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网建设工程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本文对我国农村电网营销配电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然后结合农网信息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网营销中配电调度管理模式的优化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为我国农村电网提供参考依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电网建设工程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电网建设工程管理论文 篇1:

浅谈农村电网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摘 要:农村电网是我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将近7亿人的供电问题。由于农村用电量比较少,加上地处偏远,我国农村电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建设相对滞后。该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农村电网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农村电网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第一轮农网改造改变了我国当时农村电网“以树为杆,私搭乱接,参差不齐”的简陋现象,基本满足农村用电需求,为农村的发展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然而近十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发生巨大改变,农村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家用电器急剧增多。如今的农村早已不是有电用就满足的时代,而是对电能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农村电网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不少问题,该文作者简要谈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供读者以参考。

1 农村电网存在的问题

现今,距我国第一轮农网改造已有十多年,用电量的剧增以及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高,农村电网的问题开始暴漏出来,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正常供电。下面对农村电网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简要介绍。

(1)农村电网规划不科学不合理,造成电网结构薄弱。主要表现在:负荷预测方法简单粗放,运行电压等级复杂,配网重复建设屡见不鲜;变压器型号及安装位置不恰当,导线截面基本偏小;布线比较杂乱,迂回线路多;电源支撑点少,供电可靠性较低等。建网前不科学的规划是造成日后电网问题的根本,这或许是由于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决定的,但今后我们要引以为戒。

(2)农村电力设备陈旧落后,这是农村电网最严重的问题。变压器大多数已严重老化、能耗高、性能差。导线截面基本偏小,表箱、接户线锈蚀严重、绝缘性能差。有些电线杆破损十分严重,已处于危险状态。一旦遇到刮风打雷下雨就发生断电,这不仅使供电不正常,而且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3)农村电网电能质量差,电压偏低问题尤为严重。引起电压偏低的原因是多反面的,但主要是由于配电变压器没有布置在负荷中心,农村用电时间集中、季节性强以及供电半径超出范围、迂回线多造成的。而这些原因的存在都是因为前期规划不到位而引起的。

(4)农村电网无功补偿严重不足。在农村配电网中,大多数电力负荷是感性负载,占用无功比例较大,但无功规划长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无功电源与无功占用不平衡,造成农村配电网功率因数偏低和电压质量低劣,并引起功率损耗和网损耗增加。

(5)农村电网线损比较大,包括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部分。技术线损无非就是(1)、(2)的原因导致的,管理线损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①电能计量装置造成的损耗。大用户由于负荷变动大,电流互感器变比偏大而实际负荷偏小。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过大造成的计量精度下降。②用户违章用电和窃电损耗,抄核收的差错损失,用户表计更换管理上的疏忽造成电量损失,临时用电管理不严,存在无表用电以及其他的不明损耗。

此外,农村电网在管理体制以及队伍建设方面也存在严峻的问题。农村电网没有常规化的巡检维修机制,处于有故障便维修、没有故障便运行的不良局面。没能有效预防潜在风险,把故障终止在萌芽之中,对电网运行十分不利。老龄化严重,学历水平低,缺乏正规培训是乡镇供电所在人员结构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散漫、责任心不强、执行力不够是大部分乡镇供电所共有的不良面貌。

从而导致业务水平低,一旦发生故障往往需要等待县级或市局维护人员下来抢修,这无意大大增加了停电时间。

2 解决农网问题的措施

面对农村电网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才是关键。笔者认为应该从下面六个方面着力解决,以改变农村电网不良现状。

(1)科学规划电网布局,优化电网结构。在农村电网建设之前必须做到统筹全局、科学规划,做好可靠性评估、准确预测负荷,对线路布局、电力设备选择等都要有详细的论证、科学的探讨,做到有凭有据。使电网建设工程中的各项抉择科学合理,避免仓促决定、毫无根据,从源头上消除电网未来潜在隐患。

(2)更新现有电力设备,主要包括变压器、导线、电线杆、电表。变压器型的容量以及导线的横截面积应该根据规划时的负荷预测选择,并留有备用容量,以满足未来农村不断增长的负荷需求。同时,恰当选择变压器安装位置,要处于负荷中心,以减小供电半径,避免迂回线路多,以减少损耗。

