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出血急性观察护理论文

2022-04-28

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50例,全部予以综合护理,观察5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跟踪随访2年,调查50例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进而分析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年脑出血急性观察护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年脑出血急性观察护理论文 篇1: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探讨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台州318020

【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9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给予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69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经过早期护理观察与急性期针对性护理,取得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9天,57例(82.61%)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5例(7.25%)患者死亡。结论: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早期护理观察,及时处理临床危象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护理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9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并经CT检查确诊。其中,男性41例,女性28例,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为74.5岁。69例脑出血患者中,38例(55.07%)为壳核出血,10例(14.49%)为丘脑出血,8例(11.59%)为脑叶出血,6例(8.70%)为桥脑出血,5例(7.25%)为小脑出血,2例(2.90%)为脑室出血。

1.2护理方法:对69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给予早期护理与急性期针对性护理。早期护理的主要内容有:①观察患者眼球与瞳孔的变化。②观察患者的意识改变。③准确记录患者的血压变化。通常情况下,每2小时测量血压一次,将患者的血压维持在150-160/90-100mmHg的范围。对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必须根据血压变化调整床头的高低,若收缩压>200mmHg,舒张压>120mmHg时,将床头适当抬高约30°;若血压正常或略下降时,将床头放平;若血压出现明显下降时,将床头放低或将患者的床脚抬高。④注意觀察患者呼吸变化情况。⑤监测患者体温。对出现高温的老年患者及时给予高热护理,应用物理降温使患者体温迅速恢复正常。急性期针对性护理主要内容有:①严格控制静脉输液的流量与速度。②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定时给予翻身拍背与吸痰处理,对口腔与气管内的分泌物及时清除,避免分泌物误吸入气管造成气道堵塞。对昏迷的脑出血患者应帮助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对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立即给予抗生素。③给予抗惊厥与镇静护理[3]。④防止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与褥疮。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2.结果

69例患者经过早期护理观察与急性期针对性护理,取得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9天,57例(82.61%)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5例(7.25%)患者死亡。3.讨论

脑出血急性期是患者病情最危险的时间,脑组织内血肿容易扩大或出现再出血。脑组织内部血肿对脑室造成压迫,累及脑干或丘脑下部时可使患者出现高热。因此对患者需进行体检监测。患者出现意识改变以及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若患者的意识状态由清醒变为昏迷,表明患者脑组织内部血肿出现扩大或再出血现象,反之,则说明患者脑组织内部血肿吸收良好。对于出现脑萎缩的老年患者,由于脑内存在一定缓冲空间,因此脑水肿与脑疝的症状将延迟出现,因此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改变情况。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的存在因而易出现并发症。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时常出现血压升高。血压升高不仅增加患者持续脑出血的风险,也可导致脑组织血肿局部缺血性损伤加重。由于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耐受力差,长期卧床时肢体局部血液循环不通畅容易引起褥疮的发生。因此,对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应做好皮肤护理,定时给予翻身,在卧床期间进行适当肢体按摩与活动。患者还常出现急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此,必须给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更多关心和安慰,对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与不良反应,消除患者的焦虑,帮助其建立治愈疾病的信心。

在护理程中,需注意:①由于交感神经与动眼神经中副交感神经对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射等进行调节,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瞳孔的变化及时了解患者脑出血或脑疝的发生情况。瞳孔变化可作为脑疝发生时机体出现的最早指标。观察时,必须5-10分钟查看一次患者眼球与瞳孔的变化。对白内障或青光眼的患者应注意鉴别。②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时脑组织缺氧程度较重,可使呼吸发生改变,病情严重时患者可见库式呼吸、叹气样呼吸及潮式呼吸。脑出血昏迷的患者舌后坠可引起吞咽困难,口腔内分泌物未能及时清除加上胃液反流,在进行鼻饲时易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导致窒息。脑出血患者急性期须保持平卧状态,将头偏于一侧,避免患者将呕吐物吸入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对于老年患者,其身体机能减退常无力咳痰,因此必须强化对患者的气道护理。③对脑出血患者升高的颅内压应迅速降低,输注20%甘露醇、甘油制剂、呋塞米药物。对心、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应先给予利尿酸钠、呋喃苯氨酸,或使用25%白蛋白防止血流量进一步减少造成低血压。给予静脉输液时避免输液速度过快,防止对心脏造成过重的负荷,而引起心力衰竭等。若患者情绪躁动不安会加重脑出血的倾向,因此在输液时严格控制静脉输液的流量与速度,防止患者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④对出现烦躁不安、谵妄等精神症状的患者,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和安定,但必须注意静脉滴注的速度。由于安定具有呼吸抑制的作用,对老年患者给予安定服用时应更加谨慎。若患者出现抽搐症状,可适当给予15mg/kg苯妥英钠静脉缓慢滴注。⑤由于老年人肢体不灵活,末梢循环较差,在给予物理降温时应防止冻伤的发生。本文对69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给予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由此可见,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早期护理观察,及时处理临床危象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参考文献

[1]张宏敏.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4):497-498.

