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竞争策略研究论文

2022-04-24

【摘要】基于长三角地区煤炭运输格局,判断未来浙江省煤炭需求和煤炭调入方式的发展趋势;结合对长江中游地区煤炭各种运输方式费用的比较,预测2020年、2030年宁波舟山港煤炭吞吐量。未来宁波舟山港仍将在浙江省海运调入煤炭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同时吸引其他沿海地区乃至日韩市场的煤炭中转贸易。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煤炭产业竞争策略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煤炭产业竞争策略研究论文 篇1:

从RCA和TSC两个指标探讨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

摘要:煤炭是我国的能源、工业原料和重要战略物资,煤炭产业是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的基础性能源产业,也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竞争力日益突出,尤其是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更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现状,从比较优势系数RCA和贸易竞争力指数TSC两个指标对煤炭国际竞争力加以探讨,认为我国煤炭产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与世界上煤炭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然后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分析影响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最后从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以及高校几个方面对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RCA;TSC

0引言

煤炭是我国的能源、工业原料和重要战略物资,煤炭产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较大,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的基础性能源产业,也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同时,煤炭产业又是一项国际性的产业,所以对煤炭产业竞争力的研究非常重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竞争力日益突出,尤其是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更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要努力缩小与国际同行业之问的效益、效率、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差距,切实提高我国煤炭的国际竞争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分析并提出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对策,成为我国能源领域迎接世界经济全球化机遇与挑战的一个现实和紧迫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1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工业原料,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基础能源产业,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建国60多年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以上。其中电力燃料的76%、民用燃料的80%、钢铁能源的70%、化工燃料的60%,均来自于煤炭。总之,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专家预测,这种格局在今后50年内不会有根本性变化[1]。

煤炭为我国储量最为丰富的资源之一,居世界第三,但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现在的煤炭生产能力储采比大大减少。煤炭资源仅供开采约54.1年。全球煤炭消费量保持增长态势,促进了我国煤炭的出口。统计资料表明,在过去30多年里,世界煤炭消费量增长了约60%。根据美国能源部的预测,在今后20年,全球范围内尤其是美国、日本、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煤炭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到2020年,全球煤炭消费量估计会比2000年增长40%左右[1]。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煤炭产业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与美国、澳大利亚等煤炭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煤炭产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生态环境破壞严重、资源开发方式粗放,市场集中度较低,煤炭资源及需求的地理分布不均衡使煤炭运输成为制约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问题都困扰着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为使我国煤炭产业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必须重视煤炭工业的发展,确保我国煤炭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2从RCA和TSC两个指标探讨我国煤炭国际竞争力

关于煤炭产业竞争力的问题,一直以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主要原因是难以用一个客观或标准化的定量分析进行判断。在广泛研究和借鉴别人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拟从比较优势系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两个定量指标来研究我国煤炭的国际竞争力情况。

2.1比较优势系数

本文以 2011年世界主要产煤国为研究对象,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比较优势系数或称竞争系数(以下简称为RCA)。比较优势系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例[8]。

在上式中,X 为 国 产品的出口额,X 为 国的总出口额,X 为世界 产品的出口额,X 为世界的总出口额, 表示国家, 表示某产品,w表示世界。RCA 大于1则表明国家 在该产品 上具有比较优势,且RCA 越大表示该国在该产品上的国际竞争力越强;RCA 小于1则表明国家 在该产品 上不具有比较优势[9]?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我国煤炭产业的RCA值为2.07,大于1,表明,我国煤炭产业在国际市场中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从表中也可以看出,尽管我国煤炭产业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其国际竞争力并不太强,在世界10个主要煤炭生产国中,我国RCA值位于第6位,就充分说明了这点。

2.2贸易竞争力指数

TSC(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也称贸易竞争力指数或贸易专业化指数,等于(出口一进口)/(出口+进口)[10]。公式为:

