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经济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丰富的教学实践表明,应用和推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形象、直观、快捷、高效,以及其独具的参与交互功能为优化高校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进行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四点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媒体教学经济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多媒体教学经济学论文 篇1:

多媒体教学法与《西方经济学》教学探讨

摘要: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实施多媒体教学有助于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出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要想成功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应当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多媒体教学;教育观念;创新思维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原理是以计算机为教学媒体,教师将编制的教学课件(Courseware)输入计算机,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流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方式,即依靠计算机、投影机、摄像机、激光视盘机、CD-ROM等多媒体技术来实现集体教学。

1 《西方经济学》教学引进多媒体辅助手段的重要性

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校财经管理类专业核心课。其特点是分析研究方法较多,经济模型复杂,需要借助大量的数学分析和图形。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是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教案等,在一般教室进行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与学生是“单向输出”与“被动接受”的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教学,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提高教学效果。

(1)多媒体教学法可以将繁杂的数学推导和模型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演示,既节约了教师的板书时间,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比如边际量分析,用几何图形和曲线等就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量变的趋势。再如,一般均衡理论、福利函数、帕累托最优原理等也概莫能外。这些内容,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法,教师不仅将大量的宝贵时间花费在书写公式、画图表和抄写案例上,而且,很难反映同一图表中画曲线的变化的过程,效果也不好。因此,要提高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必须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因为这样可以在预先制作的各种形式的课件中把大量的数学公式的推导和图表及其变化的情况清清楚楚地表现在屏幕上,既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又可以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图表曲线的变化过程,通过这种直观的有声有色的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

(2)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兴趣。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较难。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内容简单化,是西方经济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关于市场理论,如果用传统教学法,教师们感到学生往往很难透彻掌握这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模拟制作出每一个市场结果的动画片,使学生有一个感官的认识,就可以很好地理解、记忆这一部分内容。

(3)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交互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上课记下多少内容课后就复习多少内容,有一些课上没听懂的内容由于不能当面向老师请教,也就成了一笔“呆坏账”,而如果使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就可以将上课没有掌握的内容拷贝下来,课后进一步消化吸收。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电子邮箱和网上对话等形式与老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从而降低了呆坏帐的比例。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连网搜索该课程的相关参考资料以及最新科研成果等内容,来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

2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仅是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变革,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观念上的更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促使教师教育观念发生根本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主讲者”,而学生成了被动灌输的群体,教学的内容完全由教师设计,教学的效果也完全取决于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育观念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师已由“主讲者”的角色逐渐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教学媒体不仅仅是教师的讲授工具也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学生也从被动的“受体”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教学由过去的“以教为主”变成为“以学为主”。这才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内涵。笔者在进行《西方经济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时,强调教学内容的引导性。如在讲授各种经济分析方法时,以方法应用为主,以方法原理为辅,有针对性地选择大量现实事例来说明各种方法的应用特点,引导学生把这些方法应用于对现实经济现象的分析上,提高了大家学习的主动性。

(2)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一种创新思维方式。思维训练是教学的核心。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有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广阔性的训练;有助于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逆向性等进行有效的培养。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带给学生的只能是封闭的思维方式,照本宣科、不思进取、缺乏创意。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后,进行双向教学,使学生学会自学,并具有自我开拓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由过去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转向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利用Authorware、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的动态课件,不仅较好地表现了事物内在关系的变化规律,而且能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发现规律,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能够有意识地通过多媒体技术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多媒体可以模拟事物变化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提出猜想、进行探索、合理论证、发现规律。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多媒体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多媒体教学可以理解为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多媒体课程时,要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的操作时间和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之间的关系。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有些问题借助语言文字、粉笔黑板就能让学生明白,我们就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精美课件。如基数效用论中的消费者均衡条件的讲解,只需要在黑板上进行推导解释即可,而不必花大力去制作课件。多媒体的大容量是有效率的,但是必须注意中间的停顿。保证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课前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识打印出来,发给每个学生,这样做就更能提高教学效率。

(2)信息适量原则。多媒体教学课信息量太大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会使学生或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或穷于笔记、忽略听课,或注意了听课而疏予笔记。使学生产生穷于应付“累”的感觉。教学效果反而不如傳统方法理想,陷入了所谓的“电灌”陷阱。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的界面必须简洁明了,言简意赅,信息量要适中,切忌长篇宏论。

(3)以人为本原则。完全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机械地点击鼠标完成所有工作,教师的思维被课件牵着走,教学过程中即兴激发的灵感、幽默感和二度创新被扼制了,而这些正是传统教学过程中最受欢迎、最生动的教学亮点,是教师经验积累的源泉。完全依赖课件,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做出调整,进行必要的增删及教学进度调整。有时为了与课件内容保持一致,还要回避学生的问题。削足适履,师生交流受到限制,因此运用多媒体课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前备课的作用,更应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即兴产生的灵感、幽默感和二度创新,让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思路连续、清晰的有机整体,使多媒体成为教学中有机的一部分,真正发挥课件动态、清晰、形象、高效的作用,为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服务。

