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19

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切人点,是“改造学生本能,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措施,应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关键是加强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炼和培植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让学生感悟文化、沐浴文化、享用文化。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校园文化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园文化素质教育论文 篇1:

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及开展模式

摘 要: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进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本文在分析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模式。

关键词: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 功能 开展模式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求对原有高等教育模式、教学过程进行改革,还要重视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文化素质是知识与能力的总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又不同于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譬如知识可以通过教师的传授,也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种种新的信息媒体来获得,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或从工作经验中获得。而文化素质的提高,包括知识、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仪态等,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努力和周围环境的熏陶。

1.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不仅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还可以极大地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更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1.1渗透性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一种背景文化,它的隐形育人机制是通过构成一种令人不知不觉受到感化与陶醉的文化氛围与意境,并逐步内化为一种独特的旗帜、风格、习惯,从而深深打上高校特有的传统文化烙印。优良的校园文化会催人奋进,积极向上,追求真理[1]。

1.2导向(选择)性功能。

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导向或选择性功能。学校设置的课程中除专业知识教授外,既有思想政治灌输,又有道德品行教化引导学生。而在课外,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不同形式的校园文化载体活动,如文艺、学术讨论、调研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校园文化以耳濡目染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形无声的示范来影响大学生,完善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确定了自身的人生目标,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持久性功能。

大学校园是以传授先进的科学知识、培养专门人才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使得在校大学生能够在一个平等自由的气氛下交流思想。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吸引和诱导大学生勤奋读书,树立敬业奉献的崇高志向。大学生借助于大学校园文化阵地和文化活动载体,在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实践中,不断获得课堂上没有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各种社会生活知识。校园文化是一个文化大熔炉,经过不断演绎,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科专业的界限,促进了学科交叉、文理渗透,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沉淀,这种沉淀对大学生的影响像滴水穿石般日积月累,并持久地发挥作用,逐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对大学生的一生都有可能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2]。

1.4约束性功能。

在大学校园文化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包括校风和学风,内化在学校肌体内,对校园人而言是一种非常强制的约束教育。在教学意义上,优良的校风班风、严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更能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素质教育,这种约束作用能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对社会、学校、他人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学生正确认识校园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觉性[3]。

2.开展模式

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必须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因人而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从而分个体、分层次地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2.1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遵循大学生思想的内在发展规律,以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为根本出发点,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相结合,实现科学发展。推进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员工三全育人的工作机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并制定措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基层得到落实,同时倡导和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在育人中的职责。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注重理论教育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结合,提高实效性,达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培育目的。

2.2拓宽思路,建立文化素质教育新模式。

设计和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身心磨砺。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到基层去,到广大群众中去。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其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4]。力图使大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通过实践完成对自身行为的检验,把基本理论与道德理念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辅导员在教学和与学生谈心交流的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反观自身,在自省中提高自己。要启发学生从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去认识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在这种自觉的反复、循序渐进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

2.3开展校园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自救能力。

据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调查报告,有较多的学生(34.3%)经常处于无聊、郁闷、焦虑或悲观状态(图1-a)。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25.5%)在遇到挫折和困惑,或在承受压力时采取独自承受方式,不能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顺利走出心理困境(图1-b)[5]。

图1 大学生心理状态和自救能力统计结果

人的思想问题往往与心理问题联系在一起,某种程度上心理健康决定着思想健康。所以,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通过对心理的透视来了解学生思想的症结所在,以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问题。这就需要建立科学、完备的校园心理素质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教育形式除以全体性或群体性的上课和个体性的心理咨询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等一些固定的媒介或者是高校广播台等其他各种途径,以营造良好的氛围,达到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心理自救能力的目的。

2.4以环境育人为辅助,优化校园文化建设。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加拿大学者斯蒂劳·和考先生曾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学生的学习绝不是作为被动的听讲者而能够获得成绩的。”在这里环境被放在首位,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一种教育资源,具有强大的引导功能。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无法比拟的。为此,学校应该投入必要的资金,修建和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化,使之成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大舞台。

2.5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网上校园文化建设。

江泽民同志曾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6]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不像现实世界中有法律和法纪的约束和管理,这就为一些不负责任的人传播虚假信息,甚至一些反动宣传提供了便利条件。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个人修养的薄弱阶段,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容易放纵自己的网上行为。这就需要学校的网络中心对校园网络的各个板块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建立明确的管理制度,同时对各类不良的信息进行技术过滤和监督。

2.6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教育团队。

学校的品位不是一两个人的品位,它与整个学校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物有关。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一支强有力的领导队伍,而且需要一支具体执行各项工作的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教师是校园文化的教育设计者,其本身文化素养所体现出来的师德、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及教学艺术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整个校园文化的认识、体验就是从教师开始的。学校管理人员的素养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影响着学校的品位。当管理人员的整体通过他们的管理体现出与学校文化相协调的精神时,他们肯定能对学校品位建构产生积极影响[7]。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教育、管理、服务的“三合一”功能,转变工作观念,由传统的管理型向新型的引导服务型转变,注重教育与服务相结合。尊重、关心每一位大学生,把自己的外在权威转化为内在的权威,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精神境界、道德修养等去影响学生。

3.结语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既给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该项工作的展开,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运用统筹兼顾的理论与方法,来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进行,构建出适应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麻丽.论校园文化建构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127-128.

