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音乐综合性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济南大学音乐学院以高校美育建设为指导,以“从实践中提炼理论,将理论指导实践”为核心,以培养规范性、示范性、师范性的中小学艺术教师为目标,建立健全音乐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大学音乐综合性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大学音乐综合性教育论文 篇1:

对四川省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现状的分析和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艺术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四川省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发展起来。但纵观这几年,随着我国产业文化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四川省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如何更好地将我省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紧握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更好地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找打一条适合于自己发展的道路;如何更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切实需求,是值得我们现今综合性大学舞蹈教师们深思的问题。本篇论文从我对四川省比较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大学西华大学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自己多年在综合性大学教学的经验出发,就目前四川省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呈现出的一些现状和其解决的对策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艺术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也不断提高。舞蹈教育也不例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迅速地发展起来。作为舞蹈大省的四川省,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在全国的各种舞蹈比赛中屡屡获奖、成绩显赫。但我们在这10几年的时间中发展迅速的四川高校舞蹈教育却并不理想,特别是在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发展中问题的存在尤为突出。那么,如何更好地将我们四川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去紧握这样快速发展的时代,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未来发展之路,更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切实需求,是现今在四川综合性大学从事舞蹈教育的工作者们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本论文通过我对四川省比较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大学西华大学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自己多年在综合性大学教学的经验,就目前四川省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呈现出的一些现状和其解决的对策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对西华大学开展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西华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简介。西华大学是四川省一所典型的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由四川工业学院、成都师专、四川经济干部管理学院三所学校合并而成。舞蹈系依托西华大学多学科大学的办学优势和良好的人文艺术环境,这为舞蹈专业的办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舞蹈系属于艺术学院,是以培养具有现代舞蹈观念的通舞艺,懂舞论,能够从事与之相关的文艺管理、研究、教学、表演等工作,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应用型舞蹈人才为主要教学目的。

2.对该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调查时间:2012年12月24日,调查对象:西华大学2009级和2010级舞蹈学、舞蹈表演专业的本科生,调查目的:对该校现在的舞蹈教育做一个基本的现状调查,调查形式:不记名式问卷调查,问卷发放数目:100份,回收率:100%。调查内容及结果:①现有的舞蹈课堂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满足你的学习需求?24%能满足,76%不能满足。②希望在舞蹈课堂中增加哪些方面的学习内容?5%民族民间舞,9%古典舞,32%编导,18%流行舞及现代舞,36%各种舞蹈类考级。③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否满意?65%满意,35%不满意。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充分的做到“因材施教”?74%能,26不能。⑤教师上课的形式是否多样化?31%是,69%不是。⑥对该校在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满意吗?33%满意,67不满意。

3.总结与分析。现今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们多数都是“90后”,对新鲜的事物接受能力很强,要求的东西更高。在这样的环境下同学们感觉到教学的内容不能很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这部分学生占到了76%。同学们似乎对现有的传统专业课的学习不太感兴趣,只有5%和9%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民间舞和古典舞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都想多开设一些流行舞、现代舞以及社会上流行的各种舞蹈考级内容的课程,这部分学生分别占到了32%、18%、36%。在课程的设置上学校如果多考虑一下他们的这种切实的需要,也不至于导致有67%的学生提出了对课程设置不满意的结果。由于西华大学在入校专业复查后就实行了分班教学,该校在因材施教方面还是做的比较好的,只有26%的学生觉得老师没有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舞蹈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就是“口传身授”,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多样化,69%的学生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这样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课堂的气氛很压抑,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启发和培养。

二、对影响四川省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发展现状原因的归纳和总结

1.缺乏相对系统和科学的教学体系。目前四川省综合性大学的舞蹈专业的教学体系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它们大多都是借鉴北京舞蹈学院或参照专业艺术院校建立起来的教学体系,根本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教育机构的主要目的是实施严谨规范的教学,通过严格规范的训练,来培养专门舞蹈人才。

2.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性。近年来四川省许多的综合性大学都纷纷开设了舞蹈专业和增设了舞蹈系,舞蹈教育看似一片红火,但真正能依照综合性大学自身的特点来定位的寥寥无几。多数学校的舞蹈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基本上都是按照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学大纲和模式在上课。这本身即说明了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性。

