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

2022-04-15

摘要:以金砖国家为参照对象,对其农业状况进行基础分析,比较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业优势与贸易情况,提出加强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业领域的合作和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油菜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油菜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 篇1: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透视

摘要:文章通过审视发展我国油菜产业重要意义,对当前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评价。从我国油菜产业总体发展上来看,劣势更为明显,特别是油菜产品质量差,机械化水平低,品种混杂,油菜产业链发展不完善,产品多元化开发技术落后。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促进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并展望了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油菜产业;优势;劣势;对策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最主要来源,也是潜在的仅次于豆粕的大宗饲用蛋白源。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在国际油菜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油菜产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

一、发展我国油菜产业的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我国油菜产业,加强油菜实用品种和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调动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确保我国食用油供应和能源安全的战略举措,因此,发展我国油菜产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油菜在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一油菜生产大国,与同期世界其他油菜主要生产国相比,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增长,单产水平逐年提高。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双低油菜的大面积推广,2008/2009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达到5800万吨,同比大幅增加930万吨和19.1%,据2009年年初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生产情况调查,2008年油菜籽总产量1180万吨,菜籽油产量413万吨,占油料作物产油量的55%,对国产食用植物油总产的贡献率达43.8%。

油菜是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可与稻、棉等多种作物轮作复种,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优良作物。并且油菜茬口好,根系能分泌有机酸,使土壤中难以溶解的磷提高有效性。油菜的花期长,花器官的数目多,每朵花有4个蜜腺,因而油菜也是重要的蜜源作物。随着菜籽、菜油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开发,可以进一步促进农副业的发展。

(二)油菜是重要的饲料、化工、能源原料

双低油菜粕含蛋白质40%左右,还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素等,营养价值与大豆饼相当。菜子饼粕复合氨基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广泛运用于食品、医药、化妆等;菜籽油有广泛的化工用途,能大大改变油脂物化性质,适于食用和工业用的氢化利用;油菜秸秆具有重要的能源利用价值,可缓解农村高品位能源严重短缺现状。同时,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也促进了油菜产业的发展。

(三)能缓解我国食用植物油的供求矛盾

根据目前国内外油料与食油市场形势,特别是国内油菜籽压榨产品菜油、菜粕供不应求,再加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菜籽油消费国,其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4%左右。2008-2009年度我国菜籽油国内消费量达到430万吨,菜籽油消费量占植物油消费总量的19.9%。由于双低菜籽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在普通食用油中处于最低,成为最有利于健康的食用油之一,再加上中國居民向来具有消费菜籽油的饮食习惯,因此,未来中国菜籽油的总消费量将继续稳步增长的态势。并且我国还有大面积种植油菜的冬闲田,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能缓解我国植物食物油的供求矛盾。

二、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评价

(一)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优势

1、气候资源优势。我国农业气候资源丰富多样,能很好的满足油菜生产发育的要求。长江流域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气温适宜且雨热同步,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油菜生长。因此成为中国冬油菜的主产区,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产带。对此,合理进行油菜生产区域规划、因地制宜、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加大油菜的种植能提高我国油菜产品的竞争力。

2、政府支持优势。我国政府已建立了双低油菜产业化市场准入制度。随着产业的发展和推进,我国政府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经济秩序和环境,实现管理、经营、服务三位一体,开展信息服务和市场开发服务,带动油菜产业的发展。同时,国家已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油菜体系建设战略,正积极有效地推动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

3、科研优势。我国杂交油菜育种的科研水平处于世界前列,杂交油菜开发工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品种方面,已经育成双低品种的技术指标,并在优质抗病研究和品种选育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育种方法方面,单双低优质油菜实现了高产抗病育种选择技术的创新。在配套技术方面,针对“双低”油菜生长特性,我国提出秋发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有利地促进了我国优质油菜产量的提高。

4、国际竞争优势。加入WTO后,2002年我国实施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转基因农产品实行安全许可和标示制度。该条例的实施为我国油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也为提升我国油菜产业应对激励的国际竞争赢得了时间。并且欧美发达国家以春油菜为主,秋季收获上市,而我国长江流域是冬油菜,春季收获上市,因此,我国在竞争上获得了上市时间早的优势。

