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发展研究论文

2022-04-19

【摘要】在目前的形势之下,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慢,2015年时,GDP的增长速度还不到7%,这是二十五年来的最低值,而银行连续十个季度,不良贷款率都在上升,这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实体经济在转型阶段遭遇了难题,以往的需求侧管理无法使经济发展走出困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商业银行发展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商业银行发展研究论文 篇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研究

摘要:自从召开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多次强调,现在我国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这标明我国的改革应改变一种思路。供给侧改革给银行未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但也将给银行在防范化解信贷风险、金融资源重新布局等方面带来新的挑战。国务院“十三五”规划建议力争到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规划对银行业,尤其是我国的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当然商业银行也要面临各种新的挑战。文章主要探讨在新的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有哪些发展机遇、应承担哪些责任以及如何支持国家的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侧供给;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国家推出的“供给侧改革”,主要内容就是通过优化劳动力、土地、资本及创新等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推动经济增长。而在这一形势下,对于正好处于经济与金融重要位置的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呢?毫无疑问,这一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商业银行也应主动承担起支持这一改革的重要使命。从国家的宏观角度来说,供给侧改革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那么对于商业银行来讲,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样也是一种供给。我国的金融消费者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有各种各样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也要不断地去顺应新形势的变化,强化供给思想意识,不断推动自身发展和业务类型的转变,改变过去只注重规模的扩张的思维方式,致力于内涵发展和新产品新业务的创新。

一、供给侧改革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发展机遇

现阶段,商业银行随着我国经济成长方式的转变,也停止了过去的纯规模的扩张,转而注重内涵的发展,过去的成本优势以及制度红利已经消失,经济红利也越来越弱,故商业银行也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在“十三五”期间,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实体经济出现了更多的新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带来的新的机遇,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经营能力,快速的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促进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

到2015年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在实体经济贷款当中,传统产业贷款占比中长期贷款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不良贷款也越来越多,据统计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中,传统的制造业、批发销售、商业服务所占比重已超过80%,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重心要快速的那些向优质产业转移。现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明:国家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要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因此,各种鼓励、扶持该类企业的新的政策法规也陆续不断推出,这正为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因此,商业银行要及时把这一机会,增强改革意识、改变传统的、不良的信贷结构,减少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通过资产证券化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我国的供给侧改革的进行主要从两个方面去做,一个方面要把经济资源从那些增长缓慢、生产过剩的行业转移出来;另一个方面,要为那些新兴产业提供资源、技术与金融服务。而资产证券化恰恰能够有效的激活我国的金融资源的存量,大大提高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降低资金需求者的资金成本。因此,资产证券化正好符合我国供改侧改革的需要,而且从2013年开始,我国就不断地出台了许多有利于资产评券证化的优惠政策,我国的资产证券化有着广阔的前景。那么商业银行正好利用这一机会,大力发展和创新非抵押类贷款模式,促进自身改革发展,也支持国家的供改侧改革。

(三)产业转型升级开辟新市场

近来我国政府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其主要目的是用来指导我国未来十年的产业规划和发展的。而我国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传统行业的优化升级正在陆续展开,企业购并重组已变成家常便饭,这方面的信贷的需求不断膨胀;而另一方面,商业理念、技术创新、业态模式持续更新,不断发展壮大,且这些新兴行业的发展正值成长趋势阶段。应该说新兴产业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而且这种能力是长久性的,可以反映出以后的发展方向,以及经济政策的导向性。因此,这种形势下,必然会给我国商业银行开拓出新的市场,产生新的长期利润增长点。

二、商业银行在供给侧改革当中承担的责任

伴随着我国供给侧的改革,我国商业银行在落实这一改革时,要逐渐适应整体环境的变化,不断增加商业银行整体经济增长水平,不断提升自身经济效益,帮助实体经济的发展,并为其产业转型升级供应金融资源,力争能够为国家的“十三五”规划以及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做出贡献。

(一)助推市场引导功能的发挥

如今,我国不再是靠需求来拉动经济的时代了,因此,导致不少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所以现在我国政府采取投资推动方式,希望对经济起到刺激作用,使边际效应不断降低,因此商业银行也应依照供给侧改革不断做出改变。我国过去的经济改革的着力点主要集中于需求这一侧,而现在的供给侧改革则要求坚持在供求两端进行,对于市场中供应过多的产业,可以通過商业银行信贷来进行控制,相反,对于需求不足的产业则商业银行要利用其信贷业务等加以帮助和扶持。而且当前我国经济问题的焦点不仅是需求不足,重点是当前需求结构与供给侧改革的结构不匹配,因此,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放的重点应主要是适应市场趋势,而并非产品特点,为投资带来更高的精准性以及有效性,改变以往造成的产能过剩结果,更有甚者致使市场产能过剩引发更大危机。

