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所得税法执行刍议论文

2022-04-28

摘要:民办博物馆,又称私立博物馆,从隶属关系上看,不属于国家体系和文物系统。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这类非国有博物馆的数量不断增加,而这些民办博物馆在运营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缺乏专业指导、政策支持和运营资金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如国有博物馆有很大的专业性。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新企业所得税法执行刍议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企业所得税法执行刍议论文 篇1:

由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新政刍议完善提议

【摘要】我国小微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其存在着资金缺少、融资困难、信用度低等诸多困境,因此近些年国家不断推出所得税优惠新政来扶持小微企业,以此来减轻其经营压力。本文在解读2015年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扩容的优惠新政基础上,针对不足提出在税收层面促其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新政

我国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技术创新和促进自由竞争等方面发揮着不可替代作用。趋利避害,针对其存在的诸多困境,为鼓励小微企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推进其健康良好发展。

一、简述我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发展历程

(一)小微企业划定

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概念,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及相关税收政策规定,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本文提及的小微企业参照税法标准。

(二)我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变迁、发展

近几年小微企业蓬勃发展,国家对其的扶持力度也是逐年加大,所得税优惠政策力度达到高潮。据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含2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比先前,所得税优惠范围扩容,且所得减半上限从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

二、所得税优惠新政分析

(一)受益范围进一步扩大

通过此次改革,使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优惠。从如下例子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例如某工厂2014年应纳企业所得额为18万元,则实际缴纳额度为18万元×20%=3.6万元。据(财税〔2014〕34号)规定,由于超过10万元的标准,该企业无法享受“减半”的优惠政策。而据优惠新政分析,假如2015年该厂应纳企业所得额依旧为18万元,则依2015年新规,其实际缴纳额度则为:18万元×20%×0.5=1.8万元,较之前少缴纳一半税费,企业税收负担进一步减轻。

(二)税基提高

详见以上描述。

(三)执行环节中的改革

开始实行备案制,即小微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不再实行企业申请、税务机关批准的管理方法,统一改为备案方式。即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在年度中间可以行享受优惠政策,年度终了进行汇算清缴,方便自我申报。该政策简化了手续办理,极大提升工作效率。

三、所得税优惠新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所得税优惠新政覆盖面依然有限

小微企业大都是个体工商户和小作坊,此次所得税优惠新政虽提高了税基,使年应纳税所得额提高到20万元,能够受益的小微企业数量在一定层面上有所提高,然而具有一定知识含量能够研发新技术进旧产品来提高企业生命力的小微企业显然不在其列。它们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如果国家能够放宽税收方面政策,对他们加以扶持,这样他们有余力研究更多新兴科技,无疑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缓解我国就业问题。

(二)企业所得税优惠形式单调

国际上通行的所得税优惠方式主要有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亏损结转等间接优惠方式以及减免税、退税等直接优惠方式,且以间接优惠方式为主。而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法》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则主要采取减免税和降低税率的直接优惠方式。直接优惠方式仅对企业利润给予减免,对结果较为看重。所以在企业亏损时,这种优惠犹如水上涟漪。实际上,小微企业开办之初,由于高昂的管理费用、较低的市场占有率以及不稳定的收入等因素,利润率依然较低,减免税优惠难以使其真正受益。

(三)税收负担不宜统一化

税收作为调节国家经济、实现宏观调控功能的一种手段,必须要区别对待不同的纳税人,对不同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税率,所以税收优惠政策不宜统一化。例如2014年所得税优惠政策实行一刀切的做法,对满足条件的小微企业所受优惠政策不加区别,使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统一了优惠口径,而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万元相对于10万元的小微企业所面临的生存挑战会更大,该政策显然没有使其得到特殊扶持和政策倾斜。

(四)众多小微企业目前果断放弃优惠

目前能够享受所得税优惠新政的小微企业中,依旧以个人独资和个体经营为主,这些公司对于日常经营成本的控制很严格,因此多数企业没有完善会计核算或专职的财务人员。然而企业要享受新政实惠,需要提供相关的财务报表和会计资料等,不管是聘请专职会计人员抑或代理记账经管人员无疑都会增加日常经营管理成本,若假如该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较低,即便享受优惠政策,所减少的税负尚且不足以支付这部分人员开支的话,只能是得不偿失,所以他们宁可选择放弃优惠。

