3.4 多样激励措施

适应乡镇工作环境且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员工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乡镇人力资源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乡镇经济未来的稳定发展,有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在健全和完善乡镇人力资源管理激勵机制的过程中,当地相关部门必须以乡镇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开展工作。首先,加大激励机制的宣传力度,主要内容是向员工普及激励机制的实际意义,加深员工对激励机制的深层次认知和理解。其次,在激励机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保证各项工作内容的透明度,公开、公正的开展员工综合评价工作,保证工作流程以及工作结果有依有据,以员工平常的实际工作表现作为激励机制考核的依据,评价结果产生后需要向全体员工进行公示,公示期间员工可提出疑问,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员工的参与感,进而让员工对激励机制产生认同。最后,应成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小组,保证激励机制的公平公正,激发员工的进取心。

4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在知识经济化时代的跨越已经基本完成,在此过程中人力资源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快,我国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包括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人员分工不够明晰、考核体系欠缺健全、激励措施应用不足等,为提升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必须尽快更新管理方式、明晰人员分工、健全考核体系、完善激励措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于促进新农村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全面保障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果,推动我国乡镇建设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业花.浅谈当下乡镇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6):154-155.

[2]王美娟.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存在的不足及完善措施研究[J].商讯,2020(16):192-193.

[3]孟令新.乡镇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0):117.

[4]孟令新.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3):185.

[作者简介]刘金泽(1968—),男,山东阳信人,大专学历,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刘金泽

乡镇管理下新农村建设论文 篇3: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乡镇企业脱胎于“三农”,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依靠力量。从以往的实践看,乡镇企业服务“三农”大有可为,成效卓越,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责无旁贷。浙江省是乡镇企业大省,现有各类所有制形式的企业112万家,如果每家企业为建设新农村出资10000元,累计就是100多亿元。把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无疑是实现新农村建设宏伟蓝图的可靠保障。

浙江省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实践

近年来,浙江省乡镇企业遵循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乡镇企业贴近“三农”的优势,已探索了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形式和路径,初步形成了“以企带农、取长补短、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村企结对,定点帮扶。这是浙江省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各地对开展“村企结对”活动都高度重视,思想发动充分,工作比较到位。宁波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村企结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目标切实可行,措施恰到好处,有力地促进了村企结对活动的开展,也为全省开展村企结对提供了极好的借鉴经验。嘉兴市的村企结对活动有声有色, 截至2006年6月底,共有4923家乡镇企业与500个行政村结对共建,公益捐款约1亿元,并建立了“一包两增”责任制,即由乡镇企业包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村民年收入增长不低于7%,村级经济实力得到明显增强。据初步统计,浙江省已有近20000家乡镇企业与行政村结对,类似“百企联百村”等村企结对,实行定点帮扶的工作,在全省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充当顾问,引领发展。目前,浙江省共有2400多位乡镇企业家承担了“农村经济顾问”,他们真心实意为农村谋发展,尽心尽力为农民办实事,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雁”。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经济顾问”工作的奉化市,当地280多位乡镇企业家踊跃挑起了村里的经济顾问的担子,结对村庄210个,兴办开发项目150个,提出有效建议318个,化解农村矛盾450件,解决实际问题335个,投入帮扶资金2500多万元。乐清市近百个行政村,由于地处山区,加上缺乏发展经济的“领头雁”,有钱办事成了老大难。通过聘请企业家担任经济顾问,把经营企业的理念带到乡村,增强了这些村的造血功能。

开辟岗位,转移农民。这既是乡镇企业的优势所在,也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在发动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着重抓了“创办小企业、开辟新岗位、促进多就业”这项工作。目前,浙江省已创办小企业创业基地百余个,在短短的一年当中,转移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7.8万多人。嘉兴市秀城区南湖街道失地农民全部转向了非农产业。新昌县编制了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就地就近转移8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规划。与此同时,立足于扩大就业,构建和谐社会,许多乡镇企业还创办了一大批面向广大农村的服务业,包括农家乐、观光游、专卖店、咨询台,等等,既扩大了农民就业渠道,又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一举多得。东阳横店、江山贺村正是由于旅游业、运输业高度发展,集聚了人气,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

出钱出物,造福百姓。乡镇企业致富后积极反哺农村,志愿捐钱捐物参与农村的公共事业建设,正在成为一股潮流,为改造村容村貌,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据调查,温州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已有260多家企业参与了农村扶贫开发事业,累计捐助资金、实物3.58亿元,建成社会福利项目521个。现年37岁,靠搞建筑起家的企业主李正西,出资260万元,正在为永嘉县下谢村打造休闲型乡村。该市23名党员企业主在建党85周年之际,还联名发出了“致富不忘本,共建新农村”的倡议。慈溪市建成的100多个村落文化宫、近百个村级公园中,乡镇企业赞助占到总投入的四分之一。目前,全省有1000多个行政村,由乡镇企业出钱出物,开展了环境整治行动。

