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之远程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2020年春季学期以来,大规模在线教学活动在全国各大高校展开,本文通过对中央财经大学在线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分析,对比在线教学相较传统教学的突出优势,强调在线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并提出高校如何以此次大规模在线教学活动为契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信息化变革。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在线教学之远程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在线教学之远程教育论文 篇1:

在线教学:我们真的在线了吗*

摘   要:2020年春天的新冠疫情把“在线教学”推到了中国乃至世界教育的最前沿。文章提出,要确保“在线教学”真的“在线”,至少需要抓住“在线”的四条“线”,方有助于我们理解在线教学的本质内涵并推进其持续发展:一是知晓历史线——认识到“在线教学”并非神秘的新生事物,这有助于我们理性认识在线教学的价值与发展方向;二是认识支撑线——“在线教学”的发展得益于技术的助推,因此需要关注对技术与平台的适当选择;三是把握生命线——“在线教学”本质上注重多维联通与深层互动,多层面优化了人们优质教育教学的期望;四是抓好保障线——“在线教学”有效实践需要教师应对新挑战并不断发展自身的在线教学能力。

关键词:在线教学;在线;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春,为应对新冠疫情危机,在教育部的统筹领导下,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依托在线教学进行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创造性教育实践,无论是“仓促上马”的在线教学新手教师还是已有在线教学体验或经验的教师,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都历经了在线教学的“酸甜苦辣”;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教育研究者乃至家长,都在高度关注在线教学的实效与质量。[1][2]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线教学的全面开展已然从疫情之下的应急之举转变成为促进我们重新审思教育教学路径、过程、效果与质量等诸多事项的新契机。由此,我们更需要准确把握在线教学的本质内涵以进一步保障与提升在线教学的质量,并切实发挥在线教学促进现代教育教学深度变革与发展方面的功用。

對于在线教学相关研究工作,在笔者看来,要理解“在线教学”的内涵应该抓住“在线”的四条“线”,才能确保我们的“在线教学”真的“在线”。[3-5]其一,要寻找在线教学之来路——知晓在线教学的发展历史线,没有必要将“在线教学”神秘化,如果回归远程教育的本质来看在线教学,我们会发现在线教学其实早就存在,这有助于我们理智、持续地关注在线教学的未来发展。其二,不要忽视在线教学的支撑线——在线教学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离不开以互联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这提醒我们要关注对在线教学技术与平台的适当选择。其三,要瞄准在线教学之生命线——在线教学指向实现多维联通深层互动,体现了人们对优质教育教学的期望,也有益于我们深度挖掘在线教学促进教育教学变革与发展的价值。其四,找到影响在线教学质量的关键线——跟传统课堂教学情境下一样,教师仍然对在线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对在线教学的系统设计与有效实施是保障在线教学质量的关键。在笔者看来,这四条“线”正是“在线”之本质,也蕴涵了在线教学之内涵。

一、知晓历史线:“在线教学”并非神秘的新生事物

今天我们所谈的“在线”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我们首先有可以互联的网络,其中的“在线”是英文单词“online”的直译。早期在国外虽然不谈“online”,多用“web-based education”来表示基于互联网络的教育教学,但其本质也是因为互联网络将计算机、人与信息等连成网络可以支持知识的传播。在线教学早期主要通过静态的网络课程来实现,教师将学习资源以静态网页方式发布,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再通过论坛、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也许事实上师生互动不是那么频繁,但是因为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也可以被认为是在线教学)。今天的“在线教学”平台更多元、工具更丰富,但联网的本质并未发生变化。

如果再往前追溯,今天的“在线教学”可以追寻到“远程教育”。“远程”就意味着师生在物理空间上是相对分离的,信息技术的介入则可以让师生跨越时空进行联通与交流。早期的信息技术常常是广播电视技术,因此当时的远程教育常常是基于广播电视的,比如我国现在的国家开放大学早期被称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它与各省市的广播电视大学通过提供远程教育,为我们在快速扩大教育规模实现大规模扫盲、促进中国在职教育发展、提升在职人员的工作技能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寻找历史线是为了让我们可以更冷静地看待在线教学的发展,更是为了促进在线教学的深度发展。虽然在线教学可以追溯到早期的“web-based education”静态网页式教学或基于广播电视网络的远程教育,但我们也需要看到今天的在线教学样态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在线教学活动方面有了很多新发展,例如网络教学平台常常有签到、问卷发放、作业布置、在线通知、在线抢答、在线测试等多种功用,而这些新功能到底如何有效发挥作用也是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并持续实践探索的。

