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自2005年人民币实行弹性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后,中国海外企业面临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增大、集中管理外汇风险缺乏政策支持与更加倚重宏观经济环境等变化,虽然如此,外汇风险规避意识及能力不强、缺乏完备的外汇风险管理监控体系以及缺乏成熟的外汇风险管理手段等仍然是中国海外企业存在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论文 篇1:

浅谈掉期在商业银行中的风险管理功效

摘要:在当前国际金融局势动荡不安、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掉期交易以其独特的风险管理功能,已经成为国际先进银行管理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利器,文章分别从利率掉期和货币掉期的运作模式、特点入手,着重讲述了掉期交易对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的独到功能,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提高市场风险管理水平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掉期;风险管理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欧洲债务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国际外汇市场上各国货币间的汇率随各种货币的供求变化而急剧波动,而利率上下起伏不定,呈宽幅振荡态势,表现极不稳定,令人难以琢磨,这为国际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汇率、利率等市场风险。如此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不利于银行对中长期融资和投资的决策,也不利于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在这种经济金融形势下,为迎合金融市场各交易方对风险防范的迫切需要,掉期业务应运而生,且已成为商业银行化解市场风险的重要工具。其中,掉期业务(也称为互换)在利率、汇率等风险管理上便能发挥其独特的化解作用,另外,掉期业务操作简便易行,不拘泥于形式,所挂钩的金融指标也颇具灵活性,因而深受各金融机构的推崇与追捧,是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降低筹资成本、防范利率和汇率风险的最有效的金融工具之一。

一、掉期的利率风险管理功能

(一)利率掉期定义

利率掉期(InterestRateSwap)是指掉期双方约定在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时点,以一笔象征性本金为基础,为对方相同期限,相同货币品种的资产或债务支付现金流,它通常是一方支付固定利率利息,而另一方支付浮动利率利息。利率掉期双方并不交换名义本金,交换仅仅是利息的现金流。掉期的结果是改变了资产或负债的利率。简而言之,利率风险是指因利率的不确定变动所引发的损失风险,不仅包括负债的利率风险,也包括资产的利率风险。

(二)利率掉期管理利率风险的模式

1.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间互换的掉期。此为历史上最简单、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利率掉期模式:商业银行通过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间的互换,在应对银行资产业务的利率风险时,当预期未来收到的利率将下行时,便将收到的浮动利率转换成固定利率;在应对银行负债业务的利率风险时,预期未来支付的利率将上行时,便将支付的浮动利率转换为固定利率,从而大大减小利率波动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经营损失。

2.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间互换的掉期。该掉期方式对商业银行而言,较为鲜见,应用较少。这种掉期方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前实际的利率变动趋势和预期走势存在较大差距,如银行在筹积资金时预计市场利率还将会继续上涨,故借入固定利率计息的负债,然而,结果出乎预料,事实上市场利率大幅下滑,且这种不断走低的利率状况还有可能会持续下去,在可预见的短期内难以扭转,为减少银行当初决策失误的损失,银行便可以通过掉期业务把负债从固定利率转换成浮动利率,冲减利率下行的损失,巩固经营成果。

3.浮动利率与浮动利率间互换的掉期。这也是一种实践操作中较为少见的互换方式,其利息的计算是以不同的浮动利率指数为基础的,较典型的浮动利率指数有LIBOR、美国商业票据利率、优惠利率等。这种掉期产生的经济背景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后,期限相同、浮动利率不同的各国货币间会存在一定利差,这种双浮动的利率掉期能够有效减少或消除商业银行的这种差额风险,这对银行经营尤其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增加银行利润的新来源。

(三)利率掉期管理利率风险的特点

1.可以在不同利率间进行互换,交易机制灵活多变,形式不拘一格。交易双方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相应的掉期模式,利率掉期中场外交易的非标准化的利率协议尤其如此,交易双方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偏好,反复沟通磋商,不断变化交易模式,直至双方满意为止。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按照客户对风险管理个性化的特征与要求,结合当前金融市场的形势,设计出个性化的掉期方案,以满足市场不同需求。

