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化理论下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2022-04-30

摘要: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基础上的,为设计、组织、实施、评估、优化教学而采用的基本教学结构的简化形式。形象地说,教学模式就是架设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它使教学理论具体化,教学活动方式概括化。合理地选择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学过程的各种要素及其关系更协调与优化,从而获得最优化的效果。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最优化理论下高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优化理论下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1:

对近六年来国内教学策略概念的综述

“教學策略”在英语中通常译为teaching strategy/instructional strategy,即以教学目标或教学内容为基础的教师教学行为的总和。20世纪70年代,Taba等国外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开始使用“教学策略”一词,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概念的界定一直存有争议,但是在争论中也看到其对教学策略的认识逐渐趋向成熟。教学策略概念的界定非常重要,因为教师对其错误和不科学的认识必然导致教学行为的偏差,因此它是研究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纵观国内近五年的教育类期刊、论文及专著,发现国内学者对教学策略概念的界定并不一致,存在多种研究视角,有着各种内涵,归纳后大致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理解:

一、教师的“教”与教学策略

这一观点总的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总和,虽然部分定义中没有特别指出教师或教育者,但是各定义所涉及的行为实施者是常规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策略的具体界定也不一致,主要观点有以下四种:

1.教学策略是方式方法。不少学者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式、方法和手段,即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方式方法”。有学者认为:“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了最优化地完成教学目标,围绕教学过程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是内在心智和外化教学方法的统一。”尽管这个概念把教师的心理智能考虑进去,但内涵仍是教学方法。我们认为,教学策略不是教学方法,更不是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教学活动只是教学策略实施、调节、控制的对象。

2.教学策略是教学行为。有学者认为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依据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产生的有效教学行为。无论是依据教学目标,还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都是一系列行为,而行为的执行者是教师。这里讲的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策略,那么所产生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就是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如此一来,课前准备与课后反思、评价被排除在外。这种观点把教学策略的内涵狭隘化。也有学者从教师自身认知水平出发,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具体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情境的理解和认识,对教学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系统行为。教学策略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水平两两结合的产物,最终体现在教学行为中。

3.教学策略是教学技术。从发达的现代教育技术角度出发,有学者认为教学策略是教育者应用现代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实践设计和开发的教学技术,是教育者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并形成相应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运用。该定义的内涵过窄,实际上教学技术也只是教学策略的一部分。

4.教学策略是综合方案。有学者用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所构成的综合教学方案来指代教学策略,如高守清认为:“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所采用的最佳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是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这个定义对教学策略的具体形式作出表述,但把“策略”直接表述为“方案”,也值得思考,因为方案只是策略的最终表现形式,不能代表策略本身。

对教学策略本身意义的理解不同,必然导致各学者对教学策略的研究视角、构建内容及解决问题的不同。静止地把握教学策略的概念是不科学的,教学策略因教师、学生和客观环境的不断变更而变化发展。

二、学生的“学”与教学策略

这一观点总的认为教学策略是为学生发展需要所采取的行为计划。自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学策略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故有学者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或教学活动方式。”也有学者在教学策略概念中强调满足学生学习的各方面需要,如刘稳良认为教学策略是在特定的教学背景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旨在满足学生英语学习需要的一系列有效教学行为。也有学者认为教学策略是专为学生制定,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教学策略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必须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制定的,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作为指导思想。教学策略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教学策略的运用主体是教师,其直接服务对象是学生。可见,学生只是教学策略实施的对象。

三、教学互动与教学策略

这一观点总的认为“教学策略”并非“教的策略”,也并非“学的策略”,而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行为计划的总和。有人认为,“教学策略是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关于教与学交互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另有学者认为教学策略是关于教学活动的总体谋划。谋划指教学活动的“总体考虑”,“一系列预设行为的综合结构”,它包括方法论与课堂程序。教师以激发学生学习为目的,确定本次课堂教学的基调,再通过践行整体方案的具体步骤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课堂程序是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目标的一系列步骤的顺序。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具体执行过程。教师的教是教学主体对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学生的学是教学对象对教学策略的有意义接受,只有将两者有机融合在教学活动中,才能体现教学策略的本质内涵。

多数学者从以上三个角度对教学策略进行概念界定,但是也有部分学者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进行论述。从静态角度看,教学策略具有稳定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等构成要素,如有学者认为“教学策略是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构成的完整系统,其中包含策略目标、操作步骤和实施技术。”教学策略的执行主体与接受对象都是动态中的教师与学生,因此静态角度的论述往往不能体现概念的整体内涵。从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角度看,李宏敏在其研究中认为:“教学策略是具备动态和静态两个维度的概念,从动态上来讲,教学策略是‘由反思性思维支配的一系列的不同程度的选择行为组成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从静态上来说,教学策略则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情境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决策方案’。”

