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改革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化学实验员的培训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联系新课程教学实际、为期4天的培训方案,通过自学式、参与式、多边互动式、案例式等多样的教学方式,从“理论探索”、“观摩学习”和“实验探究”等方面实施了培训和考核,为推进新课程着力。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化学课程改革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课程改革管理论文 篇1: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高中新课标的改革,各个院校均已开展相应的化学课程改革,为高中化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思维发生了变化,培养学生的学习与探索能力。面对新的化学教科书,新知识,教师应该怎样开展教学,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成为每位化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化学;教学探究

一、 引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国家对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使得教学也发生了变化。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学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加强实践,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满足新课标改革要求,顺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 新课标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由于国家新课标的改革,出版了新的化学教科书,并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加快了化学的教学进程。我国沿海地区纷纷开始了高中化学新课标改革政策,逐渐向全国蔓延,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想。随着新课标的改革,高中化学教材难度与以往相比,难度较往常相比有所下降,对化学知识有了更全面的介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课时。新课标大纲中明显指出现阶段化学课堂教学的任务,那就是注重化学知识的讲解,将全年发展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进行总体部署,开展具体的实施战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从化学的基础出发,注重化学的严谨性与实践性,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开展一场大化学教育。化学教学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特色,愿意学习化学,对化学有一定的了解,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化学的认知度。化学课堂不是一个简单的课堂学习,需要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化学不是单一的教学,它与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现阶段,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化学知识有相应的变动,其中融入了现代先进科技,教师对这些先进技术理解不够,很难使用先进技术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很难理解知识。学习化学需要学生不断去实践,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好铺垫。

三、 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

当前,随着新课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入开展,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化学知识,但当前的化学教学模式单一,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缺乏相应的调整。众所周知,化学教学有着很强的独特性,注重观察与实践,有着很强的操作能力。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一下难以读懂的问题。化学课上教学方式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需要进行全方位改革。

(二)对化学实践重视力度不够,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强烈

当前的化学教学方式并不乐观,这与相关部门,学校的不重视有关。首先,许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特别的教学形式,对化学的投资力度小,这导致许多教师在教学上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在购买化学材料的过程中,没有购买必备的设备,使得很多知识无法通过化学实验来完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化学教学的发展。其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学生缺乏学习的信息,导致自课后不知道如何复习,不知道采取哪种方法来进行学习,导致学习不理想,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三)化学课堂兴趣不浓,学生听讲能力差

在现阶段的化学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不浓厚,教师采取以往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对知识只单纯记录知识点,没有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在课堂上,学生对知识只是处于一个短暂的记忆阶段,在进行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很难掌握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单一的依靠背诵来记住理论知识,这种短时间记忆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学生没有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没有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学习能力减弱,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一定消极影响。

(四)缺乏课程改革

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师缺乏创新,学生很难集中精力进行学习,这主要是因为国家缺乏相应的规定,缺乏管理,对其支持力度不够。由于中职教育缺乏有力的改革能力,是化学改革发展缓慢,一直没有取得良好的创新形式,导致高中化学教学活动没有得到提高。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没有打破常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生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导致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差,这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所导致,直接地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进步。

四、 在新课标改革下加强高中化学教学的措施

(一)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首先,根据新课标的改革要求,教师要了解化学课本上的新知识,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不断功课难点,主动复习,培養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垃圾资源》这一课,在讲解一些资源时,在进行垃圾能源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当地垃圾收集与处理的方式,通过讨论总结出开展垃圾资源化的方法。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鼓励学生,让学生勇于尝试,加强学生之间的实验互动,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扩大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开拓学生思路。例如在进行《原电池研究》这一课时,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化学能与电解能,了解化学能转变为电解能的过程,找出其中的化学反应,让小组成员进行观察,合作完成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解能,提高试验的效果。通过小组观察对成果进行总计,提出新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试验中消除困惑,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学习实践与探索能力。

