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会货币资金论文

2022-04-19

摘要:目前一些企业在财会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对财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会计人员配置比例失衡、领导层法制观念淡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操守低、企业自身规章制度不完善、会计队伍后续教育和培训跟不上步伐等问题。因此,企业从优化会计人员比例、修订完善自身各项规章制度、加大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和培训等方面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财会货币资金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财会货币资金论文 篇1:

探究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对规范财务会计行为的重要性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为此,文章结合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立足企业财会管理实际情况,从固定资产投资、强化货币资金的统一管控、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何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来规范财务会计行为进行探究。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会计;影响

经济基础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根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现代企业只有通过打造规范、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创设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强化内部制度的控制建设能够在规范化的制度支持下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规范财会人员的会计行为。为此,文章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发展实际情况,就如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进行探究。

一、现代企业内部财务会计行为存在的问题

第一,财务会计行为层面上的管理混乱。从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多数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权责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在内部权责关系划分不明确的情况下使得企业内部管理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由此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各个部门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这个特征在企业财务管理领域表现为财会管理部门的权责管理关系不明确,由此使得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不夠合理,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第二,财务会计管理散乱、管理差。从当前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在企业内部存在比较多的财务会计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且企业内部的财务资金使用不够规范,存在零散、混乱的问题,最终无法发挥出各项资金的应用作用。第三,资金管理部门的设置混乱。资金的使用管理和部门设置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且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安排专门的部门来管理资金,最终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成效。

二、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对规范财务会计行为的重要性

第一,强化内部制度的建设管理能够解决现代企业会计行为管理难题,杜绝财务管理出现散乱、效率差的问题。在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能够从经济角度出发来更好的约束和规范资金的使用。第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能够调动多个部门来参与到资金管理中,提升资金管理效率。第三,强化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规范财务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好资金的使用监督,而通过完善内部财会管理能够更好的约束和规范资金的使用。

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对规范财务会计行为的对策

(一)强化对资金的统一管理

为了能够解决资金管理散漫、混乱、效率低下的问题,企业需要采取强化财务会计集中化管理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示:第一,实现对会计机构和财务会计人员的集中化管理。在财务信息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调动一系列积极因素来打造出独立的财务会计经营管理部门,在专门化财会部门的带动下来实施代理记账,实现对附属性机构财务资金的集中化管理。会计机构的运转需要接受监督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管,即在稽查核对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的约束下对各个经济业务进行全过程监督控制。在实施财会管理的时候还需要明确各个岗位人员的工作责任,严格把关财会机构的人员筛选工作,制定出权责明确的责任分工机制。第二,实现对资金的集中化管理。在资金流转比较大的部门成立专门的资金结算部,在资金结算部的支持下来实现对资金使用的统一管理。

(二)强化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全过程管控

针对因为管理部门责任划分不明确所引起的各部门互相推诿工作责任的现象,需要制定出规范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责任制,对固定的使用、处理、审批操作作出明确的规范。同时,在企业概预算审批管理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概预算的审批管理,通过强化管理来降低固定资产购置成本消耗。在固定资产使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打造出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一些超出规定计划所购置的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的记录。

(三)强化对债券债务和对外投资的管理

为了能够减少不良债权和无效投资现象的发生,需要企业强化债权债务管理和对外投资管理。在资产管理工作中企业需要明确债权债务的主要负责人,并下设次要负责人,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明晰化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责任,在企业内部制定出权责明确的管理责任制。

另外,对于投资、债务、借贷的立项、认证、审批和跟踪管理要做出更全面的规定,在企业内部营造出权责关系明确的决策机制和专家认证审批机制。对于一些对外投资 项目要成立专门的投资小组来分析论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选择最终的投资方案。

(四)强化整合,打造出完善的财会控制系统

为了能够解决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真空”以及各个财会管理规范缺乏衔接的问题,需要企业财会人员在整理过往财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更加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规范流程,从会计主体角度入手思考如何规范会计工作行为,并就财会从业人员个人资质、货币资金和固定资产的使用、企业发展成本费用计算等问题作出更系统的规范,从而在整个企业的内部形成一个权责分工明确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五)落实责任、督查和责任追究

第一,落实各部门人员的财会责任。企业财务会计内部工作的开展是多个部门人员共同努力 结果。因此,想要提升财会管理成效需要落实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责任。比如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企业固定资产转入工作,需要企业计划部门、财务部门、基础建设部门各自委派人员组成专门的工作小组,各个工作小组通力配合来完成固定资产转入管理。第二,落实督促检查。为了确保银行账户管理制度的顺利落实,企业内部需要做好账户全面清理检查工作,安排专门人员来撤销清查不符合规定的账户,并就这些违规账户进行批评。第三, 落实责任追究。财务会计内部管控要注重各个管理系统的衔接工作,通过内部系统的顺利衔接来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能够更好的约束和规范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管理,完善企业的财会行为。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企业强化对财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立足当前财会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从统一管理、强化监督、落实责任等方面思考如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旨在能够更好的促进现代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玉隽. 论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对规范财务会计行为的重要性[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8, 000(002):23.