二、认识支撑线:“在线教学”发展得到技术的助推

只有当有机会接入网络时,人们才有可能查询、接入、分享优质的在线教学资源,只有可以越来越便捷地、低成本地接入网络时,人们才有可能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参与在线学习,因此在线教学的迅猛发展实际上很大程度是受到了互联网络及相关技术、平台与工具发展的推动作用所致。

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在线教学”的发展。虽然互联网络最先并非为教育教学而产生,但是一旦互联网络进入到教育教学领域,人们很快关注到互联网络对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不只是联网速度提升问题,还包括了移动网络技术发展、越来越多能够便捷获取与使用的网络平台的发展、使用网络的成本不断降低、智能化网络工具的不断普及等多方面因素。网络的覆盖面越来越广,网络工具的智能性与便捷性不断提升,使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实现社会性互动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容易,这有助于提升人们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学习的意愿,也为在线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互联网络不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范围更广、维度更多的交流互动,还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开放的、更具个性的、更具交互性与智能化的教学新平台。我国近些年在线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得到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互联网络接入度的不断提升。在线教学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也说明在推进在线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更需要特别关注技术平台的科学选择与合理利用。

三、把握生命线:“在线教学”指向多维联通与互动

1.在线教学的实施基于师生互动联通与相关资源的联通

“在线”二字并不是因为仅仅强调互联网络联通了计算设备、联通了人、联通了信息并能够支持跨时空的教学,而是蕴涵了人们对有效教学的期望——有效的在线教学对学生而言,教师应该“在线”、同伴应该“在线”、学习资源应该“在线”,相应地,学生自身也应该“在线”——需要学习投入“在线”、学习参与“在线”、学习动力“在线”、深度学习“在线”。这样看来,强调“在线”不只是信息获取的及时性问题,还是教学参与者的参与度问题,是在线教学人力资源、非人力资源的有效联通问题。

2.在线教学促进教育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发展之间的联通

“在线”意味着联通,联通就意味着有分享的可能性。因为“在线”,优秀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放在网络上让异地的学生用于学习,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与此同时,也正因为这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联通,让学生更有可能按照自己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的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性。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选择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个性化发展正是现代教育的追求之一。推进在线教学的发展可以说契合了人们对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期望。

3.在线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联通从而实现协同发展

如果教师是共同“在线”,那么在线教学的发展可以促进教师同行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同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与此同时,在线教学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在减少教师的重复性工作方面有着其自身的优势,比如做好的课件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做改进,而不必像在传统教室那样——被擦掉的板书总是需要教师再次投入精力去书写,并且还原性差;已经开发好的在线课程可以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循环应用,也可以把A课程的资源选择部分复制用到B课程或更多的课程。可见,在线教学的发展也为教师提供了便捷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与开发渠道,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提升教師的素养也正是促进现代教育教学变革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抓好保障线:“在线教学”需要教师应对新挑战

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教师的在线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是在线教学质量的保障线,而教师要实施在线教学面临诸多新挑战。之所以说教师在实施在线教学时还面临诸多“新”挑战,是因为“教学”本身一直以来是一项需要不断发展、时刻面临新挑战的事业。即使没有在线教学,教学在新时代新背景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即便是今天的学校教育跟若干年前的学校教育一样还有围墙、教室这样的实体环境,但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显然已经有了诸多新变化。人类发展走入新阶段,知识的更新加快,社会发展需要改革创新,教师的教学本身一直在面临新挑战。而在线教学自身虽然并非新生事物,但对众多教师来说,在实践层面仍然是一种需要从尝试到适应再创新应用的新的教学方式,因此会让教师面临更多新的挑战。

1.教师需充分认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之异同

教师需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在线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自身以及学生带来的新挑战。跟传统教学相比,在线教学中的师生是相对分离的,不但需要教师在设计时利用原有的关于教学系统设计的所有基本原理,更需要教师把握在线教学的内涵与特征,尤其是要认识到在线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方面,不能夸大任何一种教学方式的普适性与功效性,要认识到在线教学本质上还是教学与传统教学一样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但是在线教学并不能解决传统教学面临的所有问题。