该式中, 为产品i的出口额, 为产品i的进口额。TSC>0,表示该国该类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的水平,说明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TSC<0时,表示该国在该类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的水平,出口竞争力比较弱;TSC=0,则说明生产效率与国际的水平相当,进出口属于品种、品牌的交换。在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下,TSC系数则可说明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即:TSC>0时,说明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TSC<0时,说明产业不具有国际竞争力。TSC值越大,但不大于1,说明产业国际竞争力越强[8]。表二是2004至2011年我国煤炭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我国煤炭进出口额和TSC值变化趋势图见图2和图3。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煤炭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SC均大于0,表明我国煤炭产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并且在过去几年里,TSC指数一直保持较高数值,2011年达到0.998921。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表明近几年,我国煤炭产业的贸易竞争力在逐步增强。从中还可以看出,TSC指数没有大起大落现象,说明我国煤炭产业发展还比较稳定。从图四,2011年世界主要产煤国的TSC值可以看出,我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SC和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相差不大,但仍存在一定差距。

3我国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RCA和TSC两个指标只是反映了各国煤炭产业竞争的结果,而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以及未来的竞争趋势,则需要利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

3.1钻石模型简介

“钻石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是分析国际竞争优势的一个工具,迈克尔·波特认为影响一个国家某一行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因素有以下四点: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与支持性行业的存在,企業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这四个要素是构成“钻石模型”的最基本要素。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的作用,形成了钻石体系(如图1)。此外,波特还在钻石体系中加入了机会和政府两个变量。钻石模型的命名,就来自于这四个要素和两个变量所构成的菱形关系[6]。

在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中,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常被学者做为经济分析范例应用于不同产业的竞争力分析中。该分析范式也完全适合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本部分正是运用该分析范式来分析影响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3.2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生产要素

从资源条件角度来看,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2》统计,2011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为860938百万吨,储产比为112年,中国为11450百万吨,占总量的13.3%。从产量来看,世界主要产煤国有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南非、德国、波兰、哈萨克斯坦。2011年,中国煤炭产量为1956百万吨,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49.4%[2],产量居世界第一。从生产效率角度来看,我国煤炭行业从业人数比较多,但是整体素质偏低。从人才资源角度看,加入WTO以后,我国与国际间煤炭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煤炭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较,人才资源还比较匮乏。从煤炭产业基础设施分析,我国已建立了货运港口和铁路运输专线,运输通畅,成本降低,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从开采技术装备角度分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能自行研究与开发适合国内煤矿的成套设备,有的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开采技术总体水平还不高[3]。

3.2.2需求因素

需求因素,也叫钻石条件,是指产品或服务必须拥有强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一个国家煤炭的消费需求情况,会影响该国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能源的特点决定了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总体看来,我国煤炭产业的需求状况还比较乐观。根据预测,2012年,煤炭的需求仍将增加,但增长速度放缓,预计全年我国煤炭需求量将增加约2.4亿吨,增长为6.5%左右。同时国际市场上对煤炭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预计未来5年内,全球煤炭的需求量将以平均每天约60万吨的规模递增[5]。

3.2.3 相关和支持产业

一个行业中的成功往往有助于企业在相关行业中的成功。煤炭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和辅助产业的发展,同样,煤炭产业竞争力与相关和辅助产业的竞争力也密切相关。与煤炭产业相关的产业很多。上游产业是煤炭采矿业和煤矿机械装备业。目前,国内自主研发的设备已基本满足400万t/a以下各类选煤厂的需要,有些指标已接近世界级水平[3]。在当今煤矿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装备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坚持走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的道路,自主创新,共同发展,有效提高了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关的产业主要是铁路运输业,煤炭的运输解决了生产地和运输地之间的问题,提高了煤炭使用效率。随着煤炭产业发展,我国已建成了由铁路运输线和煤矿专用线构成的煤矿铁路运输系统。据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铁路运输的煤炭量近23亿吨,占当年总产量的60%。下游产业主要是钢铁产业、电力产业、建材产业和化工产业四大耗煤产业。这些产业是拉动煤炭市场需求的重点产业,带动了煤炭产业发展。2012年,四大耗煤产业增长缓慢,煤炭需求的增长速度将明显减慢。据预测,2012年,煤炭的需求仍将适度增加,但增长速度将放缓,预计全年煤炭的需求量将增加约2.4亿吨,增长为6.5%左右[5]。总之,相关和支持性行业的存在实现了从开采、运输到消耗的链条式发展,它们的迅速发展将进一步提高煤炭产业的竞争力。