(二)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劣势

1、油菜产品质量差。我国油菜加工技术研究滞后,目前国内主要以初、粗加工为主。国内菜籽制油工艺单一、副产品综合利用较少、加工效益低下,影响了中国油脂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油菜产品质量差主要体现在芥酸与硫苷含量过高、双低油菜品种混杂、加工业的落后等方面。同时,由于中国质量控制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还不完善,加之油菜品种因品种和栽培管理的差异较大,导致目前双低油菜质量参差不齐,因而双低油菜品种混杂,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2、机械化水平低。我国油菜种植业是分散小面积种植,菜籽种植和收获全靠人工,需要育苗和移栽,人工及管理费用较高,影响了经济效益,农户种植油菜积极性不高。而油菜主产国机械化水平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从而形成了市场流通的价格优势。机械化程度低已成为制约油菜籽生产发展的突出因素,我国油菜籽生产用工相对较多,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油菜品种混杂。油菜品种混杂,既影响了单产水平,也使得国产油菜籽难以实现低芥酸、低硫苷,影响了我国油菜籽品质的改善。而且加工企业规模小、品牌化程度低,制约了油菜籽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4、油菜产业链发展不完善。要打造一条完整的油菜产业链,一方面要确保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一方面又要确保企业的利益。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油菜产业的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油菜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产业开发服务机构不健全、缺乏产业化龙头企业、营销推介力度不够,尚未形成竞争品牌等问题。并且油菜的附加值未被充分利用,用油渣加工饲料,发展畜牧业,利用规模化种植,油菜花期长的优势,举办生态观光旅游,提升产业效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5、产品多元化开发技术落后。加拿大等国已培育出专用油菜品种,用于生产月桂油等;美国、日本将芥酸用于航天工业、高级摄影材料及化妆品等。而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油菜生产国,油菜主导产品仍仅限于食用油。并且我国油菜育种技术和设备仍相对落后、单产偏低、综合品质不高、抗病虫草害和抗逆性有待提高。

三、促进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要解决制约我国油菜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通过科技创新,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双低高含油量、高蛋白、高产、多抗、广适性油菜新品种,研制安全、省力、环境友好的节本高效集约化栽培技术,开发双低菜籽精深加工与多层次增值技术,研究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和标准等。同时要充分利用当前油菜生产稳步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大对现有双低品种和相关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我国油菜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加大市场的监管力度

加强对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并要对其收购的油菜籽及加工后的菜籽油數量、质量等加强管理。并且加强执行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的地方储备企业、加工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油菜籽收购的质价政策,并对国家委托的地方加工企业油菜籽收购数量和收购、加工凭证等的真实性负责。农业部门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确保农民买到放心种。

(三)建立标准化生产机制

严格规范的标准化生产,是发挥“双低”优势,打响优质、绿色、保健品牌的基础。根据我国油菜产区目前的实际情况,标准化生产以示范项目为主,辅助一定的自筹资金投入推广。一是加强“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实行品种准入制、种子准入制,制定并按照“双低”油菜品种管理办法和产地环境、生产及加工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和加工,实现标准化生产,确保生产出符合标准的“双低”油菜产品。二是多层次培训,先培训技术人员,再培训种植技术骨干,最后通过技术人员和种植技术骨干,把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到所有种植户。三是发展油菜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企业抓生产、强质量、上规模、创品牌,大力生产一级双低菜籽油和一级压榨菜籽油,以确保绿色食品的认证。四是筹集资金,解决好技术和管理人员必要的报酬和标准化生产补贴等问题。