[2]张卫良,冯玉萍.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文化素质养成的作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3,22(5):82-83.

[3]孙盛杰,孙铭山,王茂波.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和大学校园文化[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3):115-117.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共中央16号,2004-08-26.

[5]http://www.llhc.edu.cn/xsc/files/dcbg.pdf.

[6]杨治清.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探索[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15(1):59-62.

[7]梁峰.浅议校园文化品位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6(6):101-102.

作者:靖楠

校园文化素质教育论文 篇2:

推进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创建现代新型校园文化

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切人点,是“改造学生本能,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措施,应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关键是加强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炼和培植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让学生感悟文化、沐浴文化、享用文化。

作者:杨秀丽

校园文化素质教育论文 篇3:

高职院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激励对策研究

摘 要: 本文从我国高职院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缺失基本现状出发,详细分析提高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探讨调动高职院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激励对策,为加强和改进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提供依据和帮助。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干部 积极性 激励对策

学生干部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联系学生的重要渠道,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几年高职院校大幅扩招,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不断暴露出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为责任感淡化、工作被动、拖沓、工作表面化、学习成绩差等方面,其中工作积极性缺失问题最突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一、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基本现状

因高职院校大幅度扩招,学生人数随之急剧增加,学生素质有所下滑,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五方面问题:一是工作责任感不强,进取意识越来越淡薄,缺乏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二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言行不一,工作表面化;三是脱离班集体,对同学关心程度不够,小集体意识严重,缺乏公平、公正精神,不少学生干部功利心很强;四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旷课问题突出,学习成绩较差,甚至不少学生干部还存在挂科问题。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1.建设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有利于学风、班风建设。学生干部作为教师和学生信任的“领导者”,在学生中起到引导和模范带头的作用。通过学生干部身上表现出来的政治素质高、责任感强、工作热情高等优点影响更多学生,从而达到促进良好学风的目的。学生干部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主体。第一学生干部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第二学生干部可以在与其他同学的思想交流中和对其他同学的关心中引导同学朝着积极向上的目标迈进。

2.建设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学生干部是教师的助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和积极的实施者。一方面他们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扎实工作作风可以帮助教师传达和贯彻学校思想,协助教师完成日常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学生干部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教师,有利于教师判断、改进工作,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

3.建设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有利于校园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干部队伍是校园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其政治思想先进、组织能力强、工作积极性高。他们活跃在校园各个学生群体中,最了解什么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受学生欢迎,有针对性地积极组织策划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确保校园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才能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不断适应和满足青年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

三、高职院学生干部积极性的调动对策

做好学生工作离不开学生干部,怎样调动学生干部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值得每一位学生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我们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应做到以下三方面。

1.精挑细选,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工作。坚持原则,把握标准。学生干部是学生的骨干和带头人,其品质、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工作开展效果。因此,选拔学生干部要坚持原则、把握标准,真正把政治素质高、原则性强、积极要求上进、个人修养好、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良、有较强集体荣誉感、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热心为同学服务、有一定工作能力、责任心强、在学生中威信高的学生选拔到学生干部队伍中。

2.完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作为学生群体中的先进代表,学生干部的整体形象非常重要,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还有的学生干部官僚主义思想严重,不能摆正自己和普通同学的位置,强烈认同自己的“管理者”身份,忽略“服务同学”的基本初衷。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干部的工作效率,降低学生干部的威信和影响力,降低普通同学对学生干部的认同感。不可否认,这些问题的形成与学生的修养及主观因素有关,但是在我们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完善管理机制。无规矩不成方圆,管理的执行靠制度来保障。无论是班集体、学生会,还是学生社团,都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多方面地对学生干部进行考核。

3.关心爱护学生干部。关心他们的生活,大学生感情丰富,情绪体验强烈,我们在工作中对待学生会干部和学生要“以人为本“,多给予人文关怀,做到以诚相待、以理服人,主动关心他们的成长。当感情受挫时,学生工作者应善于充当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帮助他们舒解郁积,尽早走出情感困境。

总之,学生干部是先进校园文化的倡导者和推行者,是学校秩序的坚定维护者,是促进老师和广大同学互相理解的沟通者。打造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团队,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不仅要对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缺失现象给予高度关注,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在充分发挥他们潜力的同时认清他们的主要任务和学校教育目的,主动了解他们的各种需求,打造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团队。

作者:高火月 屈龙祥

上一篇:人本精神设计教学论文下一篇:杠杆平衡实验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