另一方面,又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既然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差异,就不能完全用传统教学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去评价在线教学。在传统的面授课堂,教师更容易从学生的面部表情与整体反应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从而有助于教师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但是在线教学情境下,即使是实时直播,即使是教师在直播过程中可能反复问学生的知晓情况,学生也可能不回答或者无反应,教师在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面临一定困难。影响在线教学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在线教学的准备不管是对于教师的教学习惯方面,还是教师的教学技能方面,以及学生适应网络学习方面,因为跟传统教学相比存在差异性就一定会带来挑战性,因此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注这种差异性。例如,在线教学因为技术的介入常常可以记录整个过程并允许回放,在优势方面有助于学生的复习与教师的反思,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促使教师更要注意讲课时表述精确性、去口头语等问题。再比如,在传统课堂如果出现口误,教师意识到后可以及时解释和调整,而在网络环境下如果被录制在视频中,被学生反复观看,并且快速传播,如果解释不及时,可能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甚至影响教师的教学信心。从这一角度来看,在线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需要教师更加精心细致,对要直播或录制视频中的语言等更要字斟句酌。

2.教师需要分析影响在线教学质量的多元因素

影响在线教学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教师尤其需要充分认识与自身和学生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教师角度来看,以下因素都可能影响在线教学质量:教师本身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不足;教师自身对所教课程的内容理解不透彻;教师对在线教学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在线教学的特点;教师对在线教学整体设计不够,难以有效支持在线教学;教师对在线教学节奏把握不准,影响课程在线教学进度;教师对在线学习的要求不明确,难以保障在线教学质量;教师对课程评价方式说明不够清楚,缺乏学习引导;教师与学生的在线互动少,对学生在线学习的督促不够;教师的技术技能水平不够,不能有效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教师准备的在线教学资源不充分,对在线学习支持不够;教师选择的在线教学方式不适合所教课程,等等。为此,教师需要自觉地不断提升自己的在线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以学生角度来看,学生不喜欢在线学习方式;学生不习惯在线学习方式;学生自己不喜欢所学习的课程;不熟悉技术平台的使用;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难以按要求学习;自身知识基础不够,难以跟上在线教学节奏;时间管理能力不足,难以有效利用学习时间;缺乏交流技巧,难以参与在线学习互动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在线学习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沟通技能的引导与训练。

五、结语

要确保在线教学质量、推进在线教学真切发展显然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间。笔者基于自己的理解认为,让在线教学真正“在线”是在线教学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真正的“在线”又体现在我们对四条“线”的把握之上。

参考文献:

[1]胡小平,谢作栩.疫情下高校在线教学的优势与挑战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0(4):18-22,58.

[2]朱磊,韩润社,陈洁媛.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7):27-31,80.

[3]郑燕林,李卢一.超越大规模,追求大智慧:MOOC学习同伴评价的实施路径选择[J].电化教育研究,2015(9):42-48.

[4]郑燕林,柳海民.美国K-12网络教育发展的特征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4(3):42-50.

[5]郑燕林,李卢一,王以宁.教师网络教学素养的构成及培养[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2):71-74.

(编辑:王天鹏)

作者:郑燕林 赵长明

在线教学之远程教育论文 篇2:

中央财经大学在线教学的实践探索及改革启示

摘要:2020年春季学期以来,大规模在线教学活动在全国各大高校展开,本文通过对中央财经大学在线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分析,对比在线教学相较传统教学的突出优势,强调在线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并提出高校如何以此次大规模在线教学活动为契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信息化变革。

关键词:在线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教育信息化变革

2020年2月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各高校迅速行动,科学施策,全面铺开在线教学活动,扎实推进相关工作,积累了在线教学的宝贵经验。

新时期如何面对教育信息化变革,推进未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值得研究。本文通过对中央财经大学在线教学实践经验的分析总结,为在线教学理论研究和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1 中央财经大学在线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0年2月17日,中央财经大学春季学期正式开课,通过各种在线教学方式,开设课程787门、1716门次,授课教师772人,学生人数8575人。教学工作有序平稳运行,得益于学校、教学单位、教学管理部门、教学支持单位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和各项保障措施。

1.1 统筹规划,确保在线教学顺利开展

学校对在线教学工作高度重视。早在教育部文件发布之前就在统筹安排,认真谋划可行的教学方案,并经多轮推演修订,在教育部文件发布后迅速召开党委常委会暨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安排部署在线教学工作,要求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积极动员师生,认真落实教育部相关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做好在线教学的组织管理、服务保障和督导督查,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部门向全校教生发布了《教务处致全体教师的一封信》和《教务处致本科同学的一封信》,阐述了在线教学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希望集全校之力,统一师生思想,凝聚共识,统筹推进在线教学工作。