作者:陈子剑

多媒体教学经济学论文 篇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丰富的教学实践表明,应用和推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形象、直观、快捷、高效,以及其独具的参与交互功能为优化高校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进行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四点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手段 经济学分析

0 引言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全球教学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也逐渐成为许多院校考核教师和各级精品课程建设、重点课程建设的必备条件。实践证明,对大量课程来说,运用多媒体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教学方式。下面以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为例,对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了四点经济学分析。

1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时间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更加充分

人们常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可见时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稀缺资源。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如何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诸如时间这样的稀缺资源的学问,就教学活动来说,即将关于时间的偏好显示和约束条件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做出行为选择(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教学时间)。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要画的图表、书写的公式很多,比如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不可回避的图表有需求表(曲线)、供给表(曲线)、无差异曲线(群)、等成本线等等;作为一门致用之学,经济学如果离开了实践的支撑,其理论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经济学课程的讲授,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大量的实际案例供以分析。上述内容是偏好显示,而约束条件是目前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尤其是高职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经济学课程的课时安排普遍比较偏紧,一般为60-80学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在授课时边讲边在黑板上现场写写画画图表、演算公式或现场给学生念案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画出的图、表质量不高,学生对案例的信息接收也有限,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在课前制作的各种形式的课件中把大量图表的生成、公式的推导以及案例的展示通过动态和形象的画面清清楚楚地表现在屏幕上,可以节约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向学生传达准确、丰富的信息,更大地扩充知识容量。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成本

197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有句名言几乎人尽皆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这些付出就形成了成本。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自然也会发生相应的成本,包括电脑、投影仪、音响、软件购进乃至网络连接的支出、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支出等方面,下面从不同角度进行成本分析。首先,从成本性态角度分析,这些成本项目,有的是与产出多少(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学习效果)无关的,经济学中称之为固定成本(如图中的FC曲线所示),对我院而言,包括给老师们配备的笔记本电脑、机房及机房里的台式电脑、投影设备、桌椅等硬件的折旧,机房管理人员的薪酬、之前不同时期对老师进行电脑操作技能培训的支出以及每学期(或学年)进行课件评比活动的支出等等。有些成本项目是随产出多少(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学习效果)变化而变化的,经济学中称之为可变成本(如图中的VC曲线所示),包括课件制作者的时间、精力、心血,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时的电费开支等。短期内的总成本(如图中的STC曲线所示)就是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加总,它的最小值就是固定成本。正确区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意义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价值。其次,成本还可区分为显性成本于隐性成本。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发生的成本中,软、硬件的购买性支出、机房管理人员薪酬、电费支出都是记载在账面上的,就是显性成本。而课件制作者的时间、精力、心血支出则没有实在的现金流出,所以叫隐性成本。第三,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分析方法应该是边际分析法,边际就是新增的。比如我院现有教学用计算机1115台,如果再购进1台计算机,那么边际台数就是1116;如果这台计算机的成本是5000元,那么边际成本就是5000元。如果将教学活动比作生产行为,边际成本就是增加最后一产量(学生利用多媒体增进的学习效果)而发生的成本。边际成本在生产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在上图中,短期总成本(STC)曲线较为平缓的阶段,边际成本是递减的,其余时候是递增的。最后,成本概念家族中还有一个名词叫沉没成本或沉淀成本,意思是有些成本就像撞了冰山的泰坦尼克号一样,再也收不回来了。假如我们购入一套教学软件后直到过期都未使用,那么这笔成本就是沉没成本。理性的教学活动管理者应该尽量减少沉没成本的发生。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我院老师和学生的激励差异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原理是:激励影响每个人的选择,通俗地说就是人们会对刺激做出反应。甚至有位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所有的东西都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原则上:就是激励作用。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起因于对刺激的反应。可见要提高教学效果,需要不断地激活、增强和巩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经济学中的文字、图形、表格等教学信息以静态或动态的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各种信息载体生动、形象、感染力较强的表现出来,多感官刺激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和脑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学生智能发展的各个环节,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都能起到有益的影响。尤其是如果我们能将网络连接到课堂,让学生直接看到互联网上的资料,接触到最新、更丰富的信息,不仅有利于学生消化教学内容,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总之,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正激励非常大。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得成功与否,关键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利用,这个设计和利用者当然主要是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目前我院的老师大多掌握了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但由于硬件所限,所以只能在一小部分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连接即便是教师的办公室也速度较慢,更不用说网络进教室了。另外,每学年(期)进行的课件制作比赛的等级是由几位专家组成的评委团通过观看几分钟的展示后评定,却没有由这些课件的真正需求者(即学生)丝毫的意见表达,这些条件限制和制度约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广大教师设计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热情,负激励效应大于正激励。

