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产业运营商竞争探究论文

2022-04-22

摘要:近些年来,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市场发展态势十分迅猛,不仅总体规模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且运营商内部的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从根源上促使电信运营商市场的秩序得到了强有力的改善,电信营商呈现出了一定的发展趋势。本文深入探究了中国电信运营商市场发展趋势当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市场发展趋势下,电信运营商未来的有效策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电信产业运营商竞争探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电信产业运营商竞争探究论文 篇1:

“流量清零”的反垄断法分析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给消费者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亦使其对电信运营商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电信市场出现了种种不当竞争行为。然而,消费者天然的弱势地位注定无法与强势的电信运营商对抗,如何规范电信运营商的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以“流量清零”舆论之争为起点,以反垄断法为视角对电信运营商“流量清零”行为做具体分析,对其明确定性,并最终提出相应治理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电信运营商;流量清零;治理对策

作者简介:李苑玉(1992-),女,汉族,重庆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经济法。

一、问题的提出

《反垄断法》自2008年施行以来,担负着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保护正当经营,净化市场竞争氛围,维护市场秩序的重任,然而通信技术的空前发展对《反垄断法》的具体实施提出了严峻考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购物、手机上网、手机游戏渐渐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与此同时,“手机流量”相应成为各大电信运营商的重点发展业务。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3年1月至7月,全国电信行业收入增长八成依靠数据业务拉动,语音业务贡献度仅为6%。①无奈的是,技术的更新,2G、3G、4G时代的交换更替并未从根本上缓和消费者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矛盾,电信运营商月底流量清零行为所产生的各种负效应,促使消费者以实际行动与其抗衡。为了规范电信运营商的竞争行为,净化电信业竞争氛围,促进经营者之间良性竞争,进而更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有必要探究“流量清零”背后的实质法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流量清零”舆论之争

以轰动全国的“流量清零”案为例,2013年6月长沙市民刘明在营业厅办理了“20元包150M流量”的套餐,月底未使用完,但被移动公司单方全部清零,刘明遂一纸诉状将长沙移动告上法院,认为长沙移动的行为违法,要求其返还或者补偿已被清零的流量,并停止未来的清零行为。②该案引发了全社会的激烈讨论,大致形成三种观点:其一,契约自由说,“流量清零”条款实质上是电信运营商与消费者就私法领域内可处置的权利义务作出相应约定的契约,电信运营商以较低收费换取消费者使用时间的限制,并最终以书面形式将相关内容予以确定。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应尊重和鼓励当事人私法领域内的契约自由,并保护其对自有权利的合理处分。③其二,行业惯例说,电信运营商月底清空套餐内剩余流量在国外已成为行业惯例,包括英国的Vodafone、美国的Verizon、澳大利亚的Telstra在内的众多发达国家电信运营商均采取流量套餐到期自动清零的做法。④其三,霸王条款说,形式上,“流量清零”系电信运营商单方事先拟定,未与消费者充分对话协商,且可以反复使用的格式条款;实质上,“流量清零”旨在排除或限制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以电信运营商的强势地位强迫弱势消费者接受,符合霸王条款的形式和实质要件。

三、“流量清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定性分析

(一)相关市场的确定

分析《反垄断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在界定流量相关市场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性

流量是产品还是服务这个问题存在诸多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流量乃无形物,属于产品;另一种观点认为,流量是一系列无形数据信息流构成的服务,不符合我国物权客体的要求。无论流量是产品亦或服务,在界定相关市场时,均应从消费者和生产者两方面考虑。首先,应考虑是否存在其他产品或服务能够替代消费者对于流量的需求,其次,从供给弹性理论分析可提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数量,若存在能代替流量的产品或服务且相应的生产者较多,则相关市场的竞争也会随之充分。

2空间的便利性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很可能存在这种情况,由于运输成本、法律障碍、产品属性等方面的原因,限制区域间替代产品的相互流通,从而降低相关市场的竞争度。