[2]王晓红.脑出血急性期病人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0):1247-1248.

[3]刘丽,曾龙英.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J].临床护理,2011,8(9):299-300.

作者:葛利芳

老年脑出血急性观察护理论文 篇2: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50例,全部予以综合护理,观察5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跟踪随访2年,调查50例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进而分析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结果:经过全面的综合护理,5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患者平均住院(18.27±4.16)天,跟踪随访2年,1例患者因1年后患其它疾病并发脑出血死亡。

结论:给予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全面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护理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高发人群主要是老年人,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多种多样,长期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均可以导致病人发生脑出血。尤其是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病情发展很快,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院一直致力于探索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护理措施,力争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近年来,我院通过给予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全面的综合护理,有效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了患者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50例,其中,有男性患者31例,所占比例为62%,有女性患者19例,所占比例为38%,患者年龄最小的63周岁,最大的82周岁,5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3.45±2.74)周岁。壳核出血的患者有12例,所占比例为24%,丘脑出血的患者有6例,所占比例为12%,脑叶出血的患者有9例,所占比例为18%,桥脑出血的患者有7例,所占比例为14%,小脑出血的患者有10例,所占比例为20%,脑室出血的患者有6例,所占比例为12%,50例患者全部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并且经过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急性期。

1.2研究方法。5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全部予以综合护理,观察5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跟踪随访2年,调查50例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进而分析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2结果

经过全面的综合护理,5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患者平均住院(18.27±4.16)天,跟踪随访2年,1例患者因1年后患其它疾病并发脑出血死亡,其余49例患者的預后恢复情况均比较良好,占患者总数98%。

3讨论

3.1综合观察护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时刻的关注病人的病情发展和身体变化,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处理,具体观察时,主要观察患者的以下几方面变化:

(1)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眼球和瞳孔是否出现异常[1]。

(2)要时刻关注患者是否出现意识不清等状况。

(3)要全程记录病人的血压情况。在一般情况下,通常要每间隔2个小时为患者测量一次血压,要尽量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50-160/90-100mmHg左右,对于正在使用降压药物的病人,要依据血压的变化情况来适当调节床头的高度[2]。当血压上升时,可以稍稍抬高床头,当血压正常时,可以将床头放平,当血压下降时,可以稍稍降低床头。

(4)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

(5)要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变化,一旦患者出现高温现象,要及时采取高热护理,并采取物理降温手段,及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体温。

3.2急性期护理。

3.2.1在患者静脉输液时,护理人员要谨慎的控制输液速度以及输液量。

3.2.2护理人员要确保病人的呼吸顺畅,避免患者肺部发生感染,适当的帮助患者翻身,轻轻的拍打患者背部,做好吸痰处理,如果患者的口腔或者气管内出现分泌物,要及时帮助患者清理干净,从而防止口腔或气管内的分泌物被患者吸入,造成气道不通,如果患者已经处于昏迷状态,护理人员要及时给患者使用人工气道,对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或者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给予机械通气,一旦患者发生了肺部感染,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3]。

3.2.3护理人员要适当给予患者抗惊厥处理,做好镇静措施。

3.2.4防止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与褥疮。

3.2.5对于病人而言,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脑出血这样的疾病,患者会陷入极度的恐慌、紧张、焦虑、绝望等消极状态,这就会加快患者的病情发展,加速病情的恶化[4]。因此,护理必须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可以为患者讲述安全治愈的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与患者的家属沟通,让病人家属配合医务人员一起安慰病人、鼓励病人,促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帮助患者摆脱心理压力,这样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有利于促进治疗效果,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3.3出院指导。当脑出血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日后的饮食起居,必要时可在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健康指导,进一步确保患者出院后的恢复情况良好。

在我院的本次实践中,5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经过全面的综合护理,临床护理效果均十分良好,患者平均住院(18.27±4.16)天,全部平安出院,跟踪随访2年,仅有1例患者因1年后患其它疾病并发脑出血死亡,其余49例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均比较良好,占患者总数98%,事实说明,给予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全面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群仙.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1,16(09):12—13

[2]刘宗英,王红霞.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2008,24(29):1513—1514