(二)助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我国现在不少行业因落后产能的严重过剩,导致市场供求失去平衡、企业收益也不断下滑,反而不少优质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受到了抑制,因此大大降低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经调查统计和对大量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我国的大型企业、中性企业仅为企业总数的1%,然而其金融资源达到了全部资源的65%;规模或者限额以下的企业贷款只能达到商业银行贷款的5%,与欧美发达国家54%相对比,差距巨大,国内规模以上企业能够从商业银行得到35%的贷款。所以,我国商业银行一定要利用此次供给侧改革的契机,认真思考对待,帮助国家将那些产能严重过剩以及技术、生产经营不佳企业的那些信贷资源尽快转移出来,通过这种改革也可以改良自身的信贷结构,将信贷方向逐步向新型产业、政府所扶持的那些产业,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新的产能过剩,不断挖掘新的利润利增长点。

(三)主动为我国实体经济提供服务

该问题尤其对于中小微企业产生很大影响,实体经济一直以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近年来,常常因为资金不足、融资困难而难以更快更好的发展,而这对于小微企业来讲则更是灭顶之灾。这些企业在资金受限的影响下,普遍都出现了经济发展下滑、失业率不断攀升等的问题,最终导致了经济上的恶性循环、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因此,这个时候,我国的商业银行要积极主动地的挑起重担,承担起责任,积极主动的为这国的实体经济服务和给予支持,一方面,要注意增强金融资源供给与各类实体的适用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还要不断拓展新的服务业务,帮助各经济实体更好更优的实现融资,进行结构化融资、短期融资券、债券承销等方式。此外,我国的商业银行还要不断的规范和拓展中间业务,全面推进普惠金融,以达到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的目的。

(四)严格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要严防和严格控制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一方面,要帮助政府出谋划策,为优质的企业、行业提供资金支持,做好地方政府的参谋;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还要建立健全多角度、全方位的监管机制,规范和引导各种融资方式,并且定期或不定期地實施金融风险的防范、治理和打击,设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正确解决金融违法案件,严格控制系统性及地域性的各种金融风险。此外,商业银行还要正确引导企业降低负债比率,并积极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最终帮助地方政府维持好地方金融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稳定,为国民经济保驾护航。

三、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的主要途径

(一)积极倡导绿色金融,开展绿色金融业务

十八大以来,我国就确立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发展的重大战略,可见,现阶段国家已经开始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在我国经济领域,无论是调整经济的结构、转移各种的产能过剩,还是去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等这些改革,都需要现行绿色金融的支持和帮助。并且因为我国的金融企业也是供给侧的一端,其通过着力发展绿色金融,也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商业银行要认真思考,不断开拓绿色金融业务,要将绿色金融理念落到实际产品和业务上来。通过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无疑商业银行可以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通过改变过去传统的业务结构,为客户提供全新的、更具有生命力的服务项目。这样也更有利于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其持续的竞争力。

(二)进一步加强金融资源的配置

我国商业银行要不断地优化自身的信贷资源的配置,要切实改变过去我国金融资配置的扭曲状态,这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措施。第一,我国的商业银行要重点加大对“中国制造2025”中所提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要将信贷结构改革的重点放在新兴产业的布局上,将金融资源集中到互联网、通信网络、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行业领域;第二,我国的商业银行还要在和地区和分行间进行不同特色的发展,最终要形成一种区域协调机制;第三,要通过对市场中企业各自的特点,选出新兴的更有发展前景的优质企业,加大对其金融资源的扶持力度。而对于那些生产过剩及夕阳产业,要不断的调出其所占用的金融资源,减少其在银行信贷中的所占比重,这样使得商业银行信贷配置能够与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相一致。

(三)持续保持现代化竞争力的提升

根据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标,在国家的“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的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将要进一步加剧,因此,各商业银行就需要不断在竞争中提高自已的现代化竞争力,这样才能保证其在国内与国际竞争中领先优势。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改革中,第一,应持续提高自身的运营水平,要及时关注国家的各种政策的导向,进行适应性调整,要使自身的业务和服务紧跟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及市场的特点。商业银行还要把握好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关,引进、大力培育或聘请高素质的人才,从而为提高自身现代化竞争力和服务质量储备必须的人力资源;第二,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构建合理有效的策略协调体系、专业的规划引导体系、及时反映服务保障体系,以便根据需要及时的变革生产关系,使生产力得以释放,全面提高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第三,我国的商业银行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国外银行的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改进和完善银行内部管理,更好的预警和防范各种风险,推陈出新,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走向国际化。

