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护理分析论文

2022-04-28

【摘要】目的探究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中彩超对肾脏的观察。方法选择6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应用彩超观察肾脏的表现。结果根据患者病情程度的不同,肾脏的表现存在差异。轻型患者肾脏改变较为轻微,超声显像,肾脏的形态大小、内部的结构以及血流的显像情况都在正常的范围内。中型以及重型患者肾脏的形态出现明显的改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肾综合征出血热护理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肾综合征出血热护理分析论文 篇1:

2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病例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期减少死亡的发生。 方法 对200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129例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22例发生死亡者设为死亡组,其余107例未死亡者设为生存组。收集所有可能引起患者死亡的临床及理化指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经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存在基础疾病、器官损伤程度、合并肺内感染、血钠异常为主要的死亡危险因素(P<0.05)。 结论 临床医师应熟悉掌握影响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提高诊治水平,积极地采取适当的干预和治疗措施,有助于减少死亡病例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危险因素;液体疗法

[Key words]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Death; Risk factors; Fluid therapy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地方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病情危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本溪市地处辽宁省东北部,属于小兴安岭末段,多山,多林地,是出血热的老疫区,近20年来由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在我市农村的大面积接种,发病率明显下降,病死率已经下降至2%以下,但仍一年四季有散发病例出现,以冬、春季为多[1];而且疫区范围内农民发病率下降,城市人口发病增多,且常常出现危重症患者,仍然会有死亡病例出现。本研究通过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组与生存组的病例特点进行比较,收集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总结经验,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认识及救治水平,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0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的11年间我院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1027例,其诊断均符合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1]的诊断标准。其中肾综合征出血热危重型共129例,包括死亡组病例22例(其中包括病情危重自动出院回家后死亡3例及转诊至上级医院后死亡2例,总病死率为2.1%)和生存组107例。1027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9±13.4)岁;两组年龄性别分布特点:死亡组平均年龄(52.5±9.9)岁;男女比例为15∶7;生存组平均年龄(45.8±10.7)岁;男女比例为67∶40。职业特点:死亡组农民9例,约占40.9%,其他职业包括工人、退休等共13例,约占59.0%;生存组农民51例,约占47.7%;其他职业者共56例,约占52.3%。基础病情况:死亡组有明确的基础疾病者15例,占68.2%,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病、酒精性肝病、乙肝肝硬化等;生存组有明确的基础疾病者37例,约占34.6%。

1.2 研究方法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临床调查表,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及病程等一般资料,调查患者的发病至就诊于正规医院的时间、发病至死亡天数、死亡时的疾病分期、出现的器官系统损害数目、伴发感染情况,治疗方案为发热期给予病毒唑1.0 g/d静脉滴注,少尿期持续4 d以上或达到透析指征予透析治疗,针对各病期治疗原则进行液体疗法,根据患者情况不同选用不同胶体如低分子右旋糖酐40、白蛋白或血浆等成分,部分患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2]。

1.3 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定度参考标准[1]

轻度:体温(持续3 d)39℃以下,恶心呕吐明显或仅有恶心,有充血,无明显渗出,有皮肤黏膜细小出血点,头痛头晕轻,尿蛋白(+);中度:体温持续3 d 39℃~40℃,恶心呕吐,充血明显,球结膜轻度水肿,皮肤黏膜有明显出血点,头痛明显,有兴奋或失眠,尿蛋白(++~+++);重度:体温持续3 d 40℃以上,恶心呕吐频繁剧烈,充血明显,球结膜明显水肿,皮肤黏膜有明显出血点或瘀斑,烦躁不安,谵妄或意识障碍,尿蛋白(+++)以上。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所有观察指标逐一进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对可能有意义的因素再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2例死亡组患者治疗情况

22例死亡组患者中20例入院定度为重度,占90.9%,中度2例,占9.1%;处于发热期7例占31.8%,处于休克期1例占4.5%,少尿期4例占18.2%,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2期重叠者2例占9.1%,入院时处于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及少尿3期重叠者8例占36.4%。少尿期死亡9例占40.9%,多尿期死亡5例占22.7%,移行期死亡7例占31.8%,休克期死亡1例占4.5%。1例低血容量休克死亡,1例自发性肾破裂死亡,1例腹壁出血死亡。其余病例死亡原因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F)。