(3)简化电压层次,提高运行电压。当前农村电网电压层次一般为220、110、35、10、0.4千伏。如果能简化掉一级就可以减少一级变电设备,减少一级运行管理和检修工作,减少一级线损。在运行的电网中线路变压器和可变损耗与运行电压的平方成反比因此提高电网电压可以有效的降低损耗,同时能够解决电压偏低的问题

(4)重视无功补偿,增加补偿装置。针对农村电网无功负荷的特点,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無功功率的传输损耗,提高输配电设备的效率,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应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做到三个“结合”三个“主”:总体平衡与局部平衡相结合,以局部为主;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相结合,以分散为主;电力部门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电力部门补偿为主。可采用的补偿方法有:随机补偿、随器补偿、配电线路的分散补偿。

(5)加大资金投入,用于乡镇供电所队伍的素质建设,改变乡镇供电所的管理体制。每年定期举办学习培训工作,增加队伍电力知识、强化队伍的纪律意识、提高队伍的检修维修水平,使他们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农村电网最基本的、最常见的问题。同时,形成固定维修检修机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使电网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6)实施“安全用电进千家万户”工程。电力人员要定期深入村、屯、户进行电力宣传或者举办文艺晚会活动等,提高村民的电力安全意识,杜绝违规用电行为,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电力的维护及运行中来,从客户端排除隐患。

3 结语

2011年1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要求在“十二五”期间,使全国农村电网得到改造,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因此,电力各个部门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加快农网改造升级步伐,以满足农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添力量!

参考文献

[1] 陶梦江,刘鹏,周勤奋.浅析农村电网发展与节能[J].科技致富向导,2011(39621):27.

[2] 陈永刚.农村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1905):144.

[3] 彭亮,谭立文.农村电网的现状与改进[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2(74003):70-72.

[4] 王圣琦,王福忠,张洪涛.农村电网无功负荷的特点分析与无功补偿方法的确定[J].科技创新导报,2010,No.17430:101-102.

[5] 孙立满,陈继军.农村配电网中无功补偿的探讨[J].安徽电力,2008,25(10104):73-76.

[6] 尹超.农村配电网降损策略[J].电子世界,2012(41222):35-36.

[7] 刘学.浅论农村配电网存在的问题[J].电工文摘,2011(26606):39-41.

[8] 王君文.农村电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6915):8-10.

[9] 严艳林,柳少芳.农村电网的现状及其改革建议[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103):55-56.

[10] 郑静.农村电网系统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6416):62-65.

作者:曾妍

农村电网建设工程管理论文 篇2:

农网营销中配电调度模式优化方法研究

【摘  要】本文对我国农村电网营销配电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然后结合农网信息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网营销中配电调度管理模式的优化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为我国农村电网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网营销;配电调度;模式优化;方式研究

具体来讲,在我国农村地区合理建设智能电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村的生活水平。但是我国绝大部分农村都仅仅进行了电网普及,虽然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实际用电,但是相对来说也会对农村电网的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1农村电网现状与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近些年农网建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在农网实际建设阶段,对于自动化系统调度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为农网信息规范传播提供了便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电力系统的各项指标。但是具体来讲,农网在实际运行中,农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会对其实际运行造成一定的限制,无法实现信息的统一整合,从而导致农网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性、有效性、以及全面性。农网信息化建设阶段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众所周知,农村电网内部有很多信息化系统,并且信息化系统程序呈复杂性特点,虽然能够满足系统对功能的各种要求,但是系统的接口标准却缺乏统一性。因此,无论是对信息的传播,还是交换等工作,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二、虽然我国信息采集技术越来越成熟,但是针对信息管理来讲,依然没有一套良好的系统,无法实现分类管理信息,导致无法在第一时间交换信息,也会对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出现信息资源浪费等现象,当然,农网营销配电管理技术上也存在着此类问题;第三、国内普遍重视市政路桥的建设工程,虽然对农村电网的改造和建設也有一定的重视,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撑,从而导致无法顺利开展农村电网的建设。农村电网建设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资金问题,会对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

2农村电网营销中配电调度管理模式优化

2.1总体设计模式

针对农网配电调度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看,若想对其进行有效解决,还需要结合农网配电调度建立相关管理模式,以此来确保农网配电调度的正常供电,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网配电营销的管理质量。具体来讲,农村电网数据、及相关信息是总体设计模式的主要管理内容,为了避免出现信息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还需要相关人员结合技术手段,不断的完善与优化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这样有利于农网信息的正常传播。