(四)推广新型高效的油菜栽培模式

油菜种植效益较低主要原因是我国传统的油菜栽培模式是以育苗移栽为主,手工操作,劳力肥料投入多,肥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推广出新型高效的油菜栽培体系。其主要目的是减轻劳动强度和降低生产成本,发挥油菜群体优势来获得较高的产量。第一,要实行品种的更新换代,选用良种是油菜高产栽培的首要环节。第二,选择好适宜的播种期,播种过早,会影响播前的浅耕整地和灭草质量;播种过迟,则霜前不能充分成熟。第三,实行分层施肥条播,分层施肥条播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证播种质量,达到出苗齐、全、壮的目的,而且便于中期田间管理,节约劳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第四,平衡施肥技术,大力推行有机无机相结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并注重油菜生长中后期的管理,使油菜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中。第五,合理调整种植密度,其目的是培育高光效的群体结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获得高产。第六,示范推广应用免耕栽培以及机械化生产。

四、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前景

油菜产业是个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大,前景好,能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在生物技术方面,油菜是现在生物技术将外援基因导入栽培的甘蓝型油菜中,已成功地培育出抗除草剂,萝卜细胞质不育恢复系等,并大量投入商业化开发,从而有力地促进油菜品种改良,大大增强了油菜种子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布局区域上,我国油菜产业居前5位的是湖北、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南,该区域油菜的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的1/4。随着优势产业带的建设,该区域油菜生产呈现出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在竞争方面,随着我国油菜双低化进程的加快,国产油菜籽的质量与世界的差距缩小,价格、季节、规模优势已经显现,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和能力。并且随着全球消费的增长,特别是生物柴油的发展,我国油菜生产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为油菜生产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世界生物柴油开发拓展了市场需求;产品销售有优势,可实现就地生产、就地消费,产品上市时间处于市场空当。因此,我国油菜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2009年我国油菜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2).

2、杨兴国,傅廷栋.发展油菜生产意义重大[J].科学新闻,2008(15).

3、董红兵.中国油菜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基于SWOT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9).

4、杨世先,周丽红,张健康.玉溪市油菜产业化开发的意义及发展建议[J].耕作与栽培,2006(5).

5、王汉中.我国油菜产需形势分析及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3).

6、李正强.贵州油菜产业发展的思考[J].贵州农业科学,2006(2).

7、康学辉.对和政县油菜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9).

8、舒友花,郑炎成.如何提升双低油菜产业竞争力[J].商业时代,2005(5).

9、刘春明,赵永刚.提升油菜产业竞争力的政策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7(4).

10、王汉中.中国油菜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科技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1).

*本文属基金项目: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油菜体系建设(A3006530)。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周会芹 吴进明

油菜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 篇2:

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劣势及提升路径

摘要:以金砖国家为参照对象,对其农业状况进行基础分析,比较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业优势与贸易情况,提出加强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业领域的合作和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

关键词:金砖国家;农业;贸易;竞争力

收稿日期:2013-12-07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资助项目(编号:渝教高〔2012〕58号)。

作者简介:李万青(1966—),男,甘肃漳县人,教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E-mail:liwanqing2002@163.com。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谷物和肉类等重要农产品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多年来,中国以低于世界人均耕地的水平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对世界粮食安全和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中国在世界上的农业竞争力水平不高,近80%以上的大豆依赖进口,粮食出口量很小。即使和产业状况相近的金砖国家相比,也不具备特别的优势。因此,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1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农业基本状况比较

1.1金砖国家产业竞争力

金砖国家(BRICS)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5个国家,2010年其人口占世界的42%,耕地面积占世界的36%,谷物产量占全球的37%,巴西、南非等国是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其中,巴西的农业最具产业竞争力,2006 年替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豆出口国,农产品贸易顺差也是全球第一。俄罗斯土地辽阔,农业基础扎实,农业安全保障程度高,产品出口很受欢迎。印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产业结构稳定性强,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粮食和棉花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1]。南非的农业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土地使用效率和生产效率也高,政府对商业农场和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较大。金砖国家包括中国的农业产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金砖国家既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业消费大国,其市场容纳能力非常强,对世界粮食安全起屏障作用。金砖国家农业产业结构稳定,农业增长速度平稳,基本上是农业输出国家,产业竞争力前景广阔。