死亡组19例合并MODS,占86.4%。脏器损害除肾脏为靶器官外,最多见于心脏损害,表现为不同程度心肌酶学异常、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常见,1例房颤,1例心源性猝死,左心衰2例、心包积液等;其次为肝损害,仅1例表现为肝衰竭;再其次为肺损害,表现为ARDS、心源性肺水肿、肺内感染、胸腔积液;脑损害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脑出血、症状样癫痫,消化道出血9例(40.9%),还有少数胰腺损害。死亡组患者合并感染者12例,占54.6%,其中肺内感染11例,占50.0%,其余感染包括腹腔感染1例,尿路感染1例,败血症及真菌感染1例。死亡组患者有20例诊断电解质紊乱,占90.9%,血糖异常常见。死亡组病例明确诊断DIC者5例,占22.7%,但在血小板迅速降低基础上伴随有PT、APTT、TT及Fbg、FDP和D-二聚体单项或多项异常者另有12例,共计17例,占77.3%。

2.2 单因素分析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年龄、基础疾病、发病至正规医院治疗时间、肺内感染控制、肾外器官操作数目及血钠水平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统计学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3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可能引起死亡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见,年龄、存在基础疾病、肾外器官损伤数目、合并肺内感染、血钠异常为主要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组病例农民比例占40.9%,但少于我国总发病人口中的农民比例[1],与本市近年大规模为农民开展免费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接种而使农民的发病率下降有关。死亡组年龄偏大,多数合并基础疾病,是不利因素;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入院时诊断要定度,此要求对于评估预后作用关键,对重度患者,特别是入院时2期或3期重叠患者,应提高警惕、加强监护、积极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有些患者就诊于正规医院的时间相对较晚,早期未得到正规治疗,补液不足或过量,休克抢救不利,滥用大量缩血管药物,个别休克虽已纠正,但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导致后期治疗困难,死亡风险增高。

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中,最重要的是液体疗法[3]。关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重症、危重症的临床过程,实际上是伴随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过程,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治疗的重点是液体疗法,渗漏期与恢复期界限模糊,临床上难以划分,但两期的病理生理特点和治疗明显不同,个体差异较大,因此液体治疗过程中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在渗漏期要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流,但在恢复期警惕大量液体回渗引起的肺水肿。所以输注液体的容量与速度必须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连续检测血流动力学、了解病情变化及治疗反应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休克时补液宜遵循快速补液原则,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精神状态、脉率变化及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液体复苏应恢复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又不至于过多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4-8]。在关键时间点,要以6 h为单位时间来计算出入量,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区分肾前性和肾性少尿。扩容胶体不宜选用白蛋白,在毛细血管渗漏期,毛细血管不能阻留<200 kDa的分子[9],白蛋白(66 kDa)作为小分子物质会迅速渗漏至组织间隙[2]。这种状态下,白蛋白非但不能维持血管内的胶体渗透压,还会造成和加重组织水肿[10]。但是笔者对比两组是否使用白蛋白未发现对于死亡的危险因素有明显差异,可能是受限于样本数量较小,而且这些病例并非单一使用白蛋白,也有其他大分子胶体在同时应用。但基于此理论胶体治疗应该选择低分子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和甘露醇要优于白蛋白。渗漏期一般持续1~4 d,进入血管再充盈期,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逐渐恢复正常,大分子物质逐渐回吸收,组织间液回流入血管内,血容量增加,易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9]。特别是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心肺功能相对较为薄弱,研究表明随年龄增加,心脏功能减退,每增加10岁,心排血量下降10%,最大耗氧量下降5%~10%[11]。有报道75岁老年人即使一般表现尚属健康,发生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可能性仍高达50%。补液过多过快时,会使循环血量骤增,诱发心力衰竭及高血容量综合征。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发热期血三系的变化为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容积升高,同时血小板呈下降的趋势。生存组病例与死亡组病例对比,虽然血三系在早期数值上无明显差异,但是观察到一个现象是,如果血小板上升的趋势、伴随白细胞的下降与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下降的恢复几乎同步,预示预后良好,反之死亡组病例的血小板不上升或上升后复降,或三系变化趋势不同步。