2.能适用多个计息期,擅长中长期利率风险管理。银行经营是一个持续的长期过程,在不同的经营时期将面临不同的市场风险,这就要求银行采取不同的手段分别对单一计息期、多个计息期的利率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显然,对待单一计息期的套期保值,防范短期利率风险,业界通常采用远期利率协议或利率期货更为常见,若采用利率掉期则成本将会大大增加。利率掉期的期限多以5-10年为主,它在多个计息期的中长期利率风险管理方面有相当优势。一个利率掉期合约事实上就是连续若干期远期利率协议的依次叠加,能通过一系列的利率掉期业务,消除利率风险,防止金融市场风险。

3.通过锁定利率风险,达到保值避险的效果。从所周知,利率掉期管理利率风险是用确定性来取代不确定的风险,将难以预测的损失金额具体量化到一个可以测定的数据。利率掉期使得银行能一次性固定筹资成本,消除利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达到完全屏蔽风险的目的。这种方式可以排除利率上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也失去了从利率下行中获利的机会。因此,利率掉期主要用于套期保值,而不是用于投机获利。

(四)利率掉期的作用

1.获得低于市场利率的贷款,降低筹资成本。利率掉期常常由减少融资成本的愿望所推动。具体而言,往往是一方有机会获得相对便宜的、以固定利率计息的筹资资金,但他预计未来市场利率还会持续下降走低,故希望以浮动利率计息来筹措资金;而另一方却有机会获得相对便宜的、以浮动利率计息的筹资资金,但他预计未来市场利率将会一路走高,便希望以固定利率筹措资金。双方通过与互惠掉换交易商的掉期的方式,均可获得他们所期盼的融资方式,而且,也充分发挥出他们各自在资金市场上相对的借款优势。

2.改变资产收益特征,提高资产管理灵活性。资产负债掉期是指用于资产管理方面的掉期,通过资产负债掉期安排,可以改变投资利益的资金流动方式(利率特征,收到利息的频率和时间),增强投资者进行资产管理的灵活性,提高资金流动效率。此外,通过利率掉期,投资者能改变固定收入票据的资金流动特点,从而使固定利率债券变成综合浮动利率券。

3.改变债务利息支付特征,降低偿债成本。当交易者预计所持债务的利率品种将要上扬时,应将其调换成相对比较稳定或未来趋势向下的利率品种。反之,便进行反向处理。

二、掉期的汇率风险管理功能

(一)货币掉期的定义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贸易业务迅猛发展,各国相继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加之国际金融形势的不稳定性呈愈演愈烈之势,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汇率风险日益增大。同时,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促使它能够在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由于经营与发展的需要,它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频繁融资,也希望能开发出一种对冲工具,既能降低筹资成本,又能减少不同币种的汇率风险,因此,货币掉期应运而生。

货币掉期(CurrencySwaps)指交易双方互相交换不同币种、但相同期限、计算利率方法相同、等值资金债务或资产的货币及利率的一种交易行为,它交易的不仅仅是本金,也交易本金产生的相关利息。货币掉期的主要动机是:交易双方在各自国家中的金融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由于本金的计值货币不相同,一般需进行本金的掉期。事实上货币掉期的本金交换,通常都被分为几期来完成。很少有一次性换清的。出本金换过后还要换回来,所以,只要不是资产掉期,甚至不需要交换本金,仅需有一份掉期的协议即可进行交易。货币掉期必须在协议到期时进行本金交换,它们之间各自的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改变,其掉期的目的在于降低筹资成本及防止汇率变动风险造成。

货币掉期交易一般有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在掉期交易之初,双方按协定的汇率交换两种不同货币的等值本金,初期交换一般以即期汇率为基础,也可按交易双方协定的远期汇率作基准。

第二步:在掉期期间,交易双方按协定利率,以未偿还的本金为基础,进行掉期交易的利率支付。

第三步:在合约到期日,交易双方通过掉期,换回期初交换的本金。

(二)货币掉期管理汇率风险的常见模式

1.双重货币掉期。随着国际金融经济不断发展,双重货币债券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出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为规避双重货币债券风险,急需一种金融衍生工具来管理这类市场风险,因此,双重货币掉期应运而生,它是以不同的货币计价发行、支付利息、偿还本金的债券,即用以一种货币付利息,另一种货币偿还本金的债券。