(四)掌握和满足客户的深层次需求

无论是国家还是商业银行,不能只顾推进供给侧改革,还要对需求一端的管理加以关注,特别是在现代技术与社会联系越来越密切的今天,客户的需求也已经发生的巨大的变化,那么商业银行就必须通过深入了解和挖掘客户的需求,这样才能采取正确的信贷策略,掌握客户新的需求、创造新供给。面对现今行业整合以及技术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的形势,商业银行一定要紧跟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改变单一产品性质,为跨界竞争带来咨询性质、融资性质的金融服务,与银行业务当前财富管理特点、企业处理方案咨询、资本运作方式、数据挖掘与分析等需求相匹配。在技术角度上,我国的商业银行一定要跟上互联网与物联网时代的技术革命,密切关注社会各界经营理念的变化,以便随时转换服务方式方法;在商业模式角度上,商业银行要紧跟当前经济形势,不断转变经营思路,不断开拓创新,构建综合化金融、行业协同发展的服务平台,持续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并要大力扶持产业链、金融服务链的分工及合作,利用应用科技的特点来满足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

(五)大力推动创业金融发展

在我国现行经济形势下,因为新旧体制、观点转换的艰难时期,积极倡导大众创新创业,有利于打造发展新引擎,给我国经济发展增加新动力,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大众创新创业就需要金融资源和金融市场的支持与帮助,而这又能搞活金融市场,这对于金融业来说,也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商业银行现在要为大众创新创业进行综合有效的运营,为这些企业进行结算、信贷、咨询等全流程、标准化的金融服务,对那些优质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企业提供更为优先的金融服务,对这些企业降低授信条件和要求、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在帮助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同时,也不断地拓展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空间。

(六)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融合

对于金融业来讲,因为商业银行与资金使用者间的信息不对称,那么商业银行只能以低成本高效率来克服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如果商业银行不了解资金的使用者,则就是其经营风险的主要来源。所以商业银行要重视这种风险,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这种风险,否则的话,可能会给银行带来灭顶之灾。而有目共睹的,互联网金融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已经发展成出六大模式:第三方支付、网络小贷(又称“大数据金融”)、互联网金融渠道、P2P网贷、互联网金融门户和众筹。在这六大模式中,每个模式都各有其身的一些特点和优势,而它们又都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借助互联网和现代信息科技,单一的一种模式并不足以撼动银行在金融业的霸主地位,但如果联合六大模式,加速实业发展、甚至改变垄断格局的未来可期,比如以支付宝、微信支付、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在虚拟货币和结算领域就给现今银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因此,商业银行现在转换思维,通过更好的利用互联网金融来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贴心、更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不断进行创新融合,降低自身的风险,确保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经济的发展往往具有决定金融发展趋势的功能,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出现,将为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全局性的变化,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的的发展、金融普惠化的推广、利率市场化等新的情况面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将有较多的新的机遇,同样会面对各种风险。所以,商业银行要时刻意识到自身作为市场导向的角色,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积极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要打破思维惯性、勇于突破自我、强化转型意识,积极面对供给侧改革。

参考文献:

[1]何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J].北京金融评论,2016(01).

[2]陶以平.落实供给侧改革 推动银行新发展[J].中国银行业,2016(11).

(作者单位:陶全胜,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陆佩琪,中国建设银行战略客户部)

作者:陶全胜 陆佩琪

商业银行发展研究论文 篇2:

供给侧改革下商业银行发展研究

【摘要】在目前的形势之下,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慢,2015年时,GDP的增长速度还不到7%,这是二十五年来的最低值,而银行连续十个季度,不良贷款率都在上升,这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实体经济在转型阶段遭遇了难题,以往的需求侧管理无法使经济发展走出困境。随着“十三五”的到来,中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也就是对资本、土地、劳动力以及创新等实行优化供给,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上来,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而商业银行在经济与金融系统中占据关键位置,其在这种背景之下,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同时,也应当承担起推动供给侧改革的责任,应当进一步完善创业金融,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及时掌握客户的真实需求,优化银行信贷结构,深入发展绿色金融。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一、引言

现阶段,从整体上来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并不乐观,2015年GDP的增长速度更是大幅度下滑,这是二十五年来从未出现过的状况,而且商业银行连续十七个季度,不良贷款余额都有所增加,不良贷款率也是长时间的持续增长,实体经济在转型阶段遭遇了难题。就目前来说,经济运行的关键问题是:投资增长缺少后劲,2015年1月至11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率不到4.7%,同比下降了将近9%;市场很难达到出清,工业品出厂价连续四十五个月下滑;此外,金融风险越来越大,就业成为难题,钢铁产能过剩等也是不利因素。目前,经济下滑主要是因为体制性以及结构性原因,这将周期性以及外部性原因排除在外,我们首先就要解决供需错配问题,所以依靠以往的需求侧管理是无法使经济发展走出困境的,必须着眼于供给端,找到更好的经济改革途径。