3时间的有效性时间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许多产品会因为时间的流逝失去竞争价值,从而改变市场现有竞争格局。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时间对相关市场的界定意义重大,应把“一定时间”置于市场界定的考虑范围。

结合上述三要素,就本文讨论的手机流量而言,目前仅存在无线网络可替代流量实现上网需求,但无线网络并非随处存在,只有安装了相应设备且不受密码限制的地方才能使用,这就极大降低了流量市场的竞争有效性,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不排除在未来某个时候存在可替代流量的新事物出现,故本文仅以目前作为时间节点界定流量相关市场。同时,由于流量存在全程全网和联合作业的特征,空间的便利性不是其相关市场界定的核心要素。

(二)市场支配定位的认定

回顾我国电信行业的改革历程,经过了从完全垄断到逐渐开放市场引进竞争的过程。1994年,联通公司成立,打破电信业完全垄断的局面,2001年,通过改革和重组,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和中国卫通多家电信运营商竞争的格局,2008年的再次重组则形成了现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三足鼎立的现状。⑦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截止2013年3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占三大运营商移动用户总数的比重分别为6343%、2190%、1467%。⑧从学理分析看,若一家或几家电信运营商拥有相当市场份额,并长期维持如此市场优势,则可以判定其具备市场支配地位。从法律规定看,我国《反垄断法》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四分之三的……”。⑨综合学理分析、法律规定,并考虑到电信运营商财力雄厚、电信市场进入难度大、投入成本高等具体因素,可以判定目前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在经营流量的相关市场具有支配地位。

(三)“流量清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表现形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若想存活下来,就必须做大做强,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终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但随着企业不断壮大,相关市场份额不断提高,进而形成垄断的市场结构,在利益的诱惑性,极可能滥用已有优势地位,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流量清零”符合反垄断法规定的如下两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情形:

1垄断价格行为我国存在三种定价机制,即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由国务院批准于2001年施行的《国家计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定价目录》中,电信基本业务的定价内容是资费,范围包括固定网络长途及本地电话、移动电话业务等服务价格,未将手机流量收费纳入信息产业部的定价范围。⑩据中国政府网15日消息,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精神,国务院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正式放开网间互联协议和电信资费定价的限制,电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减少政府干预。然而,我国电信行业三寡头的竞争结构,不具备充分有效的竞争市场,为了追求垄断利润,极易出现高额定价行为,流量则是典型例子。据2012年度财报数据,美国第一大运营商Verizon通信2012年营业额为115846亿美元,净利润875亿美元。与之对应,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我国第一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2012年营业收入96874亿美元,净利润1185亿美元。○11由营业额和净利润之间的差值可以看出我国电信运营商逐利性的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的弱化,流量高额定价是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产物。

2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的行为认定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行为的关键在于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电信运营商是否凭借优势地位剥夺相对人的选择权,并强制要求其接受不合理交易条件。具体到“流量清零”行为,消费者购买的流量套餐必须在1个月内使用完毕,否则月底清零。消费者花钱购买相应流量,理应对其享有完全的支配权,然而如前所述三大电信运营商拥有绝对的市场支配地位,弱势消费者没有与之讨价还价的能力,更无其他选择空间,只能被迫接受附使用期限条件的流量套餐。当然,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消费者具有选择权,完全可以选择以实际使用量为计费标准的消费模式,但此种消费模式中的流量单价昂贵。以中国移动重庆地区非流量套餐计费标准为例,通常情况下,动感地带用户、全球通用户以及神州行用户国内移动数据流量标准资费分别为05元/MB、029元/MB、1元/MB。相较于5元包月30MB、10元包月70MB、20元包月150MB的流量套餐,非套餐计费标准过高,形式上消费者具有选择权,实质上在高额流量费面前消费者除了附加条件的流量套餐别无选择。

