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药物化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以新版《药物化学》教材为基础,从教学大纲的设置、授课课件的制作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三方面探讨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效果,为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网络课程药物化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络课程药物化学论文 篇1:

药物化学前沿知识对“药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影响

[摘 要]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基于药物化学学科发展的特点以及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该文简要介绍了药物化学课堂教学与前沿知识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善药学专业学生学习效果,增强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核心竞争力,以达到培养应用型或创新型药学人才的目的。同时,对这种教学改革方式对教师与高校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关键词]药物化学;交叉学科;前沿知识;教学改革

药物化学是关于药物的发现或发明、化学药物合成方法的建立、药物理化性质的鉴定、药物分子与机体内的生物发分子(如细胞中的各种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规律的确定等综合性学科,在药学研究领域发挥着带头作用。药学化学是建立在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基础之上的交叉学科[1]。药学化学为延长人们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一些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如AIDS、阿尔茨海默病、恶性肿瘤等仍然是我国社会医学发展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为药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带来了阻碍与机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大数据、人工智能、结构生物学等学科的快速进步,药物化学成了一门影响深远的学科。

药学化学这门课程对参与学习的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有:(1)中枢神经系统药物;(2)外周神经系统药物;(3)循环系统药物;(4)消化系统药物;(5)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6)抗肿瘤药;(7)抗生素;(8)合成抗菌药及抗感染药物;(9)降血糖药、治疗骨质疏松药物以及利尿药;(10)激素类药物;(11)维生素。通过对药学化学的学习,需要掌握一些临床常用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临床应用、合成方法。熟悉新药研究的基本原理与策略。知道手性药物立体结构与作用机制之间的关系。了解各种类型药物发现的过程与现状,今年来上市的相关的新药。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参与新药研发的理论基础[2]。

为了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药物化学高素质人才[3],笔者结合一线教学经验以及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体会,分析了目前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发现了在课堂教学时,适当引入药物化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正面影响,如下表所示。

一、药物化学课程开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由理论学习与药物合成反应实验这两个部分组成。由于药物化学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效果不好,影响了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学方法老化。很多教师在讲解药物化学课程时,主要局限与教科书,缺乏新颖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只是被动的接收教学内容,没有消化、理解的动力。由于缺少兴趣,有学生逃课的现象发生,只是到了期末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一下,应付考试,没有学到药物化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2.以教科书为素材的教学资源难以做到与时俱进,药物化学教学内容较为繁杂,教学模式单一,教科书所收录的重点药物很多还是已经上市了许多年的药物,而一些具有突破性的新药,如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基于PD-1/PD-L1[4]、PROTAC[5]研发的药物,无法加入学习内容中。

3.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所采用的合成方法、理化性质、提取分离、表征方式等很久都没有更新过。实验内容多为重复性操作,不具备创新性[6]。受限于有限的教学资源或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基础知识,近年来建立的更加有效的化学药物合成策略没有介绍给学生[7]。

如果药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药物化学前沿知识,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给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并能够促进药学化学学科人才的培养。

二、药学化学教学与药学化学前沿知识相结合的优势

(一)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经典物理学家牛顿由于对科学研究的热爱而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无论是在寢室,还是在教室,都有很多学生使用手机玩游戏,这占据了他们大量宝贵的时间。从生理层面来说,由于长时间保持低着头的姿势,他们的颈部以及背部肌肉可能会发生病变。大学是本科生人生事业的起点,现代学科飞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如果学生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在经过小学到高中这段长达十几年的应试教育作用下,刚进入大学的很多学生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爱好。当代的大学生更加应该广泛阅读,发掘自己真正的爱好或特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老师在课堂上给大家介绍药物化学的前沿知识,分享近几年该领域的科研文章,引导学生去学习课外读物,激励学生对药物化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增强他们的竞争力[8]。

(二)增强学生就业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竞争力

一些影响力较强的国内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对药物化学的前沿进展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学生们对这前沿知识有所了解,将会增大他们毕业时被用人单位录用的机会。同样地,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过程中,掌握了一定药物化学最新成果的学生,往往更容易获得研究生导师们的好感,提高了学生进入心仪研究团队的概率。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教师们想要把药物化学前沿知识渗透到本科教学中,就要求其不断地去学习新知识,追踪所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申请国家的科研项目,做出具有高创新性的科研成果,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能偷懒,只知道一遍一遍地复述很久没有修改过的PPT。此外,还应该尝试改进教学手段与工具,例如,在学生们经常使用手机情况下,教师可以试试把一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放在微信公众号上,或者制作药物化学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让他们了解药物化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与成果,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9]。如果条件允许,教师甚至可以组织学生们去医药公司实地参观学习,了解市场对药学人才的需求状况。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四)改善师生关系