3.2.4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冲突。有些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自定价格和产量,导致企业之间竞争加剧[6]。煤炭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质量、成本、销售能力。由于煤炭产品同质比较高,谁的成本低,谁就具有竞争优势。另外,由于各地煤层结构不同,品种也参差不齐,价格不同,对企业竞争力有影响较大。

3.2.5 政府

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力量。我们国家对煤炭产业实行的是总量控制、关停压产的政策。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钢铁产业、化工产业、建材产业和电力产业四大耗煤产业高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解决供求之间的矛盾,我国放宽了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坚持国有大型煤矿和私人小煤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煤炭产量大幅度增加,供给大于需求,市场竞争程度加深[7]。面对煤炭市场过剩的形势,国家鼓励煤炭出口,对煤炭企业的出口全额退税,增值税全额退税是13%。现在煤炭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逐步改善。政府的这些政策都有利于提高中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2.6 机遇

2003年以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四大耗煤产业飞速发展,能源大量消耗。2011年,我国煤炭消费量34.25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近七成。2011年,煤炭占全球能源消费的30.3%,达到自1969年以来的最高份额[2]。这些数字都说明了许多国家对煤的依赖程度较高。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煤炭市场与国际煤炭市场接轨,这都给煤炭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会。

4对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以上对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及从比较优势系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对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探讨,我们可以从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四个层面对提升我国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出意见和建议。

4.1政府层面

在财政方面,加大政府财政支出。对被兼并重组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优先安排补贴,对技术创新的煤炭企业优先给予费用减免或资金支持。加大对煤炭企业人财物投入力度,为煤炭企业创造良好的财政支持和技术创新环境。只有这样,煤炭企业才能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减少能源损耗,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开采技术,降低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同时,完善相关产业的政策法规,鼓励煤炭企业重视人才培养和开发。

4.2 企业层面

煤炭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转变煤炭产业增长方式。同时为应对国际市场新形势,煤炭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坚持走外向型道路,使生产要素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双向流动,达到最优组合,提高使用效率。另外,煤炭企业要想在能源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还应不断提高煤炭产业的附加值。

4.3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应在煤炭产业升级、扩大方面给予一定的信贷支持。同时,加快推进煤炭企业的上市融资,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广泛地吸收资本,进一步提高煤炭产业整体竞争力。

4.4高校和研究机构层面

高校和各研究机构应做好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关系,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

5.结论

由以上对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结合我国煤炭产业现状的研究,可看出,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总体上较强,但也存在一些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如生产要素、相关及辅助产业、煤炭企业、政府等方面的不足。对我国煤炭产业来说,提升国际竞争力,可从政府、煤炭企业、金融机构以及高校和研究机构四个层面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魏立佳,杨鑫.我国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8):47~50

[2]《BP世界能源统计2012》

[3]杨磊. 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策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2007

[4]国际能源署(IEA).《2011年煤炭中期市场报告》

[5]新浪财经.2012年中国煤炭需求仍将适度增加.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ture/futuresnyzx/20120308/084311541109.shtml,2012-03-08

[6]邁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7]范中启.中国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及提升路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2006

[8]吕婕,林芸.中美外贸竞争力实证分析基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比较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9):171~172

[9]李宏立.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图书馆,2009

[10] Oral M,A Homology For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 And Strategy Formulation In Lass Industry,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3

作者:张秀华

煤炭产业竞争策略研究论文 篇2:

宁波舟山港煤炭吞吐量需求发展趋势预测

【摘 要】 基于长三角地区煤炭运输格局,判断未来浙江省煤炭需求和煤炭调入方式的发展趋势;结合对长江中游地区煤炭各种运输方式费用的比较,预测2020年、2030年宁波舟山港煤炭吞吐量。未来宁波舟山港仍将在浙江省海运调入煤炭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同时吸引其他沿海地区乃至日韩市场的煤炭中转贸易。

