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性教育缺失留守儿童论文

2022-04-26

摘要农村留守幼儿的保育和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实现全民教育目标所面临的重大难点。目前,农村留守幼儿保育和教育问题主要是:保育知识匮乏;缺乏适当的家庭教育,安全意识薄弱;留守幼儿得不到良好的早期教育,因此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农村留守幼儿的健康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父性教育缺失留守儿童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父性教育缺失留守儿童论文 篇1:

中小学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失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近年来,关于单亲、离异、分居等家庭的研究不断深入,父亲角色在中小学家庭教育当中发挥的作用被人们广泛关注。当然,受我国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如“男主外、女主内”思想,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多父亲外出务工,母亲则成为孩子的主要抚养人,在孩子行为、心理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明显高于父亲。但相关研究表明,如果中小学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失,那么会对中小学生教育造成很大影响。首先对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然后探讨中小学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失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有效的对策,望采纳。

关键词:中小学;家庭教育;父亲角色;缺失;对策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就是所谓的父性教育,与母性教育相对,父性教育具有勇敢、幽默、果断以及自由等特点。中小学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其实就是父性教育的缺失,是父亲教育角色在行为、意识等方面出现隐退、放弃等问题。这种父性教育的缺失,对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整体效果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中小学生健康发展。[1]农村中小学教育是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共同的责任,其中,社会为其提供成长的环境;而学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家庭相对于前两者对于中小学学生的成长更加重要。父亲作为孩子家庭教育中的关键,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儿童产生很深远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道德、行为、个性发展。21世纪初,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多,国家对于留守儿童问题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文件中明确表明留守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这类文件数不胜数,说明了党和国家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基于此,加强对中小学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失造成影响及对策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父亲角色在中小学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在中小学家庭教育过程中,父亲角色与母亲角色一样重要,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父亲角色能够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同时能够与母性教育角色之间形成有效的平衡。

1.父亲角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

夫妻是家庭组成最原始的结构,父亲作为家庭当中一个重要角色,能够体现父亲角色全部的特性、人格、性格特点。只有将父亲与母亲角色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一个完善的家庭教育结构。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都不利于家庭教育的完整性,也不利于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开展。

2.能够为中小学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在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为其提供的有利环境,同时学生也离不了父母陪伴。父亲可以说是学生成长中的“必需品”,父亲角色能够增强子女的安全感,带来一种“力量感”,对子女性格发展、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帮助,对子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2]。

3.能够平衡母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由于性别角色特点,父亲的性别角色决定了其在家庭教育中具有特殊性。由于长期形成的男女性别不同,在家庭教育中,母亲往往具有亲切、感性、温柔以及慈爱等特性,在子女教育中作用不可忽视,但正是由于这些性别特点,母亲角色家庭教育也存在限制、拘谨、脆弱等共性特点(存在个例),这就需要父亲角色进行有效的调和与平衡。父亲角色具有理性、强健、自由以及果断等特点,在中小学家庭教育中,只有将父亲与母亲教育有效地调和起来,才能使学生人格发展更加健全,避免出现由于父性教育缺失导致男孩女性化、子女缺乏主见等问题。

二、中小学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失对学生的影响

父亲角色缺失,对于留守中小学生成长造成极大不利影响,具体体现在:

1.对学生勇敢、坚强品质形成造成影响

父亲这一角色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能够对子女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在家庭生活、户外活动、游戏等方面发挥了母亲不能替代的作用,是增进子女家庭幸福感的重要角色扮演。父亲可以带领子女参与到户外活动中,锻炼其体能,让其能够在小时候就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让其形成良好的品质[3]。但大量留守中小学生,长期处于和父亲分属两地的局面,父亲角色严重缺失,更多是受到母亲或隔辈祖父母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性格孤僻、柔弱等性格。对留守中小学群体的一项研究表明,缺少父爱的男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胆小等内向性格;而女性则表现为对男性认知不全面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让留守中小学生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自暴自弃,不利于其形成勇敢、坚强的良好品质。