大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很多学生不满足于教科书上已经较为完善的理论。教师给他们介绍的前沿知识很多都是还不够成熟的最新科研成果,一些结论具有一定的争议,这就给了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师生通过对这些前沿知识的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很多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喜欢,往往是因为他们对一些教师的高度认可。得到认可的教师也会因为自己的努力被学生们肯定而更加有动力去完善课堂教学,这样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

(五)提高教师参与药物化学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每一年或是每过一段时间,国内的各个高校就会举行教学比赛,这是实现教学改革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对刚进入大学,开展教学工作的新教师,更是快速有效提高他们教学能力的途径。因此,高校都会要求新教师参与教学比赛,希望可以促进新教师的成长。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往往是由一些专家学者(一般由学校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给参赛的教师打分。大家都是同事,碍于情面,评委们一般只是给出评语,走过场的性质较多,教师们并没有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中。通过本科教学中适当结合学科前沿的方式,教师们可以掌握教学改革的主动权,引领教学改革的方向,而不是被动的“被管理”“被考核”。提高教师对教学改革的主动参与感。

(六)提高学校的声望

积极推行药物化学课堂教学与学科前沿相结合的策略,为高校招生提供了良好的宣传材料。让广大中学学生、家长以及中学老师知道高校管理层与参与教学的一线教师对科学前沿的重视,成为优秀中学生心仪的大学,吸引他们前来报考。

(七)提高学生对所在学院的认识与认可

笔者在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大量学生的长期接触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在学院教师们主要研究方向不清楚,这一常态是不利于学生与教师们有效互动的。为了改变这个状况,教师们可以将自己或者本校老师的最新研究成果适当的介绍给学生们,由于这些教师都是本校的职工,学生们可以较为方便的与他们取得联系,加入这些老师的研究团队,对药物化学这门课程进行更深入学习。

(八)有助于药物化学的学科发展

由于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40年,国家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在许多科技领域都有突破性的进展,例如航空航天、智能手机、高铁列车、通信设备、人工智能等[10]。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美国,我们国家的药学事业发展相当缓慢。药学专业大学生是我们国家药物化学学科进步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结合学科前沿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药物化学基本知识的同时,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培养具有创新视野的大学生,是他们具备前沿性药物化学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从业素质,使他们成为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促进国家药物化学的进步,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与价值。

三、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交叉学科属性的药物化学也取代了长足的发展。作为大学教师,应该在已经建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基础上,尝试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与科研能力。在药物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结合药物化学的前沿知识,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指明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培养药物化学专业知识扎实、知识面广阔,社会更加需要的具有較强创新能力的药物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尤启东.药物化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孙玉,周凌云,汤琳,邵太丽.专业课课程思政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5(2): 106-108.

[3]邹宏斌,刘滔.以药物研发为主线的药物化学多元教学探索和思考[J].药学教育,2019,35(5):30-33.

[4]解佳森.靶向阻断PD-1/PD-L1通路在NSCLC免疫治疗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8.

[5]王媛,龙菁,唱祺,等.小分子PROTAC在不同靶点研究中的应用[J].药学学报,2020,55(3):446-452.

[6]薛娟,刘龙江,郝永佳,等.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19,47(2):137-138.

[7]郑永胜.Chem 3D在提高“药物化学”教学质量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82):222-223.

[8]李永红,单丽红,张秋荣,等.药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1(5):25-26.

[9]周凌云,孙玉,邵太丽,等.网络平台应用于“药物化学”课程的探索[J].普洱学院学报,2019,35(3):127-128.

[10]宁南山.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M].北京:红旗出版社,2020.