4 正确认识和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由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首创,主要应用于国际贸易领域,但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也可以应用比较优势的概念进行说明。这就是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有扬有弃,即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互为补充,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一方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件的制作和利用是关键。采用多媒体授课时,课件是事先制作好的,因而其播放顺序和进度是既定的,形成了教学内容固定化,教学过程程序化的弊端,教师很难有时间即兴发挥,有时甚至无法根据学生的反应及课堂气氛临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造成授课形式呆板,教学灵活性不够,降低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和艺术性。如果课件制作者的技术不足,讲课的效果很受影响,可能还会带来延误教学进度等结果。另一方面,教学是一门艺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仍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表情及形体各方面的表现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以其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幽默、条分缕析的讲解,通过师生间情绪的相互感染,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各种现代化的媒体技术仅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多媒体技术不可能取代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化功能和作用。只有教师才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源泉,因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不是放映员,学生不是观众。如果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的注意力单一地集中于屏幕和音响,久而久之,学生身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边际注意力递减的情况,达不到教师生动的形体语言、具有生气的板书以及师生间良好的互动过程所产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曼昆.经济学原理(第4版).梁小民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刘辉.多媒体教学方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新西部.2008.(6):181-182.

[3]王鲁.高职高专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148.

[4]高琼华.对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6.(9):69-70.

作者:马东红

多媒体教学经济学论文 篇3:

多媒体技术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本文通过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特点的分析,指出了多媒体技术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越性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意见,旨在为同样从事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同仁们提供一些参考,促进多媒体教学的改进。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多媒体 教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集音响、文字、美术、动画、影视等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它的出现和应用,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性。但是对于不同形式和特点的课程在使用中需要加以区别对待,以使之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根据笔者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多媒体技术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够给众多接触多媒体教学的同仁们提供一些参考,促进对多媒体教学的改进。

1 西方经济学的性质与教学特点

西方经济学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必考科目,它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课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所特有的课程结构和知识层次具有相当难度,因此我们需要针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特点进行设计,才能在教学中改进和创新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济学不同层次的理论和方法。笔者根据西经教学实践,总结出本课程教学具有的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1 理论教学内容较多,逻辑性强,较抽象

西方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它运用抽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假设前提条件,排除一些次要的因素和现象,创造了极为严密、精细、完整,前后内容联结紧密,系统性很强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环境。例如,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从简单的供求理论开始,到消费者与生产者理论,再进而研究市场理论、分配理论及福利经济学等,各个知识点围绕价格理论这一核心层层推进,前面的内容总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前后衔接,环环相扣,需要串起知识的链条才能准确的把握微观经济的全部内容,这一特点对于初学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偏重感性思维的文科生更是如此。

1.2 实践性结合理论性。虽然西方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核心课,但教学中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因为如果只是注重用一些图表、函数和数学公式来表达经济学原理,虽然能使学生了解一些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记一些公式、图形,却不能达到能力培养和学以致用的目的。尤其是西方经济学目前主要在低年级开设,对于那些社会阅历简单、社会实践有限的学生而言无疑会带来相当的误解和困惑。同时,西方经济学中有很多模型,其理论模型的前提假设与实际有很大距离,因此,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1.3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较大局限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课堂上通常是教师板书、讲解与学生的听讲、笔记相结合。结果是教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于板书上,而学生又在机械的记笔记反而无暇思考,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在进行较为复杂的推导和图形解析的时候,首先要花一定的时间把它们抄到黑板上,然后讲解;如果这一分析过程很长,则需要抄写一半;讲解,擦掉后,再抄另一半,原有的邏辑性就很难完整的表现出来了。而且一些经济学模型的动态演化过程是很难在黑板上准确进行演示的,也影响了学生的理解。

2 多媒体技术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在我国多媒体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出现,但当时是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9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容量明显增加

目前课件的开发方面的应用软件有不少,但对于普通的本科西方经济学任课教师而言,最容易掌握和使用最普遍的是Powerpoint。该软件操作相对简单而且功能强大,它能够提供多种形式的文件编辑和动态演示功能,还可以进行超级链接,可以很方便地在课件中加入其他软件对象,如Word文档、office表格及图形等。那些以前需要占用教师大量时间的板书和图形可以轻松地由展示界面显示出来,而且甚至是可以以动画的方式显示,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更为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增加了授课效率。例如,在微观经济学部分单是解释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如果要清晰明了的展示就需要6个图形,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在一个图形上以动画的形式予以展示,省时又省力。