3.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化。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在很多综合性大学在缩减本科毕业学分的同时怎样去更好地设置传统性的专业课程。第二,面对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代“90后”的大学生们对新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他们不光是要学习大量的专业性的知识,还需要更多的实用性很强的知识来满足他们的切实需求。现在很多的综合性大学在这个方面是没有考虑到的,忽视了当今学生的切实需求,没有真正的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关系。第三,忽视舞蹈理论课方面的学习。第四,实践类课程设置太少。

4.教学模式的单一。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四川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学形式大多数还是沿用着以往的“口传身授”,它作为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虽有一些可取之处,但以今天高科技、信息化的角度来看是远远不够的。它不能很好地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三、对推动和加快四川省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1.找准学科定位,明确发展方向。要办好四川省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学校性质、不同的培养目标找准自己的学科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由于大多数四川省综合性大学所设立的舞蹈系或舞蹈专业都是依托于本省一些师范类高校、某某学院、某某大学之中,它们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学生的具体素质、现有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因素来找准自己学科定位,明确发展方向,要在对市场作大量的考察调研后形成清晰的培养目标。我认为四川省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出具有较高思想品德觉悟、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水平、丰富的理论修养以及创造意识和开拓精神并又有实际才干,能适应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市场需要的能更好地去适应舞蹈基础性教育、大型企业文化建设、大型晚会的策划和组织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舞蹈教育既有它的独特性,也要符合所属院校的总体方向和要求,无论办的是舞蹈编导还是舞蹈教育或者是舞蹈学专业,都要根据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特点找准位置,办出特色。

2.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搞好课程设置。简单地说就是什么时间教什么知识内容给学生,它的实施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现在的社会各种舞蹈考级(比如少儿中国舞考级、民间舞考级、拉丁舞考级)等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学生们如果在大学阶段就能得到这方面课程的学习,那么他们今后走出学校岂不是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增强他们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和竞争的实力。当今社会很多白领们都很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他们下班后都会去各种培训机构锻炼自己的身体,在这个时候,瑜伽、肚皮舞、健身舞等培训班也迅速发展起来。那么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就掌握了这些技能,出去岂不是能更快地融入到这个社会之中。把这些课程纳入到大量的选修课之中,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让同学们获得毕业所规定的学分,还可以获得各种舞蹈职业资格证书。在当今社会就业难的情况下,给我们四川省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们开设这样的课程无疑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除此之外,面对这个快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还应该增加舞蹈理论和社会实践类课程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竞争实力。因此,在四川省综合性大学里搞好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不断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应变能力,提升他们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走向社会时求职的道路更宽、更广。

3.建立相对完善、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我们现今四川省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必须建立相对完善、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加有效的凸显出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的办学特色,才能让舞蹈学科朝着健康、科学、快速的方向发展。为建立相对完善、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我们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必须根据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和规范化的舞蹈教材。其次,我们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建立相对健全的体系。再其次,我们还必须有一套适合四川省综合性大学发展的教学进度监督机制,完善课程考核体系,进而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在我们四川省,综合性大学必须建立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体系。21世纪的舞蹈教育能够真正地适应时代需求,做到与时俱进,就得建立完善、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

4.实施“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培养有新时代创新精神的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理念也正悄然地发生着改变,我们四川省的综合性大学应积极地转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实现多元化的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要想实施“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培养有新时代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全面地推行真正的多元化,以此来推进当今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我认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以后的人生规划来选定自己的课程。加大与本专业学习相关的理论课(比如人体律动美育、音乐修养、人体动态素描、中外舞蹈思想教程等)和实践课(比如街舞、爵士舞、拉丁舞、外国代表性舞蹈等)的选修课学分力度,以此实现多元化的教育。②现代综合性高校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从当代文化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的角度来确立。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多元化的开设比如“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企业文化管理”、“办公自动化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MIDI制作”等相应的教授科学知识技能的各种选修课,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舞蹈专业课学习得到全方位发展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个性特征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真正体现出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教育模式。③舞蹈教学的方式方法和理念也需要多元化。舞蹈专业教学按照传统的方式就是以“口传身授”为主体的动态教学过程,要达到多元化的教育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改革,使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育理念。比如在我们的舞蹈教学课堂中可以将哲学、文学、绘画等融入其中,这种将文化理念融入进多元文化舞蹈教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能激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为舞蹈课堂教学营造一个富有情感和个性的情境教学环境,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④我们不能让当代的舞蹈大学生们仅仅满足于本科毕业证书,应鼓励学生参加专业资格证书(比如:中国舞等级证书、拉丁舞等级证书、芭蕾舞等级证书等等)的考试,努力地培养出一专多能性的复合型人才。专业资格等级水平考试的体制形成,将促使舞蹈专业教育多元化的改革深入,打破“一本毕业证书”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需要的是“一书多证”、“一专多能”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应该积极地把这些培训引进到高校中来,为学生提供从事各种舞蹈专业职业、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而提供有利的条件,这也将对高校舞蹈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舞蹈的教育应跨越单一式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结合舞蹈本身的特性努力去探索出适合于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省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教育的改革,从而推动我省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舞蹈专业人才。

