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文化活动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5

摘要: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智力的完善、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工科院校如何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教学实际,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地位和高校艺术教育要求等提出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团体文化活动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团体文化活动素质教育论文 篇1:

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的校园文化活动创新途径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外在体现,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就是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仅能为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指导,而且也能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创新人才的内涵

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实现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人才是指“以主观的智能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并卓有成效者。”[1]创新人才是指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已有知进行的敢于破旧立新、富有独特见解和创造能力并对社会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创新人才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创新素质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关键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

创新意识是一种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人们面对未知问题和领域表现出强烈的、勇于尝试的欲望和冲动。从其构成来看,可将其按层次分为创新需要、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信念和创新理想等,具体体现在对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的意义的认识上。

创新思维是指人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批判和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对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从中进一步找出新关联、探求新知识,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新观念、新方法的思维活动。具体表现为对事物能进行独立思考,勇于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破思维定势,善于从多角度中求解。

创新能力是指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运用创新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发现和发明新事物的能力,是一个人在创新活动中所具有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和。从一定意义来说,人类历史的前进和发展,是一代又一代人通过不断的创新活动实现的。

创新人格是指个体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推动创新进程、促进创新人才成长和促进创新成果的产生起引导作用的优良的理想、信念、意志、情感、情绪、道德等非智力素质的总和。“一个人虽然具有了创新能力,但若缺乏创造性人格,没有从事创造活动的积极性和愿望,自然也不会取得创造性成果。”[2]优秀的创新人格能够引导其选择正确的创新目标和价值取向,推动创新活动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培养。

二校园文化活动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

良好的政治素质是创新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范和要求的重要保证。校园文化活动以其植根于深厚的大学文化之上,紧跟时代脉搏,结合地域特色和优秀民族文化,坚持育人导向功能,在其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影响人和教育人,对大学生能力的提高、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形成往往较课堂教学作用更为明显。这就要求在进行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校园文化活动中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党和国家对创新人才的期望和要求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2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良好的个性品质

积极有效的校园文化活动能为大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同时也为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优越的环境。通过环境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内化理解,同时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创新品质即“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稳定、乐观开朗的情绪情感,顽强果断、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正确认识自己,正确面对挫折、勇于开拓进取的可贵品质等个性品质”[3]。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20%依赖于智力因素,其余的80%则依赖于非智力因素。”[4]校园文化活动是根据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并且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既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又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提高,获得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

3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促进创新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活动以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目的,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校园文化活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对于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的路径

1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理念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将活动目的与校园文化育人理念和活动特色结合起来,不能只顾活动目的,忽略学生的主体感受。在学生社团组织中,尊重社团干部和活动“带头人”在学生群体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其充分施展的空间。在此前提下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理念一是要尊重师生精神文化诉求的多样化。这就要求校园文化活动应富于变化,避免观念僵化,活动内容陈旧。二是要注重活动体现时代化,要及时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大趋势相结合,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三是注重活动科技化,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要与科技相结合,善于运用和借助高科技提高活动的观赏性、参与性和真实性。四是注重活动的通俗化,校园文化活动要以学生最熟悉、最易接受的形式和生动形象的风格,使枯燥乏味的理论入脑、入耳、入心,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认可并接受所倡导的理念和价值观念。

2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

校园文化活动的核心问题是提倡一种什么样的校园精神,怎样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实现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显性和隐性塑造。要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的这一功能,使学生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真正有所收获,学校必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不断挖掘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一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渗透性教育,解决大学生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问题;二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内容要注重优秀传统道德的要求,依据一定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影响学生,以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能力。三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内容要积极充实创业教育等相关内容,一方面可以利用大学生创业团队、创业实体等组织创新校园文化活动,以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合作创业意识,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创业实体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3拓宽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创新一是要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如牡丹江师范学院每年五月份的“国际文化艺术节”就是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缘优势,与俄国、韩国、日本及牡丹江市等周边不同类型的高校联合举办的集思想性、政治性、科技性、文化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国际化活动,这种方式创新了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为提升大学文化提供了新的有效的途径,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二是新形式的创新和尝试。网上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特殊形式,通过对网上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探索,拓宽交流平台,提升品位,强化特色,不断增强网上校园文化活动的生机和活力,不断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三是校企携手、校园文化活动与社区、军营等携手。积极探索校企携手的突破点和交点,在扩大校园文化规模的同时,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的社会化,加强同社区、军营和社会文艺团体的有效沟通,延伸校园文化活动的空间,为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创造良好的环境。