【关键词】 宁波舟山港;煤炭运输;吞吐量预测;运输费用;水水中转

0 引 言

宁波舟山港的煤炭码头主要承担本地电力、石化、冶金等企业生产用煤的接卸,以及温州、台州、绍兴、金华等地区的煤炭中转任务。随着大型专业化煤炭码头的运营和后方水网航道的建设,宁波舟山港的煤炭服务腹地逐步向苏南水网和长江沿线地区拓展,已成为长三角及长江沿线地区煤炭运输的中转基地。2014年,宁波舟山港完成煤炭吞吐量1.1亿t,直达运输接卸量万t,其中,满足本省需求调入约万t,占本省需求的比重由2005年的30%提升到2014年的45%。煤炭吞吐量预测是进行港口规划的重要依据,对宁波舟山港基础设施建设和营运策略研究等均具有现实意义。

1 长三角地区煤炭运输格局

长三角地区沿海所需煤炭以直达运输为主,水水中转主要服务长三角水网地区,部分沿海地区也发展了一定的水水中转,为长江中游地区服务的江海联运发展较快。在中转运输港口中,宁波舟山港以中转外贸进口煤炭为主,而上海港和南京以下沿江港口以中转内贸煤炭为主。随着外贸煤炭进口量的快速增长、船型大型化,以及配煤贸易等功能的发展,沿海港口水水中转运输得到较快发展,宁波舟山港作为传统煤炭接卸港,其为长江沿线地区中转煤炭的出口量也在快速增长。

目前长三角地区煤炭运输以服务“北煤南运”和外贸进口为主,运输格局已形成外海以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为主要接卸港,南京、镇江、南通、苏州等4个港口为主要的江海直达或二程中转港,江阴、泰州、扬州等港口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长三角及长江沿线地区煤炭接卸量5.4亿t,宁波舟山港煤炭接卸量占浙江省接卸总量的56%,其中,宁波港域接卸量万t,舟山港域接卸量万t。在宁波舟山港煤炭接卸量中,约万t主要供北仑、镇海、钱清、兰溪等电厂及临港工业用煤,700万t水水中转至台州港、温州港,万t水水中转至长江沿线港口,400万t通过铁路和公路转运至苏南和江西等地区。

2 浙江省煤炭需求预测

浙江省工业发达、电力需求旺盛。2014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9亿t标准煤,煤炭消费量1.4亿t,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的70%以上,其中,电煤约万t,一般工业用煤万t,民用煤及其他用煤约600万t。[1] 未来20年浙江省仍将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和城市化深入推进期,能源需求仍处于持续增长阶段。鉴于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在合理控制能源总量的前提下,优化能源结构,稳定发展煤炭、石油,推进发展核能,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使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逐步下降。根据《浙江省十二五及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下文简称《浙江省能源规划》),预测2020年、2030年浙江省一次能源消费量分别为2.9亿t标准煤、3.8标准煤;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分别下降至40%、30%左右。根据浙江省能源的发展趋势,同时考虑到能源保障适度超前的原则,预测2020年、2030年浙江省煤炭消费量分别为1.8亿t、1.85亿t。

2003年浙江省提出的建设3个“万工程”到目前已基本实现;加上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2014年浙江省电力总装机容量为万kW,其中煤电装机容量万kW,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已趋于缓解。考虑到未来经济的新一轮发展,为避免出现新的电荒情况,浙江省未来电力总装机容量仍将有所增长,预计2020年、2030年全省电力总装机容量分别达到万kW和万kW左右;清洁能源比重上升,2020年和2030年全省核电、水电、气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分别占总装机容量的50%和60%左右。优化发展清洁高效煤电:2020年前,主要以在沿海现有布局基础上的提升和完善为主,同时推进与安徽等省份合作煤电一体化项目;2020年以后,随着核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原则上不再新建燃煤机组。预测2020年、2030年浙江省境内煤电装机容量将达到万kW左右,电煤需求量分别为1.4亿t、1.45亿t。

重化工业的发展拉动了工业用煤需求量的增长,预测2020年、2030年一般工业用煤需求量将达到万t左右。随着清洁能源的推广,生活用煤逐步被取代。

3 浙江省煤炭调入方式预测

浙江省能源匮乏,几乎全部的煤炭需从省外调入或从国外进口。为满足本省需要,2014年浙江省煤炭调入量共计1.8亿t,其中:外省调入量约1.55亿t,主要来自“三西”地区;外贸进口量约万t。