2.对留守中小学生生活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缺乏父爱综合征”概念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性,但如果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长期缺乏父爱,就容易患上这一症状,给留守中小学生生活带来很多的困扰,从某种程度上还会对其一生发展造成影响。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基本情况,都是父亲或父母双方离开家庭之后,孩子们都交给爷爷奶奶进行照看,传统家庭关系发生变化,事实上导致儿童家庭结构不够完整。由于父亲远离子女,未能够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祖辈、亲友或由于自身素质或者由于精力有限、教育观念等因素,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显得十分苍白,很多儿童都找不到家庭归属感。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任性、放纵、自闭、自卑、焦虑,甚至一些孩子出现厌世、暴力等问题,逆反心理尤为突出,不愿意和父母进行沟通,在学校中出现暴力倾向。长期生活在缺少父爱的家庭中,男孩在中學的辍学率、成年后的犯罪率方面都会大大提高;而女性如果长期缺少父爱,则长大后离婚的概率也大大提升。

3.父亲角色缺失的重要原因

根据相关调查,在农村外出务工家庭中,父亲外出的比例较大,且这些父亲的学历往往偏低,在对孩子的教育工作中存在严重不足,导致父性教育缺失。第一,很多外出务工的父亲,认为这一过程正是为了能够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生活环境,而将其交给学校、妻子,尤其是孩子上了小学后,更将孩子教育工作全权交给学校,自己则放弃了对孩子家庭教育的责任。第二,由于在外务工时间紧迫,每年在家的时间较少,平时电话、信息沟通也相对较少,教育则往往体现在查成绩、给生活费方面[4]。第三,由于缺少父性教育,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也会逐渐弱化,子女对于父亲的形象认识也会逐渐削弱,今后父亲角色的作用发挥也会增加难度。

三、发挥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措施

1.能够付出一定时间跟孩子相处

作为父亲,在孩子中小学阶段,应该认识到陪伴的重要性,给予孩子陪伴,每天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关注孩子日常的学习与活动。对于在外务工或无法按时回家的,则可以通过电话、视频方式与孩子沟通,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简单的几个眼神交流,都能够让孩子明显感受到父爱的存在。父亲还需要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成为其游戏伙伴,这里指的并非是网络游戏、手机游戏,而是一些亲子活动、户外游戏[5]。在这些陪伴的过程中,父亲角色会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孩子,成为其智力、情感、性格养成的关键养分。

2.尊重孩子个体

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立的思想,父亲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中,必须重视孩子个性,能够正确看待孩子的优点、缺点,能够取长补短,不能以“别人家的孩子”刺激孩子的自尊,应该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在孩子面前,不能动不动就摆弄自己的权威,不能用自己成年人的思想与标准迫切要求孩子。在实施家庭教育中,父亲应该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懂得让其进行心理排泄,避免其心理受到不良影响。懂得和孩子交朋友,成为其伙伴,在学习生活以及情感上给予其帮助,为其“出谋划策”[6]。

3.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家庭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效。家庭作为孩子接受教育的首个场所,是一个原生态的教育环境,与学校、社会构成三大教育体系。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关系到家庭教育工作,父亲应该根据留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尊重孩子,和孩子建立平等关系,改变以往粗暴训斥的教育方式。当然,母性教育也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亲需要认识到这一点,能够与孩子母亲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对于外出务工的父亲来说,也可以利用孩子寒暑假的时间,让其来到自己的身边,让其能够感受到父爱的存在。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父亲在家庭教育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父亲的陪伴至关重要,但父亲角色的缺失,不仅会导致中小学生人格发展受到影响,同时还可能导致学生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其学习、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作为父亲,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发挥自身角色作用,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充分尊重孩子,保证家庭教育氛围的和谐性,为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成效提供保证,也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杨.父母角色缺失对孩子社会性形成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9,25(8):144-145.

[2]边玉芳.不可缺席的父爱:测测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状况[J].中华家教,2019,23(11):88-89.

[3]陈红霞.父亲角色回归:提升家庭教育效能的应然选择[J].基础教育研究,2019,12(7):65-66.

[4]沈硕文.和爸爸握个手:开展“爸爸课堂”特色亲子心理辅导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6(8):205-206.

[5]令狐曼.浅谈《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父亲形象对孩子的影响:从正义是一种教养的角度[J].瘋狂英语(理论版),2019,18(3):68-70.

[6]陈红梅.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地区父亲参与幼儿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东山地区为例[J].早期教育,2019,24(12):136-137.