四、“流量清零”的应对之策

从反垄断法角度看,“流量清零”是三大电信运营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结果,但深入分析,该行为折射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其一,电信业定价机制不合理。虽然相关部门对电信业经营者确立资费标准提出了要求,比如统筹考虑生产经营成本、电信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也强调国家对电信业经营者资费行为的监管,但这些规定大多流于形式,并无相应的具体制度和法律作为支撑,缺乏可操作性。其二,电信业公共服务职能弱化。电信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其兼具两方面属性:首先,电信运营商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具有“经济人”的特征毋庸置疑;其次,电信业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基础电信服务,涉及利益群体广泛,具有公共服务的职能,即“社会人”属性。但实际运作过程中,三大电信运营商盲目追求利润,不断强化“经济人”属性弱化“社会人”属性,激化社会公众与公共事业之间的矛盾。据此,笔者认为治理“流量清零”的对策应包含以下几点:

(一)逐步推进电信业私有化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都是国有企业,他们一方面在国家政策的庇护下拥有绝对市场,“高枕无忧”的运作模式让其甘于维持现状,丧失技术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受国家干预和政府主导的影响,执行决策的高管和经营主管均由政府直接任命,没有经营自主权,不能根据市场动态变化改变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我国应汲取日本电信业私有化改革的有益经验,放宽电信业准入门槛,适当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12当然,考虑到电信业的公共服务性,私有化需循序渐进,在允许私有企业经营电信业务的情况下,必定打破现有三大电信运营商垄断的局面,迫使电信运营商纠正包括“流量清零”在内的不当竞争行为。

(二)改革电信业定价机制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公民参与的重要性,而我国电信业现有定价机制忽略消费者参与,未能给交易相对人提供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平台。劳动、资本和土地这些生产要素共同维持和促进电信业的发展,虽然电信企业作为一个实体,其所有权归属具有单一性,但其利润最终来源于消费者,因此理应赋予消费者一定议价权,开通消费者参与电信业定价的渠道。同时,政府作为市场经济规则的制定者和运行的监管者,应担负起对电信业定价监督的职能,包括定价程序、定价标准、定价范围等。政府对电信业的监管可以重点放在事后,这样既保障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亦实现了政府适度干预。在电信业、消费者及政府三方合力下,共同推进电信业定价机制的合理化、科学化和民主化,相应的,流量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三)加快电信业立法进程目前,我国尚未制定一部完善的电信法,电信条例则承担了规范电信业的主要任务,但电信条例仅仅是效力位阶次于法律的行政法规,未能发挥全方位规范电信业的作用。我国电信法自1980年开始起草至今已长达三十五年,反反复复经过多次修改,却一次次遭遇“难产”,而诸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电信立法已十分成熟,我国有必要加快电信业立法进程,为电信市场构建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和法治文化环境。只有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才能有效治理“流量清零”类的垄断行为。

五、结语

法律意识的培养激发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就“流量清零”行为广大消费者已不再忍气吞声而是以不同方式维权,电信运营商也逐渐作出回应,如广东联通已推出流量半年包的业务。对“流量清零”所折射出的实质问题进行反思与应对,不仅为我国电信领域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也推动我国《反垄断法》的修改步伐,使之适应社会发展之需要,并更好地与发达国家反垄断立法接轨。当然,所有的努力和改进最终都落脚于平衡弱势消费者与强势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冲突,实现《反垄断法》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立法宗旨。

[注释]

①程诗棋“流量为王,司法何为——‘流量清零案’的几个问题”[J]投资与合作,2014(6):362-365

②余知都“五问流量该不该清零”[N]中国消费者报,2014-7-9

③马洪鹏“流量清零的法律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4(30):291-292

④徐勇“流量清零是契约不是‘霸王条款’”[Z]人民邮电,2014

常志鹏“中消协副会长:‘流量清零’是典型的霸王条款”[N]新华每日电讯,2014-3-19

[美]马歇尔·霍华德美国反托拉斯法与贸易法规[M]孙南申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22