培训技能,传承文明。这是乡镇企业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又一可喜景象。在培训技能方面,采取政府开单、企业买单、农民选单的方式,目前已有150多万从事二三产业的务上农民通过培训学到了一门以上专业技能。绍兴市由乡镇企业提供的培训经费达到了1211万多元。义乌浪莎袜业集团在今年3月投资100万元,联办“三农学院”,并计划用5年时间,出资500万元,培训1万名农村劳动力,公司以发工资的形式,鼓励偏远山区和城郊接合部被征地农民学习技术。在传承文明方面,主要是由乡镇企业出钱山物,为结对帮扶村建造文化活动室,赠送书籍、报刊、音响设备等,以及由村企共同商订“村规民约”。温州红蜻蜓集团在村企结对帮扶活动中,把农村的新人新事收集起来编成节目,送戏下乡,上门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农村的精神生活。

浙江省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形成了农民收入增收机制。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拓展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尤其是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企业的资金、技术、信息和销售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有效化解了个体农户易遭遇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带动农民增收。现在,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取之于乡镇企业的务工收入已占到近60%,在二三产业发达的乡镇,比重更高,达到了80%以上。衢江一些在乡镇企业务工的农民说,村企结对是条好路子,给了农民一个钱袋了。

形成了农村产业优化机制。乡镇企业通过参与新农利建设直接反哺农业,为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注入了活力。特别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农产品加工的发展,直接拓展和延伸了农业产业链。目前,浙江省已有35万多家乡镇企业投身于农产品加工业,加工范围涉及到水产、畜禽、蚕丝、棉麻、油料、蔬菜、水果、谷物、蜂乳、牛奶、竹笋、食用菌等12大类1300多个品种,年创产值7161亿元,利税超过200亿元,成为浙江省国民经济中具有强劲发展活力的产业。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把灵活的经营机制引入农业发展领域,用发展上业的办法发展农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嫁接传统农业,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使农村经济的发展迸发出无限生机,产生出显著的综合效益。

形成了农村富余劳力消化机制。在参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镇企业转移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责任意识更强了。许多企业已把吸收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作为衡量支农成效大小的一把尺子。特别是通过村企结对,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生产力水平的二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使

广大农民各得其所,安居乐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稳定。目前,浙江省非农劳动力已达到63%,从业人数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均居全国首位。在20岁至40岁这个年龄段的农村青壮年中,从事务工经商的占了78%左右。实践证明,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容量最大、成本最低、机制最灵活、基础最牢固。

形成了农民素质提升机制。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只是为农村发展提供了财力物力,更重要是带动了千万农民接受现代工业的洗礼,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一人批农村青壮年从田野走进工厂,学到了新的技能,增强了致富本领,对带动整个农村人口素质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过去,一些偏僻的乡村,文化生活单调,政治思想教育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一些村民迷信盛行,赌博成瘾。现在,通过村企结对帮扶,由企业出资为村里建立了文化活动室,农民业余时间可以到这里乐一乐,有了陶冶思想情操的阵地,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得到了遏制。

形成了城乡统筹发展机制。乡镇企业通过支持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工业化,改变了城乡二元经济格局,增强了村级经济的实力。特别是随着村企结对帮扶活动的深入开展,农村经济的活力强了,广大农民期盼已久的医有所保、老有所养的夙愿正在成为现实,城乡差别明显缩小,城乡居民共同分享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从而为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形成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自我演进机制。据调查,继早几年花园村、航民村、东冠村、滕头村等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率先实现社保全覆盖之后,2006年以来,由于乡镇企业反哺“三农”升温,萧山、余杭、义乌、海宁、海盐、椒江等县市区又有千余个行政村拓展了社保资金的筹措渠道,进入了社保扩面快速增长期。

当前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雷声大、雨点小,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尽管浙江省各地对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发动工作,但面上号召多,实际举措少;纸上谈兵多,见诸行动少,更缺乏实质性的激励政策。一些乡镇照葫芦画瓢,没有将上级的决策加以细化。从企业的层面看,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些乡镇企业认为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而非企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已上缴各种税费,不应再承担支农建农义务。还有的认为,乡镇企业是经济转轨期间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乡镇企业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不应再要求乡镇企业担当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由于认识存在偏差,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村企结对”活动的尚不足30%,有的虽然结了对,但活动不正常,规划停留在纸上,画饼充饥,名不副实。