2.多边掉期(Multi-swap)。它是指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掉期交易组合来达成商业银行货币掉期目的的掉期。一般来说,6个月LIBOR是决定所有金融掉期交易的基础,掉期交易者常将6个月LIBOR作为实现其交易目标的媒介,通过6个月LIBOR以多角掉期的方式来达到其最终的掉期目标,实现交易。

(三)货币掉期管理汇率风险的特点

1.掉期可使用的货币种类较少,但其成交金额巨大。在国际掉期市场上,按照国际贯例做法,通常是以美元、日元、英镑、德国马克、瑞士法郎、欧洲货币单位、加拿大元等主流货币进行互换,由于其他小币种的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流通困难,无法参与掉期业务。因此,货币掉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针对国际主流货币的汇率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却不能对其他流通性不足的小币种货币进行汇率风险管理。货币掉期业务成交金额的规模相对较大,通常介于1-10亿美元之间,甚至金额更大。

2.通过锁定汇率风险来锁定交易主体的交易费用,能节省经营成本。货币掉期业务的交易双方在合约中明确约定了远期汇率、交易金额、交易币种、交易时间和交易方式等事项,将未来存在较大波动性的不可确定风险事项,通过协议约定的方式确定下来,将不确定的损失风险转化为确定的且可量化的交易费用,从而避免国际市场汇率发生不利波动而带来的不可预知金额的风险损失。就交易成本的大小而言,与借助期货业务来对汇率进行管理相比,货币掉期能节省更多的交易费用。

3.货币掉期对期限较长的中长期汇率风险管理具有明显优势。在货币掉期业务出现以前,人们通常是通过将远期或期货合约以一年期为主的方式,对其风险敞口进行套期保值,当一年期届满后,再继做第二年的套期保值,以此类推,直至与原基础资产的期限相匹配为止。这种往复循环的多次连续套期保值,最终化解汇率风险的效果差强人意,且每期的交易费用也不确定,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各期交易费用相加后,往往变得非常高昂。相反,运用货币掉期后,则更为便捷高效,一次性解决以往多次方可解决的复杂问题,且成本也相对较低。

4.货币掉期形式多样,机制灵活。众所周知,货币掉期是场外交易的一种,远不如场内交易的监管规则限制严格,其对掉期业务的交易金额、交易币种、交易时间、交易结算方式等都可以通过双方商谈确定,形式可以灵活多样,组合方式也可以层出不穷,交易方可视自身的具体情况而定,根据自已的风险偏好和对市场的预测判断,制订出各式各样的货币掉期业务方案,较期货保值的方式更加灵活。

(四)货币掉期管理的作用

1.降低筹资成本。经济全球一体化后,国际资金流动愈发频繁,当借款人需要融入某种货币资金时,但某一市场提供的该种货币资金的利率较高,融资者便可以利用某些有利条件,举借另一种利率较低的货币,通过货币掉期的方式,兑换成融资者所需货币的资金,从而有效降低所需资金的筹资成本。

2.调整资产与负债的货币结构,降低汇率利率风险。借款人根据外汇汇率和各种货币的利率变化情况,可以不必重新融资,通过货币掉期就可以改变其资产和负债的货币结构我,当预计所负债务的货币要升值时,就把它掉期成将要贬值的货币,当预计所有资产的货币要贬值时,应该把它掉期成将要升值的货币。

参考文献:

1.王以龙.谈谈互换的风险管理功能[J].海南金融,1999(2).

2.胡庆刚.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及管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

(作者单位:王晨,中国建设银行新疆区分行营业部;高建,中国建设银行新疆区分行风险管理部)

作者:王晨 高建

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论文 篇2:

浅议我国海外企业跨国经营中的外汇风险管理

摘 要:自2005年人民币实行弹性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后,中国海外企业面临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增大、集中管理外汇风险缺乏政策支持与更加倚重宏观经济环境等变化,虽然如此,外汇风险规避意识及能力不强、缺乏完备的外汇风险管理监控体系以及缺乏成熟的外汇风险管理手段等仍然是中国海外企业存在问题。所以,针对性措施是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增加外汇风险管理专门人才的储备、建立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与提高利用金融工具防范外汇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中国跨国公司;跨国经营;外汇风险管理