分方式看:2014年浙江省铁路煤炭调入量万t;内河煤炭调入量万t,主要供长兴、兰溪等铁路沿线电厂及内河沿岸水泥厂所需;海运煤炭调入量1.45亿t,主要供沿海电厂及工业用煤。受淮北煤矿南移、产地消耗增长等因素的影响,通过铁路运输煤炭的方式发展空间不大,经京杭运河运输煤炭的方式已达高峰;上海港受到环境压力的影响,通过长湖申线为浙江转运的煤炭量将会下降。根据《浙江省能源规划》,2020年前浙江煤电发展仍是以沿海现有布局基础上的提升和完善为主,海运煤炭调入量将呈现较快增长趋势;2020年起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海运煤炭调入量呈平稳发展态势。预测2020年、2030年海运煤炭调入量分别为1.4亿t、1.45亿t。

4 宁波舟山港煤炭吞吐量预测

未來宁波舟山港仍将在浙江省海运调入煤炭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同时,随着舟山六横大型煤炭码头的运营和大宗散货市场的建设,宁波舟山港服务于长江沿线、华南沿海地区的煤炭转运量以及日韩市场的煤炭贸易量将会保持增长态势。[2]

4.1 满足本省需求煤炭调运量预测

宁波和舟山地区现有镇海、北仑、国华宁海、大唐乌沙山和舟山等5大电厂,总装机容量约为万kW。浙江电力部门规划:镇海发电厂正逐步实施油改气工程;舟山六横电厂200万kW机组在建;北仑、国华宁海、大唐乌沙山和六横等4大电厂均有进一步扩建的项目,预测2020年宁波和舟山地区煤电装机容量将达到万kW左右。同时,随着建龙钢厂、海螺水泥厂以及甬江沿线工业园区项目的建设,该区域的煤炭需求将保持增长态势;2030年后随着浙江省能源结构调整,需求增长逐步放缓。考虑到温州、台州地区新建电厂均配套大型专业化码头,通过宁波舟山港的煤炭转运量增长空间不大。因此,为满足浙江本省的煤炭需求,预测2020年、2030年宁波舟山港煤炭调入量分别为万t、万t,其中通过水水转运至温州港、台州港600万t,转运至浙北水网200。

4.2 满足外省需求煤炭转运量预测

近年来,随着长江中游地区沿江产业迅猛发展,煤炭需求快速增长,但受本地煤炭资源的限制、铁路调运能力紧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湖南、湖北、江西等3省煤炭短缺问题突出,安徽省也由煤炭净调出省转变为净调入省。为保障煤炭供应安全,长江沿线中部各省市寻求多渠道、多方式的煤炭采购方案,海进江运量在皖赣湘鄂地区快速增长。2014年,皖赣湘鄂地区海进江煤炭调入量约万t,其中,通过宁波舟山港中转约万t,主要由六横煤炭码头完成,尤其是外贸煤炭转运优势明显。经测算,在国内外煤价相当的前提下,选取目前6万吨级的外贸主流散货船,以九江为节点,澳大利亚外贸煤炭通过6万吨级散货船经南通港码头转运的费用与北方煤炭铁路直达的费用接近,并优于北方煤炭通过海进江转运运输。当国际煤价低于国内煤价时,外贸煤炭的辐射范围进一步向九江上游地区延伸。选取17万吨级外贸散货船,减载至南通港然后中转至长江中游沿江地区为费用最低模式;经六横中转至长江中游沿江地区的费用仍低于北方煤炭铁路直达的费用。这说明海进江运输方式具有较强竞争力。长江中游地区煤炭各种运输方式费用比较见表1。