底子薄、后劲弱,乡镇企业支持新农村的底气不足。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二:一是乡镇企业改制以后,投资主体和经营方式基本实现了民营化,随着属性的改变,这些企业的支农经费已不再提取。二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浙江省不少大中型乡镇企业逐渐向城市集聚,有的已衣锦离乡,赴异地创业,在距离上和感情上与“三农”随之疏远。剩下的一些小型乡镇企业虽然有支农扶农、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但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例如,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年利润尚不足50万元,反哺“三农”的底气显然不足。从另一方而看,小企业作出的贡献与得到的扶持不成正比。据对十县千企问卷调查,只有12.3%的小企业曾得到政府的财政扶持资金。面广量大的农村小企业自身得不到扶持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势必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重眼前、轻长远,乡镇企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机制尚不健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和推动下,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但有的企业把支持新农村建设当作权宜之计,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的根本性工作。有些企业急功近利,对于新农村建设给乡镇企业带来的潜在商机认识不足。还有些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尽管也建立了“公司+农户”的合作关系,但措施不扎实,机制不健令,行为不规范,临时抱佛脚,仍停留在简单的买卖关系上。对支持新农村建设要打持久战、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思想准备不足。据对开展村企结对活动三个月以上企业调查,建立长期规划或长效机制的不足40%。

重治标、轻治本,在提高农民素质方面的功夫下得不够。这是乡镇企业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又一缺陷。调查表明,目前,相当部分乡镇企业提起参与新农村建设,往往局限在为农村造桥铺路、开展慈善救助上,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没有意识到企业的责任不仅要“输血”,更要帮助农村“造血”。有的以美化环境为名,建造了中看不中用的“标志性雕塑”。在一些乡村,政府和企业的投入没有用在刀刃上。尤其是抓农民素质教育,忽冷忽热,时紧时松,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农民缺乏专业技能,依然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还有一些企业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抱有患得患失思想,觉得抓政治思想建设看不见摸不着,为农民送精神食粮,是务虚不务实,企业支农扶农的绩效难以显现。

进一步推动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激发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在乡镇企业支持新农村建设正焕发新的热情,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要因势利导,大力宣扬乡镇企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饱满热情。作为乡镇企业本身,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充分认识支持新农村建设既是顺应新时期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两个新趋向的客观要求,也是一张一举两得的双赢牌。

建立健全乡镇企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对口帮扶机制,促进这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在结对活动中,提倡和鼓励乡镇企业经营者到结对村担任“经济顾问”,引领农村经济发展。二要建立扩大就业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村服务业,促进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安居乐业。三要建立产业结构优化机制,调整优化乡镇专业功能区,引导乡镇企业实现产业集聚,促进农村经济优化发展。四要建立农民素质提升机制,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五要建立企农利益链接机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采取定购包销、提供担保等途径,引导乡镇企业与种植养殖大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延伸农业产业链。六要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克服和消除新农村建设中“上头热、下头冷”的反差现象,形成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的良好局面。

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抓好扩大农民就业工程。支持新农村建设是系统工程,但最根本的要使农民安居乐业。一要帮助农民提高就业技能,拓展培训渠道,加大投入力度,采取政府开单、企业买单、农民选单的培训方式,落实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二要本着属地就近的就业原则,大力发展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业,促进开辟新岗位、实现多就业的良性互动,特别是要确保失地农民向非农产业流转。三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切实把乡镇企业员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坚持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加快乡镇企业自身发展。乡镇企业要立足建设新农村这一主战场,强化机遇意识,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精心打造有利于产业提升、布局优化的创业平台。要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和当地生产力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在发展循环经济,助推生态农业等方面显身手。要以效益为中心,坚持科技创新,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外向度高的名、特、优、新产品,强化成本、资本、人本管理,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加大对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激励。建立刚性强、易操作的激励机制,既有利于调动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把这项活动引入健康有序的轨道。从当前情况看,急需制定和完善以下方面激励政策:一是对乡镇企业在结对帮扶中,为当地农村兴办文化活动室、农村敬老院等公益性社会事业,相关经费拟在税前列支。二是对接收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贡献突出、抓农民素质教育卓有成效的乡镇企业,在资源配置、信贷额度等方面给予倾斜。三是在乡镇企业中继续执行和完善按应缴所得税额减征10%企业所得税的政策,拓展乡镇企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四是引凤还巢,对异地创业乡镇企业返回家乡参与新农村建设,给予土地征用、项目准入优先权。五是抓典型树样板,全力营造乡镇企业参与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氛围。

作者:沈金虎

上一篇:机械设计加工节能降耗论文下一篇:中职畜牧兽医人才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