在正式开课前两周,教学管理部门征集教师志愿者,进行教学平台测试工作,制定在线教学应急预案,动态调整在线教学方式,并面向师生分别安排多场直播培训,帮助师生尽快熟悉在線教学平台。

加强校院两级联动,学校组建了由教学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学院技术联络员、任课教师、学生信息员等群体组成的在线教学技术支持团队,形成了立体式的指导服务体系。教学管理部门全体工作人员下沉到教学一线,对各教学单位一对一服务,建设了各学院在线教学微信工作群,全天候在线为教师系统建课、教学互动、学生在线学习等答疑解惑,做到在线教学工作项项有落实,件件有保障[1]。

1.2 多措并举,做好在线教学服务保障

通过校内外协同,强化在线教学的技术支持,实现教务管理系统与超星平台的对接。开课第一天,受全国高校大范围线上开课影响,网络服务器压力剧增,学校联系平台方紧急扩容,使平台在经历短暂拥堵后迅速恢复正常。

为满足师生线上教学中使用教材的需求,学校联系了人大出版社、清华出版社、北大出版社、外研社、高教社等五个出版社,向教师提供出版社开放的电子教材,最大限度保障线上教学质量与线下课堂同质等效。

在按照课表时间开展教学的前提下,对留学生、外教等身在国外因时差问题难以执行课表时间的师生,或因条件所限无法在居住地正常参加网络学习的学生,学校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允许通过邮箱发送讲义和教材、一对一辅导等方式灵活组织教学,确保学习进度不受影响[2]。

1.3 鼓励创新,发挥优秀课堂示范作用

实施一课多策,加强过程管理,鼓励教师采用“基本平台(超星一平三端教学平台)+备选平台(企业微信、ZOOM、钉钉、腾讯会议等)+保底平台(QQ群或微信群)”多平台混合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鼓励教师采用基于问题、案例的项目式学习、研讨式教学等方法开展在线教学;在授课形式上,采用线上直播、录播录屏、线上讨论、慕课资源导入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挥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如北京市教学名师提出“任务点—发起讨论—作业—作业评析”的教学思路,根据教学平台统计板块的“任务点”完成情况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起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科学设计教学问题,巩固视频学习的效果;根据互动效果,增强课堂趣味性,形成延伸性的教学成果。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围绕学生需求,量身定制线上教学方案,并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等社会热点问题,为学生准备丰富的阅读材料与主题讨论,组织学生参与,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鼓励任课教师教学方式创新,并在学校相关部门官方公众号推出“云课师说”“停课不停教之教法大家谈”等专栏推送,打造任课教师在线教学经验的交流平台,将优秀的在线教学经验在全校范围内宣传推广,为教师在线教学提供案例参考,促进在线教学质量的提高。

1.4 加强监控,不断提高在线教学质量

质量监控是在线教学的难点,在正式开学前,根据平台测试情况,学校对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考核方式、课程要求等内容提出了清晰的要求,规范教学秩序。

学校成立在线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全面参与教学质量监控,每天从超星教学平台后台获取数据,随机进行教学检查,多渠道收集教学质量信息,全方位保障教学效果。

学校开展师生在线教学情况调查,从线上线下教学效果比较、线上教与学评价、线上教学效果排名、教学平台满意度、自我效能认可度五个方面进行在线问卷调查,通过查找问题,持续推进反馈改进,推动教学相长[3]。

2 在线教学相比传统教学呈现的亮点

此次大规模的在线教学活动,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资源,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要义。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线教学呈现出其独特的亮点。

2.1 在线教学方式能够完成教学任务

传统教学理念中,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师生面对面的,需要在当面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情感交流,而机器教学无法做到情感交流。近年来开放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教学形式的发展实践,又强化了这种传统认知。

然而,此次大规模在线教学证明,在线教学的总体质量良好,师生满意度比较高,在线教学方式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甚至教学效果会更优于传统课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师生之间实现多方互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再加上如直播、录播、录屏、慕课、微课、线上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的选择和使用,更能够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虽然目前在“被迫性”在线教学的情境下,部分课堂完成教学任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线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所以,从技术上来说,在线教学方式能够完成教学任务。

2.2 在线教学可以增强师生互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同处在一个物理空间下,彼此情绪能够随时感知,而机器教学由于师生所处空间不同,无法准确获知彼此真实情绪。因此传统教学理念认为,在线教学是冰冷的、无温度的。