目前,皖赣湘鄂地区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未来重化工业将持续快速推进,能源刚性需求旺盛,尤其是沿江电力、钢铁、石化等产业的发展仍将促进煤炭需求的快速增长。预测2020年、2030年皖赣湘鄂4省的煤炭需求量分别为7.5亿t、8.2亿t,其中:安徽省仍然是以自给为主,但考虑到两淮基地江浙赣等沿江地区的煤炭外送量,仍需从“三西”和河南等地调入煤炭以满足供需缺口;赣湘鄂3省煤炭产量保持稳中略降态势。随着本省需求的增加,湖南和江西的煤炭调入量呈现稳中下降的态势;湖北则充分发挥蒙西到华东的煤炭通道铁水联运的作用,煤炭调出量保持增长。预测2020年、2030年皖赣湘鄂4省的煤炭调入量分别为4.7亿t、5.4亿t。铁路仍将是保障皖贛湘鄂地区煤炭调入最为重要的运输方式。尤其是蒙西至华中地区煤运专用通道、西康线和合西线复线的建设,将加大“三西”地区对赣湘鄂地区铁路运输煤炭的供应力度。洛湛、焦柳等铁路的扩能,安康到张家界、运城到石门等铁路通道的建设,将加强现有煤运通道的能力。沪汉蓉客专、京广高铁、京九客专以及城际铁路将进一步释放现有货运铁路的能力。此外,向蒲铁路线的建成将加强“三西”和外贸煤炭海铁联运至江西的能力,并且该线随着京福高铁的建成,将释放更多的货运能力。预测2020年、2030年赣湘鄂3省铁路煤炭调入量分别为3.2亿t、4.2亿t左右。

根据皖赣湘鄂地区电力和铁路等相关规划,同时考虑部分公路可分流调运煤炭,海进江煤炭调入方式将成为满足长江中游地区煤炭需求的重要补充方式之一。预测2020年以后皖赣湘鄂地区海进江煤炭调入量将达到万~万t,2020年、2030年宁波舟山港将承担的煤炭中转份额分别为万t、万t。在充分发挥六横大型专业化煤炭码头在外贸煤炭运输中的规模效应的同时,逐步推进舟山大宗物资交易中心的建设,宁波舟山港还将吸引其他沿海地区乃至日韩市场的煤炭贸易量。

此外,考虑到环境容量和铁路能力的限制,宁波舟山港通过铁路和公路转运至苏南和江西等地区的煤炭运量保持稳定。

4.3 预测结果

综上所述,预测2020年和2030年宁波舟山港煤炭吞吐量分别为1.3亿t和1.5亿t,煤炭一次调入量分别为1.08亿t、1.19亿t,水水中转量分别为万t、万t。宁波舟山港煤炭调入构成见表2。

参考文献:

[1] 任静,沈益华,张民辉,等.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吞吐量及船型预测[R].北京: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2015.

[2] 齐越,董敏,张晓晴,等.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实施评估[R].北京: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2014.

作者:张晓晴 任静 靳廉洁 齐越 王达川 左天立 王世军 臧韶辉

煤炭产业竞争策略研究论文 篇3:

基于DEA的黑龙江省煤炭资源配置评价研究

摘 要: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煤炭资源优化配置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深远的战略影响。本文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研究并构建了煤炭资源优化配置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DEA方法,对黑龙江省2001~2014年的煤炭资源配置进行了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资源配置的有效状态和优化方向.最后,提出创新煤炭资源管理模式、拓展与优化煤炭产业链、创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优化黑龙江省煤炭资源配置。

关键字:煤炭资源;资源配置;DEA

Study on Evalution of Allocation to Coal Resourc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Based on DEA

Ming-jun Jiang 1, Tai-guang Gao 2, Yan Li 2, Guo-jun Xin 2

(1.School of Economics,Hei Long 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22,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Hei Long 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22,China)

引 言

煤炭資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在“十二五”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十二五”时期单位GDP 能源消耗降低 16%左右。这表明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社会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煤炭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它的优化配置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对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就显得尤为紧迫。