1.2金砖国家农业对外贸易竞争力

金砖国家农业对外贸易的主要竞争力表现在优势产品的数量和独有产品的质量上,巴西的大豆、玉米、热带产品,印度的小麦、棉花,俄罗斯的小麦、马铃薯,中国的水果等出口数量大,质量又好。

在产业内贸易方面,2011年中国对印度、巴西的粮食进口分别占这2个国家粮食出口总额度的10.33%、17.87%,2012年巴西对中国出口412亿美元中农产品占187.0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6.6%;2012年印度对中国仅棉花出口36.9亿美元,占印度对中国出口总额的24.8%。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不占优势,竞争力也不强。虽然金砖国家不是中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但却是化肥、农资和小型农业机械的出口市场。

2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

与其他金砖国家相比,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并且呈现劣势冲抵优势的状态。通过合作和交流,弘扬长处,弥衡差距,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产业和外贸的国际竞争力,这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1优势

(1)中国是农业大国,拥有世界上最稳固的生产和消费地位,其市场的广阔程度是其他金砖国家无法比拟的。联合国FAO数据库显示,2009年中国谷物、肉类、籽棉、花生、茶叶和水果占第一位,油菜籽、甘蔗、大豆分别是第二、第三和第四。生产的稳固是农业竞争力的基础,广阔的市场可以容纳外资和国别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避免了类似于巴西和南非等国的单向度竞争。

(2)中国也是工业大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正在向工业强国迈进,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后盾。中国的制造业成就举世瞩目,但政府把发展农业问题一直放在首位,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针对农业问题的。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同步开始,消除二元经济结构采取的是农业工业化而不是抑制农业的方式。在这一方面,中国优于其他金砖国家,如巴西在工业方式上侧重于资源开发,俄罗斯青睐重工业,印度偏于轻工产品和服务外包,农业与工业无缝对接多少有点失衡[2]。

2.2劣势

(1)中国农业整体资源状况不尽人意,农业成本较高,农业效率低下,在土地供应、产品结构、产品加工、资源利用方面与其他金砖国家均有一定的差距。在农业资源方面,中国60%以上可耕地是无法实行大机械耕种的贫地,2008年8种人均农业资源都低于世界平均值,人均森林面积、人均淡水资源、人均国土面积和人均可耕地面积约为世界平均值的26%、33%、36%和40%。在生产效率方面,2008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世界平均值的47%,约为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2%,约为美国和日本的1%。据2011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的一份报告可知,中国平均每个农业人口耕地面积为03 hm2,分别占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的 049%、130%、2.44%、0.28%,仅是印度、巴西的50%、612%;中国1 000 hm2耕地拖拉机使用量为11.2台,占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的40.1%、2.58%、13.6%、14.1%,分别是印度、巴西的62.6%、84.8%。2006年中国农用地消耗水量 557.55 t/hm2,而澳大利亚为181.95 t/hm2,以色列 250.95 t/hm2,美国418.8 t/hm2,而其他金砖国家最高的印度为 466.2 t/hm2[3]。

(2)部分农产品(大豆、植物油、种子)对外依存度偏高,产业危机风险加大。2012年我国粮食进口8 025万t,如果按400 kg/(人·年)口粮计算,进口的粮食相当于养活了1.9亿人。2012年我国大米进口231万t,占国内产量的1.6%,约占全球贸易量的6%;小麦进口369万t,占国内产量的44%,约占全球贸易量的2.7%;玉米进口521万t,占国内产量的36%,约占全球贸易量的4%。进口大豆5 838万t,食用植物油累计进口量845万t,这2项成为中国农产品对外依存度最高的产品,极有可能威胁我国的产业安全。而其他金砖国家没有如此的落差,如印度和俄罗斯的产品结构完全可以通过调整和优化实现和谐搭配。