二、供给侧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发展机遇

国内经济已经不再是粗放式成长,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银行也停止了扩张规模,在目前的形势之下,成本优势以及制度红利已经消失,经济红利也越来越弱,因此必须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在“十三五”期间,国外以及国内的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实体经济出现了更多的新需求,商业银行应当充分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带来的机遇,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经营能力,快速的实现自我完善。

(一)有利于银行信贷结构调整

近些年来,商业银行贷款结构越来越不合理,很难满足企业贷款的需要。到2015年年末,在实体经济贷款当中,中长期贷款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达到了四分之三以上,无论是企业中长期贷款,还是家庭中长期贷款,都出现大幅度的增长,此外,票据融资规模也保持上升的趋势。国内商业银行的所有不良贷款当中,五分之四来自于商业服务、批发零售以及制造业,商业银行想要调整信贷结构,必须转向优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可以为其创造这样的机会,比如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绿色经济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包括专项财政补贴以及税收优惠等,此外,政府还落实了扶持产业的配套体系。所以,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之下,商业银行要抓住机会,将更多的信贷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绿色经济,这样可以优化信贷结构,降低信贷风险。

(二)资产证券化速度加快

按照供给侧改革的精神,国家提倡商业银行创建全新的非抵押类贷款模式,推动融资担保机构的发展。进行此项改革,需要从两个角度着手,首先,将资源要素从增长缓慢、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当中转移出来,将更多的技术、资金以及劳动力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说,资产证券化业务与改革需要是完全符合的,其可以激活我国金融资源存量,提高利用率,节省企业融资成本,同时,还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所以,从2013年开始,陆续出台了有利于资产证券化的优惠政策,央行在2015年4月下发了文件,要求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需要进行注册,次月,国务院计划增加五千亿元用于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考察资产证券化的进程可知,2014年和上一年相比,国内总发行量同比增加了十倍,到2015年11月末,国内资产证券化发行总量将近五千亿元,存量规模也在四千亿元以上,比上一年度市场总规模多很多。虽然现阶段国内金融资产总规模已经超过了百万亿元,不过证券化资产所占的比例并不大,这一点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所以,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前景很好。

(三)产业转型升级开辟新市场

我国政府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主要是用以指导未来十年的产业规划。第一,传统行业不断的优化升级,企业之间频繁的重新整合,投行服务以及并购贷款等需求越来越大。第二,业态模式、技术水平以及商业理念不断的更新,某些行业将走向成熟,包括社会工程、高端設备制造以及互联网等。新兴產业在各个方面都具有发展前景,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这种能力是长久性的,可以反应出以后的发展方向,以及经济政策的导向性。随着新兴产业走向成熟,银行目标客户群体越来越大,开辟了更多的销售途径以及市场,从而实现利益的增长,因此也就成为银行之间展开竞争的核心。新兴产业不但可以使信贷需求有所增大,还对资产管理服务以及商业咨询等领域存在一定的需求。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商业银行更容易开辟出新市场,创造更多的利润。

三、商业银行在供给侧改革当中所担负的责任

伴随政府出台的供给侧改革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商业银行逐渐适应整体环境的变化,抛弃了原有的需求侧管理方式,该方式缺点在于过于粗放,在行业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升上没有起到细节管理的作用,供需两端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为了增加商业银行整体经济增长水平,为商业银行不断提升效益,应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并未其产业转型升级供应金融资源,为企业自身商业模式不断完善的同时,能够为“十三五”规划以及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做出努力。

(一)体现市场引导功能

目前,整体经济形势的趋势导致宽松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并不能产生刺激经济作用,我国已经告别了需求拉动经济的时代,很多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所以政府采取投资推动方式,希望对经济起到刺激作用,使边际效应不断降低,因此商业银行应依照供给侧改革不断做出改变。以往经济改革针对于需求侧性质,如今的供给侧改革需要同时面临供应以及需求两方面特点,市场中对于供应过多的产业应采取商业银行信贷的方式来控制,而面临需求欠缺的产业,政府采取商业银行信贷进行帮助。目前,经济问题的重点并不是缺少需求,而是供给侧结构与当前需求结构不匹配,所以商业银行贷款资金投放主要应针对于市场趋势,而并非产品特点,为投资带来更高的精准性以及有效性,改变以往造成的产能过剩结果,更有甚者致使市场产能过剩引发更大危机。