黑龙江省是我国传统的煤炭资源大省,资源丰富,就煤炭资源而言,全省75个市、县中,有29个有煤田,其中以东北部地区为最好,有鸡西、鹤岗、双鸭山及七台河四大矿区。在很长的时间里,黑龙江省一直是我国比较重要的煤炭资源输出省。随着今后需求的进一步上升,黑龙江省在2011~2014年出现生产量、需求量倒挂的局面,这也必将对全国的煤炭资源供需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2009年底黑龙江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值418.3亿元,2009~2012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值持续增长,年平均增长25.06%。2013年与2014年,在我国煤炭行业处于低谷,作为黑龙江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煤炭在资源配置上一直采取政府计划的方式,无偿获得,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煤炭资源配置的低效。虽然煤炭供需各方可获得大的市场收益,但是这种低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利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资源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与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煤炭储量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解决这种矛盾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根据黑龙江省省情建立煤炭资源配置评价方法,确定资源配置原则与细则。做好黑龙江省煤炭资源优化配置规划,将对黑龙江省尤其是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深远的战略影响。

一、DEA的C2R模型

可用于煤炭资源配置评价的模型方法有很多,如模糊数学理论、灰色系统理论、层级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本文运用DEA的C2R模型来进行评价。数据包络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用于评价相同类型的多输入、多输出决策单元(DMU)是否 有效的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1],DEA方法所得出的相对效率是其最大值,所得出的权重也是最优的,因而它是最有利于该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样本点与效率最优点进行比较的相对效率,这与Pareto有效性标准等价[2]。DEA的模型有多种 ,C2R模型是DEA方法的典型模型。

min

x为输入指标,y为输出指标; 为相对效率系数。其中, 、 为加入的松弛变量, 为相对于DMU 重新构造一个有效的DMU组合中第j个决策单元DMU 的组合比例。

二、 煤炭资源配置评价体系

资源是有限的,具有稀缺性。优化资源配置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稀缺性资源的增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煤炭资源用途广泛,是基础性资源[3]。煤炭的用途十分广泛,各行各业直接或间接的消费煤炭资源,煤炭资源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是一次能源,是不可继承资源,煤炭资源具有稀缺性。煤炭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保障,在资源有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形势下,优化煤炭资源配置,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是当务之急。

(一) 评价特点

煤炭资源条件类型众多,影响因素复杂,而煤炭资源配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特定决策与资源条件间的最优匹配。煤炭资源配置评价具有层次性、动态性、针对性、精确性、 随机性、模糊性等特点[4]。

(二)评价原则

构建煤炭资源优化配置的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煤炭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需要考虑各方面的相互联系,以及指标体系的可度量性,并不是对煤炭产业发展各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简单叠加[5]。力求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正确理,易于提取,很难直接获取的数据则依据资料进行类比或推断,煤炭资源配置评价对煤炭资源的煤炭资源配置的优劣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价。

(三)构建评价体系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考虑,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为了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力求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多的产出,其实质是煤炭使用效率的提高,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要实现各要素的最佳组合。煤炭资源配置优化是个复杂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用最少的投入,产出实现最大的效率,煤炭资源配置优化既要考虑市场运行的情况,也要考虑可持续发展[6]。本文主要投入指标选取原煤消费量、环境成本、煤炭消费结构。用原煤消费总量与原煤消费占一次能源比重来反映原煤消费量。煤炭生产及消费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量据煤炭工业的特点将SO2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作为衡量环境成本的指标。煤炭生产总量是否满足消费需求,用原煤生产量净出口。产出指标主要选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两大指标,经济发展用GDP增加值来表示,社会发展主要用人均收入、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代表性指标。因此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四)数据计算

DEA 分析强调 DMU 的同类性,且通常希望包含的 DMU 的个数越多越好,但过多的要求可能会使 DMU 的同类性受到影响。一般认为 DMU 的个数不少于输入输出指标总数的两倍为好。因此本文的数据选择2001~2014年14年的数据,数据见表2。