(3)农业生产以传统家庭分散经营为主,不具备现代农业最基本的集约化经营,农业可持续发展乏力。中国自1960年以来土地集约化程度变化不大,因农业人口转移有一个过程,农业生产方式几乎以家庭生产为主。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和工业,但土地流转受阻,农业成本居高不下,土地和农业集约化经营几乎无法推动。而其他金砖国家以农场和企业为主,土地和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成为常态。巴西的农业经营模式有2种:一种是合作社,一种是农场加企业合作。2005年初,巴西就有各类农业合作社7 355家,参加合作社的农民有576万多人,合作社职工18万人,农户平均收入是没有加入合作社农户的2倍。南非由少数白人农场主经营的大农场生产了全国总产值 90% 以上的农产品。

(4)“化学农业”成为增产的主因,农业现代化步伐缓慢。西方发达的农业国家经历了大量消耗能源的“化学农业”“石油农业”阶段,在产量巨增的同时带来严重的土地退化和粮食污染问题,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化学农业和石油农业”逐步向“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转变。在中国,农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不是用工业组织方式进行生产和利用工业成果提升农业产业,而是用大量的化学和农药、转基因种业无限度提升粮食产量,对土地进行掠夺式压榨。而其他金砖国家的生态农业就比中国强多了,其出口竞争力也水涨船高。据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的数据可知,2008年美国、中国、印度、南非、巴西、俄罗斯平均1 000 km2耕地上化肥施用量分别为101.9、467.6、157.7、49.7、165.4、15.9 t,中国分别是美国、印度、南非、巴西和俄罗斯的4.59、2.97、9.41、2.83、29.41倍[3]。按2012年农药产量计,我国农田(1.2亿hm2)

约需要农药1 kg/hm2,人均2.5 kg;每年约有50万t农膜残留于土壤中,残膜率达40%;2013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的一份文件提示,中国共有3.6万km2耕地重金属超标,每年粮食污染高达1 200万t。中国的农业正在工业化之路上被大化肥、大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农膜等裹挟着推向歧路。而在其他金砖国家中,南非和俄罗斯的化肥施用量微乎其微;大豆之国巴西种大豆全部不施氮肥,只接种有效根瘤菌剂,将生物固氮作为植物的氮源;印度是继中国之后的化肥消费大国,一直通过提供丰厚的化肥补贴来鼓励农民提高粮食产量,2009年政府启用了NBS(根据化肥养分发放补贴)措施,支持农民使用生物肥料来代替化学肥料。

3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3.1加强与其他金砖国家的深度合作

加深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业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可以扬长避短,弥衡差距,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和外贸的国际竞争力。2011年10月在中国成都举行的第2届“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通过了《金砖国家农业合作行动计划(2012—2016)》,中国提出金砖国家在提升粮食安全领域、农业技术领域的创新,联合成立研发中心,发展低碳农业和循环农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各方面加强合作。此外,通过交流和合作,中国可以利用其他金砖国家丰富的农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国内农业产业和环境的压力,借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

3.2改变农业组织方式

金砖国家农业集约化的组织方式证明是提升农业产业生产经营最有效的途径,这也是现代农业的开端和核心。我国农业分散性的家庭组织方式,是历史和技术局限的产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制造业吸纳了数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加上现代农业技术的成熟,形成了以家庭农场和公司农场为主的大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的条件已成熟,这也是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路径。

3.3在工业化过程中同步完成农业现代化

和其他金砖国家相比,中国工业化速度大大超过了农业现代化程度,工业的原始积累、投入产出、收益率、工资付出也远远高于农业部门,农业现代化急需与工业化同步进行。《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指出,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中国有可能在2030年完成第1次农业现代化,达到农业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050年达到世界农业中等水平,基本实现农业现化。第1次农业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向初级现代农业、从自给型农业向市场化农业的转型,其特点包括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机械化、良种化、水利化等。中国仅仅是一个农业初等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形成和巩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3.4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体系

我国有限的农业资源和大量的人口用粮之间的矛盾比金砖国家突出,用“化学农业”的短期方式严重透支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成为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羁绊。欧美等国(包括印度)对中国农产品设置的绿色门槛越来越高, 说明

