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缺失下的高中数学论文

2022-04-30

摘要:职业高中在发展过程中,应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将立德树人作为自身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促使人才全面发展,培养出综合型素养人才。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教育资源缺失下的高中数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资源缺失下的高中数学论文 篇1:

大学数学教育承上启下

【摘要】本文在研究大学数学教育衔接这一问题时,分析出大学数学教育是培养科研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需要做好承上(与初高中基础数学教育衔接)启下(与学生日后工作实践衔接)的工作.

【关键词】大学数学;衔接;新课标

【项目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概率在民办院校中实行三大模块的教学研究与探索”(2013B226)和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大学数学与新课标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编号:2013Z01)

一、前言

数学这门课程在从小学到大学乃至硕博士教育,都有贯穿其中,其学习时间跨度之长这是其他课程难比拟的,因为其他学科的定量研究一定少不了数学的参与,数学作为科学的皇后实至名归.数学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其本身在不断的发展中,同时数学教育也是分阶段的,主要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工作实践中的应用这些阶段.特别是经新课标改革从小学到高中的推进,加上这些阶段中的教学少不了各自为政的成分,故这其中难免有脱节现象,大学之前的数学教学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有所脱节且跨度不大,而大学数学的复杂度与难度在高中数学的基础上有大幅提升,同时大学教育也是绝大多数受高等教育者的最后一站,其后就面临社会工作实践了,故大学的数学教育处于最重要的节点,这一衔接问题承上(初等数学教育)启下(专业课学习与工作实践),理清这一阶段数学教育中要注意的衔接问题很有必要.

二、承上——初、高等数学教育的衔接

初、高等数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主要体现在实施新课标改革后,高中的数学课程与大学数学的衔接,这一方面研究者们作出了很充分的研究,综合文献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高中新课标数学教材内容不分科目(如代数、几何),而以系列化、模块化出现,设置了必修、选修内容,必修内容包含了高中阶段传统数学内容的主要部分,增加了信息时代所必需的算法、程序框图等内容,增加了统计与概率的初等知识,还有向量、导数、数学建模等知识,增加了新知识的同时还进行了部分高等数学内容下移.选修内容有四个系列,系列1与2分别面向文科生与理科生,系列3与4供学有余力或有志趣的同学选修.而我国近年出版的大学数学教材仍然是参照传统高中数学课程编写而成的,同时大学数学老师对学生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学生的数学基础是传统高中数学内容.通过研习现有教材与文献发现有如下脱节情况:

(1)内容重复:如集合、映射、函数定义、导数与定积分引例、导数定义与几何意义、常用导数公式、导数判断单调性与求极值、微积分基本定理.

(2)内容缺失而大学教材中认为高中学过的,如三角函数中的余切、正割、余割,反三角函数,积化和差公式,极坐标,还有高中文科里删除的内容如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数学归纳法;

(3)内容相同但学习要求不同,如分段点处的导数、极限的定义.

这方面的衔接相对容易:对(2)可以在高等数学(或微积分)第一次课时补齐这部分内容;对(1)可以在相应的地方以复习的形式点到为止,节省课时;对(3)可以在相应内容处向学生指明大学里应达到的要求.当然最省心的方法是编写或直接利用与高中新课标内容衔接融洽的教材,这方面的工作已明文说明在进行的有浙江大学数学系的苏德矿.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高中数学教学进度慢,课堂信息量不多,对知识点讲解细致,课堂上既有教师的讲解也有学生的练习,通过实施一题多解、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某个概念或知识点,使得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好某种解题方法,高中教师还可能会在课余早晚自习的时间里辅导学生,他们还会在较短周期内进行单元测试和阶段性测试,这样使得某些不好掌握的知识点可得以不断巩固,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而在大学数学课上,由于近年数学课时的压缩,老师会采用提纲挈领、点到辄止的教学方法,老师对数学课程主要起引导作用,更注重训练学生数学思想,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可以不必在课堂上就能消化所学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课下去提炼深化,学生能接触老师的时间很少,许多大一新生会因教学方法的不同而很难适应.

