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质与化学教育论文

2022-07-03

摘要:公民的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职生的科学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将来劳动力的水平,而且也会影响社会的诸多方面。培养高职生的科学素质,不仅需要理论指导,更需要可操作性强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科学素质与化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素质与化学教育论文 篇1:

试论中学化学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

摘要:近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毫无疑问,化学为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不幸的是,在公众享受着化学恩惠与成果的同时,却鲜有人对化学有一个较为全面与客观的认识,在一些人眼中,化学甚至与有毒有害等价。固然,这与化学产品的不合理使用乃至于滥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毋庸置疑的是,公众对化学缺乏认识与理解,即我们化学科学素质的缺乏。毫无疑问,中学时期是培养科学素质的关键时期。就目前形势而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迫在眉睫。因此,本文就中学化学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进行浅显的探索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学化学 教育 科学素质 培养

一、关于化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化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化学科学素质的基础,更是中学化学的基本内容。重视化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我们国家中学化学教学一直遵循的。虽然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它的不足与缺点。笔者以为,此种教学方法的缺点大致可以归分为以下两点。

1.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学的化学教育也不能独善其身。在中学化学的资料中,化学知识大量地被“考点化”,解题模式也“类型化”,从而导致了教学目标的“应试化”,知识的“考点化”使整个知识系统分崩离析,导致了整体的模糊。从而,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化学的原来面貌,也更不用谈化学素质了。解题训练‘模式化”表现为做大量的套题,以借此掌握解题方法,因此产生的恶果是使化学教学失去了实践性、针对性、多样性。

2.现在我们使用的中学化学教材偏重与理论知识,从而与我们现实生活有所疏离,使得化学科学与人们的距离变得遥远,人们也很难感受到化学自身独特的魅力了,难以体现化学学科的人文精神。

以上所说的问题有其各自的背景,引发了我们对化学教学的思考。化学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化学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化学知识与科学素质的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美好。

二、科学方法与思维

近年来,关于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的讨论此起彼伏。毫不夸张地说,科学的方法与科学的思维是学习化学的翅膀,借此我们可以在奇妙的化学世界中自由地翱翔。可问题是如何让毫无化学基础的中学生从书本出发,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模型方法、实验方法、逻辑方法被称为学习化学的三个核心方法。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既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中学时期学生的核心学习任务应该是思维方面的训练,不宜太过追求思维方式的技巧性,否则就是主次不分。因为思维素质有个体性和创造性的特征,中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思维素质才能在化学学科中找到突破口。而思维素质的训练必须与化学教学内容与化学实验同步进行。化学实验是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的魅力的重要途径,具有丰富的前景,利用潜力大。在中学化学中,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应该在教材中得到相应的响应。化学科学方法与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应该实践之后再训练,从而渐渐积累。因此,中学的化学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也要重视化学教学中教和学的关系。

三、科学精神和价值

科学精神和价值包含科学态度、科学价值、科学思维等价值形态,这些也可以统称做科学价值观。我们在中学教学中,对这一部分重视程度显然远远不足。原因是,一方面我们国家对化学方面的教育一直以来太过于注重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另一个方面是我们国家正在转型,因此一些人难免心气有点浮躁,很显然这也影响到了中学化学教学。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中国的科技遥遥领先于西方,而现在却只能望其项背,跟着别人的步伐行色匆匆。笔者以为,科学的目的在于孜孜不倦地探索,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而中学的化学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与社会价值等价值。在中学化学中,学生应该具有质疑探索的学习品格以及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毅力。学生可以通过历史上一些关于元素的发现以及一些定理的创立的故事了解化学,通过一些因为滥用化学试剂或药物来塑造自身求真识伪,要培养自身一心向上的科学品质,通过化学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如温饱、疾病等,树立自身的责任感和对化学的科学态度。我以为,这或许是中学中化学教育所具有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汪阳.中学化学教育中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王莉梅.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探索[D].新疆师范大学,2007.