4坚持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运行机制

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是以学生为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良好平台,但是目前校园文化活动往往比较零散和分散,同时活动数量过多,不便于运作和管理,因此对其进行项目化管理是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运行机制的有效举措。所谓项目化管理是指项目管理者为了实现其目标,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是以活动项目为单位,以培育品牌活动为契机,整合活动项目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从而达到优化配置。在项目申请阶段要明确项目类型、项目目标以及存在的风险和障碍,在审批阶段主要是把握好项目论证及项目完善两个环节,在执行阶段要确定项目负责人及各环节的分工和项目起止时间、准备项目完成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等。在项目控制阶段主要以项目的运行状况为基础,根据项目活动方案预测并分析项目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对活动项目的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最后在项目总结阶段,对项目过程及结果、项目管理组织者及参与者的工作进行评价。校园文化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既能合理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又能实现教师指导与学生自育的统一,促进了全员育人氛围的形成,整合了领导机制、运作机制及评估机制的功能,增强了校园文化活动效果,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永,王继娜,周惠来.科研人才评价研究综述[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3):41.

[2]刘志光.创造性教育与人才[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173.

[3]马廷才.良好心理品质有助于创新品质的培养[J].新课程,2007(7):17.

[4]孙立春.素质教育新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149.

作者:李小红

团体文化活动素质教育论文 篇2:

工科高校如何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    要: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智力的完善、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工科院校如何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教学实际,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地位和高校艺术教育要求等提出建议。

关键词: 工科高校    校园文化活动    综合素质

德国教育家洪堡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培养可利用的人。”但现代大学的学术制度是以专业分科为基础的,“理工”与“人文”的分别,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分裂,科技知识分子和人文知识分子正在分化为两个言语不通、价值观迥异的群体。1947年,梁思成赴美讲学考察归来后,在清华大学作了一次题为《半个人的世界》的学术讲座,强调教育要将“理工”与“人文”结合,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人;只重“理工”或只重“人文”,被他称作“半个人”的教育。2017年9月21日,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从整体看,文科类专业屈指可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问题的严重性。然而“半个人”的教育永远培育不出一个“完整的人”,工科院校普遍存在专业教育窄,功利主义强,人文精神弱的问题,必须弥合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的鸿沟,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以培育出“完整的人”[1]。

素质是在先天基础上进行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而形成的品质,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全面的人才为目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课余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艺术鉴赏力的重要平台。它是以广大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校环境为主要空间,以学校精神为主要特征,包括新年音乐会、艺术团专场演出、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毕业晚会等各种学生素质拓展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欣赏,人可以逐渐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按照美的样式提升生活质量。由此可见,增加校园文化活动的数量,提高质量,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广泛开阔视野、提升思想境界、活跃文化思维、激发创造灵感,为以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基础。提高工科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

一、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在当今社会中,除了专业技能外,大学生综合素质越来越成为个人能力竞争的关键性因素。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十大紧缺人才岗位中,高端技术人才排在第一位。那些不仅具备较高专业技能,而且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具有吃苦耐劳和敬业精神的高端人才,才能真正肩负起社会责任,成为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活动设置的合理与否关系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综合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了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的高低。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我校文化活动现存以下问题:

(一)校园文化活动质量有待提高。

第一,文化活动的创新性不足。在现有的几大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中,新年音乐会、毕业晚会、专场音乐会等均为常规性的校园文艺活动,只是承袭了既定的实践,鲜有活动形式的创新与突破。文化活动的各项内容同样缺乏创新性,现有节目多数为已有剧目、歌曲的翻排与翻唱,原创类节目较少,后续节目缺乏自主创新意识,难以吸引学生的关注。第二,文化活动的价值性不高。现有的品牌文化活动缺乏工科院校特色,有内涵、有特色、有深度的作品相对较少,且与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提高的相关性较低,难以满足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期待。第三,文化活动缺乏多样性。从涉及范围看,工科高校开展的活动仍然是以传统的歌舞类演出节目为主,体现学生文化素养和特长相对集中,缺乏多样性。近年来,我校话剧、流行乐等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二)硬件设施建设不足。

在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的今天,青年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扩大。但是,由于缺乏专项资金的支持,支撑文艺活动举办的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不足,举办大型文艺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才能的活动场所,如大学生活动中心训练场地、青春剧场等的硬件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三)学生参与度较低。

在对“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对你的成功有何作用”的调查中,50%的学生选择有很大作用,20%的学生选择有决定作用,30%的学生选择有作用,这说明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作用均持肯定的态度。但是在调查学生是否喜欢目前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时,却有80%的学生认为部分活动的内容单调、乏味,形式较为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从校园文化参与度看,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学生不足四分之一,且这部分学生的80%是曾经或一直参与文化艺术团体的学生。由于学生缺乏积极性,一些活动在举办的时候为了完成任务,装点门面,不得不强行组织学生参与。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经常被安排参加校园文化活动[3]。