四、從概念界定看教学策略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策略建立在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的基础之上,并非抛弃教学策略与幼儿有意义学习的内在联系,否则再完美的教学策略概念也是空中楼阁。教学策略包括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双层内涵,并且从本质上说更是一种教师在执行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具体措施。

第一,教师要善于学习模仿、运用他人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初期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对以前教师教学行为的模仿或源于生活中的事物启发。在初入课堂教学时,少数新教师未经过职业培训,还未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他们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极有可能是模仿自己所尊敬的教师所运用的教学策略。一次访谈中,一位幼儿教师描述到:在教学初期她运用的教学策略是模仿实习期间一位令她喜爱的教师所运用的教学策略。随着对幼儿和教材进一步了解,她再根据本班幼儿的具体特点,逐渐尝试其他教学策略。教学策略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初期,一种教学策略的实行可能会产生理想的效果,但是一成不变地运用,只会让幼儿产生疲劳感。

第二,教师运用教学策略以激发幼儿自主游戏为目的。幼儿发展是教学的终极目标,从根本上说,教师运用教学策略是为了使幼儿有意义地游戏,自发、自主地游戏,最终成为游戏的主体。在活动中运用教学策略时,教师应以此为宗旨,采用各种有效的策略为幼儿创设自主游戏的环境,引发幼儿游戏的动机,使幼儿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养成习惯、完善发展。

第三,教师要善于在师幼互动中运用教学策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师幼互动通常由教师引导。一般教学互动过程以问题开始,有效的提问策略可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使思维活动达到最活跃状态,并主动参与到师幼互动中。另外,师幼互动过程也是师幼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气氛,关心、鼓励幼儿,在促进幼儿个人情感发展与社会交往能力时,也使师幼更易于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共同发展。

科学的教学策略概念是教学策略研究的前提,也是我国教师教学策略实践的基础。在我国众学者已有的研究中,仍然缺乏科学深入的元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元教学策略研究的缺失导致教师反思和有效教学能力的缺乏。尽管关于“教学策略”概念的论述还存在着不足,但学者们在教学策略研究领域一直进行着有意义、有价值地探索,不断推动教学策略理论在我国学术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兵.略论高中政治教学策略的优化[J].中学教学参考,2013,(10).

[2]薛伟红.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

[3]高亚文.基于脑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4]何少庆.英语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运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5]唐桂芳.初中语文思维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6]高守清.体育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4.

[7]任宝华.来自中学课堂的化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3.

[8]刘稳良.试论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策略[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9]吴艳丽.初中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9.

[10]蔡兰芳.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11]常华锋,朱莉.教学策略的概念与地位[J].教学与管理,2010,(2).

[12]肖红,徐春美,代增真.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的结构体系研究[J].教学研究,2010,(33).

[13]李宏敏.中学俄语教师教学策略的现状分析与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编辑:朱泽玲)

作者:夏明霞 黄朝宾

最优化理论下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2: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

摘要: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基础上的,为设计、组织、实施、评估、优化教学而采用的基本教学结构的简化形式。形象地说,教学模式就是架设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它使教学理论具体化,教学活动方式概括化。合理地选择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学过程的各种要素及其关系更协调与优化,从而获得最优化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已经认识到,这种技术的运用将会极大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使教育的各方面产生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将会被打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呈现出多样化、社会化和主体化的特点。

近年来,我们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中,根据初中物理的特点,从当前教学现状和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出发,认真总结成功的教学模式以及选择、使用教学软件的策略,努力使教学活动中能更好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下面谈一谈我在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基础上的,为设计、组织、实施、评估、优化教学而采用的基本教学结构的简化形式。形象地说,教学模式就是架设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它使教学理论具体化,教学活动方式概括化。合理地选择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学过程的各种要素及其关系更协调与优化,从而获得最优化的效果。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按照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和教学软件的主体分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教师使用课件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另一种是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这是一种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的基本教学模式。

1、演示型教学模式

以教师使用课件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是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把计算机作为新教学媒体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它既可以动态呈现物理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调节事物和现象所包含的时间要素,将缓慢的变化和高速的运动清晰表现出来,将实物放大或缩小,为全体学生的充分感知创造条件。也可以重新组织情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象,为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所需的新技能相对较少,所需硬件条件较低。根据目前大部分初中的条件,这种模式是在初中中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最主要的模式。

2、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的基本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的基本教学模式是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探究学习和网络实行互动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种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需要教师经过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再加工,创建便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初中物理学习资源系统。这个系统是以人类联想相近的超文本方式组织的教学信息,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特点进行意义建构。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① 能与校园网、互联网互联;② 界面友好,便于操作;③ 材料丰富且充分兼容,便于学生的多向思维;④ 有很好的交互功能,便于学生的协作学习。这样的学习资源系统最好是一个学习网站,其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二是电子课文,将学习内容以超文本的形式表示,插入必要的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片段。三是习题库和学生自我评价系统, 便于学生进行练习和自我测试。四是在线交流系统、网上讨论区和教师邮箱,便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交流。五是网络学习资源导航系统,使学生能方便地找到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