我国的农产品竞争力遇到的困难比事实还严重。我国要下大力气建立生态农业体系,用生物肥料替代化学肥料,用绿色农业替代石油农业,改变对土地掠夺式的生产,减少畜牧业对环境的危害,形成农业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局面。

3.5适度引进外资

中国制造业的繁荣和外部资本进入密切相关,但对农业部门的外资进入却很谨慎。截至2011年底,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金额超过329亿美元,主要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加工环节和高端种业领域。今后可以适当加大外资进入力度,缓解农业部门投入不足,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进而增加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6次会晤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5国领导人共同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初始资本1 000亿美元由5国平均出资,总部设在中国上海。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设立为外资进入我国农业领域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3.6开发新技术破解产业瓶颈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大豆、植物油等主要产业严重依赖进口,高端种业几乎被国外垄断,导致农业产业安全问题提上日程,产业瓶颈日益突出。今后要在开发新技术方面下功夫,寻找替代关键技术破解产业瓶颈,打破国外种业垄断和产业制约,真正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宋志辉. 印度的农业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农村经济,2009(4):126-129.

[2]林跃勤,周文. 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发展报告——转型与崛起[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巴西国家地理与统计局,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印度中央统计局,等. 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曹冲. 中国、美国、印度三国棉花贸易价格弹性[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439-442.

作者:李万青

油菜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 篇3:

双低油菜新品种镇油7号的选育与利用

摘要:镇油7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以(8901×94Y16)F4作母本、以(8705×苏油158)F2作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经过多年自交分离,采用系谱法连续选育而成的半冬性甘蓝型常规双低油菜新品种。全生育期244 d,株高158 cm,角果排列密,1次分枝数多,2次分枝少,分枝点高度42 cm,单株有效角果385个,每角果实20.2粒,千粒质量4.0 g;株型紧凑,分枝、角果向上斜生,受光姿态好,后期熟色枇杷黄,熟相佳,成熟一致性好,适宜机收;品质双低(低芥酸、低硫苷),芥酸含量0.2%,饼粉硫苷含量21.6 μmol/g,含油率40.6%;菌核病发病率13.7%、病情指数8.9,抗倒性中等。

关键词:双低;油菜;镇油7号;选育;利用

收稿日期:2014-02-20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1)1026];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BE2013435)。

作者简介:岳绪国(1970—),男,江苏沭阳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油菜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E-mail:13815163085@163.com 。选育高产、双低(低芥酸、低硫苷)优质、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油菜新品种应用于生产是适应继水稻、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后,促进油菜产业竞争力,顺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举措[1]。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油菜机械耕整、开沟、植保、施肥等环节基本得到解决[2],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受油菜品种自身的生长特性,品种成熟期难以一致,缺乏适合机收油菜品种,传统育苗移栽种植习惯以及零星插花种植,油菜规模化种植程度不高等因素制约,油菜生产总体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3-4],油菜生产机械化在农业机械化中所占的份额较少[3]。研究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油菜品种性状要求,选育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油菜新品种是建立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实现油菜生产高效、高产、增收、节本的关键措施之一[5-7]。镇油7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根据选育目标,于2001年选用自育的熟期早、产量高、高抗菌核病、抗倒性强、株型紧凑的甘蓝型常规油菜中间品系(8901×94Y16)F4作母本,以农艺性状好、产量潜力大而稳定的(8705×苏油158)F2作父本杂交,后代经6个世代的系谱选择育成的甘蓝型常规双低油菜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双低、广适性强、株型紧凑、角果排列密、适合机械收获等特点。2013年1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苏审油201302),并已申请品种保护。

1选育路线和经过

根据选育目标,在选种圃中选用符合预定目标的中间材料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选育法,连续对单株和株系进行筛选,同时对抗逆性、综合农艺性状进行田间筛选,结合室内检测,对各世代单株的含油率、芥酸和硫苷含量进行鉴定选择。在选种圃单株、株系筛选过程中,增加种植密度,以期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增加具备适合机械种植的产量构成因素、农艺性状和株型的油菜个体的中选概率。