二、工科院校開展文化活动的艺术教育意义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道德、信念、思想、意志、情感等多个方面,艺术教育对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感、审美、修养等的完善提高有重要作用,这反映了文化活动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钱学森在科学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乐,他的夫人是戏剧家,常给他介绍音乐艺术。正是由于受到艺术方面的熏陶,才使他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他说:“只注意逻辑思维,埋头于细节,易犯机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认识。”所以他非常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同样,被誉为现代物理学之父的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4]

从个人层面看,工科院校学子长期以来处于理工背景的大学校园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人文陶冶较弱,专业教育较窄的倾向,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忽略。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长时间脑力劳动的疲惫,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人际和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国家层面看,远观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当我们提及汉代的文景之治、盛唐的贞观之治,以及清朝的康乾盛世,在感叹当时的国力强盛的同时,也自然会联想到这些时期的文化繁荣与艺术辉煌。可以说,以文化艺术事业为核心的美好生活,是一个民族伟大兴盛的标志。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它总是一定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它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在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中国作为一个有着“礼乐之邦”社会理想的古老国度,有着五千年辉煌文化的文明古国,在发展政治、经济的同时,更应成为文化大国,是当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与趋势[5]。对于大学生来说,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必能更好地认识自身,思考现实问题,从而提升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工科院校发展文化活动、进行艺术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思想和价值观培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重要回信中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6]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核心价值理念往往与文化传统与文化积淀息息相关、一脉相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南邮是有着深刻红色印记的高校,其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战邮干训班,因此我们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时候,要积极引导学生从革命文化中寻根,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转化。

(二)开展艺术和文化类选修课,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艺术教育不是许诺学生一个未来的、抽象的幸福,而是积极引导学生体验当下身心愉悦和谐的幸福。但是工科院校很少有开展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文化艺术类选修课常常因为课时少、缺少理想教材、学生学习热情低等,学生的选课依据不是自身感兴趣与否,而是课程的通过率,课堂点名情况等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外部因素,加大教学难度。因此,针对艺术通识教育和选修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7]。

首先,将教师引导与学生实践相结合,辅之以理论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在开设百人大班艺术通识课的同时,针对有兴趣、有基础的学生开设提高类课程。通过对学生艺术水平展开因材施教的教学活动,增强文化艺术教育活动的专业性[8]。最后,除开设常规性的鉴赏类选修类课程外,也可开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联的艺术选修课程,如书法、剪纸、皮影制作等,既可以在校内形成学习高雅艺术的文化氛围,又可以把一些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

(三)加强学习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共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洗涤心灵、净化灵魂,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大学校园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有着丰富的校园文化类型、美丽的校园环境和多彩的校园故事,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9]。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艺术,在创作中突出艺术,在学术研究中结合艺术,在服务社会中彰显艺术,在文化传承中发展艺术,在国际交流中弘扬艺术,可以结合“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创新学校文化艺术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日常活动形式,把互联网建设成为宣扬文化艺术活动,连接学生与艺术教育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愿意接触艺术,了解艺术,学习艺术,最终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四、结语

“办大学就是要办一个氛围”[10]。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艺术培育的重要载体,对广大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应当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尤其是工科学子愿意主动参与其中的文化活动,以此培养大学生敢于拼搏的进取精神、坚韧不拔的人格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怀,强化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11]。本文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试图完成将以往的以“内容为本”的活动模式转换为以“学生为本”,且更加注重校园文化的创新性与教育性[12]。作为工科院校,我们更应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校园的内涵建设,为学校长远发展和培育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姚龙华.理工科大学“文艺范”,“人文红利”滚滚来[Z].读特,2018.10.15.

[2][7]伏晓姝.艺术通识教育在理工科院校的发展探讨[J].艺术科技,2017(19):389-397.

[3]王小露.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思考——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8(20):64-66.

[4]谢成武.对当代大学生普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J].社会人文,2010(8).

[5]周海宏.发展艺术教育,塑造美丽中国[N].光明日報,2017-11-02.

[6]习近平.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J/OL].新华网,2018.08.30.

[8]刘宪君.实践研究相互推进——华中科技大学十年文化素质教育回顾[J].高等教育研究,2005(3):1-6.

[9]周光礼.走向高等教育强国发达国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2010(3):66-77.

[10]曹莉.关于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辩证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24-33.

[11]刘献君.文化素质教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

[12]倪胜利.通识教育:真谛、问题与方法[J].教育研究,2011(9):94-97.