注: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家庭教育”专项课题“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失’现状及问题研究——以白银市平川区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X036。

作者:尚玲武

父性教育缺失留守儿童论文 篇2:

农村留守幼儿的保育和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农村留守幼儿的保育和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实现全民教育目标所面临的重大难点。目前,农村留守幼儿保育和教育问题主要是:保育知识匮乏;缺乏适当的家庭教育,安全意识薄弱;留守幼儿得不到良好的早期教育,因此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农村留守幼儿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村;留守幼儿;保育和教育

1 问题的提出

"幼儿保育和教育"(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简称ECCE)指在从幼儿出生到就读小学一年级期间,以正规、非正规或非正式保育方式,为保障幼儿生存,促进幼儿成长、发展和学习等提供的各种支持(包括幼儿健康、营养和卫生,以及认知、精神、社会、身体和情感发展等)。ECCE是全民教育六大目标之一,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我国ECCE工作中,农村留守幼儿的保育和教育问题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农村留守幼儿的保育和教育状况需要格外关注。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者工作半年以上,由父或母一方、祖辈、亲戚朋友、同辈监护的未成年人[1]。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段成荣、杨舸2005年对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可知:在5861万17周岁及以下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中,全国农村留守幼儿的规模达到了1585万人,占27.05%[2]。

2 农村留守幼儿保育和教育现状分析

现代心理学等科学研究证明,幼儿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对于农村留守幼儿来说,从小父母不在身边造成亲情缺失,他们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环境中成长,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2.1 保育知识匮乏,身体发育受到影响。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农村留守幼儿的膳食结构不尽合理,能量和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蛋白质及铁的来源不合理等。农村留守幼儿膳食以粮谷类和蔬菜类为主,肉禽水产类、水果类等食物的摄入量低于非留守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农村留守幼儿能量、三大产热营养素及部分矿物质(钙、锌、硒、钾)和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摄入量均低于推荐摄入量[3]。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幼儿膳食营养状况有待改善。

2.2 代养人文化水平低,缺乏适当的家庭教育,安全意识薄弱。从幼儿本体的生理和心理层面讲,幼儿生来对安全有着本体性的天然需求。近年来,幼儿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这也给我们以警示:安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然而,农村留守幼儿大多由祖辈代为抚养,当前农村祖辈一代受教育程度低,绝大部分是文盲、半文盲。代养人文化水平低下,对农村留守幼儿的安全教育势必造成不利影响。相关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幼儿安全意识淡薄,出现车祸、触电、被拐卖等安全事故的概率较高。据全国妇联调查,被拐卖的儿童中,留守幼儿的比例位居第二。

2.3 农村学前教育经费不足,留守幼儿得不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虽然说,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但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短板"。而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问题更是日益凸显出来。当前我国教育经费总量长期无法实现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因此,用于学前教育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刘焱曾说:"从1993年至今,学前教育经费一直仅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3%,而这极少的教育经费投入还主要偏向城市的少数公办幼儿园。"由此可见,农村学前教育几乎没有经费可言,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数量大幅度减少。加之,农村留守幼儿的抚养者本身收入低,文化水平不高,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远远不足,出现不送幼儿入园的现象也是必然的了。

3 改善农村留守幼儿保育和教育现状的对策

3.1 加大经费投入,做到真正的重视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制定了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的早期教育计划,如美国实施的"开端计划"就是基于为低收入家庭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提供经费支持而发起的。相比之下,我国在还存在大量农村留守幼儿的国情下,加大经费投入始终是关键。我国应在国家财政性教育预算中单项列支学前教育事业经费,并在地方财政中设立专项经费,建立农村留守幼儿学前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从而使农村留守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

3.2 加强对农村留守幼儿代养人的培训,传授科学育儿知识。对于农村留守幼儿来说,家长的参与是其保育和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提高代养人的保育、教育能力极为重要。适当对代养人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包括儿童的饮食特点、早期营养、安全卫生意识以及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等,从而使农村留守幼儿在缺乏父母关爱的情况下也能健康成长。

3.3 充分发挥社区对农村留守幼儿保育和教育的作用。如今的中国,面对农村留守幼儿大量存在的现象,社区应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为农村留守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农村社区保护体系,积极开展各种有效的社区活动。如:关注农村留守幼儿的生活、学习状况,提供科学育儿的参考建议,提高代养人的育儿能力;建立对留守幼儿家庭的定期访问制度,加强与外出务工父母及代养人的沟通,增强其责任意识等。

总而言之,农村留守幼儿的保育和教育问题亟待解决,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的综合作用,关注农村留守幼儿的保育和教育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1):44-46.