(二)促进产业结构化不断完善

商业银行面临规模扩张时期,并未结合自身特点设置与自身相匹配的科学性供给侧结构。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大量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大型企业、中性企业仅为企业总数的百分之一,然而其金融资源达到了全部资源的65%;规模或者限额以下的企业贷款只能达到商业银行贷款的5%,与欧美发达国家54%相对比,差距巨大,国内规模以上企业能够从商业银行得到35%的贷款。鉴于落后产能导致的产品过剩,使得市场供求平衡得到破坏、产品价格下滑严重、企业营业受限,行业整体竞争力急速下滑。所以,商业银行面临此次供给侧改革转机,应认真应对,将产能过剩以及落后产业企业的信贷资源转移出来,将银行信贷结构不断改良,信贷转移逐步向新型产业、政府扶持产业发展,此种状况下,还应避免新的产能落后现象,为企业利润得到有效提升。

(三)主动为实体经济服务

近些年,实体经济始终伴随融资渠道不通畅的难题,该问题尤其对于中小微企业产生很大影响,实体经济一直以来是国家经济支柱企业,在受到资金限制的影响下,将产生经济整体趋势下降、就业率下降、税负提升等问题,经济恶化现象循环往复,最终全国经济增长水平下降。所以,商业银行对于实体经济的针对性服务,不应仅仅看到其战略目的,更应从促进银行所在省份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入手。一个层面上,应不断适应金融资源转向经济实体的供应服务。不断拓展金融产业链,逐步向权益性融资以及关联配套的投资银行、金融市场方面拓展,为初期项目的风险与收益并存提供服务,在资金方面为创业初期企业、没有得到推广应用的新技术带来信贷资源。另一个层面,商业银行应积极不断拓宽投资银行服务,为企业实现结构化融资、债权承销、短期融资券方式,为企业降低贷款成本。商业银行应通过不断严格要求中间业务、降低收费费率,将现有收费项目不断减少,实现普惠金融的广泛推广,促进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不断扩展。

四、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方式条件

(一)改进金融资源配置方式

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应不断完善,改变当前金融资源配置状态,这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方式,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服务。首先,商业银行应重点关注“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其带来信贷支持。“十三五”规划过程中,应着重战略新兴产业的布局,将资源重点放在互联网、生物工程、通信网络、航空航天等行业企业,为国内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信贷支持,帮助其逐步向中高端产业发展;其次,积极引导分行按照自身特点发展,形成区域协调机制。“十三五”期间,同时伴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商业银行应按照各个分行所在地域特点,进行具有个性化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制定,促进分行形成个性化服务,与金融同业产生明显的差异,将地域性战略以及关键项目落实提供帮助。最后,根据市场特点细致性划分,筛选优质服务榜样企业。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逐步推出了降低“两高一剩”减少“僵尸企业”等产能过剩企业、夕阳企业的银行信贷总量,促进产业转型以及整合重组,将信贷资源逐步从低效行业转移至高效行业,信贷配置能够与经济升级相协调,银行信贷结构最终实现不断优化。

(二)保持现代化竞争力的持续性提升

面临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对外开放经济体系的建立,我国推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十三五”期间内,商业银行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在现代化竞争力的持续性提升过程下,商业银行能夠在面临国际以及国内竞争趋势下不被市场淘汰,这对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带来明显优势。首先,银行日常运营水平将得到完善,从业人员个人能力以及服务标准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形成商业银行内部协同机制以及联合保障机制,为商业银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商业银行面临业务本位条线管理以及矩阵管理,商业银行应不断完善基本业务,及时关注市场性质以及政府各项政策的出台,进行管理体系的不断适应性调整,贴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市场整体特点;其次,商业银行在人才储备、人才招聘方面,注重专业性人才以及复合背景人才的筛选,为银行销售服务体系带来金融领域解决方案人才,为企业设置科学的策略协调体系、专业化规划体系、针对性的服务保障体系,为生产关系带来变革,将商业银行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最后,商业银行应不断向国际先进银行学习,通过内部管理、创新机制、风险防范、科学技术等方面相关经验的学习,为商业银行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三)为客户带来深层次需求的满足

面临供给侧改革的趋势下,不应忽视需求侧管理,特别是当前互联网正在与多领域共同融合發展的形势下,银行客户的需求不仅仅是表面需求,商业银行应该细致剖析客户深层次需求,采取金融创新方式以及服务升级方式来满足客户需求。面临行业整合以及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形势,商业银行应贴近产业发展趋势,改变单一产品性质,为跨界竞争带来咨询性质、融智性质的金融服务,与银行业务当前财富管理特点、企业处理方案咨询、资本运作方式、数据挖掘与分析等需求相匹配。在技术方面,商业银行应重点关注每次技术革命以及商业理念的转变,紧跟变化特点,调整自身金融整体化服务方式;在商业模式方面,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对于自身经营思路进行调整,打造综合化金融服务平台,建立行业协同发展机制,努力带来专业服务质量的提升,为产业链的形成和不断扩展、金融服务链的细化分工,依据应用科技的特点满足客户需求变化。