然而,从调查问卷及平台统计数据来看,在线教学师生互动频率和踊跃程度超过了传统课堂教学。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从技术上来讲,在线教学能够从技术上设置问答步骤,使学生“被迫”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从而进行下一步骤学习;二是由于在线教学符合心理活动规律,传统课堂教学互动需要应激性当众表达,容易造成心理压力,导致说话卡壳或冷场,而在线教学互动主要借助书面语言,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思考,心理压力较小;三是在线教学中大数据的应用使教师可通过学生课外学习、回答问题、参与互动的数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度和方法,有针对性的予以指导,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

2.3 在线教学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关系比较固定和简单,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围绕教师来展开的,教室作为主要的学习空间,其结构设计大多是从有利于教的一方来安排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尽管近年来也有对课堂教学的各种改革,通过智慧教室、圆桌教室等学习空间的建设以及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但效果并不明显。

而在线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體,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讲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主动的意义建构获得的。

在线教学使“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成为可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全流程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升级改造,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发现知识”,老师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4]。

3 在线教学对高校未来教学改革的启示

此次大规模的在线教学活动,本是一场应对突发情况的“无奈之举”,但也为高校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绝佳的、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3.1 树立超前识变意识,主动提高应变和求变能力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重塑教育结构形态,教育教学的本质与规律也在发生着升级改造。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围绕人才展开的竞争,教育无疑成为这一竞争的突破口,未来谁能够抓住机遇,获得教育发展新飞跃,在新一轮教育教学变革中成为领先者,就能够取得相对竞争优势。

树立超前识变意识,提高应变求变能力,要主动接受信息技术时代的新知识、新理念,充分抓住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机遇、新变化,认真研究教育教学发展新趋势、新动向,在竞争中赢取优势,争取更多资源[5]。

3.2 以在线教学为起点,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教育信息化浪潮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应着力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学改革的“助推器”,教育理念从“能力本位”向“价值本位”转变,教学主体从“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变,培养模式从“批量生产”向“个性定制”转变。

要以此次大规模在线教学活动为起点,寻求实体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有机结合点,推广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混合、课内课外互动,形成线下导学、线上自学、直播促学、全程评学的教学新模式,拓展教学时空,增强教学互动性。

3.3 转变思路,建立健全混合式教学管理机制

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教学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也要随之变化。要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教学监测、教学评价、教学反馈等功能,调整教学管理过程,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

高校要加强在线教学的顶层设计,健全在线教学管理机制,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在线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能力;科学制定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做好在线教学的教学激励和教学保障;科学设定学生学业评价指标体系,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科学、动态地进行学生学业评价,真正实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6]。

参考文献

[1]夏春明,夏建国.抗疫背景下高校在线教学的实践探索及改革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20(7):19-21.

[2]刘振天.一次成功的冲浪:应急性在线教学启思[J].中国高教研究,2020(4):7-11.

[3]龚旗煌.提升高校在线教学质量的方法与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0(7):4-6.

[4]薛成龙,李文.国外三所大学线上教学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20(4):12-17.

[5]邬大光.教育技术演进的回顾与思考: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在线教学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20(4):1-6+11.

[6]任丽蓉.新时代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建议:基于国内外一流大学的研究[J].智库时代,2020(2):101-102.

(责编:杨梅)

作者:任丽蓉

在线教学之远程教育论文 篇3:

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胜任力提升路径探析

摘  要:教师在线教学胜任力水平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要素。将胜任力引入到高校在线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对改善教师管理,提升教师岗位胜任力,提高在线教学质量,加快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教育环境的变化与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基于教师在线教学胜任力构成的核心要素,探讨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过程中取得高绩效所须具备深层次胜任力面临的挑战,并从在线教学能力、知识素养、在线教学角色、线上线下“新型教学空间”、信息化能力水平、在线教学评价机制方面提出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胜任力提升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在线教学;胜任力;教学能力