外汇风险是指在跨国公司的国际经济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现金流量的本币价值由于各国货币市场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损益,进而影响跨国公司本期利润和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外汇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外汇风险指企业在跨国经营活动中进行外汇交易时产生的一切风险,包括国家风险、政治风险、信用风险、汇率风险等一切风险;狭义外汇风险仅指根据跨国公司的作用对象及表现形式而划分的3种外汇风险,即交易风险、经营风险和折算风险。因此,对中国海外企业跨国经营来说,首要的是正确地认识并有效防范与规避这些狭义的外汇风险。这也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一、海外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这表明,人民币汇率更深层次走向国际化,并开始以市场为导向,从而使得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外汇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更难预料,外汇风险已成为改变跨国公司经营业绩的一个主要原因[1]。

1.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增大

2008金融危机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为了弥补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继续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继续复苏,各国的经济受到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导致人民币价值波动的幅度增大。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测评,自2005年7月中国实施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有效汇率已经表现出走高的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兑其他货币都保持升值趋势。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保持升值态势,兑其他货币的汇率呈多样性变化,汇率的不确定性增加。跨国公司的投资往往分布在世界各地,往往在同一时间进行多币种的收入和支出经营,汇率变化的多样性将增加跨国企业预测汇率以及管理外汇风险的难度。

2.外汇管理政策不利于海外企业集中管理外汇风险

跨国公司对外汇资金一般进行集中管理,这样有利于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并加强监控子公司。跨国公司的总公司会制定统一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并对此提出完善的建议。分布在各个国家的子公司遵循总公司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与建议,从而实现各个子公司以及整个企业的外汇风险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境内机构的经常项目收汇收入必须调回境内,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外汇擅自存放在境外。” 此规定限制了跨国公司总公司对各个子公司的统一调度,因为我国跨国公司以及各个海外的子公司的每一项收支都要一一结算。这样,不但加大了跨国公司外汇的业务量,增加了公司管理成本,而且限制了企业日常运行的效率,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消极影响非常明显。

3.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对宏观经济环境有依赖性

外汇风险的管理离不开跨国公司外部金融环境。在一个相对完备的经济环境中,跨国公司能够借助货币期货、货币期权和货币互换、远期合约等金融工具对冲公司遭受的外汇风险。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落后,衍生金融工具品种单一,金融市场不成熟,对跨国公司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帮助不大。国内银行提供的外汇保值金融产品较少,增加了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本质上,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民币利率仍由官方制定,远远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利率形成机制。而非市场化的利率无法对衍生外汇产品进行的合理定价,从而限制了较为复杂的外汇衍生产品的推广与创新。

二、海外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体制性的原因与“走出去”战略在实践上起步晚,虽然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跨国公司的外汇业务快速增长,但外汇风险管理还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1.避险意识及能力不强

我国大部分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经营贸易的时间较短,普遍缺乏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和主动性,忽视外汇风险管理,难以规避外汇风险。有些跨国公司管理层认为,外汇风险管理业务部门在跨国公司经营中增加了运营的成本,而无法带来利润。汇率风险管理所体现的价值被跨国公司忽视,风险管理对于跨国公司的必要性难以得到体现。此外,跨国公司忽视对以往的外汇风险管理工作的总结,不能够改善外汇风险管理,因而只能继续遭受外汇风险带来的损失。

2.缺乏完备的外汇风险管理监控体系

我国大部分跨国公司没有一个相对完备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跨国公司没有设立独立、专业的负责外汇风险管理的机构。在我国跨国公司的实际经营中,涉及外汇的业务往往由其他人员兼职,并没有专业的国际金融人才团队负责这部分业务。跨国公司财务人员不具备系统的外汇知识和有效的外汇业务技巧,无法运用有效的手段对冲外汇风险,故而汇率波动日益剧烈的变化也无法得以适应。

在中国,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缺乏有效的监控系统,无法有效的识别公司所面临的外汇风险,也不能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预测和度量。