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1、在对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研究的同时,应加强对传统教学模式加信息技术的新型演示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2、信息技术的发展呼唤多媒体教材的诞生

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感到现有纸质教材已经不适应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大家都知道,不知从何时开始,书店里越来越多的书籍附有光盘,可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我们的书籍已经多媒体化,然而在这方面教材应该说是落后了。现在各级教育部门正号召广大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学科教学的研究,于是,大家都来做课件、弄网站。现在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下载到许多课件或课件素材,有些内容的版本可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之多,这些足以说明教师们已经动起来了,教育信息化已经有可喜的发展。但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大家都来做课件的做法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我想如果我们的课本都配有光盘,如果我们的课本诞生的时候,同时在互联网上也建成一个相关的资源丰富的网站,那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会更加快速,各地区由于师资力量不均衡而造成的差距也将大大缩小。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将使初中物理教学产生一场深刻的变革。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努力,用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明天可能发生的革命。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5期(总第143期)

[2]何润青《校园网络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设想》《创新的实践》广东省电化教育馆主编200.6

[3]骆志煌《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探索》www.fzbz.com.cn

作者:王建壮

最优化理论下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3:

浅论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自从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后,引起了各国的相应重视。但是,由于各国具体情况的不同,长期以来,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主要涉及幼儿园领域。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进行,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现,多元智能理论不仅仅用于幼儿教育,同样可以运用于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之中。我认为对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最终把握需要建立在教师的思维改变上面。因此,本文从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简述入手,较为深入探讨了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具体运用策略。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法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述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其中,《心智的架构》一书中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从七个范畴来理解,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等。

在我国,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最早涉及到幼儿园领域。曾经大部分教育家认定,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应该从学生幼儿时代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进行,并且从一个层次慢慢扩展到其他领域。近些年来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的态势表明,多元智能理论并非只适用于幼儿园和中小学领域,同样,在初中、高中、大专院校、甚至是研究生阶段或者是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也是适用的。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现,多元智能理论不仅仅适用于幼儿教育,同样可以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中。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改善我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从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来看,基本的历史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对于学生进一步发展极为重要。众所周知,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优秀教学活动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讲,将多元智能理论纳入我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之中,充分研究多元智能课程组织形式和准备科学和有效的课堂教学计划,是多元智能理论在优化我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切入点之一。那么如何使多元智能理论具体应用到我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设计方面

将多元智能理论纳入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中,有利于教师较准确的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发展,进而更好地优化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内容的一个整体计划,是对教师上课的整体思路和过程的设计。在具体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例如:在课堂开始时可以加入一些关于历史的教学游戏或者是简单的历史典故,需要注意的是训练必须依据“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过难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过于简单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屑一顾的。要在不知不觉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让学生能够自觉地掌握一些有利于学习的多方面的技能,简单的知识传授并非是教育应当承担的最主要的任务。

2.教学方法方面

在教学方法方面,需要努力贴近并侧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风格。例如在教授学生基本的历史常识时,可以将重要年代或者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的顺序或者按谐音的高低起伏顺序,通过配上背景音乐等,记忆某些特定环境下的时间或者事情,这种教学的方式,经过我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已经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有计划的按教学设计步骤进行,否则课堂的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同时,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需要能够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强项,并且要给学生自我评价其学习过程留出充足的空间,切记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的独奏曲,而应当是所有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大舞台。

3.提高学生自信心和主动性方面

多元智能理论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充分地肯定了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发展的基本潜力。这十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树立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对于正处于人生关键转折的高中学生来讲,这点尤其重要。

教师可以先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去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实际兴趣,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可以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所划分的七个层次并按学生的兴趣将其分组,进而实现分组教学。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爱好,但是这些爱好是可以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这样做教师不但可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促进团结,促进整个班集体的正常、稳定、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根据兴趣的分类,大大减少教师“因材施教”的工作量。同时,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对于即将面对高考的学生而言,由于年龄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必然要求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同时,教师也应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单单依靠一个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完善的教学设计是不会得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的。优秀的教学课堂,必须是学生在其兴趣指引下积极参与的课堂。因此,对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最终把握需要建立在教师的思维改变上面,能够真正树立而且能够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点,才能够最终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任何先进的理论必须经过改装、优化直至真正符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的基本情况后,才能够显现出它的优势。将多元智能理论纳入到目前我国中高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将有利于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充分发掘各层次学生的潜力,进而带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作者单位:宁夏贺兰县逸挥基金回民中学

作者:韦海敏

上一篇: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分析论文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