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论文范文

2022-05-10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化学课程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微型化学实验是绿色化学的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中优势明显,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较高,有助于树立学生绿色化学的意识和理念。通过对普通化学课程实验优化和实践探索,改进了实验内容,丰富了实验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第一篇:化学课程论文范文

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教学的探讨

摘要:分析了目前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重组和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与其他实践课程的联系,调整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改革;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精细化学品化学的重任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它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我校自2001年增设应用化学专业以来,开设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已有十多年历史,伴随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层次跟心理各不相同,面对这些不同,该课程面临了新的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1)精细化学品种类多,涉猎广泛,学生普遍感到教学内容多而杂,知识点多,在期末复习迎考时感到无头绪,造成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2)随着精细化工的发展,不断产生各种新技术、新概念,一些新型特种功能的精细化学品也不断面世,以至于现有的旧版教材已跟不上时代潮流,因此教学内容迫切需要改革。(3)该课程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践,但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实践锻炼不足,而市场迫切需要具有扎实精细化工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这中间造成了脱节。(4)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习惯于被动听讲,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佳。总之,《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喜忧参半,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这需要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办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改革教学内容。精细化学品种类繁多,品种涵盖表面活性剂、农药、合成材料助剂、颜料、香料和食品添加剂、水处理化学品、化妆品、精细陶瓷、皮革化学品、含稀土的精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信息化学品、荧光增白剂、胶粘剂等诸多领域。因此精细化学品的教材内容十分繁杂,知识点多而小。而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精细化工也出现大量的新门类、新品种,并发展出许多新技术、新工艺。而我校安排该门课程理论教学课时为48学时,如此多的内容在有限的课时中是不能面面俱到,全部讲授完的。同时我校又是一所省属高校,本着学校“立足南通,服务江苏,面向全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的服务定位,该课程的建设也要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所以我们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联系本专业与本地区经济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突出教学重点。纵观精细化学品化学的教学内容,虽然精细化学品品种繁多,用途也不尽相同,但其中有些品种还是具有相同的地方,我们可以从化学结构方面剖析它们的相同之处,通过融会贯通,使其重新组合为一个单元。如大多数涂料和粘合剂都以天然和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为主体材料,而且在品种类别、合成方法、辅助材料和施工方法等方面,有很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因此可以将它们归并为涂料单元。依此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成以下几个单元:①绪论。②表面活性剂单元。包括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③香料单元。包括香料、香精、化妆品等。④染料单元。包括染料、颜料、荧光增白剂。⑤涂料单元。包括涂料、胶粘剂等。⑥合成材料助剂单元。⑦农药单元。⑧食品添加剂单元。⑨新型精细化学品单元。这样归纳后,各教学内容层次较为分明,避免学生孤立、片面地了解某一类产品,也便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相互联系起来,而且能触类旁通。

二、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转化教学主体的角色

传统的教学采取了“填鸭式”方法,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课,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采取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我校的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拥有形式多样、外表美观、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增加了课堂知识量,使教学重点更突出化、生动化,而且使学生在形象、交互的教学环境中接受大量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后课堂教学内容多,板书少,速度快,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上课容易开小差,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对一些重难点教学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容易接受,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采用教材、多媒体课件和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有趣,使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2.教师主讲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精细化学品门类多,发展快,更新频,要想学生真正掌握精细化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就要求采用教师主讲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主要介绍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路,学生查询资料后在课堂展开讨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展开教学互动。多媒体课件教学涵盖内容多、信息量大、不易记笔记,而网络教学资源具有丰富性、及时性、便捷性、互动性等特点,为此我们利用学校网络教育平台——Blackboard建立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其中包含以下主要模块:①课程简介及主讲教师简介:主要介绍课程的基本概况。②课程资源:其内容包括:教学大纲、参考教材、授课教案、参考文献、教学课件、习题、教学资源、模擬试卷及参考答案等。③论坛:学生可在任何时间提出问题与教师互动交流,教师进行答疑等。这排除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障碍,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困难、需求和建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强调教学实践,加强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具有实用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但并没有设置与之相适应的实验课。因此我们在后续课程《应用化学实验》中设置了该课程的相关实验,如表面活性剂复配制洗发香波,雪花膏等内容。另外,在课程结束后的专业实习中,安排学生深入车间,全面了解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操作、销售等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精细化学品特点的理解。通过各种不同的实验和实习,不断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调整考核方式,加强学生能力的考核

课程考试只是一种手段,不能作为最终目的,课程考试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看是否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是否具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学生为了考出好成绩,对所考知识死记硬背,出现高分值低能力的现象。因此需要对考核形式进行变革,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考核。现在的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与笔试相结合,同时逐步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课后搜集资料等方面,比重为30%。笔试占总成绩的70%,在考试内容上主要考察学生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探究能力,笔试中以客观型试题为主,便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在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重组和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与后续实践课程的联系和调整考核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我国及地区经济建设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榴强.精细化工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杨锦宗,张淑芬.21世纪的精细化工[J].化工进展.2000,19(1):14-17.