3.缺乏成熟的外汇风险管理手段

首先,在外汇风险的测算中,没有充分考虑利用企业财务报表和相关会计信息系统、全面地分解、量化外汇风险,造成对外汇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缺乏全面、系统、精确测量的基础。

其次,在外汇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上,这些企业更侧重利用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而往往忽视建立健全的外汇风险控制系统。当然,这与缺乏全面、系统、精确的测算系统有关。当面临外汇风险时,我国跨国公司很难规避外汇风险,而且也很难对外汇风险做到一个整体的统筹安排。

三、加强我国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的建议

我国海外企业跨国经营的外汇风险主要是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大部分中国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主要来源于进、出口汇付和外资利用。跨国公司的经营行为产生上述净外币头寸时,因为外币汇率可能发生变化,公司将无法避免外汇交易风险。而且,在我国商品出口贸易中,占有较大比例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汇率的变动也会影响此类商品的需求,所以突然的汇率波动将使公司面临较高的经营风险[2]。

1.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企业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金融工具不熟悉,金融市场及金融产品的创新相对落后,对许多潜在的外汇风险认识不足。因此,我国跨国公司应对外汇风险的危害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关注影响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关注各国经济、政治因素、金融因素、央行政策及市场预期、突发事件等对汇率变动的影响,而且风险防范措施也应当及时制定。

2.增加外汇风险管理专门人才的储备

只有拥有大量专门人才的储备和运用,才能做好外汇风险管理。现在,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同,使得财务人员在外汇风险管理中面对专业化的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我国的专业的国际金融人才短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尤其是稀缺。因此,加快吸引和储备人才,建立和完善外汇风险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3.建立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1)建立一个健全的外汇风险管理部门,配备专门的外汇管理人员并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健全公司在管理模式、组织结构、风险评估、实施步骤等方向形成的体制系统[3]。

(2)建立和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识别外汇风险、选择不同类型风险的测量和管理手段以及事后风险管理的评估系统,将外汇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4.提高利用金融工具防范外汇风险的能力

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都有能力为企业提供规避外汇风险的工具,如远期结售汇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等业务,都能较为有效地控制外汇风险。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外币应收票据贴现、投保货币保险、短期外币信贷安排与货币透支等方法来减少外汇风险。

参考文献:

[1] 潘卫华,张国强.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J].甘肃农业,2006,(3):195-196.

[2] 盛芸萍.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68-70.

[3] 汤亮.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分析与建议[J].国际经济与合作,2006,(1):56-59.

[责任编辑 仲 琪]

作者:李柯

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论文 篇3:

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 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研究,结合国际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指出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探讨我国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有必要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外汇衍生品 对策

一、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

1997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远期结售汇业务暂行管理办法》,同年4月1日,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首先在中国银行试点。2003 年在四大银行的另外三家推行。2004年以来,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也先后获得牌照。2005年7月21日实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因汇率波动加大,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加大,人民币汇率衍生品的推出开始加快。在2005 年8月10 日之前,中国外汇衍生品主要包括:远期结售汇交易、外汇衍生品交易和离岸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交易(NDF)。之后,央行推出允许符合条件的主体开展远期外汇交易,并允许具有一定资格的主体开展掉期交易。

纵观我国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其特点主要有:(1)银行间市场起步较晚;(2)没有场内交易市场;(3)场外交易市场产品结构相对简单,没有以货币期权为代表的复杂外汇衍生产品。

1.远期结售汇业务

远期结售汇指外汇指定银行与境内机构签订远期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日期,到期时按照合同约定办理结汇或售汇业务。远期结售汇业务已经扩大到所有具有即期结售汇资格的银行。交易期限从7 天至12 个月共分14 个档次,并允许择期交易和展期交易。交易币种包括美元、欧元、日元等9 个品种。远期结售汇的范围扩展至经常项目和部分资本项目,其中包括用于偿还自身的境外汇贷款和经国家外汇管理局登记的境外借款。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发展,对于拓宽国内经济单位的汇率风险管理手段、培育国内人民币对外币衍生产品市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2.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