四、刍议完善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建议

(一)继续提高优惠起征点,加强优惠力度

2015年3月,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新政显示出受益的小微企业数量在不断扩容,国家对于小微企业扶持的态度明显,但从税收层面上出发,对小微企业税收门槛依旧有进一步降低之空间,从而扩充受惠面。譬如,在现有规定基础上,国家可以根据小微企业的行业和性质继续提高优惠起征点,进一步增加企业资产总额和扩充受业人数总量,减轻税负压力,充分调动其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进而有余力余额投入技术的更新创造,提升企业生命力。

(二)综合运用多样的税收优惠方式,提升税收优惠效果

针对税收优惠方式,应借鉴国外成熟的政策与经验:第一,综合运用税基优惠、税率优惠、税额优惠等多种优惠方式,同时结合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加速折旧等间接优惠方式。第二,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范围,增加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比例,提升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幅度。

(三)按收入额实行分档优惠税率,进一步减少微型企业税负

在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小微企业无论是在资金、技术,还是人才方面都明显处于弱势地位,我国应进一步加大所得税优惠幅度,给予小微企业更高的优惠税率,激励小微企业蓬勃发展。鉴于现行小微企业税率存在优惠幅度不大以及临界点税额相差较大的现象,可以考虑实行累进税率征收。累进式征收是一种公认的较为公平的税收方式,结合简便征收、易于管理的思想,建议将现行小微企业所得税的单一税率征收方式改为全额累进征收,对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以下企业,设置三级全额累进税率,具体如下(见表1)

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是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税负水平,另一方面计算简单、便于操作。

(四)改革税收优惠管理办法,减少税务机关工作成本

改革小微企业认证主体,引进税务师事务所进行小微企业资格认证。目前小微企业的审批主体为其主管税务机关,但税务机关由于人力、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小微企业认定的准确程度不高或是花费时间较长,既不利于征管效率的提高,也打击了纳税人申请税收优惠的积极性。建议引入税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由税务机关授权第二方认证机构对备案的小微企业进行认定。这样,一方面税务机关的工作量将大大减轻,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另一方面第三方认证机构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保证了小微企业认证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参考文献

[1]刘金玲,李东波.完善我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建议.税务研究,2012.12(331).

[2]邹光贤.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完善研究.2013.5.

[3]李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解读.现代经济信息,2014.8:258页.

[4]王婷.刍议所得税优惠新政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商,2014(33).

作者简介:时俊成,男,汉族,河南潢川人,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金融会计。

作者:时俊成 龚小玲

新企业所得税法执行刍议论文 篇2:

从政府管理扶持政策方面看民办博物馆未来发展

摘要:民办博物馆,又称私立博物馆,从隶属关系上看,不属于国家体系和文物系统。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这类非国有博物馆的数量不断增加,而这些民办博物馆在运营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缺乏专业指导、政策支持和运营资金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如国有博物馆有很大的专业性。本文在以北京市大兴区民办博物馆为例,从政府管理扶持政策方面提出看法建议,推动大兴区民办博物馆未来发展。

关键词:民办博物馆;政府;管理扶持;政策

一、大兴区民办博物馆简介

根据新近颁布的《博物馆管理办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国有文物、标本、资料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为非国有博物馆。”这里定义的非国有博物馆也就是我们以前经常所说的民办博物馆或私立博物馆。我国比较著名的民办博物馆有中国紫檀博物馆、四川建川博物馆、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北京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深圳青瓷博物馆、东莞石龙家具博物馆、上海四海壶具博物馆、上海包畹蓉京剧艺术博物馆、天津粤唯鲜博物馆、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华夏历史博物馆、中国茶宫茶博物馆、豆瓣文化博物馆和珠海龙禧博物馆。

民办博物馆,即是为了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由社会力量利用非公办文物、标本、资料等资产依法设立并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这类博物馆从投资主体看,不是由国家出资;从隶属关系上看,不属于国家体系和文物系统。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这类非国有博物馆的数量不断增加,正在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现将北京市大兴区民办博物馆介绍如下:

钧天坊古琴博物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钧天坊,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前苑上,基地由钧天坊主--我国著名古琴斫制大师王鹏亲自设计,为古琴设计、制作、文化展览、交流为一体的传统古琴制作艺术场所。

泓文博雅家居艺术馆:泓文博雅艺术馆坐落在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羊坊村工业区,主体建筑面积6000余平米,总占地60亩,于2013年12月13日正式对公众开放,馆藏红木家具、陶瓷、国画、书法艺术等作品近千件,另有近3000件作品将在此轮换展出。