在新课标改革中,对于化学知识不同地方的描述与要求存在着不同,对此,就需要教师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生活化。例如在讲解《氮的循环》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到在开发自然资源中所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讲解出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巩固知识,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思考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通过对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研究,使高中化学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化学,提升教材实用性,加强教学效果,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化学的能力,加强对化学的关注度,增强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在不断磨炼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化学知识水平,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化学的博大精深,加强对化学的使用力度,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反复研究,激发学生对化学问题的求知欲,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目的,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开展一些小活动,让学生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在愉快的心情中进行学习,提高學生的学习效率。开展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展实践,增加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开展互联网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难易程度,对于有着高风险的实验,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演示,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叙述实验过程,加深实验印象,开展相应的实验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开展试验。在《金属的相关性质》这一课,钠这个金属元素属性是一个教学的难点,在任何条件下都会有化学反应。要想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将学生分成六人小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钠的知识。

(三)开展学生自主实验,活跃课堂氛围

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找到知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投入的精力足,所学到的知识也就掌握的更牢靠。例如在讲解《钠的氧化过程》这一课,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将一块完整的金属钠切开,将白色的切口露出来,并让学生仔细观察钠在空气中变暗的过程。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将钠放到坩埚中进行加热,观察颜色的变化,在实验中所产生的化学反应。让学生在细致的观察中,发现钠在空气中的氧化过程与在各种反应条件下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在常温中可以变成氧化钠,而在加热条件下的物质与氧化钠有所区别,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高思维创新能力。比如制取二氧化碳,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可不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盐酸进行实验,接下来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学生可以先使用稀硫酸来进行实验,再用盐酸来实验,两者进行对比,让学生对这两个现象进行分析,找到原因,学生在进行实验中感受到乐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感,学生通过生动的趣味实验,让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本节课知识,还能使学生发现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将课堂的氛围带动起来,让学生有学习下去的信心。

(四)改善教学内容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教材也不断更新,由简单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逐渐延伸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等一些方面。教学内容也不是传统的理论知识,而是包含更加丰富的多元化信息。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小作业,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学生掌握教材知识以后,给学生传递一些课外知识,这不仅是对教材的照搬,还是学习课外知识的一种方式。例如,《铁盐与亚铁盐》时,教师在进行课上教学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刚泡好的茶水。利用茶水来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其中学到知识,在思考中进行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要反复观察茶水颜色的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检验知识。在讲解试验过程时,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了解两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注重实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的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教师要根据改革要求,创新化学教学方式,开展全方位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了解化学实验,增加化学实验的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进步。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神奇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抓住这些神奇现象,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够学好化学,才能保证化学在新课标的改革下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坚.新课表方案下普通高中的化学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1(1):185-187.

作者:徐红军

化学课程改革管理论文 篇2:

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化学实验员培训的探索

摘要 随着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化学实验员的培训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联系新课程教学实际、为期4天的培训方案,通过自学式、参与式、多边互动式、案例式等多样的教学方式,从“理论探索”、“观摩学习”和“实验探究”等方面实施了培训和考核,为推进新课程着力。

关键词 化学实验员 培训 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新课程在我省已经实施3年多了,大多数化学科任教师都或多或少地参加过有关新课程理念、新课标等的培训,相对而言,实验员获得培训的机会却很少,据了解省内有些地方已经有11年没有举办过针对化学实验员的培训活动了。然而,化学实验员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从教人员,随着课改的深入,化学实验员(或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已经刻不容缓。我们从调研和分析入手,研制了培训方案,设置了以专题为主的教学内容,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通过及时反馈,使培训工作贴近化学实验员的实际,让他们都能学有收获,从认识和工作水平上都有所提升。

1 培训前的准备

1.1 重视化学实验员在实施新课程中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科教学中一直以来都处于核心的地位。国外发达国家的中学化学实验占总教学时数的一半以上,而随着我国经济条件的改善,中学化学实验的比例也一直在提高,高中化学新课程中设置的实验跟以往比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无论是实验的内容还是实验的方法都大大加强了,因此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在中学的教学工作安排中,校内组织的化学实验(课内或课外的实验)课通常都是由实验员(或实验教师)准备并参与指导完成的。一个合格的化学实验员是保证实验顺利开出,从而完成化学教育和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化学实验员的培训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继化学教师培训后的又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由广东省教育厅装备中心组织、广东教育学院承办的全省化学实验员培训项目为配合化学新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2 对化学实验员培训的定位