新冠疫情沖击了传统教学秩序,对高校教师教学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和改变[1]。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知识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MOOC、同步课堂、微课、直播课堂等在线课堂、在线教育的这场教育革命对高校教师是否具备足够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停课不停学”需要以改革的精神,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学方式,探索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是胜任力研究的拓展方向之一[2]。教学胜任力作为高校教师胜任力结构中的重要特质群,是学校评优与绩效考核的衡量标准,为高校教师评价提供依据,决定着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力量[3]。实施在线教学,为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山西财经大学创新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的优质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依托“山西省高校精品共享课程联盟”“超星尔雅”“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等各类在线课程资源平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自主选择在线教学方式,学生在线学习效果良好。教学环境的改变给教师教学工作带来挑战,高校教师必然要适应信息化网络教学发展需要,但高校教师在线教学所需的胜任力素质方面的研究还存在明显不足,如在线课程教学意识不足、优质在线课程不能合理采用、各类教学APP使用不恰当、与传统教学方法类似、信息化教学手段不够灵活、教学胜任力评价偏差等问题[4]。因此,新形势下,适应信息网络时代发展需要,有必要进一步研究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胜任力面临挑战及提升路径。

一、数据来源

研究对象是山西财经大学从事教学科研、成果应用以及在线教学服务活动的教师。同时,还有针对2019级、2018级、2017级在线学习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贸易经济专业学生的调查。所用数据来源于开放式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电子邮件、电话访谈的方式,得到158位教师的调查数据,筛选答题空缺率比较高或者有奇异数据出现的问卷,共得有效问卷152份,样本有效率为96.2%。有效学生问卷320份,样本有效率为90.9%。将问卷的回答从“很不符合-很符合、很不满意-很满意”等分成5级,分别用李克特5级量表分数1-5分表示。根据教师调查样本,从性别分布看,男性教师占总数的44.0%,女性占比为56.0%;从教龄年限分布看,参与线上教学教师的教龄分布总体比较均匀,涉及到不同教龄段的教师,其中31-40岁占比较高为34.2%;从教师受教育水平看,调查样本的受教育程度基本上是硕士与博士水平,所占比重分别为36.8%和63.2%;从职称角度看,以中级和副高级职称居多,占比分别为25.0%和43.4%。调查样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胜任力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在线教学能力不足

网络信息时代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5]。在线教学基于互联网远程教学平台突破时空局限模拟师生面授课堂,但如何避免在线教学变成“站着教的电视教学”,是教师在线能力提高需要考虑的方面。调查问卷结果表明,65.26%的教师倾向于采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在线教授学生,并辅以作业、讨论、提问等教学方式,这样可能使时空分离的教与学更加缺乏交互。高校教师不能完全根据在线教学活动形式设计和调整课堂,难以实现对学生在线学习状况的实时监管与评估,教师的在线课堂组织与控制能力不足。教师不能及时就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与之交流,师生不能完全进行在线教学有效沟通,不能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的及时反馈能力与沟通能力不足。教师不完全能够运用在线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部分教师不能有效使用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教师在线平台使用能力不足。教师在线教学实践模式较为单一,未能有效区分与评估不同水平、学科的讲授知识点,难以满足学生动态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教学方案科学性与适用性不足。尽管教师采用“录播+提供资料供学生学习”的在线教学模式得分较高为3.81,但该教学模式仍有提高空间。

(二)教师在线教学心理压力较大

高校教师从线下教学走到线上教学,面临着较大心理压力。从调查结果看,56%的教师感到焦虑,主要是由于教师不清楚与学生在线互动方式是否合理、在线学习效果是否达到要求、组织教学活动是否有序、在线APP软件及相关设备操作是否正确等。问卷调查结果中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得分较高为4.02、“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得分均值为3.98、“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得分均值为3.97、“课内课外时空界限变模糊”得分均值为3.93、“需要重新学习教育技术”得分均值3.96。除了增加心理压力外,超过42%教师对上述在线教学挑战与压力持“赞成”态度。占比超过50%的教师感到相对困难的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组织课堂讨论以及线上交流反馈;而对“平台和教学工具熟悉”“线上直播”“线上考试”“线上布置、批改作业”等,有40%-50%的教师认为还存在着一定困难。

(三)教师信息素养不够全面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不足,是“停课不停学”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影响在线教学效果,如能否熟练操作平台、在线布置作业、传输学习资料、同步讨论、在线考试、直播授课等,面对信息化教学水平这些技术门槛,一些教师还处在信息化教学的边缘地带。一些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不足,不能完全了解各类信息技术知识,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动力不足;普遍缺乏在线教学经验,未能合理利用网络技术具备的优势,对网络教学中的问题没有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另外,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准备不足,教师原有的知识能力无法满足网络知识和数字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需求,出现了短期应急和盲目应对的现象。不少教师对网络平台中的资源利用较少,资源整合能力和反思性实践能力较弱,教师教育信息资源处理能力不够,影响在线教学正常开展。问卷结果显示,教师在线教学平台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不高,对在线教学平台技术掌握熟练度介于“一般”与“熟练”之间,技术掌握“熟练”占比40.8%,技术掌握“一般”占比46.3%。