坦博兴善苑:白十源先生是中国当代收藏大家,其创建的坦博艺苑藏品之丰富,门类之繁多,实属罕见。其中重要收藏之一是有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一级文物——贝叶经,贝叶经是记录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世界公认的珍贵的文化遗存,坦博艺苑以其拥有超过150万页的古巴利文、梵文、藏文贝叶经和佛学珍品饮誉中外。以其庋藏的贝叶经为核心,建立中国贝叶经博物馆和世界贝叶经研究中心,为研究世界文化遗产贡献力量。坦博艺苑保护性地购藏了300多套完整的富含中国儒、释、道哲学思想,用木雕、石雕、砖雕反映中国民间建筑艺术最高水平的徽州古建筑,它们永久地定居在坦博艺苑中,供人观赏研究。坦博艺苑自2008年北京奥运伊始,持续参与组织举办了2008北京、2012伦敦、2014南京和2016里约的奥林匹克美术大会,收藏了全球知名艺术家的大量重要艺术作品,以中国当代艺术大师范曾,黄永玉等几百位艺术大家的书画和雕塑艺术精品为馆藏特色。拥有2008年奥运会绘画、雕塑艺术精品、贝叶经及徽派建筑家居文化体验三个专题展示。

宜德源田野文化园:园区位于魏庄村南,占地500亩,由古树、磐石、御马桩长廊、上马石大道、三月亭、醒石湖等田野文化景观构成,拴马桩石刻文化艺术体验主题展示,收藏具有上千年文化元素的田野文物1000多件,百年古树100余棵,月季花卉300余种。

中华耕织文化园: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安定镇乡村游览观光大道(庞安路)南侧,是以耕织文化展示为主题的展馆。园区内拥有各类展馆面积5000㎡,园区另建有露天场地80亩。

民办博物馆来自于民间、成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填补了公办博物馆门类上的空白,弥补了国家因财力不足而无法对所有文物和文化遗产进行妥善保护的缺憾,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大兴区民办博物馆存在的问题

2004年由民革北京市委组织的“北京私立博物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专题调查,经过调查发现,这些民办博物馆在运营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缺乏专业指导、政策支持和运营资金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出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对于非国有博物馆的准入和保障机制尚有待健全和完善。马自树先生曾在其《刍议民办博物馆》一文中谈到对于民办博物馆要“欢迎它、规范它、引导它”,要确保这些民办博物馆能够切实受到政府部门的“欢迎、规范和引导”制定一套完善可行的准入与保障机制正是关键所在。

另一个尴尬的现实是,目前全国大部分民办博物馆都陷入了经营困境。资料显示:从1996年至今,全国注册了近700家民办博物馆,但现在生存下来的只有不到5%,而这5%里面大部分的博物馆还是靠一些投资者在艰难支撑。大兴区民办博物馆面临同样的问题:

(一)身份定位不明确

从1997年诞生到现在,民办博物馆甚至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身份界定,管理部门先后几易其名:从“私立”、“私人”、“非政府办”、“民间”、“民营”、“非公办”到“民办”。这几番周折定位,给民办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诸多尴尬和困难:由于是非企业单位,不允许有经营一项,在年审财务报表上既不能够出现盈利,也不能够出现亏损,但在缴纳城市各种能源使用费时,却按照经营性企业标准执行;由于是“民办”身份,民办博物馆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财政补贴方面很难得到国家和各級政府的支持,无法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这样形成了一个怪圈:民办博物馆和公共博物馆承担的社会功能一样,都是文保事业,但国家不给民办博物馆财政拨款,民办博物馆自身要生存却没有经营权。可见,身份定位不明确,严重阻碍了民办博物馆的发展。

(二)缺乏法律和政策保障

我国有关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政策、法规建设相对滞后,虽然有公益事业捐赠法、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等多项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文件,对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公益文化事业有扶持性规定,但大多属于原则性规定,而且主要针对公办博物馆。近几年,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博物馆管理办法》、《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等政策,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博物馆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办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但这些政策主要是部门规章,效力主要是行业管理。由于不是法律,也不是行政法规,其法律效应整体较弱。

(三)政府管理缺位

随着经济发展收藏热的升温,由于法制和监管的缺失,各种民办博物馆兴起,不仅没有出现文化繁荣的景象,反而伴生了很多乱象:企业宣称要建博物馆,优惠拿地后却作商业开发;利用博物馆名号抬高藏品身价,然后高价转手,有的甚至把博物馆开成了画廊;有的博物馆关门后馆长无影无踪,很多文物也不知去向,等等。究其原因,这与民办博物馆和文物部门缺乏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管理者有不愿管的思想有很大关系,即总体上缺乏对民办博物馆的宏观战略规划管理。按照这种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管理思想,管理机构很少去干涉民办博物馆的日常管理事务和具体业务,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但是,管理机构因此而放弃管理责任,特别是放弃运用合法合理的手段扶持民办博物馆的发展。