[2] 洪静.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规范财务会计行为——浅谈德兴铜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成果[J]. 今日科苑, 2007(14):38-38.

[3] 陈丽红, 李朝晖.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规范财务会计行为[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5(1):12-12.

[4] 姜晓鹏. 谈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规范财务会计行为[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28):186.

[5] 李丽香. 加强企业内控建设 规范企业会计行为[J]. 经贸实践, 2018, 000(013):270.

[6] 李永红.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财务会计行为[J]. 新校园(理论版), 2008, 000(005):116-117,132.

作者:刘沙沙

企业财会货币资金论文 篇2:

以强化财会队伍建设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摘要:目前一些企业在财会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对财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会计人员配置比例失衡、领导层法制观念淡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操守低、企业自身规章制度不完善、会计队伍后续教育和培训跟不上步伐等问题。因此,企业从优化会计人员比例、修订完善自身各项规章制度、加大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和培训等方面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财会队伍建设;企业管理水平;财务工作;会计人员;企业规章制度 文献标识码:A

财会队伍建设是一个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企业管理的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因此,一个企业财会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会队伍,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1 目前财会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从总体方面来说,我国财会队伍人才的建设在很多方面都有提升,但落实到各个具体的企业,还存在会计人员配备比例低、规章制度不完善、思想观念淡薄等问题。

1.1 企业管理层对财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财会人员配备比例失衡

现阶段,一些大中型企业业务繁忙,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多,但会计人员的配备却只有少数几人,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与企业产业规模极不相配,勉强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需要,会计人员的人数、学历以及职称参差不齐,无会计证或资格证就上岗的情况屡见不鲜、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管理阶层对财会人员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到位,一人多用,一人多岗,单纯追求节约开支,用人唯亲,导致会计人员上岗门槛降低、高学历高才能的人才缺位,从而造成分工不明确、一人兼数职、低质量完成工作任务等不良后果。

1.2 领导层法制观念淡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操守低

在工作中,财会人员首先要依据《会计法》作为工作的根本大法;其次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等作为行业规范。但在实际中,一些领导为了考核指标或者政绩,要求会计人员伪造假信息,人为地提高利润,人为篡改某些数据,造成虚报、假报、营私舞弊。对此,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依据《会计法》,依据相关要求办事,但在实际中财务人员迫于压力,往往不能坚持自己正确的立场,盲目屈从或者听从领导,弄虚作假。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对会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范还没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自我职业判断标准模糊,职业道德操守降低,自身还没有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放松标准、放松警惕,因而容易出现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的事情。

1.3 企业自身规章制度不完善、会计工作无章可循

作为会计人员,进入的会计工作领域不同,具体的会计核算也会有行业差异。在大的方面要遵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指导会计工作,但是具体细化到行业内部环境方面,可以依据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制定详细的企业内部工作制度,这样的制度不管在具体内容上或者在规范上都要能够适应现阶段的业务,为具体的会计工作细节提供参照执行标准,但是目前大多时候,企业管理层对会计工作地位、性质、作用都认识不清、不遵守《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人为干扰因素很多,企业自身也没有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具体规章制度。习惯采用一言堂或者有些事情领导说了算的做法,导致会计工作有些有章可循、有些无章可循,业务工作始终不能走上合法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制约了会计队伍建设的发展。

1.4 会计队伍后续教育和培训跟不上步伐,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很好地为决策服务

在现阶段,会计核算还停留在低端阶段,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对会计后续教育认识不足,一方面,有些管理者简单地认为继续教育投入是一种消费性投资,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不愿意给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投资,包括时间的投资、资金的投资、学习教育的投资。造成财务人员总是以现有的知识、老化的知识来完成工作任务,知识、技能没有得到更新,难以承担遇见的新问题、新内容,从而整个会计部门专业水平仅仅停留在完成基本工作任务层面;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自己也对于后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认为后续教育和培训对于晋升和加薪也没有多大帮助,参加与否无关紧要。由此造成后续教育跟不上时代步伐,会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的作用便不能发挥。

2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2.1 增强管理层对财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优化会计人员比例

2.1.1 增强管理层对财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会计的作用不仅在于它的核算职能,还有监督职能,更重要的是还有参与经济管理的职能,为经济预测、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因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依据,所以日常工作中,应该给予会计部门相对的独立性、明确职责分工、权责分工,一人多岗的情形要坚决分开,保证会计工作在企业宏观管理下健康、有序地运行。