作者:朱大潜

网络课程药物化学论文 篇2:

基于新版教材的“药物化学”课程改革实践

摘要:以新版《药物化学》教材为基础,从教学大纲的设置、授课课件的制作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三方面探讨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效果,为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关键词:药物化学;教学内容改革;创新实践

“药物化学”学科是所有药学学科的基础,是药物创新的源头,具有时代的前沿性,每年都有大量科学文献报道不同领域疾病治疗药物的新结构、新靶点及构效关系,药物化学研究的新方法不断进步。“药物化学”课程是几乎所有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材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在我校,“药物化学”课程一直是开设给四年制本科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临床药学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药物分析专业三年级学生;五年制药学英语专业,药学日语专业四年级学生的专业课程,共48学时,其教材沿用化学工业出版社国家级规划教材《药物化学》。该教材于2016年1月再版发行,增添了临床上应用量大、靶点新的药物化学新知识,且现今正处在信息量爆炸的阶段,学生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新上市药物的情况,因此,基于新版教材的《药物化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校药物化学教研室教师在运行了一学期的药物化学授课后,总结了教学大纲、课件制作及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与不足,为后续该门课程的授课探索了新的方案。

一、改革教学大纲,重点突出,层次清楚

在课程进行之前,我们首先针对新版教材的内容对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设置。考虑到授课对象的药学基础,教学大纲以新版《药物化学》教材为基础,充分考虑目前临床上用药特点,保留与“药物化学”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经典内容,删减陈旧及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补充新的研究方法与成果,重新设置本课程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力争在有限的课时中尽可能多的使学生掌握药物化学前沿相关知识。

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及学时数,减少药物的合成所占比例,仅介绍一些临床应用重要,市场份额大,且合成类型比较经典的药物的合成,对药物化学结构变化的重点落在代表性药物的体内代谢上,通过体内的化学变化进一步深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强弱、持续时间及毒性作用等。以相当的学时增加药物化学前沿了解性的内容,如增加介绍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了解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艾瑞昔布的开发过程与研究历程、了解临床上治疗高血糖药物的新靶点及各类药物、了解靶向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代表性药物及临床应用特点等。使本科生尽早接触到新药研究比较热门的领域。

教学大纲是整个授课的关键,所有授课基本内容及考核中的重点均围绕教学大纲开展,故我们首先对教学大纲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重新设置,综合考虑授课学生对象及学生以后对该门课程的需求,难易结合,经典与前沿相交叉,在有限的课时内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药物化学学科前沿性的知识。

二、制作统一课件,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我校开设给药学各专业的《药物化学》课程(课程编码:030917CL-制,48学时)涵盖8个专业31个班级,由我教研室多名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统一授课。在本次教学改革中,我们对课件进行了统一、规范的制作,设定了6个能够代表沈阳校区和南校区特色的代表性背景模板,统一各级标题的字号、字体,统一结构式中线条与字母的规格。新课件背景严肃、正式,体现了我校深远悠久的药学底蕴,同时画面简单精美,颜色对比显著,课件中的重点内容一目了然,适合本科学生接受。

各论中各章节的课件内容均按照各类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先总述,后分类介绍、最终总结的模式制作,章节最后通常加入该类药物目前的研究开发情况作为扩展补充知识。如增加了学时的降血糖药物(由原大纲中1学时增加为2学时)的课件中,首先简单列举糖尿病的形成及发病情况(1页),该疾病在临床上的分类及发病机制(1页,为后续药物的分类做铺垫);治疗I型糖尿病的胰岛素的发现发展情况(4—5页,同时提及我国在胰岛素提纯过程中的巨大成就)。口服降血糖药物是课程中的重点介绍内容:利用1页PPT列举口服降糖药物按照作用机制进行分类及代表性药物,随后即按照此分类方法对各类降糖药物的发现、发展过程,临床用药情况、代表性药物及该类药物目前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如经典的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其发现过程(1页);药物研究进展及特点(1页);作用机制(1页);三代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的代表性药物及结构特点(3页);构效关系(1页);临床上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1页);代表性药物格列吡嗪的结构与命名(1页)、体内代谢(1页)、化学合成(1页);代表性药物格列美脲的结构与代谢(2页);磺酰脲类药物目前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1页)。

课件制作中查找文献及数据库,增加了药物靶点与药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三维图,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药物分子与靶标的相互作用及当今药物化学学科进行新药设计的常规方法。如在课件中列举了三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和赖诺普利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三维对接图(docking),从中能明显看出三个药物与靶点结合时关键氨基酸的数量及结合方式,三者与ACE结合的作用力依次增强,故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三代ACE抑制剂对ACE的抑制作用及临床上的降血压作用依次增强,用药量依次减少。