所谓无“本金”交割指的是以人民币为标的,以美元为结算货币的产品, 由于其交割并不涉及人民币, 故此称为“无本金”交割。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NDF)是人民币的离岸远期市场,由于离岸市场不在本土管辖之内,是一种基于回避人民币汇率风险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远期外汇交易,因而其市场化程度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汇率预期变动,交易量大,市场流动性强,从有效性角度看,要高于在岸市场的远期结售汇交易。可以说,离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回避人民币汇率风险的职能。不过从参与离岸交易的主体来看,从事套期保值交易的主要是那些在中国有大量人民币收入的跨国公司。境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利用NDF交易还未被许可。

人民币的NDF是从1996年开始出现于新加坡,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交易日趋活跃。目前,新加坡、中国香港是人民币NDF交易的主要市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大银行和投资机构, 他们的客户主要是那些在中国有大量人民币收入的跨国公司, 这些跨国公司通过参与人民币的NDF交易规避人民币收入和利润的汇率风险。

3.外汇间的衍生品交易

外汇间衍生品交易发展速度较快,品种多样。这类衍生品均为银行对个人和企业的零售、代理交易、银行提供外汇衍生品交易的服务主要是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运作来完成的。

2002年年底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推出“两得宝”外汇期权交易后,国内各大商业银行随之相继推出了期权宝业务。对企业推出的相关业务包括代客外汇买卖、代客理财业务和外汇风险管理业务。2004年2月,银监会颁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后,推动了金融衍生市场的市场竞争,众多金融衍生品相继涌现。不过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外汇衍生品的高风险也显现出来,市场热度急剧降温。2008年6月,银监会叫停了外汇保证金交易。

4.掉期业务

外汇掉期交易是指在买进或卖出即期( 远期)外汇的同时, 卖出或买进同一种货币远期外汇买卖的货币数额相等, 交割期不同。掉期交易并没有改变交易者的外汇数额, 只是改变货币期限。它最主要的作用是规避外汇汇率和利率变化带来的风险, 达到保值的目的; 银行可以利用掉期交易调整银行外汇头寸、改变资金结构。

外汇掉期交易最主要的作用是规避外汇汇率和利率变化带来的风险,达到保值的目的;同时银行可以利用掉期交易调整银行外汇头寸,改变资金结构。由于掉期交易涉及即期、远期两个市场,其报价依据两个市场之间的套利关系,并且使用掉期交易进行抛补利率平价套利成本低,因此对于保证远期汇率的合理性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截止2008 年底,银行间人民币外汇掉期市场共有75 家会员。

二、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国衍生品市场发展较晚,因此,对汇率衍生品市场来说,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1.外汇衍生产品品种较少,交易量不大

我国自从2005 年7月21 日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汇率变动更具灵活性和弹性。因此,汇率波动的幅度加大,汇率风险同时也增大。虽然央行先后推出了远期结售汇,掉期等品种,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远期结售汇交易发展到现在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该项业务产品基本上还是寡头垄断,供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项业务的发展。远期结售汇市场的市场化化程度不高,交易量较小;外汇间衍生品交易主要表现为银行对个人和企业的零售、代理交易,银行提供外汇衍生品交易的服务主要是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运作来完成的; NDF是从1996年开始出现于新加坡,目前新加坡和我国香港是人民币NDF交易的主要市场,主要的交易者是那些在中国有大量人民币收入的跨国公司,他们通过NDF来规避人民币收入和利润的汇率风险,国内一般的企业和机构是不可能进行NDF交易的;银行间远期交易和掉期交易于2005年8月开始,交易还不活跃。国际外汇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外汇期货及外汇期权等交易品种缺乏,现有的交易品种、交易方式以及市场规模来看还远远没有满足未来避险的需求。

2.市场参与主体较少

目前能进入外汇衍生品市场进行交易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行等银行类金融机构,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型机构投资者和大型企业都未能进入外汇衍生品市场。比如远期结售汇业务在2005年前只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能做,从而导致该项业务产品处于寡头垄断的状态,供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项业务的发展。市场主体种类的缺乏和数量的微小,导致了市场交易的不活跃。

3.未形成有一定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地区定价中心

在我国外汇间衍生品交易中,银行是代理客户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交易,对于银行自身的外汇资产,也是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我国银行国际主要的的金融中心仅仅是参与者,我国未形成有一定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地区定价中心,这与我国经济规模和影响力是不相符合的。