(四)教师在线教育资源选择困难

在线教学的有效开展依赖于在线平台与在线学习资源,多功能便利的在线平台与优质的教育资源能有效促进在线教学质量提升,但现阶段高校教师对在线教学资源存在是否“用得上,用得好”“在线教学平台功能能否满足专业教学需求”的问题。教师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多样,如MOOC、学堂在线、超星尔雅平台、微信、騰讯会议等在线教学平台,这些平台整体呈分散状态。尽管网络为在线教育提供的学习资源丰富,如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资源,但其他在线教育资源仍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使得高校教师采用资源时“无从下手”,形成选择困难。另外也反映出匹配专业实际的高质在线教育资源和易用在线平台相对较少,尤其是适合地方高校实际的专业课程资源就更少。

(五)教师在线教学转换角色不及时

教学环境以及方式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导致部分教师无法及时适应。在线教学并不是简单“把课程搬上线、面对屏幕讲授”,还需要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改变,形成教师在线教学角色转换的驱动力,但部分高校教师还不能及时转换教学角色,致使在线教学效果不佳。高校教师在线教学既要进行传统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准备,又要学习在线信息技术与在线教学方法;更为关键的是要会使用各种线上教学平台,通过这些平台上传教学资料、安排教学进度、布置专业作业、探索答疑辅导、讨论主题、进行考试等,以满足在线教学的需要。另外,师生对在线课堂教学的认知存在差异,一些教师仍没有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仍以为学习者会继续保持传统教室课堂的学习状态和规范,仍然保持着对学生的传统教学认知,在线教学的师生关系不能及时改变。但是,网络虚拟空间另一边的学生是否跟着同步思考?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有多大?孰不知网络环境下的在线课堂的知识来源面广,学习媒介多元,专业课程教材不再是学习的“唯一”资源,在线教学需要在师生关系、课堂媒介等方面分别重构。教师若不能及时转换角色,就无法带动学习者参与在线教学的“合唱”。

三、提升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胜任力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教师在线教学能力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在线课堂组织与控制能力,使得其能完全根据教学活动形式设计和调整课堂,能持续关注学生在线学习状态,保障教学活动有序高效运行。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在线教学及时反馈能力,使得其能够及时就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能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促进教师的沟通能力提升,使得师生之间能完全进行有效沟通,能更好地完成在线教学任务和目标。提高教师在线平台使用能力,使得高校教师能够完全运用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能够使用APP软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师在线教学相关资源组建能力,使得教师能通过专业知识和信息化手段整合、精选适合线上教学的内容资源,加大课程配套教学资源建设,满足动态化在线教学需要。提高教师在线教学缺口分析及弥补能力,使得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线教学中的不足,寻找原因并且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弥补不足。提高在线教学设计能力,教师能够结合专业特点与学生群体特征,进行在线教学任务、教学流程、教学方法设计。提高教师个性化教学能力,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个性特长、知识基础等进行教学设计、开发合适的教学资源、把控学习过程,采用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诉求,做到因材施教。着力开展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培训工作,推进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变革,提高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的适应性。

(二)提高教师在线教学知识素养

通过在线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组建在线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的能力素养。学校应搭建专业的教师发展平台,健全教师在线教学培训制度、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制度及教学交流的学习制度等,教师要明确自身培训需求。加强在线教学团队合作,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深入推进创新性强的教学改革。高校教师要掌握教育理论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及时补充更新相关教育教学知识,增厚自身文化底蕴。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与专业知识能力,紧跟专业领域国际国内学术发展动态,把握学术前沿,更新与在线教学岗位相适应的基本知识及专业技能,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能力,并能应用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中。提升科学研究能力,掌握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需求为目标,加强创新能力,开展理论、应用、基础等方面的研究。提升专业发展能力,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完善知识结构,确保专业知识学习常态化。

(三)重塑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角色

高校教师必须转换在线教学角色,把自己置于适宜的在线教育体系和学习生态圈里来思考自己的角色。履行好在线教学新角色,需要加大教师对在线教学的认知投入、情感投入、行为投入力度,教师除指导学生获取知识以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心理、品格、价值、道德等培育人的过程性塑造。教育教学理念塑造、制度建设等都必须围绕在线教学予以设计,教学生怎样学、学什么,怎样及时反馈,怎样差异发展、因材施学。优化在线教学路径与师生体验,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支撑学生开展适应性、自主性学习,实现在线教学的授课效果与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致。加强师生在线教学互动,教师更要主动换位,给予学生思考空间,增强教师心态调控力,强化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程互动,提高交流能力和知识吸纳力。