[2] 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3):15-25.

[3] 段丹辉,罗家有等.中国部分农村地区2-7岁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现况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4):326-330.

作者:孙沛沛

父性教育缺失留守儿童论文 篇3:

儿童性侵事件调查

孙晓全每节体育课都会猥亵女生,孩子们为了不被老师“亲”,自由活动时都躲得远远的。即使这样,也还是难以幸免

4月19日,随着淮安市中级法院庭审室的一声法槌落下,77岁的空巢老人胡寿年,因多次性侵邻家留守女童程秀,被以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

被性侵时未满14周岁的程秀,在事件曝光后,就辍学至外地生活。她说,有家却无脸再回来。近年来,程秀式的悲剧不断在发生。

从2013年海口校长带学生开房事件,到湖南12岁女童思思被强奸生孩子当证据一案,再到广西留守女童遭十余名老人性侵,加上前不久曝光的河南2岁童被幼儿园园长丈夫性侵事件,故事细节令人触目惊心,难以言表。

校长、老师、邻居家叔叔等等,这些曾经带给孩子们知识、安全感的群体,如今却多了一些讽刺的味道。在中国,每年到底有多少儿童遭受性侵,背后折射出怎样的社会现实?《方圆》记者对此做了调查。

平均1.9天曝光一起性侵儿童案

5月21日,跟着爷爷奶奶在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工地生活的5岁湖北籍小女孩冰冰,在工地玩耍时遭强奸染上了性病。案发后,嫌疑人逃离,半个月后被警方网上通缉。

这则新闻虽然被多家网站转载,但5岁冰冰的悲剧并未引起全国范围的公众关注。或者是,在看过了太多儿童被性侵的案例,冰冰的遭遇,早已不是新闻。但这样的案子,只要百度搜索一下,每隔几天都能看到一起。

据全国妇联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各地投诉“强奸”幼女的个案,1997年下半年为135件,2000年上升到3081件,而在2000年到2004年,仅媒体公开报道过的,全国就有48名幼女遭受性侵害,2009年这一数据则上升至175人。

5月29日,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儿童安全基金“女童保护”项目发布的一份《2013-2014年儿童安全教育及相关性侵案件情况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我国仅被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件就高达192起。这是2013年1月1日-12月30日全年曝光125起的1.536倍,曝光率也从2013年全年的平均2.92天曝光一起,加速到平均1.90天就曝光一起。

“此类案件隐蔽性较强,破案难度、非公开曝光的程度都较强,国际和国内学者已有共识,已被公开曝光的案件还只是冰山一角。”“女童保护”项目负责人孙雪梅表示。

孙雪梅介绍说,受害人群低龄化成为过去一年性侵案件的一个明显特征,过去一年,尤其以8岁到14岁的小学生居多。

女童保护项目统计,被公开报道年龄的343名受害者中,8岁到14岁的有293人(含6名男生),占总量的85.42%,这一高比例数值,比2013年全年曝光性侵儿童案件受害者中的小学生占比81.15%又有所上升。另外,5岁以下的性侵受害者共4人,5-8岁受害者有38人(含1名男生),14岁以上的未成年受害者8名(含3名男生)。

男童性侵案件同样值得社会警惕。《报告》统计显示过去一年,至少发生了6起猥亵男童案,已被证实的受害者就有10人。

乡村成案发重灾区且多为熟人作案多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性侵案件爆发的重灾区集中在乡村地区。过去一年曝光的192起性侵儿童案件中,至少有106起发生在乡镇、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留守儿童较多,占总量的55.21%。而其中,留守老人性侵儿童案件有16起。

