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2022-04-16

国际金融危机让全球的老百姓更加重视价廉物美的商品。据说,2010感恩节购物季,在美国居然也发生了踩踏事故。瞧老外也拼命抢便宜货。一边是西方家庭要买便宜货,一边是中国工厂的产品卖不出去,二者之间沟壑彰显着跨国电子商务的巨大商机。这是马云带领整个阿里巴巴集团积极拓展包括欧美在内的国际市场,打造网上沃尔玛的原因所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跨国电子商务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跨国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篇1:

如何应对跨国电子商务给我国国际税收征管提出的新挑战

【摘要】 跨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对长期以来各国行之有效的调整传统的商业交易关系的税收法律制度、国际税收规则,税收征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也是我国税务部门积极思考的问题,就国际税收征管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挑战

一、跨国电子商务给我国国际税收征管带来新的挑战

(一)跨国电子商务使我国税收管辖权的行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互联网贸易的发展必将弱化来源地税收管辖权,非居民企业利用国际互联网在一国开展贸易活动时,常常只需装有事先核准软件的智能服务器便可买卖数字化产品,服务器的营业行为很难被分类和统计,商品被谁买卖也很难认定。加之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服务也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提供服务一方远在千里之外,我国税务机关仍然按照传统的常设机构或固定基地的概念去认定是否对该项跨国的电子商务行使地域管辖权征税就发生了困难。

其次,我国居民管辖权也受到冲击,电子商务使得跨国公司的居民身份认定变得困难。跨国公司可以比以往更容易地改变居民身份,以便利用国际避税港或者通过滥用税收协定进行避税。如在现行税法中,对于法人居民身份的认定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法人注册地标准、管理中心标准,资本控制标准,主要营业地标准等,中国税法对居民企业的认定采用了注册地标准和管理中心标准即总机构标准。按照中国的法律注册成立或者总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就构成了中国居民企业的标准,我国就可以对之行使居民管辖权对其全球范围内的所得征稅。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远程办公和在线交易成为物理空间上的集中不再成为公司经营管理上的必需要求,无论是出于实际经营的需要,还是出于避税的需要,跨国公司在全球的分布都趋于分散。集团内部的各个子公司间业务分工趋向垂直化,子公司表现得越来越像一个单独的业务部门,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公司,即便分处各国,各公司的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的实时沟通。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居民企业的标准依赖地理上的特征对法人居民身份进行判断就逐渐失去了其本来存在的意义,电子商务的高效性、匿名性和无纸化的特点使得公司可以轻易地选择交易中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地和劳务活动的提供地,将交易转移到税率较低的收入来源国进行或者通过调整公司机构的分布。使自己获得本来不应拥有的居民身份,享受到某些税收协定中的税收优惠。

(二)跨国电子商务收入如何定性分类,这给我国税务机关提出了新的难题

传统的按照交易标的性质和交易活动的形式来划分交易所得性质的税收规则,对在互联网上交易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难以适用。对于此类收入应适用何税种,何税率及何种方式就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税务机关面临的难题,有关所得的支付人是否应依照税法的规定在进行电子支付时履行源泉扣缴所得税的法律义务,也变得难以确定。这些问题最终都导致了税务处理的混乱。

(三)跨国电子商务加大了征管信息获取的难度

国际互联网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就是跨国交易,任意一个跨国交易都会期望将其成本降低至与国内交易相当的程度,金融服务是满足其愿望的必要条件,为了刺激网上交易的发展,国际互联网已经开始提供某些在避税地区开设的联机银行以提供完全的“税收保税”。国内银行是目前税务当局最重要的信息来源,税务机关可以通过查阅银行账目得到纳税人的有关信息,判断其申报的情况是否属实。即使税务机关不对纳税人的银行的账目进行经常性的检查,潜在的逃税者也会意识到偷税的风险。这样就在客观上为税收提供了一种监督机制,对于潜在的逃税者有一种威慑作用,如果信息源变为设在他国的联机银行,这种监督制约就会大打折扣,逃避税收也就很可能成为现实。

(四)跨国电子商务,使我国税务机关反避税的任务更加艰巨

互联网为纳税人避税提供了高科技手段,互联网的全球性不仅为企业经营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提供了手段,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企业避税的温床,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的电子邮件、可视会议、IP电话、传真技术为企业架起实时沟通的桥梁,通过互联网将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合理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将更容易,在避税地建立基地公司也将轻而易举。银行的网络化及电子货币和加密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交易定价更为灵活、隐蔽,对税收管辖权的“选择”更加方便,由此可见,避税与反避税的斗争在高科技下将日益激烈。