[3]曾国琼.优化课堂教学 培育科学素质[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

作者简介:

彭柏文(1980- ),男,汉族,重庆梁平人,本科,中教二级,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教师,研究方向:化学教育。

(责编 高伟)

作者:彭柏文

科学素质与化学教育论文 篇2:

关于高职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摘 要:公民的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职生的科学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将来劳动力的水平,而且也会影响社会的诸多方面。培养高职生的科学素质,不仅需要理论指导,更需要可操作性强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高职生;科学素质;创新;STS教育

作者简介:陈来成(1963-),男,河南沁阳人,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徐燏(1968-),男,河南范县人,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知识和科学的世界观几乎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具有现实影响,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已成为国家大计和人民的愿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又一次把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旗帜鲜明地提出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1]。而高职院校是塑造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生的科学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将来劳动力的水平,而且也会影响社会的诸多方面。因此,培养高职生的科学素质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创造科学探究氛围,提高科学探究兴趣

我国劳动力的科学素质总体水平还不高,一方面低素质劳动力难以就业,另一方面高素质劳动岗位缺人[2]。由于经费严重不足,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实训操作、技能训练以及科学实验的场所和设备。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应积极争取国家与社会的支持,加强对外宣传、合作与交流;保证对科学传播的必要投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比如,多为学生播放一些专业技术视频和科技创业片。

(一)首先做好教学讲授的配套工作

教师应根据教育心理学“最近发展区”的原则,选取适宜的知识素材,运用适合高职生心理发展的方式进行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效性和目的性,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课堂演示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多媒体教学能促使师生之间协作和交流,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常规演示实验和多媒体教学。另外,教师的知识面、语言表达、感情疏导等因素对培养和强化学习兴趣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的条件

应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科研所、重点实验室和一些大型企业;建设较高水平的科普基地,加强科普期刊建设,进行校企合作或校校合作,实现科普资源共享,向学生传播科技前沿的最新进展;针对公众感兴趣的重要科技问题,形成制度性、经常性和有影响性的科学咨询活动。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情境,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最后教师总结概括。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好奇心是唤起求知欲的基础,是学习的起点。好奇心促使人们不断地提出问题,进而猜想、假设并验证,这是做科学的最基本素质。一些不太复杂的实验,可改由学生设计方案;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验,可让学生考虑将其微型化或绿色化。这样,学生会设计出自己认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来,甚至还能找到简单易行的好方法,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增强了,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教师应现场指导,并及时提问启发。

二、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深化科学素质教育

科学技术的普及绝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依托科学知识唤醒学生对于人类本性和客观规律的思考[3]。首先要使学生具备科学的价值观并能够运用这种价值观审视社会和我们周围事物的意识,引起学习者获取基本科学信息的兴趣,对科学的主要内容、重要原理有总体的了解;其次,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究细研。科学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学校、社区、以及自然界都是有利场所,只有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才能不断深化科学素质教育。

(一)培养和强化学科史的教育

后人能够超越前人,是因为后人能够避免前人走过的弯路,弃其糟粕而取其精华。科学是一个知识累积、智力接力的过程,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居里夫人是在伦琴发现x射线和贝克勒尔发现铀放射线的基础上发现镭的;居里夫人的女儿伊来纳和女婿约里奥也正是继承和发展了母亲对人工放射性的研究,才测定了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并进行了放射性的合成。科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调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奠定广泛深厚的科学基础知识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西蒙认为:“无论物理直觉还是化学直觉,都是以广泛细致的物理、化学知识为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各方面的知识就没有直觉。”知识不仅给创新活动提供原料,还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所以作为高职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奠定广泛深厚的科学基础知识,不仅要讲结论还要讲人们发现和创造知识的艰难探索过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烦琐内容,加强学法指导。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部分学习。

(三)培养广博的人文精神

《规划纲要》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3]。爱因斯坦说:“我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扫扫地、倒倒水……这些事虽然微不足道,但对培养和谐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一些名校明确提出谦虚、勤快、肯吃苦、责任心、任劳任怨等都是高职生顺利就业的重要素质。学校在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应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尤其关注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和团队精神等的培养。

(四)培养严谨的理性思维

综合、严密和逻辑推理是科学研究的必备素质。要想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必须首先培养良好的理性思维,培养严谨的做事态度。法国化学家巴拉尔严肃认真的态度使他首先发现了溴元素,而让粗心的大化学家李比希懊恼不已。现在的学生不缺乏奇异思维,但持久性、耐久性差,缺乏的是科学、严谨和慎密的理性思维和专心致志的做事态度。要想搞研究,必须不断锻炼做事的严谨性和认真性。德国人做事严谨,所以精密铸造业闻名于世。