2.2自动化系统

农网配电调度模式在实际运行阶段,需要有特定的技术小组对农村电网营销配电调度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技术小组需要利用一体化系统,科学合理的整合营销调配信息,并将自动化和一体化功能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在管理方面避免大量的投入人力和物力,达到节省成本目的。除此之外,针对整合自动化系统来讲,要在权限、图形、计算、以及信息分层等服务功能中,实现数据库的建立,整合自动化系统,对农村电网营销配电调度系统做出一体化管理。

2.3信息优化模式

在以往的农网配电调度模式中采集信息时,普遍都是利用数据采集方式,在农村电网配电调度系统内部建立一个单独的数据中心,在结合数据中心,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但是相对来说,在农村电网配电调度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以往的信息采集方式无法满足目前需求。因此,还需要研究人员不断的改进与优化SOA系统。SOA系统和传统的采集数据中心相对比来讲,传统的采集数据中心并没有SOA系统更加具备优势,SOA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为农网内部信息系统提供相应的传播通道,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加强提升信息系统的实际功能,不断优化与完善农村电网的信息交换工作,为农村电网营销配电调度模式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4农村电网营配调度的分析与讨论

在农村电网营配调度中,综合利用子系统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服务器架构、及相应浏览器,以数据处理流程为基础,深入分析相关数据。具体来讲,数据分析层、交换层、以及表示层是数据分成主要部分。针对数据分析层来讲,主要是以分类标准为基础,对获取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规划、整理、以及后期的统计处理等。针对数据交换层来讲,是组建标准的后端接口,然后结合数据应用层的实际要求,向总线处发出请示。最后,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农村电网的各项数据就是数据的表示层。

3农网营销中配电调度模式优化方式

3.1积极引进信息化机械设备

在优化农村电网营销配电调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以农村电网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统计该地区的实际用电量,然后在结合最终的统计结果,利用不同的营销调度模式。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独特性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可以首先利用人工方式去控制配电调度系统,向政府申请物力和财力的支持,结合实际情况,引进信息化机械设备开展配电调度工作,其主要原因是机械设备能够对电力系统配调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控制,为电力充足提供保障。

3.2结合区域情况进行电网营销配电

农村电网在实际建设阶段,也要以社会当下实情为基础,科学合理的建设和改造农村电网。为了促进未来电力的持续发展,应避免盲目建设农村电网,这样也能有效预防资源浪费。针对人员密集的地区来讲,在信息采集之前,还需要提前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科学合理的管理分类相关信息,为后期信息查找提供便利性。针对还未建设农村电网的地区,可以建设信息智能化电网,为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帮助。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不仅仅包含了城市发展,农村的各项发展也尤为重要,在实际发展中要做好全面发展,降低我国各地区之间的贫富之差,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3.3积极引进新兴技术优化农网营销配电调度模式

农村电网应积极引进新兴技术。农村中有许多低压电网都需要优化,全新设备和全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促使电网设备呈自动化发展,尽最大可能减少维护次数,其主要是为了降低电网运行成本。另外,在改造和建设农网营销配电调度过程中,应避免外界对电网造成影响,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发生事故,从而实现优化农网营销配电调度模式。除此之外,相关电力部门也要对电网优化方面进一步研究,不断的完善与优化电网优化调度,为供电的安全可靠性提供保障。

总结

综上所述,农网营销调度模式的优劣和农村居民用电、及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我国农村电网营销建设技术越来越成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各种信息技术在农网中有了较为普遍的应用,从而增加了农网配电调度系统数据,这种情况下,形成了相关信息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传送与传递等问题,还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促进农网营销中配电调度模式的持续运行,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温云飞.农村电网营销配电调度理模式的优化策略分析[J].科技展望,2014(21):229.

[2] 王奕.农村电网营销配电调度管理模式优化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5(18):158-159.

[3] 鞠艳凤.农村电网营销配电调度管理模式优化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息,2014(20):38.

[4] 鲁超.基于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D].山东学,2015.

[5] 翟长国,黄小鉥,叶剑斌,等.农村电网营销配电调度管理模式优化的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101-105.