二、跨国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如何加强征管及维护税收权益

(一)积极参与跨国电子商务国际新规则的制定工作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还不发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还将处于电子商务净进口国的地位,对跨国电子商务我国更侧重地域管辖权的行使权益方面,这时电子商务中常设机构的难以确定而造成的税收损失对我国的影响最大。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学者们先后提出的电子商务环境下有关常设机构的观点来看,要么过于激进,要么过于保守。激进的观点中最著名就是主张新开征“比特税”,但目前世界各国在是否对电子商务开征新税这一问题上的意见已趋于一致,即不同意开征“比特税”。

保守的观点主要来自美国,美国之所以极力主张上述保守性的政策方案,并非完全出于它所宣称的珍惜长期以来各国在国际税收实践中形成一致的法律文化遗产的动机,而是背后有其深刻的经济利益原因。凭借雄厚先进的电讯技术优势,美国在国际电子商务方面目前在国际上实际处于最大的净进口国地位,其国内各种规模的电脑软件公司每年通过网络交易获取丰厚的海外利润。显然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限制属地管辖权的行使的主张,实际上是限制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非居住国对跨国电子商务利润的征税权。

为适应今后跨国电子商务交易不断增长的国际经济形势下维护中国对非居民来源于境内所得的征税权益需要,对外国企业在我国境内设有机构、场所的概念用语,应作出相应的修改,并在实施细则中具体明确其内涵包括非居民通过互联网网址在境内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情形。同时在参考借鉴有关国家的立法实践,明确电子商务交易方式下销售利润、劳务报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的定性分类标准界限。最重要的是我国政府还应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组织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拟定电子商务国际税收规则的工作,在有关税收协定中常设机构、固定基地的概念内涵解释,跨国电子商务交易所得的征税权分配问题上,坚持反映处于电子商务净进口国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意愿,努力争取形成维护发展中国家税收权益的电子商务国际税收新规则。

(二)按照功能等同原则对电子商务交易的收入进行分类

按照“功能等同”原则,不论商品的交易或者服务的提供采取什么方式,只要对于消费者具有相同的功能,起到了同样的效果,这种交易在本质上就是相同的,供应商从这种交易中得到的收入也就具有相同性质,如何将功能等同原则细化为具体可操作性的税收规则,还需要不断地尝试与探索。

(三)加强国际间税收协调与合作

1.积极开展税务情报交换。即对纳税人税务凭证及其所载信息及税务机关的一些管理规则、最新的业务动态等各种信息在不同国家税务机关进行交流。除了采用索函即寄、主动交换等方式外,还应尽可能使用并推广电子数据交换方式,即在全球主要税务机关建立情报交换网站。在国际情报交流中,尤其应注意纳税人在避税地开设网址及通过该网址进行交易的情报交流,以防止纳税人利用国际互联网贸易和避税地进行避税,还要加强同海外银行的合作,以税收协定的形式规定海外银行的有关义务。

2.开展网上国际税务监控。网上税务监控也需要国家之间进行协调,特别是税收的征管和稽查工作,要全面、详细地掌握某个纳税人在国际互联网上的跨国经营活动,获取充足的证据,必须运用国际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配合和交流。对于涉及两国或两国以上的跨国纳税人在各自境内的活动进行调查和审计,并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及时通报,通过网络进行的及时、紧密追踪和审计就能够有效地打击国际涉税犯罪行为,防范税收流失维护双方税收利益,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炎生.跨国电子商务对常设机构概念的挑战.《涉外税务》.2000(2)

[2]曾昌斌.我国应对跨国电子商务冲击措施研究.《现代商务工业》.2009(12)

[3]何健.关于加强非居民税收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华商》

作者:杜东华

跨国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篇2:

阿里巴巴 布阵全流程与云计算

国际金融危机让全球的老百姓更加重视价廉物美的商品。据说,2010感恩节购物季,在美国居然也发生了踩踏事故。瞧老外也拼命抢便宜货。一边是西方家庭要买便宜货,一边是中国工厂的产品卖不出去,二者之间沟壑彰显着跨国电子商务的巨大商机。

这是马云带领整个阿里巴巴集团积极拓展包括欧美在内的国际市场,打造网上沃尔玛的原因所在。但马云看上的并不只是海外市场的客户资源,他真正谋划的是全流程、一站式的全球电子商务。

2010年6月25日,阿里巴巴投资收购美国B2C电子商务平台Vendio。这是自宣布将对旗下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电子商务平台投资1亿美元和全资收购美国电子商务SaaS提供商VendioServices之后,阿里巴巴的第二个大动作。

有人说,通过收购美国Vendio,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将直接获得美国本土市场超过8万优质网店买家和潜在采购客户群,进而获得数10亿美元的采购商机。但此次交易的更深远意义在于:借此打通了“中国制造”以网络直通车形式一站式直达美国零售终端市场的道路,在完成收购Vendio后,“中国供货商—全球速卖通—美国商家—Vendio—美国消费者”这样一条完整的小额外贸网络供销系统已然初现雏形。