[3]陈平,张岐.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内容的重组及更新[J].高等理科教育.2007,(2):47-49.

[4]徐晓勇,王成云,王利民等.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6,(3):29-31.

[5]苗郁.精细化学品化学网络化教学[J].平原大学学报.2001,18(4):57-58.

基金项目:南通大学教研课题(2011B33)

作者简介:顾学芳(1976-),女,浙江金华,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水溶性化合物的研制和应用。

作者:顾学芳 田澍

第二篇:普通化学课程微型化学实验改革探索

摘 要 微型化学实验是绿色化学的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中优势明显,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较高,有助于树立学生绿色化学的意识和理念。通过对普通化学课程实验优化和实践探索,改进了实验内容,丰富了实验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普通化学 微型化学 实验改革 绿色化学

0 引言

微型化学实验是一种化学实验的新方法和新技术,[1-3]它具有减少污染、快速、节约、安全等优点,微型实验的试剂用量少,但可以达到准确、明显、环保、安全、节能、节时和方便等效果,不仅教学效果显著,而且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验教学中,微型化学实验的优势明显,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通过长期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微型化改革主要优点有:(1)可以满足一人一台套的需求,增加学生亲手做实验的机会,学习方式由“被动旁观”向“主动探索”转变,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自己更能感受到化学实验中物质的转换,在实践中加深与理论的结合,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2)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微型实验由于剂量小既安全又节约,容易满足学生一人一组做实验。学生理解和形成化学概念,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得到有力加强,同时也培养了观察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3)实验室环境有效改善,实验室空气和水体排放污染得到大幅度的减少,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身体健康。同时自然环境也可以得到改善,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但是,在普通化学课程教学中发现,微型化学实验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可以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主要表现在:(1)由于学生普遍化学基础较弱,原微型化学实验单次课程实验内容过多,学生无法在2个课时内完成规定实验,需要进一步优化實验内容;(2)传统的实验撰写纸质实验预习报告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学生的对知识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化学虚拟实验的开发或改进现有的实验预习报告制度;(3)根据微型化学实验的目标是在减少实验试剂用量的情况下也能达到实际实验验证的效果,部分微型化学实验的试剂用量还具有改进的空间,可以进一步优化试剂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 夯实基本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著名学者吴晗指出“要读好书,必须先打好基础,打好了基础,才能在这个基础上作个别问题的研究”。在微型化学实验的创新中,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必须要有较为全面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基本操作技能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譬如实验室的规则及安全知识,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化学试剂及相关知识,气压表、水银温度计的校正等,只有对这些基本知识了如指掌,才能创造稳定的实验环境,才能为顺利开展实验做好前期准备;玻璃仪器的洗涤干燥,分析天平的操作,滴定、重结晶、过滤、提纯、萃取等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实验操作起来才能游刃有余;盐类水解,化学平衡,胶体及吸附,配合物、醇、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等物质的性质,只有对化学的这些基本原理和常见化合物及官能团的性质熟悉,在实验的时候才能恰当地选择试剂,合理地分析与解释实验时发生的各种现象。因此,微型化学实验改革与创新的基础是扎实的基本功。

2 优化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方法

为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基本原理,熟悉基本实验操作,增强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树立绿色化学理念。一是优化实验内容。在合理的范围内精简实验内容,删除重复性实验和一些意义不大实验内容。优化普通化学的十个课程实验内容,确保学生在2个课时内均能完成实验,保证学生课堂实验的工作量,增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是改进现有在空白预习报告纸上抄写实验预习报告的制度,编写统一的实验报告讲义,对于不需要手工重复抄写的文字内容予以打印,使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到实验现象的记录和解释上,集中到自己对化学知识的体会上,加深对化学背后本质的理解,改善教学质量。三是筛选部分现有的微型化学实验进行有重点的优化研究,以减少实验试剂用量但不影响实验效果为前提,通过课外创新实验和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形式保证优化研究的质量和效果,最后再形成固化成果应用到课堂实验。

