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问题式教学法论文

2022-04-30

摘要: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合情合理使用问题式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数学问题教学为切入点,逐步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提出、解决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课堂问题式教学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式教学法论文 篇1: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式教学法的思考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从诸多课堂教学实例和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看,问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离不开问题,离不开问题教学法。本文拟就问题教学法进行诸方面的探讨,以为个人今后的教学和诸多同仁共同学习研究。

首先谈谈什么是问题教学法。既为问题教学,重要的要解决“问什么”“怎么问”“由谁问”的系列问题。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和专家学者们已经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现代的课》一文中的一段话中讲道:“从内部结构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问题性的课是这样的: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这种做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近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从而把问题教学程序化、模式化。 在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本人认为,问题教学法应是学生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采用预习笔记等形式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选取或归纳出典型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研究,养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说,问什么,以学生为核心,由教师和学生双向取舍;怎么问,由学生经过深入思索和探究得出问题,经过筛选和归纳后提出。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解决问题为重点,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样的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注重对学生问题的收集和归纳,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知识、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合作学习。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基础知识薄弱、水平参差不齐,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有限等问题,这无疑为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自终贯彻这样一个基本思想,那就是:数学源于生活,其认识过程是沿着“从简单到复杂,由有限到无限,从宏观到微观,由感知到感悟。”逐步形成其理论体系,并最终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式教学法在实践中的操作主要有情境创设——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总结深化——练习巩固几个步骤。即: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或由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自主学习探究问题或合作探究学习解决问题3、反思小结深化问题4、巩固练习掌握问题。

下面以“方差”的教学为例来说明“问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教学的总体设计

方差知识学习过程可表示为:实例=>方差知识=>方差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方差知识是中心。应用问题式教学法的总体构思如下:首先,举出两个实例,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需要的已知知识和解决的思路;其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得出方差的概念、基本公式、统计意义;第三,总结出利用方差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组织实施步骤

1.导入自然 回归生活.自然贴切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在动力.巧妙导入新课,寓教于乐,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产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渴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能够恰当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完成这一过程,那就更加事半功倍了.

2.过程殷实 彰显本质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它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来承担.”《新课标》也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笔者阐述三个观点.

2.1 数学问题的设计应突出师生互动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思考形成概念、得出结论的过程.

2.2数学练习的设计应体现层次性

数学练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复接触,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种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交流的一个窗口.如果用同一练习题来要求水平不同的学生,则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因此,在练习中既要设计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又能培养学生能力的提升题.

2.3 数学探究的设计应突出数学活动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要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使数学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探究性活动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举措,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一些机会.

3 .3小结评价 注重延伸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结果不是为了证明优劣,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数学的提高,促进教师的反思,促进课程的发展.”因而对学生的的积极评价应多于消极评价,过程评价应多于终结评价.在小结中我采用了填表评价和课后延伸的方式.(表略)

三、反思与分析

3.1关注提问的方法手段

本节课笔者主要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方法,以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借助于实物、课件,将教材内容重组和整合,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同,家庭条件和学习情况的差别,不同学生思维的差异,都会给课堂提问造成困难.如果老师在课堂中包办代替,“讲深”,“讲透”,学生就会失去了思考的机会,对教材的理解会打折扣,也无从出现课堂学习的高潮.但如果对设计的问题进行“浓缩”,便能使学生积极思考,触类旁通.如教学片段3中的2.2.2,笔者在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式提问,把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有关知识进行整合,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出现错误时也并不急于打断学生,而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充分暴露其思维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

3.2关注数学的提炼源泉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过去,数学在学生头脑中可能是枯燥的数字、定理等的代名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或多或少会发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如导入部分,课本以“太阳光给我们以射线的形象”为切入点,考虑了全局性和普遍性,但在空间的距离感上较远,在教学中直观性不够,学生的兴奋点不易激发.笔者以问题情境的形式,选用了“手电筒发出的光线”提炼出“线段、射线和直线”,一方面引出了课题,另一方面突出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与联系.问题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来源于学生生活,很多学生都有切身体会,因而一下子就激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同时,数学模型亦能相应得到.

3.3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

整节课中,始终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的方式来开展创造性学习.课堂上,笔者提出问题后,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动手实践的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授课时,笔者适度点拨引导,耐心倾听,为每位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学习平台;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演示、归纳、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他们学好几何的信心,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为了区别线段、射线和直线异同点,让学生合作学习;在学习直线的基本性质时,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直线的基本性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肯定、被激励的状态中,时时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有较大的学习空间.在司空见惯的实际活动或现象中,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总结,就能获得不同的数学知识,为学生平时的生活和实践提供了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作者:胡翠珠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式教学法论文 篇2: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问题式教学法的实践

摘要: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合情合理使用问题式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数学问题教学为切入点,逐步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提出、解决问题”。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法 初中数学 课堂实践

一、数学课堂问题式教学法概述

问题式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熟悉的或感兴趣的数学情境出发,通过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和技能技巧并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

二、数学课堂问题式教学法操作环节

1.创设优质高效的问题情境——课堂教学渐入佳境的梯子。在问题情境的设置上,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现有的认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即会引起学习者的极大兴趣,兴趣必然产生学习动机。另外,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也常是由直观表象上获得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结、总结,再深入研究、探讨,上升到理性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学生热于关注有趣有实用价值的数学问题的特点,设置与现实紧密相关的生活化问题情境,让学生能感受到用“数学”解决周边生活问题的乐趣。

例1:九年级北师大版教材(下)船有触礁危险吗——“利用三角函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教学上可如下设计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教学:

天桥区新铺一条地下管网,从建材市场开始一直往东,铺设1200米到工人新村。经过实地勘察,金牛公园中心在建材市场的北偏东30°方向和工人新村的北偏西60°方向。已知金牛公园的范围在以P点为圆心、500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请问,计划铺设的地下管网会不会穿过金牛公园?为什么?