五、结论

经济具有决定金融趋势的功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经出现,将为金融体系带来系统性的变化,特别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的发展、金融普惠化的推广、利率市场化特点等,商业银行将遭遇转机和风险。所以,商业银行意识到自身市场导向的功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为实体经济主动提供服务、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出现,为金融资源配置达到合理化、为企业带来竞争力的整体提升、针对性的适应客户需求、为创业金融发展服务、推动互联网金融融合并不断突破、推广绿色金融。商业银行应抛弃以往“负债至上”的理念,积极面对供给侧改革。

参考文献

[1]陶以平.落实供给侧改革 推动银行新发展[J].中国银行业,2016(11):75-78.

[2]何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J].北京金融评论,2016(1):137-142.

作者简介:贾少颖(1987-),女,汉,籍贯:河南安阳,助教,硕士研究生,单位:安阳师范学院,研究方向:金融、银行、创新。

作者:贾少颖

商业银行发展研究论文 篇3:

互联网金融趋势下的商业银行发展研究

【摘要】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它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冲击着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与自身的转型。本文从分析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出发,阐述了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趋势作出的探索以及成效,提出商业银行应立足传统金融的优势,认清转型的必要性,加快金融产品开发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以此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金融

互联网金融融合了互联网和金融两大领域,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与传统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数据信息充分、客户粘度高、运营成本低、对市场变化反应灵活等特点。

一、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利用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实现了对现行金融运营与管理体制的突破,提高了市场效率,使资源得到了更优化的配置。

1、互联网金融的成本低

金融交易的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和信息处理成本。互联网金融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支撑下,成功实现交易的网络化、去中心化、脱媒化,弱化了传统金融的交易中介的作用,摆脱了对大量专业人员和物理网点的依赖,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大数据和云存储技术作用于信息处理,打破了信息壁垒,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金融机构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快速收集云量的客户信息,并进行精准的筛选分析,增加信用评级的可信度,降低信用评级的成本,加强数据管理的灵活性,降低交易维护成本,增强风险的准确度和敏感度,减少交易的风险管理成本。

2、互联网金融运营灵活

互联网金融具有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和行为分析理论使大数据挖掘成为可能。互联网金融具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 亿,全年新增网民5358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在日常生活中,如此大量的互联网用户通过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等形成了庞大的实时数据,互联网企业通过网络痕迹处理技术,可以对日常运营中积累的大量超越一般财务报表的客户“软信息”进行有效的归类、分析,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结构化,通过计算机行为跟踪技术实时调查、监督客户的交易行为,有效地甄别异常状况,灵活处理,极大减小了金融交易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市场效率。

3、互联网金融在产品营销上更具针对性和普惠性

依据长尾理论,由于成本与效率的因素,传统金融更多地集中关注部分核心客户,众多处于“尾部”的普通客户长期处于金融服务边缘。而互联网金融企业联合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支付等组织将互联网大数据资源、搜索引擎技术与金融咨询、在线服务等金融专业技术相互融合,借助系统化数据仓库,通过清单式筛选集中整合目标客户,及时、准确地触点营销,精准定位客户需求、匹配合适的产品,将互联网金融营销推向综合化、批量化、个性化。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扩大金融服务产品与信息交流的渠道,有针对性地增加或推出低成本、低门槛的普惠金融产品,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与服务口径,满足长期被忽视的“长尾”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大大提高了客户覆盖率,普惠性特征明显。

4、互联网金融去中介化功能明显

从互联网金融角度来看,其本质是去中介化,金融的过程不需要机构参与,互联网自身解决供需匹配问题。传统融资模式下,资金供求双方信息经常不匹配,需要银行等中介去减少和弥补由于信息不匹配导致的风险,但这会增加融资成本。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双方不再需要银行或交易所等中介机构的撮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去中介化作用明显。

5、互联网金融的客户粘度高

信息是互联网金融运作中的核心资源,基于消费群体的投融资需求创新产生的金融信息产品具有明显的客户锁定特性,使其客户规模迅速扩大,正外部性效应不断扩大边际效益,呈现边际成本递减趋势,同时客户粘度相较传统金融要高出许多。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金融不再是普通人看不懂的专业术语,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也不再是参与门槛极高的权贵产品。互联网金融企业和服务在客观上推动了传统金融企业的市场化,甚至倒逼了利率市场化。

二、互联网金融趋势下的商业银行发展问题

相较于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一大主体,其劣势越来越突显。虽然商业银行作出了一系列探索,但成效并不显著。