2001年,在选种圃中选用熟期早、产量高、高抗菌核病、抗倒性强、株型紧凑的甘蓝型常规油菜中间品系(8901×94Y16)F4单株作母本,与农艺性状好、产量潜力大而稳定的中间品系(8705×苏油158)F2单株作父本进行配组杂交,同年6月收获种子73粒,当年9月种植3行。2002年,收获时选优势强、农艺性状好的8个单株进行混收,种植5行。2013年,进行单株选择,选生长势好、病害轻的单株,同时进行室内考种和品质检验,淘汰单株性状和双低品质差的,将表现好的留种。2004年,分单株播种,优中选优,在系谱“S179”中选病害轻、综合性状好的单株16株,同时进行室内考种和品质检验,淘汰单株性状劣和双低品质差的;2004年开始,加大株系种植群体密度。2005年,将中选的10株分单株播种,中选双低且农艺性状突出的9个株系。2006年,种植9个株系,中选5个株系。2007年,从中选的5个稳定株系中筛选单株种植,其中编号为“518”表现稳定,品质优。2008年,在“518”优系中筛选15个单株进行产量鉴定,其中编号“镇2808”的株系产量最高,综合农艺性状表现突出,室内检测含油率高,双低品质稳定,每角果粒数多,千粒质量高,单株生产力高。2009年,镇2808进入新品种比较试验,镇2808在品比试验中产量第一,熟相佳。2010年,推荐参加江苏省常规油菜预备试验。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常规油菜区域试验。2013年,提升参加江苏省常规油菜生产试验。

2产量表现

2008年,新品系鉴定试验中,镇油7号平均产量 2 946.30 kg/hm2,比对照史力丰增产8.91%。2009年,参加油菜品比试验,镇油7号平均产量3 073.80 kg/hm2,比对照史力丰增产10.0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参加江苏省常规油菜预备试验,镇油7号平均产量2 271.15 kg/hm2,比对照红油3号增产8.73%。2011年,参加江苏省常规油菜区域试验,镇油7号平均产量2 665.20 kg/hm2,比对照苏油4号增产1.63%,居13个参试品种(系)第2位,但差异不显著。2012年,继续参加区域试验,镇油7号平均产量 2 781.90 kg/hm2,比对照品种苏油4号增产10.45%,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度参加江苏省常规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95.00 kg/hm2,较对照苏油4号增产8.9%。

3主要特征特性

3.1农艺性状优,适合机收

镇油7号属半冬性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该品种幼苗子叶肾脏形,叶色深绿,叶片裂片缺刻、叶缘锯齿状,叶片较长,叶柄长度中等,越冬期半直立至直立,春发偏弱。株型紧凑,分枝和角果向上斜生,受光姿态好,利于后期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花期集中。全生育期244 d,较对照苏油4号长1 d;株高158 cm,分枝点高42 cm,主轴长度58 cm,1次分枝8.4个,2次分枝3.3个。与对照相比,株高和分枝点高度适宜,主轴和分枝长度短,但角果密度大,1次分枝多,2次分枝少,是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理想株型。

3.2产量结构协调,较易获得高产

镇油7号单株有效角果数多,一般385个左右,每角果实粒数多,达20.2粒,千粒质量高,一般在4.0 g以上,单株生产力高,达32 g以上。后期成熟一致性好,熟相佳,角果层密,产量结构协调,易获高产且稳产性好。

3.3综合抗性优良,品质双低

镇油7号对菌核病抗性好,对病毒病表现高抗,冻害轻。根据2010—2012年2年区域试验,田间抗性调查平均结果为:菌核病发病率13.7%,病情指数8.9;冻害率70%,冻害指数27.6。品质双低,含油率高,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品质测定,芥酸含量为0.2%,饼粉硫苷含量为 21.6 μmol/g,含油率为406%,符合国家油菜双低标准。

4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根据镇油7号的品种特性和产量形成特点,高产栽培的策略应在保证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的基础上,增加每角实粒数,提高粒质量。即通过适期早播,培育壮苗越冬,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管理,促早发,提高群体质量,打好丰产基础,充分发挥其增产优势。