2.1.2 适当优化会计人员的工作比例。一般来说,在一个完整或者说比较完善的企业,会计人员的比例应该配置合理,小到保管员、出纳员、成本核算员,大到财务分析师、会计师、总会计师都应该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做到权责分明,分工明确,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各部门又有联系性,这样才能做到内部相互联系、相互控制、相互制约,减少不法行为的发生。

2.2 强化领导法制道德观念,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2.2.1 作为领导自身要强化法制道德观念。对于会计行为必须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进行,领导自身要做到独立于企业之外,坚决分清企业资金和个人资金的关系,不能将个人的资金和企业资金混为一谈,不能将公有和私有混为一谈,更不能面对企业的利润和利益而弱化自身的法律意识,从而产生一些违纪事件。

2.2.2 加强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企业应该经常组织学习,尤其是企业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对于会计人员至关重要。通过对品德、纪律、操守等方面的培训,增强职业操守,增强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的工作意识、提高会计人员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面对诱惑,可以做到依法办事。

2.3 修订完善自身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各个企业应该严格遵守《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并且结合自身企业、行业的特点,流通的规则制定适合自身的规章制度,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家政策、外部条件、企业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变化,现行制度往往会和业务内容不配套或者产生冲突不相适应。这时候企业应根据自身对于未来的发展目标规划,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借鉴同行同业经验,在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各项内部会计制度、规章条例,将工作内容划分精细、严谨,保证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确实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也为规范本企业财会队伍人才提供良性的执业环境。

2.4 加大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会计队伍的整体水平

会计人员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具备敏锐的市场经济观察力,及时掌握信息动态,根据情况有效地实现内部各个部门、同级或者上下级之间的资源共享,真正实现信息一体化,除了具备传统的记账、编制报表等信息采集功能外,还必须具备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的功能,所以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跟上变化的步伐:

2.4.1 对于国家新颁布的财经政策法规、企业修订的规章制度,有针对性地举办讲座培训。深入领会贯彻落实,做到真正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4.2 使用新的财务软件系统时,要组织财务人员统一学习,不能只挑选一部分人扩充知识面,这样不利于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整体提升。

2.5 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培养一批多元化的会计人才,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

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以前的做账、记账、编制财务报表。以后将更多的侧重于对于加工好的数据进行分析应用,不仅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而且还要依据数据为决策层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参考,由此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这样的需求就要求培养出一批复合型、多元化的人才。而我国目前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几乎都是核算型会计,在税收、货币资金、预算、决算以及内部控制方面缺乏多元化知识能力,企业以后应该在培养多元化知识人才方面下功夫,为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秦逊玉)

作者:安晓燕

企业财会货币资金论文 篇3: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结合当前固定资产折旧的实际状况,加强加速折旧的改革和实践势在必行。其目的是为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尽量做到少投入,多产出,增产节约,使固定资产价值提前得到补偿,并能及时获得更新设备的资金,实现更多的盈利。笔者仅就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理论依据和加速折旧的重要意义,浅谈个人的见解。

一、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的劳动资料。如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运输设备等。因为固定资产的再生产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不象流动资金那样,价值与实物实体一同转移到产品中去,它转移到产品中去只是被消耗的那一部分价值,而还是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固定资产价值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损耗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或商品流通和服务中去的那部分价值,便是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的磨损有两种:即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也叫“物质磨损”,它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于使用而磨损;另一种是由于负荷不足或闲置不用而引起的自然损耗,如金属生锈等。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也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于生产方法的改进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类结构和性能的机器、设备,能以更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出来,使原有的固定资产价值相应降低,称价值损耗;二是由于出现了新的技术,发明了新效能的机器,旧设备的继续使用成为不经济,以致于提前报废,称效能损耗。

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是由固定资产的投入到使用报废过程的年限决定的。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和折旧年限确定以后,如何把计提折旧总额在折旧期限内进行分摊,这就是折旧方法。确定折旧方法是一个主观因素力求符合客观实际的过程。基本符合固定资产价值消耗和转移速度是确定折旧方法的主要依据;适当考虑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要求是第二位因素。

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是企业财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存在着固定资产按原始价格计价,折旧年限偏长,折旧率偏低,折旧方法简单,重有形磨损,轻无形磨损等弊端。在以前,我国的固定资产折旧普遍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速度慢,固定资产更新周期长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使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增大,企业必须更新设备,才能跟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此,我国会计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一是认为我国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提高折旧率加速折旧,势必增加成本、减少利润,导致财政收入减少,主张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折旧率。二是认为我国现行的折旧率偏低,固定资产的再生产周期太长,这就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当前不少地区的大中型企业投入少,债务重,设备陈旧,有的企业的设备已使用了几十年了,不再存在提取折舊问题,因而是对加速折旧不予考虑;还有不少地区的大中型企业由于连年亏损,如再加速折旧,更加增加亏损,也不愿考虑;三是由于近几年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成本提高,固定资产仍以原值计价,折旧在成本中所占份额极少,采用加速折旧,金额增而不多,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加速折旧也就抱有无所谓的态度,而考虑到企业眼前利益,不想采取加速折旧方法。