另外,合并感染在危重出血热患者中高发,此组死亡病例合并感染者超过半数,与文献报道有相似者[12],也有不同者[13]。尤其是合并肺内细菌感染为多。提示我们应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口腔护理,密切监测,一旦发生合并感染,及时有效抗菌治疗,甚至预防性应用抗菌治疗。对于入院诊断为重度的患者我们应密切重视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措施,防止病情继续发展和恶化,同时我们要知道,由于机体抵抗力、营养状态、免疫状态、休息、颠簸、治疗措施是否合理等诸多因素,对于轻度和中度的患者,病情可以转为重症,一样要给予密切观察病情,进行监护。肾综合征出血热在发病的各个病期,电解质都可发生平衡紊乱,因为常与水的平衡紊乱相伴随,而且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使病情更为严重和复杂[14]。死亡组病例电解质紊乱出现率极高,且出现早、不易纠正,特别是严重低钠血症体现全身代谢紊乱,预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DIC的实际发生率是比较高的,但治疗应以原发病为主。要更好地把握透析指征,需透析者宜早不宜迟[5,14-15]。对于少见的并发症如腹壁血肿,要有足够的认识,早期给予止血加压治疗。

[参考文献]

[1] 杨为松. 肾综合征出血热[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86-87,487-489.

[2] 罗端德,易建华. 病毒性出血热[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3-34.

[3] 许春,刘洪艳,牟玲.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死亡变迁原因分析[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4):252-253.

[4] 林永焕. 流行性出血热诊疗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430.

[5] 李兰娟. 传染病学高级教程[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74.

[6] 刘大为,邱海波,严静,等. 临床血流动力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31-632.

[7] 陈齐红,郑瑞强,林华,等. 感染性休克液体管理对预后的影响[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0,3(6):369-371.

[8] 赵昕,徐凯智,张永辉. 限制性输液与充分液体复苏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411-413.

[9] 姚咏明. 急危重症病理生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628-642.

[10] 马晓春,孙旖旎. 危重症患者输注白蛋白的利与弊[J]. 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1):845-847.

[11] 叶任高,杨念生,陈伟英. 补液疗法[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04.

[12] 李红兵,程云,李永涛,等. 227例肾综合征出血热住院病例临床分析[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3,31(1):49-50.

[13] 独晓勤,唐谦,李红兵,等. 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94例临床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411-1412.

[14] 潘月飞,邵祥稳,张校双.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横纹肌溶解症一例[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5,33(11):662.

[15] 陈秀凯,杨荣利,刘大为. 救治急性肾损伤:允许性低滤过与血液净化[J]. 中华内科杂志,2014,53(6):428-430.

(收稿日期:2016-01-18)

作者:李思阳 田英俊 赵贵亭

肾综合征出血热护理分析论文 篇2: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中彩超对肾脏观察的探讨

【摘要】 目的 探究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中彩超对肾脏的观察。方法 选择6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应用彩超观察肾脏的表现。结果 根据患者病情程度的不同,肾脏的表现存在差异。轻型患者肾脏改变较为轻微,超声显像,肾脏的形态大小、内部的结构以及血流的显像情况都在正常的范围内。中型以及重型患者肾脏的形态出现明显的改变。结论 应用彩超检查,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过程中的肾脏损害程度,可以为诊断疾病、监测治疗以及疾病转归、预后等提供根据,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彩超;肾脏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主要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导致全身以及肾脏的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引起血浆外渗,肾素分泌增多,出现微循环障碍,肾脏出现缺血性损害[1]。超声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肾脏形态改变主要是肾脏的体积变大,最为明显的是肾脏厚径变大。本次研究选择6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应用彩超观察患者的肾脏图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6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25至60岁,平均年龄是42.5岁。根据临床分期:发热期为46例,低血压期为22例,少尿期为50例,移行期为25例,多尿期为15例。其中,发热期和低血压期重叠的患者为10例,发热和少尿重叠为28例,低血压以及少尿重叠为12例,发热、少尿以及低血压并存为8例。根据临床分型:轻型为22例,中型为18例,重型为15例。死亡1例,治愈59例,治愈率为92.1%。