[3]陈玉兰,李彩霞,马莎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08):84—85

[4]鲁清菊.浅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223—224

作者:李倩

老年脑出血急性观察护理论文 篇3: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数58例,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分组应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双侧肢体周径差、血流流变指标、凝血指标。结果:实验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3.45%明显低于对照组20.69%,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双侧肢体周径差比较,膝上周径差相当(P>0.05),膝下周径差实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aPTT、PT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LT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患者血流流变指标及凝血指标,护理应用价值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血流流变指标;凝血指标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为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患者血压剧烈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导致,起病急、进展快,多数患者发病前均无典型症状和前驱表现,少数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肢体乏力情况,发病后数分钟病情进展到高峰,病情严重程度与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患者全身情况有关联[1]。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治疗需要同时进行功能恢复和降低出血损害,治疗重点是对出血进行有效控制,同时采取药物、手术等方式降低颅内压,预防血肿扩大[2]。有研究指出[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活动受限、手术、麻醉药物、自身血脂水平、血液流动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整体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造成严重影响,增加患者致残和病死率。为此,需要对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秉承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汇总并分析可能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预后[4]。本研究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58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作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48岁~84岁,平均年龄(72.45±5.25)岁,发病时间1h~6h,平均时间(3.25±0.52)h。实验组,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齡47岁~84岁,平均年龄(73.45±5.21)岁,发病时间1h~6h,平均时间(3.18±0.61)h。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接受颅脑CT、MRI等检查后确诊为脑出血,且有高血压病史;②GCS评分>12分;③脑出血量15ml~40ml;④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自愿接受手术治疗;⑤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外伤或其他因素导致颅内出血;③凝血功能障碍;④治疗无效死亡病例。

1.2 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病情,并解释说明手术方案,特别强调手术操作、风险、护理要点等,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术前检查,给予严密、持续的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手术相关问题,提高患者治疗信心。手术过程中与医生密切配合,顺利完成手术,减少患者手术应激反应。术后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结果,并嘱咐其注意饮食和护理,遵医嘱为患者合理用药,急需监测生命体征。

1.2.2 实验组 本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护理操作包括:(1)对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准确评估,掌握可能引起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例如不良饮食习惯、运动量少、手术创伤、麻醉影响等,制定相应的预见性护理措施;(2)协助患者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将患者下肢抬高30°,反复活动,并对下肢肌肉软组织和关节进行按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肢体屈曲和关节旋转活动。(3)静脉穿刺操作尽量避开患者患肢,并做好穿刺针、管道护理,保持固定良好,注意渗液和感染等。(4)指导患者健康饮食,嘱咐患者清淡饮食,以易消化、营养丰富食物为主,减少油脂、盐分、糖分摄入,多吃新鲜瓜果蔬菜。(5)为患者使用加压弹力袜,并利用重启加压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1.3 观察指标

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②双侧肢体周径差:每天对患者双侧肢体周径进行测量并记录;③血流流变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④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APTT)、血浆凝血酶原测定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1例,概率3.45%(1/29),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6例,概率20.69%(6/29),差异显著(2χ=4.061,P=0.043)。

2.2 两组患者双侧肢体周径差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膝上肢体周径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膝下肢体周径差比较实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1。



2.3 两组血流流变指标比较

实验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2。

2.4 兩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实验组APTT、PT指标数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而PLT数值比较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很高的临床发病率,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减少颅脑损伤,及时止血,改善预后[5]。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为常用的手段,可以较快释放患者颅内压,找到出血点并成功止血,治疗效果确切[6]。但是受到手术创伤、麻醉药物、患者自身体质等多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整体治疗效果,且不利于患者康复,需要进行有效的并发症预防[7]。有研究指出[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主要是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血流缓慢,预防的关键在于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加快血流速度。本研究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分析可能引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入手,首先为患者制定健康饮食,减少油脂摄入,改善饮食结构,促进血液黏稠度降低,其次为患者进行全身肢体软组织按摩,并进行早期的主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血液流速,减少血液堵塞。最后配合加压弹力袜等保持患者血液循环,通过外力抵消各种原因引起的静脉压力增高,缩小过度扩张的下肢静脉直径[9]。陈洁[10]研究中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了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为对比,结果表明预见性护理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且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有重要作用。实验组患者膝下肢体周径小于对照组,说明预见性护理可减轻患者肢体肿胀。实验组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说明预见性护理可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况、加快血液流速。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同时也减轻患者下肢肿胀程度,改善血液高凝状况,整体的护理价值很高,应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朱昭.基于NIHSS评分的针对性预见护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21,22(3):476-478.

[2] 尹璐,黄姝,许峰,等.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预见性护理的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0,23(19):1728-1732.

[3] 石的红.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0):187-189.

[4] 张会芳.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20(8):141-142.

[5] 范羽娇,孙香君,董海静.预见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4):526-529.

[6] 于月艳.预见性优质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333,338.

[7] 彭海兰.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研究,2019,1(7):102.

[8] 杨霞.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急性期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5):189.

[9] 霍艳艳,刘青.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脑出血急性期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4):3129-3130.

[10] 陈洁,王萌萌,何妹.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2):331-333.

作者:赵丽红

上一篇: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下一篇:青少年科学研究方法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