⑦胡甲庆电信行业规则与反垄断规则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56

⑧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访问日期2015年3月5日

⑨<反垄断法>第十九条

⑩黄秋鸣“从定价机制解手机上网‘流量月底清零’之争”[J]今日湖北,2014(3):36

○11“全球电信业重布局 中国运营商在干什么?”,新浪网·创事记,访问日期2015-3-10

○12臧煜“日本电信业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3(6):67-75

[参考文献]

[1]程诗棋“流量为王,司法何为——‘流量清零案’的几个问题”[J]投资与合作,2014(6)

[2]余知都“五问流量该不该清零”[N]中国消费者报,2014-7-9

作者:李苑玉

电信产业运营商竞争探究论文 篇2:

运营商市场发展趋势

摘 要:近些年来,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市场发展态势十分迅猛,不仅总体规模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且运营商内部的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从根源上促使电信运营商市场的秩序得到了强有力的改善,电信营商呈现出了一定的发展趋势。本文深入探究了中国电信运营商市场发展趋势当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市场发展趋势下,电信运营商未来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运营商市场;发展趋势;策略探究;

引言

中国通信行业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极其迅速的进步,极短来数十年间便构建完成了技术较为先进,且业务范围覆盖较广的中国电信网络。在目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基础状况下,电信营商必须做好长期的战略规划,着力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加占有率,把握好我国运营商市场发展的趋势,直面挑战。

一、运营商市场发展趋势中面临的挑战

(一)运营商的传统业务面临着冲击

目前,虽然电信行业已经对中国基础信息技术网络的铺设做出了所有成效的贡献,但是在深入探究及发展趋势中,仍会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互联网公司对电信运营商传统业务的冲击,便是运营商市场发展趋势下面临着的一个重要状况。科学技术正在不断紧密的融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以app为例的手机应用程序能够满足民众日常的信息沟通需求,互联网公司的新型业务,已经对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利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电信运营商一般为客户提供语音服务和短信服务,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对民众提供的服务,是建立在传统电信运营商业务的基础之上的,电信运营商的传统业务面临冲击,其市场核心利润的获得也逐年下降。

(二)技术水平较低,缺乏国际海外市场竞争力

从我国电信运营商取得的收入绩效来看,多数收入来源都来自于国内市场,而随着国内电信市场的需求量逐渐趋向饱和,以及互联网公司业务的大规模冲击,电信运营商很难在此种国内的市场发展趋势下,去获取高额利润。随着民众对电信服务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需求,以及电信服务内容波动较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国内电信运营商市场的竞争趋势欲演欲烈。将市场发展的主体放置于国内,只会进一步限制电信运营商企业的发展,并且可能会导致产生竞争趋势愈加严峻的状况。

二、電信运营商市场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

科技创新力度的强弱是影响目前电信运营商市场占有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电信企业正在不断进行内部业务结构的调整,逐渐加大对未来电信市场发展趋势十分明朗的数据业务的科技投入力度,并且积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在调整企业内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同时,逐渐向互联网业务和电子商务等市场发展态势良好的项目靠拢。例如:电信运营商管理层人员,可以指导技术团队通过不断的创新,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以更低的价格和更优的技术,去提高运营商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二)制定更加合理的发展策略

海外市场的拓展是我国目前电信运营商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考量,合理的发展战略,能够帮助电信运营商去高效率的占去国外电信市场的空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全球化的发展经营目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数据分析,制定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并且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当中的竞争,进行效率更高的国际分工与合作,充分利用与整合各地区优势资源。

(三)着力提升电信运营商的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的提升是电信营商未来进行市场营销的重要基础,品牌战略的强化也离不开更高水平的服务。对于我国的电信运营商来说,服务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其业务产品的信任度,从而直接关系到这一电信运营商的品牌影响力。服务水平的提升必须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我国电信运营商已经在逐渐全国的大小城市都设立服务网点,其后期服务水平的提升必须与互联网的发展进行密切配合,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业务产品。