综上所有,舞蹈是个开放而广博的学科,面对现今更加广阔的舞蹈市场,面对现在人们对舞蹈的热爱与关注程度的不断加深,舞蹈事业要蓬勃发展,舞蹈事业要后继有人,四川省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责任重大。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是逐步地、规范地、科学地完善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四川省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要突出它的特点,密切联系实际,大胆创新,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力争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宽厚,专业技术与理论扎实,适应社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综合能力突出;从而培养舞蹈教育行业的创新人才,切实地实现综合性大学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舒承智,符辉.艺术教育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4]于平.高教舞蹈综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5]王啸.全球化与中国教育[M].四川: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6]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王国宾.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8]于景春.舞蹈教育理论与研究[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

[9]覃天伟.浅谈当今高校舞蹈专业教育中“多元化教育”的实施途径[J].科教文化,2012.

[10]覃天伟.试论信息化时代舞蹈教学的现代化问题[J].大舞台,2012.

作者简介:覃天伟,2003年7月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舞蹈系,本科,现任西华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专业教师,舞蹈教研室主任讲师,2006~2008年就讲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研究生课程班(舞蹈学专业),2013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专业,获艺术学硕士学位,从事舞蹈教育研究。

作者:覃天伟

大学音乐综合性教育论文 篇2:

美育:教育理论实践化与思政教育的结合

摘要:济南大学音乐学院以高校美育建设为指导,以“从实践中提炼理论,将理论指导实践”为核心,以培养规范性、示范性、师范性的中小学艺术教师为目标,建立健全音乐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本文以济南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为例,介绍了“乐”“思”融合的师范教育课程建设方案,阐释了欧洲三大音乐教学法理论实践化的课程设置优势,着重说明各教学法运用于实践、作用于我国音乐文化传承、作用于美育思想提升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  美育  课程思政  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

自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高校美育教育改革工作全面稳步发展。艺术师范教育作为《意见》中三个重点领域之一,在建强美育教师队伍、培育艺术师范人才等方面做出重要指导。济南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以下简称“音教系”)以师范类招生培养为契机,认真贯彻《意见》中关于“培养造就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中小学艺术教师”的要求,不断改进音乐教育体系与教学方案,完善教学内容,立足一线教学实际,结合师范专业特性,坚持从实践学习中来到实践教学中去的教育理念,不断建设音乐教育师资后备军,目前,音教系教育课程建设已初见成效。

一、整合教育资源,吸纳师资人才

随着国内外教育领域的沟通交流日益密切,教育部对美育教育工作的改革要求逐渐细化,音乐教育尤其是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新篇章。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代表的国内高层次音乐学院率先构建起一套立足于一线教学实际、汲取艺术教育前沿思想的师范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创新师范教育教学内容,注重与一线实际教学的结合。

济南大学音乐学院秉承“音和乐谐、德艺双馨”的院训,树立“教学质量为中心、科研提升为驱动、艺术实践为载体”的办学指导思想,融合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艺术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水平。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素质拓展为依托,摒弃单一型的人才培养概念,努力培养和造就应用型、复合型具有较强就业创业能力的高素质音乐人才,建立具有齐鲁地域特色的先进科学师范类音乐教育体系。

济大音教系依托学院教学设施,建有教育实习联合培养基地。聘任优秀毕业生,作为对口音乐教学法实践化课程专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运用奥柯达三大体系的理论方法,又进行教学的改革发展,使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理解中国民族音樂的核心内涵,将感悟音乐内涵、课程思政、科学方法等融汇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二、吸收国际化教育理念,紧贴课程思政内涵