(五)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

首先,使学生懂得确定观察目的。做好观察的各种准备,做好观察记录,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完成观察总结,不断培养理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其次,是学会调查和实验。使学生学会确定调查方向,学会收集、处理、整合信息,并形成综合分析、大胆推断、假设的能力,养成求实创新的精神。再次,是学会定性、定量分析。学会绘制各种图表并能得出结论,形成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养成独立创新、坚持不懈的品质。

(六)培育创新的心理素质

创新素质是科学素质的核心[4]。创造过程既是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强烈的情感活动过程,杰出的创造才能需要伟大的胸怀、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来孕育。门捷列夫从梦中得到灵感排出了元素周期表,预言了铅、镓、锗等新元素,说明要重视训练演绎与归纳、分析与综合等逻辑思维素质;凯库勒由梦境得灵感提出苯的结构式,说明也要重视训练直觉、灵感、联想和想象等非逻辑思维素质。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允许学生有独立的观点和个性。

三、开展论文竞赛活动,促进科学素质培养

我国当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华罗庚、茅以升、竺可桢等都是学术渊博、文理兼精的杰出代表。开展小论文竞赛活动,逐渐增大奖励力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广泛多样,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由课堂延伸到社会,为全面培养科学素质提供一个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职业院校应根据职业教育的区域性特点,结合地方特色和专业特点,开展科技小论文竞赛活动。

(一)联系社会—增强科学意识

科学意识是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的基础,是科学素质的灵魂。应引导学生多选择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撰写小论文,更直观、更深刻地认识科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从而有助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如通过对环境污染与环境治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生存发展与人口控制等社会问题的了解与思考,意识到技术的不当应用也会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从而逐步形成理智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二)选好课题—丰富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是培养科学素质的载体,也是科学素质的基础。选择课题要注意价值原则、可行原则和新颖原则。学生选择论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理解问题的过程。例如在学习金属、炸药或环境污染时,可以给学生步置“节日焰火辉煌的成因、作用及对生活的影响”的论文题目。通过调研讨论,学生不仅掌握了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盐类的性质和应用,还可以了解到火药的发明、燃烧与灭火的原理以及消防和安全等课外知识。

(三)分析判断—训练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认识、研究自然所遵循的途径和运用的手段,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撰写小论文活动中既有阅读、讨论、独立思考的自学过程,又有比较、分析、判断、综合、概括、抽象和推理的思维过程,有时还要进行实验,学生会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望和主动精神,这对科学能力的锻炼与提高起到了很大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自然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说→验证假说;或分析、处理资料→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四)质疑辩论—培养科学品质

科学品质既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科学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产生重要影响。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良好的科学品质表现为:浓厚的参与兴趣、蓬勃的探索激情;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实事求是、探索求真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科学作风;勇于批判、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科技小论文的题目应与所学知识有关但在课堂知识中又没有现成答案,这样就会促使他们广泛收集资料、质疑辩论、克服困难,从而磨练其意志。

四、大力开展STS活动,逐步形成科学素质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开展STS活动能使学生充分观察、接触、了解社会,促进个体全面发展[5]。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建设开放实验室、实训室、研发中心和教学工厂,融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素质培养等诸多功能于一体,按照企业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素质。

(一)科学素质与STS教育的关系。STS教育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作用,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树立科学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决策能力等方面具有卓越的教育功能。STS教育是为了适应当今不断变化着的多元化世界而提出的科学教育战略。STS教育注重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强调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且STS教育强调将现代科技以及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及时地渗透到教学之中,弥补教材内容滞后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不足,使教学紧跟时代的发展。

(二)STS活动的规律与科学素质的形成。STS教育是围绕适当的知识点主要在校内开展的活动课教学,能够适应学生个体不同水平和发展的需要,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独立动手动脑的习惯。STS活动两人或数人一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变“学科学”为“做科学”,具有多样性、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和趣味性等特点,突出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学习过程与社会生活、生产过程结合起来,把社会问题纳入学生的科学教育,因此有利于科学素质的形成。

(三)大力开展STS活动,逐步形成科学素质。  STS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学校应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定期开展有奖竞赛、进厂调研和网络调查等活动。教师要多与环境保护、健康和能源等相联系,挖掘出STS教育的结合点。学生在完成基本科学训练后,可以到生产实践中寻找课题,逐步形成科学素质。学生毕业时,除了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还应有分析处理一些社会问题的独到见解。

五、总结和思考

总之,科学素质是人类素质的重要部分和首要部分,通过科学教育,不仅使人获得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人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使人获得非生物本能的智慧和非与生俱来的灵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edu.cn,2010-7-30.