为了了解我省化学实验员对培训的想法,2007年1月,我们先后组织人员到省内的3个市区调研,与当地的化学教研员和实验员进行座谈,并收回近百份问卷调查表。这3地分别代表我省经济情况较好、中等和一般3种情况,各地对实验员培训除了一致表示赞同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有一个市的态度最为积极,该市教育局领导决定以此为契机对全市中学的实验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与考核,作为化学实验员上岗的基本条件。多数教研员和实验员认为,培训要注重实效,一是探索和研讨疑难实验成功的关键,包括实验的可重复性和不同版本的化学实验;二是对课堂实验的形式尤其是实验探究的方法加以研究;三是组织参观有代表性的示范性高中的实验设施;四是加强化学实验室管理知识和安全防范的意识。在问卷调查中,化学实验员(实验教师)除了提出自己想要探究的疑难实验外,还对教材中的新增实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据此,结合高中新课程对化学实验方面的要求,我们把培训活动定位为“提高实验员面向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探究的应对能力”,初步拟定了培训的基本目标:(1)认识新课程理念和高中化学课程的设置特点。(2)了解实验探究的功能和实施的方法,初步学习探究方案的设计。(3)了解化学实验室装备标准、管理规范和安全知识,能对现有的实验室的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4)通过高中化学实验的探究,解决实验教学中的疑难问题。(5)知道国内外中学化学实验的开展情况;参观示范性高中和科研机构,拓展见闻。

2 化学实验员培训方案

2.1 培训方案的设计

我们从调查材料的分析入手,在广泛地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编写了以“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理论”、“中学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中学化学仪器配备标准”、“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化学危险品的处理和事故急救措施”和“常用化学试剂的配制”等为专题的培训讲义,为进一步制定培训方案提供了内容上的保证。同时,考虑到接受培训的化学实验员大多数仍要兼顾学校的日常工作,我们采取了统一的部署:以教育学院为培训基地,把培训时间定为4天。对于邻近地区的学员,可安排两个周末的培训时间;而对于偏远地区的学员则安排连续4天(含周末)的培训时间。具体的培训方案如表1所示。

2.2 培训开展的基本情况

在参加培训的实验员中,由于所在中学开展实验教学的情况不同以及从事实验员工作的年限差别,以及面临的实际问题不同,各人对培训的需求方面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有的人比较重视课堂实验成功关键的把握,有的人专注于新高中实验中新方法的应用,另外一些人则特别想了解新功能实验室的设计,等等,这正是成人教育的基本特征[1]。因此,我们的课程方案要尽量做到多类型、多层次,既考虑岗位工作的需要,也兼顾培训对象的需要,令每位参加者都有收获。在培训过程中,学员们大都能抱着认真求知的态度来参加学习,形成相互交流和切磋的良好氛围。从对两期参加培训的化学实验员(约100人)的座谈和调查反馈的情况看,所设的培训课程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其中,他们十分满意我们外请的省内优秀化学教研员的工作经验介绍,另外,对于活动类型的项目,如“参观与观摩”、“高中疑难实验探究”、“高中新实验研讨”以及“美国化学探究实验”非常欢迎,被大多数学员评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的项目。超过八成的学员表示培训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收获大,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来参加培训。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使我们对更好地完成培训任务充满了信心。

3 培训课程的组织和实施

为了开出令学员满意的课程,我们从“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出发,以培养实验员岗位工作能力为中心,加强实践性的训练环节,把培训课程分为“理论探索”、“观摩学习”和“实验探究”3部分内容,采取自学式、参与式、多边互动式、案例式等多样化的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2],下面是具体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3.1 理论探索部分的组织和实施

主要内容包括:以讲座形式简要介绍实验室新的装备标准和管理规范、实验员的职责等;较详细地分析新高中化学课程理念和实验探究的方法;列出学习提纲,指导学员自学。为了让学员更深入地了解当前中学实施科学探究的情况,我们除了发挥本单位教师的专长外,还专门请了有丰富实验教学研究经验的教研员介绍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功能和作用,从获取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品质、启迪思维和学习研究方法等角度进行阐述,并结合教材中的具体事例探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这些案例分析联系一线教师的实际,加深了学员们对当前化学实验改革状况的认识。