1、传统金融的劣势

金融的根本特征就是满足资金需求,达到资金的资源优化配置。传统金融机构经营规模大,结构复杂,运营成本相对较高,结构性转型难以推进;其交易模式主要是间接交易,资金的使用双方信息并不透明,资源配置效率低;依赖于较高的进入壁垒,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不足,创新动力缺乏,而银行对交易结算的垄断使得金融服务的手续费、佣金偏高,提高了交易成本高;另外,由于传统金融机构的利率受管制,资金本身又有逐利性,导致资金外流。这些传统金融的劣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益放大。

2、商业银行的网络化经营探索——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也称为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利用Internet、Intranet及相关技术处理传统的银行业务及支持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新型银行。它实现了银行与客户之间安全、方便、友好、实时的连接,可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账、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以及其他贸易或非贸易的全方位银行业务服务。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Internet上的虚拟银行柜台。与传统银行相比,网上银行在降低经营成本、完善服务质量、拓宽业务领域等诸多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正是由于具有传统银行无可比拟的优势,网上银行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到2014年12月底,网银用户的使用比例达到了34%,一些银行一年的网上银行业务就高达20万亿元。从实践来看,国内网上银行现在开通的服务基本还是网上银行业务的初级内容。网上银行业务也只是在为数不多的大中城市开展。但是电子商务的趋势是必然的,网上银行将在我国得到更为广泛的普及,这点已毋庸置疑。

虽然我国的网上银行业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网上银行结算工具和使用环境还不完善。国外网上银行的结算大多是以银行卡的普及为前提,而我国目前仍处在以借记卡为主导的发展阶段,消费环境、国民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还没有形成向银行进行借贷的气候和氛围,贷记卡的使用十分有限,从事网上交易的企业、商家和消费者在心理上缺乏必要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同时也使得对于信用重于一切的银行,不管是黑客盗领还是有意或无意更改电子资金账户的资料,均存在巨大的风险。

二是与网上银行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建立。由于网上银行业务是一个全新的银行业务领域,一方面其业务的开展牵涉到电子商务的方方面面和参与方的各种利益,各方当事人在进行货币交换、资金转移和商品流通时,不论是网络本身的差错还是人为的某个因素都可能引起争执甚至法律诉讼,这些都亟需相关法律的出台和提供相应的法律保证。

三是网上银行功能还显单一。大多数已开通的服务仅有网上查询、卡折转账和代缴费用等,而且容易受到本行城市综合业务网络的制约,无法突破传统的业务种类,很难发挥网上银行超越时间和空间障碍的优势,并且推进的速度和效果也不像预料及期望的那样好,投入产出比还不够协调。

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的虚拟银行柜台,使支付、转账、理财及时、方便,但互联网金融在资金配置效率、渠道、数据信息、交易成本、系统技术这五个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一种更民主、更普惠的大众化金融形式。

3、商业银行的网络化经营探索——电商平台

电商平台不仅使互联网金融用户具有更高的粘度,而且其获得的实时数据能让互联网金融机构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更具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在认识电商平台的重要性后,商业银行也开始构建自己的电商平台。

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在2012年分别构建了自己的网上商城。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提供可大额分期付款的综合网上购物和租买房中介信息;交通银行新一代网上商城“交博汇”也低调上线;其后,交通银行又与阿里巴巴共同推出“交通银行淘宝网旗舰店”,成为国内首度登陆淘宝的银行,旨在让专业银行的客户经理为在线客户提供一揽子的金融服务。此外,还有中国银行的“银通商城”,工商银行的“融e购”,民生银行的民生电商。

银行做电商平台最根本的目的是捕获信息,构建自己的网络商业信用体系,并以此对接传统金融服务,更好地服务客户,形成竞争优势。但就目前而言,银行所构建的电商平台,除了建行的“善融商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外,其他的几个银行电商要么还处在业务模式的摸索阶段,要么效果不好,只做细分的几个领域。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经验和价格优势,服务群体有限。

第一,银行系电商平台价格优势不明显。除了一些提供免息分期,同时市场价格比较统一、透明的产品外,其他产品的售价基本上与商户在淘宝、京东等官方专卖店的价格相当。以时下流行的德国碧然德滤水壶为例,工行“融e购”、建行善融商务的售价与淘宝碧然德淘宝旗舰店比较接近,但相比代购来说缺乏优势,而交行积分乐园、招行网上商城的售价则比淘宝官方旗舰店更高。

第二,电商运营是一个高度标准化的产业体系,不仅是商户和商品体系要保证质量与服务的完善,还需要在物流、支付、客服、运营等多个环节保证服务质量和服务的速度。而银行在这一方面并无完善的经验,无论是物流配送以及价格营销策略,还是专业的电商运营和客户服务,银行都基本上是门外汉。