三、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对策

为充分发挥外汇市场在汇率发现、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以加大市场深度,扩展市场广度,增加透明度,提高流动性。

1.不断完善即期外汇市场, 重点发展人民币与外汇间的远期交易,适时推出人民币与外汇期货、期权交易

第一,不断完善即期外汇市场,为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即期外汇市场是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基础,即期外汇市场发展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外汇衍生品市场的运行状况。要进一步完善即期外汇市场,还应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逐步放松对银行即期外汇交易的头寸限额等各种限制,使其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决定持有外汇头寸的规模以及进行保值或投资的行为;(2)逐步放松对市场主体参与即期外汇交易的限制,从“真实需求”原则过渡到“自由”原则,逐步允许出于投资目的参与即期外汇交易,从而扩大市场交易规模,提高市场流动性。

第二,重点发展人民币与外汇间远期外汇市场,尤其是积极发展掉期交易。

从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来看,重点发展远期外汇市场这一衍生品市场更符合国际惯例。在人民币与外汇间的远期交易中,在不断完善远期结售汇交易的基础上,要重视银行与银行间及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远期交易,以增加市场的交易规模和市场化程度。

在远期外汇交易中,掉期交易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掉期交易可以看作一笔即期(或近期)与一笔远期交易的组合,其交易成本低,是一种常用的对敞口头寸进行套期保值的方式,并且也可使用掉期交易进行抛补利率平价套利活动(即期买入收益率较高的货币同时卖出远期该货币),这对于促使利率与汇率保持利率平价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要积极发展掉期交易,可首先允许银行利用掉期交易进行抛补利率平价套利活动,在增加银行利用外汇市场获利机会的同时能够促进即远期汇率、国内外利率间的合理性。另外要尽快引入掉期交易的做市商制度,增加市场流动性。因为掉期交易承担风险较低,做市商可以持有比即期市场做市商更高的头寸水平,所以掉期交易的做市商不必频繁地入市交易冲抵头寸来回避所持头寸的汇率风险,相应地交易成本就比较低,做市商的报价相对于即期市场做市商来说对客户更具有吸引力。

第三,适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期权交易。在汇率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汇率形成机制更加趋于市场化的情况下,适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期权,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组建地区性的外汇衍生品交易中心,发挥我国经济的规模优势,可以为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定价权构建一个平台。可以进一步发展我国国际金融业务,确立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2.探索增加新的交易主体和扩大交易主体数量

外汇市场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进一步放松管制,将潜在外汇供求转化为现实的外汇供求,增加市场流动性,增强市场供求力量及市场在生成汇率中的作用。应探索增加新的交易主体的种类和扩大交易主体数量。在吸收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型非金融企业入场的基础上,研究允许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QFII)参与市场。

3.逐步建立有利于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

健全法律法规。及时调整外汇衍生产品发展中需要的配套政策,逐步健全对衍生市场的监管法律框架体系,避免出现市场缺乏效率,或者市场缺乏稳定性的结果。银行同业协会或主要的交易商应发起制定适合中国法律环境的类似国际互换及衍生工具协会(ISDA)所制定的标准化法律文本协议,避免衍生交易的法律风险。

建立和发展外汇市场中介机构。建立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制度,设立信用评级公司。这将有利于商业银行之间建立相互授信关系,为多种类的交易模式和国内银行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顺应国际上清算业务集中化、专业化发展的潮流,设立专业化的清算公司,从机制上化解信用风险。设立货币经纪公司。发挥其在非标准化产品的交易和产品创新及市场推介方面的作用。我国外汇交易中心应尽快改制为提供竞价交易和结算平台的公司制经纪商,进一步改进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放松资本管制,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快商业银行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为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利用外汇衍生品市场与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和进一步增强汇率的弹性来促进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资本项目的开放。

参考文献:

[1]高扬:构建人民币汇率的避风港: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2]张胜菊 武玉法 李鹏: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浅析[J].中国物价,2010(3)

[3]邹巍:发展外汇衍生品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及建议[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1)

作者:马千里

上一篇:电子商务消费趋势变化论文下一篇:现代物流经济建设作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