结语

电信运营商的发展会为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铺垫一定的基础,而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便会涉及到市场利润分配的问题。任何一个行业市场发展的规则,向来都是优胜劣汰,相关的电信运营商应当及时敏锐的捕捉市场信息,积极把握趋势,开拓自身的市场,以达到促进我国整体电信行业条理有序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欢欢,张晨,吴静,等.售电放开政策下发电商售电策略与交易谈判优化模型[J].电力建设, 2017, 38(3):123-129.

[2] 杜蜻蜓,刘继春,王冬,等.计入柔性负荷的售电公司参与市场竞价两阶段优化模型[J].电力建设, 2017, 38(6):142-148.

[3] 陈士伽.浅析中国联通成本管控策略-以J省联通为例[J].商,2013, 18:25+24.

[4] 黄伟,李玟萱,李宁坤,等.基于Bertrand模型的2类售电企业定价策略[J].电力建设, 2016, 37(3):76 -81.

[5] 杜蜻蜓,刘继春,王冬,等.计入柔性负荷的售电公司参与市场竞价两阶段优化模型[J].电力建设,2017, 38(6):142- 148.

[6] 褚燕,姚丹婧,赵忠平.售电侧放开电力改革模式探 讨[J]._上海电力, 2016, 42(2):1-4.

[7] 张晓萱,薛松,杨素,等.售电侧市场放开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 40(9):1-8.

[8] 谢时雨,席星璇,张雨曼,等.新电改下售电公司运营: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 2017(19):205-207.

[9] 张静静.新电改下售电企业创新增值服务动力演化博弈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 2016, 36(9):59- -65.

[10] 杨珺婕,张凡,张彩庆.新电改形势下电网企业售电平台战略研究[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17, 20(4):42-45.

作者:郑炜楠

电信产业运营商竞争探究论文 篇3:

引入新的产权主体是电信改革的关键

目前,人们对电信行业的手机单向收费、套餐制度、漫游费和座机费等问题十分关注,以至于很多人大代表也在不同场合把这些问题在各级人大会议上提出,这都证明电信行业里早已存在的行业垄断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并将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

其实,即使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干预下,以上热点问题得到了部分或全部解决,但是电信行业的垄断又必然将会以其他新型的、隐蔽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很多中外的类似经验告诉我们,只凭舆论热情和行政干预,是不可能完全消除行业垄断的。只要垄断的制度基础还存在,获取由垄断带来的利益最大化必然是各个电信运营商理性地选择。

那么,对电信行业实施管制和引入竞争就显得非常重要。其实对电信行业的管制很多年前就开始实施,一系列与电信行业相关的立法也在大力制定中;从电信行业的政企分开到中国电信的拆分,从组建中国联通到电信与网通的南北分制,从成立独立的电信监管机构到各大电信运营商纷纷上市等等行为,也可以看出电信行业似乎并不缺乏竞争。但是,透过热闹的“自由竞争”和制定众多电信法规背后,各个电信运营商漂亮的收益曲线与老百姓对电信行业日益高涨的不满形成鲜明对比。理性的分析者会发现如果管制者和竞争者之间、竞争者与竞争者之间的产权都是统一的、相关的或同向的,那么,管制必将缺位,竞争必将不完全。

哈耶克在书中这样说:“要使竞争发挥作用,不仅需要适当的组织某些编制,如货币、市场和信息渠道——它们之中有些是私有企业从来不能充分提供的而且它尤其依赖于一种适当的法律制度的存在。这种法律制度的目的在于既维护竞争,又使竞争尽可能有利地发挥作用。法律仅仅承认私有财产和契约自由是根本不够的,它更依赖于对适用于不同事物的财产权的明确限定”。