据淮安市淮安区检察院统计,自2011年以来,该院先后办理了猥亵、性侵幼女案15件15人,其中空巢老人性侵留守女童案是11件11人,占此类案件的73.3%。

在农村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这些案件的发生,对案件当事人双方及其家庭成员都造成巨大伤害,尤其是被害人及其亲属。记者追踪调查多起乡村性侵案件发现,遭受性侵的孩子,在事情曝光后,大都举家搬迁,从此以后,有乡不能回。开头提到胡寿年性侵留守女童案就是典型一例。

留守老人性侵的都是自己熟悉的邻居家小孩。2014年4月9日,《方圆》记者前往安徽合肥市某社区调查儿童性教育情况,了解到不久前该社区发生的一件性侵案件。一个8岁小女孩被奶奶的牌友强奸。小女孩家人表示,根本不会想到,熟人“如何下得去手”。

“对熟人下手”,这也成为性侵案件发生的规律,这样的作案者不再仅是留守老人。

3月21日,山东省海阳市检察院对一起性侵女童案件提起了公诉。这次的性侵主角竟是一名小学教师,在两年的时间里,该教师猥亵女生11人,主要集中在二年级,其中一人已读三年级,在二年级时被猥亵。这些女生最小的才7岁,最大的也不过10岁。

记者分析过去一年曝光的性侵案件中,陌生人犯案仅占38起,其余80.20%均为不同程度的熟人犯罪。从曝光案件犯罪者与受害人的关系联系来看,师生关系占比最高,达42起,邻居关系紧随其后,达36起。网友关系、所在区域保安人员关系均有10起。

“熟人犯案比陌生人犯案更为隐蔽,多次、多年侵害的现象更为集中,亟待引起未成年人监护人、教育者的重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童小军说。

危险的“老师”

发生在2013年的海口校长开房案,万宁市第二小学原校长陈在鹏带领6名女生去酒店开房,以金钱引诱两人与其发生性关系,并实施了强奸行为,但因女生的反抗未果。该案经网络发酵,引发了社会对儿童性侵案中“老师”这个角色的警惕。

在儿童性侵案件中,因为家长、孩子通常会对老师有很强的信任感,一旦老师作为猥亵者的案件往往更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不容易被外界发现。

今年3月21日,山东省海阳市检察院以涉嫌猥亵儿童罪对多次猥亵在校女童的教师孙晓全依法提起公诉,并建议法院从重从严判处。犯罪嫌疑人孙晓全是一名体育老师,自2013年9月升学后,孙晓全每节体育课都会猥亵女生,特别是长得漂亮的莉莉和兴兴。孩子们为了不被老师“亲”,自由活动时都躲得远远的。即使这样,学校里的其他老师对孙晓全的评价还是“在校表现一直挺好的,平时真没看出来。”。警方经过侦查确认,该校近两年被孙晓全猥亵的女生共有11人,主要集中在二年级,其中一人已读三年级,在二年级时被猥亵。这些女生最小的才7岁,最大的也不过10岁。

自从校园性侵案件频繁发生后,整个社会都在反思:在嘱咐孩子“要听老师的话”的同时,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前文海阳的案例中,不幸中的幸运是,被猥亵的女孩们自发互救。“孙老师上课摸我的时候,兴兴、晴晴她们都看到了。她们就过来‘救’我,拉我的胳膊,使劲拽杨老师的手。我也’救’过她们。”被害女童莉莉说。“我们知道孙老师抓住我们就要亲,我们都不愿意,所以看到其他同学被抓,我们都会上去‘救’。”而被害女童的家长们也在猥亵事件发生仅三四个月后就发现了问题,并选择迅速报警,防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防性侵教育止步不前

防止性侵,仅靠孩子们自发性的一点反抗显然是不够的。本文开头提到的被性侵女孩程秀,她的命运本可以有另外一种发展。

程秀与实施性侵者胡寿年是邻居,后者是程秀玩伴的爷爷。他们一个是留守儿童,一个是空巢老人。2011年6月的一天,去找小伙伴玩耍的程秀,被胡寿年诱骗至自己房间并强行与其发生了性关系。此后,程秀多次遭到胡寿年的性侵。