3 丰富实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讲做”教学模式。这是是实验教学中比较典型而又传统的一种教学模式,即教师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而后由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且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完成实验。这种方法适用于在实验难度较大、实验原理和仪器比较陌生的情况下使用。

二是“做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实验原理、仪器及操作过程比较简单的实验,该模式是先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预习好实验内容,写好预习报告,将操作步骤、程序、可能发生的问题等先进行一些熟悉和了解,然后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现象。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同时收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实验完毕,由教师进行概括和讲评。

三是“问题引导”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教师根据实验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将其分割成若干块,先提出教材中隐含的一些关键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边做边思考,互相讨论、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最后由教师做出正确的分析和结论。这种模式使学生实验目标明确,也使学生对问题的推断通过实验得到验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小结

微型化学实验不是常规实验简单的缩微或减量,[4-5]而是在微型化的条件下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性的变革实践,以达到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尽可能多的化学信息的目的。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微型实验不仅学到了微型实验仪器的操作技能,更学到了设计微型实验的创新思维方法和绿色化学的理念,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吴婉娥,冯思远,许国根.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化与微型化探索[J].军队院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1(4):58-59.

[2] 梁承红,邢红宏,金靓婕,孙晓伟.化学实验微型化探索[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军事版),2012.10(4):59-61.

[3] 易兵,谭正德.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教学浅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139-141.

[4] 吴新民,荣华,龚良发.基础化学实验的开放平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126-128.

[5] 周宁怀,吴连斌.微型实验与化学创新教育[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化学专辑),2002:1-3.

作者:雷猛 王帅 王希科 乔建仙 刘妹静

第三篇:北京高中化学新课程系列教研活动助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

2007年12月21日上午,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的多媒体报告厅和大礼堂正在同时举行高一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1复习公开课,偌大的报告厅和大礼堂里坐满了来自北京市各高中校的教师、各区县教研员、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教研中心及北师大、首师大等单位的专家。这是朝阳区承办的北京高中化学新课程系列教研活动(五)中的一个场景,在此之前,高一必修1模块教学的每一章(共四章)也都安排了一次系列教研活动,它是北京市教委为深入开展高中新课程改革,推动高中新课程教学良性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2007年9月2日,北京市高中开学,虽然经历了各种层次和内容的培训,但面对新课程,各高中校的领导和教师仍感到千头万绪不知如何下手,真是万事开头难。正在大家迷惘之时,东城区承办的北京市高中化学新课程系列教研活动(一)在北京二中于9月5日成功举行,该校举办了绪言、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方法(第2课时,粗盐提纯)、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方法(第3课时,萃取和分液)、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4节公开课,课后的交流会上,该校又介绍了教学设计过程及课程资源建设情况等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情况,人教社王晶主编、北师大王磊教授对公开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说:一颗心总算落到肚子里了。9月26日、10月27日、11月21日分别在西城区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和35中、崇文区汇文中学、宣武区北师大一附中举行了系列教研活动(二)、(三)、(四)。

进入12月份,必修1模块新课即将完成,如何复习、如何考试又成为各校教师担心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北京市教委及时下发了各科考试样卷及命题蓝图,又精心策划、设计了上述复习教研活动,通过化学实验、金属元素及化合物、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3节复习课及课后的交流、点评活动,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模块复习的理念及方法。

5次教研活动,共上公开课16节,其中离子反应(第1课时和第2课时)、氨、硝酸、硫酸(第3课时)都同时举办了2节公开课,从不同角度进行教学设计,用不同的风格授课成为新课程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课程开发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越来越多的教师顺利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化。

通过各校对教学设计过程的详细介绍,参加活动的老师们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从中学习了如何进行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思路。例如,如何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如何确定新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等问题。老师们说:这种活动实用性强,便于自己在教学中进行模仿和学习。

每一次的活动中,都有专家的精彩点评,使与会教师能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高度来认识新课程教学中的若干理念与实际问题。它实际上是一种针对性极强的现场培训,既提高了全体与会者的理论水平,又交给了老师们如何将教育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的方法与途径。

系列教研活动不仅吸引了全体高一化学教师的参与,而且有越来越多的高二和高三的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本人就是一个例子,本人虽然是高三教师,但5次活动我都一次不落地参加了。不仅吸引了一线教师的参与,而且研究机构、出版机构、教学管理人员也对它越来越有兴趣,参加者也越来越多,反过来又促进了教研活动的质量越来越高。

我希望这种活动能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与新课程教学同行。谢谢北京市教委及

所有活动的组织者的精心安排与辛勤劳动。

作者:朱智铭

上一篇:农业调查论文范文下一篇:化学综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