作者:谢婷婷

团体文化活动素质教育论文 篇3:

对青少年文化活动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提高,我们的社会变得五光十色,丰富多彩,一些社会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在广大青少年的成长中留下深深的印迹。在特别强调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今天,青少年教育被越来越多地提到党委、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团体、各级组织的议事日程上来。许多有志于青少年成长教育的专家、学者和老师,都提出了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形成有益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其中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应该提倡、鼓励和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各项文化活动,让他们能够得到高尚文明的艺术教育,积极向上的艺术熏陶,以及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艺术体验。

【关键词】青少年 文化活动

一、当下青少年文化活动的开展状况

有资料显示,目前城市(主要指大中城市)近半数家庭以上有电脑,几乎所有拥有电脑家庭的青少年都会上网,而多数都与网上游戏接下不解之缘,电视早已经普及,看电视是青少年的文化消遣形式之一。调查显示,音乐节目(主要是流行音乐)以42.2%的比率占据了青少年“经常收看的电视节目”的榜首,卡通片和武打片分别占32.5%和20.9%。另外,青少年在课外时间还广泛接触一些文化类的书籍和期刊,其内容主要是音乐、体育、影视、言情和童话类。还有一项调查显示,有26.5%的学生感到对学习“有压抑感”,16.6%的学生有“失败感”,还有10.1%的人表示“有自卑感”。以上的调查至少给我们几种提示,其一是,电脑、电视和书籍、期刊基本主宰了青少年的课外文化活动,而这种活动多为个体的行为,缺少群体性的,相互交流的文化氛围。其二是,被动地接受各种媒介的娱乐熏陶,而缺少有目的性的,主动性的文化倡导,也缺少专家,老师等引导性的价值取向。其三是,这种文化消费行为常常会造成一种较为盲目的时尚追求,明星追求和对娱乐游戏的迷恋,因此很多家长也为之担心。其四是,此类文化活动还没有有效地减轻青少年的学习压力,没有能够有效释放他们对学习的紧张情绪,失去了文化活动应该达到的渲泄,放松,愉悦,振奋等功能。

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首先看学校。虽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正逐步引导学生向接受全面的素质教育转轨,但由于现行教育体制的延续,学校面向升学率高低的治学方针,仍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从而忽略了学生应当参与的文化活动。现在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应试学科内容掌握不少,有的甚至倒背如流,但对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认识模糊,积极性不高。其次,看家庭。由于升学竞争的逐步升级和激烈,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更加迫切,只要一有时间,便要求孩子钻入书籍堆中,一切都是为了升大学,升重点大学,然后找一个好工作,这是普遍想法。再次,看社会。这此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确实为青少年的文化活动做了不少工作,也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文化活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工作还不具备广泛性、经常性、统一性,并且组织和开展起来往往有很多困难,一些学校和家长担心影响学校的正常安排和孩子的学习,并不是非常热心,尤其是期考、中考、高考等前夕,组织文化活动更有困难。

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就必须重视对青少年的各种教育,其中就包括艺术教育。文化活动是艺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和载体,它不仅可以娱乐学生的心情,放松紧张的学习情绪,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而且,在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位青少年都要在文化活动的实践中,体味、感悟、理解、享受文化活动所带来的那种美妙和神奇的感觉,那种至善至美的情境。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笔者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深深感到有责任和义务为青少年文化活动做点实事,同时,我也感到这项事业,必须是全社会都携起手来,共同营建一个适合于青少年文化活动开展的氛围和环境,共同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条件,共同对活动进行高尚的、文明的、健康的倡导和引领。

笔者认为青少年文化活动目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工作力度。第一,学校方面,应该鼓励青少年在学习的同时,积极主动参加课外文化活动,比如一些音乐、表演、才艺等方面的。学校应当尽量给他们提供时间和场所,并且在适当的时候,举办一些竞赛、评比、展示等活动,以提高他们参与的兴趣。目前合肥的各个中小学校,有的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并且做得很有成绩,一些文艺节目还在全省、全国获得了大奖。第二,在社会方面,要尽可能地开辟、增设青少年文化活动的阵地和设施,要充分发挥文化馆、站的文化组织、辅导功能,组织中小学生广泛参加各类文化活动。同时,把时间有机地错开,办一些青少年喜爱的各类文艺、科技培训班。此外,社会各界还可以主动配合学校的课外活动,每年定期举办一些地区性中小学歌咏比赛、校园集体竞赛以及书画、劳作、小科技、小发明、手工艺、朗诵等各个赛事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加大社会影响,并带动其他各类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第三,当前,社区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在合肥地区,一些社区已经具备相当不错的文化活动的条件,并且对青少年文化活动也非常的重视。如何将青少年文化活动引向深入呢?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资源和载体,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品位,并使之不断完善,扩大覆盖面,形成具有社区特色的青少年文化活动品牌和亮点。另一方面,要有创新的理念,精心设计、策划、组织各类灵活多样、切合实际、激发青少年兴趣的各类文化活动。

青少年成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青少年文化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我们非常希望青少年文化活动能够不断地向前健康发展,我们也会竭尽全力,为这项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做出更多的努力。■

(作者单位:合肥市文化馆)

责编:刘冰石

作者:杨晨

上一篇:强制保险范围的可行性论文下一篇:精准营销企业网站推广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