(四)博物馆专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民办博物馆多数为收藏家个人办馆,大部分从业人员为近亲属,严重依赖家族化管理,从业人员大多缺乏博物馆学的知识,专业人员极为匮乏,展陈讲解、藏品保管等业务水平不高,甚至没有藏品登记藏品总账。民办博物馆管理者及从业人员缺乏博物馆陈列的知识,陈列内容杂乱无章,缺乏藏品说明,展览主题不明确。部分民办博物馆管理者,把藏品当作商品展示,不能保证所有藏品的稳定,在民办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中过分强调了商品营销,削弱了博物馆的公益性。

(五)馆舍场地受限,位置偏僻

大部分民办博物馆展出场所系租赁而来,长期受场地的制约,藏品得不到充分展示,许多藏品只能存放在仓库中,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馆舍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不利于开放、不利于市民参观等,对公众的吸引力有限,缺少发展空间。

(六)缺乏可持续的资金来源

收藏者个人或企业可以筹资一次投入创办民办博物馆,但维系民办博物馆日常运营发展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博物馆本身是一种公益性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民办博物馆日常开销、藏品展陈设施更新依赖个人或企业收入补贴,资金来源单一不仅限制民办博物馆发展,还给创办者造成长期经济负担,一旦创办者经济困难,不能为博物馆提供日常运营资金,民办博物馆只能停办关闭。

三、发展对策建议

为了克服民办博物馆的发展障碍,规范和促进民办博物馆的发展,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政府要按照国家文物局、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税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颁布的《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针对民办博物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对民办博物馆的管理与扶植。具体的政策措施有:

(一)赋予其与公立博物馆同等的法律地位

赋予民办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博物馆在行业准入、等级评定、人员培训、职称评定、科研活动、陈列展览,以及人才、学术的交流、合作、奖励、政府政策信息服务等方面与国有博物馆一视同仁。切实保护民办博物馆的合法权益,使其在国家立项、政策扶持、土地使用、税费减免、银行信贷、收缴文物划拨等方面与国有博物馆享受同等待遇。

(二)规范民办博物馆藏品来源和管理

藏品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民办博物馆不合法的藏品收藏将会刺激对国有文物的非法盗掘和文物黑市。因此,为了保护国有文物和规范民办博物馆藏品的来源,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规的规定,加强对拟申办民办博物馆藏品来源合法性和真实性审查,明确博物馆对藏品的合法所有权。另一方面,要加强民办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保障藏品安全并充分发挥其社会作用是博物馆的基本义务。

(三)加强对民办博物馆的业务指导

切实加强和完善民办博物馆展示教育和开放服务工作,促进民办博物馆落实“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馆理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大力提升展示服务水平,完善开放服务制度。支持民办博物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对于社会服务功能发挥良好、成绩突出的民办博物馆,可按规定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鼓励民办博物馆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博物馆行业协会建设,制定行业规范,鼓励民办博物馆加入行业协会,促进行业自律。

(四)制定和落实对民办博物馆的扶持政策

根据民办博物馆的实际,制定和落实对民办博物馆的扶持政策,加大对民办博物馆的支持力度。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要依照7部局印发的《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本着积极鼓励,着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原则,支持、鼓励和引导民办博物馆的健康发展。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的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尤其对于民办博物馆在创办、开放、经营中遇到的馆舍、用地、资金等具体困难,制定能够切实帮助解决具体困难的扶植保障政策。建立政府对民办博物馆单位的资助机制,或设立民办博物馆发展专项资金;对兴办民办博物馆的出资人和捐资人依法享受与国有博物馆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鼓励各地可利用在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后闲置的房产,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

(五)将民办博物馆纳入发展规划

为了支持和发展民办博物馆的发展,要切实提高对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和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指导思想,并根据国家关于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要求,将民办博物馆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内容,通过法规、政策、标准、评估、督导等措施,为民办博物馆在行业准入、等级评定、人员培养、职称评定、业务活动等方面的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提供与国有博物馆一视同仁的服务。