可以设计如下问题:①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数学知识?②什么方法可解决上述问题?③你有几种构造目标函数的思路?

评析:①问题源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环境,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思考;②问题的设计有适当的难度,而且有引深的空间。在分析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质疑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课堂教学中心环节。我们要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部分学生或是提不出问题,或是表达问题不准确,或是问题缺乏可探究性,或是所问非所答,究其根源是不得法,教会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课堂内容为载体,按内容的不同,要求不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方法进行指导。从一般方法入手,尝试模拟提问,养成提问习惯后,学生自然进入角色,提出的问题也就具有多样性、自主性了。

教师给出课题之后,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相关问题。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变“奉送真理”为“教人发现真理”。

例2:面对“用给定大小的正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使其体积最大”这一问题时,教学过程如下:

教师先提出问题:

①如果要利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来做这个纸盒,你觉得应怎样剪?怎样折?

②剪去的部分是什么形状?它的边长与折成的无盖长方体形纸盒的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合作制作一个纸盒之后,对求解的过程作出反思,并提出问题:

③如果设这张正方形纸的边长为a,所折无盖长方体形纸盒的高为h,能否用a与h来表示这个无盖长方体形纸盒的容积吗?④随着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的增大,所折纸盒的容积如何变化?当小正方形的边长取什么值时,所折纸盒的容积最大?

从学生熟悉的折纸活动开始,进而通过操作、抽象分析和交流,形成问题的代数表达,再通过搜集有关数据,以及对不同数据的归纳,学生自己猜测“体积变化与边长变化之间的联系”,最终,通过交流与验证等活动,获得问题的解,并对求解的过程作出反思。

3.反馈评价——促进课堂教学的手段。问题式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足有:

在分析问题的信息、问题结构上分配的时间不足和具备的认知结构不完善,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和分析问题,对问题进行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的描述,使之能够有效地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线索;不善于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评价自己操作与目标的接近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生成过程,要与学生一起经历解决问题的操作过程,并在操作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及进行实时监控。

参考文献:

[1]胡建成,吴增生.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6,(4)

作者:刘玉红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式教学法论文 篇3:

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摘  要:在新理论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各阶段、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计、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内容难度有所提高,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效果。问题式教学法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起到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针对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额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运用策略

一、问题式教学法应用的注意事项

问题式教学法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保证学生能够围绕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学习。将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导向作用。问题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点,注意问题的设置应该能够充分的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探究欲,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第二点,充分利用学生预习时间,鼓励学生找到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让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拓宽问题式教学法运用途径。第三点,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式教学法,教师应格外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数学疑难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使问题式教学法在课堂中运用效果得到深化。第四点,在运用问题式教学法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必须结合适当的点拨与精讲,向学生解释数学疑难问题,使学生的困惑能够真正得到解决。从问题式教学法应用应当注意的问题当中可以看出,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主探究精神,同时利用问题导向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利用生活场景设置问题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随处可见于数学知识相关的事物,同样,数学知识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式教学法,教师也可以充分挖掘生活元素,给学生创设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直观的体会,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数学知识。运用生活化方式设计数学问题,能够使学生产生熟悉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元素提出数学问题,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在教学过程中已经结合了生活给出了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文具盒、牙膏盒等物品,绘制长方体展开图,并且利用裁剪和折叠的方式得到包装盒。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就可以预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包装盒特点,收集包装盒进行研究,并且让学生为相应的物品设计包装盒。教师可以预设情境,让学生之间护送卡片、笔或者笔记本等小礼物,但送的礼物必须有包装,请同学结合自己礼物的大小设计一个漂亮的包装盒。结合生活合理场景为学生提出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积极地收集纸盒制作包装盒,在研究和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教学内容。

(二)利用已有知识设置问题

数学知识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也就是说,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和以往学习的知识之间必然有所联系,同时,所学习和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也可以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利用前后联系提出相关问题,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这节课程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三角形内角和相关知识,运用学生以及掌握的数学知识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受到启发的前提下进行新知识的探索和研究。引导学生将“三角形内角和”与“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式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找到规律。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结束语:

数学课程在初中阶段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影响。但由于初中数学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仍有待提升。因此,将问题式教学法有效运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已经迫在眉睫。由于初中數学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很难在整堂课程教学过程中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教师利用问题式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利用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从而创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世存,陈来俊.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04):250.

[2]刘光福.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4):25-25.

[3]陈琳.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文理导航,2017,0(36).

作者:罗朝友

上一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研究论文下一篇:项目化教学模式下展示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