1.2 方法 仪器为意大利百胜AU5型彩色多谱勒超声仪,探头频率是3.5至5.0MHz。患者选择俯卧位或者是侧卧位,进行纵向、横向以及斜向的扫查,观察如下:第一,双肾的形态大小;第二,肾内结构和周情况;第三,肾内彩色血流情况。应用肝脾回声和肾皮质作对比。

2 结 果

根据患者病情程度的不同,肾脏的表现存在差异。轻型患者肾脏改变较为轻微,超声显像,肾脏的形态大小、内部的结构以及血流的显像情况都在正常的范围内。中型以及重型患者肾脏的形态出现明显的改变。

2.1 发热期 个别肾脏的体积变大,肾皮质的回声有所增强,多数患者的改变比较轻微,肾内的血流基本处于正常状态。

2.2 少尿期 肾脏的体积变大,主要是厚径增大,最大左肾为13.2cm×7.3cm×6.6cm,右肾为12.8cm×6.8cm×6.3cm,形态较为饱满,肾皮质回声明显的变强,皮质、髓质的界限不清晰,肾窦的回声变小。进行CDFI检测,肾内的血流信号变小,血流的信号表现为低速高阻型,阻力指数变大。

2.3 移行期 肾实质改变没有明显的变轻,肾锥体的回声变小,接近于没有回声,肾内可以看见卵圆形无回声暗区,形态和大小相似,围绕于集合系统周围,主要是肾锥体出血以及水肿导致。肾包膜下的积液依然存在。在移行期,肾脏血流开始变多。

2.4 多尿期 肾皮质回声逐步的变小,肾锥体的回声在降低,肾体积逐步缩小,肾窦回声逐步变强,肾脏的血流信号逐步变多。

2.5 恢复期 肾脏的形态以及内部的结构基本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3 讨 论

HFRS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充血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休克。典型病例过程主要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①发热期;②低血压休克期;③少尿期;④多尿期;⑤恢复期。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进入人体以后,随着血流,会入侵血管内皮细胞,借助病毒直接作用以及免疫反应,导致全身多脏器功能受到损害,基本的原理如下:全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出现肿胀、脱落、变形以及纤维素样坏死,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形成微血栓,最明显的是肾脏受损[2]。肾脏的病理主要表现为:肾脂肪囊水肿和出血,皮质为苍白,髓质充血、出血以及水肿,可以发现缺血坏死区;镜下显示肾小球充血,基底膜变厚,肾小管上皮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肾间质显示高度充血、出血以及水肿,肾小管受到压迫,造成变窄或者是闭塞[3]。但是,肾脏病理变化具有可逆性,若能够经过及时的治疗,肾脏的形态变化能够恢复正常。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存在差异。在发热期,主要是表现为发热、心肾损害以及全身中毒症状[4]。在进行补液时,速度需要控制,每小时200ml为最佳,记录患者24小时的尿量。如果患者体温较高、血压有所下降,日尿量小于1000ml,球结膜具有明显的水肿,需要适当的增加补液量,进行胶体液抗外渗治疗。在低血压休克期,全身的小血管损害较为广泛,通透性变大,血浆外渗,血容量降低,回心血量降低,心肌变性导致心排血量降低,心功能发生改变,通常是在病后第5天,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以及尿量的变化,并准备低血压休克抢救工作。