济大音教系选取已有近百年历史的欧洲三大音乐教育教学法作为理论支撑,并利用各自教育特点的特殊性、相互间的互通性、与我国文化特色的共通性,开创性的设置了一系列有理论基础、有侧重点、有校本特色的师范教育培养课程。

(一)理论支撑与思政理念

首先,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1)歌唱是该体系的主要教育手段。重视歌唱,强调将音乐中的音高、节奏等基本元素,尤其情感,用最自然、纯真的嗓音演绎出来。柯达伊认为“歌喉是每个人都有的乐器,歌唱正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的音乐活动……歌唱给予人的音乐感受是最直接且深入人心的”。(2)立足于本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歌唱等音乐教学活动,这是该体系的主要教学内容。柯达伊整理收集,并系统性编写了学龄前及普通中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材,强调要从本国音乐为基础“走向世界”,认为“民间歌曲是培养好的趣味的学校,这不仅是为了提供演唱的练习,更是为了保持传统的延续”。这也正贴合了我国对教育教学的基本方针政策,要求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形成适合于我国国情、未来发展的情感价值观。

其次,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1)节奏与肢体运动结合是该体系的主要特点。体态律动是该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它“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人们可以通过训练,将音乐转化为自然协调的身体运动,从而培养人的音乐节奏感,“体态律动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有效的,由浅入深的音乐体验活动”。如同思政教育,亦是一种如春风化雨般的育人活动。(2)节奏运动与生理运动之间形成的联觉转换,能够使学习者达到一种身心的和谐发展。达尔克罗兹认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和培养,进而为音乐教育所用”。这犹如我们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内心情感,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也是与生俱来的,融汇在我们的血液中,可以通过该教学法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将音乐作为媒介,调取出来。

最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该教学法的诞生得益于以上两个教学法的成熟,还得益于奥尔夫先生本人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研究、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原本性”音乐教育理论的探索。三者的教育思想合而为一,有机结合,可以说是这三大教学法中的“集大成者”。(1)听力训练,或者说是音乐听觉训练,不仅是要达到某种练习目标,提升听力能力,更是对一个人的音乐审美水平的提高,进而,我们就不难理解“发展音乐听力是普通音乐课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2)动作与音乐的结合,启发且高于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育方法,“奥尔夫及其合作者创造了音乐、语言、动作相融互补的内容,是一种全新的音乐教学方法”,具体表现为将音乐作品中的乐思、动机等,被拆分成节奏、音高、曲式结构、和声等若干音乐元素,用动作表现出来。在中国古代“乐”教中,“例如西周的宫廷音乐教育就是通过乐舞的教习而得到应用的”。(3)享誉世界的“奥尔夫乐器”,是以“一套带有共鸣箱的音条乐器”为核心,配以能适合儿童音乐课教学使用的小打击乐器。后来在该体系的传播过程中,甚至在之后的音乐课教学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把只要用到的小型无音高打击乐器、音条乐器以及特质的音效乐器,都称做奥尔夫乐器。可见该体系在普通音乐课器乐教学中的地位。“奥尔夫乐器”的产生,给了并不喜爱或怯于歌唱、表演等的学生带来了参与课程实践的机会,达到了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这些乐器目前也逐渐使用在特殊教育教学中,形成了课堂中全员参与音乐实践的教学方式。

(二)课程设置与思政实施

1.视唱练耳(solfege):基于柯达伊、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

中国民歌导入。如,以卡农的演唱形式演绎河北民歌《踢毽儿》,学生们在充满欢乐、童趣的氛围下进入视唱练耳的基础类训练课程,在全心投入、全体参与、全程关注的过程中开启课程学习,通过自己的演绎达到热爱本国文化的目的。

专业理论学习。通过对两首《茉莉花》旋律的讲解与演绎,学习复调演唱、节奏倍速、同主音大小调转换、移调记谱等知识点。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为视唱练耳教学素材,讲解中国民族音乐作品,解构民间音乐调式特色、作曲风格,深度挖掘中华音乐文化内涵,让师范院校的学生了解本国音乐,热爱民族文化。通过自身的学习与体验,更好的将中国文化传承下去,提升民族自豪感。