3.2 参观考察的组织

调查表明,参观考察示范性高中是大多数参加培训的实验员的愿望。为此我们组织了全体学员到省内有名的实验中学去参观那里的化学实验室建设和装备的情况,观摩实验教学的过程。我们把该学校里主要的实验设施,包括实验室装备新标准中的“化学探究实验室”的模式,一一拍照下来制作成光盘,让学员作参考用。此外,结合高中课程中“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新内容,我们还组织了学员到省内著名高校的实验检测中心听专业人士介绍有关的几种现代化仪器的功能和使用,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质谱仪、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仪等,使学员们大开眼界,收获良多。

3.3 实验探究部分的组织和实施

这部分内容是培训的重头戏,具体又有3个层次,一是高中疑难实验探究,二是高中新实验研讨,三是国外实验探究介绍。以案例式和现场训练式来实施。

首先,根据问卷调查的情况,我们整理出一组高中化学疑难实验,如: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喷泉实验、甲烷的取代反应、石蜡的分解反应,等等。把其中的一些实验准备为分组探究实验,让学员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个实验来研究,并把实验的结果进行组间的交流。实践表明,这种参与式多边性的教学方法颇受学员的欢迎。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员之间互相启发,通力合作,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例如在“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中,有些学员尝试用改进的方法(增加了水蒸气发生装置和干燥装置)来做实验,而有经验的学员则坚持高一必修本的实验方法。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结果,大家觉得课本的方法更简易、实用,只要操作得当,现象也很明显。又如“氨气的喷泉实验”中收集氨气的方法,有学员提出往圆底烧瓶加入10滴浓氨水,盖上双孔塞后用小火微热可保证瓶内收集到较纯的氨气的方法,大家试过后都觉得可行。

其次,高中化学的选修课程,尤其是《实验化学》选修本中添加了不少新的实验,出现了一些新的实验方法和手段,这部分是学员们不太熟悉的实验。我们从中选取了几个案例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例如: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菠菜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比色法测定抗贫血药物中铁的含量、酸碱滴定曲线的测绘等。结合这些案例,我们介绍了混合物分离法(纸色谱法、柱色谱法)和定量分析法(目视比色法)的应用技术。另外,还示范了利用“手持技术”进行酸碱滴定曲线测绘的方法。由于实验方法和手段的新颖性,使学员们了解到高中课程的新要求,更体会到参加培训的迫切性。

此外,为了让学员了解国外中学化学实验探究的情况,我们安排了国外实验探究案例专题,介绍了美、英等国的中学化学实验特色,如:水的通电分解、墨水的纸色谱、可乐的蒸馏、消石灰中和醋酸的pH测定等,为学员展示了实验探究的另一面。

3.4 考核

培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根据培训的目标,我们一方面关注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另一方面设计了如下的作业作为考核的内容。

(1)根据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要求,就自己所在学校的情况提出优化建议。为此学员必需结合学习的知识,如实验室的装备标准、科学化管理规范,以及新功能化学实验室的建设等,对各自学校化学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状况进行反思,提出合理化建议。

(2)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方案的设计。这是应用课堂上教师分析实验探究案例中的有关原理,自行选择一个高中化学课题加以研究,模拟进行课堂上实验探究的教学设计练习。

(3)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测试。此举主要在于训练化学实验员对高中实验的基本技能,重点在定量分析的操作技术,我们选取了利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和酸碱滴定的实验操作。

4 培训工作小结

从这次化学实验员培训过程的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学员们对于参加培训是相当积极和踊跃的,对培训的期望也比较高。要想获得周期短、见效快的成果,必须做到“联系实际,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合作互动”。即要联系实验员的实际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内容要实实在在,有针对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采取的形式不拘一格,有理论学习、实验探究、参观学习等;要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生成功能,通过双边及多边活动的方式来解决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新旧问题。另外,实验员培训活动本质上属于成人教育的一种形式,更需要注意人性化的管理。例如,教学和档案管理要灵活合理,生活管理要及时到位,建立起宽松有序的学习和探究氛围,让大多数学员满意。