因大学数学课时限制是硬性的,寄希望于大学老师像高中老师一样对知识点细烹慢炖,这不现实,这也不合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这方面的衔接需要寄希望于新生教育与老师的第一堂课,向学生说明大学数学学习所培养的能力有变化,所以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努力方向也应发生变化,当然老师在面对大学新生时适当放慢上课节奏,适当放松数学中严谨性与逻辑性,强调应用思维,最好能利用各自专业中的案例引入概念,减少数学形式的抽象性,让学生有个适应阶段,而后逐步增快上课进度,并给学生提供好配套学习资源与实践资源,强调知识点中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领会数学思想,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而达到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

(三)教学环境的衔接

中学数学教学难逃应试教育模式,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升入好大学,得到好的高等教育资源,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求严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密切关注,家长也全力以赴配合,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下,造成学生对自觉的学习有严重的依赖性.大学的教学对象是大学生,学生处于开放的环境,手机、电脑中的网络世界对学生吸引力很大,还有他们乐于参加各种社团培养自己的社会能力,家长也不再为孩子的学习操心,而同时数学这门课复杂抽象,这对他们专业的学习及以后工作会有什么用处,学生是难得看清这

之间的联系的,不少学生就在这样的思考中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动力.

在这个衔接中可以利用学生学好专业课的自觉性,充分重视数学与专业的联系,比如在课堂中引入数学建模,在对应章节处引入学生所在专业中的模型,教会学生如何以教材中基本的数学知识解决课本之外、专业之中形形色色的现实问题,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看到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甚至让他们在学习专业中自觉地利用数学,综合利用图书馆与互联网查到新知识,进行专业中的发现、创造之旅,激发学生利用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自己自主的学习习惯,保持数学学习动力,实现数学学习与专业学习的有机结合.

三、启下——与专业课学习、工作实践的衔接

数学在学生专业课学习、日后工作实践中始终承担的是工具的角色,而大学数学为能在各行各业都适用而进行了高度的抽象,这对刚踏入专业课学习的学生难得看清专业课、日后工作实践与数学的联系,下面就从这两方面来谈这一衔接问题.

(一)大学数学教育与学生专业课学习的衔接

这方面可以根据大学数学老师的兴趣、知识背景,将他们指派到不同专业长期教授同一专业的数学课,利用这种稳定关系,促使数学老师能积极与对应专业的专家教授交流.首先对教学课时不足的情况,可以在这些专家的协助下删减他们专业不会或很少涉及的部分章节;对专业课涉及频繁的章节,数学老师甚至可以学习对应的专业基本的专业知识,理清这些专业课内容的数量关系,使得数学老师在讲这些章节时,直接以学生专业里面实例作为引例或作为运算对象,让学生清楚数学运算的中间结果或最后结果所对应的专业里量是什么,数学里不同量之间的关系对应专业里不同量的什么关系,甚至是推导专业里的相关性质定理.这种将专业知识嵌入大学数学学习的办法,自然能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对学生专业能力加强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实现大学数学教育与学生专业课学习的衔接.

(二)大学数学教育与学生日后工作实践的衔接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日后在不同专业里工作实践,所涉及的对象和所面临的情况都在发生变化,弄清它们必涉及定量分析,这时所使用的定量分析(涉及数学)方法也会发生变化,这依靠传统的大学数学所教授的内容去分析有时是行不通的,这需要学生有能抓住主要因素,自学新数学知识或处理办法等能力去分析专业中出现的问题.这些数学素养正是数学建模中能培养的,这就需要大学数学老师有必要的数学建模的思想,在碰到较复杂的问题时,用数学建模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问题,这种潜移默化中学生就知道一些分析新问题或复杂问题的思路,这自然而然地就能帮助学生解决日后在不同专业里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或复杂问题,实现大学数学教育与学生日后工作实践的衔接.

四、小结

一个国家的科研、创新能力如何,关键在于这个国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而这与他们是否掌握好数学这个工具有莫大的联系,大学数学教育是他们能否掌握好这一工具的关键环节,应做好承上(与初高中基础数学教育衔接)启下(与学生日后工作实践衔接)的工作,为国家输送优质人才做好应尽的本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苏德矿.高等数学教学如何与中学数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有效地衔接\[J\].中国大学教学,2013(5).

作者:程斌 喻光伟

教育资源缺失下的高中数学论文 篇2:

幸福观视角下关于职业高中立德树人的思考

摘 要:职业高中在发展过程中,应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将立德树人作为自身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促使人才全面发展,培养出综合型素养人才。幸福是德育的重点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在现阶段的德育开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整体效果不明显,基于此,本文从幸福观视角下职业高中立德树人的内涵入手,深入开展分析,明确其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幸福观;职业高中;德育;立德树人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06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职业高中的立德树人教育,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优化自身的品德,促使其全面发展。但现阶段职业高中立德树人教育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缺乏幸福内涵、发展机制不完善、教学方法单一等,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影响自身的发展。