2.体态律动(eurythemics):以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基础

授课形式,以音乐元素作为授课主题,感受音乐。例如,体验弱起小节。借助“抛”“接”纱巾的动作,体验音乐中的弱起节拍。将肢体肌肉感知,转化为内心音乐听觉感知力。

教学内容,以中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为素材,感悟人生。如,选材于苏教版音乐课本的《月之故乡》,将动作融入音乐,不仅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过程的衔接,更重要的是通过全身心的参与体验,感悟到歌曲中对家乡的思念、对故土的热爱。

3.奥尔夫乐器演奏与编配:综合提炼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学内容

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由学生们主导,自主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练习奥尔夫乐器演奏,了解信息化音乐技术,掌握简单的和声编配知识。由教师引导,将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串成一条逻辑线,分类成多个模块,最后拆分成一个个看似简单却实用的小步骤,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小组间通力合作,集思广益,为歌曲编配伴奏。

课程素材,即编配伴奏的歌曲皆选自中小学音乐课本,直击教学一线,尤其选取有民族特色的童谣、儿歌等,并逐步发展为民歌,甚至是大型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经典选段的旋律)编配奥尔夫乐器伴奏。同时,本课程还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创建微信视频公众号,上传优秀学生作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完备配套硬件设施,善用国内外优质教材

(一)乐器——奥尔夫小型打击乐器

音教系音乐学院购置了一批当下中小學教材中最常使用到的小打击乐器,在体态律动与奥尔夫乐器编配课程中使用,前者是学习如何配合音乐课教学使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且不脱离音乐作品的本体特质,后者是学习专业且适合于中小学教学实践的音乐作曲技术。

(二)教材即教参

每一门课程使用到的教材及教参,都是在主要但不限于一本资料的基础上选取的,结合课程进度及一线教学实践性的原则,选取了如《柯达伊333首视唱作品集》《〈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入门》《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等。这些教材及教参选取国内外知名出版社,包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匈牙利布达佩斯音乐出版社等。

四、教育理论实践化成效

(一)学习动机:意识的转变

教育理论实践化教学实施后,较好地建构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积极性;逐渐建立了自我身份意识的转变,从“学习者”变为“准老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结合多学科知识进行理论学习设计,对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创美行动起到了较好的引导。通过实践体验,学习教育理论知识,通过紧密贴合中小学音乐课程内容,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从间接接受到直接体验,从输入理论到输出实践。

(二)艺术实践:经验的质变

教育理论实践化的美育教育教学设计紧密结合当前高校美育师范教育学生成长、成才和成人的实际需要,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舞台演出、教学实践为辅的教育学习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强化了互动性。通过实践化教学,学生自然、艺术、社会、科技审美的基本方法或技巧得到较好训练,感知美、判断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正确、高雅的审美观和审美理想以及主动将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结合起来的意识得到明显强化,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能力、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三)教育实践:科研的裂变

为强化理论实践化师范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和考试考核方式创新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科带头人在美育教学研究的引领作用得到突出。学科带头人主持的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获三等奖。近两年,学科带头人指导学生参与科研立项,积极参与省内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课题申报,两名学生获校级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SRT)立项。

五、教育理论实践化的价值意义与不足

(一)实践决定意识

济大音教系通过教学改革,革新人才培养理念,即:一台琴(钢琴)、一张嘴(声乐)、两条腿(舞蹈)、一支笔(理论)的各个门类单打独斗的生硬教育模式,综合国际先进性教育理念,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积极有效的同一线中小学教育需求相连结,以学生素质拓展为依托,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觉能动性,培养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在教学中,通过实践认识“教育”,通过实践认识“师范”,通过教育认识“美育”。

(二)认识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将理论课程融于实践,让师范教育理论转化为师范教学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实践化教学学习理论知识,不断丰富、完善审美知识,提高大学生感知美、判断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了正确、进步、高尚审美观的形成,主动塑造完美人格、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合格大学生。

(三)现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现如今,有组织的进行音乐教育方式方法教学改革的相关学术交流活动不足,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受限,师资力量配备缺乏,音乐教育“哲学理念如何指导学校音乐教育工作,怎样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尚存在困局。