产权是由财产所有权所派生出来的概念,是某个个体对某经济物品、稀缺资源或交易对象的权利,是建立在财产所有权基础之上的,以所有权为核心的各种行为权利的总和。它规定了经济行为主体(个人、企业和国家)在稀缺资源使用方面的地位,规定了每个行为主体在与其它行为主体的相互交往中须遵守的规范和不遵守这些规范时必须承担的成本,以减少各行为主体为争夺稀缺资源而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以及这些冲突可能带来的损失。

解决中国电信行业垄断的核心问题是产权问题。由于所有竞争者产权主体大部分同属于国家,企业相互间的竞争实际成为一个组织的内部竞争。管制者又非独立的第三方,他们与电信运营商有着历史上的由来已久的牵连。因此,电信行业内竞争主体间的交易费用体系无法清晰。

现代产权理论以R·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为基础,从科斯的三个定理中我们可以看出引入新的产权主体对中国电信行业改革是多么重要。

科斯定理1:如果交易成本为0,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使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显然,中国电信业内各竞争主体尽管产权一致,但交易费用肯定不为0,所以竞争主体不可能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这也可以说是拆分中国电信、组建中国联通和电信与网通的南北分制等等行为的理论依据,至少说,在同一产权范围内中国电信行业的竞争显得非常“热闹”和“自由”。

科斯定理2:交易成本不可能为0,所以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正是由于各竞争主体的交易费用不为0,所以对各家电信运营商权利的界定至关重要。各家电信运营商由于占有电信基础网络这一稀缺资源,从而控制整个产业链。当各电信运营商在面临核心利益收到挑战时,必然会结成同盟以阻止竞争的发生。如果这种权利无法得到有效约束,电信运营商就会努力探究权利的边界以期获得最大收益,并进一步加剧垄断的程度和竞争的不完全。这种权利配置的不合理,肯定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也正是中国电信业内各竞争主体产权边界无法清晰界定,才带来竞争效率低下。当然,竞争效率的低下并不代表收益效率的低下,正是这种低下的竞争效率,才让中国电信企业获得丰足的回报。

科斯定理3:产权制度的供给是人们进行交易、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既然产权制度是基础,那么如果竞争主体没有产权之分,行业内没有完善的产权制度,就根本无法达到对交易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不同产权主体才能提供全面和真实的市场竞争,只有建立一个完善充分的产权制度才能进行合理的交易和资源配置。引入不同的产权的主体是根本解决电信行业垄断的根本方法。

这么多年,正是由于这种产权不分情况的存在,政府多次实施电信改革和改变管制主体,也就只能治标不治本。拆分也好,制定法律也好,管制主体的独立性也好,政府都不可避免还是要遇到以下问题:(1)各大运营商花费巨额费用,通过十来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自己的基础网络,但相互之间资源却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因此,很多电信业内业外人士都希望能建立全国统一的电信业务平台,能达到各个电信运营商之间的资源共享;(2)由于在光传输领域内技术(如DWDM)的不断发展,目前一根光纤可以传输上T级别的容量。过去铺设大量光缆,实际中一根光缆最多使用几芯,大多光芯浪费。各大运营商的基础网络建设明显超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也从客观上证实了中国近期内不需要建设大规模的电信基础网络;(3)新的进入者如果要想与在位的电信运营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就必须建设独立的电信基础网络,想通过租借竞争对手的网络来实现与之抗衡,显然是不可想象的。通过基础网络资源的唯一性来控制整个产业链,也正是各大电信运营商经常采取的手段。并且,政府从全局性、经济性和战略性等角度已经肯定不会允许新入者建设新的电信基础网络,因此,新入者就算怀揣巨额资金也不敢轻言进入。