阿里巴巴的动作并不止于此。从“Meet in Alibaba”战略转向“Work in Alibaba”战略,表明它不只是做供需信息对接的“婚介”,还要帮助客户在线完成交易全过程。2010年11月15日,阿里巴巴宣布收购深圳市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一达通),发力小企业出口全程服务,打通外贸交易链条。一达通等小企业出口配套服务都将整合进“2011版出口通”,构成阿里巴巴“Work at alibaba”外贸平台。

外贸一般有六个环节:中国的工厂—中国的出口商—外国的进口商—外国的批发商—外国的零售商—外国家庭消费者。阿里巴巴就是在借助互联网,打造电子商务B2B2C新模式,实现从中国工厂到外国家庭消费者的全流程一站式全球电子商务。

做全球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必须打通过程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对整个集团而言,无论是2B的阿里巴巴网站还是2C的淘宝,信息流都是发家之本;在资金流方面,有了自从2007年就已布局的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和面向大众的支付宝,再加上2010年4月初,阿里巴巴联合复星集团、银泰集团、万向集团成立的被誉为“阿里银行”前身的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资金流也不会有太大问题;物流,将是2011年马云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掌握着淘宝网八成订单的物流业务的“三通一达”四家物流公司宣布涨价,秒杀、团购带来的网购业务洪峰对快递运力和服务的挑战都让物流瓶颈成为马云的“心头病”。

“基于开放的传统,马云不会像京东一样自己做物流,而是会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管理构建自己的物流支撑体系。”知名电子商务专家王汝林肯定地告诉记者。确定德邦物流、佳吉快运为物流合作伙伴,入股星晨急便,这些动作既是阿里巴巴集团在物流方面的新尝试,又能对“三通一达”等物流公司形成制约。

另外,必须要提的另一话题就是阿里云。阿里巴巴云计算是为了打通整个集团的各项业务,对各个平台上的商品信息、信誉体系、支付工具、用户资源进行挖掘提炼,这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继续推进云计算将会是2011年阿里巴巴集团的一个工作重点。开放搜索是整个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试图将淘宝的商品资源优势延伸到整个互联网上,而不仅仅局限于那些淘宝用户,再加上此前吸引软件开发者为用户开发应用的开放平台计划、收购统一建站的万网后的“梦工厂”项目……这正是马云一直念叨的“大淘宝”,为电子商务提供统一的“水、电、煤”基础服务。

作者:霍 娜

跨国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篇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冲击与应对措施

摘 要:如今,互联网金融逐渐融入到生产生活当中,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共同发展的结果。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被禁锢在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资产业务几大类型当中。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传统的商业银行为了更好地应对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对互联网金融的重视,并通过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不难发现,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互联网金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率先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给传统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尝试性的应对策略,以期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影响;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中,仍有70%以上来自于存贷利差,金融市场化改革则会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对其资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明确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进而明确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能够有效地帮助商业银行及时调整收入结构,提升自身的资金管理能力,开拓出更多的利润来源,逐步向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等渗透,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和经销策略。[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应对策略研究互联网进程可以有效改造我国商业银行,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并改进商业银行的运行模式。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冲击的主要内容

(一) 改变商业银行独占资金支付中介的格局

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生产进一步深化,人们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易的频次逐步增多,资金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单纯地依靠现金进行交易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在第三方支付交易量将进一步放量,并且逐步地摆脱商业银行的制约,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将进一步弱化。[2]另外,诸多第三支付平台公司,如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进一步推出跨行转账功能,进而挤占商业银行的资金流转收益。与此同时,资金在从原始商业银行转贷第三支付平台中后,距离转移到新的商业银行账户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利用这段时间的空缺,第三支付公司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可见商业银行面临的不仅仅是支付业务市场份额的流失,更面临运营模式的挑战。

(二) 降低支付业务对银行实体网点的依赖

传统商业银行在进行支付业务办理时,需要客户到实体网点进行相关操作,但是目前随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多元化服务的完善,客户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等设备进行电子支付。受此启发,诸多互联网金额公司进行积极创新,推出了具有自身业务特色,如支付宝、财付通等开通了快捷支付功能,使得其交易环节不必经过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输入信用卡信息即可完成支付。[3]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来说,其经营成本的主要构成是实体空间开支,如开办分行、其他分支机构固定投入等。

(三) 减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业务

2013年,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余额宝,作为互联网金融公司率先进入金融市场的典型,引发了之后一系列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进军商业银行的资金市场,如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巨头。这些互联网公司推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进入资金市场之后,使得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或定期存款出现了大量的资金流失,纷纷向互联网金融产品转移[。2013年6月,阿里巴巴联合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开发出余额增值的金融服务功能,使得其迅速吸纳大量的客户小额资金,产品年化收益率曾经超过7%,比当時商业银行的高收益理财产品高1-2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余额宝产品的融资优势:不设最低起息门滥,1元即可投资;没有投资期限要求,随存随取。这较好地满足了我国大众的小额、及时投资需求,因而表现出了强大的资金吸引力。