程秀的遭遇,其父母并非一无所知。有一天夜里,胡寿年偷偷爬进程秀屋里,被程父发现,但怕女儿声誉受影响,只是教训了胡寿年。还有一次,程秀偷了胡寿年1000元钱,被胡找到家中,期间她承认偷钱,并告诉父母胡寿年曾用手摸、抠自己的身体。但考虑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一家人对程秀的叙述没有深究,只是对程秀教育了几句,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而这个过程中,程秀被胡寿年逼着写下的“保证书”,却成了她难以摆脱的噩梦,“‘不听话’就得去坐牢”。直到有一天,程秀凌晨未归,其父母得知她一直在胡寿年家中后,带其上门理论,不堪程父刁难的胡寿年,自己报警,也让其性侵留守女童一事曝光。

在乡村,碍于面子掩盖孩子遭受性侵的父母不在少数。一位孩子遭受性侵的母亲告诉《方圆》记者,农村人保守,芝麻大点的事儿很快全村人都知道,孩子已经被性侵了,伤害一次,让别人知道,指指点点,伤口上撒盐巴,“除了认,还能怎么着”。

对有些孩子来说,受到性侵,也没意识到这对自己意味着什么。程秀第一次被胡寿年强奸后,她非但没有告诉父母,还继续去胡寿年家找胡娅玩。在因盗窃被迫写下保证书后,程秀又多次找胡寿年,要求胡寿年归还自己写的保证书,而每一次前往胡寿年家,程秀几乎都会被胡寿年强奸。

儿童自我保护意识的薄弱,侧面反映出我国目前儿童性知识教育的严重缺失。

女童保护项目对235名小学男生、219名小学女生进行的调查显示,仅有17.58%的孩子知道什么是“性教育”,60.88%孩子不知道何为性教育,21.54%的孩子选择“似懂非懂(知道一点点)”。

而家长们更是“谈性色变”,疏于教育。在902名受访家长中,对孩子进行过性教育的仅占35.92%,没有的达64.08%,56.49%的家长从未向孩子讲过预防性侵害的知识。

儿童性权利保护有待完善

儿童性侵问题是全球性现象。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示,2002年有1.5亿女孩和7300万男孩(均18岁以下)经历了强迫性行为和其他形式的性暴力。联合国进行的一次关于虐待儿童的调查报告显示,各个国家都存在着家庭性虐待现象。在21个国家,其中大多数是工业化国家,多达36%的女子和29%的男子说,他们在幼年时期惨遭性虐。

性侵女童的十余名施害者被判刑后,受害者广西留守女童小雨遭到村民歧视辱骂:那些老人是被她害了。在她人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或许她将无法摆脱这种骂名。

“你们没有错,有错的是坏人,坏人应该受到惩罚。”北京性健康研究会理事黄莉莉是一位有名的“知心姐姐”,面对被性侵的孩子,她总是这样跟她们说。

黄莉莉认为,对于遭受性侵、猥亵的女童,不仅从生理健康,而且从心理健康等方面给其造成严重伤害,甚至会影响这些女孩今后的婚恋观和择偶观。“有些家长在孩子受到伤害后,不注重孩子的心理疏导,反而批评孩子不会保护自己,会毁了她们。”

“还应该从法律上完善对儿童性权利的保障。”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员、山东政法学院教授刘和海告诉《方圆》记者,目前,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除了《刑法》中对侵犯儿童性权利的犯罪作出了明确处罚外,其它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规定对儿童的性权利进行特殊保护、禁止侵犯儿童的性权利。“比如,对于儿童性侵犯案件,在司法程序上还要设立特别的保护程序,主要表现在,刑事立案程序上对被害人的特殊保障制度、在侦查、询问、审判是对被害人隐私权的特殊保护制度、避免被害人受到‘二次伤害’制度、对被害人的补偿制度等。”

还有人认为,我国对性侵实施者的刑罚过低,男童受害存法律空白。

对比我国台湾地区,他们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出台的规定更为缜密。如在罪名设定上,有“强制猥亵罪”、“加重强制猥亵罪”,“强制性交罪”、“加重强制性交罪”等。另外,台湾也将男童列为强制性交罪的保护对象,对男童性侵的罪犯,可按“强制性交罪”、“加重强制性交罪”论处。

“刑罚立法还应更细化。”刘和海说。

作者:冯建红 卢金增 张士海 丁静

上一篇:地质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下一篇:艺术设计管理的重要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