在少尿期,血压回升,尿量降低,血容量增加,心脏充血水肿增加,本组有6例患者总体回声变低,少尿或者是无尿的时间越长,表明肾脏的损害较为严重,Ⅱ期或者是Ⅲ期重叠的患者,少尿期以及低血压期的界限不明显,这个时期是肾衰极期,泌尿功能障碍和组织液回向吸收,导致出现并发症,如高血钾、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容量综合征。在多尿期,患者的排尿量增加,尿量过多以后,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出现出血等并发症,补液量需要结合生化指标和尿量计算。在恢复期,尿量逐步减小到约每天2000ml,临床症状略改善,但是,仍然出现心功能不全的问题,需要加强营养,观察尿量变化,指导患者进行活动。总之,应用彩超检查,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过程中的肾脏损害程度,可以为诊断疾病、监测治疗以及疾病转归、预后等提供根据,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晓慧,隋芳,王淑萍.肾综合征出血热肺损害5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94-95.

[2] 王燁,王永朝,李晓妮等.肾综合征出血热肝功能损害726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12(7):11-12.

[3] 林莉,韩亚琴,罗德宝.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4):758-759.

[4] 翟红岩.高频彩超在肾脏放疗定位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3):86-87.

作者:郑俐婷

肾综合征出血热护理分析论文 篇3:

危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床旁行CRRT的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总结护理经验,探讨在床旁行CRRT治疗危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科学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危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治疗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2例患者治愈出院,4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4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通过床旁行CRRT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愈率。

【关键词】危重症 肾综合征出血热CRRT

【中途分类号】R47

CRRT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是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英文缩写,是采用每天24小时或接近24小时的一种长时间,连续的体外血液净化疗法以替代受损的肾功能。CRRT作为一种连续性血液净化新技术,近年来成为了危重病人领域脏器功能支持治疗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应用已经从最初治疗单纯急性肾衰扩展到各种临床常见危重病的救治[1]。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上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三大主征,危重症患者常出现严重的肾脏损害,CRRT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近4年来唐都医院传染科床旁行CRRT治疗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

一般资料:唐都医院传染科自2009年~2012年收治危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60例,其中行CRRT治疗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2.5岁。CRRT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少尿或无尿,水负荷过重,血尿素氮、肌酐升高,高分解状态等临床症状。

2方法

2.1材料与设备

使用多功能血液净化设备Prismaflex CRRT(金宝)机型,金宝公司配套血路管和AN69膜M100、骤砜材料、膜面积1.5m2,CRRT均具备控制置换液和超滤液速度的容量泵以及生物相容性的高通量膜,相应的安全报警设备。

2.2治疗模式

采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

2.3血管通路的选择

采用股静脉置管穿刺插管留置单针双腔导管。

2.4抗凝方法

由于危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血小板低,有出血倾向,我科采用小剂量抗凝法,首先采用生理盐水2000ml+肝素25000IU预冲滤器和管路,常用首次剂量20IU/kg,维持量50-350 IU/h。一般患者可達到良好的抗凝效果,同时检测凝血功能,防止凝血和出血。

2.5置换液的配置

配置方法为:0.9氯化钠3000ml+5%葡萄糖500 ml +25%硫酸镁2~3 ml+10%葡萄糖酸钙30 ml+10%氯化钾 5 ml,在层流洁净无菌操作台上,按照无菌原则配置入3L营养袋。5%碳酸氢钠接患者的静脉端同时输注,输注速度根据遗嘱执行。同时根据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再做相应调整,如低钙时可静脉补充10%葡萄糖酸钙,高钾可不加KCL,糖尿病病人减少葡萄糖用量。2.6相关参数

血流速度150-200 ml/h,置换液速度1000 ml/h,温度37~37.5℃,持续治疗最短时间12 h,最长时间68 h。

3护理

3.1严格消毒隔离

按照肾综合征出血热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病房每天定时通风,使用空气循环消毒机消毒,每天2次,每次1小时。

3.2做好基础护理

由于患者治疗时间长,活动受限,患者不能耐受,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要做到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每1-2小时翻身1次,我科行CRRT治疗前常规使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可更好地预防压疮。每天进行2次口腔及会阴护理,早、晚各1次。