三、改变課堂教学,学生主体,灵活授课

三年级(或四年级)药学专业本科学生已经累积了一定的化学知识、药学知识,学习《药物化学》后开始系统的了解治疗各类疾病的药物的发现、发展及研究现状。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新的能力,并有创新的意愿,需要进一步对他们的创新意识进行引导,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主体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我们首先选择临床药学专业的三个班进行了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尝试。每个班分成四组,每组7—8人,任课教师给定一类药物作为每个小组的讲授单元,由学生组内自行分工,查找文献、制作课件、组织讲稿,每组讲授10分钟左右。教师根据学生准备及讲授情况给每组同学分数,并计入最终期末成绩。一轮教学改革过后,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学生们以与教师不同的视角进行课程的准备与讲授,更加生动,更容易引起共鸣。学生们从网络上汲取常识与数据,扩充到课件中,由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引出其要讲的内容,层层递进,画面活泼,讲解生动,完成从生活实践到理论介绍的过渡。同时,同学们也通过这种课堂翻转的教学方式,在精心准备、讨论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团队沟通的重要性,理解了教师备课的辛苦。

一学期一个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为本门课程继续深入平行铺开教学方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经验,调动了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主观积极性,获得了其他任课教师的肯定,在今后的《药物化学》授课中,我们将继续就这种授课模式进行推广和实践,累积教学改革经验,在教改过程中不断摸索更加科学、更适应药学各专业的课堂教学方式。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量急剧膨胀,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思维活跃,迫切需要具有丰富科研与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员的引领,以创新的思维为未来的药学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受特定因素的影响,《药物化学》教材内容的更新无法追随学科的发展,陈旧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如何紧跟药物化学研究的新方向,将学科新动态融入到对本科学生的教学中,使本科学生尽早触摸到“药物化学”学科的精髓,具有创新的意识,掌握创新的技能,培养创新的能力,是“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要研究的新挑战。“药物化学”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我们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基础与现有课时限制的条件,以现有《药物化学》教材为基础,将教材的内容与“药物化学”学科发展前沿接轨,改进现有教学大纲,保留其经典部分,引入新内容;教学方式上引入现代药物设计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中常用的docking软件,进行三维动画模拟,替换平淡的平面二维讲解;以具有多年药物化学科研经验的一线教师引领学生充分利用信息优势,选择代表性药物,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学,讨论和讲解,将普通的“填鸭式”授课逆转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的能力。为提高我校药学类各专业“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水平、促进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刘丹 赵燕芳 王健 刘亚婧 许佑君 贾娴

网络课程药物化学论文 篇3:

生物制药专业《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和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是生物制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本文针对生物制药的专业特点,就《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师资队伍、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等方面如何开展探索和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此推动生物制药专业《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改革。

关键词:生物制药;天然药物化学;教学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利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自然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海洋生物中的活性化学成分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各类天然成分的结构类型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手段以及结构鉴定技术等。生物制药专业是一门涵盖药学、生物学、基因工程、化学等学科基本原理的综合性应用专业。目的在于培养同时具备生物技术和药学基础理论知识,能在生物制药领域从事相关研究、新产品开发等的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已有多所著名的学校已经开设了生物制药专业,如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苏州大学等。针对生物制药这一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本文以新增地方型本科院校长沙学院为例,在借鉴了国内教师的经验上[1-2],就生物制药专业《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做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生物制药专业《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定位

《天然药物化学》是生物制药本科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让学生运用所学天然药物化学知识结合生物工程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生物制药的专业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开设该课程前,高年级学生需要在大一、大二学年陆续学习掌握生物和化学相关的一些课程知识,例如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生物工程等。尤其是有机化学课程,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有机化学基础扎实的学生,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中理解得更好更快。对于课程中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原理、结构鉴定等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更容易接受并与老师互动。因此,就《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开设的前期课程积累,笔者建议该课程与有机化学课程在设置时间上不应相隔太久,理想的排课方式为在学习完有机化学课程的下一学期中,即开设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更有利于教学。

二、创建生物制药专业特色的教学团队,实施模块化教学

1.构建校内外相结合的多学科教师团队。对于《天然药物化学》的授课,需要组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熟练实践背景的教师团队进行授课。长沙学院于2014年在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开设了省内第一个生物制药专业。近年来,学院大力引进制药领域的人才,成立生物制药教研室,生物与制药背景的老师比例趋于合理,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另外,针对《天然药物化学》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学院购买大量制药小试、中试设备,建立制药车间用于实践教学。同时与多家制药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合作导师制度,适时聘请在企业一线从事研发和生产的人员走进校园进行课程授课。通过这种校内外相结合的多学科教师团队授课方式,让学生对《天然药物化学》这门课程不仅“看得见”,也要“摸得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优化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化教学。《天然药物化学》各论的知识点较多。各论章节包括有糖类、醌类、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与挥发油、三萜、甾体与生物碱。如何调动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吸收这些知识比较关键。笔者认为,在建立校内外教师团队的基础上,可以对《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内容整体进行优化,实施模块化教学。将这些各论章节归纳合并,划分为《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进展》、《天然药物化学基础知识》、《天然药物化学基本技术》、《天然药物化学应用案例》四大理论和《天然药物化学车间实习》实践模块。每个模块教学过程中安排不同特点与背景的教师进行授课,发挥教师们的专长,形成“教—学—用—感”四位一体的思路,使得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对《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形成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在具体理论专业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培养学生按照结构名称—特点—性质—提取—鉴定逻辑来进行学习总结,适时进行纵向类比分析,如黄酮章节的碱提酸沉法与醌类章节的pH梯度萃取法,以此训练学生的逻辑和归纳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推行教研考互动式教学