(六) 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

各级文物主管部门要指导民办博物馆依照建立健全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对理事会的人员构成、决策事项、议事规则、表决程序等予以规范,切实发挥理事会在博物馆运营中的作用,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完善民办博物馆监事会和监督机制建设。

(七)落实法人财产权。

对于拟申请设立的民办博物馆,省级文物主管部门要指导举办者在设立阶段完成与办馆宗旨、业务范围和馆舍规模相适应的藏品登记,登记的藏品应依照法定程序确认为其申请设立博物馆的法人财产;对于尚未完成藏品登记确权的民办博物馆,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指导其补充完成藏品的登记和确权工作。民办博物馆应建立完善法人财产内部审计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民办博物馆社会审计制度,由第三方审计机构定期对民办博物馆法人财产管理情况进行专项审计。民办博物馆的藏品征集和注销处置方案,应依法履行相关程序,并向社会公示。

(八)健全退出机制。

民办博物馆设立应以永久性为目標,如因特殊原因确需终止的,不得向举办者、出资者或理事等分配剩余财产。剩余财产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馆章程的有关规定用于公益目的。民办博物馆终止后的藏品应优先转让给宗旨相同或者相近的博物馆;没有宗旨相同或者相近博物馆接收的,应由省级文物主管部门主持转让给其他博物馆并向社会公告。省级文物主管部门负责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具体办法。

(九)拓宽办馆筹资渠道,落实土地和财税等优惠政策。

支持民办接受社会捐赠并享受相关税收优惠、金融政策支持。鼓励有条件的民办博物馆依法取得公开募捐资格或发起设立基金会,多渠道筹措发展经费。对于民办博物馆接受捐赠形成的财产应当根据《慈善法》、《公益事业捐赠法》的有关规定加以严格管理。支持民办博物馆从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并享受相关扶持政策。支持民办博物馆申请相关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及税收、投融资服务等优惠政策。落实土地和财税等优惠政策。明确民办博物馆比照国有博物馆享受公益性事业单位土地、税收、规费等方面的优惠待遇,用电、用水、用气、供暖价格执行当地居民标准,帮助民办博物馆降低运营成本。各级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政策的落实。

作者:陈龙

新企业所得税法执行刍议论文 篇3:

当前我国授权立法的问题及反思

摘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曾对国务院作了两次税收立法授权。授权立法有效地填补了法律缺位,为规制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状况提供了法理依据。但授权立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空白委任、再次授权和超越授权立法等,对其改革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授权立法;税收立法;税收法定主义

作者简介:王贤伦(1989-),男,山东临沭人,四川大学2013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法。

授权立法衍生于立法权,它是指拥有立法权的主体将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由其依据授权行使立法权的活动。授权立法能够规避立法机关应对复杂状况的滞后性、立法者的非专业性,以及仓促立法带来的“朝令夕改”风险,保证法律体系的严肃性和可预期性。在立法条件尚不完备时,将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使,发挥行政机关专业化、效率高等优势,能够有效地填补法律缺位,为规制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状况提供法理依据。

在我国授权立法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行使特定的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曾对国务院作出两次税收授权立法决定: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授权国务院在实施国营企业利改税和改革工商税制的过程中,拟定有关税收条例,以草案形式发布试行;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授权国务院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可以制定暂行的规定或者条例。本文拟从税收立法的视角来分析当前我国授权立法所面临的问题、困境,思索图变之策,为改革完善授权立法提供些许微言。

一、税收授权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授权机关空白委任所谓空白委任,是指立法机关在授权行政机关行使立法权时,未规定任何的限制条件。在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机关在作出授权立法决定时一般都本着谨慎、谦抑之原则,严格限定授权的时限、地域和权限范围,并对授权立法内容实行严格的审查或备案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1984年和1985年的两次授权立法即属空白委任,其直接后果是,行政机关依仗授权大量造法,造成数量众多的低位阶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充斥。据统计,在税收立法方面,80%的税收法律法规都是由国务院及其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颁行的税收法律只有四部,分别是《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车船税法》等三部实体法,以及作为程序法的《税收征收管理法》。而国务院涉税的暂行条例有二十多种,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发出的涉税“细则”、“文件”和“通知”数以百计;其他由中央部委与省级部门发出的成千上万,更低层级政府制定的罚款和收费文件则更是数不胜数。即使在2000年我国出台《立法法》明确规定:“授权决定应当明确授权的目的、范围。被授权机关应当严格按照授权目的和范围行使该项权力”后,这一状况仍未得到有效纠正。