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理论依据

加速折旧是指为加速资本金的回收,把固定资产价值的大部分在其使用初期各年内进行摊销,也就是使固定资产价值加速地得到补偿的一种折旧方法。实行加速折旧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效能是逐年递增的。尽管固定资产在整个寿命期内不改变其实物形态,但由于操作负荷加重或设备老化,后期使用效能低于前期,所以前期要较后期计提更多的折旧。二是近代、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不断出现,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日益增大。为了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时采用新技术设备,有必要进行加速计提折旧。

加速折旧起源于资本主义国家。早在1918年,日本政府就不止一次地从当时的产业政策角度出发,在缩短折旧年限的同时,采用加速折旧方法,以促进技术的更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促进军工生产,在1942年规定:凡是接受政府军事采购合同的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可以缩短5年。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高速增长,垄断集团之间的竞争加剧,高分子合成,半导体、电子计算机、核技术、宇航、激光等新兴工业兴起,使固定资产无形损耗速度大大加快。于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竞相推行加速折旧,并使加速折旧法律化。

加速折旧法现在已被西方国家的企业广泛采用。许多西方国家的所得税法承认按加速折旧法计算计税所得额,实质上是推迟了企业应交所得税,同时还可以延迟对一般股东的部分分红。这种加速折旧政策刺激了经济的增长,鼓励了投资,发展了生产,稳定了社会秩序,推迟了经济衰退。

我国当前经济正在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理论界与会计界都认识到机器设备由无形损耗而发生贬值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如果不承认无形损耗,就不利于结构调整,也不利于发展经济和扩大再生产。

三、加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重要意义

1.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可以实现固定资产的足额补偿。按照马克思的成本补偿理论,每次收回的固定资产价值应该与实物磨损相一致基本上达到更新和补偿的作用。我国目前有些企业推行的平均年限法,没能使折旧资金得到足额补偿。即使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继续使用陈旧设备,也会因生产工艺落后,能耗大而影响产品升级换代和市场竞争能力。加速折旧则可弥补其不足,并能及时获得更新设备的资金。

2.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可以促使企业更新设备,推动社会进步。工、商、金融、邮电、交通运输等部门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大部分机器设备因产业进步需要不断进行更新。企业如果采用加速折旧法,可尽快将资产成本分摊完毕,减少因机器设备提前更新所造成的损失,这样的折旧不仅得到固定资产磨损的补偿,还实现了马克思提出的积累作用。

3.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有利于保护企业利益。固定资产在其投入使用的初期,生产效率较高,能给企业带来较多的收入,因而在这个时期应多提些折旧。随着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延长,其效率逐渐降低,产生的收入相应减少,与其相对应提取的折旧就应减少。这样做,完全符合收入与其相应成本、费用的配比原则。会计核算中的稳健性原则,它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在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的条件下,应充分估计可能承担的损失和风险,并力争将其减少到最低程度。因而加速折旧的实施,可以使投入的资金更快地收回,这样能减少甚至杜绝企业的损失。

4.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是一种充满竞争的时代经济,企业迫于市场而不得不把许多设备和机器提前报废,这就会形成大量的无形损耗。减少以致避免这种无形损耗给企业带来损失的方法,就是加速折旧法。采取加速折旧,不仅使企业避免损失,还可以尽快收回资金,使企业有充足的资金购置或开发新型设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加速折旧可以使折旧费用尽快进入成本,分散风险;还可以尽快转化为资产,增强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了市场经济风险机制的形成。

5.加速折旧能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使用早期多提折旧,增加了当期的成本费用,相应也减少了收益,从而减轻了企业前几年的所得税负担。这也就是说用加速折旧法延迟了所得税的交纳时间,从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角度考虑,为企业争得了一定时期的无利息贷款,对于一些税负过高的企业来说,部分也缓解了资金供应紧张的矛盾,有利于企业设备的更新改造,同时降低了筹资成本,这对企业是十分有利的。

综上所述,在我国实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势在必行。通过加速折旧方法的改变,可以使众多的不赢利企业、亏损企业甚至走向破产的资不抵债的企业绝路逢生,走出低谷,走向辉煌。

(作者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作者:卢 芬

上一篇:跨国银行监管体制论文下一篇:企业营销渠道变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