从实际情况也可以看出,大多目前进入中国电信领域内的外资和民营资本在投资方向和重点上都显得非常谨慎。由于外资和民营资本无法直接投资中国电信的基础网络建设,因此,只有与在位电信运营商在市场和业务领域内合作。在电信增值业务、电信终端市场、电信广告业务等领域可以看到外资和民营资本的身影。但这种外资和民营资本的进入并不能带来真正的竞争,它们最终只能成为中国电信产业链上的一个个实体。

可以说,真正解决中国电信行业垄断问题的核心是必须引入新的产权主体,可是客观条件又已经关上了新的产权主体进入的大门,这一悖论造成了中国电信行业目前的尴尬。

这一悖论的核心是:电信网络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不可复制性(在位电信运营商所独有的)与运营的独立性和多样性的矛盾。要解决这个悖论,NGN(下一代通信网络)已经从纯技术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法。

具体来说,NGN是一种业务驱动型网络,通过开放式协议和接口,实现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以及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使业务独立于网络,以便灵活、快速地提供业务。在NGN中,用户可以自己定义业务特征,而不必关心具体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和终端类型。这种开放式业务架构,可不断地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增强运营网络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NGN把未来通信网络进行分层,基础网络部分作为承载层可以独立运行,业务运营部分作为业务层可以独立于承载层存在。

那么,借鉴这种分层制度,把电信基础网络运营与电信业务运营进行分层,也可以在保证国家核心利益(基础网络部分)不受侵害和新的进入者(业务运营部分)灵活、公平地进入之间达到平衡。由于NGN是未来电信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不论从技术的角度上要将电信基础网络运营与电信业务运营分离,从增强竞争实效、引入新的产权主体角度上也应该将电信基础网络运营与电信业务运营分离。因此,可以成立专门的电信基础网络资源管理公司(不能进行业务运营)。

由于电信基础网络具有天然垄断的性质,只有政府把它作为公共资源直接加以控制,才可能做到面向竞争性的电信服务公平开放、公平接入、合理收费。统一后的电信基础网络如同飞机场或高速公路,由政府按照公共资源统一管理。由于这部分资源的特殊性,可将其视为灯塔,即公共品,政府统一建设、统一规划和统一使用,这样电信的普遍服务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在成立专门电信基础网络资源管理公司后,政府可以将竞争最为激烈的经营权分配给原来的电信运营商以及新的进入者。允许各个电信运营商在共有的电信基础网络上开发各自的业务。当电信行业的基础网络作为一种公共品出现时,各大运营商的主体多样化就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外资和民营资本也不会因为靠租借别人的网络来开展自己的业务导致处处受限而犹豫不前。

具体而言,政府对电信基础网络的管制应如下处理:(1)由于各大电信运营商在建设自己的基础网络时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因此,成立电信基础网络资源管理公司时应该充分考虑原来电信运营商的利益。固定成本核算、机会成本核算、人员安置等等问题还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探讨;(2)在补偿原来各大电信运营商因基础网络被回收带来的损失时,可以考虑在各种新业务的准入上给予优惠;(3)电信基础网络资源管理公司提供向第三方开放的标准接口并规范各种类型接口的收费标准,对所有准入者一视同仁;(4)电信基础网络资源管理公司必须短期内尽快承担电信基础网络的建设、维护和管理。

从全球范围来看,业务转型是整个电信行业转型的关键之一,随着网络的普及和通信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大,多业务、融合化的无缝通信成为一种迫切需求。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网络结构的复杂直接导致了运营管理运行成本比例不断上升,为了单一的业务而建立相应的网络成为综合性运营商的成本包袱。因此,各个电信运营商应该转变观念,将原来既是网络建设者又是网络使用者转换成单纯的网络使用者,这样也更有利于运营商专心发展各种业务,更有利于市场的充分竞争。

参考文献:

1.Coase.R.H.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60.

2.刘守英.财产权力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

3.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

作者简介:忻展红,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雷,北京邮电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05级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7-07-07。

作者:李 雷 忻展红

上一篇:展示设计中空间问题研究论文下一篇:全麻术后早期低体温护理论文