3.3做好心理护理

行CRRT治疗的危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病情复杂,患者及家属对此缺乏认识,存在恐惧及顾虑。因此为解除患者的疑虑,顺利实施CRRT治疗,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是必要的。我们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

3.3.1主动与患者沟通,运用有效的交流技巧,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了解患者焦虑的直接原因,及时提供相关的帮助。

3.3.2护士熟练掌握仪器操作方法,及时有效地排除仪器报警,同时注意非语言沟通,解除患者的顾虑,以更好的配合治疗。

3.4保持管路通畅,预防感染

严格防止管道挤压、断开及脱落,本组均为危重患者,活动不便,且均为股静脉置管者,协助病人翻身时,注意保持穿刺侧下肢保持伸直,避免管路打折和扭曲。各管路必须保证无菌连接,更换置管液时必须用碘酊消毒接口并用无菌纱布包裹。股静脉置管敷料应保持清洁、干燥,出现潮湿或污染时应立即换药,以减少感染机会。置管使用前常规消毒,确定导管内无血栓且血流通畅后才可行CRRT,取下的肝素帽消毒备用。严禁在血液管路上直接采血和用药,以免影响检测结果和增加感染机会。每天进行封管,防止血栓形成导致堵管。

3.5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

病情观察:每30-60min监测1次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

根据血压调节血流速度及脱水量;每2h监测1次体温,准确记录。

3.6及时采集标本,维持内环境稳定

保持液体出入量平衡在CRRT的治疗中至关重要,严密观察患者血生化、血气等指标,确保所有泵入液体按正确的与置换液相匹配的速度输入,严格遵医嘱配置置换液,避免造成医源性内环境紊乱[2]。行CRRT前化验肾功及电解质,上机后每4-6h进行血气分析及肾功电解质化验,及时根据化验结果调节置换液中的电解质,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3.7准确记录出入量

准确记录出入量:每小时记录,24小时总结。入量包括进水、食物量及液体量等,出量包括尿量、便量、呕吐量、引流量及超滤量等。根据每小时出入量调整脱水量,防止脱水量过大而引起低血压休克。

3.8使用药物时护理要点

CRRT滤器具有高通透性,且高分子合成膜能吸附部分药物,降低血药浓度。

CRRT对药物有影响,所以治疗时暂时不给抗生素或使用不通过滤器的抗生素。以升压药或呼吸兴奋剂维持生命体征时,注意置换液的消除会引起药物浓度下降[3] 。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药时间与量,影响较大的药物可滤后给药。

3.9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9.1出血: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征象,如局部血肿、渗血、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等,出现情况时及时处理。

3.9.2凝血:严密观察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值及波动范围并记录。出现管路和滤器凝血时,及时予以更换,不可强行继续进行。同时避免由于管路连接过程中存在气泡引起的管路和滤器凝结导致的凝血。

3.9.3感染:危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抵抗力低下,极易感染。在床旁进行CRRT时,护士进行的各项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原则,防止因侵入性操作带入细菌而引起感染。

4 结果

50例患者中,42例患者治愈出院,4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4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5 讨论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应用泵驱动进行体外循环,通过高通量透析器的超滤作用消除过多水分,以对流原理消除大、中、小分子溶质,在治療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其他多脏器功能衰竭上有许多独特的优势[4]。本组患者病情危重,普通透析不能完成每天持续大量地补液,易导致血流动力学失衡。通过床旁行CRRT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愈率。CRRT主要由护士来完成,护士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及高度的责任心,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不断总结经验,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及个体化护理方案,不断提高危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救治率。

参考文献:

[1] 季大玺.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病中的应用及研究热点[J].中国血液净化,2003,2(3):117-120.

[2] 王华,刘芸,费凤仙等,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48.

[3] 林惠凤.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技术及护理.实用血液净化护理,2004,171.

[4] 张培信.张文风.身心疾病与身心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

作者:武小青 李勋 于海涛 王娜 梁志军 彭梅娟

上一篇:新企业所得税法执行刍议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