重构在线课堂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者与内容间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的重要维度,高质量的教学互动为学生提供学习策略和有效反馈,有助于增进学生自主动机与自我效能感,提升其在线学习投入与心理健康水平[6]。教师要注重知识传递方式状态的改变。面对各种呈爆炸式传播的知识资源,在线教学内容需要革新,高校教师像是一个知识信息库的“库管”,关键是选择与专业相关的有价值的学习主题和探究领域。重构在线课堂资源,在线课堂有效驱动教学内容重构。重构在线课堂媒介,只要方便和实用,各种高新装备、各种教学媒介都可采用。

(四)衔接好线上线下“新型教学空间”

进一步优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在线教学带来的变化,实质是育人方式的變化,“在线教学”新的“育人”方式价值取向是将线上与线下教学混融起来。改变“线上+线下”教学传统“加法思维”,合理利用参与主体“双线互动”的优点,形成师生教学的“新型空间”,要求教师具备双线教学的“基本能力”。应用于高校本科在线教育,要关注学教并重理念,重视智慧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等高阶认知。教师要将所教的知识结构化、情境化、意义化,倡导具身学习、深度学习与累积学习。厘清线上线下教学衔接起点,明晰知识内容的承接,坚持在线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教研转型、理念转变、策略转换,赋予新技术育人功能,重构教学价值观,采用问题导向或任务目标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内在自学动力,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育人体系。

(五)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水平

加强教师在线教学的信息技术素养,设计好在线课程,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在线教学主体的信息化能力,确保在线教学与面授教学的效果相同。加强学校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构建高校教师网络信息技术能力、在线APP等各类教学软件使用方法的培训体系,锻炼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应用能力,深化信息化教学实践应用。信息技术变革“赋能”教师“在线教学胜任力”,推动高等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信息技术的双向赋能。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胜任力与学科特点融合,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网络课程资源多样化。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指标明晰化,基于大数据满足不同教师的个性化需求。让更多教师参与深层次在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六)构建在线教学评价机制

构建全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发挥监督与保障作用,帮助教师了解和反思自身教学能力,提高在线教学效果。建立高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强化在线教育的督导评价,通过同行专业视角评价与学生在线评价,帮助教师了解自身在线教学的方法、策略是否被学生接受。构建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胜任力的促进机制,激励教师关注其持续性创造能力,分类提升教师在线教学深层次胜任力。建立在线教学胜任力测评与监控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教学实践活动,比如在线教研室例会、在线教学经验研讨、在线多媒体大赛、在线教学案例设计、在线课堂教学设计、在线教学观摩大赛等。

建立第三方对教学平台的评价机制。社会力量加入在线教学建设,打破了高校与社会、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壁垒,第三方课程资源平台和技术平台对在线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与保障。教师能否熟练使用网络和在线教学平台进行备课、批改作业,能否在在线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互动等均应成为在线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后指导与反馈也应纳入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征询教师与学生对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评价,了解教师与学生对平台应用的诉求,进而帮助教学平台更好地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邱燕楠,李政涛.从“在线教学胜任力”到“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J].中国远程教育,2020(7):7-15.

[2]何齐宗,赵志纯.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8(7):77-79,85.

[3]何莽,王灿娜,彭楚舒.基于师生感知对比的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9(2):112-118.

[4]谭明贤.技术应用型大学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60-62.

[5]陈凯泉,沙俊宏,郑湛飞,等.智能时代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特质与操作模型——对抗疫时期在线教学的思考[J].教师教育论坛,2020(4):16-20.

[6]张建卫,周愉凡,宣星宇,等.疫情防控期高校在线教学与学生发展:基于B大学的案例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0(6):64-71.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基于学习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与实践研究”(编号:J2020148);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基于OBE的农林经济管理卓越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编号:J2019100)

作者简介:张淑辉(1978-),男,汉族,山西临汾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高雷虹(1971-),男,汉族,山西河津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杨洋(1981-),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卫生经济与管理。

作者:张淑辉 高雷虹 杨洋

上一篇:大学音乐综合性教育论文下一篇:信息化教育心理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