(作者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茂名高州供电局)

作者:张波

农村电网建设工程管理论文 篇3:

农电改革破题

在3000亿元农村电网资产归属确定后,以农村电网的放开投融资和引入售电侧竞争为突破口,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有望迈出“输配分开”的真正一步

《财经》记者 李其谚

中国农电体制改革有望在2009年迈出第一步,并成为电力改革“输配分开”的突破口。

2008年岁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召开了农电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研讨会。

一位与会人士透露,受国家电监会政策法规司委托,中电联历时两年调研而形成的农电改革调研报告,将在近期出炉。这份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对一直处于争论中的农网改造资产产权归属问题,以及下一步农电体制改革的试点和方向提出政策建议。

“农电改革是‘输配分开’的突破点,也是‘十一五’电力体制改革任务之一。”国家电监会一位官员告诉《财经》记者,“春节后有望拿出成型的报告。”

农网产权:“谁投资,谁所有”

农电产权归属问题,尤其是3000亿元农网改造资金的归属,是农电改革中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中国农电资产的积累形成主要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上世纪90年代初,农电资产相对较乱,无账或登记不全。

第二阶段为1994年至1998年,农电资产主要依赖国家对农电的政策性资金投入,但有一部分农电资产来源于其他渠道,包括当地政府在开发区投入的配套费用、银行贷款以及民间资本或外资的进入。

第三阶段在1998年至2002年前后,即农网改造工程实施时期。这一时期是农网改造历史上投入最多、规模最大的时期,改造农村电网资金主要来源20%为国债投入,其余由各省自己贷款。

2003年之后是第四阶段,主要由专项国债(中西部农网完善工程及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和各省电网公司每年安排资金,用于农网建设与改造,继续提高农村电网的覆盖率。

其中,第三阶段的高达3000亿元农网改造资金的产权归属,历来为农电改革的难点。中央直属电网企业、地方政府对此一直争议不断。要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首先必须解决这一历史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从1998年6月至2003年年底,国务院专门划拨国债资金作为农网改造的资本金,再加上农业银行贷款,共投入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资金2884亿元。

此外,2003年,国家还对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投入了334.2亿元,使得这一阶段的总投入达到约3000亿元。

“除了这3000亿元,前两个阶段的农电资产产权也不是很明晰。这主要因为农电资产来源复杂,历史较长,加上资产登记不全,产权界限很不明晰。”中电联一位专家告诉《财经》记者,“不算清这笔糊涂账,农电改革就没办法往下推。”

事实上,国务院在下达农网改造资金时,已详细列明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银行贷款的出资额度,但并未明确投资主体。而且初步投资后的还贷由地方企业自行负担,这些电网资产究竟属于中央国有资产还是地方国有资产,成为争论焦点。

电网方面认为,农网改造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债资金和商业银行贷款,各省电网公司作为承贷主体,也是项目法人,具体负责国债、商业银行贷款的统贷统还,并在省电网公司相应地形成了一笔巨额债务。

“既然农网改造工程所形成的资产,与省电网公司的负债及还贷责任相对应,农网改造工程还贷资金形成的资产产权,应当归省电网公司所有。”国家电网公司下属省电网公司一位相关负责人在调研中指出。

此次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农网改造资产产权,亦将给出一个比较明确的解决方案。一位接近调研组的专家透露,农网改造资金的归属划分,有望按照“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进行。

按照这一原则,由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统贷统还投资形成的资产,产权划归电网公司;由地方投资主体投资形成的资产,归属地方政府及其授权的投资主体。

在报告中,调研组建议,主管部委以正式文件明确当年农网资产的归属。

“产权多元化必然会带来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也将会有力调动各方资本投资的热情。这一步改革实施后,多种资本共同建设农村配电网,长期制约配电网投入不足的痼疾将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上述中电联专家告诉《财经》记者。

农网股份制改革将启

2000年以后,随着国债资金投资改造农网的历史结束,以及贴费政策(国家支援电力建设的政策之一,规定每度电补贴电力公司0.01元-0.02元用以还本付息)的取消,农网后续建设资金失去了来源。近年来,农网发展缓慢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农电投融资体制亟待突破。

按照目前县供电企业与省级电网企业的关系,中国农电管理制大体可分为直供直管、趸售代管、股份制、自供自管等四种形式。

据中电联统计,到2007年底,全国有2728家地县级供电企业。其中,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直供直属、参(控)股以及趸售代管的企业数量最多,合计2333家,占全国县级供电企业数量的85.52%。这部分县级供电企业售电量,占全国县级供电企业的95%以上,三家电网公司的趸售电量,约占其全部供电量的15%。