(四)分流客户对商业银行融资服务的需求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居民生存方式的改造,使得交易规则和支付规则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个人的生存空间不断细化和扩展,个性化、隐私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来说,互联网金融的明显优势将拉大两者之间发展速度的差距。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优势,互联网金融公司能够更好地把握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而提供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 例如,阿里巴巴于2012年推出小额贷款业务,针对淘宝网、天猫商城的商户,开始提供融资式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业务。截至2018年,阿里巴巴已经为超过34万的小微企业,提供了超过1800亿人民币的金融信贷资金。

(五) 分流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

2018年,2月3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腾讯金融科技智库发布《互联网理财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互联网理财规模已由2013年的2152.9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15万亿元,而2017年互联网理财规模同比增幅达到52.39%。金融网销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典型特征,也是互联网金融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互联网的网络平台销售主要体现在基金、证券、理财等金融产品的网络销售,以及互联网金融信息搜索、金额咨询、理财计算等方面。这些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客户对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使得客户资金出现了流动。

二、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策略

(一)全力推进产品及服务创新

伴随着互联网平台及技术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可以借助其进行更加深入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日趋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在激烈的互联网金融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进一步借助P2P平台推出商业银行贷款产品,发挥商业银行的信用优势抢占既有的P2P市场份额;借助新型的网络支付等业务,积极拓展二维码、NFC支付以及跨行收单等业务;构建商业银行的互联网电商平台,进一步开拓如“民生电商”、“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实验室”及“直销银行”等,发挥大数据等技术在搜集数据、预测趋势方面的优势,针对客户实际需求进行产品的研发;利用网络平台,开设客户信息反馈系统,方便客户交流的同时,有效把握客户的需求变化,以便于进行针对性的产品创新;借助互联网平台发起群组讨论或网络调查,及时跟进客户实际需求,借助客户实际意见改进产品与服务。

(二)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业务领域

在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开拓相关业务,借助互联网开展传统系统难以实现或发展的业务,跨国电子商务汇兑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业务。跨国电子商务汇兑业务具有资金额度大、监管难度高的特点,是电子银行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择进行跨国电子商务汇兑业务时,客户一般会考虑信誉度高的商业银行,而且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为商业银行提供了重大机遇。下一步,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结合互联网技术,在保证跨国电子商务汇兑资金安全的基础上,创新交易方式和途径,方便客戶办理的同时,充分提高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完善的信用体制,进一步提升跨国电子商务汇兑业务的安全性。

(三)整合上下游资源提供全方位金融方案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应对策略研究面对巨大的互联网金融冲击,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借力而为,充分利用互联网欧映泰整合自身的上下游资源,进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首先,积极创新管理方式,简化繁琐的业务办理过程和中间环节,降低商业银行自身运营成本的同时,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从而有效整个上下游资源,提高客户的使用体验和使用粘性;其次,借助互联网平台整合即有的上下游资源,有效解决客户、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商业银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能够结合客户的历史需求设计全方位的金融解决方案,不仅让客户获得经济上的收益,更能够获得一整套的、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真正实现客户自主选择与专业服务结合;最后,借助于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根据商业银行的长期积累,进一步培育自身的金融资讯业务,在开展传统业务的同时,重视指导客户进行半自助业务操作,并建立有效的客户与银行的交流、反馈机制,商业银行发挥信息归纳、整合、提供的作用,而客户直接运用互联网金融信息进行投资等业务,形成高效的综合服务流程。

(四)全力推进互联网技术创新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是否具有突出的研发能力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商业银行已经积极主动进行自身互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主动借鉴、学习目前发展较好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有关技术;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资金力度,强调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处理数据资源,发掘长期积累的客户信息与数据,以此建立高效、准确的客户信用评价体系,同时建立个性化、针对性的客户服务系统,将不同客户划分为不同的群落,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提升客户的用户体验和使用黏性。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的技术研发,充分重视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建立完整的客户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安全应急事件的有效处理机制,建立自身金融信息的保密机制,保证自身业务获得持久、稳定的运行与发展。

三、结语

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带给商业银行的冲击,分析了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最后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策略,一起可为我国商业银行良好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参考文献:

[1] 彭迪云,李阳.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共生关系及其互动发展对策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5(3):96-103.

[2] 王静. 基于金融功能视角的互联网金融形态及对商业银行的冲击[J]. 财经科学,2015(3):51-57.

[3] 袁博,李永刚,张逸龙.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12):61-64.

作者:查强

上一篇:课程体系工商管理论文下一篇:空间分析旅游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