一、幸福观视角下职业高中立德树人的内涵

教育的创新改革过程中,应明确育人为本的重要性,德育为先,促使人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思想,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发展与德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幸福感是人类自身产生的一种独特情感,其主要是指一种情绪状态,当自身的需求与理想得到满足时,将促使其自身的幸福感提升。幸福感包含的内容较多,如情感、认知、需求、状态等,其参数可以作为反映社会中个体的心理状况。对于职业高中学生来说,其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幸福感主要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中累积与发展,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通过形成符合自身需求的主观效果来提升,以促使学生的内心发生明显的转变,以幸福观为基础,职业高中立德树人教育必须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凸显出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引导学生重视德育素养的发展,丰富立德树人的内涵与思想,逐渐拓宽发展路径,完善教育机制,促使其整体的教育水平提升,培养出综合型素质人才[1]。

二、幸福观视角下职业高中立德树人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促使现阶段职业高中提高了对立德树人教学的重视力度,创新现有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注重教学环境的营造,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观念,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升自身的主动性,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人文关怀内容较少,整体教育模式单一

现阶段,我国职业高中在发展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模式村子一些传统问题,如忽视了人文关怀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导致学生的主体意识降低,难以弘扬德育教育精神,学生的主动性不高,影响德育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人文关怀缺失,造成其德育模式僵化,难以及时更新教育内容,降低了整体的教學质量[2]。

(二)幸福内涵缺失,德育教育内容不够全面

幸福内涵缺失也是现阶段职业高中立德树人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职业高中来说,需要合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以促使其岗位适应能力提升,但由于传统理念的影响,现有的德育教育内容不够全面,过于重视学生的人生观、社会公德、劳动思想、学习能力培养,对学生的敬业意识、德行、诚信意识、责任意识重视力度不足,缺乏幸福内涵,造成学生的发展受限[3]。

(三)德育教育方法单一,学生主体性不明显

职业高中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方法较为单一,难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优势,单纯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未能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缺乏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甚至部分德育教育呈现出形式化,与专业教育内容相分离,最终造成学生的幸福感降低。

(四)德育教育机制不健全,各要素配合不足

职业高中德育教育机制呈现出不健全情况,教学目标不明确,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挥自主性优势,保障机制作用较低,各个要素之间的配合不足,最终影响德育教育效果,影响学生的幸福感提升[4]。

三、幸福观视角下职业高中立德树人的发展与创新

深入挖掘幸福观视角的教学意义,明确当前教学背景下其教学理念的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现有的理念,全面发展职业高中立德树人教学策略,打造优质的教学课堂,注重观念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产生学习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的德育素养水平提升,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打造全新的德育教育模式,增加人文关怀内容

在发展过程中,职业高中应改变传统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创新,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制订全新的教学计划,以学生为基础,融入人文关怀内容,如可以为学生制定循序渐进的发展目标,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主探索立德树人内容,深入思考其内涵,以满足教育发展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美作为教学基础,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美来提升自身的意识,优化道德情感,逐渐强化自身的意志。教师可以构建完善的教学情景,注重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引导,合理调控,积极开展实践操作,崇尚美德,培养综合型人才。教师应积极进行创新,注重学生幸福感的引导,将职业高中的立德树人教学与实际的人才需求、岗位适应要求相结合,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积极与企业相结合,形成良好校企互动,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学质量,促使现阶段学生的幸福感提升[5]。在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帮助学生强化自身的主体意识,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完善的健康人格,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立德树人的幸福内涵,构建德育教育新内容

职业高中应加强对道德教育的重视力度,丰富立德树人的幸福内涵,从多个角度开展创新,优化德育教育内容,将德育教育与专业相结合,促使学生掌握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形成职业美德,完善幸福理念,制订全面的发展计划,深入了解当前的教育发展方向,如加强校企合作,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现阶段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优化敬业精神,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职业高中可以建立完善的校外培训基地,引导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高创新精神,掌握专业的技能,向工作人员学习先进的技术,掌握高超的工艺,培养责任感,在实践中完善自身的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归属感,明确职业美德对自身发展产生的影响,有利于其后续的发展,并优化幸福理念[6]。学习应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出学校的优势,注重德育内容的优化,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与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同时,教师也需要从自身的角度创新,实现立德树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与发展,塑造良好的品质,提升幸福感。

(三)创新现有的多元化教育途径,拓宽立德树人渠道

当前时代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开展教学创新,探索多元化发展途径,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拓宽立德树人的渠道,遵循人本精神,实现全面的创新,引导学生道德观念发展,成为综合型素质人才,探索全新的立德树人渠道。例如,可以将现阶段的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新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明确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制订全新的学习计划,整合现有的德育教育资源,以促使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发展目标,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例如,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活动、假期实践、劳动实践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促使学生对社会加强认知,在发展与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的责任意识、职业意识等得到发展,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营造优质的教学环境。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推进企业进入校园、学校进入企业,实现资源的共享,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与环境,将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其育人功能,扩展立德树人的发展渠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德育教育质量。