(五) 结果分析

在2001~2014这14年中黑龙江省煤炭资源配置效率值有7年未达到有效配置,表明2003~2009年黑龙江省煤炭资源配置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煤炭资源的投入与产出还存在着一些不协调。2005年与2006年的煤炭资源配置效率值同为0.810,为14年中的最低值。2001、2002、2010~2014年的综合效率值、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都是1,说明这7年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利用效率相对最优,煤炭源的配置比较合理。在2003~2009年的综合效率均小于1,其中2009年的技术效率值为1,说明这年达到了技术最佳、但未达到规模最佳;2003~2008年这6年综合效率值、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均小于1,说明这6年既没达到技术最佳,也没有达到规模最佳,煤炭资源资配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2010来,黑龙江省煤炭资源配置相对合理,分析原因主要是黑龙江省推广使用型煤、清洁优质煤及清洁能源,建立环保约束机制,加强对大气污染排放指标的检查。同时,全省加快城镇热网和热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老旧管网改造。2014年,黑龙江省从煤炭开采、储运、燃烧和治污设施运行环节入手,削减褐煤使用,省内优质电煤销售量比2013年增加400多万吨,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削减3.44%、和2.8%,完成“十二五”目标的401%、和95.16%,提前一年基本完成任务目标[7]。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DEA理论的C2R模型对黑龙江省煤炭资源2001~2014年的资源投入产出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各年的源配置的相对效率和规模收益情况。研究结果显示2003~2009年资源配置未达到系统内的有效配置,表明该黑龙江省在2003~2009年煤炭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发展并不协调,技术有效性评价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模型的评价结果说明了黑龙江省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煤炭资源充分利用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和保证。

为此对黑龙江省煤炭资源优化配置提几点建议:

(一)创新煤炭资源管理模式

在推行采矿权有偿使用的基础上,加快建立现代煤矿企业制度,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新模式。健全合理的法律保障,确保煤炭资源的合理有效、科学的管理[8]。煤炭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考虑煤炭资源本身,还要考虑生态环境的管理,黑龙江省要继续推广使用型煤、清洁优质煤及清洁能源,引导火电企业燃用省内优质煤炭,加强对大气污染排放指标的检查,建立环保约束机制。同时,全省加快城镇热网和热源基础设施建设及老旧管网改造。不仅考虑近期的供需平衡,还要考虑资源的永续开发与利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完善煤炭资源管理体系。要着眼于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要不断创新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9]。

(二)拓展与优化煤炭产业链

煤炭产业链是以原煤生产与消费为基础,延伸、升级煤炭产业链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条件,要实现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就要在煤炭产业链的每个阶段的资源要尽量做到物尽其用,充分有效的利用资源。构建优化煤炭产业链模式要顺从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构建产业链主导核心竞争力[10]。煤炭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形成核心技术,建立完善现代市场营销体系进行产业组合和价值链优化,提升资源价值转化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三)创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建立黑龙江省的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鼓励煤炭生产企业围绕矿区总体目标,开发新项目,建设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利用自身优势,确定符合黑龙江省盛情地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战略和目标,构建煤炭加工、转化、利用的多联产业循环发展模式。同时,黑龙江省应该积极建设一批洁净煤、煤层气自选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立洁净生产、绿色制造的信息给工业化道路。采用先进的燃煤和环保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煤炭产业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延伸产业。

参考文献

[1] 姜明君,綦良群.我国装备制造业科技资源配置评价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2(1):42-46.

[2] Vladimir D.Noghin,An axiomatization of the generalized Edge worth-Pareto principle in terms of choice functions.Mathematical Social Seienees,2006:210-216.

[3] 李喜云,李红.煤炭资源优化配置评价指标体系探索[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1):148-150.

[4] 李淑芬,赵国浩. 煤炭资源优化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C].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4)北京:中国可持续发展.

[5] 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 刘顺国,周孝华等.煤炭资源市场化研究[J].經济问题,2006(9):2-4.

[7] 王彦.今年全省大气环境治理目标确定[N].黑龙江日报,2015-03-03(01).

[8] 闰军印,赵国杰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矿产资源配置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06(5):5-9.

[9] 王冬梅;赵国浩.山西省煤炭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华商,2008(9):71-72.

[10] 李楠.煤炭产业有效竞争评价与对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29-4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社科研究规划年度项目:黑龙江省煤炭资源配置评及优化策略研究(12E039)

作者简介:姜明君(1981-),男,黑龙江绥棱人,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系统工程,资源评价;

作者:姜明君 高太光 历岩 辛国军

上一篇:当前农业人资开发研究论文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