4.1适期早播,培育壮苗越冬

由于镇油7号春发偏弱,在江苏省种植应比正常播期提前2~4 d。苗床尽量稀播,大田与苗床比例控制在(4∶1~5 ∶1),用种量7.5 kg/hm2左右;直播可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播种,用种量控制在4.5~6.0 kg/hm2,播种后及时间苗、定苗,进行田间管理。做到移栽时大壮苗,直播早齐苗、匀苗。

4.2及时移栽,合理密植

镇油7号适宜移栽期在10月底至11月初,苗龄控制在35 d左右。避免过早或过迟移栽,苗龄过短移栽根系发育不足,苗龄过长容易形成高脚苗,同时苗体过大,蒸腾作用旺盛,不容易早活棵,均不易达到壮苗越冬要求。根据肥力和生产水平确定移栽密度,促使个体和群体协调。由于镇油7号油菜株型紧凑,分枝及角果向上斜生,适当增加密度能发挥该品种增产潜力,达到更高产目的。一般移栽密度127 500株/hm2,肥力水平差的田块密度可以加大到150 000 株/hm2。

4.3科学肥料运筹,创建合理群体结构

针对镇油7号春发偏弱、单株生产力和经济产量高的品种特性,在肥料运筹上应掌握前重后轻,重施基苗肥,轻施薹花肥,防止后期倒伏。适当减少氮肥用量,注重磷钾肥和有机肥的投入量。产量3 000 kg/hm2水平,全生育期间一般施用纯氮225~300 kg/hm2,基肥占总施肥量的65%左右,促进前期发育,早形成壮苗;移栽活棵后早施苗肥,确保壮苗越冬。抽薹初花期,气温回升,油菜根系发达,对肥水吸收能力强,在薹高2~3 cm时及时追施尿素,提高油菜后期光合效率,获得显著增产效率。

4.4加强病虫草害防治,做好田间管理

油菜生长期间多雨水且相对集中,在播种移栽前应加强沟系管理,保证“三沟”配套流畅,并及时清沟理墒,防止明涝暗渍。播种移栽前用油菜专用除草剂进行土表处理,控制油菜整个生育期间的杂草基数,形成良好的生态小环境。及时进行化除,有条件的进行人工松土除草,防止杂菜与油菜争光、争肥、争水,促进个体健壮生产,增加分枝。苗期和返青期重点防治蚜虫和菜青虫。花期及时喷施药剂防治菌核病,雨水多的年份可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根据情况可喷施3%硼砂水溶液防止缺硼而造成“花而不实”。

4.5适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在收获季节要及时收获,避免因天气、收获时机不当造成产量损失。镇油7号株型紧凑,株高适中,可采用联合收获方式,应在全田90%以上油菜角果外观颜色全部转变为枇杷黄、完熟度基本达到一致时,于上午或傍晚或阴天时,采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收获过程,联合收获后的油菜籽含水率高,极易发生霉变,应及时晾晒。

参考文献:

[1]岳绪国,顾炳朝,唐泽庆,等. 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油菜新品种镇油5号的选育实践与思考[J]. 江苏农业科学,2010(3):113-115.

[2]金诚谦,吴崇友,石磊,等. 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关键技术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10(5):221-223.

[3]吉健安,薛艳凤,陈震.江苏省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4):9-11.

[4]宗锦耀. 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性状与对策措施[J]. 农业机械,2008(20):18-20.

[5]刘葛山,蒋守华,朱明超. 江苏淮北地区油菜生产现状与发展途径[J]. 江苏农业科学,2010(6):624-626.

[6]戚存扣,傅寿仲. 江苏油菜科学技术发展50年[J]. 江苏农业学报,2010,26(2):430-436.

[7]傅寿仲,戚存扣,浦惠明,等. 中国油菜栽培科学技术的发展[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1):86-91.

作者:岳绪国 顾炳朝 杨军 等

上一篇: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论文下一篇: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