2.2 形式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学习对象为20岁左右的青少年,此年龄段的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欲望极强,但持久性差。在平时的生活中喜欢接触电脑、网络等IT信息。所以相对于传统的板书教学,大量使用图形动画、视频和声音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通过多媒体教学所特有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多种刺激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把标题、重点、结论等内容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显示,使之显得更加醒目,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货币政策部分时,引用我国历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实例,并可加入相关视频。

3 多媒体技术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西方经济学能够较好的适应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重视。

3.1 教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本人提高对经济学专业领域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在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的板书量大幅度减少,课堂信息容量大幅增加,这就对教师的经济学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对于大量的基本概念用更多的口述替代板书,即用多媒体进行演示的同时,需要花更多时间对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同时补充大量的实例,力求通过更多形象的例子来讲清经济现象。另一方面,若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需要教师对所讲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设计出合理的课件内容及结构安排。当然其中对于教师对于软件使用的技巧也有要求,所以教师还必须在专业学习之余不断学习与更新软件使用的新知识,这都增大了教师备课的难度与复杂性。

3.2 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中,运用数学、几何的语言进行分析是一种基本的训练,尤其是在经济学基础的课程中,图形语言的认知和使用是普遍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需要在黑板上为学生画出图形,并解释。但是由于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些图形便直接显示出来或者是以动画的方式出现了。虽然更为清晰和便捷,但是学生却无法通过教师的画图操作来学习这种方法。而且动画图形出现的时间相对较短,学生也往往无法对图形的形成过程有较为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在进行图形分析时的动手能力受到影响。

3.3 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系统把握

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具有比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前后联系紧密。这也是本门课程的特点之一。但是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讲授时,受到每页课件大小的约束,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可能需要一个或多个页面才能展示完全。这就从形式上打破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那些以前可以在板书中系统呈现的知识链条,在使用课件时不能完整的展现出来,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系统把握。虽然,我们也可以使用超链接的方式进行前后的联系,但是,学生在页面的频繁切换中仍不能很好的掌握各知识的脉络。

4 对西方经济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多媒体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不断更新课件,更好的结合实践

西方經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与其他的传统和基础的学科相比较,变化更快,作为西方经济学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也应当不断调整和丰富,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此外,在每一次更新内容时,除了注意新的理论发展,更应该把实践和案例内容的补充作为重点,以更贴近学生、更贴近当前的教学案例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与学习热情。

4.2 通过习题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的问题,建议采用习题课的方式予以解决。也就是单列习题课时间,由学生自主做题,并由教师负责指导,从而达到解题和分析能力训练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薄弱点,进而选择典型习题作为例题,通过板书的方式向学生说明。既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同时也更有针对性。

4.3 为学生提供知识点网络结构图,构造系统的知识体系

多媒体教学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手段,故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应作较大的变动。但是,传统教学方式也有一定的生命力。在西方经济学多媒体教学中,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适当加入传统的教学方法,二者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将会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例如,针对学生对知识点把握不够系统的问题,建议为学生提供知识点网络结构图,构造系统的知识体系。当然,这个结构图也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但是毕竟页面有限,内容过多,字体相应变小,不利于观看。所以,如果能以板书方式展示,则可以显示更多的知识点与相互关系。同时,板书的过程教师可以边讲解边串联起各个知识点,也会给学生更多消化吸收的时间。

4.4 构造更精练的课件内容

在使用多媒体进行西方经济学教学时,备课工作要远比传统教学复杂得多,不仅备课的容量大大增多,而且为获得较好的演示效果。对于那些传统教学难以奏效的教学内容,需要精心的设计教学内容。在制作课件时需要注意,不要将大段的文字解释照搬照抄,只需要把要点和关键的理论和定义说明清楚即可,以使课件结构更为精炼。这样既可以使课件视觉效果更为清晰可见,也避免了学生产生课件就是照抄课本的心理。

参考文献

[1] 岳爱娴.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法的采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4):42~44.

[2] 储玲.西方经济学多媒体教学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78~80.

[3] 刘辉.多媒体教学方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新西部(下半月),2008(3):181~182.

[4] 黄涛,李卫红.《西方经济学》中多媒体教学应用探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51~53.

[5] 逯进,贺晓丽.对西方经济学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5(1):50~53.

[6] 齐艳玲.多媒体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现代情报,2002(5):169~170.

[7] 吉粉华.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利与弊——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2008(5):94.

[8] 郭稚君,董萍萍.传统教学、课堂CAI及网络CAI的利弊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1998增刊:25.

作者:陈颖

上一篇:油气储运节能技术论文下一篇:艺术设计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