首先,由于美育教育的特色性,师范教育的特殊性,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

其次,美育协同机制不够健全,如由学院宣传部、教务处、工会、团委牵头,学工处和二级学院(基础部)、学生社团参与的组织机构和艺术教育中心、美育教研室尚未建立并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再次,当下处在国际环境的特殊时期,与省内外、国内外开展校际间的艺术交流活动、师资交流和学术交流等活动阙如。

最后,软硬件设施配备不足,既能够与国际教育理念接轨,又能联系师范教学实际的艺术类师范教育师资人才缺失。美育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在学院表彰中缺位。教学用具、多媒体设施、专设教室等硬件条件投入力度尚有不足。

然而,随着美育教育的推进、师范教育的规范化,美育师范教育未来可期。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主力军,“吾将上下而求索”,为美育教育、艺术师范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孫人君.西方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表达形式的革新与启示——以普通中小学及学龄前学习为例[J].艺术教育,2014(10):96-97.

[4]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5]孙人君.我国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J].山东高等教育,2020(04).

[6]韩忠岭.中国音乐教育哲学发展的观念、困局与趋向[J].音乐研究,2020(05):103-110.

[7]骞真,段虹.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03):115-119.

[8]徐艳霞.基于美育教育的艺术师范生的培养与实践[J].艺术教育,2020(07):28-31.

[9]张文婧,赵昕.试论高等教育中美育功能的挖掘——以传统陶瓷文化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0):154-156.

[10]程远.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与当代中国美育建设[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作者:孙人君

大学音乐综合性教育论文 篇3:

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正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就业竞争以及日益加重的学业、经济压力。大学生自杀以及暴力事件在近年内多次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疏导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实践。音乐教育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借助音乐这一载体,实现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培育其审美创新能力等综合性教育目标。本文旨在对音乐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 教育 大学生 心理健康

音乐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手段,能够借助旋律、音调来表达情感、书抒发感情。 音乐教育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潜移默化地通过音乐情操的培养、音乐审美的提高来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音乐教育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于音乐教育具有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社会交往价值。音乐教育能够通过构建生动的艺术情景来使学生产生较强的代入感,进而随着旋律的起伏、音调的变化来培养感受美的能力。随着审美体验的进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将能够发现生活中潜藏的美,并通过对美的挖掘实现创造性的发展。在学生个体的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社会关系,相同的审美能力和意识将便于社会交往的开展,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社会关系。更重要的,通过音乐审美的提高,學生将进一步了解音乐文化的重要价值,从而实现对文化的传承。因此,音乐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

一、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当代大学生由于面临着较多的生活和学业压力,难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复杂、类型多样、个体差异较大等特点,音乐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的重要作用正逐渐显现出来。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音乐能够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帮助大学生培养完善审美情趣、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建设、不断提升自身创新发展水平等方面,从而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行。例如,温婉优柔的音乐旋律能够使人放松心境,远离车水马空的喧嚣,随着《梁祝》的旋律起伏,能够让人在想象中随着有情人体会爱情、幻化成蝴蝶自由自在,从而追寻到内心的平静。另外,音乐风格以及题材的多样性也使得音乐教育能够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差异化要求。

二、音乐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途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体系,在教学实践中要面对很多极具个性化和私密性的问题。音乐教育的应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发展方向。音乐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要注意教育理念的及时转变,要不断更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从而使音乐教育能够不断融入教学实践当中。更新教育理念,要求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和方式方法。同时,音乐教师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来也要注意自身心理学修养的培养和提升。要通过具有个性差异和针对性的音乐教学活动,实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辅导,进而把心理学知识与音乐知识相结合,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问题的缓解。

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应用音乐教育,要注意教育体系的创新与改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而传统的音乐教育多以单方面的展示与讲解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因此音乐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构建具有独特性的音乐教育体系。在日常的音乐教学实践中要更加关注学生“听”的能力。只有学生能听得进去、听得明白、听得用心,才能够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身临其境,达到舒缓心情、缓解心理压力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音乐教育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潜移默化地通过音乐情操的培养、音乐审美的提高来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音乐教育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于音乐教育具有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社会交往价值。时间证明,音乐教育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将能够借助音乐这一载体,实现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培育其审美创新能力等综合性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梁维.论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促进[J].时代教育,2013(9).

作者:王萌

上一篇:生活融合与化学教学论文下一篇:在线教学之远程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