从调查和座谈中,学员们都曾反映过一些实际的问题,除了参加培训的机会少外,比较强烈的有实验员的待遇和实验员工作的自主权问题。调查发现,省内有些地区或学校对化学实验员仍不够重视,表现在对实验员职称评定的标准设定不规范,常常是实验员让位于上课教师;实验员的工作补贴还没有实行新的标准,有的学校甚至自行取消了补贴。另外,实验员在征订和选购试剂和仪器时少有自主权,通常都是由当地教仪站直接拨给,在规格和性能上常常得不到保障。这些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为实验员营造合适的工作环境,配合新课改共同前进。

参考文献

[1] 叶忠海等著.成人教育学通论.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66

[2] 同上:106~107

作者:陈承声

化学课程改革管理论文 篇3:

医药类专业优质化学课程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摘要:课程群建设是当前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以泰山医学院化学课程改革为背景,阐述了化学课程群的建设情况。实践表明,优质化学课程群可更好地服务于医药类专业培养目标,有利于实现化学类课程的协调发展、协同作用,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药类专业;化学;课程群

作者简介:董建(1976-),女,山东济南人,泰山医学院化工学院,教授;孙立平(1977-),女,山东德州人,泰山医学院化工学院,副教授。(山东 泰安 27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泰山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课题编号:XZ2011009)的研究成果。

课程群建设是高等院校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其基本思想是把内容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属同一个培养能力范畴的一类课程作为一个课程群组进行建设;[1]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课程群的融合打破教学资源互不相通的严格壁垒,使群内课程之间“由原来的相互隔离转变为相互贯通,由原来的相互重叠转变为相互补充,由原来的相互矛盾转变为相辅相成”。[2]

化学课程是医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开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理论去认知和理解生命科学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药理、病理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泰山医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基点,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依据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将化学课程重新进行规划设计,构建了化学课程群。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优化课程资源,推进了群内课程的协调发展、协同作用,促进了化学课程群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课程群的建设模式

课程群建设模式决定了课程群的顶层设计和建设思路,决定了建设方案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如建设模式不清晰,将会使建设过程缺乏总体认识与规划,出现盲目建设的现象。泰山医学院从化学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了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建设模式。该模式先对主干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再根据课程群顶层设计确定具体合适数量的课程,在普遍建设的基础上以一两门课程为核心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打造有特色的高质量课程,进而以精品课程这个“点”带动整个课程群这个“面”,产生课程群的整体效应。[3]

本着课程群应涵盖医药类专业所需化学学科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理念,确定由“基础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课程以及与化学密切相关、前后衔接的“生物化学”六门课程组成化学课程群。其中,“生物化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双语示范课程,“基础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为校级精品课程。化学课程群在建设的过程中,充分突显了精品课程的辐射和示范作用。以省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建设促进课群建设,逐步实现院系重点课群→校精品课程课群→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

二、课程群的建设策略

课程群建设,单纯地看,是对课程如何融合、如何分解、从而形成新的课程群体的过程。然而,从宏观角度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师资队伍、专业培养、课程内容、教学资源等多方面的建设内容。[4]

1.打破单一课程的壁垒,统筹培养和调配师资

化学课程群建立了由课程群负责人和各门课程负责人组成的课程群管理小组,从制度上加强了课程群建设的管理和监督,并对本教学团队教师的培养和调配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1)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坚持“青年教师导师制”,根据青年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聘任相关课程的资深教师担任其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从专业知识、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教书育人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培养,使其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

(2)对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攻读学位进行统筹安排。在保证正常教学运行的情况下,支持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

(3)在人才引进上合理规划,注重教师队伍的学科交叉和优势互补。

(4)通过课程优化组合,形成一个教学团队,内部实现了灵活的合理调配,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大大缓解了因学生数量增加而带来的教学压力。