(四)打造全新的德育运行机制,创新立德树人模式

在教育开展过程中,应明确现阶段的德育教育方向与目标,制订完善的德育运行机制,创新立德树人模式,全面开展教育创新,以学生为基础,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机制,从根本上实现职业高中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出综合型素质人才。教师应明确幸福感的内涵,融入全新的发展模式,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积极参与到德育学习过程中,开展教学实践,以提升自身的幸福感。教师应完善多元的育人模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与学习,强化德育教育的影响力,培养综合型素质人才。激励机制的应用可以促使德育教育水平提升,以新方法与新手段为基础,扩大职业高中德育教育载体,明确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促使学生提升幸福感。教师还应建立完善的育人保障机制,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协调配合,实现因材施教,促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发展,提升其综合素养水平,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综合德育机制,注重外界环境对学生发展产生的影响,明确其发展的整体性,为学生构建全新的发展平台,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加强职业高中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视力度,从多个角度开展创新,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与思想,融入全新的理念,以幸福观为基础,针对性开展教学,更新德育教育内容,扩展教育途径,凸显学生自身的主体优势,明确德育的内涵,培养品德优良的综合型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家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20(21):13.

[2]王静,毛燕梅.学历继续教育中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路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0(4):1.

[3]林梅,马雪梅,杨雅涵.在战“疫”大考中立德树人——“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观后感[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74.

[4]雷澤湘,李义勇,林欢.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中立德树人的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0):214.

[5]贾永旺.多媒体时代中立德树人视域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8):201.

[6]冯虎,宋学超.少数民族高中立德树人的现实困境与落实途径[J].贵州教育,2019(17):6.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罗拴平

教育资源缺失下的高中数学论文 篇3: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走向信息化,高职数学教师也应与时俱进,结合信息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加强自我學习,提升个人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在专业发展上不断寻求创新与突破,这样才能够在教育工作中始终走在前面.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基金项目】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课题编号:2020y03)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教育信息化对于高职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既迎来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更为便捷的教学方法和更为高效的教学效率.但与此同时,如何处理好信息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合理安排信息化教学,如何提升高职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是教育信息化在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此,高职数学教师应客观看待教育信息化,紧跟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方向、新理念和新要求,加强学习与创新,以此寻求个人专业发展道路上的新突破.

一、教育信息化对高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全新要求

(一)具备教育信息化的先进理念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简单融合,也需要通过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对当前的教学体系进行重新分析、调整和优化,改变已经不能适合当今教育事业发展的陈旧思想和方法,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教育信息化代表着教育事业的创新和变革,是信息技术对教育观念、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多方位的改革与创新[1].因此,教育信息化不但要求教师具备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更需要教师从理念和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价值,并加强学习与研究能力,对当前的数学教学工作进行积极大胆的改革与创新.

(二)具备将信息技术与高职数学教学有效结合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对高职数学教师最大的挑战就是信息素养的提升.信息素养是教师在开展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时所必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而教育信息化是可以借助信息素养有效地将高职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高度的整合的能力.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教师需要颠覆传统以灌输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说教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对现有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行重新定位,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对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行重新改造,继而借助信息素养的提升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求.

(三)具备协作教研的意识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之下,信息的传输与共享变得更加便捷而快速,而高职数学教师之间的教学活动和教研活动也就得到了更加紧密的联系.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可以为教师间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也增强了教师之间共同开展科研工作的概率.打通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渠道,有利于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吸取教学经验.尤其是那些教育资源不足的偏远及农村地区,借助教育信息化得以与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接轨,借助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教学平台缩小了地区间的差异,带动了高职数学教师专业上的同步发展.

(四)具备整合与利用资源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为高职数学教学带来了海量的教学资源,而在这种背景之下,教师如何有效地筛选、整合与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更加深入地分析高职数学教学的学科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微课等方式,将多种教学资源有效整合到高职数学课程当中,从而借助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学生带来更为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2].

(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之下,高职数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的瞬息万变,这种互动式和灵活化的教学模式转变了以往教师为绝对主导和绝对权威的教学地位,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掌握最前沿的教学资讯,不断迎合时代的发展而加强自我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够保持高职数学教学的先进性与适用性,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当中保持优势.