(二)受权机关再次授权授权立法中,作为人民代议机构的立法机关将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机关不得再次将权力授予其他机关行使。我国《立法法》第十条明确规定:被授权机关不得将该项权力转授给其他机关。然而现实中,国务院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其授权后,往往又将立法权授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下级行政部门行使。再次授权导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的“立法”成果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三)超越授权范围立法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条规定: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然而事实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甚至是省级财政、税务部门出台的规章条例中包含有大量涉及减税、免税、退税的条款,严重超越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务院的授权,甚至出现下位法超越上位法规定的“奇闻怪谈”,不符合法律位阶的等级性规定。更遑论,这些部门的“立法”是在国务院二次授权或者是没有授权的基础上进行的。

授权立法出现上述问题既有行政权天然的扩张性、授权立法缺乏监督等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授权制度设计不健全,授权行为不够严谨。因此,通过一套完善的制度设计对授权立法进行规范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破解税收授权立法困境的几点思考

税收从本质上来讲是国民(包括居民及非居民)对其所有的私人财产权利的让渡,是国家政权取得维持其正常运行的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手段。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等形式特征和侵益性的实质特征,因而税收立法对征纳双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2015年3月新修订的《立法法》第八条进一步规定“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属于“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项。从而确立了税收法定主义的原则。学界一般认为,税收法定主义原则至少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即:税收要素法定原则,税收要素明确原则和基本税收程序法定原则。寻求破解税收授权立法困境之策,理应基于税收法定主义这一基本原则来考量。

(一)修订完善《宪法》中有关税收的条款宪法是一国的根本大法,既要保持其稳定性和权威性,同时还要根据社会状况的发展变化,及时作出修改和调整。针对《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有学者认为该条款只规定了公民的纳税义务,而没有对应的设置国家在这方面的义务——对税收如何使用作出规定,有规避国家对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一天然义务的可能。对此笔者认为应修订《宪法》中关于税收的条款,将税收法定主义这一基本原则写入《宪法》,同时应对国家如何使用税收作出规定,以实现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均衡。

(二)严格限制税收授权立法的范围,逐步收回税收立法权,将税法纳入法律保留对于增值税、消费税等在我国税收收入中占比较大、征收时间较长、税源基本稳定、征管程序规范的税种应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尽快提上立法日程,解决其立法级次过低的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依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为征税依据的做法。当然,考虑到当前立法的现实和客观因素的制约,现阶段完全取消授权立法尚不具备条件。在此情况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严格税收授权立法程序,作出授权立法决定时要严格依照《立法法》相关规定,明确授权的目的、事项、范围、期限以及被授权机关实施授权决定应当遵循的原则等,避免空白委任。

(三)深入推进税收制度改革,适当下放部分税收立法权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将全部税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了重新划分,从而挽救了当时岌岌可危的中央财政。然而,分税制发展至今,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尤其在当前“营改增”试点逐步扩围的形势下,将原本100%属于地方税的营业税改为中央和地方共享且中央占比75%、地方仅占25%的增值税,且最终将以增值税取代营业税,此举势必会进一步弱化地方的财权。基于此笔者认为应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根据不同税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审慎地、逐步地扩大地方税收立法权。比如城建税、房产税、车船税等,可以由中央统一立法,掌握税种的开征、停征权,同时赋予地方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税目、税率的权力。像对宏观经济影响不大的税种,比如印花税等,则完全可以将税收立法权赋予地方,以充实地方财权。

(四)加强授权立法监督,完善备案和审查制度尽管我国《立法法》规定了“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应当报授权决定规定的机关备案”,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备案制度流于形式,只是一项登记、存档的事项,无法对授权立法形成真正有效的监督。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当加强和改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被授权机关的立法监督。具体包括:首先在国务院开展税法的立法准备和草案讨论之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进行初步审查,以及时纠正草案的偏误;其次,在行政法规草案通过并公布后,报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备案时,由其负责对该行政法规进行形式和实质审查,发现问题的严格依据《立法法》作出相应处理;最后,国务院及其下属机构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等应当及时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税法执行的情况,提供有关税法实施的真实资料,以便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切实有效发挥监督立法的职能。

[ 参 考 文 献 ]

[1]李香菊.刍议我国税收立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8).

[2]白彦锋.税收法定主义原则与政府税收立法权的界定[J].河北法学,2004(10).

[3]魏月霞.浅析授权立法监督的必要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6).

作者:王贤伦

上一篇:实践型教学课堂环境设计论文下一篇:肾综合征出血热护理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