2.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构筑多层次课程体系

医药类专业化学课程群是为医学和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因此在课程体系上应突出医学和药学专业的属性与特色。在教学改革和实践中,根据医学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目标的差异,采取模块化的教学体系:教学模块1(“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面向临床医学等专业开设;教学模块2(“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面向药学等专业开设。教学内容的设计根据各专业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深度和广度的不同,不同教学模块的内容既有独立又有交叉,形成培养医药类专业学生化学素养的科学的化学知识网络结构。

3.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

医药类专业化学课程群摒弃了过分注重单一课程整体性、系统性的传统观念,紧紧围绕医学、药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趋势以及化学课程在专业教育中的作用来组织教学内容,做到“密切联系专业,密切联系实验,密切联系新进展”。

在理论教学方面:一是对化学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分化与组合,在内容上压缩并整合了相同和相似内容,避免教学内容的低水平重复;二是删除陈旧内容,适度反映现代化学学科的新动向、新趋势、新应用,用现代视野拓宽化学知识面,形成一个既包含化学科学的必要知识点,又能反映现代化学知识的课程体系;三是突出重点,根据不同专业对化学知识的要求精选内容,构建适合相应专业使用的化学教育课程体系,解决“少学时”与“宽基础”的矛盾。

在实验教学方面:紧密结合专业实际,统筹安排不同教学模块中各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按知识的层次在纵向上大体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三个层次,教学过程注重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由指导型到研究型的不断深入,逐级增加实验难度和复杂性,使学生能够从基础入手,在掌握基本操作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渐次提高动手能力和自主设计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

4.构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一体化的网络教学平台

化学课程群借助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积极建设网络课程,构建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一体化的网络教学平台。各门课程均建立了课程网站,上传了教学大纲、各章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试题库,练习题及习题解答,形成了资源丰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优势,体现了课程教学内容与化学领域最新进展的衔接性、与交叉学科的渗透性和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性。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能运用多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随时进入网站获取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5.逐步构建双语教学体系

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生物化学”的带动之下,课程群内的其他课程均进一步强化了双语教学。针对临床医学与英语双专业的专业特点,整合英语水平高的师资,在“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教学中选取一定比例的教学内容重点推行双语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另外,在对留学生授课过程中,通过选用教学团队中英语水平高的教师作为主讲教师,其他青年教师作为助教的方式,提高教学团队整体的双语教学水平。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集双语教材、学习指导、电子教案、网络学习系统为一体的双语教学体系。

6.建立开放式的综合创新平台,营造多维的学习环境

化学课程的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之内,在实践中努力扩充教学范围,将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师的科研及学生的课外活动中,这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化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定期开展化学知识讲座、趣味化学竞赛和化学实验技能大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走进化学、了解化学从而能够热爱化学,产生学习动力。

(2)重视开放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实践,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

(3)构筑教学与科研相融通的开放式教学资源环境。打破实验教学局限于教学实验室的单一模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让学生在实验中享受科研带来的乐趣,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4)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三、课程群的建设成效

医药类专业化学课程群“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建设模式”理顺了精品课程建设和课程群建设的关系。一方面,以省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为龙头,以校级精品课程“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为基础,充分发挥了精品课程的辐射示范作用,以精品课程建设促进课程群建设;另一方面,将课程群中的各门课程的关联性、逻辑关系融会贯通于教学建设中,在课程群基础上建设精品课程,实现了共建优质教学资源的目标。医药类专业化学课程群先后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群(2011年)和省级精品课程(2012年)。

四、结论

医药类专业优质化学课程群的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发展的建设过程。目前我们仅从课程群建设理念、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整合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整合优化课程资源,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全面推进各门课程协调发展、协同作用,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屈文涛,宋红,徐剑波,等.产品开发设计课程群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92-93.

[2]范钦珊.面向21世纪的系列课程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

1997,(3):43.

[3]许世军,任小玲.以教学研究为龙头在课群中突出精品课程建设——以大学物理精品课程建设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6):105-106.

[4]钱珍珠,杨云滨,施建明,等.浅谈医学院校基于课程群理念的公共选修课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72.

(责任编辑:孙晴)

作者:董建?孙立平?王虹?曹晓群

上一篇:市区爱国主义教育论文下一篇:动式教学网络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