[2]《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年报》课题组.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年报—中国科普报告[EB/OL].http://www.crsp.org.cn,2009-12.

[3]魏冰.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科学素养探微[J].化学教育,2001(7-8):17-19.

[4]郝桂荣.论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统一的途径[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3-6.

[5]孙可平.STS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谢荣国

作者:陈来成 徐燏

科学素质与化学教育论文 篇3: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质的培养

内容摘要: 科学素质是指人在接受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适应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诸如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等。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初中化学教学作为化学启蒙教育,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视科学方法教育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提高化学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机自然地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领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接受其观点和方法指导学习,指导实践活动。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准则。

关键词:科学素质 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 实践意识

正文内容: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但他却是要将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为题。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存在不少的弊端:重概念教学,轻动手实验操作;重定义结论,轻科学方法;重强化训练,轻兴趣激发;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升学考试,轻社会生活需要等。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没有引起一些教师的足够重视。我们必须针对这一问题改进课堂教学,进一步端正教学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学素质的含义和内容。

科学素质是一个很难确切说明的概念,具有非常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而且科学素质的含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就目前而言笔者认为,科学素质是指人在接受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适应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诸如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等。科学素质的形成必须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因此科学素质包含着科学知识在内,科学素质不是科学知识的简单代替,它是具有更深层次上的内容。

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大纲中,除了知识、技能之外,所提出的其他许多要求也属于与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诸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培养关心自然、保护环境、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关心与现代化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等等。

二、养学生科学素质,提高化学教师素质是关键。

教师是素质教师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师的教育应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应该通过教师的教育使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也就是说使学生要有较高的科学素质。为使他们适应日后社会的发展,做好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化学知识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不能把化学教学变成单纯地为少数人的升学应试服务,节假日补课、题海战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的精力应投入到全体学生身上,使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乐学。

三、重视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化学教学作为化学启蒙教育,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正确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教材中选编了演示实验85个,学生实验10个,选做实验11个,家庭实验13个,研究性学习3个,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所以,作为化学教师应从教育思想、教育质量观上,明确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和合理利用现有设备,保证做好规定的实验,并尽可能将一些操作简单、安全性强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学生边实验,从科学态度上,规定操作上给学生示范,启发引导学生由实验现象的生动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包括寻找利用代用品和进行微型试验),组织好学生实验,指导好家庭实验,发挥家庭实验自由度大、学生独立操作,充分锻炼学生设计、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优势,尽力完成选做实验。

四、重视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重视科学方法教育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已故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指出:“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其次,重视科学方法教育是实现其它化学教学目的的前提和保证,科学方法不仅使学生认识、掌握和运用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工具,还能使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能力。在此,在科学发展进程中,科学方法比科学知识更有相对的历史稳定性,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将长期受益。

“问题——假设——探究——结论”式教学运用了现代教学思想,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既遵循认识规律,有符合科学发现的思维规律,同时把创造性思维蕴藏在教学过程之中,致力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学生在创设问题环节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提出假设。在讨论假设中严谨思维,在验证假设中解决问题,在得出结论中享受发现的乐趣,是学生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尊重科学事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初中化学所涉及到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理论、化学定律、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本身蕴藏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机自然地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领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接受其观点和方法指导学习,指导实践活动。

通过学习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介绍微观粒子及其运动的科学事实,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通过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溶解过程中溶解与结晶等,加深对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通过学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氢钙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受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教育,同时还应总结典型实施对学生进行教育。

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准则。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情趣,发展个性和创造能力,是他将来能为社会服务,能够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理论认识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努力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一项基本准则。学生灵活运用这一原则,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是一个能力提高的过程,更是一个激发科学情趣、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过程。理论知识向实际转化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体现在分组实验、家庭实验中,体现在教学改革、设计实验、社会参观调查、科技活动、撰写论文中。

通过课堂内外广泛重视理论聯系实际,使学生真正认识并自觉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原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参考资料:

化学教育-刘知新-《化学教育》编辑委员会-2001

化学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作者:王传哲

上一篇:质量改进下骨科护理论文下一篇: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