1.开展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任何一门课程第一堂课对于老师和学生都至关重要。因此,开展案例教学,以故事带动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抓住学生的眼光,提示教学效果。笔者第一堂课,首先以屠呦呦获得2016年诺贝尔奖的新闻开篇,同时播放其获奖视频,迅速抓住学生眼球。然后结合视频为学生讲解青蒿素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天然药物化学》的故事就发生身边。同时,课程讲解过程中列举我国著名的天然药物化学家及相关重要成就,以及国内知名的天然药物研究的高校和机构,如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昆明植物研究所、协和药用植物所、第二军医大学、北京大学等。通过这堂课教学,整体上学生就初步形成了“《天然药物化学》能够做什么?有什么用?要进一步深造去哪里?”的认识。最后,给出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的专业期刊杂志,如《中草药》、OL,J.Nat.Prod.,Phytochem.等,鼓励学生课后去查询学习相关文献。以这种案例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促进后续课程的教学。

2.运用科研素材,科研支撐教学。各大院校从事教学的一线青年教师基本都拥有博士学历,研究生段都参与或承担过科研课题,结合自身的经历情况给学生讲解自己的科研故事,灵活地将科研内容转化为《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和新问题的求知欲望。如笔者在讲解到环烯醚萜结构类型时,就适时结合自身的博士课题进行拓展,从化合物的气味、理化性质、分离特点及谱图特征方面给学生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该结构类型的重要知识点的印象,取得了较好的授课效果。另外,青年教师一般需要进行项目申报或者进行科研实验,这一块可以为天然药物化学的授课提供最真实的材料。在为学生讲解特定的章节各论时,可以适时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贯穿其中,促进教学。

3.设计课外作业,课堂联动课后。课堂讲解后,需要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如果布置适当数量的习题,让学生经过一定量的练习,就可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一般习题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基础知识类,主要以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为出题形式。该类习题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每章核心知识点的吸收和记忆,答案一般可在教材或PPT中直接找出。二是分析推理类。该类习题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会融会贯通,应用分析能力解决具体问题。三是综合类。该类习题主要培养学生联系基本原理,解决综合性问题。如给出一味中药,包含糖苷类、有机酸、生物碱、黄酮类等成分,试设计一套提取分离方案获得单体化合物。

4.改革考核方式,考试推动教学。课程考核一直是课程教学的重点部分,改革考核方式、设计多元化考核方式,实现以考试推动教学对于《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研究和改进至关重要。传统的课程考核一般在期末阶段进行,由卷面成绩和平时考勤两部分构成。结合长沙学院实际情况,对《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考核进行多样化设计。在具体每个教学模块结束后,开展一次考核。每个模块的授课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考核,成绩由平时作业(15%)、课堂考勤(15%)和试卷成绩(70%)三部分组成。待课程结束后,进行归总,计算出学生的平均成绩。至于考试的管理,采用任课教师存档教案、授課课件、模块化划分文档等教学资料保管。教研室保管阶段性考核资料;网络课程中心保存原始答题资料;系部管理期末考试资料;同时,由系部教学督导小组对日常教学过程进行监管与督察,教研室对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效果与质量进行评估。

四、小结

《天然药物化学》是学科交叉和知识涵盖面较广的一门课程。近年来,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内涵越来越丰富,研究方向和热点也在与时俱进。既要把课程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能把课程最新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学以致用,保持这门课程的活力,对《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和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生物制药的专业特点,就《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师资队伍、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等方面如何开展探索和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此推动生物制药专业《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改革,提升生物制药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玉明,李彩文.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26):120-122.

[2]昌盛,吕赫.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9(12):40-42.

作者:唐伟卓 刘臻 陈建荣

上一篇:中医文化学科建设论文下一篇:高校校园公益广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