第三,银行电商平台的服务对象有限制。目前部分银行电商平台暂时只对本行客户开放,比如招行的网上商城,需要先有招行信用卡方可完成支付,同样的,交行信用卡积分乐园对交行信用卡客户开放、广发商城对广发信用卡客户开放。而做电商的银行在上一个经济周期中大多是以服务大客户和核心客户来获利,但是对于中小客户却服务意愿不大。

第四,银行电商短期获益难。银行系电商平台很难真正做起来,毕竟纯电子商务平台已然成熟,比银行系电商平台商品门类更丰富,物流体系更健全,客户已习惯淘宝、京东的服务模式及标准。由于电商平台竞争激烈,运营成本和科技开发成本高,而银行又缺乏经验,要想在短期内获益相当困难。同时银行又是以逐利和风险控制为第一要务的,这就导致银行做电商意愿不高,很难坚持。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如何摆脱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因境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思考。

1、发挥银行的优势

传统金融机构相对互联网金融而言也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具有长久经营历史,公信力较好,而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短,发生信用危机的可能性较传统金融机构要大得多;资本雄厚,拥有大规模存款和国家政策支持,对大型企业和机构的服务是互联网金融做不了的;有成熟而专业的风险控制机构和风险应对能力;在金融产品的设计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而互联网金融产品则主要是单一结构的。

以阿里小贷与民生银行小微金融产品的比较为例。阿里小贷主要服务于阿里内部企业,民生银行则侧重于小微企业;阿里小贷的单笔贷款额度为5—100万元,户均贷款额为3万元,而民生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单笔不超过500万元,户均贷200万元;获得阿里小贷的企业为70万户,而民生银行相对的数量为170万户;而根据不良贷款的发生率统计,阿里小贷的不良贷款发生率为0.7%,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发生率仅为0.39%。

商业银行要发展就必须立足于自己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

2、认识战略转型的必要性

互联网有8.4亿实名客户,通过云计算就可以准确地为他们的风险定价。互联网金融已经向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已经离不开互联网金融。现在人们开始用手机、ipad、微信进行支付、投资、贷款、网上购物、购票、打车、订餐、团购,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了,同物流配送也结合起来了。移动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汽车上、火车上和飞机上都可以做金融业务。以余额宝、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打破了只有银行才能吸收存款的界限。因此,银行必须进行战略转型,要转变传统经营思想,更新观念,迎接挑战,迎接网上银行金融时代的到来。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银行要拓展全新的服务,以此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智能化、标准经、个性化的业务发展模式。

3、加快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开发

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新兴技术与传统金融业深度融合,催生出形态各异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尤其是第三方支付的出现。第三方支付包括线上、线下和移动支付三部分,线上即网上支付,线下即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移动支付是手机在线支付,它将方便、快捷的支付流程、银行卡、购物订单、支付、结算融为一体,发展非常迅速。仅移动支付一项,2013年就突破了万亿元,同比增速达707%。面对如火如荼的第三方支付,商业银行应加大力度推出功能更丰富、咨询更全面、安全性更高的手机交易客户端,开发各种电子交易平台,增加对移动金融产品的投入,拓展个性化特色的掌上服务,抢占市场。

4、在电商平台上多做探索

银行最看重的是让客户多一个网上的渠道,形成和客户在支付结算、传统银行业务的对接。融资服务最基本的内容是对信息的掌握,线下信息丢失量很大,在网上捕获交易记录,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进行实时的授信。这对企业来说提高了效率,拓展了渠道;对银行来说,加强了信息服务。

5、做好网上银行金融人才的储备与培养

商业银行在从事电子银行的专业队伍人才稀缺的同时,还存在着整体队伍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认识不强、营销手段单一、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我国银行业要重视电子银行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同时具备网络知识和金融知识的人才培养。网上银行业务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完备的金融知识,更需要充分的网络知识。在网上银行网站的建设和维护方面,要有具备计算机网络硬件知识的人才,在网上银行网页和网络金融新产品开发方面,要有具备计算机软件开发知识和具备银行业务知识的人士。

6、对网上银行进行监管

将网络银行业务正式列入金融机构管理范畴,建立专门的网络银行准入制度;完善现行法律,补充适用于网络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条文;加强网络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以促使网络银行的经营者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洋、张宇:互联网金融在金融改革中的机遇与挑战——以阿里金融为例[J].时代金融,2014(2).

[2] 廖愉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风险监管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5(2).

[3] 韩明希、尚玉芳:新时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2).

(责任编辑:胡婉君)

作者:程艳

上一篇:地理环境信息发展论文下一篇:地图教学高中地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