二、教育信息化对高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如何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人的关系

教育信息化虽然带来了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更加多元的教学资讯,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并正确地处理信息技术与人力教学的关系,是教育信息化给高职数学教师提出的挑战.其主要表现为:第一,滥用信息技术或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很多教师对于教育信息化缺乏深层次的认识,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课,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尚未对教学体系进行有效设计和规划,就盲目使用信息技术,造成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完全被信息技术所支配.信息技术滥用或不合理的使用,使得教师在个人专业发展中越来越懒惰,制约了个人的学习与提升.第二,忽视信息技术.与之前的情况相反,也有的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深,对于新事物和新理念的接受能力不强,导致对教育信息化缺乏重视,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个人在专业发展上缺乏创新性,而这种落后的观念必将导致个人专业发展上的阻碍与滞后[3].

(二)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

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当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一种能力.虽然很多高职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也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了信息化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从整体而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仍旧在我国高职数学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的信息素养与能力不足,导致信息化教学体系的建设不完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缺乏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熟练应用能力,缺乏信息化教学的设计、组织和实施能力,尤其是在信息化课程的开发和制作方面的不足,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落地.

(三)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整合

教育信息化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光是使用多媒体或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而是需要从教学体系、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体现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比较漫长和持续的过程,很多教师在现阶段只是具备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能力,在信息技术与高职数学学科的深度融合方面尚显不足,教育信息化还无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真正得以实现.

三、教育信息化下高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一)以人为本,正确认识教育信息化

从本质上讲,教育信息化是一种手段和工具,其服务的对象是人,服务的目的是提升高职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这也就是说在高职数学教学的信息化发展当中,信息技术需要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而不是教育工作被信息技术所支配.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当中,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将学生放在高职数学教学工作的核心位置,紧密围绕学生的需求来开展教育信息化的设计和实施.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要转变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将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地位逐步转变为数学教学的引导者、协助者和观察者,将数学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4];另一方面教师要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正确客观的看待信息技术手段,借助教育信息化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和趣味性的数学情境.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形式逐步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服务.

(二)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所要求人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包括了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5].信息素养在高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利用信息,并且懂得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以及如何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整合,从而为教学工作服务.由此可见,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教育信息化下教师专业发展所必备的一种能力,要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出发:首先,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条件,配备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加强设备、资金和人才的投入,鼓励教师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研活动和课程开发,从而为高职数学教学带来更加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其次,要加强针对教师信息素养的专业培训,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维度出发,帮助教师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课程开发、科研工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从而更好地开展高职数学的信息化教学;最后,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鼓励教师立足于高职数学教学,进行相互学习和合作,通过加强专业方面的相互交流来实现教学资讯的共享,帮助教师共同提升和发展.

(三)提高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水平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师不但要从理念和素养方面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更需要从实践层面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水平,才能迎合时代,实现个人的专业发展.首先,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知识共享和教学互动平台,加强学校间的互动,组织教学研讨会和交流活动,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专业科研工作会议,以此为教师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其次,要在学校范围内广泛开展数学信息化教学的课程开发和展示活动,通过各个教研组进行信息化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展示,进行专业的评选活动,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并为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通过自主开展课程开发、教研小组的协作与相互的展示与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发现个人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优势与短板,互补长短,提升高职数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

(四)构建教育信息化的评价体系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实施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很多学校对于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时的评价方式,都是采用结果式的评价,也就是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要的评价方式,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很难体现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学生的成绩固然是评价教师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学生的成绩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学校需要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一方面,要树立教学评价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服务的意识,在开展教学评价是要以教师为中心,以激励教师自我成长、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为目标,而不仅是为了绩效、奖惩或晋升而评价[6];另一方面,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改变单一的成绩主导的评价模式,要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态度、意识、素养和能力等多方面考虑进教师评价当中,要考察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学习与创新的意识,资源整合与课程开发的能力,信息化教学的水平等多个方面,再综合成绩才能得到比较客观的数据.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之下,高职数学教师要将个人的专业发展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树立教育信息化的意识,不断在教学工作中提升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水平,保持良好的学习与创新能力,才能充分迎合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方安.论教师自我发展[J].教育研究,2015(04):94-99.

[2]赵德伟,刁永锋,徐正巧.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0(10):21-22.

[3]王发成.高中数学课堂数学文化教育缺失现状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2).

[4]郭维学,马启龙.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技术素养关系之我见[J].中小学电教,2016(11):27-29

[5]李保臻,孙名符,韩晓玲.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学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中国电化教育,2011(5):97-101,105.

[6]邹森桦,李咏琪.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J].教育导刊,2010(05):28-29.

作者:杨薇

上一篇:眼科患者焦虑情绪护理干预论文下一篇: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