此外,在不同地区还存在不同的产权形式。

据调研组统计,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负责一个市和66个县,西藏经贸委负责32个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30个县,山西省国际电力集团公司负责12个县,广西水利电业集团负责40个县(市、区),四川水电投资集团公司等水电县供电企业有191家,其他类型县供电企业24家。

个别地区,至今还存在同一县域内有两个或多个供电企业的情况。“连电线杆子都是马路两旁各走一线,分属不同供电企业。”国家电网公司的一位专家告诉《财经》记者。

面对这种产权多元化的现状,2007年国务院在转发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时,曾提出“鼓励各类投资者投资农村电网,参与供电企业改制、改组”的深化农电体制改革的指导方针。

“农电投融资体制的变革,可为农电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建设资金来源。”中电联一位专家说。

调研报告建议,今后鼓励各类投资者,包括外资、民营资本,跨行业、跨区域投资农村110千伏及以下电网建设,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良性农电投资机制。

根据酝酿中的改革方案,今后有望优先在省级农电企业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在电力市场化基本完善和政府监管职能到位后,再逐步在县级农电企业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

对于代管企业,在中央电网企业结束农电企业代管状态后,农电企业可以有两种改革方向:一是农电企业通过无偿上划的方式,改组为省级电网企业的全资子公司或分公司;二是通过省级电网企业参股的方式,改组为省级电网企业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陈望祥告诉《财经》记者,今后二三十年,为了开展新农村、新城镇的建设,国家需要加强小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加强农村基础电网的建设,这需要进一步发挥中央、地方、企业、单位、私人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坚持5号文件规定的,组织县级股份制供电企业以地方为主进行农电体制改革。

参与调研组调研的一位专家对《财经》记者表示,实行农网股份制改革,是解决中央与地方产权矛盾的一个有效办法。近十年来的农电体制改革实践说明,只有解决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根据各股东对农村电网的投入确认产权这两个问题,农电体制改革才能真正起步。

“上述两个问题不解决,会影响到股份制体制改革的正常进行。而进行股份制改革,要和国有垄断企业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统一考虑。”这位专家说。

售电侧竞争设想

调研报告还提出,“输配分开”是中国电力市场改革深入发展的既定方针,按照发、输、配、售的专业化分工,农电属于配售电环节。因此,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看,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必然是“输配分开”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报告建议,各地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开展试点。

陈望祥告诉《财经》记者,很多地区的趸售县、自管自供县的供电企业,其输配在体制上早已分开。“这说明,在配电侧完全可以像发电侧一样组建独立核算的公司,形成配电侧的投资主体多元化。”陈望祥说。

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的调研资料也曾指出,现阶段在考虑经济发展和资源分布情况的前提下,可在各省内分区域成立配电公司,以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独立配电实体。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开展发电企业向配电公司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

在此次专项调研中,有关专家也提出建议,应将农电改革和输配电改革结合起来,作为下一步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其中山西、陕西、广西、四川等省份,有望启动改革的试点。

“我们建议在农村供电主体复杂、上市电力企业较多的地方试点。”一位接近调研组的专家透露。

按照这一设想,四川正是试点的理想省份,因为当地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同时许多企业仍然厂网不分,农网分割严重、规模小,情况复杂。

“在类似这些地方试点,有利于中央和地方联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大网资金、管理、人才、资金、信息的优势,为地方电力开拓更加宽阔的发展渠道。”上述专家说。

试点的具体方案,可能会在明晰历史上地方政府在电网投入资产的基础上,原则上对110千伏及以下的配电网资产进行重组,形成两到三个省级配电公司(相当于终端售电公司),其中一个由国家电网公司对其输配电业务进行内部独立核算,基本维持现有模式管理;另一到两个在现有省级地方电力企业基础上,引入五大发电集团共同组成的股份制企业,为发电企业直供用户提供体制上的保障。现在由各个县级地方政府管理的县级供电企业也可同时上划到省级。改革后的省级配电企业,从省级电网企业(即输电网公司)购电并对终端用户销售。这样,在试点地区有望率先实现售电侧的放开和竞争。

“通过改革试点,多种体制模式在一个省(市、区)范围内并存,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再经过几年的发展,可为国家‘输配分开’和深化农电体制改革提供经验。”一位接近调研组的专家如是评价农电改革试点的意义。■

作者:李其谚

上一篇:虚拟技术建筑设计管理论文下一篇:传统建筑木雕装饰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